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电磁辐射高一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4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发明逐渐走迈人们的生活。
家用电器更是为我们提供了方便与丰富我们生活。
而与同时,一个隐形杀手的潜伏在人们的四周。
它无色无味,也许在短时间内不被人们发觉。
可久而久之,它便威胁到我们的生命。
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了解更多的辐射危害,寻找出可以防辐射的方法,给予更多人帮助。
二、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一种物理现象,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电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
电磁辐射有两大类:一是自然界电磁辐射源,来自某些自然现象,如雷电、台风、太阳黑子活动与黑体放射等。
二是人工型电磁辐射源,人工型电磁辐射源,来自人工制造的若干系统或装置与设备,其中又分放电型电磁辐射源、射源电磁辐射源及工型频电磁辐射源。
三、电磁辐射的危害1969年~1982年,美国与里州有951名男子死于脑瘤,当时该地区在发展多项电器工业,而这些人之中大部分就是电工或电器工程师。
对此,得克萨州癌症医疗基金针对这一些人进行抽样化验,发现好多人的癌细胞比一般人的生长速度快24倍。
吸收电磁辐射过多,会导致胎儿变形、骨髓早死、白内障、肺致病死性损伤。
四、有效防护电磁辐射措施1、缩短一次接触电磁辐射的时间2、使用防辐射护肤霜。
3、别把家用电器都集中在一起使用。
4、假如有应用手册,该根据指示规范,保持安全操作距离。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6、当电器不用时,最好将电源关闭。
五、各家用电器的辐射量(表格)。
家电种类辐射强度(单位:毫高斯)电视机20洗衣机第1 页共8 页30VCD30复印机40电脑机150吸尘器200微波炉200手机200音响20空调20也许这些电器的电磁辐射不是很大,然而我们却不可忽视。
电磁辐射有一个累计效应,偶尔一两次看不出什么毛病,但日月累积到一它程度就会慢慢对人体产生危害。
注意:对人危害三大要素a、辐射源的强度b、受辐射的时间c、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六、调查周围人群对电磁辐射的认知程度。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高一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电磁辐射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和人造环境中的物理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全球性的问题,自然存在的电磁辐射主要来自于太阳,例如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这些电磁辐射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而人造环境中的电磁辐射主要来自通信、电力、电子、医疗等领域的电器设备。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辐射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次研究将就生活中的电磁辐射进行研究。
一、生活中常见的辐射源1.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是我们常用的电子设备之一。
它通过无线电波通信传输信息,每天使用时间较长,一定程度上会对身体产生辐射。
因此,使用智能手机时要尽量减少通话时间,避免长时间使用,以减少电磁辐射的危害。
2.微波炉:微波炉是我们厨房中的必备设备之一。
微波炉利用微波产生能量而对食物进行加热,但微波炉产生的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过量食用微波炉加热的食品。
3.电视机:电视机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家庭娱乐设备之一,其产生的电磁辐射可以影响我们的健康,因此在使用电视机时要尽可能地远离电视机,同时避免长时间接触电视机。
二、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1.对眼睛的危害:长时间观看电视、电脑屏幕,会使眼睛的疲劳度加剧,严重时可能导致眼部疾病,影响视力。
2.对皮肤的危害:人体皮肤对电磁辐射比较敏感,尤其是紫外线和可见光辐射、射线等照射过量会导致皮肤过敏、皮肤癌等疾病。
3.对神经系统的危害:长期暴露于辐射下,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障碍,引起疾病的发生和加重。
三、保护身体的方法1.减少电磁辐射源的使用:尽量少使用电磁辐射源设备,并且需要远离电视机、微波炉等辐射源。
2.使用防辐射材料:在辐射源附近的隐蔽处,可以使用防辐射材料来阻止辐射。
3.增强免疫力:增强免疫力,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可以降低电磁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四、结论本文对生活中的电磁辐射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电磁辐射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时提出了保护身体的方法。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适用年级:滕州二中 2015级设计教师:高二物理组教师活动方案一: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一、课题名称: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二、课题背景说明:近年来,电磁辐射成为了人们经常关注的物理现象,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身边出现了更多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天然辐射来自太阳、地球的热辐射,宇宙射线、雷电等。
人工辐射主要来自电视、广播,雷达、通信基站,还有工业、科学、医疗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设备。
电磁辐射现象对现代的生产与生活产生了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以及了解如何减小有害辐射的伤害。
