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连乘应用题)2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7
关于“连乘应用题”的习题精选例1.奶牛场平均每头牛每天吃12千克草.照这样计算,25头牛3天一共吃多少千克草?(用两种方法解答.)分析:第一种解法:先求25头牛1天吃多少千克草,再求25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解:25头牛1天吃多少千克草? 12×25=300(千克)25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 300×3=900(千克)综合算式:12×25×3=300×3=900(千克)答:25头牛3天一共吃900千克草.第二种解法:先求1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再求25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解:1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 12×3=36(千克)25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 36×25=900(千克)综合算式:12×3×25=36×25=900(千克)答:25头牛3天一共吃900千克草.例2.缝纫组有18人,平均每人每天做3套衣服,四月份工作25天,一共可以做多少套衣服?分析:先求出18人一共工作多少天,再求18人四月份一共做多少套衣服.综合算式解:3×(25×18)=1350(套)答:一共可以做1350套衣服.例3.某工厂去年与今年的平均产值为92万元,今年比去年多10万元,问今年与去年的产值各是多少万元?分析:因为今年比去年多10万元,所以今年产值应比平均产值多(10÷2)万元,去年的产值应比平均产值少(10÷2)万元.解:今年的产值:92+10÷2=97(万元)去年的产值:92-10÷2=87(万元)验算:97-87=10(万元)符合题意答:今年的产值是97万元,去年的产值是87万元.。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2》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一、解答题。
1. 王老师带了8000元钱,买一台电脑用去了6387元,买一台打印机用去986元,还剩多少元?2. 三、四年级同学一共收集树种65千克,三年级同学收集6袋,每袋5千克,四年级同学收集了多少千克?3. 电视机厂第一天上午生产电视机274台,下午生产196台,如果第二天生产510台,第一天比第二天少生产多少台?4. 家具厂上个月生产单人木床1500张,双人木床1850张,铁床2500张,铁床比木床少生产多少张?5. 手帕厂原计划八月份生产手帕3280打。
采用新的生产流水线后,生产的手帕运走了2960打,还剩875打。
比原来计划增产多少打?6. 少先队员割草。
第一小队割草46千克,第二小队割草54千克,第三小队比第一、二小队割草总数少39千克,第三小队割草多少千克?7. 第一养鸡场养鸡2670只,第二养鸡场比第一养鸡场少养980只,两个养鸡场一共养鸡多少只?8. 食堂九月份烧煤300千克,十月分比九月份节约用煤40千克。
两个月共烧煤多少千克?9. 童装厂九月份计划生产童装2060套,结果上半月生产1208套,下半月生产1395套,超过计划多少套?10. 洗衣机厂九月份上半月生产洗衣机845台,下半月生产968台,八月分生产1560台。
九月份比八月份多生产多少台?两个月共生产多少台?11. 文具店有600本练习本,卖出一些后,还剩4包,每包25本,卖出多少本?12. 三年级同学种树80颗,四、五年级种的棵树比三年级种的2倍多14棵,三个年级共种树________棵。
13. 学校有808个同学,分乘6辆汽车去春游,第一辆车已经接走了128人,如果其余5辆车乘的人数相同,最后一辆车乘了几个同学?14. 学校里组织兴趣小组,合唱队的人数是器乐队人数的3倍,舞蹈队的人数比器乐队少8人,舞蹈队有24人,合唱队有多少人?15. 小强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76写成67,结果得到的商是15还余5.正确的商应该是几?16. 一个书架有3层书,共有270本,从第一层拿出20本放到第二层,从第三层拿出17本放到第二层,这时三层书架中书的本数相等,原来每层各有几本书?17. 5个箱里放着同样个数的铅笔盒,如果从每个箱里拿出60个,那么5个箱里剩下铅笔盒的个数的总和等于原来2个箱里个数的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连乘解决问题(含答案)
姓名: 班别:
1.李阿姨买了48袋气球,每袋8
方法一:
先求:每袋需要多少钱。
列式为:
再求:48袋一共需要多少钱。
列式为:
综合算式:
答:
2.某超市一个月卖出5箱保温壶,每箱方法一:
先求: 每箱卖了多少钱。
列式为:
再求: 一共卖了多少钱。
列式为:
综合算式: 答:
3.个小组,每个小组植树棵?
