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检测的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29.31 KB
- 文档页数:1
仪器法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减少的检验发表时间:2017-09-21T15:09:20.39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4期作者:彭凤英[导读] 血小板计数的精确性对疾病的确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血小板减少样本的检验时。
(湖南省旺旺医院湖南长沙 410000)摘要:目的对仪器法在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减少的检验进行研究和分析。
方法选取343例血小板检验的患者血液作为本次检验的标本,采用仪器法进行血小板的计数,并用手工计数法对血小板数量进行复检,并分析仪器法血小板数量减少的原因和对策。
结果仪器法检验血小板值<100×109/L的有297例,比手工计数血小板值<100×109/L减少了46例,当仪器检验血小板出现报警符号时,要采用草酸铵法进行复检,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血涂片染色进行检验观察。
结论血小板计数的精确性对疾病的确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血小板减少样本的检验时,需要将仪器法和手工计数结合起来计算。
关键词:仪器法;血小板计数;检验血小板数量是临床上血常规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与部分的内科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等有关系,是确诊疾病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准确的检验血小板数量,本文对仪器法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减少的检验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起到2017年3月期间进行血常规检验和血小板计数的343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观察对象,在这343例患者中,男179例,女164例,年龄在12-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31±7.36)岁;这343例患者的疾病科室包括血液科、骨科、呼吸科、心血管科、妇科、肿瘤科、儿科以及神经科等。
分别采集这343例患者的手指末梢血和静脉血血液标本。
本次血小板计数检验中所用的草酸铵稀释液选用的是由济南希森美康医用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溶血剂采用的是济南东亚医用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
疑难病杂志 2021 年 4 月第 20 卷第 4 期Chin J Diffic and Compl C as,April 2021,Vol. 20 No. 4• 423•【DOI】10. 3969 /j.issn. 1671 ~6450. 2021. 04. 023 综述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脓毒症中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李明综述周志刚审校基金项目: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研究创新团队建设项目(CTCCR-2016B01);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床科技创新项目(SHDC12019131)作者单位:20162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通信作者:周志刚,E-mail:zhou_zhigangl980@163. com【摘要】脓毒症是一种宿主对感染免疫反应失调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脓毒症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当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时其病死率进一步增加。
近年来,血小板在脓毒症病理生理中的作用已经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血小板相关参数,包括数量、功能、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未成熟血小板及血小板生成素等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因此,及时监测血小板相关参数,不仅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地识别高危脓毒症患者,还有利于判断疾病预后。
文章对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关键词】脓毒症;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减少;预后【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Advances in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telet-related parameters in sepsisCritical Care Medicine,Shanghai First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 hou Zhigang, E-mail: zhou一*****************Funding program: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p Clinical Research ang dnnovatioo Team op S hanghai First Peoples Hospital ( CTC-CR 2016B01 ) ;C l i n i c a l S c i e n c c ang Technology Innovatiog Project S henkang Hospital(5HZ)C12019131)【Abstract】Sepsis is an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caused by the host's immune response to infection,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eases