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莎作品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32.13 MB
- 文档页数:21
从《鹰之葬列》分析玛莎.格莱姆个性表达的艺术体现【摘要】《鹰之葬列》是一部反映玛莎·格莱姆个性的作品。
玛莎·格莱姆果敢、坚定,独立自主,执着坚韧。
小说中通过情节和玛莎的言行展现其个性特点。
玛莎在挑战险恶势力时展现果敢和坚定,独立自主的性格使她不受外界束缚,而她的执着和坚韧让她在困境中不屈不挠。
小说中描写的玛莎的形象生动鲜明,她的坚强和勇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对《鹰之葬列》中玛莎.格莱姆的个性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对她的塑造是一种艺术体现,反映了她的坚毅、独立和执着的性格魅力。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对现实生活中坚强女性形象的呈现和赞美。
【关键词】玛莎·格莱姆, 鹰之葬列, 个性表达, 艺术体现, 果敢, 坚定, 独立,自主, 执着, 坚韧, 情节, 言行举止, 结论1. 引言1.1 玛莎·格莱姆的个性特点玛莎·格莱姆是一位具有极强个性的女性角色,她的个性特点体现出了果敢、坚定、独立、自主、执着和坚韧等特质。
作为小说《鹰之葬列》的主要人物,玛莎展现了坚定的意志和果敢的行动,她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从不气馁,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她不畏艰险,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展现出了强大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
玛莎的独立和自主也是她个性的重要特点。
她不依赖他人,善于独立思考和行动,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玛莎都展现出了成熟稳重的态度和独特的个性魅力。
玛莎的执着和坚韧更是她个性的亮点。
无论遇到怎样艰难的挑战和困难,她始终不屈不挠,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她的执着和坚韧不仅带给自己力量和信心,也感染和激励着身边的人。
玛莎·格莱姆的个性特点表现出了她强大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魅力,这些特质也在《鹰之葬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表达。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会更详细地分析《鹰之葬列》是如何呈现和展现玛莎·格莱姆这一独特个性的。
玛莎格雷姆悲歌作品赏析“女权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泛指女性有关争取与男性同等社会权力的主张,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经日本中介传到中国,定名为“女权主义”,显示出着眼于男女社会权力平等的时代特征。
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用“女性主义”代替“女权主义”提法,含有侧重争取男女之间文化与精神平等的考虑在内,同时也减弱了“激进女权”的西方色彩。
为什么会出现女权主义批评呢?上世纪60年代,美国妇女为争取黑人在政治、社会、教育和法律等方面与白人的平等权利和地位,与男性一样积极投入到民权运动中。
但在运动中女性却普遍受到男性同志的歧视,于是她们愤起为反抗根深蒂固的男权观念而在各个领域展开了大规模的妇女运动。
同时的欧洲(尤其是法国),妇女们同样在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因此她们纷纷建立妇女组织,为自身的解放而斗争。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女权主义批评。
一、女权主义批评产生的背景女权主义批评与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分不开的,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高涨,直接引发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浪潮出现在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期,以1920―1928年美英妇女获得完全的选举权为达到高潮的标志。
60年代后,出现了第二次女权运动。
这次女权运动的大背景是法国和西欧的学生造反运动,以及美国的抗议越战的和平运动、黑人的反种族歧视运动和公民权运动。