答:
4.学校的教学楼有4层,每层有5间教室,每间教室装8盏灯。
这栋教学楼一共安装了多少盏灯?
先求:
列式为:
再求:
列式为:
综合算式:
答:
5.每本生字本有28页,每页有6行,每行能写8个字。
一本生字本最多可以写多少个字?
先求:
列式为:
再求:
列式为:
综合算式:
答:。
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解答问题专题练习(附答案)(2)一、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李经理带了2000元要买16部同样的电话机,算一算他能买哪种?解析:③种【分析】分别将每一种买16部要的总价钱算出来,和2000元进行比较就可进行选择。
【详解】①270×16=4320(元),4320元>2000元,不够买;②128×16=2048(元),2048元>2000元,不够买;③106×16=1696(元),1696元<2000元,可以买。
答:李经理可以买第③种。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应用,关键将每一种买16部需要的总价钱算出来,和李经理带的钱进行对比。
2.小马虎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374看成了734,结果商比原来大24,但余数恰巧相同。
请你求出除数和余数分别是多少。
解析:15;14【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被除数374看成了734,那么被除数比原来多(734-374),商比原来大24,先求出原来的除数是多少,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求出余数即可。
【详解】(734-374)÷24=360÷24=15374÷15=24 (14)答:除数是15,余数是14。
【点睛】本题考查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关键掌握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3.一辆压路机,每分钟行驶100米,压路机的前轮宽度是20分米。
这辆压路机压路40分钟,可以压平路面多少平方米?解析:8000平方米【分析】先将20分米化成米,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就除以进率10;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先求出每分钟压路的面积,然后用每分钟压路的面积乘行驶时间即可。
【详解】20分米=2米100×2=200(平方米)200×40=8000(平方米)答:可以压平路面8000平方米。
【点睛】熟练掌握长方形面积的实际运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三年级下册l连乘连除应用题(打乱题型)1、4台织布机一周共织布1568米,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天织布多少米?答案:每台织布机每天织布 56 米。
2、XXX人排成4个方阵,每个方阵有5列,平均每列站多少人?答案:每列平均站 18 人。
3、XXX每天练 2 张毛笔字,每张上有 16 个字,XXX一周(7 天)写了多少个字?答案:XXX一周写了 224 个字。
4、服装店一天卖出 3 箱衣服,每箱 6 件,一共收入 3600 元,平均每件衣服多少元?答案:每件衣服平均售价 200 元。
5、一个方队共 8 列,XXX在第 3 列,XXX前面有 5 个人,后面有 6 个人,这个方队共有多少人?答案:这个方队共有 64 个人。
6、7 头猪一周喂 245 千克食料,平均每头猪每天喂多少食料?答案:平均每头猪每天喂 5.5 千克食料。
7、一个方队有 8 列,XXX在第 6 列,从前往后数,XXX是第 5 个人,从后往前数,XXX是第 6 个人,这个方队共有多少人?答案:这个方队共有 48 个人。
8、1 盒月饼有 2 层,每层有 4 个,一个工厂一天生产了560 个月饼,这个工厂一天生产了几盒月饼?答案:这个工厂一天生产了 70 盒月饼。
9、一学校为四川灾区捐款,学校共有 6 个年级,每个年级有 3 个班,平均每班捐款 123 元,他们一共捐了多少钱?答案:学校一共捐了 2214 元。
10、奶奶家养了 59 只母鸡,125 只公鸡,把这些鸡关在 8 只鸡笼里,平均每只鸡笼里关几只鸡?答案:平均每只鸡笼里关 22 只鸡。
11、森林里有 420 张桌子,想摆成 7 个大组,每个大组摆6 列,平均每列有几张桌子?答案:平均每列有 10 张桌子。
12、每个书架有 3 层,每层可放书 36 本,学校有 20 个这样的书架。
一共可放书多少本?答案:学校一共可放 2160 本书。
13、128 个梨,每盒装 8 个,2 盒装一箱。
把这些梨全部装到纸箱,需要多少只箱子?答案:需要 16 只箱子。
云南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解答问题练习题(及答案)一、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图书馆新增了1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平均每层可以放68本书。
新增的书架共可以放多少本书?解析:4080本【分析】根据题意,先算出每个书架放书的本数,再乘12,就是新增的12个书架放书的本数。
