材料类作文与时评类作文审题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22
高中时评类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发布时间:2023-03-01T02:47:44.129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20期作者:邢可景[导读] 随着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不断改变,高中时评类作文引起了学生和教师的关注。
本文通过高中时评类作文审题立意实践研究总结出学生在审题立意中出现的问题,并以此为据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期指导以后的作文教学。
邢可景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第一高级中学摘要:随着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不断改变,高中时评类作文引起了学生和教师的关注。
本文通过高中时评类作文审题立意实践研究总结出学生在审题立意中出现的问题,并以此为据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期指导以后的作文教学。
关键词:高中时评类作文;审题立意;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对策高中时评类作文是一种新材料作文,把时评的热点题目拿来作为高中作文题,旨在唤起学生对时评这种文体的重视。
所谓审题立意,是指对作文材料作细致周密的审查、分析,正确判断文体要求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表现手法,以及文章格调,从而根据要求,确定一个明确的中心。
一、高中时评类作文审题立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审题不清,典型跑题。
有部分同学,对材料的分析不到位,加之想另辟蹊径写出新意,却往往偏离主题,与主旨南辕北辙。
2、概念混淆,论述不清晰。
概念清晰,是说概念的意义要明确,基本义、引申义或比喻义,都要尽量做到具体清晰。
在整理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其不能准确把握词义相似或相近的术语和概念,外延界定不清,概念混淆,替换了作文原本的核心词语,导致作文内容出现了论述不清的问题。
3、立意宽泛,不能紧扣材料。
学生在写作时,试图"以小见大",但这往往导致学生在论述过程中逐渐放大观点,表达宽泛,无法准确把握度,致使观点不清。
二、高中时评类作文审题立意研究对策1、简洁引入,提出论点。
时评类文章的开头要紧紧围绕材料来进行引述,因为时评类文章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在文章开篇就要简洁地引述材料,进入立论阶段。
高考作文备考写作训练:任务驱动型作文—我看青年“破圈”(真题+解析+范文+时评)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如今,在青年文化圈中,出现了一种“破圈”现象,即原来一些局限于某一群体的圈子,打破了固有的界限,与其他群体相互交流。
这几年,“破圈”一词,似乎已然成为各行各业的常态。
今年春晚,以宋朝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火爆“破圈”,进入大众文化视野,引起广泛好评。
再如,以前冰雪运动是个相对小众的圈子,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以及冰雪产业的发展,冰雪运动正在破圈走向大众化。
破圈可以是对自己已有圈子的突破,也可以是让更多圈外的人走进自己的圈子。
材料二: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57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6%的受访青年有兴趣圈,仅17.3%的受访青年只想待在原有圈子里,77.4%的受访青年认为应该勇于“破圈”,尝试多元文化。
关于如何尝试“破圈”的问题,61.2%的受访青年选择在“传统”圈加入现代元素,54.0%的受访青年认为这是“高冷”圈尝试接地气的方式。
其他方面还有“小众”圈走进大众视野(51.2%),“民族文化”圈走向世界(47.8%)等。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假如你所在的光明中学团委将举办以“我看青年‘破圈’”主题的演讲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类型:青年成长探索创造放眼世界审题立意【审题】这是一道情境组合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
材料一对“破圈”内涵作了解释,列出成功破圈的事例和破圈的方式。
材料二引述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一项专题调查的相关具体数据,介绍青年文化圈及其“破圈”现象。
题干设置“我看青年‘破圈’”的主题演讲的写作情境,规定了“我看青年‘破圈’”这一演讲主题,对立意范畴做了限定。
时评类高考作文范文——从旧报纸看价值的再发现【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旧报纸,若是卖给收废品的,一斤大约三四毛钱。
但某地就有一家老报纸馆专营各类老报纸,每张能卖到200多元。
原来,商家打出的宣传是这样的:为自己或者是亲人买一份生日老报纸吧!颜色已发黄的老报纸配以充满怀旧情调的包装,就有一些历史的韵味。
顾客主要是二三十岁的市民,他们或者购买自己出生那一天的报纸,看看自己出生那天世界发生了哪些事,或者买来赠送给长辈,已引起长辈对青春的回忆。
三四毛钱一斤的旧报纸得以卖出每张二百多元的高价,价钱翻了千倍以上,可谓极高的附加值了。
可商家刚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曾引来多少人的嘲笑啊!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时评类作文材料,应该选择一个方面体现对整体事件的思考。
本题属于一件事涉及不同人类型:一件事——高价卖老报纸;不同人——商家、顾客和嘲笑者。
【参考立意】:1.商家角度:(1)眼光决定价值,(2)敢于尝试,(3)高收益源于创新思维,(4)创新常常就是在嘲笑声中壮大起来,(5)面对嘲笑敢于坚持;2.顾客角度:顾客买的是一种情怀;3.嘲笑者角度:嘲笑别人常常是因为自己目光短浅。
个人观点:从覆盖材料整体的角度而言,选择第1和第3两个角度相对保险。
【点睛】时评类作文历年考查题型:①一件事有不同看法:选择一个你认同并有话可说的观点来写。
②一件事涉及不同人:选择一个主要人物的行为加以评价。
③一件事涉及不同方面:本题属于上面第二种类型:一件事——高价卖老报纸;不同人——商家、顾客和嘲笑者。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2)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2020年社会时评作文试题“公交车婴儿车1元钱”解析及优秀范文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陈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让陈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否则就多交1元的行李费。
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小孩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
她认为司机的要求非常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则拒不开车。
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其间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
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下,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
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反响,议论不一。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一、立意说明它选取一则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新闻材料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写思想、写社会、写人生。
为了是否应该交纳这1元的行李费,乘客与公交车司机对峙数小时,期间乘客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几十位乘客被迫转车。
