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_2009版_解析_赖克方
- 格式:pdf
- 大小:334.04 KB
- 文档页数:3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临床上,咳嗽是内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此类患者最易被临床医生所疏忽,很多患者长期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而无效,或者因诊断不清反复进行各种检查,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随着人们对咳嗽的关注,我国近年来开展了有关咳嗽病因诊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结果。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加强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有关咳嗽的临床研究结果,于2005年制定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指南制定以来,对国内的临床实践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很多专家及同行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
为进一步完善掼,及时反映国内外咳嗽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对2005版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进行了修订。
一、咳嗽的分类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急性咳嗽时间<3周,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8周。
咳嗽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
不同类型的咳嗽病因分布特点不同。
慢性咳嗽病因较多,通常根据胸部X线检查有无异常分为二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或惟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
二、病史与辅助检查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能缩小咳嗽的诊断范围,提供病因诊断线索,甚至得出初步诊断并进行经验性治疗,或根据现病史选择有关检查,明确病因。
1、询问病史:应注意咳嗽的持续时间、时相、性质、音色,以及诱发或加重因素、体位影响、伴随症状等。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年9月第7卷第5期Clinical Education of General Practice Sep.2009,Vol.7,No.5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临床上,咳嗽是内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
此类患者最易被临床医生所疏忽,很多患者长期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而无效,或者因诊断不清反复进行各种检查,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随着人们对咳嗽的关注,我国近年来开展了有关咳嗽病因诊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结果。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加强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有关咳嗽的临床研究结果,于2005年制定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指南制定以来,对国内的临床实践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很多专家及同行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
为进一步完善,及时反映国内外咳嗽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对2005版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进行了修订。
1咳嗽的分类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急性咳嗽时间<3周,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8周。
咳嗽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
不同类型的咳嗽病因分布特点不同。
慢性咳嗽病因较多,通常根据胸部X线检查有无异常分为二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或惟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
2病史与辅助检查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能缩小咳嗽的诊断范围,提供病因诊断线索,甚至得出初步诊断并进行经验性治疗,或根据现病史选择有关检查,明确病因。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解析赖克方;钟南山【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年(卷),期】2009(029)012【摘要】The new revision of < Guideline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ugh (2009)> is published in China in 2009 following the first revision of <Guideline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ugh (draft)>in 2005. The new revision hold prvious stucture basically, more focuses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ough, adds new sections including subacute cough, empiric treatment, phlegm-removing drugs, and assessement of cough severity as an appendix. A few news terms have been intrduced to replace older terms, such as 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for post nasal drip symdrotne, and postinfection cough for cough post influenza.%继2005年中国公布了第一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后,2009年正式发布了新修订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新修订的指南基本了保持了原有的结构,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为重点部分,增加了亚急性咳嗽、经验性治疗与祛痰治疗几个部分,附件增加了咳嗽程度的评估.提出了几个新的诊断名词,建议用上气咳嗽综合征代替原来的鼻后滴流综合征,感染后咳嗽代替原来的感冒后咳嗽.【总页数】3页(P1088-1090)【作者】赖克方;钟南山【作者单位】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510120;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51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新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解析 [J], 赖克方;钟南山2.新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解析 [J], 赖克方;钟南山3.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一) [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4.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年版)(二) [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5.《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解析 [J], 赖克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与实践《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修订介绍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赖克方咳嗽是内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其病因复杂,极易被误诊误治。
