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氟尿嘧啶检测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1
HPLC法测定肿瘤细胞中5-氟尿嘧啶的浓度黄灿;许杜娟;夏泉;苏涌【摘要】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HPLC mothod to determine 5-fluorouracil in tumor cells. Methods The column: Diamonsil C18 column( 4.6 mm x 250 mm, 5 μm )was adopted with the mobile phase of methanol-water( 10:90 ). The flow rate was 1.0 ml · Min -1.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at 265 nm,and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25℃. Results The calibration curves were linear between 0. 0565 and 1. 808 mg · L-1 ( r2 =0. 999 8 ). The recovery( n =5 )was more than 96. 6%. Intra-day RSD andinter-day RSD were both less than 8. 0%( n =5 ).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convenient and rapid with good specialization. It can be used for drug resistance mechanism study and pharmacokinetics study of 5-fluorouracil.%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肿瘤细胞中5-氟尿嘧啶的浓度.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水(10:9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25℃.结果线性范围为0.056 5~1.808 mg·L-1(r2=0.9998);回收率(n=5)大于96.6%;日间、日内精密度实验的RSD(n=5)均小于8.0%.结论该试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专属性强,可用于临床研究5-氟尿嘧啶的耐药机制,也可用于5-氟尿嘧啶的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2(016)002【总页数】2页(P173-174)【关键词】5-氟尿嘧啶;高效液相色谱;肿瘤细胞【作者】黄灿;许杜娟;夏泉;苏涌【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化学三级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化学三级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32【正文语种】中文5-氟尿嘧啶(5-FU)是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对组织肿瘤如胃癌、肝癌、结肠癌等有显著疗效[1,2]。
二氢嘧啶脱氢酶活性及5-氟尿嘧啶活性代谢产物测定及其临床应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李平利张蕊郭瑞臣5-氟尿嘧啶(5-FU)及其前体药物卡培他滨临床常用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及头颈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
5-FU进入机体后,80%以上经肝脏二氢嘧啶脱氢酶(DPD)代谢并转化为氟代β-丙氨酸(FBAL),FBAL的代谢产物为氟乙酸(Fluoroacetate)和氟代柠檬酸(F-citrate),是引起5-FU心脏及神经毒性的主要活性物质。
部分未经DPD代谢的5-FU在体内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FUTP 和FdUTP,通过干扰肿瘤细胞RNA或DNA的生物合成发挥抗肿瘤作用,或转化为FdUMP,与胸苷酸合成酶(TS)、5,10-亚甲基四氢叶酸(CH2THF)形成稳定的三联复合物,抑制TS正常功能,干扰DNA合成,发挥DNA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如图所示)。
DPD基因(DPYD)存在多态性,不同个体间DPD活性差异较大,甚至部分或完全缺失。
DPD部分或完全缺失个体,5-FU常规剂量可导致清除率降低,发生5-FU相关毒性,如粘膜炎、粒细胞减少症、神经性病变,甚至死亡。
而DPD高表达个体,则造成5-FU耐受,常规剂量难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由于DPYD基因存在多个突变位点,或可能存在未知位点,或某些位点功能活性的研究尚不完全,导致已知DPYD基因突变与DPD表型缺乏一致性。
因此,DPD活性测定对于5-FU个体化治疗更具重要意义。
其他参与5-FU体内生物转化的尿苷磷酸化酶、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胸苷磷酸化酶等的基因型及活性不同个体间也不完全相同,使产生活性代谢产物FUTP、FdUTP、FdUMP的量存在差异。
而FUTP、FdUTP及FdUMP是杀伤肿瘤细胞的直接作用形式,故测定其细胞内浓度可更直接地揭示或预测5-FU的疗效或毒副作用。
因此,直接或间接测定DPD活性及5-FU 活性代谢产物水平有助于制订、调整、修饰5-FU的给药方案,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并进一步评价常规5-FU浓度测定的优势和局限性,明确5-FU发挥药效或产生毒副作用的机制。
药物分析方法名称:氟尿嘧啶的测定—分光光度法应用范围:本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氟尿嘧啶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氟尿嘧啶。
方法原理:取本品适量,加0.1mol/L盐酸溶液制成每1mL中约含10μg 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6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4H3FN2O2的吸收系数(E1 m)为552计算,即得。
