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山东卷研究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22.58 KB
- 文档页数:7
2020年山东高考化学试题研究报告重视情境应用,考查关键能力2020年是山东省实行新高考改革后的第一次考试。
202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一卷(山东卷)化学试题(以下简称山东化学试卷)围绕“一核四层四翼”进行,试卷与试题结构较全国卷发生很大的变化。
打破原来必做和选做题目的划分,对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均进行综合考查;题型随之发生改变,分为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4分,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漏选得2分)、解答题(共5道小题,共60分);选择题涉及选择性必修部分的物质结构和有机化学的考查,解答题5道小题依次考查工艺流程、物质结构与性质、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
一、重视实验和结构,考查学科素养新课标指出化学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的观念与平衡的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必备知识是培养化学学科素养的基石,通过对化学实验和物质结构必备知识的考查,能够很好地体现化学学科素养。
例如,山东化学试卷中第1题考查了高中化学中基本实验仪器、操作以及事故处理;第8题通过实验室分离铁离子和铝离子,考查了学生对分液漏斗的具体使用细节以及对萃取、反萃取的理解;第11题以表格形式考查了实验目的和操作对应,对碱式滴定管除气泡做了细节考查;第3题“元素推断”很好地考查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学科素养;第4题“C、Si及其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考查了学生对晶体结构模型的认知;第12题考查了医用胶的同分异构,第19题的第1问考查了乙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二者均考查了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理解。
二、重视信息呈现,考查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是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山东化学试卷命制突出了对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呈现。
通过文字、图表、数据等形式呈现关键信息,凸显了对学生信息识别加工、逻辑推理及归纳提炼等核心能力的考查。
例如,第14题给出1,3-丁二烯发生加成反应的反应进程图象,考查学生对图象的理解;第15题给出溶液中微粒浓度随pH变化的对数图象,让考生对图象中的曲线进行辨析;第17题的第3问给出螯合物的概念,让考生以此概念来分析配位键的数目;第17题的第4问给出原子分数坐标数据,让考生据此分析晶胞结构;第18题的第3问给出平衡转化率和平衡产率的表达式和随温度、压强变化的图象,让学生根据图象进行分析;第19题给出三个有机合成信息,让学生现学现用。
山东高考数学研究报告题型1. 引言山东省高考数学试卷一直以来都备受考生关注,其题型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教育理念的变化和数学教学方法的更新。
本报告旨在对山东省高考数学试卷的题型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山东省近5年的高考数学试卷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不同题型在试题中的分布情况和考查重点。
3.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是高考数学试卷的基础题型,也是考察考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
根据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山东高考数学试卷中的单项选择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重点:•函数与方程类题型:约占总题量的30%,主要考察考生对函数与方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如解方程、判断函数图像等。
•几何与三角类题型:约占总题量的20%,涵盖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三个方面,考察考生对几何概念和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概率与统计类题型:约占总题量的15%,考察考生对概率和统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如概率计算、统计分析等。
4. 解答题解答题是山东高考数学试卷中的手工解题部分,要求考生用文字和图像等形式回答问题。
根据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解答题在试卷中的分布情况如下:•函数与方程解答题:约占总题量的25%,考察考生对函数与方程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能力,如函数图像的绘制、函数性质的证明等。
•几何与三角解答题:约占总题量的20%,主要考察考生对几何概念和定理的运用能力,如三角函数的计算、几何证明等。
•排列与组合解答题:约占总题量的10%,考察考生对排列与组合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如组合数的计算、排列问题的解决等。
5. 应用题应用题是山东高考数学试卷中的综合运用题型,要求考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解决。
根据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应用题在试卷中的分布情况如下:•函数与方程应用题:约占总题量的20%,考察考生将函数与方程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函数模型的拟合、方程组问题的解决等。
•几何与三角应用题:约占总题量的15%,主要考察考生将几何与三角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几何形体的计算、三角函数的应用等。
细究新高考,深化新课改――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分析报告2020年的山东省高考已然过去,但是这次试题的变化会给2019级这一批面对这新课改之后语文如何教的语文同仁们,确实一个不得不面对又倍感头痛的问题。
2020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出台,给迷惘的语文老师们拨开了迷雾,在迷惘中找到了方向,也为新课改教学奠定了基础。
新课改的核心为“一核”(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分别解决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
这其中体现了两个方面的转变:一、从单纯考试到立德树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等浸润到考查内容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化宪法和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增强“四个自信”。
二、从知识能力到综合考查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是否能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时,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运用学科相关知识和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早在之前,国家考试中心早已确立好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借着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山东卷),分析一下此次高考试题变化中所体现出来的种种表现。
第一篇现代文阅读,是此次考试中最大的变化,实际上是之前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综合。
既考查了信息类文本内容文字的逻辑,又考查了多文本语段信息的理解与重新整合,还考查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可说是综合考查,尤其是面对当今时代信息爆炸,如何处理这些复杂信息并提取有用信息,这是考生面对的考查方向。
