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系及利用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50
一、名词解释:1、家畜育种:是人类应用动物生理、生化、遗传、生物统计等理论,为生产和经济的需要而对家养动物开展长期连续系统的人工遗传改良的工作。
2、驯化:人类把驯养的动物再经过长期的选育,使其体型、生活习性等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具有优良生产性、具大经济价值的家畜。
简言之,将野生动物驯养成家畜的过程叫驯化。
3、驯养:人类为了某种目的从自然界中猎捕野生动物加以驯服将其野生逐渐转变成人工饲养的过程。
4、品系:是品种内的一种结构形式,指一些具有突出优点,并能相对稳定将其优点遗传给后代的种畜群。
5、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和行为等特征。
6、眼肌面积:指最后肋骨处背最长肌横断面面积,可用测积仪或按公式cm=眼肌高度×宽度×0.7计算。
7、系水力:指当肌肉受到外力作用时(测定多采用加压)保持其原有水分和添加水分的能力。
8、生产性能:又叫生产力,指家畜最经济有效地生产畜产品的能力。
9、选择反应:—通过选择在下一代得到的遗传改进量,即子代与亲代均数之差就叫作选择反应。
10、测交:通过被测个体与一定亲属关系个体的配种计划,观察后代的表现,以期判断个体的基因型11、选配:指人为确定个体或群体间的交配体制,选择公母畜的配对,通过培育而获得良种或达到合理利用良种的目的。
12、品质选配:又叫选型交配,指根据性状的表型相似性进行的选配。
13、近交衰退:近交使繁殖性能、生理活动及与适应性相关的性状都降低的现象。
14、保种:保存品种内的有益(有价值)基因,并使之在群体中的频率增加的过程。
15、横交固定:指杂交育种进行到一定阶段,当理想类型达到一定数量之后不再进行杂交,而采用同群同质选配的方法使其尽快固定下来的过程。
16、杂交不亲和性: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生物个体的细胞或组织水平上的不协调而使受精或结合不能正常进行,或是受精后不能产生后代的现象,是双亲个体间基因型不协调或染色体组非同源性在生殖生理表型上的一种反映。
家兔配套系的培育及其应用庞有志(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南洛阳,471003)家畜配套系的培育及其在商品生产中的利用是当代畜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商品生产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
我国农业部已颁布《畜禽品种(配套系)审定标准(试行)》(2006),目前我国猪和鸡的配套系培育和推广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商品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家兔生产上我国尚没有培育出自己的配套系,我国现推广的几种配套系都是由国外引进而来。
那么在商品生产中为什么要推广配套系,配套系和经济杂交有何不同,有没有必要培育自己的配套系等问题,在学术界和生产中都曾有一些争论。
我国家兔配套系的培育和推广滞后,除了政府有关部门和育种机构对家兔的育种工作重视不够外,还与人们对配套系的认识不够有关,现就家兔配套系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1.配套系与配套系育种的概念“配套系”是我国学者从实用、比较形象和容易理解的角度提出的,与英文文献中普遍使用的“hybrids”同义。
猪配套系与相应的引文文献中的“Hybrid pig s(hybrid swine)”同义,直译时“Hybrid pigs”多被译为“杂优猪”(也有译为“杂交猪”的),以与“杂种猪”(crossbred pigs)相区别。
“鸡配套系”则与英文文献中的“hybrid chicken”(中译名一般为“杂交鸡”)相对应。
英文文献中也有用“commercial line”(商用系)一词的与“hybrids”类同,我国出版的专著中使用的英译名有“complete set line”等。
配套系是指在专门化品系(含专门化父系和母系)培育基础上,以数组专门化品系(多为3个或4个系为一组)为亲本,通过严格设计的杂交组合试验(配合力测定)将其中的一个相对较好的种杂交组合筛选出来作为最佳杂交模式,再以此模式进行配套系杂交所得到的终产品—商品代畜禽,商品代畜禽往往表现出高而稳定的杂种优势,性能好而全面,又称“杂优畜禽”,这是狭义的配套系概念,也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概念,配套系即包括参加杂交的品系,也包括产生的“杂优畜禽”。
伊比得配套系伊比得配套系猪是法国古龙--桑得斯集团下属伊彼得种猪优选公司选育的种猪,伊彼得种猪优选公司成立于1972年,公司致力于优秀配套系种猪选育和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的肉食品原料。
在种猪选育上,伊彼得种猪突出健康、持续高繁殖力、生长速度快和饲料转化率高,确保食品的安全、富有营养和符合需要的口味。
为实现这个目标,公司选用世界上优秀的猪种,如长白猪、大白猪、皮特兰猪等猪种作为配套系猪选育的素材,运用生物技术、测定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技术,经过30余年的系统的性能测定、选择淘汰和配合力测定等,分别育成了若干个专门化父系和母系。
父系主要选择生长速度、背膘厚度、氟烷敏感基因状况、眼肌面积及肉质等性状,为确保商品猪的性能好,选择母系时,同时对生长速度、背膘厚度和饲料转化率进行选择,但选择标准与父系不尽一致,而主要对繁殖性能进行选择,如奶头发育、产仔能力等,各专门化品系各具特点,通过杂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组合方式,确保杂种后代具有优秀的生产性能。