四、课题容:1.有益辐射现象。
2.有害辐射现象。
3.有害辐射带来了什么。
4.如何减小有害辐射带来的伤害。
五、课题研究方法:建立合作小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资料和上网下载网络资料进行学习,并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到相关家庭、单位或部门了解电磁辐射现象,收集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小组合作讨论,最后得出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程序与分工:1. 研究程序第一阶段:课题培训阶段。
(1课时)与学生见面,全体学生听取教师的课题介绍,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的、研究方法等相关容。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1课时)学生自由组成课题小组,选定组长,组长分工;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课题报告、申报表上交,安排好阶段的学习活动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2个半月)(1)第1—2周:查询图书资料或网络资料,学习电磁辐射益处与害处。
(2)第3—4周:调查生活与生产中的电磁辐射现象。
(3)第5—6周:制定减小有害辐射的方案。
(4)第7—8周:撰写学习心得、研究报告,制作宣传板报。
(5)第9—10周:进行结题工作。
2.任务分工(1)搜集学习性资料:(2)调查与访问:(3)整理分析资料:(4)板报制作:七、课题实施的条件:书籍、网络、计算机、照相机、美术工具、经费。
高中物理电磁学实验实践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必要性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以伽利略首创“实验、物理思维和数学演绎”三者巧妙结合的科学方法为标志,物理学才真正从古代自然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这时起,物理实验真正成为物理学的基础。
所有的物理概念和定律的建立,都能够找到它的实验根源,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是以实践或实验为基础的,理论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被检验,检验是正确的,才能被人们接受,理论才能实现其价值,也才能成为理论发展的前提。
为了解决现实情况中我们在探究式实验教学中的问题,结合本校实际,我对“适当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开设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比赛”等等方式进行了实践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尽管如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合理的、因地制宜的、因人而异的实验教学方式和方法及手段,促进学生的多元的思维发展,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开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仍然是我们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越来越重视对实验的考查,不仅对教材中原有的学生实验进行考查,还增加了对演示实验内容的考查,另外,利用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对实验仪器或实验方法加以重组,完成新的实验目的的设计型实验也将取代对教材中原有单纯学生实验的考查,己从简单的背诵实验知识转向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的理解上,重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但是,学生在高考实验题中的得分率并不高,反映了在目前的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仍是一个薄弱环节。
2003 年教育部还颁布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要求:(l)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提高教师实验教学的水平;(2)充分发挥实验课堂及课外的主阵地作用;(3)利用实验拓宽教学的阵地。
新课程标准中增设了“物理实验专题”模块,其目的是使学生较为深入地学习物理实验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
高中物理实验研究电磁辐射的特性电磁辐射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现象,对我们生活和科学研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电磁辐射的特性,本次实验将通过测量、探究和对比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对物质的影响,来研究电磁辐射的特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的步骤、装置以及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对物质的不同影响,进一步了解电磁辐射的特性和作用机制。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将能够研究电磁辐射的能量损失、透射与吸收等特性,并探讨电磁辐射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装置:电磁辐射源、不同波长的滤光片、透明介质(如玻璃片)、光电池、数据采集仪器等。
2. 将电磁辐射源与光电池连接,并将光电池置于透明介质(如玻璃片)之后。
3. 选择一个特定的波长的电磁辐射源,并记录下此时光电池所采集到的电流值。
4. 在相同的条件下,更换不同波长的滤光片,并记录下每个波长对应的光电池电流值。
5.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实验装置该实验所需的装置主要包括电磁辐射源、滤光片、透明介质、光电池和数据采集仪器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我们将绘制图表并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电磁辐射波长的增加,光电池采集到的电流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
