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模具设计)模具厂如何开展工作精编
- 格式:doc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9
一、前言作为一名模具厂的员工,我深知模具行业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工作中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现将个人工作计划如下:二、工作目标1. 提高自身技能水平,成为一名优秀的模具工程师。
2. 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与同事共同完成公司任务。
3. 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
4.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三、具体措施1. 技能提升(1)深入学习模具设计、制造、维修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类培训,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工艺。
(3)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网络资源等途径,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2. 团队协作(1)与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共同解决问题。
(2)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
(3)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
3. 产品质量(1)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2)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3)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 工作流程优化(1)对现有工作流程进行梳理,找出瓶颈环节,提出优化方案。
(2)与相关部门沟通,推动优化方案的落地实施。
(3)对优化后的工作流程进行跟踪评估,确保效果。
四、时间安排1. 第一季度:完成模具设计、制造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第二季度:参加公司培训,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工艺。
3. 第三季度:参与团队协作,提高团队凝聚力。
4. 第四季度: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
五、总结通过以上工作计划,我将在模具厂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为团队和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执行计划,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实现个人和团队的目标。
一、2022年模具工作总结1. 工作成果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司模具部门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以下成果:(1)完成了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模具生产量同比增长15%。
(2)模具质量稳定,一次性合格率达到98%。
(3)优化了模具设计,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4)加强了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了团队整体素质。
2. 工作亮点(1)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了模具制造水平。
(2)加强了对模具原材料的采购管理,确保了模具质量。
(3)完善了模具生产流程,缩短了生产周期。
(4)加强与生产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3. 工作不足(1)部分模具设计仍有待优化,影响生产效率。
(2)模具加工设备更新换代较慢,制约了生产效率。
(3)部分操作人员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4)模具生产成本控制仍有待加强。
二、2023年模具工作计划1. 提高模具设计水平(1)加大模具设计研发投入,提高设计团队实力。
(2)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引进先进设计理念。
(3)开展模具设计培训,提高设计师综合素质。
2. 优化模具加工工艺(1)引进先进加工设备,提高加工精度。
(2)优化加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3)开展工艺改进活动,提高生产效率。
3. 加强设备管理(1)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淘汰老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3)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设备操作培训。
4. 提高操作人员技能水平(1)开展操作人员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2)定期组织技能竞赛,激发员工学习热情。
(3)选拔优秀人才,培养技术骨干。
5. 加强成本控制(1)优化模具材料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2)提高模具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加强生产过程管理,降低生产损耗。
通过以上措施,我司模具部门将在2023年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
第1篇摘要:模具精密加工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精度和成本。
本文旨在探讨模具精密加工的关键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发展趋势,为模具制造企业提供参考。
一、引言模具精密加工是指采用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方法,对模具零件进行加工,以满足产品加工过程中的高精度要求。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模具精密加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围绕模具精密加工解决方案展开论述。
二、模具精密加工关键技术1. 数控技术数控技术是模具精密加工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包括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等。
数控编程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模具零件进行编程,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
数控机床是模具精密加工的主要设备,其加工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模具质量。