面对这一则新闻材料,我们应该怎样确立写作的观点呢?总的来说,可以采用“因果推断”的方法进行。
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反之,有什么样的行为就反映了他有什么样的思想。
我们把这作为立意的出发点,就有可能容易把握到材料的精神实质。
一般说来材料作文的审题角度不是唯一的,如果出现多个人物,每一个人物都可作为一个角度来审视,在审视时抓住他的行为与思想之间的关系。
第一,从乘客的角度。
她认为公交公司的规定不合理,她有实际困难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而使她作出“对峙”,报警等一系列让人匪夷所思的举动,她这样做对不对呢?我们应该怎么看,从肯定她的角度可以这样立意:坚持原则,维护个人的利益。
从批评她的角度则可以这样立意: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罔顾他人的利益。
第二,从司机的角度,他执行公司的规定本身没有错,但没有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理而造成这场原本可以避免的混乱,因而可以这样立意: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社会效益为先。
作文素材--「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时评+作文题+范文+解读作文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立志是一切行动的前提。
志气主要体现在个人所追求的信仰上,心有所信,方能致远。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骨气,是刚强不屈的人格操守,是做人的根本和力量源泉,是负重奋进的脊梁。
底气源于实力,实力显于本领,本领强,底气才能足。
志气、骨气、底气,有价值的人生不可或缺。
作为一名高三学子,你即将在全校师生晨会上做“使命在肩,强国有我”的主题演讲,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在2021年毕业致辞中诠释了“志气、骨气、底气”的含义,他说,“在他们(当年毛泽东等革命青年)心中,国家民族至上,人民的利益至上,这才叫志气”;“骨气是什么?骨气是自信,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没有骨气,软骨头永远挺不起民族的脊梁”;“底气来源于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无法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何来底气之说?”请结合上面材料,在“志气”“骨气”“底气”中任选一个词语,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字。
时评范文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王利中《人民日报》(2021年08月19日 07版)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做有志气的新时代青年。
长志气,就要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
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长征途中红军将领平均年龄不足25岁,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一代代充满救国报国强国志气的优秀青年,把青春和热血融入祖国江河,展示了磅礴力量。
(青年事例,建议积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心怀“国之大者”,把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作为人生追求,在感悟真理力量中坚定志气,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整治“自媒体”乱象时评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写一段文字记录心情,拍一段视频记录生活,贴几张图片记录点滴……近年来,各类“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衍生,深入日常、融入生活。
但“自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也滋生了一些新问题。
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自媒体”乱象不断、花样频出,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扰乱了网络秩序。
日前,中央网信办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重在破解“自媒体”信息内容失真、运营行为失度等深层次问题,又再次明确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更强调了探索运用经济手段强化“自媒体”监管等。
对于整治“自媒体”乱象,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这次作文属于时评类材料作文。
聚焦的是“自媒体”乱象,背景事件是中央网信办今日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
在这个“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自媒体”凭借其互动强、更新快、传播广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
然而,随着发展速度加快,一些“自媒体”通过蹭炒热点、“标题党”、编造虚假事件等吸引眼球、博取流量,滋生不少虚假、有害信息。
不少“自媒体”信息失真、行为失度、观念失准、立场失衡的成为网络舆论场杂音。
甚至,不少“自媒体”为了牟利假冒仿冒、违规营利、违法乱纪……这不仅对网友造成不良影响,还扰乱了网络空间的秩序,甚至出现危害社会秩序的情况,亟需加以整治。
最近一年自媒体乱象的典型案例有:1.片面曲解公共政策、社会热点事件。
吸引眼球,带偏节奏。
2.假冒仿冒官方机构、新闻媒体账号。
3.吸粉引流、违规营利。
狗绳牵男友溜街、闹洞房虚假剧情、低俗媚俗“表演”网络直播、在直播间开展“捉鬼”“招魂”等封建迷信活动、哄骗老年人、未成年人摆拍视频博流量、挑动对立引起骂战等。
作文素材----执着与放下真题+解析+范文+时评!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有人说活着总要明白: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
一念放下,便能得万般自在。
从此,与世界和解,与自己和解。
材料二:史铁生说:既得有所“放下”,又得有所“执着”——放下占有的欲望,执着于行走的努力。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思考“执着与放下”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主题:生活体验人生感悟来源:2022·湖北武昌·高三期末【审题】试题共有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的重点在于“放下”。
在这里,“放下”的方式,可以是“与自己和解”,不过分纠结,“与世界和解”,不过分计较。
“放下”的结果,是可以让自己获得“万般自在”。
而材料二中史铁生的观点,则是要均衡好“放下”和“执着”,“放下”那些占有、计较的欲望,而对于前进和努力则应做到“执着”。
题目要求写一篇思考“执着与放下”的文章,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必须涉及两个方面,思考“执着”与“放下”之间的辩证关系:人生需要执着些什么,又需放下些什么。
需注意,如果只谈“执着”,不谈“放下”;或者只谈“放下”,不谈“执着”,均属于不符合题意。
因此,虽然题目具有开放性,我们的写作范围可以很广泛,但必须将“执着”与“放下”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立意】1.执着于行走的努力,放下占有的欲望。
2.执着于初心的坚守,放下对名利的过分追求。
3.执着于家国大梦的实现,放下对蝇头小利的追逐。
写作示范执着在左,放下在右古希腊哲学柏拉图曾言:“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诚哉斯言,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那人生紧要处的一次次不同的选择,是执着还是放下,将会把我们带往不同的地方。
执着与放下,本是我们面对事物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就如史铁生所说:既得有所“放下”,又得有所“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