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第七单元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沪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如果∠1与∠2互补,∠2与∠3互余,则∠1与∠3的关系是()A. ∠1=∠3B. ∠1=180°-∠3C. ∠1=90°+∠3D. 以上都不对2.已知线段AB和点P,如果PA+PB=AB,那么()A. 点P为AB中点B. 点P在线段AB上C. 点P在线段AB外D. 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3.若∠1和∠2互补,且∠1<∠2,则∠1的余角是()A. B. C. D.4.下列四个图形中,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是()A. B. C. D.5.如图,平面内∠AOB=∠COD=90°,∠COE=∠BOE,OF平分∠AOD,则以下结论:①∠AOE=∠DOE;②∠AOD+∠COB=180°;③∠COB-∠AOD=90°;④∠COE+∠BOF=18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A. 0个B. 1个C. 2个D. 3个6.如图,直线AB、CD、EF交与点O,AB⊥CD,OG平分∠AOE,∠FOD=28°,则∠AOG=( )A. 56°B. 59°C. 60°D. 62°7.计算15°23′×4的结果是()A. 60°92′B. 60.92°C. 60°32′D. 61°32′8.小华在镜中看到身后墙上的钟,你认为实际时间最接近8点的是()A. B. C. D.9.已知M、N、P、Q四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NOQ=42°B. ∠NOP=132°C. ∠PON比∠MOQ大D. ∠MOQ与∠MOP互补10.如图,下列不正确的几何语句是()A. 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B. 射线OA与射线OB是同一条射线C. 射线OA与射线AB是同一条射线D. 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11.有三个点A,B,C,过其中每两个点画直线,可以画出直线()A. 1条B. 2条C. 1条或3条D. 无法确定12.如果时钟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都是匀速地转动,那么从3时整(3:00)开始,在1分钟的时间内,3根针中,出现一根针与另外两根针所成的角相等的情况有( )A. 1次B. 2次C. 3次D. 4次二、填空题(共8题;共20分)13.若一个角的余角是其补角的,则这个角的度数为________.14.换算:65.24°=________度________分________秒.15.若时钟由2点30分走到2点55分,则时针、分针转过的角度分别为________.16.已知C为线段AB上一点,且AC= AB,D为线段AB上另一点,D分线段AB所得两条线段的长为5:11,若CD=20cm,则AB=________.17.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先在两端各固定一点,中间拉紧一条细线,然后沿着细线砌墙就能砌直.运用的数学原理:________.18.在平面上有三点,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可画直线的条数为________条。
上海沪教牛津版小学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7Helping others单元测试第1课时一、为下列短语选择合适的中文意思。
()1.in the park A.半小时前()2.look like B.在公园里()3.half an hour ago C.看起来像()4.go to the lake D.去湖边二、单项选择。
()1.In the park,Joe football.A.playsB.is playingC.playD.is play ()2.the matter?A.What'sB.How'sC.Who'sD.Why is ()3.What does your mother?A.likeB.lookC.look likeD.looks like ()4.I saw the boy five hours.A.beforeB.afterC.behindD.ago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I can help you.(改为一般疑问句)2.He can ask the gatekeeper.(改为否定句)第2课时一、英汉互译。
1.go out early2.work hard3.晚归4.继续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完成句子。
1.Miss Li praised Joe his homework.2.The boy is happy this.3.The sweep cleaners get up early the morning.单元复习一、根据中文提示圈出正确的单词。
1.铃铛a t b e a l e c k b e l l e e p e r2.脖子n e c k e a l e c k b a I s a t e k3.门卫g a g a t e k e e p e r e e p r a i4.赞扬a g a t e k e p r a i s e p r a I p r二、按要求完成下列词语。
沪教版(上海)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七章线段与角的画法难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 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午14时整,钟表的时针与分针构成的角度是( )A .30°B .60°C .90°D .120°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10x +=,则1x =B .若1a >,则1a >C .若点A ,B ,C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C BC AB +>D .若AM BM =,则点M 为线段AB 的中点3、∠A 的余角是30°,这个角的补角是( )A .30°B .60°C .120°D .150°4、如图,甲从A 处出发沿北偏东60°向走向B 处,乙从A 处出发沿南偏西30°方向走到C 处,则∠BAC 的度数是 ( )A .160B .150C .120D .905、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在不停的旋转,从6时到18时,若某整点时刻的时针与分针构成的角为60︒,则这个时刻是( )A .10时B .11时C .10时或14时D .11时或13时6、如图,OA 是表示北偏东50°方向的一条射线,其反向延长线表示的方向是( )A .南偏西50°B .南偏西40°C .南偏东50°D .北偏西40°7、如图,C 为线段AB 上一点,点D 为AC 的中点,且2AD =,10AB =.若点E 在直线AB 上,且1BE =,则DE 的长为( )A .7B .10C .7或9D .10或118、如果9AB =,4AC =,5BC =,则( )A.点C在线段AB上B.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C.点C在直线AB外D.点C可能在直线AB上,也可能在直线AB外9、把两块三角板按如图所示那样拼在一起,则∠ABC等于()A.70°B.90°C.105°D.120°10、如图,将一个三角板60°角的顶点与另一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1=30°,∠2的大小是()A.30°B.40°C.50°D.60°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点CD都在线段AB上,且AB=30,CD=12,E,F分别为AC和BD的中点,则线段EF的长为_____ .2、若∠α=10°45',则∠α的余角等于______.3、若α=25°57′,则2α的余角等于_____.4、如图,12BC AB,D为AC的中点,DC=6,则AB的长为_________.5、计算90° - 29°18′的结果是 ______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如图,点C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延长线段AB ,使BD CB =.(1)请依题意补全图形(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2)若7AD =,3AC =,求线段DB 的长.2、线段和角是我们初中数学常见的平面几何图形,它们的表示方法、和差计算以及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的概念等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研究线段或角的问题时可以运用类比的方法.(1)如图1,已知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BC 的中点,若AB =10cm ,BC =6cm ,求线段MN 的长;(2)如图1,已知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BC 的中点,若AB =10m ,BC =x cm ,求线段MN 的长;(3)如图2,OM 平分∠AOC ,ON 平分∠BOC ,设∠AOB=α,∠BOC=β,请用含α,β的代数式表示∠MON 的大小.3、如图,120AOB ∠=︒,射线OC 从OA 开始,绕点O 顺时针旋转,旋转的速度为每分钟25°;射线OD 从OB 开始,绕点O 顺时针旋转,旋转的速度为每分钟5°,OC 和OD 同时旋转,设旋转的时间为t 分钟(t 不超过10).(1)当t 为何值时,射线OC 与OD 重合?(2)当t 为何值时,90COD ∠=︒?4、如图,已知线段a 与线段b ,点O 在直线MN 上,点A 在直线MN 外.(1)请利用直尺和圆规,按照下列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①作线段OA ;②在射线OM 上作线段OB =a ,并作直线AB ;③在射线ON 上取一点C ,使OC =b ,并作射线AC ;(2)写出图中的一个以A 为顶点的锐角: .5、如图,已知点M 在射线BC 上,点A 在直线BC 外.(1)画线段BA ,连接AC 并延长AC 到N ,使3CN AC =;(2)在(1)的条件下用尺规作CMP A ∠=∠.且点P 在线段AC 的延长线上.(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分析】钟表的一周360°,分成12个大格,求出每个大格的度数是30°,根据时针与分诊的格数解答即可.【详解】解:∵每个大格的度数是30°,∴2×30°=60°,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钟面角的有关知识,得出钟表上从1到12一共有12格,每个大格30°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C【分析】根据解方程、绝对值、线段的中点等知识,逐项判断即可.【详解】解:A. 若10x +=,则1x =-,原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 若1a >,则1a >或1a <-,原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 若点A ,B ,C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C BC AB +>,符合题意;D. 若AM BM =,则点M 为线段AB 的中点,当A 、B 、M 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点M 不是线段AB 的中点,原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方程、绝对值、线段的中点等知识,解题关键是熟记相关知识,准确进行判断.3、C【分析】根据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9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 解:一个角的余角是30,∴这个角的补角是309012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概念并理清余角和补角的关系.4、B【分析】根据方向角的意义,求出∠BAE,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即可.