试剂: 0.1mol/L盐酸溶液仪器设备:可见分光光度计试样制备: 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本品适量,加0.1mol/L盐酸溶液制成每1mL中约含10μ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操作步骤:供试品的测定精密量取上述供试品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65nm波长处,依法测定吸光度,按C4H3FN2O2的吸收系数(E1 m)为552计算,即得。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二部,p.395。
药理作用由于5-FU是第一个根据一定设想而合成的抗代谢药并在临床上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抗嘧啶类药物,对消化道癌及其他实体内有良好的疗效,在肿瘤内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品需经过酶转化为5-氟脱氧尿嘧啶核苷酸而具有抗肿瘤活性。
5-FU通过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而抑制DNA的合成。
此酶的作用可能把甲酰四氢叶酸的一碳单位转移给脱氧尿嘧啶核苷-磷的药物毒性。
5-FU最终的代谢产物为α-氟-β-丙氨酸。
快速静注5-FU血浆浓度可达0.1~0.3。
适应症5-FU对多种肿瘤如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卵巢癌、绒毛膜上皮癌、子宫颈癌、肝癌、膀胱癌、皮肤癌(局部涂抹)外阴白斑(局部涂抹)等均有一定疗效。
单独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于乳腺癌和胃肠道肿瘤手术辅助治疗,也用于一些非手术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尤其是那些胃肠道、乳腺、头颈部、肝、泌尿系统和胰腺的恶性肿瘤。
一、实验目的1. 观察肝癌细胞在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下的生长抑制情况;2. 探讨药物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
二、实验材料1. 细胞:人肝癌细胞系HepG2;2. 药物:5-FU(5-氟尿嘧啶)、CDDP(顺铂)、DDP(依托泊苷);3. 试剂: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胰蛋白酶、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4. 仪器: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酶标仪、移液器、细胞培养皿等。
三、实验方法1. 细胞培养:将HepG2细胞接种于培养皿中,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生长至对数生长期时进行实验;2. 药物处理:将HepG2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5-FU组、CDDP组、DDP组和联合用药组。
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DMEM培养基,其余各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5-FU、CDDP、DDP);3. 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在药物处理24小时后,各组细胞分别加入CCK-8试剂,在酶标仪上检测吸光度(OD)值;4.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
四、实验结果1. 5-FU组、CDDP组、DDP组和联合用药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细胞生长抑制率最高;2. 5-FU组、CDDP组、DDP组和联合用药组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出现细胞皱缩、变性等现象;3.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生长抑制率逐渐升高。
五、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5-FU、CDDP、DDP均能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且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2. 药物可能通过抑制肝癌细胞DNA合成、诱导细胞凋亡等途径发挥生长抑制作用;3. 本实验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为进一步研究肝癌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参考。
六、结论1. 5-FU、CDDP、DDP对肝癌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2. 本实验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为进一步研究肝癌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参考。
5-Fu尿嘧啶对人体胚胎肾细胞的抑制作用摘要:运用MTT测定细胞活力的方法,检测经过不同浓度的5-氟尿嘧啶培养2天细胞的生长状况,计算不同浓度5-FU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
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5-FU 浓度的提高,细胞的抑制率也提高;而10ug/ml的5-FU已经对细胞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5-FU浓度达到150ug/ml左右时对细胞的抑制作用趋于最大,浓度再增大对细胞的抑制率基本稳定在75%左右不再上升。
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尿嘧啶5位的氢被氟取代的衍生物,是以抗代谢物而起作用,在细胞内转化为有效的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后,通过阻断脱氧核糖尿苷酸受细胞内胸苷酸合成酶转化为胸苷酸,而干扰DNA的合成。