数控系统则是数控机床的大脑,负责控制和协调机床的加工过程。
2. CAD/CAM技术CAD/CAM技术是模具精密加工的重要工具,它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相结合,实现模具设计的自动化和加工的智能化。
CAD技术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快速、准确地完成模具设计,而CAM技术则可以将设计成果转化为可加工的加工路径,提高加工效率。
3.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模具精密加工技术,它可以直接将数字模型打印成实物,省去了传统的模具制造过程。
3D打印技术在模具精密加工中具有以下优势:(1)缩短模具制造周期;(2)降低模具制造成本;(3)提高模具设计自由度;(4)实现复杂形状的模具加工。
4. 精密加工设备精密加工设备是模具精密加工的基础,主要包括数控机床、精密磨床、精密电火花线切割机等。
这些设备具有较高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能够满足模具精密加工的需求。
三、模具精密加工解决方案1. 加工工艺优化(1)合理选择加工方法:根据模具零件的材料、形状、尺寸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如车削、铣削、磨削等。
(2)优化加工参数: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确定最佳加工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等。
模具部工作计划与目标范文一、工作计划1. 模具部门制定了一年的工作计划,明确了每个季度、每个月和每个周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并通过定期的例会和汇报,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计划,确保实现年度目标。
2. 模具部门的工作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模具设计与开发模具部门将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研发计划,制定模具设计和开发的工作计划,确保按时完成新产品模具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2)模具加工与调试模具部门将根据生产计划和客户订单,制定模具加工和调试的工作计划,确保按时完成模具加工和调试工作,满足生产需要。
(3)模具维护与保养模具部门将定期检查和维护生产中使用的模具,确保模具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
(4)模具管理与改善模具部门将不断改进和完善模具管理制度,提高模具使用效率和寿命,降低模具成本,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利润空间。
3. 模具部门的工作计划将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订单不断调整和完善,确保协调各项工作,提高模具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工作目标1. 模具设计与开发模具部门将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引进,提高模具设计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确保按时完成新产品模具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2. 模具加工与调试模具部门将加强设备更新和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确保按时完成模具加工和调试工作,满足生产需要。
3. 模具维护与保养模具部门将加强模具维护和保养工作,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和减少故障率,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4. 模具管理与改善模具部门将不断改进和完善模具管理制度,提高模具使用效率和降低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5. 模具部门将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协调各项工作,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工作计划的实施1. 模具部门将严格执行年度工作计划,确保每个季度、每个月和每个周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得到落实。
2. 模具部门将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对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给予督促和考核,确保工作计划的实施效果。
一、编程前的准备工作:1.收到实体后应先了解模具结构。
2.产品中心与模具中心是否重合或偏移,多型腔是否对称。
3.了解产品的配合关系,在配合位处(如止口、孔)要预留余量。
4.定加工坐标系,一般模具中心或模具的基准角即为加工坐标系,模仁最高面底面或分型面为Z零面,要注意模架面与分型面的高差。
5.编程前一定要进行光顺“FAIR”,以提高曲面质量及加工质量。
6.确定好快速定位抬刀高度。
二、确定加工工艺(以提高效率和加工质量为原则)1.数控加工工序一般分为:开粗,二粗,粗清角,半精,半精清角,精光,精清角加工。
2.尽量用大刀开粗,小刀清角。
粗加工的刀径要比清角刀径大。
3.大面积平台,一律用平底刀铣,禁止为方便用球刀整体加工。
4.加工步距要灵活变通,一般上模要光滑点,下模可粗糙点。
5.粗加工时每层的吃刀深度约—,粗加工后的加工余量为—。
6.加工步距:型腔精加工步距为,型蕊,分型面—,粗电极,精电极。
(加工步距可以根据刀具直径大小适当调整)三、编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尽量使用圆角刀开粗,降低刀粒损耗。
2.充分考虑刀具刚性,尽量控制长径比小于5在使用加长刀具加工时,可用尖角刀,以减少铣削接触面,避免弹刀。
3.一般情况下,碰擦穿面要碰模余量;大面积封胶位,可留封胶,其余铣避空。
四、常用刀路介绍:1.环绕等高加工(WCUT)选定边界封闭线框中所要加工的曲面,进行逐层等高铣削。
适用于高效开粗及半精,在参数设定选用“素材STOCK”加工方式。
也可以设定只做外形加工平等高精加工曲面,但对较陡曲面加工效果良好,对平缓曲面加工效果差,用于局部清角。
*做电极时,用WCUT开粗顶部曲面;再设定做2D外形加工来铣削避空部份,以达到高效加工。
2.环绕投影加工加工所选定封闭区域曲面,也可以有岛屿回避。
走刀方式有三种:A、平行走刀(可设定在某角度)B、环绕加工: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加工。
C、辐射加工:适用于两环之间的区域加工。
注:1)SRFPKT一般使用球刀,对于平缓曲面效果好,而对较陡曲面效果差。
(数控模具设计)D模具制造机床的操作机床的操作目录2.1工件-确定工件零位2.2测量工具2.3程序数据转换2.4程序检测2.5程序的执行和调用2.6程序执行中断2.7快速设置-CYCLE832 2.8SHOPMILL功能2.1工件-确定工件零点该功能可设定工件的零位偏移和工件旋转功能介绍接通机床电源,进行回参考点动作,确定机床坐标系系统的坐标轴位置,机床坐标系中的工件位置则通过零位偏移量送给控制系统。
首先,手动将工件调整至和机床坐标轴平行,装夹好工件,然后确定工件的零位偏移。
这里我们见俩个经常遇到的加工实例,怎样方便的使用探头和SINUMERIK循环。
我们将见到控制系统是怎样进行工件旋转补偿的、如何缩短加工时间和进行手工调整的。