这表明较长波长的电磁辐射能量在透过滤光片和透明介质之后,被部分吸收或散射,无法完全到达光电池。
2. 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对光电池的输出电流有不同的影响。
通过对比各个波长下的光电池电流,我们可以看到某些波长下的电流较高,而另一些波长下的电流较低。
这表明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对物质的透射和吸收能力有所不同。
3. 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对物质的透射能力较差,更容易被吸收。
实验结果显示,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在透过滤光片和透明介质之后,其能量被更多地吸收,使得光电池所采集到的电流较低。
这与电磁辐射的能量与波长的反比关系相符。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板研究课题名称:生活中的电磁辐射设计者姓名所在学校所教年级八年级研究学科物理联系电话电子邮件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发明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家用电器更是为我们提供了方便与丰富我们生活。
而与同时,一个隐形杀手的潜伏在人们的四周。
它无色无味,也许在短时间内不被人们发觉。
可久而久之,它便威胁到我们的生命。
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了解更多的辐射危害,寻找出可以防辐射的方法,给予更多人帮助。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了解到电磁波会损坏神经系统,电磁辐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影响身体健康。
通过亲身的调查和研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思考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次活动,由学生亲身去调查,增强了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并且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让学生从活动中寻找出可以防辐射的方法,给予更多人帮助。
3、课题介绍本课题由初二的学生进行研究.初二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经验,所以可行性高,并且本课题与生活联系密切,具有深刻的意义.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1.学生是初二的学生2.学生熟悉电磁辐射测试仪的使用、磁现象、电磁波等物理知识3.学生已掌握用柱状图和坐标图来处理、分析数据4.学生对走出课堂进行探究的欲望十分强烈,对研究性学习有浓厚的兴趣5.学生已熟悉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可以借此应用到本次研究当中6.学生对防护电磁辐射的社会意义认识还不够深刻,有待增强这种意识7.学生渴望获得成就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电磁辐射的种类。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进入21世纪,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架设的电源线越来越多,电视,电脑,移动电话,微波炉走入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使波长更长,频率在30000MHz内的电磁辐射充斥着我们的空间,破坏了良好的电磁生态环境,构成了现代社会新的“隐型杀手”。
电磁辐射无处不在,电磁辐射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无处不在.但大部分人们都还没意识到它所存在危害性。
因此,我们选择该课题进行研究,我们主要研究了使用电脑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及其危害,我们希望从中可以学到知识,但我们更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寻找出更好的防辐射的方法,给人们以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课题旨在对电磁波的各方面进行学习: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及传播途径,了解其对我们的影响;通过对电与磁的探究,了解其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经过分析和讨论,阐述它的害处并针对这些害处讨论相应的防辐措施,整理成文稿形式,与同学们分享研究心得。
三、研究成果1、研究电磁辐射的内涵: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
2、电磁辐射的来源:主要有天然辐射(天然的电磁辐射来自于地球的热辐射,太阳热辐射,宇宙射线,雷电等)和人工辐射(人工电磁辐射来自于广播,电视,雷达,通信基站及电磁能在工业,科学,医疗和生活中的应用设备)。
经过我们小组的调查,我们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较强的电磁辐射的电器主要有:手机、电脑、微波炉、电冰箱、电视等电器3、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四大点:(1)、诱发基因突变、促使变异细胞产生(1.皮肤衰老加快。
2.白血病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增加。
3.T淋巴细胞活性降低、B淋巴细胞活性降低导致白血病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增加。
4.精子活性降低、数量减少导致不孕症。
5.胚胎细胞产生大量变异细胞导致胚胎发育不良、孕妇流产率升高、畸胎发生率升高)(2). 激素分泌紊乱(1、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导致抗损伤能力降低。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研究报告摘要本文介绍了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并就电磁辐射是否能够对人体有危害、是否应该设置安全值及其有哪些影响等做出了探讨。