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更令临床医师倍感困惑。
随着人们对咳嗽的关注,我国近年来开展了有关咳嗽病因诊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结果。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加强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有关咳嗽的临床研究结果,于2005年共同制定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2005年版指南对临床实践起到了良好指导作用,实施三年来也收到众多专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为进一步完善本指南,加入国内外咳嗽领域研究最新进展,2008年哮喘学组对其进行了修订,并将于2009年颁布。
主要修订意见如下:2009版指南由2005年版的7个专题及附件扩充为9个专题及附件。
新增了亚急性(病程3~8周)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慢性咳嗽的经验治疗两个专题以及咳嗽的定义、祛痰治疗2部分内容,并在附件中增补了“咳嗽程度与疗效的评估”内容。
下面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咳嗽的定义和分类中国指南的病因部分,包括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具体)、治疗。
国内考虑到临床的应用,所以不包括发病机制这方面。
咳嗽的定义:是机体的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咳嗽的分类:按时间分类: 急性 <3 周 ;亚急性 3-8周 ;慢性 ≧8周09年版本,在时间分类上除了慢性变成了>8周,而且为了有利于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增加了按性质分类:干咳和湿咳。
二、病史与辅助检查1、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正确掌握指南,认识咳嗽的正确定义和分类十分重要。
2、相关辅助检查:(1)诱导痰检查(2)影像学检查(3)肺功能检查(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5)24h 食管pH 值监测:不能检测非酸性反流,非酸性反流需采用食管腔内阻抗或胆红素监测。
《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2009版)咳嗽是内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其病因复杂,极易被误诊误治。
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更令临床医师倍感困惑。
随着人们对咳嗽的关注,我国近年来开展了有关咳嗽病因诊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结果。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加强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有关咳嗽的临床研究结果,于2005年共同制定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2005年版指南对临床实践起到了良好指导作用,实施三年来也收到众多专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为进一步完善本指南,加入国内外咳嗽领域研究最新进展,2008年哮喘学组对其进行了修订,并将于2009年颁布。
主要修订意见如下:2009版指南由2005年版的7个专题及附件扩充为9个专题及附件。
新增了亚急性(病程3~8周)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慢性咳嗽的经验治疗两个专题以及咳嗽的定义、祛痰治疗2部分内容,并在附件中增补了“咳嗽程度与疗效的评估”内容。
下面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咳嗽的定义和分类中国指南的病因部分,包括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具体)、治疗。
国内考虑到临床的应用,所以不包括发病机制这方面。
(一)咳嗽的定义:是机体的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咳嗽的分类:按时间分类:急性 <3 周;亚急性 3-8周;慢性≧8周09年版本,在时间分类上除了慢性变成了>8周,而且为了有利于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增加了按性质分类:干咳和湿咳。
二、病史与辅助检查1、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2、相关辅助检查:(1)诱导痰检查(2)影像学检查(3)肺功能检查(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5)24h食管pH值监测:不能检测非酸性反流,非酸性反流需采用食管腔内阻抗或胆红素监测。
(6)咳嗽敏感性检查(7)其它三、急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一)普通感冒1、普通感冒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鼻部相关症状,如流涕、打喷嚏、鼻塞和鼻后滴流感,咽喉刺激感或不适,伴或不伴发热。
(接上期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年版)(一))6其他慢性咳嗽的病因及诊治6.1变应性咳嗽6.1.1定义临床上某些慢性咳嗽患者,具有一些特应症的因素,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不能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或EB,将此类咳嗽定义为变应性咳嗽。
其与变应性咽喉炎、UACS及感染后咳嗽的关系、发病机制等有待进一步明确。
6.1.2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多为阵发性,白天或夜间均可咳嗽,油烟、灰尘、冷空气、讲话等容易诱发咳嗽,常伴有咽喉发痒。
通气功能正常,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不高。
6.1.3诊断标准目前尚无公认的标准,以下标准供参考:慢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肺通气功能正常,气道高反应性阴性;具有下列指征之一:①有过敏性疾病史或过敏物质接触史;②变应原皮试阳性;③血清总IgE或特异性IgE增高;④咳嗽敏感性增高。
6.1.4治疗对抗组胺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必要时加用吸入或短期(3~5d)口服糖皮质激素。
6.2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咳痰连续2年以上,每年累积或持续至少3个月,并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
咳嗽、咳痰一般晨间明显,咳白色泡沫痰或粘液痰,加重期亦有夜间咳嗽。
