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兰花》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302.50 KB
- 文档页数:14
《铃兰花》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铃兰花》。
2. 能够理解诗歌《铃兰花》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诗歌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歌中铃兰花的美丽和坚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铃兰花》是一首描绘铃兰花的诗歌,通过描绘铃兰花的美丽和坚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铃兰花》。
2. 能够理解诗歌《铃兰花》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铃兰花的象征意义。
2. 分析诗歌结构,体会诗人的写作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引出课题《铃兰花》。
2. 提问学生对铃兰花的了解和印象。
3.2 朗读与背诵1.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铃兰花》。
2.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铃兰花》。
3.3 分析与讨论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铃兰花的象征意义。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4 写作技巧分析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2. 让学生模仿诗人的写作风格,进行短文创作。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1. 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诗歌《铃兰花》。
2.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铃兰花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2 评价1.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短文作业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反馈,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5.2 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铃兰花》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铃兰花》。
2. 理解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 学会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铃兰花的美丽和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诗歌《铃兰花》的朗读与背诵。
2. 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2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和感悟。
2.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深入分析。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1. 诗歌《铃兰花》的文本。
2. 与铃兰花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2 教学设备1. 投影仪或白板。
2. 教学课件或教案。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与铃兰花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铃兰花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铃兰花的了解和印象,引导学生思考。
4.2 朗读与背诵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铃兰花》,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 分组或个人进行背诵练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3 文本分析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铃兰花的形象、花香等。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1. 请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写一首类似的诗歌,表达自己对这种花的喜爱之情。
2.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诗歌《铃兰花》,并背诵给家人听。
5.2 评价1. 课堂上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力。
2. 对学生的背诵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鼓励学生的参与和努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欣赏1. 向学生推荐其他描写花的诗歌或文学作品,如《春晓》、《咏梅》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学的魅力。
现代散文选读之《铃兰花》教案(合集五篇)第一篇:现代散文选读之《铃兰花》教案现代散文选读-难以忘怀的故事 1 1 铃兰花1、诵读课文,理清文本思路。
2、通过把握课文主旨,体会课文情感新授课诵读文本,理解课文主旨。
理解课文所体现出来的情感。
投影、电脑教学过程:一、导入玫瑰象征纯洁的爱,美丽的爱情;百合象征百年好合,事业顺利;康乃馨象征真情和纯洁。
那么铃兰花,象征什么呢?读了本文,你也许就会有答案了。
二、作者介绍:应该简洁一点,不宜繁,下面仅供参考。
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作家。
原名洛弗罗〃库哈尔,生于科鲁什卡。
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曾在家务农,后赴维也纳入高等合作社学校求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
1920年参加南斯拉夫共产党,曾被迫流亡国外多年。
后秘密回国。
1941年为斯洛文尼亚解放阵线的发起人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关禁在纳粹集中营战后当选为南斯拉夫联邦国民议会议员和斯洛文尼亚人民共和国人民教育委员会主席。
他在农村务农时即开始创作活动,1935年出版小说《与水搏斗》,受到文学界的重视。
他的作品大多描写奥匈帝国和南斯拉夫独裁统治时期的生活,贯串着反对民族压迫的精神小说《纵火者》(1939)描写科鲁什卡人民反对奥匈帝国的统治的斗争。
小说《妙龄》(1940)是他的代表作,描写一支斯洛文尼亚军队起义的过程。
小说《小坑》(1941)写南斯拉夫统一之后斯洛文尼亚的生活。
他的作品还有《从科特利到贝利沃德》(1945)、《在国外土地上的战斗》(1946)、《我们的界石》(1946)等。
三、解题并分段以‚铃兰花‛为题,有什么含义?它与中心事件——采铃兰花有关,同时象征对母亲深深的爱。
全文可分问三个部分:第一部分(l-4节),写‚地狱‛的环境,自己从小就对它充满恐惧。
第二部分(5-22节),写‚我‛第一次被派到‚地狱‛去放牧。
第三部分(23-36),写‚我‛第二次独自去‚地狱‛为母亲采摘铃兰花。
比较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同样是去地狱,但‚放牧‛是被动的,‚采花‛是主动的;在放牧时万分恐惧,在采花时虽然恐惧但不断战胜、终于战胜了。
《铃兰花》教案高品质版《铃兰花》教案教学目标:①正确理解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要敢于搏击风雨,直面人生。
②学习作者善用铺垫的表达艺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要敢于搏击风雨,直面人生。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要敢于搏击风雨,直面人生。
教学过程:(一)幻灯片展示铃兰花的几幅图片图片内容:颜色是纯白的,形状如倒挂的酒盅,又如小小的铃铛。
七八个白色花苞成串状挂着花茎上,上面带着晶莹的露珠,煞是好看。
(目的: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易于理解铃兰花的象征意义和文章的主旨。
)同时教师介绍有关铃兰花的美丽传说:铃兰是芬兰、瑞典、南斯拉夫、法国的国花,是纯洁美丽吉祥幸福的象征。
关于它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乌克兰有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姑娘,痴心等待远征的爱人,思念的泪水滴落在林间草地,变成那芳香四溢的铃兰。
也有人说那是白雪公主断了的珍珠项链洒落的珠子。
也有人说那是七个小矮人提着的小小灯笼。
浪漫的法国人还有一个专门的铃兰节(五月一日),在那天亲朋好友间互赠铃兰小花,传递着祝福。
(二)作者简介:沃兰茨(1853―1900)原南斯拉夫作家。
作品多表现农民的觉醒和斗争,并对城市文明的丑恶和不平进行抨击。
著有散文《与水搏斗》等(三)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①正确理解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要敢于搏击风雨,直面人生。
②学习作者情景交融、善用铺垫的表达艺术。
(四)课文分析:师:请大家速读课文,标出关键语句。
思考以下问题:①“地狱”有何特征?“我”对“地狱”有何感受?②“我”为何敢于主动去“地狱”采摘铃兰?(第一个问题较简单,因为文中有“怕人的,黑黝黝的洼地”、“‘地狱’里人迹罕至,阴阴森森”、“溪流日夜不息的声响给这个阴森可怖的地方蒙上了更神秘的色彩”、“我每次总是恐惧万端地走近这个地方”的语句,所以可让学生读完课文后,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生:“地狱”特征是阴森、神秘的。
“我”对他的感受是“恐怖万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