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17.00 KB
- 文档页数:25
简析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对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论文摘要:结构主义教育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育理论,对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美国战后教育改革为线索,来论述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对其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20世纪以来,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教育改革迭起,虽然各个时期的改革目的不尽相同,但每次改革都是以基础教育教学为主,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
20世纪50年代崛起的结构主义,对美国课程改革影响重大,自20世纪中叶至今仍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本文试以二战后美国历次教育改革为线索,论述结构主义对其的影响。
一、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产生及主要观点(一)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产生背景结构主义课理程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
二战以后,出于与苏联抗衡的需要,美国急需改善教育质量低下的局面,要求改变教育落后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而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无疑成为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强劲催化剂。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国防教育法》。
1959年底,在马萨诸塞州的伍兹霍尔,全美科学院召开了35位各领域专家参加的会议,布鲁纳担任主席。
《教育过程》一书是布鲁纳在大会结束时做的总结报告,其中心问题是,教育课程的编制中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它是围绕课程改革的中心论题阐述教学理论的,因此又称为结构课程理论。
(二)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1.课程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原则等理论知识。
布鲁纳认为,只有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门学科;只有把具体的事物放到知识的结构里去,才容易记忆和便于运用;只有掌握了基本结构,才能举一反三,有助于理解其他类似的事物。
2.学习准备观念的转变,提倡早期学习。
提倡早期学习是布鲁纳的中心思想。
在《教育过程》一书中关于“学习的准备”部分的第一句话就是,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理智的方式教给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学生。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文献综述摘要:结构主义课程论是在某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以结构主义哲学为依据发展起来的,它是以“发现学习”为核心理念的课程理论。
用理性的态度和批判的精神重新审视和感悟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从中领会其深刻的思想实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发现学习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形成的一种西方教育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J.S.Bruner)。
其观点主要包括:任何学科都可以用适合儿童的方式及早地教给儿童;学生应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强调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重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一、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思想来源(一)科学教育——结构主义课程的摧生素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现代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随着冷战的开始,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集中地表现在了科学技术的竞争方面。
为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二战后,世界各国纷纷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不少国家战后成立了国家教育科研机构,专门就本国的教育发展进行对策研究。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升空,更加剧了各国对教育的重视。
美国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前后进行的以课程结构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是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
结构主义课程也正是学科中心课程思潮发展到这一时期的表现形式,它指导了这一时期的课程改革运动,也对课程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果说科学教育的要求是结构主义课程产生的外界因素,那么结构主义哲学则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产生的内在依据。
(二)结构主义——结构主义课程的哲学基础结构主义是一种时尚,是知识分子的一个时尚大餐,就让我们尽情享受这道精神大餐吧!不同的研究者对结构主义提供了不同素材,我们在解读结构主义时,要充分尊重他的差异性,从中体验它的差异美。
尽管有差异,但这些具有差异的共同体还是表现出了一些相同的基本原则——注重结构、强调对结构的分析。
即整体、关系、消除主体、自调、转换。
结构主义课程论
1 结构主义课程论
结构主义课程论是一种洞察学习心理,科学课程,教育方法和管
理的学术方法,它被用于指导今天的教育和教学模式。
结构主义课程
论以批判性思维为基础,认为教育可以提供一种基于价值的知识的结构。
结构主义课程论专注于分析课程。
它要求学者使用实证数据,反
思理论和实践中的主体被选择或排斥。
它也指出,课程开发应具有相
关性和可利用性,以确保学术成就和创造力。
除此之外,结构主义课
程论探索了研究和社会语境中教育制度的结构,在此结构中,当地和
国际社会文化和文化建构对学习产生了巨大影响。
结构主义课程论以考虑教育问题的层次解决方案为依据,主要以
课程结构和行政程序为主,涵盖学校政策的讨论,分析课程和教学的
影响,并为教育者提供解决方案。
它通过分析教育体系以及学习者、
家庭、学校等社会结构的结构关系,实现本质的转变。
结构主义课程论强调挑战传统教育形式,注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并将重点放在个性化学习和尊重多样性上。
它强调学习者参与课程开发,以便更好地担负责任,并且强调在教育中涉及价值观念,话语和
社会结构,以改变存在的障碍。
结构主义课程论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见解,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学习的概念,以及教育中涉及到的教学行为、技能、方法和计划。
未来也许会随着新技术、新想法和新兴派别等发展,结构主义课程论也会出现变化。
结构主义课程论名词解释
结构主义课程论是以结构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他认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的。
结构主义课程论认为任何学科都能以某种在智力上可靠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
他主张用科学上的新成就来代替过时的教材。
结构主义课程论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原理,懂得学科的基本原理可使学科容易理解;学习基本原理可保证记忆的巩固;领会基本原理有助于学习的迁移;中小学教材强调结构和原理可以缩小高级和初级知识的差距,按这种课程理论编写的教材,强调了理论和原理,但忽视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