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图书馆+”: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摘要:“图书馆+”是一种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它结合了传统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与现代科技的使用,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手段,图书馆可以提供在线借阅、远程查询、数字资源检索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和娱乐体验。
同时,图书馆也积极开展虚拟培训、在线讲座等活动,丰富用户的知识获取途径。
这种新型服务模式使得图书馆更加开放、包容,并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信息社会。
关键词:图书馆+;互联网+;图书馆平台化;想象力引言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此,“图书馆+”应运而生,作为一种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它整合了传统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与现代科技的应用。
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手段,图书馆可以提供在线借阅、远程查询、数字资源检索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和娱乐体验。
同时,图书馆也积极开展虚拟培训、在线讲座等活动,丰富用户的知识获取途径。
这种新型服务模式使得图书馆更加开放、包容,并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信息社会。
一、“图书馆+”是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模式1.“图书馆+”的基本涵义"图书馆+"的基本涵义是指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它通过整合传统图书馆资源与现代科技应用,提供更便捷、多样化的学习和娱乐体验。
这一模式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手段实现在线借阅、远程查询、数字资源检索等功能,同时也积极推行虚拟培训、在线讲座等活动,以适应信息社会快速变化的需求。
"图书馆+"的目标是使图书馆更开放、包容,并为用户提供持续的教育和文化服务。
2.“图书馆+”的主要特征数字化资源:图书馆+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传统纸质资源转化为电子资源,提供在线借阅和使用。
这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和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网络化服务:图书馆+提供在线查询、远程咨询和互动交流等网络化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图书馆进行实时的信息检索、咨询和互动。
面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一、面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化经济。
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从原来的单一不变转变成现在的多种多样。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传统的图书馆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各种图文信息的需求。
这种情况下,面向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应运而生。
面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首先是国外提出并开始着手实施的图书馆新服务模式,2003年我国的部分高校开始引入,陆续推出图书馆移动服务计划,之后,各大公众图书馆也结合用户的需求,顺应时代的潮流相继推出了这项服务。
服务的方式从传统方式转变为网站平台、PC客户端等,服务终端也从传统终端转变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移动阅读器等。
虽然现在已经有部分高校和图书馆开始提供面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但是,整体而言,我国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正处于起步阶段,提供面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图书馆数量较少,再者,已经推出这种服务的大部分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内容比较落后,没有针对性,服务方式也比较单一贫乏。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中心已经由图书馆转变为用户。
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方式也从面向资源型转变为面向交流型,最后转变为到现在的面型用户型。
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整体。
面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建设就是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的图书馆服务环境,这个模式下,同时也提高了用户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
基于用户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在面对不同的用户时,可以提供不同种类的信息服务。
根据性别、年龄、职业等不同的用户特征可以开发不同模块的图书馆信息服务。
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开发的基础,直接影响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模式和内容。
面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是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以解决用户需求为目标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
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根据市场调研,整理用户的搜索习惯和偏好,根据实际需求的特点,优化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项目,完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
为用户提供最优秀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二、图书馆移动环境下的用户信息需求
信息需求是人们为解决各种问题人产生的系信息的必要感和不满足感。
信息需求分为:客观状态的信息需求,主观状态的信息需求,表达状态的信息需求三个层次。
用户的信息雪球会随着时间和空间以及所处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因此用户的需求也会因为时间和空间以及自身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用户在移动环境下获取信息的特点具有实时性,片段性以及临时性。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时间相关性的需求包括:相关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上新信息等公众通知;借阅到期提醒,预约到馆提醒,催还提醒;图书实时信息的查询;书籍归还,续借;专题报道;移动阅读等。
用户对对空间相关的需求包括:查询相关图书馆的地理分布,地理位置;图书馆周边服务信息;图书馆与实时未知的交通路线;图书馆内部的位置路线等。
用户对信息技术与系统的要求包括:对阅读平台,PC客户端的需求;对便携式电子阅读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需求、对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的需求。
用户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包括全文服务方式,个性服务方式,互动服务方式,加工服务方式,协同服务方式。
三、以用户需求为前提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组成要素之间以及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组成要素与外部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过程构成了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式。
其方式和过程是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各个组成要素和在不影响要素相互关系的结果。
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人员、图书馆用户、图书馆信息资源、图书馆信息服务技术、图书馆信息服务策略等组成因素构建了图书馆服务的主体。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式,在图书馆移动信息的组成要素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可以分为五大基本模式:服务策略、内容模式、主题模式、技术模式、面向用户的服务模式。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外部影响因素从微观上来说,包含技术环境和用户在接受移动信息服务时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
从宏观上来说,包含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科技环境、社会政治环境、教育环境。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下,产生了更多的服务模式,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外部影响的微观因素是影响服务模式最主要的因素。
基于这些因素,衍生出了个性化服务和及时位置服务等服务模式。
面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包括:内容模式、技术模式和服务策略。
基于内容的服务模式主要包括时间和空间的相关需求。
相关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上新信息等公众通知;借阅到期提醒,预约到馆提醒,催还提醒;图书实时信息的查询;书籍归还,续借;专题报道;移动阅读等都是用户关于时间的需求,图书馆的地理分布,地理位置;图书馆周边服务信息;图书馆与实时未知的交通路线;图书馆内部的位置路线等都是关于空间的需求。
根据这些需求可以将服务模式划分为及时性服务模式和基于位置的服务模式。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这两种模式是我国用户需求最大的服务模式。
基于技术的服务模式则用该以无线局域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为连通方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阅读器为载体,阅读器客户端为主要平台来满足用户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
服务策略方面,比于其他阅读方式,用户对个性化阅读服务的需求相比较旺盛。
因此个性化阅读服务应该作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