但同时又体现了“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例如第4题:“结合文本材料,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单定义。
”里面不仅需要必备的基础知识,像下定义的概念理解和形式,也体现了对语言信息的提取整合,可以说是一个令人眼前一新的试题。
2020山东高考文综历史卷试题分析(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020山东高考文综历史卷试题分析考生对山东今年新高考的历史试卷的材料题的评论几乎是一个声音———难下手。
难道真如高考网友所言,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认真的从选择题到材料题开始做了一遍,感受如下:一、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紧扣考纲,难度系数设置合理,体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纵观15道选择题,中国古代史部分设置的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第一题考查诸子百家对义的理解,学生不难得出各家对义的共同实质。
第二题考各代政府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的管控的力度,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强化管控力度强化,。
第三题由材料去联系教材,分析得出在内部权力分配上的变化。
第四题由今年的新冠疫情映射王安石变法中对灾民的赈济,当然也体现了政府的民本思想。
第五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从另一个角度让学生加深对重农抑商的理解。
第六题考查西学东渐,两种文明相互碰撞中,我们该如何去学习西方,拿来主义固然要不得,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第七题考查五四运动思想上给国人带来的影响,觉醒这个历史核心概念是考查重点,第八题考查学生分析数据能力,图标类型选择题,学生要学会分析数据,注意表头的时间限定,联系当时国内情况,不难得出当时日本支持的段祺瑞政府的影响力。
第九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根据地图左下角的标注,运用排除法很容易得出是考查国民革命运动知识点。
从前面十题的中国历史看,山东历史试卷的考查是紧扣提纲,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考查方式灵活,注重学生各种素养考查,比如地图,数据,文史资料的理解等。
而且这几道题还有一个亮点就是,难度系数始终,知识点考查不偏,都是高三一线教师老生常谈的知识点,再一个亮点就是紧扣时代脉搏,不回避热点。
从第十题开始的世界史部分对学生考查也是“平易近人”,第十题考查对普罗泰格拉所说的一句话的理解能力,结合雅典的民主政治,不难得出答案。
2020年山东省高考题演练研究报告姓名:学科:生物年级:高三一、2020年高考题整体分析。
请从“试卷类型、题号、考查点、考查方式、核心素养”等方面以图表的方式进行分析。
2020年山东卷紧扣2017版新课标要求,试卷形式及难度充分参考了省模考一及模考二。
对传统内容的考察在以的基础较以往的全国卷和老山东卷基础上进行了适应创新。
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很好地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问题,发挥了考试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具有风向标的作用。
今年山东卷各题命题情况如下表:各大题简要分析:T21: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需要考生识记相关内容,联系图中三个模块中能量和物质的变化,结合题干进行分析。
T22:本题主要考查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体液免疫过程等知识,需要考生识记相关内容,其中第(4)题,要根据实验题目找出自变量,按照单一自变量、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的原则,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实验设计。
T23: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常见的分离比,能够根据题意和实验结果分析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充分利用题干中的条件和比例推导导致后代比例异常的原因,这是该题考查的难点,能够利用配子法计算相关个体的比例,这是突破该题的重点。
T24: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和群落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特别是把握生态系统能量流经每一营养级的去向,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识记并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及其特点,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T25: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和操作步骤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识记并理解基因工程中工具酶的种类和作用,把握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过程,理解启动子的功能和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的结构,这是该题考查的难点;把握PCR扩增技术的操作过程和引物的作用,这是突破第(3)问的关键。
对2020年高考山东22题的推广与解法的研究2020年,全国高考的题目难度比往年提升了不少,而且还涉及了一些非常新题材的内容,尤其是山东卷22题,令许多考生感到非常困惑。
因此,对于如何充分推广和研究山东卷22题的解法,成为了广大考生关注的话题。
一、关于山东卷22题的介绍山东卷22题是2020年全国高考中的一道比较复杂的新题型,其主要内容是:以符合一定要求的假设条件为依据,用正确逻辑判断是否可以进行判断。
这道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逻辑推理、判断以及推理过程中的常见错误等方面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二、山东卷22题的推广与解法1.推广山东卷22题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客观研究和提高考生对此题型的理解为主要目的,这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对考生提供针对山东卷22题的实证研究,使考生能更充分地了解该类题型的特点;(2)为考生提供关于山东卷22题的模拟练习,让考生更熟悉判断题的出题要求;(3)让考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逻辑推理的过程,以及此类题型的正确解法;(4)在推广山东卷22题的过程中,也强调要及时跟踪考生对此题型的正确率和掌握程度,以便及时发现考生存在的困惑和难以掌握的地方,及时给予针对性帮助。
2.题策略:(1)首先,在解题之前,需要考生细心审题,仔细分析题目的要求和假设条件,把握住题目的核心问题;(2)接着,考生要全面梳理出题目中的因果逻辑关系,明确因果关系的来源和路径;(3)然后,考生要按照因果逻辑关系,用正确逻辑判断,结合假设条件进行选择,并结合证据合理论证;(4)最后,要检查解题过程中是否有错误,以免出错。
三、总结随着2020年高考题目难度的加大,山东卷22题也成为了引起考生关注的焦点,而如何推广和研究此类题型以及其解法,也成为了学生们关注的话题之一。
本文在介绍此类题型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主要就推广山东卷22题以及解题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山东省2020年物理新高考(山东卷)试题评析2020年是山东省新高考改革落地的第一年,所谓“新”,既是一种选课模式的创新,也是一种选拔体制的创新。
自实行以来,便引起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新高考的密切关注。
新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山东卷难不难,对于山东考生是否公平,一时间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伴随着7月7日第一场语文考试的开始,山东省新高考终于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纵览2020年等级考物理试题,试题情境化特征鲜明,有的情境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实践密切相关,这类问题重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有的情境来源于真实的研究过程或实际的探索过程,考生在解决这类情境中的问题时,必须启动已有知识,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开展智力活动。