示例:确定零位和测量工件轴的旋转工件位置调整工件装夹完以后,工件会在加工区域中产生相对于工件坐标系旋转,这就需要我们确定零位偏移和坐标系的位置,即工件的旋转。
准备工作●探头校准,且在主轴上装夹;使刀具偏置有效●安装测量用的测量循环●装夹工件如果只加工壹个工件(像通常的模具加工),要用JOG方式完成测量工作(如下所述),如果要在同壹台设备上机加工几个类似的工件,就要使用自动方式中俩个测量循环(必须设定近似的零位)。
零位的设定和工件旋转选择“Machine”操作方式在机床控制面板上选择“Jog”方式使用“Measureworkpiece”工件测量功能调用“Corner”拐角测量功能选择零位偏移 的数据准备转换,如G54,G55,G56或G57,在这个例子中,使用的是G54指令。
选择壹个拐角作为壹个基准点,然后按下“Select”键。
要在G17平面中测量壹个拐角,就要测量X,Y方向上的零位偏移和绕Z轴旋转的零位偏移;而要想测量Z轴方向上的壹个边,就要测量Z轴上的零位偏移。
这个测量结果就是偏移和旋转的结构。
用“Axiskeys”(轴键)将探头和工件前面上P1点接触按下“NCStart”键,执行自动测量功能:探头会向工件趋近,且往返壹次,然后返回到开始位置。
模具部工作计划范文一、工作背景模具部作为整个企业生产线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负责模具的设计、制造和维修等工作。
模具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进度。
为了提高模具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二、工作目标1.提高模具制造的效率: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减少制造周期,提高模具的制造效率,以满足企业生产需要。
2.提高模具制造的质量:加强对模具设计和制造工艺的控制,提高模具的质量和稳定性。
3.加强模具维修的能力:建立完善的模具维修体系,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
4.加强模具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三、工作内容及计划1.优化制造流程(1)制定模具制造的详细流程,并建立标准化的制造工艺。
(2)建立模具制造工时标准,对各工序进行时间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3)加强对工艺流程和制造标准的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熟悉和遵守。
2.加强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1)提高设计师的专业水平,加强培训和学习,掌握新技术和新工艺。
(2)加大模具设计软件的投入,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3)优化模具加工设备的配置,提高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3.加强模具维修能力(1)建立模具维修记录和档案,对模具维修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2)加强员工技术培训,提高维修技能和水平。
(3)优化维修流程,减少维修周期,提高维修效率。
4.加强沟通与合作(1)定期召开模具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会议,及时了解其他部门的需求和反馈。
(2)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和准确传达。
(3)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优化供应链管理,确保原材料的供应和质量稳定。
四、工作阶段及时间安排1.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时间安排:月度计划,每月初确定下一个月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2.优化制造流程时间安排:两个月内完成对制造流程的优化调整,并进行培训。
3.加强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时间安排:半年内逐步提高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并进行相关培训。
4.加强模具维修能力时间安排:半年内逐步提高模具维修能力,并建立维修记录和档案。
模具工作室工作计划范文模具工作室工作计划一、引言在现代制造工业中,模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生产等。
作为模具工作室的负责人,我深知工作计划的重要性,因此编制了以下工作计划范文,旨在提高模具工作室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目标设定1. 提高模具生产的整体效率: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改进设备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使生产周期更短,产量更高。
2. 提升模具质量:加强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减少不合格品率。
3. 提高员工技能水平:注重员工培训,提供学习机会,提升员工技能,实现技术创新和迅速适应新需求的能力。
三、具体计划1. 优化生产流程为提高生产效率,我们计划进行以下工作:(1)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和排产方案,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避免生产线闲置或过载。
(2)建立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生产异常。
(3)引入新的自动化设备和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建立紧急处理机制,及时应对突发状况,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
2. 加强质量控制为提高模具质量,我们计划进行以下工作:(1)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明确产品质量要求,确保每一件模具都符合标准。
(2)引进高精度的检测设备和方法,对模具进行全面检测,提前发现问题并及时修复。
(3)建立质量反馈机制,收集客户反馈和意见,及时解决质量问题,提升客户满意度。
3. 培训员工为提高员工技能水平,我们计划进行以下工作:(1)制定培训计划,培养员工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整体团队素质。
(2)鼓励员工参加行业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拓宽视野,学习最新的模具制造技术。
(3)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员工提高自身技能水平,鼓励技术创新和团队合作。
四、预期效果与评估通过以上工作计划的实施,我们预计将达到以下效果:1. 生产效率提升:生产周期缩短20%,产量提高15%。
2. 模具质量稳定:合格率达到98%,不合格品率下降10%。
3. 员工技能提升:员工平均技能水平提高20%,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模具厂个人工作计划一、工作计划目标1. 提高模具制造工艺水平,优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流程,提高模具质量和成本效益。
2. 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了解客户需求,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模具设计制造,提高客户满意度。
