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庄子》二则(原卷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庄子》二则(原卷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21课 《庄子》二则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钓于濮(pú)水

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

i )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中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①愿以境内累矣:希望把国内政事托付于你,劳累你了。②巾:覆盖用的丝麻织品。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锦缎包裹。③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名词用作动词,用竹匣装。④宁:宁愿⑤涂:泥,泥巴

1.庄子,名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全.矣(____) (2)请循其本.

(____)

(3)楚王使.大夫(____) (4)持竿不顾.

(____)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4.《庄子钓于濮水》一文中,庄子用什么办法拒绝楚王之请?

5.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分析庄子令人欣赏的原因是什么?

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

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平原君欲封①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连笑曰:“所贵②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注释】①封:封赏。②贵:认为可贵。即:如果。

6.(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或谓惠子曰()

②非梧桐不止()

③是商贾之人也()

④递辞平原君而去()

(2)下列句中的“而”与“遂辞平原君而去”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潭西南而望

C.乃记之而去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7.(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夫鵷鵮发于南海

8.翻译下面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9.(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

三、文言文阅读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 ān chú ),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

【乙】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②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耀,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刘基《窃糟》)

【注释】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②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搜于国.中(_____)(2)唯中山之人善.

酿千日之酒(_____)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今子以佛夸耀,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12.甲乙两文都用巧妙的比喻来表意。请你说说,乙文中的“糟粕”比喻什么?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四、文言文阅读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①。”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②?”

庄子笑曰:“周③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

(选自《喻林》)

【注释】①终其天年:活到自然死亡为止。②将何处:打算怎么做。③周:指庄子自己。 1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庄 子 行 于 山 中 见 大 木 枝 叶 盛 茂 伐 木 者 止 其 旁 而 不 取 也。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

不材得终其天年

(2)舍.

于故人之家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16.阅读全文,请选出与本文主题不相符的一项( )

A .看问题不能僵化,应该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机动灵活地处理。

B .矛盾双方不是绝对对立的,在一定条件下是会互相转化的,所谓世事无绝对。

C .庄子为所有无用之材作辩护,这体现他消极避世的处世心态。

D .在材与不材之间作出判断抉择是劳神费心的,“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我们因顺其自然,在材与不材之间作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这已经是最接近自然大道了。

《庄子》二则(原卷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21课 《庄子》二则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钓于濮(pú)水 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 i )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中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①愿以境内累矣:希望把国内政事托付于你,劳累你了。②巾:覆盖用的丝麻织品。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锦缎包裹。③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名词用作动词,用竹匣装。④宁:宁愿⑤涂:泥,泥巴 1.庄子,名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全.矣(____) (2)请循其本. (____) (3)楚王使.大夫(____) (4)持竿不顾. (____)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4.《庄子钓于濮水》一文中,庄子用什么办法拒绝楚王之请? 5.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分析庄子令人欣赏的原因是什么?

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 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平原君欲封①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连笑曰:“所贵②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注释】①封:封赏。②贵:认为可贵。即:如果。 6.(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或谓惠子曰() ②非梧桐不止() ③是商贾之人也() ④递辞平原君而去() (2)下列句中的“而”与“遂辞平原君而去”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潭西南而望 C.乃记之而去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7.(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夫鵷鵮发于南海 8.翻译下面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9.(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

2022-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归纳及中考链接

2022-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归纳及中考链接 2022.4 李传鹏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通假字】 1.北冥有鱼。“冥”通“溟”,海。 2.其正色邪。“邪”通“耶”,语气词 呢、吗。 【词类活用】 1.志怪者也。 怪:形作名,怪异的事情。 2.水击三千里。水:名作形,在水面上。 3.南冥者,天池也。 天:名作形,天然的。 4.怒而飞。怒:形容词作动词,奋发,振翅