本试题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包括八个小题;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包括四个小题;第三部分非选择题,包括两个实验题和四个计算题。
三部分试题的共同点是通过恰当选取背景素材,构建内容丰富的物理情景。
考察学生真正会脱掉题目华丽的外衣,提取到关键信息的能力。
下面就具体问题详细分析一下。
第1题,物理情境是与考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乘坐电梯的过程”,是一道典型的体现生活实践情境的试题。
试题还原知识应用的实际过程,要求考生具有关于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基本认识,能够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来解释相关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2题,是有机地将原子核衰变和电流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物理情境,要求考生综合利用衰变的特点、电流、元电荷的概念等知识综合求解,考查了考生在新情境中对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并得到正确结论的能力。
第11题,是以“弹簧振子与物块连接”这一学习探索问题为物理情境,需要考生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进行抽象概括,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提出创造性的见解。
试题通过新情境、新设问和新的呈现方式,促使考生主动思考,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
2020年山东省高考题演练研究报告姓名:学科:生物年级:高三一、2020年高考题整体分析。
请从“试卷类型、题号、考查点、考查方式、核心素养”等方面以图表的方式进行分析。
2020年山东卷紧扣2017版新课标要求,试卷形式及难度充分参考了省模考一及模考二。
对传统内容的考察在以的基础较以往的全国卷和老山东卷基础上进行了适应创新。
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很好地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问题,发挥了考试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具有风向标的作用。
今年山东卷各题命题情况如下表:各大题简要分析:T21: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需要考生识记相关内容,联系图中三个模块中能量和物质的变化,结合题干进行分析。
T22:本题主要考查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体液免疫过程等知识,需要考生识记相关内容,其中第(4)题,要根据实验题目找出自变量,按照单一自变量、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的原则,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实验设计。
T23: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常见的分离比,能够根据题意和实验结果分析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充分利用题干中的条件和比例推导导致后代比例异常的原因,这是该题考查的难点,能够利用配子法计算相关个体的比例,这是突破该题的重点。
T24: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和群落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特别是把握生态系统能量流经每一营养级的去向,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识记并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及其特点,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T25: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和操作步骤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识记并理解基因工程中工具酶的种类和作用,把握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过程,理解启动子的功能和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的结构,这是该题考查的难点;把握PCR扩增技术的操作过程和引物的作用,这是突破第(3)问的关键。
二、以一道题为例,运用结构化思维,从“考什么?怎么考的?课标是怎么要求的?我们是怎样组织学生学的?核心素养是怎样体现的?试题是如何命制的?今后我们应该怎么组织学生学?”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找到高考题与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方面的关系。
以文字或思维导图的方式表述。
(2020年山东卷T22原题)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
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
(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____________。
(2)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分泌_____________作用于B细胞。
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
(3)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__________。
(4)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
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除了对必备知识的考查外,又以光敏蛋白诱导的信息传递为背景,着重考查了获获取信息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高中生物必备四大基本能力: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其中(1)(2)(3)问,要求考生从题干中提取有用信息,结合课本内容作出正确解答,学生需熟练掌握神经元细胞之间信息的传递、动作电位的产生、体液免疫的全过程等课本知识。
本题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考生要根据实验题目找出自变量,按照单一自变量、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的原则,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实验设计。
实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出,本课程的价值是要让学生在形成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同时,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面对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科素养为核心、课程内容少而精、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而“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
生物试题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是体现科学思维的重要落脚点,是高考生物的显著特征。
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涉及实验思路、预期结果、结论得出等维度,此类试题能够反映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所达到的水平。
依托实验方案设计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要求,有助于中学教学注重实验探究中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掌握。