【详解】由方向角的意义可知,∠NAB=60°,∠SAC=30°,∴∠BAE=90°-60°=30°,∴∠BAC=∠BAE+∠EAS+∠SAC=30°+90°+30°=15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方向角,理解方向角的意义以及角的和差关系是正确解答的关键.5、C【分析】根据钟面的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12份,每一份的角度为30°,整点时分针指向12,再结合角度即可得出时刻.【详解】解:若某整点时刻的时针与分针构成的角为60︒,那么它的时针指向10或2,从6时到18时,对应的时刻为10时或14时,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钟面角.理解钟面上相邻两个时刻的夹角是30°是解决此题的关键.6、A【分析】根据方向角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解:OA 的反向延长线表示的是:南偏西50°方向上的一条射线.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的定义,指正北或指正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角叫做方向角.在描述方向角时,一般应先说北或南,再说偏西或偏东多少度,而不说成东偏北(南)多少度或西偏北(南)多少度,当方向角在45°方向上时,又常常说成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7、C【分析】由题意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D 、DC 的长,进而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DE 的长.【详解】解:∵点D 为AC 的中点,且2AD =,∴2AD DC ==,∵10AB =,∴6BC AB AD DC =--=,∵1BE =,当E 在B 左侧,2617DE DC BC BE =+-=+-=,当E 在B 右侧,2619DE DC BC BE =++=++=.∴DE 的长为7或9.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性质.8、A【分析】根据线段的数量得到AC+BC=AB ,由此确定点C 与AB 的关系.【详解】解:∵9AB =,4AC =,5BC =,∴AC+BC=AB ,∴点C 在线段AB 上,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正确理解各线段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9、D【分析】∠ABC 等于30度角与直角的和,据此即可计算得到.【详解】解:∠ABC =30°+90°=12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度的计算,理解三角板的角的度数是关键.10、D【分析】先由60,130,BAC 求解,EAC 再结合902,EAD EAC 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 902,601,130,EAD EAC BAC EAC 603030,EAC290903060,EAC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的和差运算,掌握几何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21【分析】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C +DB ),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E +BF ),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AC +DB =AB ﹣CD =30﹣12=18.由点E 是AC 的中点,点F 是BD 的中点,得∴AE+BF=1(AC+DB)=9.2EF=AB﹣(AE+BF)=30﹣9=21.如图,AC+DB=AB+CD=30+12=42.由点E是AC的中点,点F是BD的中点,得∴AE+BF=1(AC+DB)=21.2EF=AB﹣(AE+BF)=30﹣21=9.故答案为:21或9.【点睛】本题考查了求线段长,利用线段的和差得出(AE+BF)是解题关键.2、79°15'【分析】根据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α=10°45',∴∠α的余角等于:9010457915''︒-︒=︒;故答案为:791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余角,关键是掌握两角互余和为90°.3、38°6′【分析】根据余角的和等于90°列式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α=25°57′,∴2α=51°54′,∴2α的余角=90°﹣51°54′=38°6′.故答案为:38°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角度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余角的性质.4、8【分析】先根据D为AC的中点,DC=6求出AC的长,再根据BC=12AB得出AB=23AC,由此可得出结论.【详解】解:∵D为AC的中点,DC=6,∴AC=2CD=12.∵12 BC AB=∴2212833AB AC==⨯=.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能根据图形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6042︒'【分析】利用角的度数度分秒之间的进率,即可求解.【详解】解:902918'6042︒-︒=︒' .故答案为:604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的和与差,角的度数的单位换算,熟练掌握角的和与差,角的度数的单位换算进率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作图见解析;(2)2【分析】(1)根据题干的语句作图即可;(2)先求解线段4,CD = 再结合,BC BD = 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1)如图,线段BD 即为所求作的线段,(2) 7AD =,3AC =,734,CD AD AC,BC BD =1 2.2BD C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掌握“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是解本题的关键.2、(1)线段MN 的长为5cm ;(2)线段MN 的长为5cm ;(3)∠MON 可以用式子2α表示.【分析】(1)先求出16cm AC AB BC =+=,再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1=8cm 2MC AC =,13cm 2NC BC ==,则5cm MN MC NC =-=;(2)同(1)求解即可;(3)先求出∠AOC =α+β,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11=22MOC AOC αβ=+∠∠,11=22NOC BOC β=∠∠,则122MON MOC NOC AOC α∠=∠-=∠=∠. 【详解】解:(1)∵10cm AB =,6cm BC ,∴16cm AC AB BC =+=,∵M 、N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1=8cm 2MC AC =,13cm 2NC BC ==, ∴5cm MN MC NC =-=;(2)∵10cm AB =,cm BC x =,∴()10cm AC AB BC x =+=+,∵M 、N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11=5cm 22MC AC x ⎛⎫=+ ⎪⎝⎭,11cm 22NC BC x ==, ∴5cm MN MC NC =-=;(3)∵∠AOB=α,∠BOC=β,∴∠AOC =α+β,∵OM 平分∠AOC ,ON 平分∠BOC , ∴()11=22MOC AOC αβ=+∠∠,11=22NOC BOC β=∠∠, ∴122MON MOC NOC AOC α∠=∠-=∠=∠.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3、(1)6;(2)1.5【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射线OC 与OD 重合时,25t =5t +120,可得t 的值;(2)根据题意可得,射线OC ⊥OD 时,25t +90=120+5t 或25t −90=120+5t ,可得t 的值.【详解】(1)由题意,得()25AOC t ∠=︒,()5BOD t ∠=︒.因为射线OC 与OD 重合,所以AOC AOB BOD ∠=∠+∠,即251205t t =+,解得6t =.所以当t 为6时,射线OC 与OD 重合.(2)由(1),得()25AOC t ∠=︒,()5BOD t ∠=︒.因为射线OC OD ⊥,所以90AOC AOB BOD ∠+︒=∠+∠或90AOC AOB BOD ∠=∠+∠+︒,即25901205t t +=+或25901205t t -=+,解得 1.5t =或10.5t =.又010t ≤≤,所以 1.5t =.所以当t 为1.5时,射线OC OD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与角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4、(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③见解析(2)∠BAO【分析】①连接OA ,即可求解;②以O 为圆心,线段a 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OM 于点B ,然后过点A 、B 作直线AB ,即可求解; ③以O 为圆心,线段b 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ON 于点C ,然后过点A 、C 作射线AC ,即可求解;(2)根据锐角的定义,即可求解.(1)解:①线段OA 即为所求,如图所示:②线段OB ,直线AB 即为所求,如图所示:③点C ,射线AC 即为所求,如图所示:(2)∠BAO(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画射线、直线、线段,熟练掌握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作法,直线是两端都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可测量长度的线;射线是只有一个端点,它从一个端点向另一边无限延长不可测量长度的线;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是解题的关键.5、(1)作图见解析;(2)作图见解析【分析】(1)连接AB,连接AC并延长,AC延长线上截取长为3AC的线段即可;(2)在A、M点处以相同的长度画弧,用圆规量取弧与AC和AB的交点EF的长度,在弧与MB的交点G处画弧;连接M与两弧的交点H并延长,延长线与AN的交点即为P.【详解】解:(1)如图,BA,CN为所画.为所求.(2)如图,CMP【点睛】本题考察了尺规作图.解题的关键与难点在于怎样将数量关系进行转化.。