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68×5×12=340×12=4080(本)答:新增的书架共可以放4080本书。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连乘的数学应用题,理清题中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有一块等腰梯形的菜地,它的下底是80米,上底55米,腰长28米,如果要在菜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的长是多少米?解析:191米【解析】【详解】80+55+28×2=80+55+56=191(米)答:篱笆的长是191米。
3.兄弟两人早晨7时同时从家里出发去上学,兄每分钟走100米,弟每分钟走60米,兄到了学校后休息了5分钟才发现英语书没带,立即回家,途中7时25分与弟相遇,学校离家有多远?解析:1750米【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弟弟共走了25分钟,哥哥共走了20分钟,兄弟二人一共走了从家到学校路程的2倍,进而用路程的2倍除以2问题得解。
【详解】弟弟共走了:7时25分-7时=25分哥哥共走了:25-5=20(分)学校离家:(100×20+60×25)÷2=(2000+1500)÷2=3500÷2=1750(米)答:学校离家有1750米。
【点睛】解决此题关键是先求出兄弟两人各走得时间和一共走得路程,进而问题得解。
4.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前3 小时行了150千米,以后每小时速度提高了10千米,又用了2小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析:280千米【详解】(150÷3+10)×2+150=(50+10)×2+150=60×2+150=120+150=270(千米)答: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5.一批零件有3800个。
连乘连除应用题练习1.叶老师家有3个书架一共有360本书.已知每个书架都是3层,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方法一:360÷(3×3)=40(本)方法二:360÷3÷3=40(本)2.商店运来可乐128瓶.每盒2瓶,每箱4盒.一共运来多少箱?方法一:128÷2÷4=16(箱)方法二:128÷(2×4)=16(箱)3.花园小区有2幢5层的住宅楼.一共有60户人家.平均每幢楼每层有几户人家?方法一:60÷(2×5)=6(户)方法二:60÷2÷5=6(户)4.一堆煤有750千克,用3辆小推车5次运完.平均每辆小推车每次运多少千克?750÷3÷5=50(千克)750÷(3×5)=50(千克)3辆小推车一共运多少次5.车间生产了240个乒乓球,一共装了8箱,每箱5盒.每盒装几个乒乓球?方法一:240÷(8×5)=6(个)方法二:240÷8÷5=6(个)6.校园里栽了180棵杜鹃花,每行9棵.4个小朋友去浇花,平均每人要浇多少行?先求:一共有多少行?180÷9=20(行)再求:每人浇多少行?20÷4=5(行)综合算式:180÷9÷4=5(行)180÷4÷9=5(行)7.一幢教学楼有3层,一共有48间教室.平均每层有几间教室?48÷3=16(间)多余8.爱民村有3个养鸡场,2天一共产蛋960个.平均每个养鸡场产蛋多少个?960÷3=320(个)9.三(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有树96棵,分成两个组栽,第一组栽3行,第二组也栽3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96÷(3+3)=16(棵)10.(1)三年级有3个班,每个班有2个文艺小组。
如果每个文艺小组有15人,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了文艺小组?3×2×15=90(人)(2)三年级3个班有90人参加了文艺小组。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素材期末复习:解决问题应用题带答案解析一、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图书馆新增了1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平均每层可以放68本书。
新增的书架共可以放多少本书?2.要过年了,万德隆超市对某品牌牛奶进行促销,王阿姨带245元去买牛奶,她最多能买到多少箱?牛奶 36元/箱 68元/两箱3.意大利数学家巴切利提出“铺地锦”的乘法计算方法。
下面是123×48=5904的计算过程。
请仔细观察,试着用这个方法计算812×39,并将下面的过程补充完整。
4.商店以14元/个的价格购进一批帽子,然后以18元/个的价格出售。
还剩下10个帽子时,不但收回了成本,还获利60元,这家商店原来共购进帽子多少个?5.有甲、乙两列火车,甲火车长93米,每秒行驶21米;乙火车长126米,每秒行驶18米。
两车同向而行,开始时甲火车的车头与乙火的车尾相平。
经过多长时间后,甲火车的车尾与乙火车的车头相平。
6.兄弟两人早晨7时同时从家里出发去上学,兄每分钟走100米,弟每分钟走60米,兄到了学校后休息了5分钟才发现英语书没带,立即回家,途中7时25分与弟相遇,学校离家有多远?7.关爱老人活动,李叔叔给敬老院送20箱苹果,每箱8千克,每千克18元。
李叔叔买这些苹果花了多少元?8.爷爷家一块长方形菜地的面积360平方米,宽9米,爷爷要把这块菜地的宽增加到36米,长不变。
