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445.00 KB
- 文档页数:30
中国音乐通常所涉及的几个主要概念有: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专业创作音乐等。
1、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
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
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做中国的民族音乐。
2、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在我国,常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划规传统音乐的范畴。
传统音乐包括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几个类别。
3、宫廷音乐,包括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
宫廷雅乐是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用于祭祀及朝会典礼等场合的音乐,这种音乐往往是沿用古乐或摹拟古乐。
宫廷燕乐是宫廷中饮宴时供统治者娱乐欣赏的音乐,这种音乐主要取材于民间音乐和其他国家的音乐,内容及形式都要为统治者歌功颂德。
4、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等。
孔子、司马相如、蔡邕、嵇康等历史文化名人,都以善弹古琴著称。
古琴音乐最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文人的音乐美学观念。
其他文人音乐,如南宋词人姜夔(白石道人)的歌曲。
5、宗教音乐,主要是指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
我国的佛教音乐,既含有中国的民族音调,又含有印度和西域少数民族音调。
道教音乐是在吸收了我国民间音乐、西域音乐和佛教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
6、民间音乐,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的各种音乐体裁,主要种类有: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二、中国民间音乐种类及其特点1、种类:(1)民间歌曲(2)民间歌舞音乐(3)说唱音乐(4)戏曲音乐(5)民间器乐2、特征:(1)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2)地域性:包括语言、性格、音乐特征(3)即兴性(4)流传的变异性三、民歌的价值1、民歌具有人文价值;2、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础;3民歌对专业音乐的影响四、民歌的艺术特点1,诗于乐的高度结合;2,长于抒发人的内心感情,具有人民性;3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五、民歌的分类按历史时期分:传统、革命、新革命等;按民歌歌词内容:劳动类、叙事类、爱情类、社会时政、生活类、新词类、风俗类、儿童生活类等;按地方色彩区分;按体裁。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
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
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做中国的民族音乐。
【传统音乐】是一个小于民族音乐的概念。
所谓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传统音乐又可以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几个类别。
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
【我国民间音乐类别】我国民间音乐主要分为五大类别: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大类。
【中国乐系】特点:1.乐音的带腔性。
2.音调具有五声性。
3.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应用非均分律动。
4.织体的单声性。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它以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
【朝鲜族民歌特点】(1)音阶、调式——以五声音阶为主,主要调式为平调和界面调。
(2)节奏、节拍——朝鲜语的重音安排往往形成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的节奏形式,这与朝鲜音乐的三拍子倾向有明显关系。
朝鲜族民歌中最常用的拍子是6/8﹑3/4、12/8、9/8等。
(3)旋法——引向主音的下行二度级进和四度音程跳进,以及环绕调式中心音的纵向螺旋式升降,是朝鲜族民歌曲调进行的突出特点。
【维吾尔族民歌特点】(1)音阶——有五声、六声、七声及包含中立音的多种音阶形式。
南疆以七声音阶及其变体为主,东疆以五声音阶及其变体为主,北疆则五声、七声及其变体皆较常见。
(2)调式——采用中国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多用宫调式,徵调式,商调式次之:采用欧洲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以自然小调为主;采用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调式多样。