欧美政治斗争的风起云涌,成为这次妇女解放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这次女权运动已超越了第一次女权运动争取妇女财产权、选举权的范围和目标,逐步深入到就业、教育、福利和政治、文化各领域,并努力上升到对妇女的本质和文化构成的探讨,“它包括一名妇女应是什么的真正问题,我们的女性气质和特征怎样界定,以及我们怎样重新界定的问题,它包括反对妇女作为供男性消费的性欲对象的战役,反对描写、强奸等暴力形式;妇女解放运动关心妇女的教育、福利权利、机会的均等,工资、工作环境选择的自由,妇女有了孩子后的生活,是否要孩子,以及什么时候要孩子的权利;关注父权制的压迫方式,它和阶级及种族对妇女的压抑,等等”。
玛莎舒瓦茨作品赏析——超越平凡玛莎舒瓦茨博士,作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美国注册景观建筑师、英国皇家建筑协会会员、Martha Schwartz总裁从事景观建筑师和艺术家从业30多年。
她在美国马塞诸塞州的剑桥和英国伦敦拥有自己的设计事务所。
她的作品充满着独特的艺术气息,在全球享有盛誉,并且已经赢得众多的国际设计大奖。
一、材料的独特性出自玛莎之手的作品可谓是日用品与普通材料的集合,比如从五金店及庭院供货清单上写的陶罐、彩色沙砾、塑料植物、人造草皮等等,这些不起眼的或者说是不被普通园林师所采用的材料,却被玛莎运用自如,并因为其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被人所接受。
正如她所说的,她对这些材料的运用源自于对波普艺术的热爱和兴趣,普通材料与废弃品所具有的悖于传统的特质深深地吸引了她。
提升日用品的地位,作为这种反主流艺术的观念反而引起了她的兴趣。
正像她所想的,花岗岩路牙也许可以用塑料、玻璃、大理石代替,她也把这些设想真正运用到了她的设计当中,带给参与者不同的感受。
她说,材料应用的局限性会限制概念思考。
也许正是我们习惯了用惯用的材料和手法,限制了我们的设计思维。
与我们通常想的风景园林的永恒性不同,她似乎是刻意用这样普通、世俗、甚至是唾手可得的材料来进行设计。
当玛莎舒瓦茨用平凡的材料超越平凡时,我们就不得不重新看待我们的设计、我们的价值以及我们的设想。
二、对艺术性的偏重对于玛莎来说,风景园林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当中,她显然是偏向了艺术性。
风景园林的生态作用似乎并不被她看好,比如说在她的作品怀特海德学院拼合园中,她用纯粹的塑料植物代替了我们通常所使用的真正的绿色植物,整个园林用绿色的塑料泡沫进行铺装设计。
这样的设计思想在她的作品中并不少见,她的轮胎糖果园用若干个大的彩色的圆圈放置在打有方格的草地上,这样简单的装置加之简单的摆放,更是让人觉得出乎意料。
我们习惯的树和草花去哪里了?每隔几十米要用的路灯呢?游人需要休息的坐凳在哪里?似乎这些我们认为最最普通基础的设计想法在这里并不被体现,仅仅是彩色的圆圈,仅仅是草地上的大方格,这样的设计似乎让我们觉得难以接受,但是这样高处看来就像是薄荷糖圈的草地上的大装饰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清新、明快、童真,似乎是难以言表的全新的感受。
一个离经叛道者──玛莎施瓦茨作品解读
苏肖更
【期刊名称】《中国园林》
【年(卷),期】2000(16)4
【摘要】无
【总页数】1页(P62)
【作者】苏肖更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几何形式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玛莎·施瓦茨作品解读
2.从行路者到引路者—玛莎·施瓦茨的设计教学、实践与研究哲思
3."另类"景观设计师玛莎·施瓦茨:
技术·潮流之美4.试析玛莎·施瓦茨景观设计作品中的体验场景塑造5.玛莎·施瓦茨景观设计作品的叙事性探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计:/Design:Martha Schwartz Partners梅萨艺术中心是有由玛莎·施瓦兹与其合伙人景观设计事务所共同设计完成的,在这个设计中继续有鲜明的色彩,独特材质的景观构筑物贯穿始终。
但最重要的是这个设计充分表现了玛莎施瓦茨对基地文脉的体现,使景观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还赋予景观不同的区域历史意义使其而充满生机与活力。
由于这个项目所处的特殊气候——沙漠地区,高强度的日光是整个环境最显著的特征,因此玛莎团队设计的合成的遮阳设施就成为整个设计最根本的构成元素。
这一理念也在植物种植设计中得以体现,在给人们带来美丽景色的同时,也要具有提供荫凉的作用,为人们使用空间带来更多舒适感。
这也是我们景观设计的重要要求,美观而实用,用不同的植物、景观构筑物来设计组合空间。
让设计改变空间改变人们当时的心情,休闲与功能并存。
设计人员通过这个设计告诉人们,虽然这里地处沙漠地区,但是从北向南还是会阶段性地出现水量充沛期,进而唤起人们对曾经的水流充足的短暂回忆。
在艺术中心,玛莎·施瓦兹团队设置了红、蓝、黄3个主题小花园,这三种纯度极高的颜色充当景墙,给形态不一的植物做背景。
强烈的色彩对比让空间富有活力,当然这种大胆的色彩设计也应融入整体的设计中去。
设计中另一个亮点就是一个狭长的不锈钢餐桌内设有一个流水槽,我认为这个餐桌不仅在功能上满足人们有一个用餐交谈的社交环境,而且在这个气候干燥的地区水景的设置也充分表达了人的亲水性。
宴会桌,这个狭长的不锈钢餐桌内设有一个流水槽,酷似朗特花园的水桌。