扩大后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9.一本书有58页,每页按676个字计算,这本书有多少个字?10.王叔叔从A地出发,以每小时48千米的速度去B地送货,用了5小时到达。
原路返时用了4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1.丁丁家的厨房要铺地砖,有两种地砖。
(1)用第一种地砖正好需要180块,你知道厨房的面积是多少吗?(2)如果用第二种地砖铺这个厨房,需要多少块?用哪种地砖比较省钱?12.一辆货车载满货物从甲城开往乙城用了8小时,每小时行45千米,从乙城返回甲城只用了6小时,这辆货车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3.一辆压路机,每分钟行驶100米,压路机的前轮宽度是20分米。
第三模块两步计算应用题——连乘问题【教法剖析】分析法和综合法: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正确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要解答问题之间的关系。
分析问题可以从问题入手,也可以从已知条件入手。
例1:每盒有16个鸡蛋,每箱有4盒,8箱共有多少个鸡蛋?【助教解读】方法一:要求“8箱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先求1箱有多少个鸡蛋,然后再乘8就得到8箱共有多少个鸡蛋。
每箱4盒,每盒16个,所以1箱有(16×4)个鸡蛋,8箱共有鸡蛋16×4×8=512(个)。
答:8箱共有512个鸡蛋。
方法二:也可以先求8箱一共有多少盒鸡蛋,然后用1盒的鸡蛋数乘总的盒数,也可以求出8箱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每箱4盒,8箱一共有(4×8)盒,8箱共有鸡蛋16×(4×8)=512(个)。
这里的括号一定要有,它表示先求8箱一共有多少盒,如果不加括号就和第一种算法一样了。
答:8箱共有512个鸡蛋。
【经验总结】对于连乘计算的应用题,读题和理解题意非常重要,可以从问题来分析入手,也可以从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来分析解决。
例2:小猴上山摘桃子,它把摘到的桃子先平均分成5堆,4堆送给它的好朋友,自己留下一堆。
后来它又把留下的这一堆平均分成4堆,3堆送给了小山羊,一堆自己吃,自己吃的这一堆有6个桃子。
小猴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助教解读】把小猴分桃子的过程用线段图表示。
由线段图可以得出,小猴第二次把桃子平均分成4堆,每堆6个桃子,所以第二次分的桃子个数是6×4=24(个)。
小猴第一次把桃子平均分成5堆,所以小猴摘桃子的总个数是24的5倍,即24×5=120(个)。
6×4×5=24×5=120(个)答:小猴一共摘了120个桃子。
【经验总结】解决此类问题可以画线段图帮助分析题意。
【基础题】1.1只蜻蜓1小时吃36只苍蝇,按这样计算,16只蜻蜓5小时能吃多少只苍蝇?2.阳光小区共有12栋楼,一栋楼有16层,每层住6户,这个小区一共能住多少户?3.学校给优秀运动员买奖品。
连乘应用题教案示例课题:连乘应用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2.使学生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的同时能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用简炼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5.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1)某车间每班有4个组,每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2)一辆卡车可以装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辆卡车能装多少化肥?2.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根据动画演示的内容分别补充问题,再解答.(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______________?(2)每箱有12个热水瓶,每个热水瓶卖35元,______________?3.引入新课.教师提问:复习中的应用题都是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它们的数量关系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把动画复习的两道应用题连起来看,让学生把复习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题目,引出例1.教师导入: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会遇到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还会有这样稍复杂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应用题.(出示课题)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1)指名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继续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实物图逐步转化为线段图.