在社区流行病学调查中慢性支气管炎是最常见疾病,然而在专科门诊诊治的慢性咳嗽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只占少数。
由于目前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中缺乏客观的标准,临床上很多其他病因引起的慢性咳嗽患者常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
6.3支气管扩张症由于慢性炎症引起气道壁破坏,导致非可逆性支气管扩张和管腔变形,主要病变部位为亚段支气管。
临床表现为咳嗽、咳脓痰,甚至咯血。
有典型病史者诊断并不困难,无典型病史的轻度支气管扩张症则容易误诊。
X线胸片改变(如卷发样)对诊断有提示作用。
怀疑支气管扩张症时,最佳诊断方法为胸部高分辨率CT。
6.4气管-支气管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在慢性咳嗽病因中所占的比例尚不清楚,但在国内并不罕见,多数合并肺内结核,也有不少患者仅表现为单纯性支气管结核,其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可伴有低热、盗汗、消痩等结核中毒症状,有些患者咳嗽是惟一的临床表现,查体有时可闻及局限性吸气期干啰音。
咳嗽找不到病因?赖克方教授带来一份超全总结!赖克方教授用8个病例,教你如何诊断咳嗽的少见病因。
慢性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患者的表现通常是指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病程超过8周,胸片检查无明显的异常。
由于咳嗽感受器不仅存在于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呼吸系统部位,食管、鼻房窦、外耳道等部位亦有分布。
所以上述部位的病变都有可能产生咳嗽的症状。
其中,常见的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及变异性哮喘等,约占慢性咳嗽患者总数的70%-80%。
除此以外,一些少见的病因亦可引起慢性咳嗽,需要认真寻找其病因,包括许多肺外疾病。
咳嗽的少见病因虽然少见病因在临床上出现的概率并不高,仅占10%-30%,但是涉及了除呼吸内科以外的多个学科,包括了耳鼻喉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理科等等。
呼吸科相关疾病气道疾病:•气管或支气管结核•复发性多软骨炎•气管支气管骨化•气管支气管结石•气管支气管异物•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其它肺内疾病:•肺微结石症•沙漠尘肺综合征•间质性肺疾病•结节病病例1:周某,45岁,男,反复干咳、胸痛8个月,咳嗽剧烈时诱发晕厥。
曾在多个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使用抗生素和镇咳药治疗无效。
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
胸部CT检查显示:气管壁异常增厚,部分地方出现钙化的征象,提示可能存在气管的病变。
纤维镜检查显示:声门肿胀,支气管黏膜肿胀,软骨环不清。
外耳廓病理检查显示:慢性炎症,软骨组织消融减少。
怀疑是复发性多软骨炎,所以又进行了PET/CT检查,结果提示全身多处(鼻软骨、外耳道等)有明显的代谢活跃灶。
右耳病理检查也提示软骨细胞变性、溶解,基质嗜酸性变,坏死,偶见中性粒细胞渗出(HE)。
治疗:静脉使用甲强龙40 mg qd × 6 d,口服20 mg qd。
预后:3日后咳嗽显著缓解,没有再出现咳嗽晕厥。
最后诊断:复发性多软骨炎。
病例2:64岁,女性,干咳2年;CT提示气管、支气管软骨钙化。
作者单位: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510120电子信箱:k l a i @163.c o m指南论坛《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解析赖克方,钟南山文章编号:1005-2194(2009)12-1088-03 中图分类号:R 5 文献标志码:A提要:继2005年中国公布了第一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后,2009年正式发布了新修订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新修订的指南基本了保持了原有的结构,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为重点部分,增加了亚急性咳嗽、经验性治疗与祛痰治疗几个部分,附件增加了咳嗽程度的评估。
提出了几个新的诊断名词,建议用上气咳嗽综合征代替原来的鼻后滴流综合征,感染后咳嗽代替原来的感冒后咳嗽。
关键词:咳嗽;指南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 《G u i d e l i n e o nD i a g n o s i s a n dMa n a g e me n t o f C o u g h (2009)》. L A I K e -f a n g ,Z H O N GN a n -s h a n .G u a n g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e a s e ,F i r s t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G u a n g z h o uM 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G u a n g z h o u 510120,C h i n a S u m ma r y :T h e n e wr e v i s i o no f 《G u i d e l i n eo nD i a g n o s i s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o f C o u g h (2009)》i sp u b l i s h e di nC h i n ai n 2009f o l l o w i n g t h e f i r s t r e v i s i o no f 《G u i d e l i n e o n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C o u g h (d r a f t )》i n 2005.T h e n e wr e v i s i o n h o l dp r v i o u s s t u c t u r e b a s i c a l l y ,m o r e f o c u s e s o n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c h r o n i c o u g h ,a d d s n e ws e c t i o n s i n c l u d i n g s u b a c u t e c o u g h ,e m p i r i c t r e a t m e n t ,p h l e g m -r e m o v i n g d r u g s ,a n da s s e s s e m e n t o f c o u g h s e v e r i t y a s a na p p e n d i x .Af e wn e w s t e r m s h a v e b e e ni n t r d u c e dt o r e p l a c e o l d e r t e r m s ,s u c ha s u p p e r a i r w a y c o u g h s y n d r o m e f o r p o s t n a s a l d r i p s y m d r o m e ,a n d p o s t i n f e c t i o nc o u g h f o r c o u g h p o s t i n f l u e n z a .K e y w o r d s :c o u g h ;g u i d e l i n e 赖克方,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教授。
欧洲呼吸协会特邀会员,港澳胸科协会联合会员,《国际呼吸杂志》编委,《中华哮喘杂志》常务编委,《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编委。
负责国家863重大科技计划、国家十一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攻关课题等课题10余项。
咳嗽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特别是慢性咳嗽占呼吸专科门诊的20%~30%,但误诊误治率高,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严重的困扰。
