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三中2012-2013学年高一6月月考
- 格式:doc
- 大小:699.00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一6月月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共50分)1.在光照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l2充分反应,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CH3Cl B.CH2Cl2C.CCl4D.HCl2.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的量最多的是( )。
A.CH4B.C2H6C.C3H6D.C6H63.把纯净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放在集气瓶中,用玻璃片盖好瓶口,放在光亮的地方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气体发生爆炸反应B.瓶内气体的颜色变浅C.用一根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伸入瓶内时有白烟产生D.集气瓶壁有油状液体生成4.海带中含碘元素。
从海带中提取碘有如下步骤:①在滤液中通入足量Cl2;②将海带焙烧成灰后加水搅拌;③加CCl4振荡;④用分液漏斗分液;⑤过滤。
合理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B.②⑤①③④C.①③⑤②④D.②①③⑤④5.下列各物质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
①金刚石②二氧化碳③甲烷④四氯化碳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全部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常雨水的pH为7.0,酸雨的pH小于7.0B.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C.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D.食品厂产生的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废水不可以长期排向水库养鱼7.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二者的是( )。
A.水B.溴水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8.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SO3+H2O=H2SO4B.CH2=CH2+H2O→CH3-CH2OHC.CH3Cl+Cl2→CH2Cl2+HCl D.CO2+2NaOH=Na2CO3+H2O9.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
①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苯环中的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④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与液溴可发生取代反应,但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三中2012-2013学年高一6月月考2013年6月3日本试卷共2页,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检测时间120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ABC ∆中,若向量BA=(2,3),CA =(4,7),则BC =A .(2,4)--B .(3,4)C .(6,10)D .(6,10)-- 2.1tan 751tan 75+︒-︒等于A.33- 3.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满足a b a b +=-,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 //a bB. a b ⊥ C .a b = D. a b a b +=-4. 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8,15)P m m -(0m <),则cos α的值是 A.817 B. 817- C. 817或817- D. 根据m 确定 5.有一个容量为200的样本,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根据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样本数据落在区间)10,12⎡⎣内的频数为A .18B .36C .54D .726. 圆224470x y x y +--+=上的动点P 到直线y x =-的最小距离为A .1B ..17.已知向量,a b 满足6)()2(-=-⋅+b a b a,且1=a ,2=b ,则a 与b 的夹角为A .23π B .2π C .3πD .6π8.天气预报说,在今后的三天中,每一天下雨的概率均为40%.现采用随机模拟试验的方法估计这三天中恰有两天下雨的概率:先利用计算器产生0到9之间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用1,2,3,4表示下雨,用5,6,7,8,9,0表示不下雨;再以每三个随机数作为一组,代表这三天的下雨情况.经随机模拟试验产生了如下20组随机数: 907 966 191 925 271 932 812 458 569 683 431 257 393 027 556 488 730 113 537 989 据此估计,这三天中恰有两天下雨的概率近似为A .0.35B .0.25C .0.20D .0.15 9.函数3sin(2)3y x π=+,则下列关于它的图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关于点(,0)6π-对称 B .关于点(,0)3π对 C .关于直线712x π=对称 D .关于直线512x π=对称10.下列函数中,周期为π,且在[,]42ππ上为减函数的是A .cos()2y x π=+B .cos(2)2y x π=+ C .sin()2y x π=+D. sin(2)2y x π=+11.如果函数()sin()32f x x a π=+++在区间5[,]36ππ-a 的值为A C D 12.平面上有一组平行线,且相邻平行线间的距离为7cm ,把一枚半径为2cm 的硬币任意平掷在这个平面上,则硬币不与任何一条平行线相碰的概率是 A.27 B. 47 C .37 D. 57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注意事项:1.第Ⅱ卷包括填空题和解答题共两个大题;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需用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直接填在答题纸的横线上. 13.某林场有树苗30 000棵,其中松树苗4 000棵. 为调查树苗的生长情况,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150的样本,则样本中松树苗的数量为 .14.已知向量,a b 夹角为45︒,且1,2a a = ,则_____b =15.如右下图是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最后输出的S = .16已知1010)sin(-=+απ,20πα<<,552)2sin(-=-βπ,23πβπ<<,则βα+的值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cos 2()sin()4x f x x π=-.(Ⅰ)化简函数()f x 的解析式,并求定义域;(Ⅱ)若4()3f α=,求sin 2α的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设向量→1e ,→2e 的夹角为060且︱1e ︱=︱2e ︱=1,如果→→→+=21e e AB ,→→→+=2182e e BC ,)(321→→→-=e e CD .(Ⅰ)证明:A 、B 、D 三点共线;(Ⅱ)试确定实数k 的值,使k 的取值满足向量→→+212e e 与向量→→+21e k e 垂直. 19.(本小题满分12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2012年2月29日,国家环保部发布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空气质量等级标准见右表:某环保部门为了解近期甲、乙两居民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在过去30天中分别随机抽测了5天的PM2.5(Ⅰ)分别求出甲、乙两居民区PM2.5日均值的样本平均数,并由此判断哪个小区的空气质量较好一些;(Ⅱ)若从甲居民区这5天的样本数据中随机抽取两天的数据,求恰有一天空气质量超4 7 7 85 3 8 8 8 75标的概率.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向量33(cos ,sin )22x x a = ,(cos ,sin )22x x b =- ,]2,2[ππ-∈x ,(1)求证:()a b - ⊥()a b +; (2)13a b += ,求cos x 的值。