氟尿嘧啶同样可以干扰RNA的合成。
常用于治疗肿瘤。
但由于5-FU对用药的患者有比较大的毒副作用,为治疗结果带来更多的不利影响,且此药通常用于治疗胃癌[5],对宫颈癌细胞会有多大疗效,用药的浓度等基本的药理信息还比较缺乏。
本实验用宫颈癌细胞做体外药物抑制效果实验,尝试探讨5-FU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大小以及其用药浓度,为临床用药量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5-氟尿嘧啶、细胞、MTT法、抑制率引言:MTT法作用原理MTT全称为3-(4,5)-dimethylthiahiazo (-z-y1)-3,5-di-phenytetrazoliumromide,汉语化学名为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商品名:噻唑蓝。
是一种黄颜色的染料。
MTT比色法,是一种检测细胞存活和生长的方法。
其检测原理为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使外源性MTT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或蓝色)结晶甲瓒(Formazan)并沉积在细胞中;在通常情况下,甲臜生成量与活细胞数成正比。
二甲基亚砜(DMSO)能溶解细胞中的甲瓒,因此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490nm或570nm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值,可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
5fu方案5-FU方案引言5-FU方案是一种常用于治疗癌症的化学治疗药物方案之一。
5-FU,即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是一种氟代嘧啶类抗癌药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5-FU方案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如结直肠癌、胃癌和乳腺癌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5-FU方案的药理学、使用方法和副作用等信息。
5-FU方案的药理学5-FU通过抑制嘌呤和嘧啶的合成,阻断了DNA链的合成,从而抑制了癌细胞的增殖。
此外,5-FU还可以抑制胞嘧啶脱氨酶的活性,从而增加细胞内的脱氨酶水平,导致细胞毒性加强。
总的来说,5-FU方案通过多种机制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5-FU方案的使用方法5-FU方案一般通过静脉注射给药。
其具体的剂量和给药频率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癌症的类型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5-FU方案会作为其他抗癌药物方案的一部分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性来进行调整剂量。
通常情况下,5-FU方案需要连续几周或几个月的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5-FU方案的副作用5-FU方案的使用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疲劳和脱发等。
这些副作用通常是暂时的,随着治疗的进展,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然而,一些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如心脏毒性和骨髓抑制等,也可能发生。
因此,在使用5-FU方案治疗癌症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根据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来调整治疗方案。
5-FU方案的注意事项在使用5-FU方案治疗癌症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首先,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准确地服用药物。
如果漏服了药物,应尽快联系医生进行咨询。
其次,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身体检查,以及向医生报告任何副作用的变化。
此外,患者应该避免接触其他病人的体液,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最后,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结论5-FU方案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治疗药物方案,广泛应用于各种癌症的治疗中。
5—氟尿嘧啶配制时间与药物稳定性研究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微量泵持续给药时,0~72 h内的药物稳定性,为临床合理配制5—氟尿嘧啶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将5—氟尿嘧啶不同的剂量溶于相同的5%葡萄糖溶液中,分别取这两种配置后0、2、4、8、12、16、20、24、32、40、48、56、64、72 h的5—氟尿嘧啶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浓度。
结果配制后不同浓度的5—氟尿嘧啶溶液,在0~72 h内溶液的相对标准偏差大于2.0%,含量无明显差别。
结论临床上稀释配制5—氟尿嘧啶72 h内,给予持续泵入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为5—氟尿嘧啶持续泵入一次性药物配制提供了依据。
标签:5—氟尿嘧啶;配制时间;稳定性5—氟尿嘧啶是胃肠道肿瘤化疗一种较为广谱的主要的抗肿瘤药物之一,作用机制为高浓度时RNA机能障碍作用和低浓度时DNA合成抑制作用,在临床上广为应用[1—2],其半衰期短(约为8~12 min),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该药是一种时间依赖性药物,需维持足够长时间稳定的药物浓度才有利于杀灭肿瘤细胞,研究表明持续静脉灌注5—氟尿嘧啶可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使癌细胞暴露于5—氟尿嘧啶的时间延长,从而提高疗效[2]。