电磁辐射的影响范围很广,它能使物体扰动电流的分布,可使电子元件、有机物质、细胞等及其结构和性能发生变化。
研究表明,电磁辐射会引起人体细胞凋亡,并影响睡眠和神经系统,导致心脏病及癌症发生等。
因此,为了保护人类健康,有必要开展对相关辐射的监督。
关键词:电磁辐射;人体;影响;安全值1. Introduction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在物理学和电磁学中是指电磁场的能量在空间或频率上传播的过程,它是指由电场和磁场组成的辐射能量。
电磁辐射可以被辐射检测仪检测到,可以向周围传播,而且它能使物体扰动电流的分布,从而影响物质的晶体结构,改变其电子基态能量,使其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随着近年来人们日益依赖科技产品,电磁辐射的影响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那么,电磁辐射对人体是否有危害,是否应该设置安全值等都值得我们去探讨。
2. The 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n Human Health电磁辐射会影响人体的各个部分,其中最常见的是对大脑及神经系统的影响。
研究发现,电磁辐射会导致大脑区域细胞损伤,并减少大脑认知能力。
此外,电磁辐射会干扰人体睡眠,并导致头痛、胃痛以及失眠等症状。
此外,电磁辐射还与胃不适、嗓子痛、肩颈疼痛、胸闷等症状有关。
研究发现,电磁辐射会对人体造成免疫功能障碍,引起细胞凋亡,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
此外,电磁辐射还显示出会对人体的精神状态产生负面影响,如焦虑、抑郁等,并与心脏病及癌症的发生有关。
3. Setting Safety Values and Monitor虽然电磁辐射会对人体造成有害,但是它也有其有益的一面,如可用于治疗疾病以及对医疗设备的控制等。
因此,为了保护人类健康,有必要根据一些国家的法律法规,设置合理的电磁辐射安全值。
生活中电磁辐射现象高二级物理研究性学习方案——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指导教师:朱正瑞牛选民参加班级:高二五班参加人数:70人一、课题名称: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二、课题背景说明:近年来,电磁辐射成为了人们经常关注的物理现象,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身边出现了更多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天然辐射来自太阳、地球的热辐射,宇宙射线、雷电等。
人工辐射主要来自电视、广播,雷达、通信基站,还有工业、科学、医疗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设备。
电磁辐射现象对现代的生产与生活产生了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以及了解如何减小有害辐射的伤害。
四、课题内容:1.有益辐射现象。
2.有害辐射现象。
3.有害辐射带来了什么。
4.如何减小有害辐射带来的伤害。
五、课题研究方法:建立合作小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资料和上网下载网络资料进行学习,并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到相关家庭、单位或部门了解电磁辐射现象,收集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小组合作讨论,最后得出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程序与分工:1. 研究程序第一阶段:课题培训阶段。
(1课时)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全体学生听取教师的课题介绍,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的、研究方法等相关内容。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1课时)学生自由组成课题小组,选定组长,组长分工;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课题报告、申报表上交,安排好阶段的学习活动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个半月)(1)第1周:查询图书资料或网络资料,学习电磁辐射益处与害处。
(2)第2周:调查生活与生产中的电磁辐射现象。
(3)第3周:制定减小有害辐射的方案。
(4)第4周:撰写学习心得、研究报告,制作宣传板报。
(5)第50周:进行结题工作。
2.任务分工(1)搜集学习性资料:第一研究小组组长:刘晓玲张永福(2)调查与访问:第二研究小组组长:王亚娟王建成(3)整理分析资料:第三研究小组组长:吴玲贺新元七、课题实施的条件:书籍、网络、计算机、照相机等。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高一四班研究性学习小组第二组组长:齐帅组员:李作印李学伟朱光宇刘士楠王润之尚宇翔连嘉旭芦浩然彭逸博题目背景随着生活中电子产品的大范围使用,人类所受到的电磁辐射也越来越多,可以这么说,我们生活的空间中,充斥着各种电磁辐射。
发射他们的载体,大到电脑电视电吹风,小到mp3手机遥控器。
究竟什么是电磁辐射?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辐射呢?这些就是我们的研究内容。
我小组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五个步骤。
一小组讨论,说出自己对电磁辐射的认识和理解。
二搜集资料,对电磁辐射有初步得了解。
三外出调查,了解一下普通百姓对电磁辐射的了解程度,和看法。
四整理数据,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学习知识。
五表达交流,各组员表达这次活动的收获与心得。
我们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的几个部分1、定义什么是电磁辐射;2、电磁辐射强度等级如何划分3、电磁辐射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4、我们该如何防范过量的电磁辐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普通的民众并不了解电磁辐射,所以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电磁辐射,百度上给出的解释是,电磁辐射又称电子烟雾,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举例说,正在发射讯号的射频天线所发出的移动电荷,便会产生电磁能量。