沪教版(上海)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七章线段与角的画法章节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 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语句中,错误的个数是( )①直线AB 和直线BA 是两条直线;②如果AC BC =,那么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一个角的余角比这个角的补角小.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射线AB 和射线BA 是同一条射线B .若AB BC =,则点B 为线段AC 的中点C .点,,A B C 在一条直线上,则AB BC AC +=D .点C 在线段AB 上,,M N 分别是线段,AC CB 的中点,则2AB MN =3、金水河是郑州最古老的河流.2500年来,金水河像一条飘带,由西向东,流淌在郑州市民身边,和郑州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年来,我区政府在金水河治理过程中,有时会将弯曲的河道改直,这一做法的主要依据是(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 .垂线段最短C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D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4、木匠师傅锯木料时,先在木板上画两个点,然后过这两点弹出一条墨线.他运用的数学原理是(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 .线动成面C .经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D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5、在同一平面内,已知60AOB ∠=︒,20COB ∠=︒,则AOC ∠等于( ).A .80°B .40°C .80°或40°D .20°6、如图,∠AOC 和∠BOD 都是直角,如果∠DOC =28°,那么∠AOB 的度数是( )A .118°B .142°C .152°D .158°7、已知线段AB ,延长AB 至C ,使2BC AB =,D 是线段AC 上一点,且12BD AB =,则AC AD 的值是( ).A .6B .4C .6或4D .6或28、如图,C 为线段AB 上一点,点D 为AC 的中点,且2AD =,10AB =.若点E 在直线AB 上,且1BE =,则DE 的长为( )A .7B .10C .7或9D .10或119、如图,点G 是AB 的中点,点M 是AC 的中点,点N 是BC 的中点,则下列式子不成立的是( )A .MN =GB B .CN =12(AG ﹣GC )C .GN =12(BG +GC ) D .MN =12(AC +GC ) 10、若一个角比它的余角大30°,则这个角等于( )A .30°B .60°C .105°D .120°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8点20分,钟表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____度.2、如图,线段AB =10,若点C 为线段BD 中点,线段BC =4.5,则线段AD 的长为______.3、双减政策实施后,我校调查到学生睡眠时间一般在晚上9点20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______度.4、如图,25AOC ∠=︒,90COD ∠=︒,点A 、O 、B 在同一直线上,那么BOD ∠=_________°.5、已知∠A =20°24′,∠B =20.4°.比较大小:∠A ________∠B (填“>或<或=”).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点A ,B ,C 在直线l 上,若AB =4cm ,BC =3cm ,点O 是线段AC 的中点,那么线段OB 的长是多少?小明同学根据下述图形对这个题目进行了求解:∵A,B,C三点顺次在直线l上,∴AC=AB+BC,∵AB=4cm,BC=3cm,∴AC=7cm,又∵点O为线段AC的中点,∴AO=12AC=12×7=3.5cm,∴OB=AB﹣AO=4﹣3.5=0.5cm.小明考虑得全面吗?如果不全面,请补全解题过程,如果全面,请说明理由.2、已知,O是直线AB上的一点,∠COD是直角,OE平分∠BOC(1)如图1.①若∠AOC=30°,求∠DOE的度数;②若∠AOC=α,直接写出∠DOE的度数(用含 的式子表示);(2)将图1中的∠DOC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图2的位置,探究∠AOC和∠DOE的度数之间的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3)在∠AOC的内部有一条射线OF,满足:∠AOC-4∠AOF=2∠BOE+∠AOF,试确定∠AOF与∠DOE 的度数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A B C D.3、如图,已知四点,,,.(1)作图:连接AD,在AD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DE AD(2)作图:在直线CD上找一点P,使它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最小.(3)用适当的语句表述作出图中的点与线的关系.(作图不用写作法,(3)问要求写其中4句即可.)4、(1)如图1,将一副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经探究发现∠ACB与∠DCE的和不变.证明过程如下:由题可知∠BCE=∠ACD=90°∴∠ACB=+∠BCD.∴∠ACB=90°+∠BCD.∴∠ACB+∠DCE=90°+∠BCD+∠DCE=90°+∠BCE∵∠BCE=90°,∴∠ACB+∠DCE=.(2)如图2,若将两个含有60°的三角尺叠放在一起,使60°锐角的顶点A重合,则∠DAB与∠CAE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已知∠AOB=α,∠COD=β(α,β都是锐角),若把它们的顶点O重合在一起,请直接写出∠AOD与∠BOC的数量关系.5、如图,网格中每个小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A、B、C、D都在网格的格点上.(1)过点C画直线l∥AB;(2)过点B画直线AC的垂线,垂足为点E;(3)比较大小:BA BE,理由是:;(4)若线段BC=5,则点D到直线BC的距离为.-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分析】根据直线的定义、线段中点的定义、线段的性质、余角与补角的定义分别判断.【详解】解:①直线AB 和直线BA 是同一条直线,故该项符合题意;②如果AC BC =,那么点C 不一定是线段AB 的中点,故该项符合题意;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该项不符合题意;④一个角的余角比这个角的补角小,故该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直线的定义、线段中点的定义、线段的性质、余角与补角的定义,属于基础定义题型.2、D【分析】根据射线的定义,线段中点定义,线段的数量关系分别判断即可.【详解】解:A 、射线AB 和射线BA 不是同一条射线,故该项不符合题意;B 、若AB BC =,则点B 不一定为线段AC 的中点,故该项不符合题意;C 、点,,A B C 在一条直线上,则AB BC AC +=不一定成立,故该项不符合题意;D 、点C 在线段AB 上,,M N 分别是线段,AC CB 的中点,则2AB MN =,故该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射线的定义,线段中点定义,线段的数量关系,正确理解题意并分析进行判断是解题的关键.3、D【分析】根据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得:这一做法的主要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基本事实,熟练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4、D【分析】找准题中所给情境的关键词“画两个点”、“过这两点弹出一条墨线”即可得出结论.【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木匠师傅先在木板上画两个点,然后过这两点弹出一条墨线.利用的是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选:D .【点睛】本题是通过生活情境说出数学原理.关键在于抓住关键词.5、C【分析】C 点可能在OB 上方也可能在OB 下方,故应分类讨论计算.【详解】如图所示,当C 点在OB 上方,则AOC AOB COB ∠=∠-∠=60°-20°=40°当C 点在OB 下方则'AOC AOB C OB ∠=∠+∠=60°+20°=80°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运算,考虑到C 点的有两种位置情况是解题的关键.6、C【分析】从图形中可看出∠AOC 和∠DOB 相加,再减去∠DOC 即为所求.【详解】解:∵∠AOC =∠DOB =90°,∠DOC =28°,∴∠AOB =∠AOC +∠DOB ﹣∠DOC =90°+90°﹣28°=152°.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找到公共角∠DOC 是解题的关键.7、D【分析】根据延长AB 至C ,使2BC AB ,求出AC 与AB 的关系,再根据点D 在AB 或BC 上,分别求出AD 与AB 的关系,再求两线段的比.【详解】解:∵线段AB ,延长AB 至C ,使2BC AB =,∴AC =AB +BC =AB +2AB =3AB ,∵D 是线段AC 上一点,且12BD AB =, 当点D 在AB 上,AD =AB -BD =AB -12AB =12AB , ∴3612AC AB AD AB ==,当点D 在BC 上,∴AD =AB +BD =AB +1322AB AB =, ∴3232AC AB AD AB ==.故选择D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画法,分类考虑点D 的位置,线段的和差倍分,两线段的比,掌握线段的画法,分类考虑点D 的位置,线段的和差倍分,两线段的比,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再求求出AD 与AB 的关系是解题关键.8、C【分析】由题意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D 、DC 的长,进而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DE 的长.解:∵点D 为AC 的中点,且2AD =,∴2AD DC ==,∵10AB =,∴6BC AB AD DC =--=,∵1BE =,当E 在B 左侧,2617DE DC BC BE =+-=+-=,当E 在B 右侧,2619DE DC BC BE =++=++=.∴DE 的长为7或9.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性质.9、D【分析】由中点的定义综合讨论,一一验证得出结论.【详解】解:A 、∵点G 是AB 的中点,点M 是AC 的中点,点N 是BC 的中点,∴GB =12AB ,MC =12AC ,NC =12BC ,∴MN =MC +NC =12AC +12BC =12AB ,∴MN =GB ,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B 、∵点G 是AB 的中点,∴AG-GC=BG-GC=BC,∵NC=12 BC,∴NC=12(AG-GC),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BG+GC=BN+NC+CG+GC=2CN+2CG=2GN,∴GN=12(BG+GC),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MN=12AB,AB=AC+CB,∴MN=12(AC+CB),∵题中没有信息说明GC=BC,∴MN=12(AC+GC)不一定成立,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数量关系和线段中点的定义,要求学生灵活掌握线段之间的计算和应用整体思想解题.10、B【分析】设这个角为α,则它的余角为:90°-α,由“一个角比它的余角大30°”列方程解方程即可的解.【详解】解:设这个角为α,则它的余角为:90°-α,由题意得,α-(90°-α)=30°,解得:α=6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的定义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列出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30【分析】在8时20分时,时针过8,分针指向4,因为每一个大格子的夹角度数为360°÷12=30°,时针每小时走一个大格,即30°,20分钟走一小时的2060,即13,是30°×13=10°,所以时针过8成10°夹角,再加上从4到8有4个大格子的夹角的度数即可.【详解】解:在8时20分时,时针过8,在8与9之间,分针指向4,时针走20分所走的度数为30°×13=10°,分针与8点之间的夹角为4×30=120°,所以此时时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120°+10°=130°.故答案为: 130.【点睛】本题考查钟面角的计算;用到的知识点为:钟面上每2个数字之间相隔30度;时针1分钟走0.5度.2、1【分析】先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求出BD=9,则AD=AB-BD=1.