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第一章: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概念1.1 民族民间音乐的定义1.2 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1.3 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与意义第二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述2.1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2.2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2.3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音乐品种第三章:汉族民间音乐3.1 汉族民间音乐的特点3.2 汉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类型3.3 汉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品种第四章:少数民族民间音乐4.1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4.2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类型4.3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品种第五章: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5.1 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5.2 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措施5.3 当代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趋势第六章: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形态6.1 旋律形态6.2 节奏形态6.3 结构形态第七章:民族民间音乐的理论体系7.1 音阶与调式7.2 和声与对位7.3 曲式与体裁第八章:民族民间音乐的表演技巧8.1 唱奏技巧8.2 即兴创作8.3 表演风格与流派第九章: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分析9.1 作品形式与内容9.2 音乐元素分析9.3 作品风格与特点第十章:民族民间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10.1 文化传承与创新10.2 社会功能与价值10.3 跨文化交流与融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民族民间音乐的定义与特点重点解析:民族民间音乐的概念界定,以及它与中国传统音乐、西方民间音乐的区别。
难点解析: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社会文化价值,以及它在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中的多样性。
重点环节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与分类重点解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脉络,以及不同地域的音乐特点。
难点解析:如何把握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些差异。
重点环节三:汉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与代表性品种重点解析:汉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点,以及其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地位。
难点解析:如何让学生理解汉族民间音乐在不同地区的变体,以及这些变体背后的文化因素。
我国音乐的主要概念: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专业创作音乐。
传统音乐的概念: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包括:宫廷音乐<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文人音乐<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宗教音乐<是在吸收了我国民间音乐、西域音乐和佛教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和民间音乐几个类别。
民间音乐的概念: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
我国的民间音乐主要分为五大类: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民间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传统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音乐中的比重和地位:第一,我国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民间音乐品种和曲目浩如烟海。
第二,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都与民间音乐有着密切关系。
第三,传统民间音乐比起其他传统音乐来,具有更加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风格、鲜明浓郁的特点、感人肺腑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勃发旺盛的生机。
民间歌曲(民歌)的定义: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而创作并演唱的一种世代相传的歌曲。
它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
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情感的体验,且是劳动人民思想情感表达的结晶。
民间歌曲与专业歌曲的区别:第一,它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因此,它不受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在音乐风格和创作手法方面,表现出民族或地区民间音乐的共性特征,也更集中、单纯地表现出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民集体的审美理想和追求。