in ICU. Sepsi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morbidity and high fatality rate. Whenthe patient has thrombocytopenia, the fatality rate further increases. In recent years, the role of platelets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sepsis has become a new focus of attention. Platelet-related parameters, including number, function, average platelet volume,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immature platelets and thrombopoieti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everity and prognosisof sepsis. Therefore, timely monitoring of platelet-related parameters not only helps clinicians accurately identify patientswith high-risk sepsis, but also helps judge the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telet-related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sepsis.【Key words】Sepsis' Platelet related parameters' Thrombocytopenia; Outcome脓毒症是一种宿主对感染免疫反应失调导致的器 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
血小板检验及临床意义血小板检测方法可归纳为出血、血栓和药物监测3大类。
虽则有些方法能应用于多种检测目的,但为特殊目的而创建的方法亦有重要价值。
故在检测时应合理地运用。
血小板的基本功能是黏附、聚集、分泌、促凝血、血块回缩。
通过这些功能维持着正常人体的初期止血作用。
由于这些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出血疾病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类,在有些疾病同时会有血小板功能异常和数量减少。
1 血小板数量检查1.1目测计数法将血液用适当的稀释液作一定量稀释,混匀后充入计数池内,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血小板数量,经过换算得出每升血液中血小板数。
1.2细胞分析仪计数法1.2.1电阻抗法血小板通过小孔引起电阻变化,产生的脉冲经数字化后,根据不同的阈值,计算机分别给出血小板数目。
1.2.2光散射法折射率与细胞内容物有关,血小板有别于红细胞等其它非血小板颗粒,其折射率较低,通过低角度光散射即可与红细胞区别。
2 血小板形态、结构检查瑞氏染色,显微镜观察;MPV检查,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
3 血小板功能检查3.1血块收缩试验(CRT)血块收缩时有相应的血清析出,计算占原有血量的百分数。
3.2血小板粘附试验一定量血液与一定表面积的异物接触后,即有相当数目的血板粘附于异物表面上,测定接触面后血小板数之差,可求出占血小板总数的百分率。
3.3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的主要功能之一,主要有比浊法、剪切诱导血小板聚集测定法、散射性粒子检测法、全血电阻抗法、血小板计数法、微量反应板法等。
3.3.1比浊法在特定的搅拦条件下,在富含血小板血浆中加入诱导剂后,由于血小板发生聚集,悬液的浊度随之下降,根据描记曲线可以计算血小板聚集程度及速度[1]。
3.3.2剪切诱导测定法不加诱聚剂,血小板在高剪切力环境下血小板聚集,根据比浊法的原理采用旋转式铁板流体测定仪,仪器绘制成聚集曲线,以观察体外血小板聚集变化。
4 注意事项4.1全部用具和稀释液要特别清洁,无污染。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参数变化的研究王颖超;蒋兰君;李壮壮【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5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103例ITP患儿(观察组)治疗前及其治疗后3 d、7 d患儿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LT、PCT 降低(P<0.05),MPV、PDW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 PLT、PCT、MPV、PDW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7 d PLT、PCT较治疗前升高(P<0.05),MPV、PDW较治疗前降低(P<0.05).ITP患儿的MPV与PLT呈负相关(r=-0.298,P<0.05),与PDW呈正相关(r=0.549,P<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027)001【总页数】3页(P21-23)【关键词】免疫性疾病;血小板减少;儿童;参数【作者】王颖超;蒋兰君;李壮壮【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河南郑州 4500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河南郑州 4500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河南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5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常见的由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异常导致的以血小板破坏增多、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生成减少,继而出现皮肤、黏膜、内脏等部位出血为临床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为(4~5)/10万[1],约占出血性疾病的30%[2]。