5.鲲之大。大: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 【一词多义】 固:①固不知子(固然) ②子固非鱼也(本来) 之:①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指鱼乐)②庄子往见之(代惠子)③是鱼之乐也(助词,的)④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主谓句,取诵句子的 独立性。)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吓:①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②今子欲以子之 梁国吓我邪? (动词,威吓,恐吓) 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闻名) 名列前茅。 (名次) 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名词,气息)北山愚公长息曰。(动词,叹气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平息) 而:怒而飞。 (连词,表修饰关系);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关系);化而为鸟(表承接);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表示转折)则: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就) 时则不至。(或者) 以:去以六月息者也。 (介词,凭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其:其名为鲲。 (代词,它的) 不知其几千里也。 (它)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是……还是……)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他们)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21课《〈庄子〉二则》 教学案(知识点梳理+同步检测)

21课《〈庄子〉二则》 一、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翻译 北冥有鱼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 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注释 海运:海水运动。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志:记载。 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去:离开。 息:气息,这里指风。 译文 这只鸟,在海动风起时就迁往南海。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齐谐》中说:“当鹏鸟迁往南海时,拍打水面,激起的浪花就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原文: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注释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是:这样。 译文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注释 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鯈鱼:一种白色小鱼。 是:这。 译文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庄子》二则(第2课时)(同步讲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背景探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很少,惠子是其中一个。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人生哲理等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文就记述了两人辩论的场景。2.主旨归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本文通过写庄子、惠子在濠梁之上关于“鱼之乐”的辩论,表现了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追求。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濠.梁()鲦.鱼() 4.借助注释、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是.鱼之乐也: (2)汝安.知鱼乐: (3)全.矣: (4)循.其本: 5.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3.háo tiáo

5.(1)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 这缘于庄子的思想和他当时的心境。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鱼“乐”,其实是庄子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来到濠水的桥上,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觉得鱼儿也很快乐。同时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便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是如何讲究辩论艺术的?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的论述有什么特点? 本文通篇采用幽默轻松的笔法叙事。“是否知鱼之乐”本是一个深奥的逻辑问题,但通篇却以轻松闲适的笔调展开论述。且论辩双方并非言辞激烈地展开对峙,而是像日常聊天一样娓娓道来。二人语言幽默,将论辩话题谈得妙趣横生,使人读后感到韵味无穷。 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在庄子和惠子关于“鱼之乐”的辩论中,你认为谁是胜利者? 观点一: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观点二: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利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利者。 5.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辩论?他们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 辩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乐”。 庄子观点:我知道鱼很快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练习题(含答案)

《庄子二则》分层练习 ◆基础题 一、课文阅读题。 阅读《呆若木鸡》,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加粗词。 犹:无敢应者:几矣: 2.翻译句子。 ①方虚骄而恃气。 ②犹应响影。 3.纪渻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来,这是为什么? 4.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有不少出自《庄子》,如“东施效颦”、“螳臂当车”等。请简述两故事的内容。 二、类文阅读题。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①,膝之所踦②,砉③然响然,奏

刀然④,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⑤《经首》之会⑥。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⑦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⑧。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注释】①履:踩。②踦:yǐ指一条腿的膝盖顶住。③砉:huā象声词。④huō然:比砉然更大的响声。⑤中:zhòng合乎。⑥会:音节,节奏。⑦进:超过。⑧硎:xíng磨刀石。 1.解释加粗词。 倚:道:间:游: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由画线句子得到的一个成语是()。 4.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用庖丁解牛所见非牛来证明人生病所见亦非鬼,这篇课文是()。 5.阅读本文,你有何启示? ◆能力题 三、阅读文言文。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干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这一则故事中,庄子用了精彩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请指出下面各词的比喻意义。 鹓: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 册)1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简介: 《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被誉为“道家经典三十三篇”之一。其中,有两则寓言最为人熟知,分别是《逍遥游》和《北冥有鱼》。在校内教学中,学生了解《庄子》寓言的内涵与意义,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和道德观念。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从《庄子》《北冥有鱼》的寓言中,领悟到水生 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高洁的思想内涵,懂得自我反省,尊 重他人的价值和权利。 3、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故事来加深对父母和师长的感恩和遵从 之情,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准和人生素养。