根据我国市场的实际情况,2000年选择引进FH016、FH019这两个父系和FH012、FH025这两个母系的原种,组成了伊彼得四系配套的繁育体系,这是目前在我国饲养的伊彼得配套系猪。
㈠伊彼得配套系种猪配套模式与繁育体系伊彼得配套系猪配套模式与繁育体系见图㈡母系和父系的一般特征特点选育母系突出繁殖性能好,但要求生长速度、背膘厚度和饲料转化率也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够选做继代种用,主要表现在:体长结实、体躯高大结构好,第二性征明显,如奶头、外阴部发育好,发情明显、产仔数多而整齐、健壮活泼,母猪泌乳力强。
父系的选育方向是育肥性能好,主要表现在: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氟烷敏感基因阴性,腰、臀、腿部肌肉发达丰满,背膘薄,眼肌面积大,瘦肉率高等。
终端商品育肥猪(又称杂优猪)体重大,整齐,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屠宰率高,瘦肉率高、肉质好、无应激、肌内脂肪2.8%,肉质细嫩多汁。
家畜育种学课程编码:3023009115 课程名称:家畜育种学总学分:3总学时:48课程英文名称:Animal Breeding先修课程:普通遗传学、动物数量遗传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适用专业:动物科学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家畜育种学是动物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起承上启下作用。
一方面它与前期所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普通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是后期动物生产各论课的铺垫。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阐述家畜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育种措施的设计和优化,育种技术的新发展及其运用于育种实践,家畜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知家畜品种、品系的概念和标准、生产性能测定、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选择、育种值与遗传评定、选配、品种与品系的培育、杂种优势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一些选种、选配和杂交的基本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育种理论和措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动物生产各论课的学习与毕业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为学好《家畜育种学》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普通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等课程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要求1.正确理解性能测定、遗传评定、选种、选配等育种基本环节和常用育种基本技术;2.深刻理解品种标准、性能测定、选择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个体育种值估计,品质选配与亲缘选配,品种与品系的培育,杂种优势利用,遗传资源保护等基本理论和方法;3.熟悉各种常见家畜品种的特征和生产力类型,熟练掌握系谱编制、综合选择指数计算、近交系数与亲缘系数计算、个体育种值估计等基本技能;4.能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设计育种方案并确定相关的育种措施,并能利用新近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或分子生物学技术来解决家畜育种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理论教学内容及安排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家畜育种学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发展历史,使学生初步了解家畜育种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应用前景,理解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以及本课程在畜牧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兴趣,并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B半同胞: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子女保种:遗传资源保护,保护现有家畜品种,使之不遭混杂和灭绝标准乳:用4%乳脂率的奶作为标准乳(0.4+15*乳脂率)*产奶量BLUP: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半致死基因:引起幼畜出生后不久死亡的基因,如导致大脑发育不全的基因表型标准差:表型标准差改变的是性状在群体中的变异程度,同样的留种率,标准差大的性状,选择差就大本品种选育:在同一品种内,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改善培育条件等方式提高品种性能的培育方法表型:个体某一性状观测得到的种类或度量所得的数值闭锁群:对于长期不引进种畜、且采用随机交配的闭锁群体,平均近交系数为FC成年当量:为了使不同产犊年龄的泌乳期产奶量具有可比性,需要将产犊奶牛年龄进行标准化,通常的做法是将各个产犊年龄的泌乳期产奶量矫正到成年时期的产奶量。