宴会桌寓意各地宾朋汇聚于此,同时也为迎合剧场的艺术氛围营造了更加正规的社交环境。
社区、客户与设计团队从项目一开始就进行合作,到底能达到什么效果.在梅萨艺术中心项目中得到了回答。
这种合作的效果明显.它加强了户外与室内空间的相互联系,为艺术中心的演出、视觉艺术展览和教育等活动提供了一种可以利用的模式。
场地设计遵循市中心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的要点.使它在干旱的亚利桑那景观中具有明显的特征。
景观和园艺的先驱————Martha Schwartz班级:园林07-6班姓名:黄露学号:070314629一、成长环境玛莎·施瓦茨,是费城一对建筑师夫妇5个女儿中最年长的一个,在美学的氛围下成长。
双亲都具有俄裔的犹太血统,且都有一个做裁缝的父亲,所以受到设计和手工艺方面的熏染,最终成为建筑师。
施瓦茨家的姑娘们按照建筑师、设计师和画家的成长方式接受教育。
现在她们当中有教师、建筑师和艺术家。
玛莎也在艺术的各个领域释放自己的热情。
她会钢琴、长笛两种乐器,她学习芭蕾,参加艺术讲座。
“我可以说是在费城艺术馆的地下室里长大的,”她说。
二、生平事迹●1950年,玛莎施瓦茨生于费城的一个建筑师的家庭里。
●她在费城艺术学院选秀课程,并且就读于密歇根大学艺术系。
70年代中期,玛莎施瓦茨进入密歇根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学习●1977年,她获得了密歇根大学的风景园林硕士学位。
●1976年至1982年,她与佐佐木拍档一起进行设计工作随后与沃克共事(1984-1990)。
●1979年,她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设计了面包圈花园(虫胶漆百吉饼,卵石,树篱等等)。
●1982年,她设计了华盛顿州西雅图的金县监狱广场。
●1985-1986年,马萨诸塞州剑桥的生物医学研究所的天台花园。
●1986年,玛莎设计纽约的雅各布贾维茨广场,表现了她的极简主义风格。
●从1992年起,具有景观建筑师和艺术家双重身份的施瓦茨,成为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兼职教授,也是许多大学的客座评论人。
三、部分作品分析玛莎·施瓦茨的作品总是引起争议,一个原因在于,她不仅挑战景观的设计准则,也挑战景观的定义。
现在我们意识到景观是一个人造的或人工修饰的空间的集合。
它是公共生活的基础和背景,表明了我们的身份和存在以及我们对历史的强调。
玛莎的作品很有自己的特色。
1、材料运用的大胆从环保和预算的角度考虑,施瓦茨认为用低档的材料创造不平凡的效果不再仅仅是一个选择.而是必须的。
舞台传奇品味玛莎格雷厄姆的舞蹈艺术玛莎·格雷厄姆(Martha Graham)是二十世纪最为重要和具有影响力的舞蹈艺术家之一。
她以其独特的舞蹈风格和创新的表达方式,为现代舞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探讨玛莎·格雷厄姆舞蹈艺术的特点以及她在舞台上的传奇表演。
一、现代舞蹈的革新玛莎·格雷厄姆被誉为现代舞的奠基人之一。
在她之前,舞蹈往往以优雅和传统为基础,强调技巧和技术的表达。
而格雷厄姆通过创新的舞蹈编排和独特的舞蹈语言,将现代主义和现代舞蹈融合在一起。
她的舞蹈作品不再依赖于华丽的舞台布景和华丽的服装,而是借助舞者的身体和肢体动作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二、舞蹈艺术的内在表达玛莎·格雷厄姆的舞蹈作品通常以内在表达为核心,追求舞者在舞台上的真实情感和思想。
她的舞蹈动作简洁而有力,通过舞者舞蹈姿势的延伸和收缩,以及肌肉的紧张和放松,表达情感的高潮和低谷。
她的舞蹈语言不仅通过动作来传达信息,还运用了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舞者内心的世界。
三、对话的舞台演绎玛莎·格雷厄姆的舞蹈作品常以对话形式呈现,舞者之间通过肢体动作和情感表达进行对话。
这种对话的形式让观众有机会直接感受到舞者之间的紧张和交流。
她的舞蹈作品往往有明确的主题和情节,通过舞者之间的互动将故事情节展现在观众面前。
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舞者优雅流畅的动作,还能够感受到故事情节所带来的情感冲击。
四、现代舞的经典之作玛莎·格雷厄姆以其众多的经典舞蹈作品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告别的节拍》(Lamentation),这是一部极具表现力的独舞作品。
舞者通过身体的曲线和收缩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另外,《天鹅之舞》(Appalachian Spring)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展现了美国中西部农民生活的艰辛和希望。