第二,由于采取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不使用曲谱将其版本固定,因此,在歌唱中,民歌的歌词和曲调往往会产生多种变化。
第三,正是由于上述两种原因的综合作用,民间歌曲集中了不同时代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趣。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号子<包括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和小调<包括吟唱调、谣曲、时调等>三大类。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其次学期复习提纲范围1、琴书:是以主要伴奏乐器扬琴而得名的曲种,也称“扬琴”。
2、走唱:走唱类曲种是说唱音乐曲种中最独具颜色的一类艺术形态,表演者边唱边舞,具有独特的表演技巧。
如东北的“二人转” ,湖北的“三棒鼓”等。
3、京韵大鼓:以前也称为“京音大鼓” ,是用北京语言声调演唱的一种北方鼓曲。
形成于天津、北京两地,广泛流传于河北省和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
4、京韵大鼓《丑末寅初》为刘宝全的代表唱段;京韵大鼓《剑阁闻铃》为骆玉笙的代表唱段。
5、北京单弦为“牌子曲”类代表说唱曲种。
6、苏州弹词:为弹词类代表曲种。
7、以第三人称讲唱故事称为“说唱” ;以第一人称表演故事称为“戏曲”。
8、戏曲音乐: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它与希腊的悲剧、喜剧和印度的梵剧并列,被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艺术。
它是在中国民间音乐和其它传统文化的根底上形成的音乐戏剧,是一种综合有文学、音乐、武术、杂技、表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9、戏曲的艺术角色行当: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小生〔名词解释〕:是戏曲的艺术角色当中生行的分支之一,主要扮演青年男性,不戴胡须。
演唱时多用真假嗓音结合。
青衣〔名解〕:“正旦”,是戏曲的艺术角色行当中旦行的分支之一。
泛指旦行中的主角,主要扮演先娴静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
留意唱功、多用韵白。
因常穿青素褶子,又称“青衣”。
10、戏曲音乐的两种唱腔构造形式是什么?〔填空〕:曲牌体、板腔体。
11、戏曲传统的四大声腔是:昆山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
近代戏曲四大声腔是: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
12、越剧为浙江省代表剧种。
13、秦腔为梆子腔代表剧种,亦称“陕西梆子” ;京剧为皮黄腔代表剧种,而且是多声腔剧种。
14、昆曲是承受“昆腔”为单一声腔的剧种,音乐构造为曲牌联缀。
15、黄梅戏: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
16、川剧:为高腔的代表性剧种。
17、豫剧:又称河南梆子。
18、京剧四大名旦是: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
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
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做中国的民族音乐。
【传统音乐】是一个小于民族音乐的概念。
所谓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传统音乐又可以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几个类别。
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
【我国民间音乐类别】我国民间音乐主要分为五大类别: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大类。
【中国乐系】特点:1.乐音的带腔性。
2.音调具有五声性。
3.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应用非均分律动。
4.织体的单声性。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它以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
【朝鲜族民歌特点】(1)音阶、调式——以五声音阶为主,主要调式为平调和界面调。
(2)节奏、节拍——朝鲜语的重音安排往往形成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的节奏形式,这与朝鲜音乐的三拍子倾向有明显关系。
朝鲜族民歌中最常用的拍子是6/8﹑3/4、12/8、9/8等。
(3)旋法——引向主音的下行二度级进和四度音程跳进,以及环绕调式中心音的纵向螺旋式升降,是朝鲜族民歌曲调进行的突出特点。
【维吾尔族民歌特点】(1)音阶——有五声、六声、七声及包含中立音的多种音阶形式。
南疆以七声音阶及其变体为主,东疆以五声音阶及其变体为主,北疆则五声、七声及其变体皆较常见。
(2)调式——采用中国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多用宫调式,徵调式,商调式次之:采用欧洲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以自然小调为主;采用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调式多样。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曲艺音乐:又叫说唱,是用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及文学作品作品的艺术体裁,是音乐,文学和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其音乐以叙述的功能为主,兼有抒情的功能。
按照艺术风格,汉族的曲艺种类分评话,鼓曲,快板,相声;说唱音乐部分根据主奏器乐、历史渊源、音乐风格及特点,归纳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