二、教学活动: 1、导入环节:通过卡片认知游戏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水生动 物 教师先将卡片图案展示于黑板上,学生可以通过图片中的水生动物的颜色、体形及其一些特征,来判断图案名称。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启发式讲解:各种水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2、分析故事情节: 课堂上,老师介绍《北冥有鱼》寓言的情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做出主题词: 大海,北冥,鲸鱼,小鱼,上天问道,士君子 3、生动讲解辞章: 老师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故事的辞章,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结构,把握故事蕴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在道家哲学思想中,鲲是一只巨大的鲸鱼,它与其他海洋生物比较,体型极为庞大,历经千年而不死。同时,鲲寓意生命力、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 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 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是我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学意义。通过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思想和精神内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文将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为例,介绍两个优秀的教学设计。 一、先读后感 目的:培养学生对《庄子》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理性分析和感性抒发的能力。 步骤: 1.教师向学生介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背景和主题。 2.教师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全文并进行讲解。

3.要求学生阅读整篇文章,并在课后写一篇读后感。 4.学生在课上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并进行点评和讨论。 优点: 1.通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庄子》,理解其思想和哲学意义。 2.读后感可以让学生通过理性分析和感性抒发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进一步提升其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读后感的分享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本的深层含义,提高其文学修养和思辨能力。 二、情景剧表演 目的:通过情景剧表演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主题和思想,同时提升学生的沟通和表演能力。 步骤: 1.教师向学生介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主题和情节。 2.要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模拟出情景剧的形式,表演整个故事情节。

3.学生在表演中可以适当增加自己的想象元素,例如:声音、道具、表情等等,以增加整个表演的情感表达。 4.完成表演后,每组学生进行评议,对其他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和建议。 优点: 1.情景剧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从中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并更好地体验到其思想的深刻性。 2.情景剧的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同学之间的点评和建议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和提高,更好地发挥个人优势和团队协作。 总结: 以上两种教学设计,一种是通过“阅读+写作”的方式,让学 生深入理解《庄子》,并发挥个人的思想和表达能力;另一种则是通过情景剧表演,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庄子》的思想和文学美感,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表演和沟通能力。这两种教学方法互补性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实现《庄子》的教学目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原卷版)

21、《庄子》二则——群文阅读 通晓文言文的金钥匙———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其中实词的含义,只有准确地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才能疏通文意。本课中“怒”“志”“循”等就是重要的实词。 【考点解读】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中考文言文考查的热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如下: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选择加点词语解释正确(或有误) 的一项。 【技法点拨】 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首先,要注意识记和积累,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其次,要掌握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只有把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具体解题时,可运用以下方法: 1、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来理解词的本义。如“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中的“抟”,可以从形旁判断出与“动作”有关,结合语境,我们可以判断出其意思应是“盘旋飞翔”。 2、通过文言实词的本义来理解语境义。如“循其本”中的“循”,其本义为“沿袭”,延伸为“追溯”。 3、通过音近、形近的通假关系来理解词义。如“北冥有鱼”中,“冥”同“溟”,海,所以“北冥”为“北海”。 4、借助句子之间的修辞或结构关系理解词义。文言句子有时是整句,结构整齐,对仗工整,常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我们在理解词义时可以利用这个特点。 【真题演练】 (一)养鱼记 欧阳修 折檐①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②。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③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 不甃不筑④,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⑤,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⑥其上,潜形于毫芒⑦,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⑧也。 乃求渔者之罟⑨,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 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⑩!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选自《居士外集》)【注释】①折檐:屋檐下的回廊。②非非堂: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③洿(wū):地势低洼。④甃(zhòu):砌池壁。筑:夯底土。⑤锸(chā):铁锹。浚:挖沟疏通水路。⑥偃息:休息。⑦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⑧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⑨罟(gǔ):渔网。⑩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嚚(yín)昏:愚蠢糊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 (2)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 (3)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折檐之.前有隙地怪而问之. B.因洿以.为池童子以.为斗斛之水 C.任其.地形不能广其.容 D.微风而.波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予观巨鱼枯涸在旁, 不得其所; 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 有若自足焉.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1《庄子》二则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1《庄子》二则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1《庄子》二则 ◇教材分析◇ 《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文章描写了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的形象,展现了大鹏迁徙的壮丽图景,反映了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以及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描写了庄子与惠子围绕“鱼之乐”所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生平、思想主张。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3.理解文意,把握文章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落实“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庄子的思想和主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阅读品位。 2.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2.难点:体会庄子的语言特色,理解两则故事阐述的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吗?《大鱼海棠》故事的灵感便来源于庄子的《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