高一生物月考试题 2013、6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1.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 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那么A 、B 的特征分别属于( )A .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 .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 .种群;一条鲤鱼D .种群;一个鲤鱼种群2.如图是世界人口数量从公元纪年开始到2000年的变化曲线。
在ab 段世界人口的年龄组成特点是下图中的(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人口数)()3.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进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下图所示曲线。
则在t 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 .衰退型和①B .增长型和②C .衰退型和③D .增长型和④4.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 .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 .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 .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5.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 .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6.下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个数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 .竞争、捕食、互利共生B .互利共生、捕食、竞争C .竞争、互利共生、捕食D .捕食、竞争、互利共生7.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如图中A 、B 、C 、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8.为了减小一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
山东省沂水三中2008届一轮复习阶段性摸底考试(二)历史(分值100分时间100分钟)第Ⅰ卷(45分)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来。
1、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图中子路等人所侍奉的“圣”是指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2、下图人物提出的思想主张有A 克己复礼B 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C 天人合一D 有理而后有气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思想的归纳?A 李贽B 黄宗羲C 顾炎武D 王夫之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称颂哪位诗人而写的一幅对联?A 屈原B 辛弃疾C 杜甫D 李白5、“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领刺虐入木三分”是郭沫若对哪部小说的高度评价:A 《聊斋志异》B 《水浒传》C 《西游记》D 《儒林外史》6、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①毛笔纸张②一叠印刷的书籍③临摹的《洛神赋图》④王羲之的《兰亭序》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7、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在一部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
”达尔文所说的“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是A 《黄帝内经》B 《齐民要术》C 《周髀算经》D 《石氏星表》8、作为唐都长安的贵族子弟,你可能:A 与少数民族王公子弟、东亚一些国家的留学生一起在国学中学习儒学B 喜欢吟诵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C 偶尔使用纸币“交子”购买商品D 热衷于收藏宣德年间的青花瓷9、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④魏晋书法形成和发展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10、“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
临沂三中2023级6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8分)1.国际联盟盟约规定了“委任统治”制度,将前奥斯曼帝国的领地和德国的前殖民地委托给国际联盟,由国际联盟再把它们委任给英、法、日等国进行统治。
但是对于这些地区何时才能独立,盟约并未作出明确规定。
这表明国际联盟盟约()A.遵循了民族自决原则B.没有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C.结束了大国强权政治D.构建了稳定的国际新秩序2.对于苏(俄/联)某一经济政策,有学者评论说:“结束了定量配给和征用,试图将市场与社会主义要素结合起来,货币被重新引入,标志着农业自由化;在大型国有工业企业中,只有具有战略价值的企业直接由中央控制,其他企业享有一定的自主权。
”该学者评论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3.图6反映的是俄国1917—1922年人口数量变化情况。
与这一情况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是()图6A.经济政策的调整B.小农为主体的经济结构C.严峻的政治形势D.工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4.列宁在俄共十一大(1922年)上举过一个形象的例子:“他们中间有些人看见我们在退却,竟很不应该地像小孩子那样大哭起来。
”他们“大哭”是因为当时的经济政策()A.允许发展资本主义B.承认商品货币关系C.实施了余粮收集制D.鼓励经营家庭副业5.1927年苏联的城市人口较1913年相比增加了20%,但农产品商品化率仅为1913年的50%,这导致农产品供应不足。
据此可知,当时苏联()A.调整农业政策成为必然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面临严重政治经济危机D.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突显6.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使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
这主要是由于()A.继续和发展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充分利用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D.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夫脱党领导埃及人民举行声势浩大的民族独立运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四中学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1. 如图是世界七大古文明示意图。
这反映出早期人类文明()A.大致兴起于同一历史时期B.区域涵盖世界各大洲C.发展程度决定于地理因素D.独立发展且自成体系2. 约公元前450至前445年间的一件铭文记载了雅典公民大会选拔女祭司的情况:【……】阿科斯提案:胜利女神雅典娜的女祭司【……】应从所有雅典妇女中【任命】,……女祭司的薪资应为(每年)50德拉克玛以及公共祭祀(牺牲品)的腿和皮。
”多年后,公民大会再次明确规定每年向女祭司支付50德拉克玛。
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A.公民大会负责处理城邦重要事务B.祭司是享有特权的公民群体C.妇女在特定领域拥有政治权利D.津贴制是民主政治的基础3. 1245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宣布:在国王领地内禁止封建主之间的私人战争;在尚未并入国王领地的地方,实行“国王四十日”和平制度,规定发生争端后冲突双方在四十日内不准开战,受到挑战的一方可向国王申诉裁决。
这一措施A.有利于增强国王权威B.彰显了民意C.有利于维护欧洲和平D.消除了内部分裂4. 754〜816年,阿拉伯帝国存在着一个专门的翻译机关——“智慧宫”,该翻译机关搜集翻译了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的大量文献,介绍了亚里士多德、托勒密、欧几里得等人的科学成就。
可见,此时期的阿拉伯人A.在文化上缺乏创造性B.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C.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望D.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5. 有观点指出,农业歉收,人口过多,外来入侵,社会变革和日趋失控的战争,这些均是为了解开玛雅南部低地文明突然衰落之谜而做出的猜测。