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于2005年制定并颁布了《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下面简称2005版指南),其主体内容为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与治疗[1-3]。
2005版指南制定以来,广大临床医生特别是呼吸专科医生对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与诊断认识有了显著的提高,对临床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为进一步完善指南,及时反映国内外咳嗽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于2009年组织有关专家对2005年版的《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进行了修订[4]。
现将本次指南(2009版指南)修订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1 基本结构本次2009版指南的修订仍然坚持“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注重实用”的原则,基本保留了原有的结构与内容,只是在局部作了调整与改动(表1)。
表1 2005版指南与2009版指南结构的比较2005版指南2009版指南一、咳嗽的分类和原因一、咳嗽的定义、分类和原因二、病史与辅助检查二、病史与辅助检查三、急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三、急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四、常见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治四、亚急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1)五、其他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治五、常见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治六、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六、其他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治七、常用止咳药物七、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附件八、慢性咳嗽的经验治疗1)九、镇咳与祛痰治疗1)附件 注:1)为增加或更改的内容2005版指南分7个部分和1个附件。
2009版增加了经验治疗与祛痰药物2个部分,另外将亚急性咳嗽作为11088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I n t e r n a l M e d i c i n e D e c .2009V o l .29N o .12个部分单列,总共9个部分。
急性咳嗽部分除了普通感冒外,增加了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内容,因为后者也是急性咳嗽的常见内容。
亚急性咳嗽主要介绍了感染后咳嗽(又称感冒后咳嗽)。
慢性咳嗽部分常见病因仍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后滴流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四大病因[5]。
2005版指南的其他慢性咳嗽病因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变应性咳嗽、感染后咳嗽、支气管内膜结核、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 C E I )性咳嗽、心理性咳嗽。
考虑到咳嗽常为中心型肺癌的早期症状,早期普通X 线检查常无异常,漏诊、误诊时有发生,2009版指南增加了支气管肺癌的内容。
因此在详细询问病史后,对有长期吸烟史,出现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胸痛、消瘦等症状或原有咳嗽性质发生改变的患者,应高度怀疑肺癌的可能,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
2005版指南附件包括诱导痰检查、咳嗽敏感性检查及24hp H 值监测。
目前对咳嗽严重程度的评判缺乏具体标准,因此2009版指南附件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咳嗽程度与疗效的评估方法,供临床参考使用。
2 诊断术语2009版指南对4种慢性咳嗽相关疾病的诊断名称作了更改(表2)。
鼻后滴流综合征(P N D S )最早由美国提出,指鼻炎或鼻窦炎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被称为P N D S 。
但这一定义并未被广为接受,欧洲的学者不接受P N D S 这一诊断术语,而直接采用“鼻炎/鼻窦炎”来表示鼻部疾病引起的咳嗽,主要原因在于一些上气道疾病引起的咳嗽并无典型的鼻后滴流感、鹅卵石样征和咽部黏液附着征,另外目前无法明确上气道相关的咳嗽是由鼻后滴流刺激咽喉部或还是炎症直接刺激鼻部咳嗽感受器所致。
基于上述原因,2006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 C C P )咳嗽指南委员会修订的第二版美国咳嗽诊治指南时,建议用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 A C S )替代P N D S 。
中国2009版咳嗽指南采用了这一新的诊断术语,而且对U A C S 的定义进行了延伸和扩展。
在A C C P 第二版咳嗽指南中,U A C S 的定义仍然局限于鼻炎和鼻窦炎的范畴。
事实上,除了鼻炎/鼻窦炎外,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等上气道疾病,甚至舌根部病变都可能引起咳嗽。
因此,中国2009版咳嗽指南 定义的U A C S 同时包括了上述疾病。
尽管引入了U A C S 诊断术语,但在2009版指南同时保留了P N D S 的诊断术语,一方面是考虑指南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是对于部分具有典型鼻后滴流感的患者,P N D S 的诊断名词比较通俗易懂,仍然有它的优越性。
由于国内结核是1种常见疾病,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结核并不少见,2005版指南首次将支气管结核纳入慢性咳嗽病因。
当时采用的临床医生的习惯名称“支气管内膜结核”,但实际上支气管并无内膜这一解剖结构,因此,本次指南摒弃了这个不规范的术语,用“气管-支气管结核”取而代之。
另外,目前国内文献对“c o u g hv a r i a n t a s t h m a ”的译法尚未统一,采用“咳嗽变异型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名称均有,2009版指南统一改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表2 2005版指南与2009版咳嗽指南诊断术语的变化2005版指南2009版指南咳嗽变异型哮喘(C V A )咳嗽变异性哮喘(C V A )鼻后滴流综合征(P N D S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 A C S )感冒后咳嗽(c o u g hp o s t i n f l u e n z )感染后咳嗽(c o u g hp o s t i n f e c t i o n )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结核3 诊断程序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结构同前,局部作了一点改动(图1)。
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为慢图1 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S P T 为变应原皮试;A C 为变应性咳嗽)10892009年12月第29卷第12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性咳嗽的常见病因,2005版指南将通气功能+气道高反应性与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并行列为一线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