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 龚德国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2
2013年高考课内文言文动词活用习案一.动词活用的类型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动词(一)动词活用为名词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不积小流.3.臣之进退..,实为狼狈4.传.之非其真邪5.而其见.愈奇。
6.而视.茫茫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8.瓶无储粟,生生..所资10.其为惑.也11.审容膝..之易安1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13.台隍枕夷夏之交.14.惟其所愿.15.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16.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17.谣诼谓余以善淫.18.追亡.逐北。
(二)动词活用为使动1.拔剑撞而破.之2.拜表以闻.3.保卒.余年4.彼于致.福者5.毕礼而归.之6.步.余马于兰皋兮7.臣具以表闻.;8.成家..以致.汝9.川泽纡其骇.瞩。
10.从.百余骑11.窜.梁鸿于海曲12.单于愈益欲降.之13.而征.一国者14.樊哙侧.其盾以撞15.反欲斗.两主16.封闭宫室,还.军霸上17.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18.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
19.伏.尸百万。
20.何久自苦.如此!21.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22.交戟之士欲止.不内24.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26.流血漂.橹。
27.鸣.鼓而聚之,击木而招之。
28.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9.宁许以负.秦曲30.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32.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33.砯崖转.石万壑雷34.泣.孤舟之嫠妇35.屈.心而抑.志兮37.若不阙.秦38.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9.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40.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42.使人听此凋.朱颜43.使使以闻.大王44.所以兴.怀45.所以游.目骋.怀46.腾.蛟起.凤48.吞二周而亡.诸侯。
50.王必欲降.武51.无以终.余年52.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5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4.项伯杀人,臣活.之。
55.序八州而朝.同列56.焉用亡.郑以陪邻?57.以绝.秦望58.因人之力而敝.之5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三十一---《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默写填空1. 夫天地者,;光阴者,。
2. ,为欢几何?,良有以也。
3. ,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
4. ,皆为惠连。
吾人咏歌,。
5. 幽赏未已,。
开琼筵yán以坐花,。
6. 不有佳咏,?如诗不成,。
二.选择题1.《春夜宴桃李园序》一文的主旨是()A.序天伦之乐事B.叹光阴流逝C.人生宜及时行乐D.记述李白和众兄弟在春夜聚会,饮酒赋诗之乐2.对“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句中的“独惭康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唯独羞惭谢朓B.谢玄独独感到羞惭C.独有石崇羞惭D.只有我不能和谢灵运相比而感到羞愧3.“飞羽觞shāng而醉月”是说()A.频频举杯在皎洁的月光下喝醉B.在月光下喝醉,如在天上飞一般C.月光下有鸟儿飞翔,大家举杯畅饮D.酒杯快速的传递着,大家在月光下陶醉了4.《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四个“之”字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各不相同B.一二相同,三四相同C.一四相同,二三相同D.四个都相同5.阅读下面四个句子,理解其中四个“以”的用法,题中用︱把不同用法分开,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②阳春召我以烟景,③大块假我以文章。
④开琼筵以坐花。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两项是()A.万物之逆旅..也逆逆:迎。
旅:旅店。
B.古人秉.烛夜游秉:持,拿。
C.群季.俊秀季:兄弟中排行第四或最小的,此指弟弟。
D.而浮生..若梦浮浮生:轻生。
E.开琼筵..以坐花..琼筵:盛宴。
坐花:坐于花间。
F.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咏:诗歌。
伸:伸展。
G.飞.羽觞而醉月飞:使动用法,使……飞动。
I.高谈转清.清:清新的话题。
7.下列对文章的解释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一篇同《兰亭集序》一样,也属于宴集序。
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回答了什么人(作者与从弟)什么时候(春夜)、什么地方(桃李园)、干什么(宴饮)等问题。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三十---《阿房宫赋》一.默写填空1. 六王毕,,,阿房出。
2. ,隔离六日。
,直走咸阳。
3. ,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màn 回,;各抱地势。
4. 盘盘焉,,,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
5.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高低冥míng 迷,。
6. ,春光融融;,风雨凄凄。
7. ,王子皇孙,,辇niǎn来于秦。
8. ,为秦宫人。
,开妆镜也;绿云扰扰,;,弃脂zhī水也;烟斜雾横,。
9. ,宫车过也;,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
10. 一肌一容,,,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11. 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倚叠如山。
12. 一旦不能有,,,金块珠砾lì,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13. ,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14. ,多于南亩之农夫;,多于机上之工女。
15. ,多于在庾yǔ之粟粒;,多于市人之言语。
16. 独夫之心,。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jù,!17. ,非秦也。
,非天下也。