另外,一项Meta分析证实,5—氟尿嘧啶持续静脉灌注较其静脉推注方法可明显提高肿瘤缓解率,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3]。
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持续化疗给药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并且应用到胃肠肿瘤患者的化疗中。
因此,化疗泵持续静脉给药是一种优于静脉输注化疗的新型治疗模式[4]。
化疗药一次加到化疗泵内泵入24~72 h,目前对于化疗药物在配制后药物的稳定性没有相关研究,因此,笔者通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5—氟尿嘧啶稀释配制后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期为临床合理配置5—氟尿嘧啶药物提供依据。
1?仪器与试剂1.1?仪器TU—1800spc型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Seven Easy实验室pH计(上海METTLER TOLEDO公司)。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过程中5-氟尿嘧啶残留污染监测周利琼;吴艳;白浩;万莉;罗叶昕;黄也【摘要】目的:建立适合静脉配置中心监测配置5-氟尿嘧啶过程中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为制定细胞毒药物集中配置的有效个人防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本实验选取了手套(内层和外层)、口罩(内层和外层)、腹前纱布和配置环境空气,采用甲醇-水混合溶剂洗涤吸收,通过旋转蒸馏法提取浓缩,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色谱柱为symmetry C18柱(150 mm×3.9 mm,5μm)。
检测波长为265 nm,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10:90),流速为1.0 mL/min。
结果5-氟尿嘧啶的最低检测限为0.1μg/mL,峰面积与样品浓度呈线性关系(R2=0.999),样本回收率为97.88%。
外层手套和口罩上5-氟尿嘧啶的残留量随配置的注射液支数的增加有增多趋势,配置1 h(240支注射液)后,外层手套和口罩上的残留量分别为3112μg/双和0.6781μg/只,而内层口罩、手套,腹前纱布和空气中残留浓度均低于检测下限。
结论本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干扰小;细胞毒药物在静脉配置中心集中配置能够达到有效个人防护的目的,提示配置时间超过1h需更换外层手套及口罩。
【期刊名称】《护理学报》【年(卷),期】2016(023)014【总页数】3页(P45-47)【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旋转蒸馏;5-氟尿嘧啶残留量【作者】周利琼;吴艳;白浩;万莉;罗叶昕;黄也【作者单位】重庆市肿瘤医院药学部静脉配置中心,重庆 400030;重庆市肿瘤医院药学部静脉配置中心,重庆 400030;重庆市肿瘤医院药学部静脉配置中心,重庆 400030;重庆市肿瘤医院药学部静脉配置中心,重庆 400030;重庆市肿瘤医院药学部静脉配置中心,重庆 400030;重庆市肿瘤医院药学部静脉配置中心,重庆4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5-氟尿嘧啶(5-FU)是常用抗肿瘤药物之一。
氟尿嘧啶/5-氟尿嘧啶(5-FU)检测
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又称为5-氟尿嘧啶,是一种嘧啶类似物,属于抗代谢药的一种,主要用于治疗肿瘤。
因此,检测5-氟尿嘧啶在癌细胞内及血浆中的浓度,对提高其疗效,降低毒性,防止术后转移等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迪信泰检测平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液质联用(LC-MS)法,可高效、精准的检测5-氟尿嘧啶的含量变化。
此外,我们还提供其他检测服务,以满足您的不同需求。
HPLC和LC-MS测定5-氟尿嘧啶样本要求:
1. 请确保样本量大于0.2g或者0.2mL。
周期:2~3周
项目结束后迪信泰检测平台将会提供详细中英文双语技术报告,报告包括:
1. 实验步骤(中英文)
2. 相关质谱参数(中英文)
3. 质谱图片
4. 原始数据
5. 5-氟尿嘧啶含量信息。
LC-MS测定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5-氟尿嘧啶浓度涂碎萍;李获;陈岷;张丽娟;钟磊;陈璐【摘要】目的建立LC-MS方法测定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5-氟尿嘧啶(5-Fu)浓度.方法采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FU静脉泵注18 ~30 h的外周静脉血,以5-溴尿嘧啶(5-Br)为内标,Dikma-C18反相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甲醇-去离子水(45∶55);柱温:35℃;流速:0.3 ml/min.以负离子模式(ESI-),选择性离子监测(SIR)检测5-FU 血筠浓度,计算患者AUC值.结果 5-FU在1 000~16.8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10 ng/m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2.0%~8.7%、2.0%~8.0%,提取回收率为93.20%~99.9%.结论本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结直肠癌患者体内5-FU血药浓度测定.