目前ITP的诊断尚无金标准,临床多为排他性诊断,骨髓穿刺作为辅助检查手段,由于其具有创伤性,且无确诊能力,因此近年来对是否应常规行骨髓穿刺检查存在很多争议[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患儿血小板参数及骨髓象的临床意义陈丽娜,宁建英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0)[摘 要]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患儿的血小板参数及骨髓象的临床意义㊂方法:选取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013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ITP 患儿117例为试验组,另外选取同期体检的117名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分析其PLT ㊁MPV ㊁PCT ㊁PDW 等指标,试验组予以相应治疗后对PLT ㊁MPV ㊁PCT ㊁PDW 及骨髓象参数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㊂结果:①治疗前试验组PLT ㊁PCT 显著低于对照组,PDW 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MPV 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②试验组治疗后PLT ㊁PCT 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MPV 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DW 较治疗前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③治疗前血小板参数与治疗后骨髓象的相关性比较,PLT 与产板型巨核细胞有相关性(P <0.05),MPV 与原始巨核细胞有相关性(P <0.05),PDW 与颗粒型巨核细胞有相关性(P <0.05)㊂结论:动态监测ITP 患儿的PLT ㊁MPV ㊁PCT ㊁PDW 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㊂[关键词] ITP ;血小板参数;骨髓象;临床意义通讯作者:宁建英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telet parameters and bone marrow images in children with ITP CHENLi -na ,NING Jian -yi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83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telet parameters and bone marrow images in children withimmunological thrombocytopenia.Method 117children with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pediatrics,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school of medicine,shihezi university from September 2013to September 2018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in addition,117children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record and analyze their PLT,MPV,PCT,PDW andPLT,MPV,PCT,PDW and other indica⁃tors.After corresponding treatment,collected PLT,MPV,PCT,PDW and bone marrow image parameters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①Comparis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treatment:PLT and PC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1),PDW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is in control group (P <0.01).MPV was higher than this in control group,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P >0.05).②Comparis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reatment and before treatment:PLT and PCT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is before treatment (P <0.01),MPV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is before treatment (P <0.01).PDW was lower than this before treatment,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③Correla⁃tion between platelet parameters before treatment and bone marrow images after treatment:PLT was associated with thromocyto⁃genic megakaryocyte(P <0.05),MPV was associated with megakaryoblast (P <0.05),PDW was associated with granular megakaryocyte(P <0.05).Conclusion Dynamic monitoring of PLT,MPV,PCT and PDW in children with ITP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Key Words :ITP;Platelet parameters;Bone marrow;Clinical significance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儿童最多见的一种免疫系统介导的出血性疾病㊂其临床表现以皮肤或黏膜出血点㊁瘀点㊁瘀斑多见,体格检查可见皮肤黏膜的出血点㊁束臂试验阳性等,该病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小板减少㊁出血时间延长㊁血块收缩不良等,骨髓象典型表现为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伴产板不良[1-3]㊂在儿科日常工作中,部分家长因顾虑较多不能配合骨髓穿刺术,因此外周血中血小板参数对ITP 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㊂本研究探讨了ITP 