【详解】解:∵点C为线段BD中点,线段BC=4.5,∴BD=2BC=9,∴AD=AB-BD=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熟知线段中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3、160【分析】钟表的一周360°,分成12个大格,求出每个大格的度数是30°,根据时针与分诊的格数解答即可.【详解】解:∵两个大格之间的角的度数是30°,∴9点20分,钟表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夹角是5×30°+13×30°=160°,故答案为:16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钟面角的有关知识,得出钟表上从1到12一共有12格,每个大格30°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115【分析】先求出∠AOD 的度数,再根据∠BOD =180°-∠AOD 求出答案.【详解】解:∵25AOC ∠=︒,90COD ∠=︒,∴∠AOD =∠COD -∠AOC =65°,∵∠AOB =180°,∴∠BOD =180°-∠AOD =115°,故答案为:115.【点睛】此题考查了几何图形中角度的计算,正确掌握各角度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5、=【分析】根据度分秒的换算:1°=60′解答即可.【详解】解:∵0.4×60′=24′,∴∠B =20.4°=20°24′=∠A,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度分秒的换算、角的度数大小比较,熟练掌握度分秒的换算进率是解答的关键.三、解答题1、不全面,理由见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还应考虑点C 在线段AB 之间时,画出图形.根据图形,结合题意的步骤求出OB 的长即可.解:小明同学只考虑了点C在线段AB之外,当点C在线段AB之间时,如图,由图可知AC=AB-BC,∵AB=4cm,BC=3cm,∴AC=1cm,又∵点O为线段AC的中点,∴AO=12AC=12×1=0.5cm,∴OB=AB﹣AO=4﹣0.5=3.5cm.【点睛】本题考查有关线段的中点的计算,线段的和与差.作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①15°;②∠DOE=12α;(2)∠AOC=2∠DOE;证明见解析;(3)4∠DOE-5∠AOF=180°,证明见解析【分析】(1)①由已知可求出∠BOC=180°-∠AOC=150°,再由∠COD是直角,OE平分∠BOC求出∠DOE的度数;②由①可得出结论∠DOE=12∠AOC,从而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出∠DOE的度数;(2)由∠COD是直角,OE平分∠BOC可得出∠COE=∠BOE=90°-∠DOE,则得∠AOC=180°-∠BOC=180°-2∠COE=180°-2(90°-∠DOE),从而得出∠AOC和∠DOE的度数之间的关系;(3)设∠DOE=x,∠AOF=y,根据已知:∠AOC-4∠AOF=2∠BOE+∠AOF,得出4x-5y=180,从而得出结论.解:(1)①∵O是直线AB上的一点∴∠BOC=180°-∠AOC=180°-30°=150°∵又∠COD是直角,OE平分∠BOC,∴∠DOE=∠COD-12∠BOC=90°-12×150°=15°②由①知∠DOE=∠COD-12∠BOC=90°-12∠BOC,∴∠DOE=90°-12(180°-∠AOC),∴∠DOE=12∠AOC=12α(2)∵∠COD是直角,OE平分∠BOC,∴∠COE=∠BOE=90°-∠DOE,则得∠AOC=180°-∠BOC=180°-2∠COE=180°-2(90°-∠DOE),∴∠AOC=2∠DOE;(3)设∠DOE=x,∠AOF=y,∴∠AOC-4∠AOF=2∠DOE-4∠AOF=2x-4y,∴2∠BOE+∠AOF=2(90°-x)+y=180°-2 x+y,∴2x-4y=180°-2 x+y即4x-5y=180°,故4∠DOE-5∠AOF=18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度的运算,在求角的度数问题时,通常把角的度数设为未知数,并根据所求的角与其他角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求解.用方程来解几何问题能清楚、简洁地表示出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几何计算题的一种重要方法.3、(1)图见解析;(2)图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先连接AD,再以点D为圆心、AD长为半径画弧,交AD的延长线于点E即可;(2)先画出直线CD,再连接AB,交直线CD于点P即可;(3)根据点与线的位置关系即可得.【详解】AD DE即为所求;解:(1)如图,,(2)如图,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点P即为所求;(3)点E在直线AD上;点A在直线DE上;点B在直线AP上;点C在直线DP上.【点睛】本题考查了画直线、作线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点,熟练掌握直线和线段的画法是解题关键.4、(1)∠ACD,180°;(2)∠DAB+∠CAE=120°,见解析;(3)∠AOD+∠BOC=β+α【分析】(1)结合图形把∠ACB与∠DCE的和转化为∠ACD与∠BCE的和;(2)结合图形把∠DAB与∠CAE的和转化为∠DAC与∠EAB的和;(3)结合图形把∠AOD与∠BOC的和转化为∠AOB与∠COD的和.【详解】解:(1)由题可知∠BCE=∠ACD=90°,∴∠ACB=∠ACD+∠BCD,∴∠ACB=90°+∠BCD,∴∠ACB+∠DCE=90°+∠BCD+∠DCE=90°+∠BCE,∵∠BCE=90°,∴∠ACB+∠DCE=180°,故答案为:∠ACD,180°;(2)∠DAB+∠CAE=120°,理由:由题可知∠DAC=∠EAB=60°,∴∠DAB=∠DAC+∠CAB,∴∠DAB=60°+∠CAB,∴∠DAB+∠CAE=60°+∠CAB+∠CAE=60°+∠EAB,∵∠EAB=60°,∴∠DAB+∠CAE=120°;(3)∵∠AOB=α,∠COD=β,∴∠AOD=∠COD+∠AOC=β+∠AOC,∴∠AOD+∠BOC=β+∠AOC+∠BOC=β+∠AOB=β+α.【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找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5、(1)作图见解析;(2)作图见解析;(3)>,垂线段最短;(4)2.4【分析】(1)取格点T,直线直线CT即可;(2)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即可;(3)根据垂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即可;(4)利用面积法构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直线l即为所求;(2)如图,直线即为所求;(3)BA>BE(垂线段最短);故答案为:>,垂线段最短;(4)设点D到BC的距离为h,∵S△DCB=12×3×4=12×5×h,∴h=2.4,故答案为:2.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作垂线,作图应用与设计,垂线段最短的应用,准确作图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沪教版六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单元测试卷第七单元单元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阅读(60分)一、文言文阅读(24分)(一)默写。
(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熟读精思》中与“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意思相同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学》中,表明世事只要有“为”,便能化难为易这一道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4.子何恃而往恃:____________________5.西蜀之去南海去:____________________6.正身体,对书册正:____________________7.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8分)熟读精思(节选)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忽穗取舍于其间。
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
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此观书之法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文义有疑,众说纷错疑:____________ 错:____________(2)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诘:____________(3)而求其理之所安安:_____________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六年级英语沪教牛津版上册Unit7练习题Unit 7: RevisionExercise 1:Read the passag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My FamilyMy name is Jack and I have a small family. There are four people in my family: my dad, my mom, my older sister Kelly, and me. My dad is a doctor and works at the hospital. My mom is a teacher and she works at my school. Kelly is a nurse and she works at a clinic. We all have busy jobs, but we love spending time together.We live in a cozy house in the countryside. In our backyard, we have a beautiful garden where we grow flowers and vegetables. I like playing in the garden with our dog, Max. Max is a playful and friendly golden retriever.The best thing about my family is the love and support we have for each other. We always help one another and have fun together. Every Saturday, we have a family movie night where we watch a movie and eat popcorn.1.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Jack's family?2. What does Jack's dad do for a living?3. Where does Jack's mom work?4. What is Kelly's profession?5. What do they do on Saturdays?Exercise 2: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1. My brother __________ soccer yesterday.a) plays b) played2. We __________ fun at the party last weekend.a) have b) had3. Amy and I __________ to the park every Sunday.a) goes b) goExercise 3:Complete the sentences with the correct prepositions.1. We went __________ the museum yesterday.2. My mom bought a new dress __________ me.3. Tom is good __________ drawing.4. The cat is __________ the table.5. Please clean up __________ dinner.Exercise 4:Write five sentences about your favorite activities using 'I like' or 'I don't like'.Exercise 5: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write a sentence for each.1.2.3.Exercise 6:Write a short paragraph about your favorite season.Exercise 7:Write a story using the following words: park, bike, ice cream, friends, sunny.。