3. 加强团队管理,提高员工技能素质,优化人员配置和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二、工作计划内容1. 优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流程,提高制造效率(1)对模具设计与制造流程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2)引进先进的模具设计软件和制造设备,提高设计制造效率和质量。
(3)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控制每一个生产环节,确保模具质量。
2. 加强客户需求的了解与沟通,提高客户满意度(1)建立客户档案,全面了解客户需求和要求。
(2)定期与客户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客户问题和反馈。
(3)针对客户需求,定制化设计制造模具,并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3. 提高员工技能素质,优化人员配置和工作流程(1)加强员工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素质和技术水平。
(2)合理安排人员配置,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发挥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提升工作成绩。
三、工作计划实施1. 制定全面的工作计划和安排,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2. 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工作计划进行全面评估和监督。
3. 加强团队协作,促进知识与经验的共享,共同提高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
4. 定期召开工作总结会议,及时调整工作计划,优化工作流程,确保工作计划的顺利实施。
四、工作计划评估与总结1. 定期对工作计划进行绩效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2. 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形成完善的工作流程和管理经验,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持。
3.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计划,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以上是我个人在模具厂的工作计划,我将认真贯彻和执行以上工作计划,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团队整体素质,为公司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前言为确保模具部在新的月份内能够高效、有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高模具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本月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模具生产效率,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2. 加强模具管理,降低模具损坏率;3. 提升模具维修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4. 优化模具部内部管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具体工作计划1. 模具生产(1)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模具生产任务,确保按时完成;(2)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模具质量符合标准;(3)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降低生产成本。
2. 模具管理(1)完善模具台账,确保模具信息准确、完整;(2)加强模具日常维护,降低模具损坏率;(3)定期对模具进行保养,延长模具使用寿命;(4)对模具备品备件进行盘点,确保库存充足。
3. 模具维修(1)提高模具维修质量,确保模具恢复正常使用;(2)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模具维修服务;(3)加强模具维修技术培训,提高维修人员技能水平;(4)对维修后的模具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维修效果。
4. 内部管理(1)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工作效率;(2)定期召开部门会议,总结工作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4)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5. 客户服务(1)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了解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2)及时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确保客户利益;(3)收集客户反馈,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4)定期进行客户回访,了解客户需求变化。
四、工作措施1. 加强部门内部沟通,确保信息畅通;2. 定期对模具生产、维修、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估,查找不足,及时改进;3. 加强与生产、销售、采购等部门的协作,确保生产、销售、采购等环节顺利进行;4.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5. 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五、总结本月份模具部工作计划旨在提高模具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模具维修质量,优化内部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
(数控模具设计)模具厂如
何开展工作
第2版
適用範圍:IQC進料檢驗
日期:2003.11.20
核准:何安平審核:唐浴光編寫:蔣昊、李成榮
IQC零件性能測試規範版本:02
壹、目的:
1.1為規範塑膠外觀檢驗標準,確保經IQC檢驗之部品符合產品品質要求。
二、職責
2.1本標準必須經由培訓合格之檢驗人員執行
2.2檢驗中如有疑問及爭執,須由MQE主管協調處理。
2.3若出現本標準中未涉及的項目,應立即通知MQE工程師修改或解釋本標準。
三、參考文件
3.1GSMFQA外觀檢驗標準
3.2DBTEL電池板外觀檢驗標準
3.3客戶要求的相關文件
四、缺陷定義
4.1點(含雜質):具有點的形狀,測量時以其最大直徑為其尺寸
4.2毛邊:在塑膠零件的邊緣或結合線處線性凸起(通常為成型不良所致)
4.3銀絲:在成型中形成的氣體使塑膠零件表面退色(通常為白色)。
這些氣體大多
為樹脂內的濕氣,某些樹脂易吸收濕氣,因此製造前應加入壹道乾燥工序
4.4氣泡:塑膠內部的隔離區使其表面產生圓形的突起
4.5變形:製造中內應力差異或冷卻不良引起的塑料零件變形
4.6頂白:成品被頂出模具所造成之泛白及變形﹐通常發生在頂出稍的另壹端(母模面) 4.7缺料:由於模具的損壞或其他原因﹐造成成品有射不飽和缺料情形.