18. ,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19. ,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明星荧荧..(yíng)蜀山兀.(wù)辘辘..(lù)远听鼎铛.(dāng)玉石B.戍.(shù)卒叫囷囷..(qūn)焉尽态极妍.(yán)架梁之椽.(yuán)C.杳.(yǎo)不知所之阿.(ē)房宫剽.(piāo)掠其人金块珠砾.(lì)D.在庾.(yŭ)之粟粒尽锱铢..(zhīzhū)妃嫔媵.(yìng)嫱逦迤..(lǐyǐ)2.下列六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①六王毕,四海一.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③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不稼jià不穑sâ,胡取.禾三百囷qūn兮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⑤廊腰缦.màn回,檐牙高啄zhuó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⑥渭流.涨腻nì,弃脂水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A.③⑥ B. ④⑤ C. ⑤⑥ D. ①②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组是()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用之如泥沙..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⑧多于市人..之言语A.①③⑤⑦ B.③⑤⑥⑧ C.②④⑥⑧ D.②③⑥⑦4.下列四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骊山北构而.西折谁得而.族灭也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D.多于.九土之城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可怜焦土..②楚人一炬..③韩魏之经营..④辇.来于秦⑤而后人哀.之⑥骊山北.构而西折A. ①②/③/⑤/⑥④B. 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6.下列句子,句式与“戍卒叫,函谷举”相同是一项是()A.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甚矣,汝之不惠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何陋之有哉三. 课内阅读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2013年高考课内文言文形容词活用习案一.形容词活用的类型(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常在于险远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3.积善.成德4.其曲.中规5.群贤.毕至6.宾主尽东南之美.7.苍苍者欲化为白.矣8.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
9.而绝秦赵之欢.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11.凡在故老..1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3.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14.君安与项伯有故.15.乃能衔哀致诚.16.宁许以负秦曲.17.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1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19.少长..咸集2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22.夙遭闵凶..。
23.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24.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25.猥以微贱..(26.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27.小.则获邑,大.则得城28.小.学而大.遗。
29.携幼.入室,有酒盈樽30.倚南窗以寄傲.31.因利.乘便.。
3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33.愿陛下矜悯愚诚.34.尊贤.而重士。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不知东方之既白.。
2.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3.齐.彭殇为妄作6.极.视听之娱7.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9.迟.月生(于)公石上10.大王必欲急.臣11.独以近.城故1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1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16.惑.而不从师17.谨.庠序之教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9.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0.邻之厚.,君之薄.也:21.强者夭而病者全.乎22.秋豪不敢有所近.23.然居吾乡,则长人者好.烦其令。
24.人杰地灵.25.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
2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27.素善.留侯张良28.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2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0.尊贤而重.士。
2013年高考120个文言文实词综合检测答案1. B(A.爱护、C.爱惜,吝惜、D. 喜爱、喜欢)2.C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安定的生活环境。
)3.D.(遭受)4.B.一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A.通“背”,背叛;C.副词,越发,更加,倍加;D.读péi,陪伴,伴随。
5.B.(动词,考察、推究。
)6.C.(谦辞,谦称自己。
)7.B.(名词,兵士)8.A.(动词,担心、忧虑。
)9.D.(明智、精明)10.D.动词,朝拜。
11.D(曾经)12.C(副词,确实、实在。
)13.B(能够,可以)14.D⑧(名词作动词,取道)15.D(抵挡、抵抗)16.D(几乎,差不多)17.A(跟随,跟着); (B使……跟随,率领;C 紧靠,紧挨;D向,跟)18.A(辞谢,推辞)19.D(清除,去掉)20.C(趁,就着)21.C(A.法度,制度 B.量,计算 D.次,回,量词)22.C (A.不同寻常 B.无,没有 D.突如其来的变故)23.A(B.夹层,双层 C.又,再,副词 D.繁复,重复)24. B(A.担负,承担 C.失败 D.依仗,凭借)25.D(A.覆盖,掩盖 B.副词,大概,大约 C.副词,大概,大约)26.C(A.旧交,老交情 B. 原因,缘故 D.衰老)27.D(A.顾及,考虑 B.难道,反而 C.看,视)28.B(A.险要,坚固 C.本来,原来D.本来,原来)29. C(A.古代女子出嫁 B. 特指出嫁女子返回娘家D.同道,一起)30.D(A.古代诸侯王的封地,诸侯国 B.国都,京都 C.地域,地方)31. C 过:拜访,探望32.C 何:什么。
何以,以何,用什么,凭什么。
33. B (A 怨恨B遗憾 C惆怅,悲伤 D 不满意)34. A 什么35.D 患,灾难36.D 或,如果,假如37.A痛恨,痛心38.A 等到39.C 立即,马上40.B 全,都41.A. 给与。
42.D. ③参与;⑤抄小路。
2013年高考课内文言文名词活用习案一. 名词活用的类型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名词(一) 名词活用为形容词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二) 名词活用为动词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2.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
3.不冠不袜4.不可不语5.策扶老以流憩6.朝歌夜弦,为秦宫人7.臣乃敢上璧8.臣少多疾病。
9.臣少仕伪朝10.臣语曰1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2.祠韦苏州13.道芷阳14.德何如则可以王?15.羝乳乃得归17.东亦客也18.而后乃今将图南19.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20.范曾数目项王2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22.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