沪教版(上海)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七章线段与角的画法定向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时钟在9:00时候,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A.30°B.120°C.60°D.90°2、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且AC=CD=DB,点E是线段AB的中点.若AD=8,则CE的长为()A.2 B.3 C.4 D.53、如图,∠AOC和∠BOD都是直角,如果∠DOC=28°,那么∠AOB的度数是()A.118°B.142°C.152°D.158°4、下列现象中,可用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是()A.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B .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C .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木板上画两点,然后过这两点弹出一条墨迹D .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5、已知60AOB ∠=︒,自AOB ∠的顶点O 引射线OC ,若:1:4AOC AOB ∠∠=,那么BOC ∠的度数是( )A .48°B .45°C .48°或75°D .45°或75°6、∠A 的余角是30°,这个角的补角是( )A .30°B .60°C .120°D .150°7、如图,O 为直线AB 上的一点,OC 平分AOD ∠,50AOC ∠=︒,3BOE DOE ∠=∠,则DOE ∠的度数为( )A .20°B .18°C .60°D .80°8、如图,点B 在点O 的北偏东60°方向上,∠BOC =110°,则点C 在点O 的( )A.西偏北60°方向上B.北偏西40°方向上C.北偏西50°方向上D.西偏北50°方向上9、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C=30︒,OE⊥AB,OF是∠AOD的角平分线.若射线OE,OF分C 别以18︒/s,3︒/s的速度同时绕点O顺时针转动,当射线OE,OF重合时,至少需要的时间是()A.8s B.11s C.413s D.13s10、下列语句,正确的是()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B.两点间的线段叫两点之间的距离C.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D.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已知不重合的C,D,E三点在线段AB上(均不与点A,B重合),且E是线段BC的中点.(1)如图,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0cm,AC=6cm,则DE的长度为 _____cm;(2)若D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线段DE 与线段AC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_____.2、点CD 都在线段AB 上,且AB =30,CD =12,E ,F 分别为AC 和BD 的中点,则线段EF 的长为 _____ .3、如图,工人师傅用两根钉子就可以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基本事实是 _____.4、若∠α=23°30′,则∠α的补角的度数为 _____.5、如图,已知线段AB =16 cm ,M 是AB 的中点,P 是线段MB 上一点,N 为PB 的中点,NB =3 cm ,则线段MP =________cm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已知:线段AB = 6,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延长线段AB 到D ,使BD = 3BC .求线段AD 的长.2、如图,已知OM 平分AOC ∠,ON 平分BOC ∠.(1)如果100AOB ∠=︒,40BOC ∠=︒.求MON ∠的度数;(2)如果AOB α∠=,试求MON ∠的度数.3、如图,小海龟(头朝上)位于图中点A 处,按下述口令移动:前进3格;向右转90︒,前进5格;向左转90︒,前进3格;向左转90︒,前进6格;向右转90︒,后退6格;最后向右转90︒,前进1格;用粗线将小海龟经过的路线描出来,看一看是什么图形.4、在数轴上有A ,B ,C ,M 四点,点A 表示的数是-1,点B 表示的数是6,点M 位于点B 的左侧并与点B 的距离是5,M 为线段AC 的中点.(1)画出点M ,点C ,并直接写出点M ,点C 表示的数;(2)画出在数轴上与点B 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的点组成的图形,并描述该图形的特征;(3)若数轴上的点Q 满足14QA QC =,求点Q 表示的数. 5、已知:AOB α∠=,AOC β∠=(其中αβ>,90β<︒ ),OD 平分BOC ∠.(1)如图①,若90α∠=︒,30β∠=︒,补全图形并求BOD ∠的度数;(2)如图②,若100α∠=︒,40β∠=︒,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BOD ∠的度数为______;(3)若AOB α∠=,AOC β∠=(其中αβ>,90β<︒),直接写出BOD ∠=_______(用含αβ,的代数式表示)-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分析】利用钟表表盘的特征:每相邻两个大格之间的夹角为30°,当时钟在9:00时候,时针指向9,分针指向12,中间恰好有3格,据此解答即可.【详解】解:时钟在9:00时候,时针指向9,分针指向12,钟表12个大格,每相邻两个大格之间的夹角为30°,因此时钟在9:00时候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正好为9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钟表时针与分针的夹角,理解钟表盘上角的特点是解题关键.2、A【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AC =CD =DB =4,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求出AB 的长;再求出AE 的长,最后CE =AE -AC .【详解】解:∵AC =CD =DB ,点E 是线段AB 的中点,∴AD =AC +CD =8.AC =CD =DB =4,AB=6,∴AB=3AC=12,AE=12则CE=AE-AC=6-4=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两点间的距离,主要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比较简单,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3、C【分析】从图形中可看出∠AOC和∠DOB相加,再减去∠DOC即为所求.【详解】解:∵∠AOC=∠DOB=90°,∠DOC=28°,∴∠AOB=∠AOC+∠DOB﹣∠DOC=90°+90°﹣28°=152°.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找到公共角∠DOC是解题的关键.4、B【分析】由题意可得A,B,D选项都与直线相关联,而C选项与距离相关,可以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析,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可用基本事实“两点决定一条直线”来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可用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故B符合题意;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木板上画两点,然后过这两点弹出一条墨迹,可用基本事实“两点决定一条直线”来解释,故C 不符合题意;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可用基本事实“两点决定一条直线”来解释,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理解生活中的现象所反应的几何原理是解本题的关键.5、D【分析】:1:4AOC AOB ∠∠=可知AOC ∠的值;所引射线OC 有两种情况①在AOB ∠内,此时BOC AOB AOC ∠=∠-∠;②在AOB ∠外,此时BOC AOB AOC ∠=∠+∠.【详解】解::1:4AOC AOB ∠∠=,60AOB ∠=︒15AOC ∴∠=︒①在AOB ∠外BOC AOB AOC ∠=∠+∠601575BOC ∴∠=︒+︒=︒②在AOB ∠内BOC AOB AOC ∠=∠-∠601545BOC ∴∠=︒-︒=︒BOC ∴∠为45︒或75︒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和与差.解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射线的位置.6、C【分析】根据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9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 解:一个角的余角是30,∴这个角的补角是309012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概念并理清余角和补角的关系.7、A【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COD ∠,从而得到BOD ∠,再根据3BOE DOE ∠=∠可得4BOD DOE ∠=∠,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OC 平分AOD ∠,∴50AOC COD ∠=∠=︒,∴18025080BOD ∠=︒-⨯︒=︒,∵3BOE DOE ∠=∠,∴4BOD DOE ∠=∠, ∴1204DOE BOD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的计算的知识点,运用好角的平分线这一知识点是解答的关键.8、C【分析】根据题意即可知AOB ∠的大小,再由AOC BOC AOB ∠=∠-∠,可求出AOC ∠的大小,最后即可用方位角表示出点C 和点O 的位置关系.【详解】如图,由题意可知60AOB ∠=︒,∵=110BOC ∠︒,∴1106050AOC BOC AOB ∠=∠-∠=︒-︒=︒.∴点C 在点O 的北偏西50︒方向上.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与方位角有关的计算.掌握方位角的表示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D【分析】设首次重合需要的时间为t 秒,则OE 比OF 要多旋转120゜+75゜,由此可得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BOD =∠AOC =30゜,OE ⊥AB∴∠EOD=∠EOB+∠BOD=90゜+30゜=120゜,∠AOD=180゜ - ∠AOC=150゜∵OF平分∠AOD∴1752DOF AOD∠=∠=︒∴∠EOD+∠DOF=120゜+75゜设OE、OF首次重合需要的时间为t秒,则由题意得:18t−3t=120+75解得:t=13即射线OE,OF重合时,至少需要的时间是13秒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补角的含义,垂直的定义,角的和差运算,运用了方程思想来解决,本题的实质是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10、D【分析】根据线段、射线与两点之间的距离等性质依次判断即可.