4.8斷印:印刷中由於雜質或其他原因造成印刷字體中的白點等情況。
4.9漏印:印刷內容缺劃或缺角或字體斷印缺陷大於0.3mm,也被認為有漏印。
4.10色差:指實際部品顏色與承認樣品顏色或色號比對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點:指顏色與部品顏色相接近的點;反之為異色點。
4.12流水紋:由於成形的原因﹐在澆口處留下的熱溶塑膠流動的條紋
4.13熔接痕:由於兩條或更多的熔融的塑膠流匯聚,而形成在零件表面的線性痕跡
4.14裝配縫隙:除了設計時規定的縫隙外,由兩部組件裝配造成的縫隙
4.15細碎劃傷:無深度的表面擦傷或痕跡(通常為手工操作時造成)
4.16硬劃傷:硬物或銳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線性傷痕(通常為手工操作時造成) 4.17凹痕縮水:零件表面出現凹陷的痕跡或尺寸小於設計尺寸(通常為成型不良所致) 4.18顏色分離:塑料生產中,流動區出現的條狀或點狀色痕(通常由於加入再生材料引起)
4.19不可見:指瑕疵直徑<0.03mm為不可見,LENS透明區除外(依每部品材料所訂
定之檢測距離)
4.20碰傷:產品表面或邊緣遭硬物撞擊而產生的痕跡
4.21油斑:附著在物件表面的油性液體
4.22漏噴:應噴漆之產品表面部份因異常原因而導致油漆沒有噴到露出底材之現象4.23修邊不良:產品邊緣處因人工修邊而產生缺口等不規則形狀
4.24毛屑:分佈在噴漆件表面的綫型雜質。
IQC零件性能測試規範版本:02
五、抽樣計劃
5.1外觀抽樣依據MIL-STD-105E壹般Ⅱ級隨機抽樣
5.2AQL:MAJOR:0.4MINOR:1.0
六、外觀區域劃分
6.1AA面:Lens透明區(如圖示)
6.2A面:Lens非透明區及手機前蓋正面(如圖示)
6.3B面:手機前蓋側面,後蓋及電池蓋正常使用中可见到之區域(如圖示)
6.4C面:手機後蓋被電池覆蓋之部份,外置電池內側表面及內置電池表面(如圖示)
AA
B
C
A B
IQC零件性能測試規範版本:02
IQC零件性能測試規範版本:02
IQC零件性能測試規範版本:02
7.3B面檢驗條件距離:40cm時間:10秒光源:600-800流明
位置:產品被觀測面與水平面呈45°角,觀測時上下左右轉動在15°
IQC零件性能測試規範版本:02
IQC零件性能測試規範版本:02
八、噴漆可靠度測試:
8.1耐磨擦試驗
8.1.1試驗條件:RCA磨擦機施加175g荷重,150cycles
8.1.2測試設備:RCA耐磨擦機.
8.1.3判定方法:
8.1.3.1透過表層到基層可見,判定為不良;
8.1.3.2透過表層到表層下面其他顏色的油漆,判定為不良;
8.1.3.3磨損到肉眼可見時,判定為不良.
8.2百格附著力試驗
8.2.1試驗條件:膠帶黏貼30-90秒內180°迅速拉起膠帶
8.2.2測試設備:百格刀(.鋒角15°`30°),3M(600or610型)膠帶.
8.2.3判定方法:劃痕邊緣及交點處有部份脫漆,受影響區域>15%判定為不良.
8.3溶劑試驗
8.2.1試驗條件:使用MEK(乙丙醇、丁酮)凃擦噴漆層表面,靜置3min
8.2.1判定方法:噴漆外觀應可抵抗3min的MEK腐蝕﹐無明顯的覆蓋層破裂
和起泡,起皺或油漆潛在的分解.
8.4鉛筆硬度試驗
8.4.1試驗條件:三菱鉛筆500g,以45°划過噴漆件表面,由5H-HB依序降低硬度,
直到不能划破表層為止
8.4.2判定方法:表面硬度>2H為OK
8.5冷熱衝擊試驗:
9.3.1試驗條件:+85℃~-40℃,45min,25cycle,熱櫃開始.
9.3.2參考規範:IEC68-2-14.
9.3.3測試樣品數量:5pcs.
9.3.4判定方法:外觀無明顯變形、起泡、剝落.
九、電鍍可靠度測試:
9.1耐磨擦試驗
9.1.1試驗條件:RCA磨擦機施加175g荷重,150cycle
9.1.2測試設備:RCA耐磨擦機.