【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18(021)009【总页数】5页(P1047-1051)【关键词】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血药浓度【作者】涂碎萍;李获;陈岷;张丽娟;钟磊;陈璐【作者单位】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成都610072;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个体化药物治疗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成都610072;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个体化药物治疗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成都610072;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个体化药物治疗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成都610072;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个体化药物治疗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成都610072;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个体化药物治疗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成都610072;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个体化药物治疗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72【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居癌症第2位,中国其发病率居第4位[1]。
检测乳腺癌细胞株对化疗药物5-氟脲嘧啶的敏感性【摘要】目的: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株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
方法:体外培养乳腺癌低转移细胞株mcf-7和高转移细胞株mda-mb-435s,并加入不同浓度的5-氟尿嘧啶,mtt法检测这两种细胞株对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
结果:5-氟尿嘧啶对这2种细胞株的细胞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与给药剂量正相关。
结论:应用mtt法可检测乳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可用于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制定治疗方案。
【关键词】乳腺癌;5-氟尿嘧啶;mtt;mcf-7;mda-mb-435s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771-02乳腺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前或术后常辅以全身化疗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
但乳腺癌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临床上无法制定一个治疗方案适用于所有的乳腺癌患者,因此,必须根据患者乳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制定个性的治疗方案。
mtt法常用于监测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本文旨在通过mtt法检测乳腺癌低转移细胞株mcf-7和高转移细胞株mda-mb-435s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取乳腺癌低转移细胞株mcf-7和高转移细胞株mda-mb-435s进行细胞培养。
化疗药物选取5-氟尿嘧啶,作用浓度分别为0.78、1.56、3.125、6.25、12.5、25、50和100μg/ml。
其他试剂主要是mtt、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胰蛋白酶和dmso。
1.2方法:10%fbs的dmem培养基培养mcf-7和mda-mb-435s,置于5%co2的37℃孵箱中,每3d换液培养,至细胞汇合度达90%,0.25%胰酶消化细胞传代,调整细胞浓度至5×103/ml。
取出2个96孔板,分别加入mcf-7和mda-mb-435s细胞悬液,根据不同药物浓度和实验对照组分为9组,每组做6个复孔,每孔接种200μl细胞悬液。
5-氟尿嘧啶检测方法
法定名称:5-氟尿嘧啶
5-FLUOROURACIL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4H3FN2O2
分子量:130.08
鉴别:
1)取本品的水溶液(1→100)5ml,加溴试液1ml,振摇,溴液的颜色即消失;加氢氧化钡试2ml,生成紫色沉淀。
2)取三氧化铬的饱和硫酸溶液约1ml,置小试管中,转动试管,溶液应能均匀涂于管壁;加本的细粉约2mg,微热,转动试管,溶液应不能再均匀涂于管壁,而类似油垢存在于管壁。
3)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65nm 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32nm的波处有最小吸收。
检测方法:
1.含量:精密称取本品1克,加0.1mol/L盐酸溶液制成每1mL中约含10μg的溶液,另取标准品同法操作,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6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品对照计算含量。
2.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损失重量即为干燥失重。
3.氯化物:取本品1.0g,加水100ml,加热使溶解,放冷滤过;分取滤液25ml,依法检查,与标准氯化钠溶液3.5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
4.硫酸盐:取1项下剩余的滤液40ml,依法检查,与标准硫酸钾溶液0.8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
5.氟:取本品约15mg,精密称定,照氟检查法测定。
6.灼烧残渣:精确称量本品1克,放入二氧化硅坩埚中,在600°温度下灼烧30分钟,冷却干燥后称重。
用途:抑制DNA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