23.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24.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25.怀其璧26.缓板而歌27.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28.惠等哭,舆归营29.或命巾车,或棹孤舟30.籍吏民,封府库31.既祖:3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3.皆白衣冠以送之34.皆名天下35.今夫差衣水犀甲者亿有三千。
36.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37.谨拜表以闻38.晋军函陵、秦军汜南39.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
40.绝不饮食41.君子不齿4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43.乐琴书以消忧44.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5.历职郎署46.吏吴两载47.蔺相如前曰48.履至尊而制六合49.面北为平远堂50.目吴会于云间。
51.乃朝服,设九宾52.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53.沛公军霸上54.沛公欲王关中55.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56.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7.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58.秦伯说,与郑人盟。
59.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60.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61.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
62.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6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6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2013年文言文虚词复习习案答案综合练习一.1、A。
2、B 3、A 4、 C 5 C A、遂——于是;连词。
B、因——于是,就;连词。
D、而——而且,并且;连词。
6、 B 7、 A 8、 B 9. B 10、A11、D12、C13、C 14、C15、B16、C【解析】C代词,他们的。
A前一个为,所以,后一个为,趁机;B前一个为,因为,后一个为,用;D,前一个为,随,介词;后一个为,和,连词。
17、C【解析】A组中第一个“焉”是兼词“于之”的意思,第二个“焉”是代词“他”的意思;B组中的第一个“何”是“什么”的意思,第二个“何”是“为什么”的意思;C组中的两个“而”字都是表修饰作用的;D组中第一个“以”是表修饰作用的连词,第二个“以”是表目的的连词。
18、D【解析】D均为副词,将要。
A 第一个表提顿语气,不译;第二个“……的人”。
B第一个“而”表顺承;第二个“而”表转折,却。
C第一个“以”,表目的,来;第二个“以”,因为。
19、B【解析】A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都是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 C介词,凭……的身份;介词,因为。
D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
20、C【解析】(表条件,那么。
A、介词,在;介词,跟。
B、表修饰,连接状语;表转折。
D、取独;的。
)21、C(兼词,和例句一样;A语气助词,可译可不译;B反问语气助词,呢;D语气助词,可译可不译。
)22、A项中的两个“之”均在动词之后作宾语,故为代词;B项中的两个“焉”,前一个在宾语之后作句末语气词,后一个在动词之后作代词宾语;C项中的两个“所”均在动词前与动词构成名词性的短语;D项的两个“为”均在动词前,其后省略了宾语“之”。
答案为B。
23、A项中的两个“更”均在动词之前;B项两个“之”,一个在动词之后作代词宾语,一个在宾语前置句中,作宾语提前的标志;C项两个“以”一个在“为”之前作介词,其后省略了宾语“之”,一个在两个形容词之间作连词;D项的两个“相”前一个结合语境是“互相”的意思,后一个结合语境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2013年高考文言文知识综合复习一.词类活用A.名词用作动词声东击西:声,声张。
衣锦还乡:衣,穿。
还是读yī。
不可名状:名,说出。
目不转睛:目,看。
不名一文:名,占有。
一鼓作气:鼓,擂(léi)鼓。
春风风人:第二个风,吹。
夏雨雨人:第二个雨,淋。
苗而不秀:苗,长了苗,但没有秀穗。
不衫不履:衫,穿衣服;履,穿鞋子。
不翼而飞:翼,展翼。
经天纬地:经,管理;纬,衡量。
沐猴而冠:冠,戴帽子。
袖手旁观:袖,笼(lóng)着双手。
报仇雪恨:雪,洗刷。
月晕而风:风,刮风。
础润而雨:雨,下雨。
础,台阶,古时叠衬木柱子的石头。
B.名词用作状语狼吞虎咽:狼,虎,像狼(虎)一样的。
土崩瓦解:土,瓦,像……一样。
席卷天下:席,像席子一样的。
瓜剖豆分:瓜,豆,像……一样。
风餐露宿:风,露,在风中(在露天里)鬼哭狼嚎:鬼,狼,像……一样再如水深火热、风驰电掣、粉妆玉砌、鹤立鸡群、虎踞龙盘、涣然冰释等。
南征北战:南,在南方;北,在北方。
貌合神离:貌,在表面上;神,在实际上。
C.形容词用作名词披坚执锐:坚,坚固的铠甲;锐,锋利的武器。
扶老携幼:老,老年人;幼,小孩子。
扶贫济困:贫,贫穷的人;困,走投无路的人。
改邪归正:邪,邪恶的事情;正,正道。
拈轻怕重:轻,轻巧的事情;重,重担子。
扶弱抑强:弱,柔弱的人,即弱势群体;强,豪强地主,即先富起来的人。
逢凶化吉:凶,凶险的情况;吉,吉祥的境况。
舍近求远:近,身边的人和事;远,远处的人和事。
弃旧图新:旧,旧的事物;新,新的面貌。
喜新厌旧:新,新人;旧,旧人。
去粗取精:粗,粗糙的东西;精,精华。
化险为夷:险,危险的处境;夷,平安的处境。
激浊扬清:浊,浑浊的的;清,清廉的行为。
驾轻就熟:轻:轻巧的车子;熟,熟悉的道路。
D.形容词用作动词目空一切:空,什么也没有——把一切看得什么也没有。
形容骄傲自大。
自圆其说:圆,圆圈——圆合,使其没有破绽。
自高自大:高,高大——看得很高;大,伟大——看得伟大。
2013年高考词类活用总结一.名词的活用1.一般动词(1)名词+名词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②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阿房宫赋》)③成语验证:纨绔子弟一诺千金轻车熟路车水马龙身体力行(2) 名词+代词"之、其、尔、汝、我"。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②名之者谁?(《醉翁亭记》)(3) 副词+名词。
①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③成语验证:不毛之地莫名其妙不胫而走先礼后兵不翼而飞观望不前未雨绸缪(4) 能愿动词+名词。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劝学》)③成语验证:能文能武(5) 助词"所"+名词。
①置人所罾鱼腹中②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6) 名词+而+动词/动词+而+名词。
①吾从而师之。
(《师说》)②去今之墓而葬焉。
(《五人墓碑记》)③成语验证:华而不实(7) 名词+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②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同步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1).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孔雀东南飞(并序)》)(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烛之武退秦师》)(5).单于使使晓武。
