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学棕榈科
- 格式:ppt
- 大小:3.45 MB
- 文档页数:15
1蒲葵蒲葵又叫扇叶葵、葵树,在植物分类学中是棕榈科蒲葵属的常绿高大的乔木树种。
原产中国南部,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均有栽培基本信息中文学名蒲葵拉丁学名Livistona chinensis别称扇叶葵、葵树二名法Livistona chinensis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棕榈目科棕榈科属蒲葵属分布区域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目录展开1 植物属性2 形态特征3 蒲葵3.1 栽培3.2 繁殖3.3 病虫害植物属性蒲葵又叫扇叶葵、葵树,在植物分类学中是棕榈科蒲葵属的常绿高大的乔木树种。
原产中国南部,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均有栽培。
[1-3]基本信息[1]名称:蒲葵别名:扇叶葵、葵扇叶蒲葵、蓬扇树(《广西中兽医药植》、葵扇木(《陆川本草》)。
学名: Chinese fan palm拉丁名:Livistona chinensi是棕榈科,蒲葵属植物。
形态特征蒲葵,学名:Livistona chinensis R. Br ,又名葵树、扇叶葵、葵竹、铁力木,棕榈科蒲葵属,单干型常绿乔木,高达20米。
树冠紧实,近圆球形,冠幅可达8米。
叶扇形,宽1.5-1.8米,长1.2-1.5米,掌状浅裂至全叶的蒲葵1/4-2/3,着生茎顶,下垂,裂片条状披针形,顶端长渐尖,在深裂为2,叶柄两侧距骨支沟刺,叶鞘褐色,纤维甚多。
肉穗花序腋生,长1米有余,分枝多而疏散,花小,两性,通常4朵聚生,花冠3裂,几乎达基部,花期3-4月份。
核果椭圆形,状如橄榄,熟时亮紫黑色,外略被白粉,果熟期为10-12月份。
核果椭圆形,状如橄榄,长1.8-2.2cm,径1-1.2cm,黑褐色。
种子椭圆形,长1.5cm,直径0.9cm。
花期4月。
地理分布分布:中国特产,原产地秦岭-淮河以南。
中国华南(粤、桂、滇、琼、台)、琉球与小笠原岛。
辨认特征形态: 单干,高10~20公尺,干径可达30公分。
叶掌状中裂,圆扇形,灰绿色,向内折叠,裂片先端再二浅裂,向下悬垂,软纯状,叶柄粗大,两侧具逆刺。
棕榈科棕榈科学名:ArengawesterhoutiiGriff.科属:棕榈科形态特征:棕榈科花序叫佛焰花序,很大,分枝多,有佛焰苞1一多片,其花小,一般为单性,花被不明显,每轮3片,雄蕊6个,少3个,心皮3个,不同程度结合或全分离。
子房上位,3室,每室l胚珠。
果为核果、浆果或坚果。
棕榈科约有150属1500种以上,我国16属60多种,以广东、台湾最多。
用途特征:棕榈的叶鞘含棕纤维,为制绳原料,又可编防雨用的蓑衣;棕毛和果实为泻热止血药。
棕榈是棕榈科中最不怕冷的种类,能分布到长江流域;由于其单干直立,叶圆如扇,丛生茎顶,样子别致,北方常用为盆景。
麒麟竭是攀掾灌木,它的果大如樱桃,其中有一种酯树脂,入药称为血竭,含血竭红素及血竭素等黄酮类化合物,为散痰、生新、活血、止痛药。
省藤(Galamus)是藤本植物,其藤很长,常剥开用以编织器物。
认识棕榈科比较容易,它的******特征是树干单一不分枝叶生于上部,叶子很大,叶形为羽状复叶或为蒲扇形叶,叶基鞘状包裹树干。
棕榈科——热带植物之王在热带植物中,棕榈科有重要地位,因为它们的用处很大,另外这科植物有很多是单干耸立的大树,高达10多米,甚至50米,因此有热带植物之王的称号。
高大的椰子树(GocosnuciferaL.),树顶上丛生着大扇大扇的椰子叶,使热带海岸增添了美丽的景色,有些海岛上椰子成了森林;这是因为椰子的果实不怕盐又能浮水,随着水漂洋过海,到各地繁殖的缘故。
椰子果是核果,有3层皮,外皮薄,中皮是厚厚的棕色纤维,内皮是坚硬的壳,壳里面充满胚乳,肉质可食,或是中空而有香甜的水汁可饮。
果皮纤维或硬壳都可做用具,树干做建筑用,叶子还能纺织。
槟榔(ArecacatechuL.)也是树,它的果实光而呈卵圆形,直径3—5厘米,橙红色;果皮称大腹皮,能行气,利尿;种子是驱蛔虫、绦虫的好药。
海枣(PhoenizdactyliferaL.)(枣椰子)的果实是浆果,能生食或干制,伊拉克蜜枣就是海枣的果实做成的。
棕榈科植物的概述棕榈科植物的概述棕榈科植物种类繁多,栽培历史十分悠久,是仅次于禾本科的最重要的经济植物。
棕榈科植物是在被子植物出现不久就已存在的,人们普遍认为,棕榈科植物为原始裸子植物、现已灭绝的开顿目(Caytoniales)分化衍生出的后代。
棕榈科植物为泛热带至亚热带分布,目前已知的有200多属近3000种,主要分布中心在美洲、亚洲的热带地区、大洋洲及太平洋诸岛、非洲与欧洲也有分布。
大多数棕榈科植物的生境地在海拔1200米以下,但有些物种,如蜡材棕(Ceroxylon alpinum)在海拔3900米地安第斯山地北部,甚至超过用材树种生长海拔界限地地方仍能正常生长。
有些物种较耐寒,如棕榈、加拿利椰子(Phoenix canariensis)、智利酒椰子(Jubaea chilensis)等。
棕榈科植物是我国重要经济树种之一,主要以剥取棕片为经营目的,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棕榈栽培经验的记录。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工艺的需要,现已逐步形成了棕片、棕籽、棕叶(包括心叶)、棕叶柄及棕树材的综合利用体系。
如扇叶糖棕(Borassus flabellifer)、砂糖椰子(Arebga pinnata)、贝叶棕(Corypha umbraculifera)、水椰(Nypa fruticans)、椰子(Cocos nuciferus)、董棕(Caryota urens)、棕竹(Rhapis excelsa)以及毛里求斯棕(Mauritiella uinifera)等粗壮的花序梗富含淀粉,可割取汁液制糖、酿酒、制醋或充当饮料。
油棕(Elaeis guineensis)则是重要的油料植物,其果实和种仁的含油量高达50%~60%,有“油王”之誉,由果皮榨出来的油称为棕榈油或棕油,而由种仁榨出来的油称为棕仁油,二者精炼后均为上佳食用油,同时还是高级的工业润滑油。
椰子不仅可割取其汁作饮品,而且其胚乳晒干后榨出来的油还是国际贸易中的大宗商品,与油棕一样,其榨出的油可食用,也可用于制造人造奶油或奶酪,同时还是生产肥皂、蜡烛等日用品的重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