宋元时期,曲艺艺术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曲艺音乐的特点:1在唱词与曲调方面,说与唱相结合,形成口语化的说唱风格。
(以唱中有说说中有唱、半说半唱、数唱、数板等多种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
2在表演形式方面,表演形式分为:单口唱(峡北说书、浙江道情)、对口唱(河南坠子)、帮唱、拆唱(广东粤曲)、群唱、走唱(二人转)。
3在唱腔结构方面,分为板式变化体,曲牌连套体、单曲体和主插体四种类型结构。
板式变化体以上下句结构为基础,采用板式变化的手段来组织唱腔结构。
它具有对比鲜明而丰富的节奏、板眼速度和腔调的变化,能够表现比较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情感变化。
曲牌连套体有多种不同的唱腔组成。
单曲体的唱段由一个基本曲调无限变化反复构成。
主插体是在板式变化的基础上,加用其他腔调形成。
4在调性结构方面,大多数作品为单一调式或同宫系统转调,也有移宫犯调现象。
5在伴奏乐器方面数量一般较少,多数为弦乐器与节奏性乐器,而且由演唱者自己掌握。
曲艺音乐的类型:1鼓词类,俗称大鼓,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
如西河大鼓,京韵大鼓。
大鼓以演唱者自击鼓极为特点。
其他伴奏乐器还有三弦,四胡。
琵琶等。
2弹词类,是明清时期流行的说唱形式,原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后主要流行在江苏,浙江一带。
如苏州弹词。
伴奏以琵琶,三弦多弹拨乐器为主,有演唱者兼操。
其音乐曲调性很强,擅长表现长篇故事,也有抒情的“开篇”小段。
3道情类,又叫渔鼓道情,源于唐代。
后流布于南方的道情多成为说唱曲种,流布与北方的道情则多发展为戏曲形式。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第二学期复习一.填空1.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分剧种的重要因素。
2.宋代,北方的杂剧和南方的南戏,是我国最早的两种戏曲形式。
3.元代是杂剧发展鼎盛的时期,出现了关汉卿等一批杰出的剧作家,产生了大量优秀戏曲作品。
4.中国戏曲的古代四大腔是: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和昆山腔。
5.弋阳腔的伴奏只有锣鼓而无管弦,并有一人唱时众人帮腔的特点。
6.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改革,创立了号称“水磨腔”的歌唱体系。
7.梁辰鱼编写的第一部昆腔传奇叫《浣纱记》。
8.昆山腔的伴奏乐器除南戏其他三大声腔也使用的打击乐器外,还有昆山腔所独有的管弦乐器。
9.梆子腔发展衍变出的地方剧种有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
10.民间小戏主要来自民间歌舞或说唱。
11.说出四种少数民族戏曲:藏剧、唱剧、壮剧、白剧、傣剧、侗剧、布依戏、苗剧、彝剧等。
12.藏族的戏曲叫藏剧;朝鲜族的戏曲叫唱剧。
13.戏曲演员的舞台表演,要求演员掌握“唱、念、做、打”四个方面的表演技能。
14.戏曲念白包括具有音乐化加工的“韵白”和以各地方言为基础的“散白”。
15.戏曲音乐由歌唱和器乐伴奏组成。
16.中国戏曲中主要分“生、旦、净、丑”四种角色。
17.戏曲唱腔大致有三种类型,即抒情性唱腔、叙事性唱腔与戏剧性唱腔。
18.写出下列声腔的主奏乐器:皮黄腔剧种为京胡,梆子腔诸剧种多为板胡,昆腔用笛子,高腔用打击乐器。
19.中国戏曲的现代四大声腔是:昆腔、高腔、梆子腔和皮黄腔。
20.我国戏曲音乐的结构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
21.戏曲音乐中由多个曲牌构成的结构叫曲牌体。
22.清代“花部”兴起,昆曲则被称为“雅部”。
23.昆腔有南昆、北昆两大流派。
24.北曲主要用七声音阶;南曲主要用五声音阶。
25.北曲中武打剧目较多;南曲偏重文戏。
26.与西方音乐相比,昆曲赠板相当于8/4拍。
27.集曲是选取不同曲牌中的一至数句,联成新的曲牌。
28.南北合套中,一般生角唱北曲,旦角唱南曲。
曲牌昆腔是曲牌体的音乐结构。
曲牌也叫牌子,是历代逐渐保留下来的相对固定的曲调的统称,其构成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是一支相对固定,形成完整的曲调。
2在一定的地域或者是一定的时间流传。
3曾有人依据原有乐调,词格倚声填词。
4具有可变性,能随时表现内容或人物性格行当的不同而不断的变化,发展或派生衍变。
戏曲之“祖”“乳”昆曲是我国文人雅士艺术专家精心呵护培植的特殊戏曲品种。
曾一度成为中外公认的“国剧”被誉为“百戏之祖”或“百戏之乳”其对戏曲的“祖”“乳”之功。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昆曲所展现的综合性特点是及其完善的。
他将“载歌载舞”的戏曲艺术推至“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顶峰。
为其他剧种奠定了一种综合性表演----“唱,念,做,打”的基本模式。
2.其舞台表演,演唱等精湛技术都被锤炼的经典之至。
往往集中体现在一些单出的折子戏中。
以至今日其它剧种的演员还把昆剧的著名段子如《游园惊梦》《夜奔》《思凡》等戏。
当作基本训练的必修果。
各个剧种的表演大师几乎都有昆剧的功底,此所谓“昆训”之说。
3.剧目之多,秉前继后的囊括了民间许多传奇,成为个剧种移植的故事源。
4由于昆曲的前“国剧”地位它在曲谱文卷遗存方面是其它剧种远不能及的。
仅《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一书中就收有4466个曲牌。
5.昆曲演唱时对发声用气,口法,润腔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
魏良辅的《曲律》徐大春的《牙府传声.》等都是明清以来有关昆曲声乐理论的重要著述。
直至今日,对于我国戏曲声乐,传统声乐都是极有价值的。
散曲,集曲和套曲散曲与剧曲相对而言,散曲与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不用代言体,无白说,便于清唱,有别于剧曲,是单调演唱而不是剧目之中的曲牌。
集曲是选同宫调或相同相近笛色的不同曲牌中的一句至数句或一段,联成新的曲牌,以适应新的内容和情绪的需要。
集曲所使用的音乐材料,可取自二至十数支曲牌。
集曲的牌名可由作者另定。
套曲是选取同一宫调或笛色的曲牌,按引曲,正曲(若干)尾声的形式联缀成套,用以歌唱一段情节的音乐结构手法,传统称为“套数”套曲的形式早在元杂剧中就已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