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利水止血方治疗小儿肾性血尿临床疗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92.38 KB
- 文档页数:3
跟师学习心得体会跟师心得跟师心得(一)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好的临床经验。
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使自己对中医经典理论在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
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x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她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我们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
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
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
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
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
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 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
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
尿血的中医辩证论治尿血是小便中混有血液或纯血尿的一种病症。
随出血量的不同,小便可呈淡红色、鲜红色或酱油色等。
主要由于下焦湿热藴结,或阴虚火旺,而致肾及膀胱脉络受损,血溢脉外,随尿而出所致。
此外,脾肾气虚,血失统摄而下渗者亦常有之。
尿血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尤其是慢性持续性的尿血,以及尿潜血,要详审病机,分型辨治,坚持治疗,效果才更好。
【辩证施治】[膀胱湿热型]小便带血,血色多见鲜红,常伴有口苦口渴,少腹胀痛或腰痛不适等症;初起多有恶寒发热,身痛、咽痛等表证,舌红苔黄腻,脉浮数或弦数。
本型多由表邪化热,随经入里,湿热藴结膀胱;或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湿热下注膀胱。
治宜清利湿热为主,兼解表疏肝。
[基本方药]:柴胡10克,淡竹叶10克,黄芩15克,山栀子15克,赤芍15克,生地15克,白茅根30克,鱼腥草30克,川木通6克,甘草6克。
[方解]:方中黄芩、栀子、鱼腥草、木通,淡竹叶,清热解毒,泄火利尿;生地、茅根,滋阴利尿、凉血止血;柴胡既能解表清热,又能疏肝解郁;赤芍清肝活血,凉血止血;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加减:风寒表证明显者,可选加防风、荆芥、羌活等;风热表证重者,可选加连翘、金银花、蒲公英等;咽喉肿痛者,加桔梗、射干;咳促剧者,加麻黄、杏仁、桑白皮;小便频数不畅者,选加瞿麦、萹蓄、滑石、猪苓、泽泻等;大便秘结者,选加大黄、虎杖、牛膝、芒硝;尿血不止者,选加小蓟、蒲黄炭、旱莲草、阿胶、仙鹤草等;如见有少腹刺痛、小便涩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等血瘀证者,可选加生蒲黄、丹皮、三七、郁金、琥珀等。
在临床中,运用本方辨证加减,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和尿路感染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不仅能很快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对消除尿液中的潜血、白细胞、蛋白等,也有很好的作用。
[阴虚火旺型]小便色赤带血,多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心烦,遗精盗汗等症;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滋阴清火,凉血止血。
[基本方药]:生地黄30克,生地榆30克,小蓟30克,白茅根30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山茱萸12克,黄柏12克,阿胶(烊化分冲)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知母10克。
朴志贤教授治疗肾性蛋白尿经验【摘要】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主要特征,治疗棘手,疗效较差。
朴志贤教授结合古代医家学术思想和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清利湿热、解毒化瘀、凉血祛风之法治疗肾性蛋白尿,收到良好疗效。
【关键词】肾性蛋白尿/中医药疗法;清热利湿法/临床应用;凉血祛风法/临床应用蛋白尿是肾脏疾病最棘手的临床表现之一,治疗困难,疗效较差。
导师朴志贤教授从事肾病内科临床、科研、教学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善用清利湿热、解毒化瘀、凉血祛风之法治疗肾性蛋白尿,疗效显著。
兹举例介绍于后。
1 病案举例刘某,女,55岁。
于2005年3月3日初诊。
主诉:反复尿中蛋白、潜血2年,伴有尿赤便干,心烦,口渴。
尿常规:BLD,PRO,RBC590.10.uL;血尿定位提示肾小球性血尿占80%。
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
初诊:慢性肾小球肾炎。
证属热毒内蕴,阴虚内热。
治宜清热利湿、凉血祛风。
处方:土茯苓25g,白茅根25g,侧柏叶15g,大蓟、小蓟各25g,茜草15g,仙鹤草15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鱼腥草20g,马齿苋20g,黄柏15g,黄连15g,蝉蜕20g,地龙20g,益母草15g,车前子15g,水煎取汁200ml,日1剂,早晚分服。
1周后复诊,尿常规:BLD ,PRO+,RBC69.30.uL,有效,守方继服1周。
三诊,尿常规:BLD ,PRO ,RBC206.40.uL,WBC127.30.uL,因合并尿路感染于上方中加入�煨�15g,瞿麦15g,水煎服,日服4次。
服药1周后复查尿常规BLD,PRO+,RBC45.30.uL。
后以初诊方为主,辨证加减口服近3个月。
2005年5月26日复查尿常规BLD,RBC118.20.uL,尿蛋白消失,考虑患者现以镜下血尿为主,故在原治法不变的基础上,更方: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鱼腥草20g,马齿苋20g,白头翁20g,黄柏15g,黄连15g,牡丹皮15g,栀子15g,茯苓25g,泽泻15g,白术10g,甘草10g。
金水清合剂治疗小儿孤立性血尿的回顾性研究金水清合剂是一种传统中药,常用于治疗小儿孤立性血尿。
本文进行了一项针对该疗法的回顾性研究,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小儿孤立性血尿是指儿童在完成尿液常规检查时发现红血球数量增加,但同时缺乏其他症状的情况。
虽然不会对生命造成直接威胁,但它可能预示着潜在的肾脏疾病。
传统中药金水清合剂据称具有利尿、消炎、抗病毒等功效,被认为对小儿孤立性血尿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本研究纳入了2010年至2020年期间在某儿童医院就诊的200例患有孤立性血尿的儿童。