【详解】解: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选项错误;B、两点间的线段长度叫两点之间的距离,选项错误;C、射线AB与射线BA不是同一条射线,方向相反,选项错误;D、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题目主要考查线段、射线、两点间的距离的性质,熟练掌握各个性质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5 AC=2DE【分析】(1)求出BC的长,根据E是线段BC的中点,D是线段AC的中点,求出DC和CE的长,从而求出DE 的长;(2)根据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点E是线段BC的中点,计算出DB =12AC+12BC,CE=12BC,再由DE=DB-CE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1)∵AB=10cm,AC=6cm,∴BC=AB-AC=4(cm),∵点D是线段AC的中点,点E是线段BC的中点,∴DC=12AC=3(cm),CE=12CB=2(cm),∴DE=DC+CE=5(cm);故答案为:5;(2)∵AB=AC+BC,D是线段AB的中点,E是线段BC的中点,∴DB=12AB=12AC+12BC,BE=12BC,∴DE=DB-BE=12AC+12BC-12BC=12AC,故答案为:AC=2DE.【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及线段的和差,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计算,注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2、21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C+DB),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E+BF),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AC+DB=AB﹣CD=30﹣12=18.由点E是AC的中点,点F是BD的中点,得∴AE+BF=1(AC+DB)=9.2EF=AB﹣(AE+BF)=30﹣9=21.如图,AC+DB=AB+CD=30+12=42.由点E是AC的中点,点F是BD的中点,得(AC+DB)=21.∴AE+BF=12EF=AB﹣(AE+BF)=30﹣21=9.故答案为:21或9.【点睛】本题考查了求线段长,利用线段的和差得出(AE+BF)是解题关键.3、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接利用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由此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木工师得要将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通常需要钉两根钉子,请你写出这一现象反映的一个数学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答案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直线的性质,熟知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156°30′【分析】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由此定义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α=23°30′,∴∠α的补角=180°﹣∠α=23°30′=156°30',故答案为:156°30'.【点睛】本题考查补角的计算,熟练掌握两个角互补的定义,并能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5、2【分析】根据中点的定义可求解BM,及PB的长,进而可求解.【详解】解:∵M是AB的中点,AB=16cm,∴AM=BM=8cm,∵N为PB的中点,NB=3cm,∴PB=2NB=6cm,∴MP=BM﹣PB=8﹣6=2(cm).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计算,掌握中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5【分析】根据点C为线段AB的中点可求BC的长,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求AD的长.【详解】解:∵点C是线段AB的中点,∴12BC AB=,∵ AB = 6,∴ BC = 3,∵ BD= 3BC,∴ BD= 9,∴ AD=AB+BD=6+9=15,【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的中点定义,能够求出BC和BD的长是解此题的关键.2、(1)50°;(2)1 2α【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11112222MON MOC NOC AOC BOC AOC BOC AOB ∠=∠-∠=∠-∠=∠-∠=∠,故可求解;(2)由(1)同理即可求解. 【详解】解:(1)因为OM 平分AOC ∠,ON 平分BOC ∠所以12MOC AOC ∠=∠,12NOC BOC ∠=∠所以()11112222MON MOC NOC AOC BOC AOC BOC AOB ∠=∠-∠=∠-∠=∠-∠=∠ 因为100AOB ∠=︒所以1502MON AOB ∠=∠=︒(2)由(1)得12MON AOB ∠=∠ 因为AOB α∠=所以1122MON AOB α∠=∠=.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角度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知角平分线的性质与角度的和差关系. 3、见解析,小海龟经过的路线类似一面旗帜 【分析】根据指令一个一个移动或转弯即可. 【详解】解:如图所示:小海龟经过的路线类似一面旗帜.(画出图画即可,答不出图的形状亦可)【点睛】本题考查转弯,直行等概念的理解,理解这些概念是本题解题关键.4、(1)M为1,C为3;图见解析;(2)图见解析,是长为10的线段CD;(3)Q表示17 53 --或【分析】(1)点M在点B左侧距离为5,故用6-5=1;M为AC中点,因此C为3;(2)与点B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的点组成的图形是一条长度为10的线段;(3)设x,通过QA=14QC建立等式,再解x,从而求出Q点表示的数,注意分Q点位于AC之间和Q点在A点左边两种情况建立方程求解.【详解】(1)M为1,C为3,如图:(2)如图:图形特征是一条长度为10的线段CD.(3)当Q 在AC 之间时:设Q 点表示的数为x ,则有x -(-1)=()134x -,解得x =15- 当Q 在A 点左边时:设Q 点表示的数为x ,则有-1-x =()134x ⨯-,解得x =73- 【点睛】本题考查数轴上的点的标注,掌握各点 之间数量关系是本题解题关键. 5、(1)补全图形见解析;∠BOD =30°;(2)补全图形见解析;70°;(3)2αβ+或2αβ-.【分析】(1)先求出60BOC AOB AOC ∠=∠-∠=︒,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1302∠=∠=︒BOD BOC ;(2)先求出140BOC AOB AOC ∠=∠+∠=︒,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1702BOD BOC ∠=∠=︒;(3)分OC 在∠AOB 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 【详解】解:(1)90AOB α∠==︒,30AOC β∠==︒, ∴60BOC AOB AOC ∠=∠-∠=︒, ∵OD 平分∠BOC , ∴1302∠=∠=︒BOD BOC ;(2) 100AOB α∠==︒,40AOC β∠==︒, ∴140BOC AOB AOC ∠=∠+∠=︒, ∵OD 平分∠BOC ,∴1=702BOD BOC =︒∠∠;故答案为:70°;(3)如图1所示,当OC 在∠AOB 内部时, AOB α∠=,AOC β∠=,∴BOC AOB AOC αβ∠=∠-∠=-, ∵OD 平分∠BOC ,∴122BOD BOC αβ-∠=∠=;如图2所示,当OC 在∠AOB 外部时,∵AOB α∠=,AOC β∠=, ∴BOC AOB AOC αβ∠=∠+∠=+, ∵OD 平分∠BOC ,∴1=22BOD BOC αβ+=∠∠;故答案为:2αβ+或2αβ-.【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角度计算,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利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求解.。
单元检测一、填空:2’×201、():20= 12( )=24÷()=()%=二成=()折2、一个数的30%是3.3。
这个数是(),这个数的25%是()。
3、六(2)班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比女生人数多()%,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男生人数占全班的()%4、六(1)班今天出席47人,1人病假,2人事假。
六(1)班今天的出勤率()%5、一个数是90,减少它的20%后是()。
6、某数增加它的30%后是78,这个数是()。
7、0.8 、 5/6 、 83% 、八成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8、一根木料用去40%,后还剩下1.5米这根木料长()米。
9、甲乙两数比是5:3 ,乙数比甲数少()%,乙数占两数和的()%10、往30千克盐中加入()千克水,可得到含盐率为30%的盐水。
11、某件商品按原价六折卖出是18元,亏2元。
如果按原价卖出可以赚()%二、判断。
2’×51.甲数是乙数的125%,那么乙数是甲数的80% ()2.在4后面添上百分号,这个数就缩小100倍()3.一根1米长的绳子,用去它的50%后,还剩50%米()4.甲、乙两班的出勤率都是98%,那么甲、乙两班今天出勤人数相同。
()5.在含盐率10%的盐水中,加入10克盐和10克水后,盐水的含盐率仍是10% ()三、计算 3’×81、能简算的要简算10×10.7-10÷62.5% 99%×99+99%4×8×1.25×25% (169+271)×23+25/712.解方程1112X-120%X=6.5 4X+0.4X=70.43X +90%×4=9 1112X -120%=6.5五、应用题6’×2+7’×21、机床厂去年生产机床3200台,今年计划生产3600台,今年计划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2、下面是一张银行定期储蓄存单:请你帮王强算一算,到期后他可从银行中取走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3、甲乙两仓库中的大米质量比是5:2,如果从甲库中取出它的20%放入乙仓库中,这时甲仓库大米比乙仓库还多12吨,求甲乙两仓库原各有大米多少吨?4、玩具商店同时出售两种玩具售价都是120元,一件可赚25%,另一件赔25%。