患儿的血小板参数及骨髓象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8年9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确诊为ITP的患儿,均符合诊断标准,参照‘小儿血液病临床手册“(第3版)㊂均知情同意,排除恶性肿瘤㊁肝肾器官功能障碍㊁系统性免疫性疾病㊁免疫抑制剂治疗史及其他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系统疾病的患儿,符合上述条件患儿共117例,将这些患儿设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就诊于我院健康体检的儿童设为对照组㊂两组性别㊁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㊂1.2 方法:采集试验组及对照组的外周血行血小板计数(PLT)㊁平均血小板体积(MPV)㊁血小板压积(PCT)㊁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检测,试验组治疗后复查PLT㊁MPV㊁PCT 及PDW,经知情告知后家长同意的患儿完善骨髓穿刺术,行骨髓涂片㊁染色及骨髓细胞分析,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㊂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性别㊁居住地等计量资料用χ2检验,年龄㊁血小板计数㊁平均血小板体积等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组内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使用person相关对血小板参数与骨髓象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试验组基本信息描述:试验组ITP患儿117例中,男70例,女47例,年龄1个月~14岁,其中婴儿期31例,幼儿期31例,学龄前期27例,学龄期28例;居住地分布城市71例,非城市46例;各个季节均有发病患儿,春季28例,夏季34例,秋季28例,冬季27例㊂试验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见表1㊂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项目试验组[例(%)]对照组[例(%)]P值性别[例(%)]男70(59.8)69(59.0)0.894女47(40.2)48(40.2)年龄(x±s,岁)3.79±3.613.82±3.620.943体重(x±s,kg)17.26±11.8316.33±10.550.525居住地[例(%)]城市71(60.7)64(54.7)0.427非城市46(39.3)53(47.4)2.2 治疗前两组血小板参数比较:治疗前试验组PLT㊁PCT 显著低于对照组,PDW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2㊂表2 治疗前两组血小板参数比较(x±s)组别例数PLT(×109/L)MPV(fl)PCT(%)PDW(%)试验组11730.43±26.7949.68±2.5600.03±0.02417.62±3.577对照组117289.58±66.6649.40±1.7140.27±0.06913.45±3.823 t值-39.0160.866-27.2747.235P值0.0000.3880.0000.000表3 试验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比较(x±s)组别例数PLT(×109/L)MPV(fl)PCT(%)PDW(%)治疗前11730.43±26.7949.68±2.5600.03±0.02417.62±3.577治疗后117189.38±120.1518.04±2.0500.15±0.09617.21±3.189 t值-13.8944.906-9.7430.834P值0.0000.0000.0000.407表4 试验组治疗前血小板参数与治疗后骨髓象的相关性比较指标治疗前PLT治疗前MPV治疗前PCT治疗前PDW 巨核细胞总数-0.2240.283-0.290-0.238原始巨核细胞-0.1240.431-0.201-0.036幼稚型巨核细胞0.2830.2420.1850.152颗粒型巨核细胞0.241-0.0230.2350.528产板型巨核细胞0.3270.0460.200-0.010裸核型巨核细胞0.1210.2900.2310.1372.3 试验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比较:试验组治疗后PLT㊁PCT显著高于治疗前,MPV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DW较治疗前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㊂2.4 试验组治疗前血小板参数与治疗后骨髓象的相关性比较:本次研究中有45名患儿完善骨髓穿刺,对骨髓增生程度㊁巨核细胞计数及各阶段巨核细胞百分比进行统计及分析:巨核细胞计数(417.22±646.823)个/片,原始巨核细胞(0.03±0.146)%,幼稚巨核细胞(1.00±1.865)%,颗粒型巨核细胞(19.51±27.953)%,产板型巨核细胞(8.32±16.134)%,裸核型巨核细胞(4.36±9.405)%;PLT与产板型巨核细胞有相关性(P<0.05),MPV与原始巨核细胞有相关性(P<0.05),PDW 与颗粒型巨核细胞有相关性(P<0.05),见表4㊂3 讨论 随着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逐渐深入,目前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因素有关,患儿接触感染㊁疫苗等诱发因素后,通过自身免疫反应,生成血小板自身抗体,自身抗体作用于血小板,而后暴露出抗体免疫球蛋白的Fc段,被巨噬细胞识别后吞噬,血小板被破坏,在这个过程中,骨髓生成血小板速度远不及血小板被破坏的速度,从而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及相关临床表现㊂ 血小板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小板的数量㊁体积及均一性等自身特性及骨髓巨核细胞增生的情况,MPV㊁PCT㊁PDW等尤其是MPV是重要参数,和PLT的临床意义同等重要[4]㊂PLT直接反映血小板的生成与破坏;MPV反映血小板的生成和巨核细胞的增生,MPV越大,成熟度越低,代谢和功能也更加活跃[5];PCT是PLT与MPV的乘积,当PLT或MPV 变化时PCT随之变化;PDW反映血小板体积的异质性[6-8]㊂既往文献报道[9],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因血小板破坏增多或寿命缩短导致数量减少,其骨髓增生功能正常,随着PLT的减少,反馈性的激活巨核细胞生成增多,但由于增生的巨核细胞成熟障碍,释放的血小板大多是不成熟且体积较大的血小板,故ITP患儿的MPV㊁PDW均升高㊂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PCT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PCT系PLT与MPV相乘所得,分析原因可能为试验组PLT减少程度较MPV 