(2)小组讨论:你准备怎么解答这道题?并说出解答的思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3)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想到:方法1:要求一共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卖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个35元,每箱12个,求出每箱卖多少元就是求12个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卖多少元,就是5个420是多少,用420×5=2100(元).板书:①每箱多少元?35×12=420(元)5箱一共多少元?420×5=2100(元)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个卖多少元和一共多少个.已知每个卖11元,未知一共多少个,先要求出一共多少个.每箱有12个,有5箱,求一共多少个就是求5个12是多少,用12×5=60(个),再求一共卖多少元,就是求60个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板书:② 5箱一共多少个?12×5=60(个)5箱一共多少元?35×60=2100(元)(4)教师谈话:像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将这两种解法分别列成综合算式.学生动笔列式,汇报订正:35×12×5 35×(12×5)教师提问: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不加行不行?(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因为运算中要先算12×5,就必须加小括号,否则运算顺序就变了,不符合题意.)(5)比较、辨析: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明确两种解法的区别是: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条件也不同.联系是:最后都能求出来“5箱一共多少元”.(6)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解题思路的相同点是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不同点是先求什么不一样,先求一箱可以卖多少元,是以每箱多少元作单价;先求一共有多少瓶,是以一瓶多少元作单价.)师生共同总结:方法不同,结果相同.(7)学生思考:我们用了两种方法解这道题,怎样检验呢?(可以互相检验,用其中一种方法解答,用另一种方法检验.)三、尝试练习.学校有3排房子,每排有4个教室,每个教室装6盏灯,一共安装多少盏灯?(用一种方法解答,然后用另一种方法检验.)(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2)独立分析,列分步算式解答.(3)订正:说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解法1:每排安装多少盏灯?6×4=24(盏)3排安装多少盏灯?24×3=72(盏)综合算式:6×4×3=24×3=72(盏)答:3排安装72盏灯.解法2:一共有多少个教室?4×3=12(个)一共安装多少盏灯?6×12=72(盏)综合算式:6×(4×3)=6×12=72(盏)答:3排安装72盏灯.(4)检验.师:我们可以从中任选一种方法解答,而另一种方法来检验.从小养成做事认真负责的好习惯.四、巩固练习.1.小明的集邮册中,每页贴3行邮票,每行帖5张,3页一共贴多少张邮票?(用两种方法解答)2.两个小组割青草,每个小组割3捆,每捆8千克,一共割多少千克的青草?(用两种方法解答)五、总结归纳.教师提问:(1)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板书:连乘应用题)(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二第2题两个运输队运沙子,每队运3车,平均每车重5吨.一共运多少吨沙子?练习二十二第3题张庄小学新盖9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子,每扇窗子安8块玻璃,一共要安多少块玻璃?板书设计探究活动小小采购员活动目的通过制定购物计划,进一步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活动内容1.制定购物计划.“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要给参加游艺活动的同学买奖品.这个任务分给三年级每班去完成,每班分配200元,想想:买什么?买多少?共需要多少钱,200元够不够?和同学一起议一议.先调查、再制定一个计划表.2.比比谁的计划好,这个任务就交给谁.3.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购物.看看,在超市里,你会遇到那些数学问题?活动建议1.收集各种文具及小礼品的单价和一个小包装内的数量,做好记录.2.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互相交流.。
三年级连乘法两步计算应用题2
1、书法小组有6个同学,每人每天写24个大字,照这样计算,一星期,这个书法小组共写多少个大字?