抽样测定:从参加测定的每个品种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个体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性能测定重复力:同一数量性状在同一体多次度量值间的相关程度纯种繁育:简称纯繁,在同一种群范围内,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改善培育条件等措施,以提高种群性能的一种方法次级性状:在育种中具有较高经济意义,而本身遗传力偏低的一类性状纯种繁育:在本种群范围内,通过选配选配、品系繁育、改善培育条件等措施,以提高种群性能的一种方法D大群测定:对种畜群中所有符合条件的个体都进行测定顶交:用近交系的公畜与无亲缘关系的非近交系母畜交配单系:指来源于同一头系祖,并且具有与系祖相似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的畜群地方品系:在品种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不尽相同,各地社会经济条件不一致,导致人们对家畜的要求和种畜的选留存在差异, 在品种内部就出现了一些具有不同特点的畜群动物转基因技术:将外源DNA导入性细胞或胚胎细胞并生产出带有外源DNA片段动物的一种技术多性状的选择方法:顺序选择法、独立淘汰法、综合选择(选择指数)法、多性状BLUP法独立淘汰法:也称独立水平法。
1. 近交衰退与杂种优势:近交衰退指近交使繁殖性能、生理活动及与适应性相关的性状降低的现象; 杂种优势指不同种群个体杂交的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平均值的现象。
近交衰退与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主要在于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2. 个体育种值与EBV:个体育种值的简称育种值,指的是种用个体某一性状上能稳定遗传给下一代的基因的加性效应值。
虽然育种值可以稳定遗传,但不能直接度量的,只能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估计,由此得到的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即EBV。
3. 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指一个种群和其它各种群杂交能获得的平均效果,遗传基础是基因的加性效应,主要依靠纯繁选育提高。
特殊配合力指两个特定种群间杂交所能获得超过一般配合力的杂种优势,遗传基础是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其提高主要依靠杂交组合的选择。
4. 育种与保种:育种指利用现有畜禽资源,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改进家畜的遗传素质,以期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数量多、质量高的畜产品。
保种指人类管理和利用家畜资源以获得最大的持续利益,并保持满足未来需求的潜力。
育种是不断打破群体遗传平衡的过程,而保种需要尽量维持群体遗传结构的稳定。
5. 专门化品系与配套系:专门化品系指生产性能“专门化”的品系,按育种目标分化选择育成,每个品系有某方面的突出优点,不同的品系配置在完整繁育体系内不同层次指定位置,承担专门任务。
配套系指利用若干个品系,通过杂交组合试验,所筛选出的具有最佳特殊配合力的杂交组合。
四、简答题(共25分)1.与常规选择方法相比,MAS具有哪些优越性?(5分)增加遗传评定的准确性;进行早期遗传评定;降低遗传评定的成本;获得更大的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
2.生产性能测定中,测定站测定和场内测定各自有什么优点和缺点?(6分)测定站测定(station test):指将所有待测个体集中在一个专门的性能测定站或某一特定牧场来统一测定。
育种考试名词解释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1. 近交衰退与杂种优势:近交衰退指近交使繁殖性能、生理活动及与适应性相关的性状降低的现象; 杂种优势指不同种群个体杂交的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平均值的现象。
近交衰退与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主要在于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2. 个体育种值与EBV:个体育种值的简称育种值,指的是种用个体某一性状上能稳定遗传给下一代的基因的加性效应值。
虽然育种值可以稳定遗传,但不能直接度量的,只能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估计,由此得到的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即EBV。
3. 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指一个种群和其它各种群杂交能获得的平均效果,遗传基础是基因的加性效应,主要依靠纯繁选育提高。
特殊配合力指两个特定种群间杂交所能获得超过一般配合力的杂种优势,遗传基础是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其提高主要依靠杂交组合的选择。
4. 育种与保种:育种指利用现有畜禽资源,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改进家畜的遗传素质,以期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数量多、质量高的畜产品。