上升程度更显著;试验组PDW较对照组增大,提示ITP患儿血小板大小不一,与血小板大量破坏且骨髓增生不一有关;试验组MPV较对照组增大,但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考虑为ITP患儿治疗前骨髓未能及时代偿增生巨核细胞,因此血小板体积与正常体积无明显变化㊂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血小板参数比较:治疗后PLT及PCT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MPV显著低于治疗前,提示治疗后骨髓巨核细胞大量增生,释放出体积小的成熟血小板,故平均血小板体积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既往相关报道相符[10];在治疗初期由于骨髓大量增生释放出体积较大的不成熟血小板,使外周血中血小板体积大小不一,PDW增大,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巨核细胞增生逐渐恢复正常,体积较小的成熟血小板增多,PDW开始下降[8],本次研究治疗后PDW 较治疗前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由于试验组治疗后复查血小板参数时间不一所致㊂ ITP的骨髓象表现为增生活跃并产板不良,巨核细胞主要以原幼型为主,本次研究对ITP患儿治疗后骨髓象中各种类型的巨核细胞与治疗前血小板参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血小板计数与产板型巨核细胞有相关性,与既往报道一致[7-8]; MPV与原始巨核细胞呈正相关,说明外周血中MPV增大,骨髓象中原始巨核细胞也增多;PDW与颗粒型巨核细胞呈正相关,说明外周血中PDW增大,骨髓象中颗粒型巨核细胞也增多㊂在临床工作中,对ITP患儿可以通过外周血中血小板参数变化来预测骨髓象的变化,从而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㊂ 本研究表明,动态监测ITP患儿外周血中PLT㊁MPV㊁PCT㊁PDW等血小板参数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且方便易行,可减少骨髓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更能被患儿家长所接受㊂在临床工作中,除需要注意PLT值,也需关注血小板参数,用以指导对ITP的诊断㊁治疗及预后的评估㊂4 参考文献[1] Neunert C,Lim W,Crowther M,et al.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2011evidence-based practice guideline for im⁃mune thrombocytopenia[J].Blood,2011,117(16):4190-4207.[2] Geddis A E,Balduini C L.Diagnosis of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n children[J].Curr Opin Hematol,2007,14 (5):520-525.[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5):382-384.[4] 王艳生,朱国庆,姚宏静,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自身抗体的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3(20):586. [5] Rankin J S,Stratton C W.Efficacy of immunomod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ofound thrombocytopenia after adult cardiac sur⁃gery[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4,147(2):808-815. [6] 卢霞芬,郭文丽,李东演.血小板与骨髓细胞联合检测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作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 (1):131-133.[7] 尹婉宜,沈 扬,张丽红.PLT㊁MPV㊁PCT与PDW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3):420-422.[8] 王颖超,蒋兰君,李壮壮.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参数变化的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21-23.[9] 楼亚玲,伍华东,王伟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四项参数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5):635-636.[10] 孔 荣,邱宏春,吴鹏飞,等.骨髓巨核细胞数及血小板4项参数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价值[J].临床荟萃,2011,26(2):18.[收稿日期:2020-01-26 编校:王丽娜]。
2011 NO.02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临 床 医 学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本病是因病毒、细菌或其他感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疾病,病毒可侵犯巨核细胞,使血小板生成减少。
病毒也可吸附于血小板,致血小板破坏增加;许多细菌感染可致血小板减少,细菌毒素抑制血小板生成,或使血小板破坏增加,也可由于毒素影响血管壁功能而增加血小板消耗。
笔者结合实际检验病例谈谈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检测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住院血小板减少症患者468例,其中56例为感染性病例,其中急性白血病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2例。
全部病例分别于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前及开始下一治疗周期前抽取静脉血1~2mL至EDTAK2抗凝管内混匀,2h内在Sysmex XE21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完成血小板参数测定。
测定标本时,同时测定质控品。