这些患儿的年龄范围为3岁到10岁。
所有患儿均被随机分为两组:金水清合剂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口服金水清合剂治疗,每天3次,每次10毫升,连续治疗3个月。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和观察。
研究期间,每个患儿的症状、尿液常规检查结果和并发症情况都被记录下来。
通过对比两组患儿的数据,我们发现,在金水清合剂治疗组中,孤立性血尿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血尿的频率和程度。
治疗组患儿的红细胞计数在治疗后的3个月内显著下降,而对照组的患儿则没有明显改善。
此外,治疗组患儿的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也显著降低。
这些结果表明,金水清合剂可能通过减轻肾脏炎症和修复肾小球的功能来改善孤立性血尿的症状。
除了疗效评估,我们还对金水清合剂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金水清合剂治疗组中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仅有个别患儿出现轻微的胃肠道不适,如腹痛和腹泻,但这些不良反应在疗程结束后均自行消退。
因此,金水清合剂在治疗小儿孤立性血尿时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
综合以上结果,金水清合剂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治疗小儿孤立性血尿中显示出明显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缺乏对金水清合剂的随机对照试验。
其次,样本量相对较小,且仅来源于一家医院的患儿,因此结果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进一步的研究应该包括更大样本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验证金水清合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止血方治疗肾性血尿张世涛;何学红;远方【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年(卷),期】2015(035)011【摘要】目的探究止血方治疗肾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肾性血尿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潘生丁、芦丁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止血方治疗.2组均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检测临床总有效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离心尿检红细胞数量、24 h尿蛋白含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2组患者离心尿检红细胞数量、24 h尿蛋白含量的比较显示,2组患者均有所好转,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血方具有补脾益肾、益气养阴、清利湿热、凉血止血之功效,能够明显改善肾功能,降低离心尿检红细胞数量,减少蛋白尿,有效治疗肾性血尿.【总页数】4页(P1129-1132)【作者】张世涛;何学红;远方【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11003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11003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1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5.8【相关文献】1.清热利水止血方治疗小儿肾性血尿100例临床观察 [J], 闫平;姚晓燕;任翠铮;殷站茹;谢娜;吴玲焕2.活血止血方与雷公藤多苷片对比治疗单纯性肾性血尿疗效观察 [J], 陈钦;朱芸芸;韩文伦;钟瑜;徐再春3.清热利水止血方治疗小儿肾性血尿临床疗效分析 [J], 郭会敏;安静4.清热利水止血方治疗小儿肾性血尿的临床探讨 [J], 汪翔5.益气养阴止血法治疗肾性血尿42例疗效观察 [J], 梁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味小蓟饮子治疗肾性血尿的经验郭伟李宁指导:马居里摘要:尿血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血块央杂而下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小药饮子,乃南宋·严用和《济生方)中的名方,是依据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导赤散加味而成。
马居里教授在多年的临床中,对于肾性血尿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脸,灵活运用小药饮子加减,主要用于心经郁热,下移小肠、膀胱而引起的尿血,疗效颇佳。
关键词:小蓟饮子肾性血尿马居里1心经郁热与尿血的关系尿血指小便中混有血液甚至血块夹杂而下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素问)称其为演血、溺血,《金匾要略》始称尿血。
而关于尿血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的论述不尽相同。
《素问·气厥论篇》曰“胞移热于膀肤,则雇、溺血”,《金匾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篇)依谓“热在下焦,则尿血”,明确指出尿血的病机谓胞移热于膀胧,病变部位在膀胧。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血病诸侯》称“小便血候,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家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进一步说明尿血乃心家有热,结于小肠而引起,诚如(普济方·尿血(附论))所说“心主于血,小儿心脏有热,热熏于血,血渗于小肠,故尿血也”。
宋代·王怀隐也指出尿血与心脏有关,在《太平圣惠方·治尿血诸方》云“小便出血皆因小肠积邪,毒流于小肠”.《类证治裁·溺血》中“小肠火盛,血渗于膀胧”,与清·程国澎(医学心悟·尿血》中的“心主血,心气热:、则遗热于膀胧,阴血妄行而尿出焉”,均明确阐明心火下移小肠,血渗于膀胱而导致尿血。
综合历代医家的论述,心经郁热与尿血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心者,主血,位居上焦,与位居下焦的小肠相表里,故心经郁热,便可移热于心之腑小肠也,又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肤经相承接,小肠与膀胧位居下焦同室而居,小肠积热,热伤血络,血液离经而外溢,渗于膀胱,随小便而出,故可见尿血。
2小蓟饮子的配伍机制小蓟味甘凉,入心肝二经,具有凉血止血之功,尤长于治疗尿血,并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清利膀胱湿热,一药二搜两功,故为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