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35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临床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是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使患者术后数周的机体功能下降过程缩短为数天,很快就可康复出院。
它是一系列基于循证医学的有效措施的组合应用而产生协同的结果。
这些措施包括3个方面内容: (1)术前准备方法的改进。
(2)术中更好的麻醉及微创外科技术以减少手术的应激。
(3)强化术后康复治疗,包括止痛、早期下床活动及早进食等。
丹麦Hvidovre 大学医院胃肠外科医生Henrik Kehlet是快速康复外科早期的倡导者及实践者,10年前就率先提出了此概念,并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探索其可行性及优越性,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2]。
之后欧美多国也采取了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和措施,他们最成功的典范就是结直肠手术的快速康复外科治疗[3]。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也引进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效果和经验。
现对这方面作如下综述。
1 术前准备方法的改进1.1 术前宣教在施行快速康复外科时,一些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与传统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如术前2 h口服碳水化合物、不再常规留置胃管和尿管、早期口服进食及下床活动、出院时间可能提前等[4]。
因此除了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与手术相关的医学知识外,还要进行快速康复计划的宣教,使其有心理准备、减少焦虑和紧张,并取得配合。
1.2 术前胃肠道准备传统的做法是:非结直肠手术者需术前禁食12 h,术前8 h禁饮。
结直肠手术者要求更高,包括术前3 d严格流质饮食,口服抗生素,术前12 h禁食,口服泻药洗肠,术前8 h禁饮,术前晚及术晨再分别予清洁灌肠。
目的是保证肠道清洁,预防吻合口瘘和腹腔感染的发生。
但研究结果显示:这样做不仅没有益处,相反还可能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
口服强泻药和灌肠可导致或加重术前脱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机械性灌肠还有可能导致肠道肿瘤细胞的播散和转移[5, 6]。
快速康复外科的实施方案在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快速康复外科(ERAS)是一种新型的外科手术后康复模式,旨在通过最小化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加速患者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手术效果。
下面将介绍快速康复外科的实施方案。
1. 术前准备。
在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
这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术前训练和教育、饮食和营养指导等。
术前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手术后的康复效果。
2. 术中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尽量减少组织损伤和手术创伤,采用微创手术技术,减少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
术中操作的精细与否,对患者的术后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术后镇痛。
术后镇痛是快速康复外科中的重要环节。
采用多模式镇痛策略,包括局部麻醉、静脉镇痛和口服镇痛药物,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4. 早期活动。
术后早期活动是快速康复外科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早期下床活动、呼吸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促进患者的肠功能恢复和肌肉力量增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速康复进程。
5. 个性化营养支持。
术后患者的营养摄入对于康复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蛋白质补充、微量元素补充和功能性营养制剂的应用,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6. 心理支持。
术后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需要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医护人员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提供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康复信念。
7. 减少并发症。
在快速康复外科的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术后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肠梗阻等,确保患者安全、快速、有效地康复。
总之,快速康复外科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新外科康复模式,通过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镇痛、早期活动、个性化营养支持、心理支持和减少并发症等多种手段,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