检测的血小板参数:PLT、PCT、MPV、PDW。
采用同样方法采集和检测健康志愿者血小板参数。
1.2 结果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包括16例AL,18例MDS和22例ITP。
初诊时ITP、AL和MDS患者的PLT和PC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ITP、AL和MDS患者的PLT和PCT无明显差异;ITP患者的MPV和PDW明显高于AL、MDS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AL和MDS患者的PDW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AL和MDS患者的MPV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AL和MDS患者的MPV和PDW无明显差异。
ITP、AL和MDS患者接受治疗后缓解组和未缓解组的血小板参数:ITP、AL和MDS患者缓解后PLT和PCT明显上升,而PDW下降,与未缓解组比较有显著差异,ITP缓解组的MPV明显低于未缓解组,而AL和MDS缓解组的MPV值与未缓解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2 讨论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本病是因病毒、细菌或其他感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疾病。
可致血小板减少的病毒感染包括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水痘、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流感、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猫爪热、登革热等。
病毒可侵犯巨核细胞,使血小板生成减少。
病毒也可吸附于血小板,致血小板破坏增加;某些严重麻疹患者以及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消耗血小板。
许多细菌感染可致血小板减少,包括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败血症,脑膜炎双球菌、菌血症、伤寒、结核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布氏杆菌病。
细菌毒素抑制血小板生成,或使血小板破坏增加,也可由于毒素影响血管壁功能而增加血小板消耗。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为用草酸铵溶液作为溶血-稀释剂,在相关显微镜下,肉眼计数血小板,但该方法存在如血小板在计数板上的分布误差,充池是否均匀等众多因素影响[1]。
由于仪器在此原理上的限制,仅能对体积呈正态分布的血小板进行“准确”计数,当样本中富含大型血小板时,将漏掉部分异常大的血小板,致使计数结果假性偏低。
ADVIA120采用两维激光的原理,能够测定大至60fl的血小板。
Gill等推荐应用免疫学方法,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作为目前检测血小板的参考方法,但免疫学法要用昂贵的荧光标记单抗和高档的仪器,操作也较为繁锁;此外,有些人血小板表面不表达CD61,而表达CD62或CD42b,这种病人就不宜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血小板,因而免疫学法难以在常规工作中推广使用。
从我们的结果可以看出,手工法和Coulter-JT法与参考方法的相关性较差。
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121和0.7669,而ADVIA120与免疫学法相比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且操作非常简便,因此,我们认为ADVIA120血液分析仪是当前检测血小板较理想仪器之一。
血小板是具有酶和生理活性的细胞,一般认为体积较大的血小板是较年青的血小板,其功能活性较强,随着血小板的老化,体积收缩,功能降低。
体积较大的血小板含有较多致密颗粒,可释放更多的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其聚集和粘附功能较强,发生脑血栓等疾病的机会较大。
大血小板还出现于其它疾病;急性心肌炎的病人,MPV升高,这可能与血栓增多有关,同时,肾上腺素生成增多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心肺旁路术后止血功能发生障碍,随着血液的流换,MPV升高,这主要是因为将贮备的大血小板释放入循环血液中;体外循环术或血液病时,血小板数减少,MPV增加,是骨髓对急性要求的反应,此血小板称为“应激血小板”,是畸型的群体,不代表正常年青的血小板群;在冠心病中,MPV升高,且血小板凝集性增强,在背上腺素作用下变化更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小血小板更容易消耗及梗塞后血小板存活缩短所致;恶性肿瘤病人,由于化疗等治疗后,血小板数目减低,也产生“应激反应大血小板”;川合阳子等[1]认为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无力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人也可能出现较多的大血小板,这可能与血小板破坏增多有关。
总之,血小板疾病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减退导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本病是因病毒、细菌或其他感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疾病。
有效地鉴别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03~189.
【收稿日期】 2010-08-01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检测的意义
李秀芹 梁宝英 李青 刘明刚 刘宇松
(黑龙江省鸡西市传染病院检验科 黑龙江鸡西 158100)
【摘要】血小板疾病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减退导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本病是因病毒、细菌或其他感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疾病。
有效地鉴别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参数变化检测
【中图分类号】R5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1)01(b)-0106-01
106中外医疗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