2、一个网球约重60克,一个少年排球的重量是网球重量的4倍。
9个少年排球重多少千克?
3、缝纫小组有8个工人,每人每天做4套衣服。
6天可以做衣服多少套?
4、第一小队参加学校劳动,每人每次搬砖6块,9人4次可搬砖多少块?
5、4个小队少先队员去摘黄瓜,每个小队13人。
平均每人摘12千克。
一共摘了多少千克?
6、每人每天节约2千克水,一个3口之家一年大约可以节约多少吨水?
7、小明的集邮册中,每页贴3行邮票,每行帖5张,3页一共贴多少张邮票?
8、两个小组割青草,每个小组割3捆,每捆8千克,一共割多少千克的青草?
9、两个运输队运沙子,每队运3车,平均每车重5吨.一共运多少吨沙子?
10、张庄小学新盖9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 扇窗子,每扇窗子安8块玻璃,一共要安多少块玻璃?。
乘除法两步解决问题练习【1】1.连乘应用题例:商店运来5箱糖果,每箱糖果有20包,每包有12粒,这些糖果一共有多少粒?方法一:20×5=100(包)意义:100×12=1200(粒)意义:方法二:20×12=240(粒)意义:240×5=1200(粒)意义:综合算式:或2.连除应用题例:仓库里面堆积了320吨钢材,5辆汽车运了8次才将这些钢材完全运走,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多少吨?方法一:320÷5=64(吨)意义:64÷8=8(吨)意义:方法二:320÷8=40(吨)意义:40÷5=8(吨)意义:综合算式:或3.其他简单那两至三步应用题例①:三年级的同学做操,如果每排站8人,可以站成14排;如果每排站7人,可以站成多少排?方法一:8×14=112(人)意义:112÷7=16(人)意义:综合算式:例②:小红4次运了120块砖,如果运7次,能运多少块砖?方法一:120÷4=30(块)意义:30×7=210(块)意义:综合算式:例③:端午节李阿姨卖粽子,上午卖了46个,下午卖的粽子刚好是上午的3倍,李阿姨一天卖了多少个粽子?方法一:46×3=138(个)意义:138+46=184(个)意义:综合算式:或例④老师有130粒糖果,六一过节吃了58粒,现在把剩下了糖果分给8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得多少粒糖果?方法:130-58=72(粒)意义:72÷8=9(粒)意义:综合算式:例⑤小华买了4条金鱼用了20元,又买了3只小乌龟用了21元,每只小乌龟比每条金鱼贵对少元?方法:20÷5=4(元)意义:21÷3=7(元)意义:7-4=3(元)意义:综合算式:练习与应用:1.餐厅有5张圆桌,6张方桌,圆桌每张坐5人,方桌每张坐4人,餐厅可同时接待多少客人?2.暑假期间儿童剧场每天有4场演出,第一周一共售出4228张票,平均每场售出多少张票?3.实验小学3名教师带45名同学去海洋馆参观,若成人每位15元,儿童每位8元,用400元钱买门票够吗?4.学校图书室买来200本书,放在两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
连乘连除应用题练习1.叶老师家有3个书架一共有360本书.已知每个书架都是3层,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方法一:360÷(3×3)=40(本)方法二:360÷3÷3=40(本)2.商店运来可乐128瓶.每盒2瓶,每箱4盒.一共运来多少箱?方法一:128÷2÷4=16(箱)方法二:128÷(2×4)=16(箱)3.花园小区有2幢5层的住宅楼.一共有60户人家.平均每幢楼每层有几户人家?方法一:60÷(2×5)=6(户)方法二:60÷2÷5=6(户)4.一堆煤有750千克,用3辆小推车5次运完.平均每辆小推车每次运多少千克?750÷3÷5=50(千克)750÷(3×5)=50(千克)3辆小推车一共运多少次5.车间生产了240个乒乓球,一共装了8箱,每箱5盒.每盒装几个乒乓球?方法一:240÷(8×5)=6(个)方法二:240÷8÷5=6(个)6.校园里栽了180棵杜鹃花,每行9棵.4个小朋友去浇花,平均每人要浇多少行?先求:一共有多少行?180÷9=20(行)再求:每人浇多少行?20÷4=5(行)综合算式:180÷9÷4=5(行)180÷4÷9=5(行)7.一幢教学楼有3层,一共有48间教室.平均每层有几间教室?48÷3=16(间)多余8.爱民村有3个养鸡场,2天一共产蛋960个.平均每个养鸡场产蛋多少个?960÷3=320(个)9.三(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有树96棵,分成两个组栽,第一组栽3行,第二组也栽3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96÷(3+3)=16(棵)10.(1)三年级有3个班,每个班有2个文艺小组。
如果每个文艺小组有15人,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了文艺小组?3×2×15=90(人)(2)三年级3个班有90人参加了文艺小组。
连乘应用题和连除应用题
在数学学科中,连乘和连除是一种常见的运算方式,通常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会遇到各种连乘应用题和连除应用题。
本文将探讨连乘应用题和连除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运算方式。
一、连乘应用题
连乘是将多个数相乘的运算,通常表示为n!或$\prod$ i。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用到连乘来计算一些复杂的情况。