电磁“频谱”包括形形色色的电磁辐射,从极低频的电磁辐射至极高频的电磁辐射。
两者之间还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光等。
电磁频谱中射频部分的一般定义,是指频率约由3千赫至300吉赫的辐射。
电磁辐射频段如何分类呢?按照频段来分类的话,可以大体分为三类,工频(50Hz/60Hz)、射频或高频(103~108 Hz)和微波(>109 Hz),频段名称对应波段缩写名称频率范围低频甚低频万米波(甚长波) VCF 30Hz~30KHz 低频千米波(长波)CF 30KHz~300KHz 中频百米波(中波)MF 300KHz~3000KHz射频高频十米波(短波)HF 3MHz~30MHz 甚高频米波VHF 30MHz~300MHz微波特高频分米波UHF 300MHz~3GHz 超高频厘米波SHF 3GHz~30GHz 极高频毫米波、亚毫米波EHF30GHz~300GHz300GHz~3000GHz那么过量的电磁辐射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的影响呢?1热效应:电磁辐射到人体会导致体温升高(打电话太久后,感觉耳部发热)快速分解水分子,导致细胞外膜含水量降低影响营养物质的正常电解,产生营养不良或营养失衡,致使细胞正常代谢功能紊乱,在细胞复制过程中发生病变。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生活中的电磁辐射课题名称:生活中的电磁辐射指导老师:张海红老师王冰岩老师课题组长:王琪课题组成员:孙宸王坦李国林聂腾伟朱金乔伟超范建宇开题时间:20010.03结题时间:2010.06一、课题研究背景进入21世纪,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架设的电源线越来越多,电视,电脑,移动电话,微波炉走入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时波长更长,频率在30000MHz内的电磁辐射充斥着我们的空间,破坏了良好的电磁生态环境,构成了现代社会新的“隐型杀手”。
电磁辐射无处不在,电磁辐射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无处不在.但大部分人们都还没意识到它所存在危害性。
因此,我们选择该课题进行研究,我们主要研究了使用电脑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及其危害,我们希望从中可以学到知识,但我们更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寻找出更好的防辐射的方法,给人们以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课题旨在对电磁波的各方面进行学习: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及传播途径,了解其对我们的影响;通过对电与磁的探究,了解其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经过分析和讨论,阐述它的害处并针对这些害处讨论相应的防辐措施,整理成文稿形式,与同学们分享研究心得。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一)理论研究方面:研究电磁辐射的内涵: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
电磁辐射的来源:主要有天然辐射(天然的电磁辐射来自于地球的热辐射,太阳热辐射,宇宙射线,雷电等)和人工辐射(人工电磁辐射来自于广播,电视,雷达,通信基站及电磁能在工业,科学,医疗和生活中的应用设备)。
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四大点:一、诱发基因突变、促使变异细胞产生(1.皮肤衰老加快。
2.白血病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增加。
3.T淋巴细胞活性降低、B淋巴细胞活性降低导致白血病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增加。
4.精子活性降低、数量减少导致不孕症。
5.胚胎细胞产生大量变异细胞导致胚胎发育不良、孕妇流产率升高、畸胎发生率升高)二.激素分泌紊乱(1、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导致抗损伤能力降低。
研究性学习《生活中的电磁辐射》选题指导说课稿本节课的课型是研究性学习选题指导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学习的必修课,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设该课程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主要特点:自主探究、实践多样、开放综合。
课程实施着重体现: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等原则。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生活中常见电磁辐射的种类和危害,了解减少电磁辐射的常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选题的基本原则,从而具备自主选题的基本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严谨态度;不断提高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兴趣;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增强健康环保意识。
3、教材的重、难点:(1)重点:如何提出问题并把问题转化为自己的课题;(2)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广泛,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2、学法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发现问题,并把问题转化为自己的课题。
四、说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展示《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的学习素材,从直观感受上引起他们的共鸣,调动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从而总结出研究性学习选题的重要性。
2、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推举组织能力强、有号召力的同学为组长。
依据小组成员兴趣与能力选定研究内容,各成员进行责任分工,力求各尽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