沪教版(上海)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七章线段与角的画法达标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 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过任意三点一定能画一条直线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 .射线AB 和射线BA 是同一条射线D .经过一点的直线只有一条2、已知60AOB ∠=︒,自AOB ∠的顶点O 引射线OC ,若:1:4AOC AOB ∠∠=,那么BOC ∠的度数是( )A .48°B .45°C .48°或75°D .45°或75°3、下列图中的1∠也可以用O ∠表示的是( )A .B .C .D .4、如图,将一副三角尺按不同位置摆放,下列选项的摆放方式中∠1与∠2互余的是( )A .B .C .D .5、如图,O 是直线AB 上一点,OE 平分∠AOB ,∠COD =90°,则图中互余的角有( )对.A .5B .4C .3D .26、如图,点C ,D 在线段AB 上,且AC =CD =DB ,点E 是线段AB 的中点.若AD =8,则CE 的长为( )A .2B .3C .4D .57、如图,::2:3:4AOB BOC COD ∠∠∠=,射线OM 、ON 分别平分AOB ∠与COD ∠,MON ∠是直角,则COD ∠的度数为( )A .70°B .62°C .60°D .58°8、在同一平面内,已知60AOB ∠=︒,20COB ∠=︒,则AOC ∠等于( ).A .80°B .40°C .80°或40°D .20°9、若∠A 与∠B 互为补角,且∠A =28°,则∠B 的度数是( )A .152°B .28°C .52°D .90°10、如图,点D 为线段AC 的中点,12BC AB =,1BD =cm ,则AB 的长为( )A .3cmB .4cmC .5cmD .6cm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线段AB =10,若点C 为线段BD 中点,线段BC =4.5,则线段AD 的长为______.2、在时刻9:30时,时钟上的时针与分针之间的所成的夹角是___度.3、已知线段AB =10cm ,C 是直线AB 上一点,BC =4cm .若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则线段MN 的长度是_________cm .4、已知∠A =20°24′,∠B =20.4°.比较大小:∠A ________∠B (填“>或<或=”).5、若5318α'∠=︒,则α∠的余角为______度.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已知线段AB ,点C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且AC =12AB ,若点D 是BC 的中点,AB =12cm ,求AD 的长.2、如图,已知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A,B,C.(1)延长线段BA到点D,使得AD AC AB=+(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2)若∠CAD比∠CAB大100︒,求∠CAB的度数.3、如图,已知线段a与线段b,点O在直线MN上,点A在直线MN外.(1)请利用直尺和圆规,按照下列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①作线段OA;②在射线OM上作线段OB=a,并作直线AB;③在射线ON上取一点C,使OC=b,并作射线AC;(2)写出图中的一个以A为顶点的锐角:.4、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O,B对应的数分别为2-,0,6,点P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1)设点P对应的数为x.①若点P到点A和点B的距离相等,则x的值是________;②若点P在点A的左侧,则PA=________,PB=__________(用含x的式子表示);(2)若点P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 向右运动,同时点A 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M 和点N 分别是AP 和OB 的中点,设运动时间为t .①移动后,点P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________,点A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_________,点B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用含t 的式子表示);②求MN 的长(用含的式子表示);③当t =_______时,MN AB =.参考公式:若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a ,b ,则线段AB 的中点对应的数为2a b +. 5、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数学课上,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已知点O 在直线AB 上,90COE ∠=︒,在同一平面内,过点O 作射线OD ,满足2AOC AOD ∠=∠.当40BOC ∠=︒时,如图1所示,求∠DOE 的度数.甲同学:以下是我的解答过程(部分空缺)解:如图2,∵点O 在直线AB 上,∴180AOB ∠=︒.∵40BOC ∠=︒,∴∠AOC = °.∵2AOC AOD ∠=∠,∴OD 平分∠AOC . ∴12COD AOC ∠=∠= °.∵DOE COD COE ∠=∠+∠,90COE ∠=︒.∴∠DOE = °.乙同学:“我认为还有一种情况.”请完成以下问题:(1)请将甲同学解答过程中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2)判断乙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在图1中画出另一种情况对应的图形,并求∠DOE 的度数,写出解答过程;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3)将题目中“40BOC ∠=︒”的条件改成“BOC α∠=”,其余条件不变,当α在90︒到180︒之间变化时,如图3所示,α为何值时,COD BOE ∠=∠成立?请直接写出此时α的值.-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分析】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射线的表示方法,端点字母必须在前面,经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A 、过任意两点一定能画一条直线,故原说法错误;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说法正确;C 、射线AB 和射线BA 不是同一条射线,故原说法错误;D 、经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故原说法错误;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射线、直线,关键是掌握直线和线段的性质,掌握射线的表示方法.2、D【分析】:1:4AOC AOB ∠∠=可知AOC ∠的值;所引射线OC 有两种情况①在AOB ∠内,此时BOC AOB AOC ∠=∠-∠;②在AOB ∠外,此时BOC AOB AOC ∠=∠+∠.【详解】解::1:4AOC AOB ∠∠=,60AOB ∠=︒15AOC ∴∠=︒①在AOB ∠外BOC AOB AOC ∠=∠+∠601575BOC ∴∠=︒+︒=︒②在AOB ∠内BOC AOB AOC ∠=∠-∠601545BOC ∴∠=︒-︒=︒BOC ∴∠为45︒或75︒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和与差.解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射线的位置.3、A【分析】如果顶点上只有一个角,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果不止一个角,就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若∠1=∠O ,则选项正确.【详解】解:A 中∠1=∠O ,正确,故符合要求;B 中∠1=∠AOB ≠∠O ,错误,故不符合要求;C中∠1=∠AOC≠∠O,错误,故不符合要求;D中∠1=∠BOC≠∠O,错误,故不符合要求;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表示.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的表示角.4、D【分析】由题意直接根据三角板的几何特征以及余角的定义进行分析计算判断即可.【详解】解:A.∵∠1+∠2度数不确定,∴∠1与∠2不互为余角,故错误;B.∵∠1+45°+∠2+45°=180°+180°=360°,∴∠1+∠2=270°,即∠1与∠2不互为余角,故错误;C.∵∠1+∠2=180°,∴∠1与∠2不互为余角,故错误;D.∵∠1+∠2+90°=180°,∴∠1+∠2=90°,即∠1与∠2互为余角,故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余角和补角,熟练掌握余角的定义即若两个角的和为90°,则这两个角互为余角是解题的关键.【分析】根据余角的定义找出互余的角即可得解.【详解】解:∵OE平分∠AOB,∴∠AOE=∠BOE=90°,∴互余的角有∠AOC和∠COE,∠AOC和∠BOD,∠COE和∠DOE,∠DOE和∠BOD共4对,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的定义,从图中确定余角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防止遗漏.6、A【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AC=CD=DB=4,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求出AB的长;再求出AE的长,最后CE=AE-AC.【详解】解:∵AC=CD=DB,点E是线段AB的中点,∴AD=AC+CD=8.AC=CD=DB=4,AB=6,∴AB=3AC=12,AE=12则CE=AE-AC=6-4=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两点间的距离,主要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比较简单,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分析】设∠AOB的度数为2x°,则∠BOC的度数为3x°,∠COD的度数为4x°,根据射线OM,ON分别平分∠AOB与∠COD即可得出∠BOM=x°,∠CON=2x°,再根据∠MON=∠CON+∠BOC+∠BOM=90°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得【详解】解:设∠AOB=2x°,则∠BOC=3x°,∠COD=4x°,∵射线OM、ON分别平分∠AOB与∠COD∠AOB=x°∴∠BOM=12∠COD=2x°∠CON=12∵∠MON=90°∴∠CON+∠BOC+∠BOM=90°∴2x+3x+x=90解得:x=15∴∠COD=4x=15°×4=60°.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角的和差关系,能根据图形准确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8、C【分析】C点可能在OB上方也可能在OB下方,故应分类讨论计算.【详解】如图所示,当C 点在OB 上方,则AOC AOB COB ∠=∠-∠=60°-20°=40°当C 点在OB 下方则'AOC AOB C OB ∠=∠+∠=60°+20°=80°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运算,考虑到C 点的有两种位置情况是解题的关键.9、A【分析】根据两个角互为补角,它们的和为180°,即可解答.【详解】解:∵∠A 与∠B 互为补角,∴∠A +∠B =180°,∵∠A =28°,∴∠B =152°.故选:A本题考查了补角,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补角的定义.10、B【分析】设,BC x =再表示32,3,,2AB x AC x CDx 再利用,1,DC DB BC DB 列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BC x = 而12BC AB =, 22,3,AB BC x AC AB BC x点D 为线段AC 的中点,3,2AD CD x 而,1,DC DB BC DB31,2x x 解得:2,x =2 4.AB x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和差关系,线段的中点的含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熟练的利用方程解决线段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分析】先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求出BD =9,则AD =AB -BD =1.解:∵点C为线段BD中点,线段BC=4.5,∴BD=2BC=9,∴AD=AB-BD=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熟知线段中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105【分析】根据时针旋转的速度乘以时针旋转的时间,可得时针的旋转角,根据分针旋转的速度成分针旋转的时间,等于分针旋转的角度;再根据时针的角减去分针旋转的角等于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可得答案.【详解】小时,解:30分=12则9:30时,时钟上的时针与分针间的夹角9×30°+30°×1-6×30°=105°,2故答案为:105.