五、影响力的传承玛莎·格雷厄姆的舞蹈艺术对整个舞蹈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玛莎施瓦茨设计思想分析洪喜雄;肖咸琴【摘要】玛莎·施瓦茨,一个离经叛道的景观设计师,她的设计思想在景观界占据着重要地位,玛莎·施瓦茨的作品是偏向于平民化的,同时也体现着现代主义精神,关注人性的,本文从她设计作品的设计材料的使用、色彩的运用、平面几何形式、地域文化特色进行了分析探讨.【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9)009【总页数】4页(P83-86)【关键词】色彩;材料;几何形体;地方特色【作者】洪喜雄;肖咸琴【作者单位】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西宜春3360000;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西宜春336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园林设计作品一方面要满足根本的性能需要,另一方面也要为我们的心灵找到一个完美的栖息地。
大多数的作品停留在功能需求的满足上,却难以让游客产生非凡的景观体验。
因此,材料的使用,色彩的运用以及与当地文化特色结合起来,成为了设计界的一大挑战。
玛莎·施瓦茨的作品关注人的情感体验,她的作品给我们指向了一条新的道路。
玛莎·施瓦茨的园林作品大多数是可爱的,对于她的关注,是因为她的作品多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玛莎·施瓦茨的作品大多从生态景观出发,她善长运用鲜艳灿烂的色调和较日常的材料,而且常常引领时代潮流,人们对于一些鲜艳的色彩总是有特殊的感情,以此来抓住人们的视线。
她的作品具有现代主义特征,其作品主要是服务于人民的,在形式上更是富有自己的特色。
在施瓦茨的作品中,她认为景观存是无处不在的,道路,门,停车场都是处在我们身边的。
与此同时,玛莎·施瓦茨经常运用临时性材料,这也是她作品的独特之处。
例如面包圈花园,玛莎·施瓦茨利用面包这种材料创造出一个暂时的花园,只是把它当作一种乐趣,而并非作为一个长久的景观处理。
简而言之,玛莎·施瓦茨(Martha Schwartz)是一位风趣幽默的设计师。
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玛莎·诺曼的《出狱》和《晚安,妈妈》的开题报告玛莎·诺曼的两部作品《出狱》和《晚安,妈妈》都是关注女性主题的电影。
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两部电影表现出了女性对自我认同和解放的探索,以及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身份认同的问题。
本文将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角度入手,解读这两部电影中女性主角的潜意识和精神状态,以及她们在电影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和选择。
首先,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着重关注女性的潜意识和自我意识,并通过解析女性梦境和幻想来揭示女性自我形象的变迁。
在《出狱》中,女主角安吉拉因误杀前男友而被判刑并入狱。
在狱中,她一度失去了自我的认同。
然而,在她的梦中,她常常出现在一个荒凉的海滩上,寂寞而孤独,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这个梦境暗示了她内心的无助和迷茫,同时也表现出她对自我解放和身份认同的渴望。
在《晚安,妈妈》中,女主角的母亲一直在为自己的儿子而活,而女主角则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独立而自由的人。
她的梦境中,她梦见自己正在穿越一座桥,桥的对面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这个梦境暗示了她内心渴望独立自主的愿望。
其次,精神分析女性主义也关注女性在家庭、社会和人际关系中的身份认同和自我解放。
在《出狱》中,安吉拉的母亲因为她的罪行而感到羞耻和悲伤,并试图掌控她。
然而,安吉拉并不认同母亲的观点,她渴望自我解放,并最终选择逃离家庭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同样,在《晚安,妈妈》中,女主角通过与母亲的冲突和婚姻的挑战,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内心需求,摆脱了家庭对她的束缚,并最终在自己的职业和爱情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综上所述,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玛莎·诺曼的《出狱》和《晚安,妈妈》表现出女性主角对自我认同和解放的探索,以及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身份认同的问题。
通过揭示女性梦境和幻想,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女性主角的潜意识和精神状态,并能看到她们在电影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和选择是如何与她们的内心需求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