下面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连乘应用题:
例题:某人连续3天每天背诵50个单词,共背诵了多少个单词?
解析:根据题意,某人每天背诵50个单词,连续3天,可以表示为50*50*50=125000个单词。
因此,某人共背诵了125000个单词。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问题中,连乘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求解问题,提高计算效率。
二、连除应用题
连除是将多个数相除的运算,通常表示为$\frac{a}{b}$.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用到连除来计算一些复杂的情况。
下面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连除应用题:
例题:一个数n,每次除以2,再除以3,最后除以5,结果是12,求n的值。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表示为n÷2÷3÷5=12。
即n=$2*3*5*12$=360。
因此,这个数n的值为360。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问题中,连除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求解问题,提高计算效率。
结语
连乘应用题和连除应用题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类型,通过实际问题的训练,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连乘和连除的运算法则,提高解题的效率。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运算方式。
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解答问题精选含答案(2)一、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小点、小蕊和小红坐三辆不同的车上午7点从宿迁出发去苏州。
到上午10点时,小点坐的车行了240千米,小蕊坐的车行了225千米,小红坐的车行了255千米。
(1)小蕊坐的车平均每小时比小红坐的车慢多少千米?(2)照这样的速度,小点坐的车大约还要4个小时就可以到苏州了。
宿迁到苏州的路程大约有多远?(3)自己再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2.甲、乙两地高速铁路总里程为1318千米.一列高速列车以320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出发,行驶3小时后,列车距乙地还有多远?3.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9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在离B地25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4.奶牛场有24头奶牛,每头奶牛每天吃草10千克。
照这样计算,这些奶牛5月份吃草多少千克?5.汽车从A城开往B城,每小时行驶80千米,要3小时才能到达。
返回时,只需2小时就能到达。
返回时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6.一本书有58页,每页按676个字计算,这本书有多少个字?7.丁丁家的厨房要铺地砖,有两种地砖。
(1)用第一种地砖正好需要180块,你知道厨房的面积是多少吗?(2)如果用第二种地砖铺这个厨房,需要多少块?用哪种地砖比较省钱?8.一辆洒水车,它的洒水宽度是14米,每分钟行驶200米。
一条路长3500米,宽14米,如果两辆这种洒水车同时工作,10分钟后能给这条路的表面都散上水吗?9.一辆压路机,每分钟行驶100米,压路机的前轮宽度是20分米。
这辆压路机压路40分钟,可以压平路面多少平方米?10.用篱笆围一块边长分别为4米和2米的平行四边形花圃,每米篱笆需要15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11.学校跑道每圈长200米。
同学们每天绕跑道跑3圈,一个月(按22天计算)跑多少米?12.李叔叔开车从甲地出发去乙地,行驶2小时后,超过中点40千米,距离乙地还有80千米。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4、5、6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用两步计算的不同方法。
2.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能力目标】
1.使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重点: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解决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复习铺垫
复习一步乘法应用题
(1)一支钢笔6元,明明买了五支多少元?