灵魂“鲲”的奇幻故事,该片荣获了许多大奖,其画面、音效都是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鲲.之大(kūn)徙.于南冥(xǐ) 抟.扶摇(tuán) 至极邪.(yé)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通假字] 北冥.有鱼(同“溟”,海) 其正色邪.(同“耶”,语气词,呢、吗) [一词多义] 息 [古今异义] ①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发怒) ②海运 ..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今义:海上运输) ③南冥者,天池 ..也(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今义:高山湖泊名) ④志.怪者也(古义:记载。今义:表示志向等) ⑤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离开。今义:到……去) [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名词作状语,向上) 2.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中的文章,想象雄奇瑰丽,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故事说理,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庄子二则

物性相制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①下,据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注释】①飚(biāo):暴风,这里指像暴风一样快。②据:趴。③盬(gǔ):吸饮一样的声音,也借指吸饮。 考点必练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如是者三四次() 以首俯地() 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去。 3.蜘蛛本来弱小,却能战胜蛇,这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 1.像这样;用 2.蛇狂跳颠摔,直到死。蜘蛛就吸它的脑浆,吃饱肚子后离去。 3.不要惧怕强大的敌人,要想办法用智慧战胜对方。 参考译文:曾经看见一只蜘蛛,在墙壁之间布网,离地大约二三尺(高)。一条大蛇从它下面经过,抬起头想吞食蜘蛛,看样子稍微差一点够到(蜘蛛)。过了好久,蛇要走了。蜘蛛忽然(垂丝)悬挂而下,蛇又昂着头等它。蜘蛛仍然回去守在它的网中,像这样三四次。蛇感觉稍微有点疲倦,将头趴到地上。蜘蛛乘其不防备,像风一样奋力爬下来,蹲在蛇的头上,拼死不动。蛇狂跳颠摔,直到死。蜘蛛就吸它的脑浆,吃饱肚子后离去。 延伸阅读2 顾亭林治学 顾亭林①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②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释】①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②再:多次。 1.给下面的句子标注朗读停顿。(标注一处) 俯身者无寸缕之丝 2.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3.本文赞扬了顾亭林怎样的治学精神? 答案;1.俯身者/无寸缕之丝 2. 要不然放的好好的文章,怎么能多次修改呢? 3.坚持不懈,勤奋,心态平和。 参考译文:顾亭林在家时常穿着粗布衣服,周身没有半点丝绸。当他写《音学五书》时,《诗本音》第二卷屡次被老鼠咬坏,(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有人劝他修整房屋除去老鼠这类东西,顾亭林说:“老鼠咬我的稿子,其实是勉励我。要不然放的好好的文章,怎么能多次修改呢?” 至微与大患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