本小题的实验目的是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因此实验中的自变量为脑—脾神经通路是否被破坏。
设计实验时要围绕单一自变量,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最终体液免疫能力的高低可通过产生抗体的量来进行检测。
要注意本题为验证性实验,预期实验结果应该符合题目要求,即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以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因此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
三、2020年高考题整体感受。
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围绕“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生物学科育人功能,创新试题呈现方式,全面体现学科阅读、。
试题凸显生物学科鲜明特色,聚焦科学探究,注重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引导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保持一贯的风格特征,稳中有进;突出应用性和创新性,倡导学以致用、开拓创新,助力推进素质教育。
1.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引导树立正确传统文化观生物学科发展与劳动实践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劳动实践推动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山东卷不仅引导考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还聚焦现代科技工作者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2020年高考山东卷生物试题精选生物学科在劳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实例,着意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关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反映出生物学科在人文教育中独特的育人价值。
第12题考查了考生运用现代发酵工程知识解释酿酒过程的原理和现象的能力,同时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本题传达了生产实践需要科学指导的理念,有助于增强学生劳动生产的科学意识,同时要求学生要关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2.着力关键能力考查,注重实验探究生物试题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是体现科学思维的重要落脚点,是高考生物的显著特征。
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涉及实验思路、预期结果、结论得出等维度,此类试题能够反映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所达到的水平。
2020年山东卷卷有多道试题与实验探究有关,综合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对中学实验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例如:T3对于以黑藻为材料的四个选项都与实验有关、T11对两种生物混合培养的竞争现象的研究、T20题对两种突变型大肠杆菌的探究、T22实验设计思路,包括遗传题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等都与实验有关。
其中“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对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一定要求,引导学生注重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
如:第22题的第四问要求考生“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
依托实验方案设计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要求,有助于中学教学注重实验探究中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掌握。
3.关注生态文明,倡导环境保护理念高考生物试题坚持学科素养导向,着意传递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担当,也充分体现了学科素养的基本要求(学科素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如:第10题以加大对绿孔雀的保护为背景,考查对基因交流、种群特征、物理信息等概念的考查,同时考查学生对保护野生动物措施的理解和运用;第19题要求考生对外来物种的入侵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深度考查对种群密度的变化因素、群落演替的特征,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的影响等内容,积极倡导环境保护理念。
4.凸显生物学科特色,倡导生物阅读2020年山东高考生物试题注重体现生物学科特点,承续往年高考命题风格,但有较大变化。
在考查内容、试题呈现方式等方面体现出新高考的特点,便于考生的选拔,更好地发挥高考区分选才和引导教学的功能。
如:试题难易程度适中,为考生作答铺设可为路径,增强考生作答信心,使考生更好地完成作答任务;试题在阅读长度、信息含量等方面加大,对思维深度、答案筛选和组织、作答难度等维度进行合理设置,增强考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但也同时要求要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科阅读,增加学生的生物阅读量,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如山东卷几乎每个题都有不少于四行的题干阅读,这也是今年命题的主方向。
非选择题的设问在考查基本概念、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主要考查逻辑推理、获取信息、综合分析与表达的能力。
如:第23题考查遗传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体现高考评价体系对基础性的考查要求;第25题围绕启动子的定点编辑技术进行设计,融合考查RCR技术的有关内容,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性的考查要求。
5.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突出应用性考查要求,引导考生能够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产生活相关问题的解决。
如:第15题以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为材料背景,考查感染者筛选中的核酸检测及抗体检测,本题除了熟练掌握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的体液免疫全过程外,还要理解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体现了“一核四层四翼”的应用性。
T17题考查的是要求考生通过对两个患病家族的遗传系谱分析,结合电泳结果对家系中的某些成员进行遗传病推测,着重考查了遗传系谱的分析规律、遗传方式的判断、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基因检测的相关内容,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也是今后命题的主要方向。
四、通过对2020年高考题的研究,反思我们的教学工作,存在哪些优点和问题?1.高三备考的主要优点:(1)很好地贯彻一、二、三轮的复习指导方针,狠抓了基础知识的梳理,使之更加系统化、全面性;狠抓素养立意,下大力气抓好了生物规范的教学,特别是语言描述、生物学术语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并且针对学生实际,组织课堂教学,把握基础,提升学生应考能力。
(2)着重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省模考题。
这一年我们每一次的集备都把对课程、课标的研究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在备考中我们首先抓住课标、深入研究两次省膜考题,抓好考试风向标,从题型改变、命题特点等多角度备考,注重北京卷,一遍遍梳理课标有哪些基本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将课标的要求耳熟能详并转化为具体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