保种指人类管理和利用家畜资源以获得最大的持续利益,并保持满足未来需求的潜力。
育种是不断打破群体遗传平衡的过程,而保种需要尽量维持群体遗传结构的稳定。
5. 专门化品系与配套系:专门化品系指生产性能“专门化”的品系,按育种目标分化选择育成,每个品系有某方面的突出优点,不同的品系配置在完整繁育体系内不同层次指定位置,承担专门任务。
配套系指利用若干个品系,通过杂交组合试验,所筛选出的具有最佳特殊配合力的杂交组合。
四、简答题(共25分)1.与常规选择方法相比,MAS具有哪些优越性?(5分)增加遗传评定的准确性;进行早期遗传评定;降低遗传评定的成本;获得更大的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
2.生产性能测定中,测定站测定和场内测定各自有什么优点和缺点?(6分)测定站测定(station test):指将所有待测个体集中在一个专门的性能测定站或某一特定牧场来统一测定。
育种考试名词解释1. 近交衰退与杂种优势:近交衰退指近交使繁殖性能、⽣理活动及与适应性相关的性状降低的现象; 杂种优势指不同种群个体杂交的后代往往在⽣活⼒、⽣长和⽣产性能等⽅⾯在⼀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平均值的现象。
近交衰退与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主要在于基因的⾮加性效应。
2. 个体育种值与EBV:个体育种值的简称育种值,指的是种⽤个体某⼀性状上能稳定遗传给下⼀代的基因的加性效应值。
虽然育种值可以稳定遗传,但不能直接度量的,只能利⽤统计学原理和⽅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估计,由此得到的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即EBV。
3. ⼀般配合⼒与特殊配合⼒:⼀般配合⼒指⼀个种群和其它各种群杂交能获得的平均效果,遗传基础是基因的加性效应,主要依靠纯繁选育提⾼。
特殊配合⼒指两个特定种群间杂交所能获得超过⼀般配合⼒的杂种优势,遗传基础是基因的⾮加性效应,其提⾼主要依靠杂交组合的选择。
4. 育种与保种:育种指利⽤现有畜禽资源,采⽤⼀切可能的⼿段,改进家畜的遗传素质,以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数量多、质量⾼的畜产品。
保种指⼈类管理和利⽤家畜资源以获得最⼤的持续利益,并保持满⾜未来需求的潜⼒。
育种是不断打破群体遗传平衡的过程,⽽保种需要尽量维持群体遗传结构的稳定。
5. 专门化品系与配套系:专门化品系指⽣产性能“专门化”的品系,按育种⽬标分化选择育成,每个品系有某⽅⾯的突出优点,不同的品系配置在完整繁育体系内不同层次指定位置,承担专门任务。
配套系指利⽤若⼲个品系,通过杂交组合试验,所筛选出的具有最佳特殊配合⼒的杂交组合。
四、简答题(共25分)1.与常规选择⽅法相⽐,MAS具有哪些优越性(5分)增加遗传评定的准确性;进⾏早期遗传评定;降低遗传评定的成本;获得更⼤的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
2.⽣产性能测定中,测定站测定和场内测定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6分)测定站测定(station test):指将所有待测个体集中在⼀个专门的性能测定站或某⼀特定牧场来统⼀测定。
主要完成人:吴珍芳,王爱国,罗旭芳,胡晓湘,张守全,蔡更元,李紫聪,徐利,黄瑞森,严尚维主要完成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提名专家:黄路生,桂建芳,孟安明“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培育与应用”项目由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吴珍芳主持完成,项目创新了瘦肉型种猪分子育种、遗传评估和性能测定技术、体细胞克隆等扩繁和养殖技术,创建了中国瘦肉型种猪四系配套育种新体系,培育了两个四元杂交高效瘦肉型猪配套系,打破了我国种猪长期依赖进口困境,项目成果已在全国30个省份推广应用。
该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是全球猪肉的最大生产国与消费国,生猪生产和消费占世界的一半,养猪业产值超过1.5万亿元,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猪肉消费快速增长,且90%需求量是瘦肉,但当时国内猪的瘦肉率还不到40%,而国外已能达到60%~65%,国内长期依靠从国外引进瘦肉型种猪进行肉猪生产。
要满足我国规模化瘦肉型猪养殖业蓬勃发展,必须自主研发符合中国养殖条件和市场消费需求的种猪。
该项目历时20年攻坚克难,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通过长期产学研合作,持续开展育种关键技术创新,成功自主培育了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并在10年前开始投入市场,随后大规模推广应用,以满足我国现代养猪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该项目的突出特点是高效。
“所谓高效,就是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能保持好的肉质,关键在于提升饲料转化效率”吴珍芳介绍。
普通瘦肉型猪和高效瘦肉型猪相比,普通猪每2.6千克能长1千克肉,高效猪平均每2.45千克能长1千克肉。
“别小看这0.15千克的差别,按每头猪115千克计算,每头猪能节省约17千克饲料”吴珍芳说,同样饲料量的情况下,高效瘦肉型猪吃得少转化高,瘦肉率保持在66%~67%,更加高效、优质、低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