9.1.3判定方法:透過表層到基層可見,判定為不良;
9.2附著力試驗(僅限電鍍平面面積超過1c㎡之上之產品)
9.2.1試驗條件:
9.2.1.1使用刀片在鍍件上畫出相距1mm的格子,劃痕要到達底層;(如產品電
鍍平面面積低於1c㎡則無需此步操作)
9.2.1.2膠帶黏貼30-90秒內180°迅速拉起膠帶
9.2.2測試設備:百格刀(.鋒角15°`30°),3M(600or610型)膠帶.
9.2.3判定方法:觀察鍍層是否有脫落現象,受影響區域>15%判定為不良.
9.3熱衝擊試驗(9.3.1試驗條件:+85℃~-40℃,45min,25cycle,熱櫃開始.
9.3.2參考規範:IEC68-2-14.
9.3.3測試樣品數量:5pcs.
9.3.4判定方法:外觀無明顯變形、起泡、剝落.
9.4鹽水噴霧試驗:
9.3.1試驗條件:NaCl濃度5%,溫度35℃±1℃,時間48h
9.3.2測試樣品數量:5pcs.
9.3.3判定方法:除去鹽漬後無明顯色澤變化及剝落現象
9.5鉛筆硬度試驗
8.4.1試驗條件:三菱鉛筆500g,以45°划過噴漆件表面,由5H-HB依序降低硬度,
直到不能划破表層為止
8.4.2判定方法:表面硬度需>2H為OK
IQC零件性能測試規範版本:02
十、實裝測試
8.1實裝抽樣數為
8.1.1如來料有2個穴號(或2個以下),則實裝數每穴需抽取5pcs;
8.1.2如來料有3個穴號(或3個之上),則實裝數每穴需抽取2pcs;
8.2裝配件含手機前蓋、後蓋、電池蓋、LENS、電池扣、Hinge及相關配件;前
後蓋需加PCBA合蓋鎖螺絲實裝
8.3裝配標準規範
A、LENS(指LENS與前蓋之裝配)
1)LENS與前蓋組合間隙<=0.25mm
2)LENS平面超出前蓋平面有台階效應<=0.1mm且無刮手現象
3)LENS裝配時不得有卡合困難現象及裝配後不得有上翹不平整之現
象
4)LENS裝配後透過透明區域垂直目視不可有背膠及Housing外露現
象
B、前後蓋(前後蓋、前蓋和KEY、Folder和Base;(需加PCBA板鎖蓋及安裝
Hinge)
1)前蓋和KEY裝配無卡鍵之現象
2)銅柱不得歪斜,高度以Boss端面為基準不得上浮或下沉0.10mm
3)Hinge裝入Housing時不可有無法裝入現象及裝入後鬆動現象,手
機翻蓋折疊時Hinge處不可有異音現象;
4)前後蓋組合間隙直板機壹般不得≧0.50mm,翻蓋機壹般為不得≧
0.30mm,但組合間隙極差不得超過0.20mm;針對翻蓋機Folder輿
Base合蓋後最大縫隙不得≧0.65m錯縫不得≧0.45mm
5)前後蓋組合台階效應<=0.15mm且無刮手現象
6)前後蓋卡合不可困難、明顯錯位或不到位
7)螺絲鎖蓋不得有滑牙、面板頂白、螺孔開裂、柱子斷等現象
8)前後蓋螺絲柱子無錯位影響機構之現象
C、後蓋(後蓋和電池蓋、後蓋相關配件)
1)後蓋PCBA板卡腳卡合到位
2)各配件與後蓋應卡合順暢
3)電池蓋裝配不可有明顯松動之現象
4)電池蓋與後蓋扣合順暢不得有阻滯或不到位之現象
5)後蓋與電池蓋間隙台階效應<=0.15mm且無有刮手現象電池扣裝配
順暢不得有阻滯或不到位之現象
6)天線擰合與後蓋天線孔間隙<=0.4mm
7)天線不得有難擰入或歪斜之現象
十壹、關於產品顏色樣品及色差規定
9.1檢驗依據:依ID或市場部所認可之顏色樣品作為GoldenSample;
9.2判定標準:依ID或市場部所認可之GoldenSample輿產品進行色差比對,深色
產品(如珍珠藍色,鋼琴紅色)色差值ΔE≦2.0,淺色產品(如銀色,
珍珠白色)色差值ΔE≦0.8。
十二、包裝要求
10.1依照承認書要求、不得有影響品質防護或缺漏之問題
10.2包裝方式須符合承認書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