(2)六一班学生站成一个方阵做操,每行8人,有5行,六一班
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审题后列出算式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唤醒学生的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方阵
通过课件给介绍方阵的行和列及方阵的含义
2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课件出示例1)
体育老师想排这样一个方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三个方阵一共多少人”)
(2)分析问题
①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必须知道一个方阵多少人?)
②观察一个方阵,看看获得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每行10人,有8行或每列有8人,有10列)
(3)解决问题
师:知道了一个方阵的信息,要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现在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①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②全班反馈
方法一:一行一行的观察
用每行10人,有8行这两个数学信息可以求出1个方阵有多少人,再求三个方阵有多少人。
方法二:一列一列的观察
用每列有8人,有10列这两个数学信息可以求出1个方阵有多少人,再求三个方阵有多少人。
③比较这两种方法,都是先求一个方阵的人数,再求3个方阵的人数。
④写成综合算式
(4)寻求其他解决问题策略
(1)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吗?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小组合作交流
(3)交流反馈不同的策略
①先求:3个方阵的一大行一共有多少人,再求8行一共有多少人。
②先求:3个方阵的一列一共有多少人,再求10列一共有多少人。
(把3个方阵竖着)
③先求:一共有多少行,再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④先求:一共有多少列,再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5)比较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异同点
那么这几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呢?谁来说说看?(好吧,请小组的四位小朋友先讨论讨论。
)第一种方法是先算的一
个方阵的人数,再算的三个方阵的人数;第二种方法是把这三个方阵拼起来,先算出每行的人数。
第三种方法也是把这三个方阵拼起来,先算出每行的人数,再算出一共的人数。
嗯,你说得太好了,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了。
(我们再来看这几位同学的算式,他们全都是列的综合算式对吧,那么他们的解题思路与上面这几种比较怎么样?这个和哪种是一样的,这个呢?)同学们,明确了解题思路,你能用综合算式表示出这三种方法吗?今后我们列式时也可以用综合算式。
相同点预设:答案相同,都用乘法计算,都是两步完成,(揭题)
不同点预设:方法不一样。
方法怎么不一样?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评价语:真了不起!,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小结: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得出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结果却是一样的。
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揭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积极开动脑筋,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种探究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6)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么多种算法中,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
生:(第一种的比较多)
小结:对呀,当我们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但是我们在考虑方法多样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选择一种比较简单易懂的好方法。
生活中,像这样要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可多了。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P99“做一做”(不同策略,解决问题)
(1)出示题目: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查找信息。
这里有信息吗?你能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张图片的内容吗?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有了信息,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请大家在本子上写一写。
写完后,再想一想是否还有别的方法。
(3)全班反馈: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评价语:同学们真棒,同一个问题,不仅能自己收集信息,还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评价:你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思路清晰,吐字清楚,声音响亮,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掌声送给他。
2.连线题:练习二十三5
(1)根据题目独立思考完成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明连线的理由,明确每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评价语:看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非常重要,而且同一个问题还可以选择不同的信息来解决。
2.选择题(选择信息,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明确在遇到用乘法解决的问题时,不是简单的把三个数据相乘。
3.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1)出示题目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全班反馈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练习二十三的第4题
(1)出示题目
(2)学生审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给出三个算式,由学生选择正确算式并表述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重点理解“来回”的含义。
评价语:我很欣赏你们,不但能用乘法解决问题,还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最优的方法。
5.拓展延伸
(1)出示信纸右下角的24×20,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2)请添上一个条件和问题,使它成为一道两步应用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谁来评价一下自己和别人学得怎么样?
在用乘法解决问题时,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采用不同的解题思路来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只有一种,我们一定要多动脑筋,想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