《庄子》二则(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

第15课《庄子》二则 第一部分:课内阅读 (一)(2019·河南三门峡市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怒:愤怒B.其翼若.垂天之云若:好像 C.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徙:迁移D.去.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请简要写出本文的写作思路。 4.请结合下面链接的材料内容,简要说说李白借助大鹏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链接材料:《上李邕》(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答案】 1.A 2.乘着旋风盘旋而上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3.文章先写北冥之鱼由鹏到鲲的变化,然后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最后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4.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认同的伤感,希望得到像李邕这样的名士的赏识和引荐。(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A.怒:振奋,这里是用力鼓动翅膀。故选A。 2.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重难点词语有:抟(tuán):盘旋飞翔。扶摇:旋风。 3.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从“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南冥者,天池也”可以看出,先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从“《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以看出,再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从“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可以看出,最后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4.这道题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链接材料前四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以大鹏自比,描写了传说中的神鸟大鹏起飞、下落时的浩荡景象,更是表现出了诗人李白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向。如果李白自比大鹏,那么李邕自然就是大鹏乘借的大风,李白在这里言明即使将来没有了李邕的相助,他也能在政坛造成非凡的影响。“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也从侧面表达了李白不被世俗认同的伤感,希望得到像李邕这样的名士的赏识和引荐。(二)(2018·湖南岳阳市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安____________ (2)请循.其本。循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7.在这场辩论中,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8.这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更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部编八下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卷版)

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北冥.( )鲲.( )徙.( ) 正色邪.( )濠.梁之上( )鯈.鱼出游( ) 2.庄子,名,时期宋国人,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 3.古文背诵默写。 (1)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2)水击三千里,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3)庄子日:“子非我,________?”(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二、选择题 4.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鹏之徙于南冥也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C.安知鱼之乐D.子之不知鱼之乐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D.南/冥者,天池/也 6.下列对文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了游赏自然风景时的感受,以景切入,重点在写人记事,刻画人物形象。 B.文章以“出游从容”体现“鱼之乐”,其用意是借“鱼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C.文章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拥有共同的生活情趣。 D.文中的庄子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善于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从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出游从容”体现“鱼之乐”,其用意是借“鱼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B.文章写了游赏自然风景时的感受,以景切入,重点在写人记事,刻画人物形象。 C.文中的庄子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善于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从而来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D.文章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拥有共同的生活情趣。 8.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变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庄子》二则(原卷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北冥.(míng)鲲.(kūn)羽翼.(yì) B.迁徙.(xǐ)尘埃.(āi)濠.梁(háo) C.遵循.(xún)汝.辈(rǔ)抟.扶摇(tuán) D.齐谐.(xiè)鹏.鸟(péng)正色邪.(yé)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运 ..则将徙于南冥(海水运动)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是这样)】D.请循.其本(遵循)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B.其翼若垂天之云C.子固非鱼也D.我知之濠上也 4.下列子中“之”的意思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A.鹏之.徙于南冥也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子之不知鱼之.乐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怒.而飞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C.鲦鱼出游从容 ..D.请循.其本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齐谐》者,志怪.者也D.南冥者,天.池也 7.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B.去以六月息者也。(判断句)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倒装句)D.是鱼之乐也。(判断句)8.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子/固非/鱼也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部编教材 人教版 八年级 下 语文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知识点与练习题 含答案 学生版与教师版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知识点与练习题(学生卷) 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课文理解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 2、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3、从大鹏展翅奋飞的磅礴气势中,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宏大的形象,并通过描绘大鹏“徙于南冥”的磅礴气抒发了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之情。 4.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5.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6.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天色深青,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7.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二)拓展延伸 1、“北冥有鱼”的故事有什么现实意义? 世间万物都是由所凭依的,是不自由的。就连宏大的鲲鹏也不例外,这就让我们意识到,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 2、有关大鹏的古诗词名句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 实战演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怒.而飞怒: (2)志.怪者也志: (3)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抟:扶摇: (4)去以六月息.者也息: (5)亦若是.则已矣是: (6)北冥有鱼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6.默写重点句子 (1)本文综合运用夸张和比喻的句子是: (2)可以概括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两个成语的句子是: 三、填空简答题。 1、出自本课的成语有: 2、《北冥有鱼》一文中庄子借鲲鹏的寓言说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境界的