此观点认为玛雅文明衰落是因为()A.自然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过度B.社会变革导致社会秩序的崩溃C.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影响D.战争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和破坏6. 如表为1619—1631年间中国输入马尼拉商品状况一览表(单位:白银万两),表中所述史实,推动了当时中国()C.对外关系缓慢转型D.对外贸易格局的改变7.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沂水高中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C. 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加强了皇权D. 清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C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A. 焚书坑儒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推行科举制D. 建立东厂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A. 尚书省B. 门下省C. 中书省D. 礼部答案:D4.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B.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C. 明朝时期实行八股取士D. 清朝时期科举制度被废除答案:D5.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B. 唐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逐渐超过北方C. 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完全南移D.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答案:C6.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B. 唐朝时期,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C. 宋朝时期,占城稻的引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D. 明清时期,农业技术没有明显进步答案:D7.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陶瓷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B. 丝绸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C. 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逐渐衰落D. 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答案:C8.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汉时期,商业发展迅速B. 唐朝时期,商业繁荣,出现了夜市C. 宋朝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纸币D.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停滞不前答案:D9.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的战争不断B. 唐朝时期,中原王朝与吐蕃的战争不断C. 元朝时期,实行民族融合政策D. 清朝时期,实行民族隔离政策答案:D10.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B. 唐朝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文化C. 宋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D. 明朝时期,郑成功收复台湾,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答案:C1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争鸣B. 汉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宋朝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 明清时期,王阳明心学成为主流思想答案:D12.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先秦时期,《诗经》和《楚辞》是重要的文学作品B. 汉朝时期,司马迁的《史记》是史学巨著C. 唐朝时期,杜甫和李白是著名的诗人D. 明清时期,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答案:无13.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战国时期,扁鹊是著名的医学家B. 汉朝时期,张衡发明了地动仪C. 唐朝时期,孙思邈是著名的医学家D. 宋朝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答案:A14.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时期,万里长城是著名的军事防御工程B. 汉朝时期,长安城是著名的都城C. 唐朝时期,大雁塔是著名的佛教建筑D. 宋朝时期,故宫是著名的皇家建筑答案:D15.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宗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B. 唐朝时期,道教成为国教C. 宋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合一D. 明清时期,基督教传入中国答案:B16.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汉朝时期,设立太学,培养官员B. 唐朝时期,设立国子监,培养官员C. 宋朝时期,设立书院,培养士人D. 明清时期,设立科举制,选拔官员答案:D17.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法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时期,实行严刑峻法B. 汉朝时期,实行儒家法律C. 唐朝时期,实行《唐律疏议》D. 宋朝时期,实行《宋刑统》答案:B18.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服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汉时期,服饰以丝绸为主B. 唐朝时期,服饰以华丽为主C. 宋朝时期,服饰以简约为主D. 明清时期,服饰以繁复为主答案:D19.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饮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汉时期,主食以稻米为主B. 唐朝时期,茶文化开始兴起C. 宋朝时期,酒文化开始兴起D. 明清时期,饮食文化达到顶峰答案:C20.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民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汉时期,春节成为重要的节日B. 唐朝时期,清明节成为重要的节日C. 宋朝时期,端午节成为重要的节日D. 明清时期,中秋节成为重要的节日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模块质量调研试题高一历史(时间 90分钟总分100分) 2013.01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1840年)战争?……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
”下列关于这场战争的研究结论,正确的是A.正当贸易中中国在银元方面是出超的B.鸦片和茶叶的冲突是战争发生的根源C.英国发动战争的决议主要取决于英王D.进行战争是维护正当贸易的必要手段2.《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式。
”这突出体现了A.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B.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D.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3.1896年春谭嗣同《有感》一诗中描述:“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此诗是对下面哪一现象的愤慨?A.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将某某岛割让给英国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失去了更多领土C.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略中国更甚D.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沦为了洋人朝廷4.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③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④割某某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拆毁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出自A.《某某条约》B.《某某条约》C.《条约》D.《辛丑条约》6.李老师在某次讲课中引用了如下材料:“(中国)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某某政治史’。
