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情况统计表(附件6)
- 格式:docx
- 大小:26.12 KB
- 文档页数:4
昆明义务教育名录摘要:一、昆明义务教育简介1.昆明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2.昆明义务教育的政策法规二、昆明义务教育学校名录1.小学名录2.初中名录三、昆明义务教育的发展与挑战1.发展成果2.面临的挑战四、昆明义务教育的未来展望1.政策改革2.教育资源优化3.提高教育质量正文:昆明义务教育名录昆明作为我国云南省的省会城市,一直致力于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本文将为您介绍昆明义务教育的相关情况,包括学校名录以及发展挑战和未来展望。
一、昆明义务教育简介昆明义务教育是指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基础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昆明义务教育实行九年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
昆明义务教育在政策法规方面,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同时,昆明市还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推动义务教育的实施与发展。
二、昆明义务教育学校名录1.小学名录昆明市内有很多优质的小学,以下是部分小学名录:(1)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2)昆明市五华区武成小学(3)昆明市官渡区官渡小学(4)昆明市西山区春城小学2.初中名录昆明市内有很多知名的初中,以下是部分初中名录:(1)昆明市盘龙区昆明市实验中学(2)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3)昆明市官渡区昆明市第三中学(4)昆明市西山区昆明市第五中学三、昆明义务教育的发展与挑战1.发展成果近年来,昆明义务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面临的挑战尽管昆明义务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部分地区学校设施落后;部分地区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影响教育质量。
四、昆明义务教育的未来展望1.政策改革昆明市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完善地方性政策,为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教育资源优化昆明市将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填表说明:
1.因网络技术支撑只能到县级教育局,本表由县市区教育局填报,乡村两级填报纸质材料,由填报人和乡镇长(街道办主任)签字上报,并分级留存备查。
2.表中数据均以户籍地为基准填报,要落实到辖区内每一位适龄人口入学情况,即包括本地户籍人口到外地就读、但不包括外来人口就读情况。
3.表中“应入学人数”指当地规定的户籍适龄人口数以及不在适龄范围内但实际在校就读的学生人数,但不含缓学人数及已完成义务教育的人数;
“实际入学人数”指应入学人数中实际入学人数(含不在本学段入学的人数及休学人数),“辍学(失学)人数”指应入学人数中无故未到校就读人数。
“劝返人数”指本学期以来累计劝返人数。
应入学人数=实际入学人数+辍学失学人数。
应入学人数≥实际入学人数
4.数据截至日期统一为每月15日,填报时间为每月15-20日。
注意:此模板文件不可修改模板样式和调整行列及布局,填入相应数字后上传即可。
附件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进全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
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遵循分级负责、分步推进的原则实施,在确定学校用地规模时要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新建学校原则上应达到《标准》合格要求,改建和扩建学校参照《标准》执行。
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另行规定。
一、校园规划建设(一)学校布局应当依据城市或村镇总体发展规划及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以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为原则,办学规模适宜,合理设置并调整学校布点。
学校选址应满足《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的相关要求,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和生活服务用房、安全通行与疏散、室内环境、建筑设备应符合《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
(二)校园规划应功能齐全,布局设计按教学、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达到规划结构合理,分区明确,整体协调。
同时也应当适应和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学习、工作、交往,确保师生安全为宗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供较为宽裕的活动空间。
(三)学校规模和班额人数宜根据生源符合下列规定:1. 农村小学为6班、12班、18班、24班,城市小学为12班、18班、24班、30班,每班不多于45人。
2.农村初中为12班、18班、24班,城市初中为12班、18班、24班、30班,每班不多于50人。
3. 九年一贯制学校为18班、27班、36班、45班,1年级~6年级与小学班额人数相同,7年级~9年级与初中班额人数相同。
(四)学校用地面积应满足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用地、道路及广场、停车场用地的需要。
2.体育场地。
学生体育场地面积标准参照下表:3.绿化用地。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初中)(201 /201 学年初)制定机关:教育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5〕80号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续续续续基础基112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1.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指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中,面向少数民族学生实施的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活动。
包括一类模式、二类模式、三类模式。
一类模式:是指除汉语文(汉语)学科外,其他学科用民族语授课,使用民族文字教材的双语教学模式。
二类模式:是指除民族语文学科外,其他学科用汉语授课,使用汉语文(汉语)教材的双语教学模式。
三类模式:是指部分学科用民族语授课,部分学科用汉语授课的双语教学模式。
2.双语教学学生:是指接受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学生。
双语教学专任教师:是指面向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在双语教学岗位上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
3.仪器设备配备达标情况:是指学校各项仪器设备是否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仪器配备标准。
包括体育器械配备、音乐器材配备、美术器材配备、数学自然实验仪器、理科实验仪器等是否达标。
4.体育器械配备是否达标:是指达到《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8]5号)的相关标准。
5.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是否达标:是指达到《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8]5号)的相关标准。
6.校园网:是指在校园内为教学、管理等实现宽带互联,为学校教学、管理与服务等教育活动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含通过城域网形成的逻辑校园网)。
二、填报说明1.附属学校(园):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独立填报,在基础基112基本情况表中填写所附属高等学校(机构)的名称和代码。
2.通电:是指学校可获得定期或随时可用的电力来源(例如电网/电源连接,风能,水,太阳能和燃料动力发电机等)。
附件1
______学校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情况统计表
1、本表由学校和责任督学共同填写,其中“清查情况”应在5月15日前填妥后上报1份县,学校或镇留存1分;“整改情况”应根据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在完成整改后于8月底前填写,经清查确实未发现存在问题的,无需填写整改情况。
2、除“规定公用经费接收率“国家规定课程开齐率”以上学年情况为准外,其余指标的统计时间点为2014年3月底。
3、具体指标解析:①“教师”是指专任教师。
②“D级危房面积”是指用校内教学及行政用房、学生生活用房、教师工作用房中的D级危房建筑面积,在校内产权属于个人的住房不列入范围。
D级危房需有房屋安全鉴定专业机构出具《房屋安全鉴定报告》。
③“寄宿生床位率”和“食堂面积”寄宿制学校必须填写,其他学校可不填写,寄宿生床位率=床位数/寄宿生人数*100,寄宿生人均食堂使用面积标准为1.2㎡。
④学校能通过自来水、二次供水或自备水源,并设置开水房或安装饮水设施向学生提供卫生安全饮用水的,均视为有“安全饮用水”。
⑤厕所蹲位标准为女生15人1个蹲位,男生30人1个蹲位。
⑥“校舍门窗完好率”指校内正在使用的教学及行政用房、学生生活用房、教师工作用房的门窗完好率。
⑦“学生上下学突出安全隐患点”是指学生上下学时在学校与居住地之间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的道路、水域、交通工具或管理、使用上的突出缺陷。
⑧凡已通有线电视或安装卫星电视接收器或接通互联网并配备播放设备的,均作为已“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⑨规定公用经费接收率=上学年本校实际公用经费收入数/该年本校公用经费预算收入数*100。
⑩国家规定课程开齐率=上学年本校实际开设国家课程门数/国家规定课程门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