部编八下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原卷版)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1)北冥有鱼________ (2)其名为鲲________ (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________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_______ 二、选择题 2.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其翼/若垂/天之云 D.其翼若/垂天/之云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4.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中的鲲、鹏寄托着作者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受到感染。B.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壮阔。 C.文中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的“海运”指的是航海运输。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这次语文考试,我们班不及格的人数总算减少了近一倍。B.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C.一些不自觉的游客,将用过的垃圾随手扔在树林里、草丛中,给美丽的风景抹上不和谐的色彩。 D.随着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出现在街头巷尾,使乱停乱放、直接骑回家甚至恶意破坏等诸多不文明现象也层出不穷。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庄子二则》同步练习(含答案)

《庄子》二则 (一) 北冥有鱼 一、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北冥.(míng) 鲲.(kūn) 徙.(xǐ) 抟.扶摇(tuán)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2)亦若是.则已矣是:这样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 (2)为①其名为.鲲(叫作) ②化而为.鸟(成为) (3)之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其①其.名为鹏(代词,它的) ②其.视下也(代词,代大鹏) ③其.正色邪(用在选择问句中,表示选择) (5)而①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 ②怒而.飞(连词,表修饰) 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 例:南冥者,天池也 A.后遂无问津者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亦若是则已矣 D.似与游者相乐 6.翻译下列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往南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7.填空。 (1)本文选自《庄子集释》。作者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题目是编者加的。 (3)出自本课的成语有:扶摇直上、鹏程万里。 二、同步解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8.作者主要通过鲲鹏变化、鹏飞南冥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 9.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 【示例】①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②在想象中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恃的道理。③在想象中寄寓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10.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旨是: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是不自由的。请结合这一主题,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示例】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三、拓展训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 21《庄子》二则(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 21《庄子》二则(含答案解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21《庄子》二则(含答案解析) 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一)北冥有鱼 01累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北冥(míng)鲲(kūn)徙(xǐ)庶几蜿蜓(tuán)....2.表述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怒而飞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志怪者也志:记述.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4)去以六月息者也息:气息,这里指风.(5)亦若是则已矣是:这样.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北冥有鱼“冥”同“溟”,海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息①回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2)为①其名为鲲(叫作).②化而为鸟(成为).(3)之①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用在主谓之间,中止句子独立性).(4)其①其名叫鹏(代词,它的). ②其视下也(代词,代大鹏). ③其正色鬼神(用在挑选问句中,则表示挑选). (5)而①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 ②怒而飞(连词,表中润色). 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 基准:南冥者,天池也 a.后遂无问津者b.《齐谐》者,志怪者也c.亦若是则已矣d.似与游者相乐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雕天之云。 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 南冥。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箭三千里,庶几蜿蜓而上者九万里,回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往南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 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就是生物用气息吹来的结果。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出尽头呢?7.填空题。 (1)本文选自《庄子集释》。作者庄子,名周,战国(朝代)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 (2)《庄子》一书就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含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存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题目就是编者提的。(3)出自于 本课的成语存有:扶摇直上、鹏程万里。02课内四书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8.作者主要通过鲲鹏变化、鹏飞南冥两个故事去表明“清风”的真正含义。 9.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 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 ①在想象中生硬。例如对鲲、鹏形象的描绘,“鲲之大,无人知晓其几千里也”“鹏 之腰,无人知晓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雕天之云”显露出其庞大的声势和宽广的意境。②在想象中对照。作者列出野马、尘埃等“大”的形象,和鲲鹏并作对照,以大小矛 盾去阐释物皆有所恃的道理。③在想象中寄寓情感。作者如此醉心“清风”,并将这种想 象抽象化,实则就是蕴藏了自己对理想的猛烈崇尚。 10.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旨是: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是不自由的。请你 结合这 一主题,谈谈你赢得了什么救赎。 【示例】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 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03拓展阅读 庄周家贫 ①②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③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