”从帝王专制到某某政治的历史转型中,成功的开端是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7.某学者认为:“五四运动的内涵,无论是政治方面的,还是思想方面的,都充满着多元性与矛盾性。
沂水三中高三历史期末考试综合模拟训练一第一卷选择题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2.《世界文明史》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A.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 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的颁布C.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以法治国3.《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中国被迫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发生的变化有()①外国商船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②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③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④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
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这一首歌谣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 B.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 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5.孙中山在1915年给第二国际(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写了一封信,信中要求第二国际赶快派专家到中国来,“帮助我将中国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共和国”。
这表明孙中山()A.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最早领导者 B.已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C.希望利用国际因素推动民国建设 D.对民国初期政治状况非常失望6.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第一卷选择题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2.《世界文明史》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A.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 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的颁布C.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以法治国3.《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中国被迫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发生的变化有()①外国商船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②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③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④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
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这一首歌谣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 B.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 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5.孙中山在1915年给第二国际(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写了一封信,信中要求第二国际赶快派专家到中国来,“帮助我将中国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共和国”。
这表明孙中山()A.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最早领导者 B.已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C.希望利用国际因素推动民国建设 D.对民国初期政治状况非常失望6.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高一下学期6月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图(一)图(二)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 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2、台湾流行歌手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道:“素胚的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歌中所涉及的这种瓷器质量最好的应该出自()A.宋代景德镇的官窑 B.宋代景德镇的民窑C.明代景德镇的民窑 D.明代景德镇的官窑3、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4、2007年央视开篇大剧《贞观长歌》艺术地再现了“贞观之治”的历史。
假如你生活在贞观年间的长安,可能经历的事情有()A.在市中心的娱乐场所——勾栏、瓦肆中休闲消费B. 可以在逛夜市时品尝各种小吃C. 在东市或西市购物时发现由市令直接管理市场交易D.人们用纸币“交子”购买商品5、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转折”主要是指()A.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B.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C.人类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D.欧洲经济的发展逐渐超过亚洲成为历史发展的重心6、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成员们搜集了“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卢米埃尔兄弟与电影”、“美孚石油公司的兴起”、“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等素材。
综合上述素材分析,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最可能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C.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影响7、《全球通史》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A.兴起于重工业B.发明多出自实践经验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D.电力的广泛使用8.阿萨·勃里格斯在《英国社会史》中写到:“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
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
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的理解认识,正确的是()①工业革命改变了全球的贫困面貌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③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④工业革命加深了西方的殖民掠夺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9、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
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农轻商10、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曾著文称:“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3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