(《苏武传》)(6).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伶官传序》)(7).籍吏民,封府库(8).沛公欲王关中(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10).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国贼戾之士哉(11).大喜,笼归,举家庆贺(12).大楚兴,陈胜王(13).日将暮,取儿稿葬(1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1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16).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二十---《张衡传》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2.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3.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二.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属.文(zhǔ)左冯.(píng)征辟.(bì)B.逾.侈(yú)邓骘.(zhì)不徙.(xǐ)C.都.柱(dōu)合契.(qì)陇.西(lǒng)D.骸.骨(hài)肃.然(sù)收禽.(qín)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A.不好交接..俗人交接:与……交往B.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C.辄积年不徙.徙:调动官职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看、视察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B.吾得兄.事之C.且庸人尚羞.之D.宁许以负.秦曲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
B.“贯六艺”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史》被称为“四史”。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举孝廉不行..B.言甚详明..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D.覆盖周密无际..6.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未之有也D.果地震陇西7.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一项是()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翎,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2013年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
B、无不膝.行而前
C、欲东.下井陉击赵
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皆沉船,破.釜甑
A、水上军开入.之
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梁以此奇.籍
B、天下苦.秦久矣
C、而相如廷.叱之
D、而耻.学于师
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项王军壁.垓下
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
B、大王必欲急.臣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项伯杀人,臣活.之
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身披坚.执锐
B、小.学而大遗
C、积善.成德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C、外连横而斗.诸候
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
一项是()
A、等死,死.国可乎
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C、后人哀.之而不鉴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
一项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牛困人饥日已高.
C、不能独完.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D、足下深沟高.垒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B、人皆得以隶.使之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公始常欲奇.此女
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月出.于东山之上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④渔樵
..于江渚之上
⑤粪土
..当年万户侯
⑥生.死而肉骨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⑧籍.吏民,封府库
⑨六王毕,四海一.
⑩李牧连却.之
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
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
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
1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患.志之不立
②羞.与绛、灌等列
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⑤不能容于远近
..
⑥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
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
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
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
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
15、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曹玮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
虏兵引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
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
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
一战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虏方苦.疲甚
B、颇失.部伍
C、耻.学于师
D、是故明主贵.五谷而贱.金玉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B、一战大破.虏师
C、君将哀而生.之乎
D、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16、阅读下文,回答题目。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
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狸狌无所食,饥而嗥。
束氏日市肉啖之。
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竟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
士怒,推入之。
狸狌怖甚,对之大嗥。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注] 狸狌:野猫。
(1).与“束氏日.市肉啖之”一句中“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则群.聚而笑之
B、吾得兄.事之
C、令两人蹲踞而背.倚之
D、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2).与“鼠群行有堕瓮者”一句中“群”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呈卷即面.署第一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秋毫不敢有所近.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