其他如锡如水银如锌铅,产额既有增加,价值亦皆骤涨……”。
这段材料反映出()A.一战为中国重工业发展提供了机遇B.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均衡发展C.当时中国重工业生产技术先进利润高D.一战之后民族工业迅速萧条11、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
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上述现象出现于()A.19世纪晚期的上海B.20世纪初期的上海C.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D.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12.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中共“八大”召开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13.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下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A.是没有出现过的假报纸B.是重要的原始资料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14.有位学生想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下边这幅图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他看到的这个图,最有可能属于()A.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5.“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
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
此对联是对当时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6.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7.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18.1934年《申报》载:“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哪一个不是成了洋货商店的好主顾……。
连日常的食品,为了求得清洁卫生的绝大理由,也积极地洋化起来,以期脱胎换骨,由黄皮肤黑眼珠渐渐地变成优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种。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A.社会风俗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19.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20.中文月刊《遐迩贯珍》在1854年第12号的开篇说:“西方之国,狃卖招贴,商客及货丝等皆借此而白其货物于众,是以尽沾其利,苟中华能效此法,其获益必矣。
”其意在说明报纸具有A.信息速递功能 B.娱乐教化价值C.政府喉舌功能 D.商业广告价值21.“粉丝”是现代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是()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的词语B.受外来语言的影响C.受港台和地方语言的影响D.受生活水平的影响22.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23.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不会游泳。
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被海浪冲走了。
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
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这段话表明()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生活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24、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一些新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②“福利国家”得到发展,政府公共开支增加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④“新经济”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循环的规律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5.20世纪80年代,法国政府控制的电子工业、基础化工、有色金属工业、军火工业、航空工业、公用事业的比重分别为44%、54%、63%、75%、84%、100%。
从中可以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全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B.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大力干预 D.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26、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可见西方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通过实行民主社会主义,暂缓阶级矛盾B.提高生产部门的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和生产的持续发展C.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显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D.防止由于人民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27.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A.假的。
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假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C.真的。
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D.真的。
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28、“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业了,有了产品的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
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粮食税制度29.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粮食30、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赶去排上队。
”这一笑话主要反映()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C.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31.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
”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事实是A.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B.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的运动C.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D.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32、重农抑商政策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到了清末却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在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有()①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④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3.二战结束后,面对国际货币关系领域的自由放任与国际经济的发展要求,《经济学家》杂志指出:“迫切需要货币方面的国际协议。
”此后建立了A.关贸总协定 B.亚太经合组织C.欧洲共同体D.布雷顿森林体系34.2010—2011年,东欧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对汇率的担忧使他们有强烈的意愿扩大货币互换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