【点睛】本题考查了钟面角,利用了时针的旋转角减去分针的旋转的角等于时针与分针的夹角.3、5【分析】根据题意可分类讨论,①当点C在点B左侧时和当点C在点B右侧时,画出图形,分别计算出AC的长度.再根据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计算出MC和CN的长,最后根据图形求出MN即可.【详解】解:分类讨论:①当点C 在点B 左侧时,如图,根据图可知1046AC AB BC cm =-=-=,∵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 ∴111163422222MC AC cm CN BC cm ==⨯===⨯=,, ∴325MN MC CN cm =+=+=;②当点C 在点B 右侧时,如图,根据图可知10414AC AB BC cm =+=+=,∵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 ∴1111147422222MC AC cm CN BC cm ==⨯===⨯=,, ∴725MN MC CN cm =-=-=.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线段中点和线段的和与差,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4、=【分析】根据度分秒的换算:1°=60′解答即可.【详解】解:∵0.4×60′=24′,∴∠B =20.4°=20°24′=∠A,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度分秒的换算、角的度数大小比较,熟练掌握度分秒的换算进率是解答的关键. 5、36.7【分析】根据余角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解:∵5318α'∠=︒=53.3°,∴α∠的余角=90°-53.3°=36.7°,三、解答题1、AD 的长为3cm .【分析】先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6cm,18cm AC BC ==,再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9cm BD =,然后根据AD AB BD =-即可得.【详解】 解:1,1cm 22A C A B A B ==, 6cm AC ∴=,18cm BC AB AC ∴=+=,点D 是BC 的中点,19cm 2BD BC ∴==, 1293(cm)AD AB BD ∴=-=-=,答:AD的长为3cm.【点睛】本题考查了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熟练掌握线段之间的运算关系是解题关键.2、(1)见解析,(2)40°【分析】(1)先画射线BA,在BA延长线上截取AE=AC,然后在线段AE的延长线上截取ED=AB;(2)利用邻补角的定义得到∠CAD+∠CAB=180°,再加上已知条件∠CAD﹣∠CAB=100°,然后通过解方程组得到∠CAB的度数.【详解】解:(1)如图,线段AD为所作;(2)∵∠CAD﹣∠CAB=100°,∠CAD+∠CAB=180°,∴100°+∠CAB+∠CAB=180°,2∠CAB=80°,∴∠CAB=40°.【点睛】本题题考查了画线段和求角度,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几何作图,明确角之间的数量关系.3、(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③见解析(2)∠BAO①连接OA ,即可求解;②以O 为圆心,线段a 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OM 于点B ,然后过点A 、B 作直线AB ,即可求解; ③以O 为圆心,线段b 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ON 于点C ,然后过点A 、C 作射线AC ,即可求解;(2)根据锐角的定义,即可求解.(1)解:①线段OA 即为所求,如图所示:②线段OB ,直线AB 即为所求,如图所示:③点C ,射线AC 即为所求,如图所示:(2)∠BAO (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画射线、直线、线段,熟练掌握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作法,直线是两端都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可测量长度的线;射线是只有一个端点,它从一个端点向另一边无限延长不可测量长度的线;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是解题的关键.4、(1)①2;②2x --,6x -;(2)①t ,23t --,66t +;②44MN t =+;③1.【分析】(1)①根据数轴上两点中点计算公式计算即可;②利用数轴上两点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列代数式即可;(2)①根据数轴上的点左右移动,相应点的变化求解即可;②用时间t 表示各个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再求出MN 即可;③由MN =AB 得到关于t 的等式,解出t 值即可.(1)①由中点公式得:2622x -+==, 故答案为:2;②由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PA =-2-x ,PB =6-x ,故答案为:2x --,6x -;(2)①移动t 秒后,点P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t ,点A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2-3t ,点B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6+6t ,故答案为:t ,23t --,66t +;②∵点M 是AP 的中点,∴点M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2312t t t --+=--; ∵点N 是OB 的中点,∴点N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6+6t 2=3+3t ;∴33(1)44MN t t t =+---=+;③由题意得:4+4t =6-(-2),解得:t =1.故答案为:1.【点睛】考查数轴表示数的意义,掌握数轴上两点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和两点距离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1)140,70,160;(2)正确,见解析,60DOE ∠=︒或160︒;(3)120α=︒或144︒【分析】(1)根据平角定义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补充即可;(2)由题意,还有∠AOD 在∠AOC 的外部时的情况,根据平角定义求解即可;(3)由题意,∠BOE =∠COD =α-90°,∠AOC =180°-α,分∠AOD 在∠AOC 的内部和∠AOD 在∠AOC 的外部,由2AOC AOD ∠=∠求出α即可.【详解】解:(1)∵点O 在直线AB 上,∴180AOB ∠=︒,∵40BOC ∠=︒,∴140AOC ∠=,2AOC AOD ∠∠=,∴OD 平分∠AOC , ∴1702COD AOC ∠=∠=,∵DOE COD COE ∠=∠+∠,90COE ∠=︒,∴160DOE ∠=,故答案为:40,70,160;(2)正确,理由如下:当∠AOD 在∠AOC 的外部时,如图所示:∵点O 在直线AB 上,∴180AOB ∠=︒,∵40BOC ∠=,∴140AOC ∠=︒,∵2AOC AOD ∠=∠,∴70AOD ∠=°,∵90COE ∠=︒,∴50BOE ∠=,DOE AOB AOD BOE ∠∠∠∠∴=--∴60DOE ∠=︒,综上所述,60DOE ∠=︒或160︒.(3)∵BOC α∠=,COD BOE ∠=∠,∴∠BOE =∠COD =α-90°,∠AOC =180°-α, 当∠AOD 在∠AOC 的内部时,如图, ∵2AOC AOD ∠=∠,∴OD 平分∠AOC ,∴AOD COD ∠=∠,即2AOC COD ∠=∠ ∴180°-α=2(α-90°),解得:α=120°;当∠AOD在∠AOC的外部时,如图,∵2AOC AOD∠=∠,∴∠AOD=12∠AOC=12(180°-α),∵∠COD=∠AOC+∠AOD,∴α-90°=180°-α+12(180°-α),解得:α=144°,综上,120α=︒或144°.【点睛】本题考查角的运算、角平分线的有关计算、平角定义,能根据图形进行角度运算,能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是解答的关键.。
2012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测试卷
一、文言文(30分)
(一)默写:(12分)
1、 ,正是男孩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
《 》(朝代 作者 )(2分)
2、南山新长凤凰雏, 。
,长成须读五车书。
《 》(朝代 作者 )(2分)
3、人之立志, 。
(2分)
(翻译: )
4、士别三日, 。
(2分)
(翻译: )
5、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 。
(《 》作者 )(2分)
6、 , 。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 》作者 ) (2分)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0分)
1、蜀之鄙.有二僧 ( )
2、吾欲之.
南海 ( ) 3、子何恃.而往 ( ) 4、越.
明年 ( ) 5、西蜀之去南海... ( ) 6、顾.
不如 ( ) 7、权谓.吕蒙曰 ( ) 8、但.
当涉猎 ( ) 9、与蒙论议.. ( ) 10、非复..
吴下阿蒙( ) (三)课文内容理解填空题。
(8分)
(1)“买椟还珠”的意思是 ,
作者的原意是讽刺那些
(2)“滥竽充数”选自_____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我们常用“_________”来说明死守教条害人不浅。
常用“ ”来指出做事情不要多此一举。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班级-------------------------姓名-------------------------------———————————————————————
阅读下面几则伊索寓言,回答问题。
(16分)
小孩与画的狮子
有个胆小的老人有个独生子,他勇敢而且天生喜欢打猎。
有一次,老人梦见儿子悲惨地被狮子咬死。
他极害怕这梦变为现实,便特别建造了一座悬空的漂亮房子,将儿子锁在里面,把他保护起来。
为了让儿子高兴,老人在墙上画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其中也画有狮子。
然而,那孩子越看画越烦恼。
有一次,他站在狮子画的旁边,说道:“喂,你这可恶的野兽,为了你和我父亲荒唐的梦,我才被关在这种像牢房一样的房里。
”说着说着,便挥动拳头用力向墙打去,好像要把那狮子打死。
不料一根刺钻到他指甲里去了,他疼痛难忍,最后发炎引起高烧不退,没多久便死了。
原本是一头画在墙上的狮子,竟把孩子害死了。
这位父亲精心的安排对孩子有害无益。
这是说,人们要勇敢地去面对困难,而不要用什么心计去回避它。
赫耳墨斯和樵夫
从前,有个樵夫在河边砍柴,不小心斧头掉进河里,他丢掉了谋生的工具,伤心地坐在岸边痛哭。
赫耳墨斯正好从此经过,问明他哭的原因,很可怜他,跳进河里去捞斧头。
第一次,他捞上来一把金斧头,樵夫说不是他的;第二次,他捞上来一把银斧头,樵夫又说不是;第三次,他把樵夫的斧头捞上来,樵夫说这就是他的那把斧头,并且露出失而复得的高兴样子。
赫耳墨斯看樵夫为人诚实,就把这把斧头连同那把金斧头和银斧头都给了他。
樵夫回到家,把事情的经过讲给伙伴们听。
有个伙伴也想得到好处,便拿上一把斧头,去河边砍柴,没砍几下就故意把斧头丢进河里,然后坐在那里哭。
不久,赫耳墨斯出现了,问他出了什么事,他回答说丢了斧头。
赫耳墨斯捞起一把金斧头来,问是不是他的。
这个人立刻说是自己的。
赫耳墨斯明白了他的用意,不但没有给他金斧头,就连他掉进河里的那把斧头也不管了。
蚂蚁和促织
冬天,蚂蚁翻晒受潮的粮食,一只饥饿的促织向他乞讨。
蚂蚁对促织说:“你为什么不在夏天储存点粮食呢?”促织回答说:“那时我在唱悦耳的歌曲,没有工夫。
”蚂蚁笑着说:“如果你夏天吹箫,冬天就去跳舞吧!”
这故事是说,凡事都要预先有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
衔肉的狗
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一块更大的肉。
他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
结果,两块肉都没有了:那一块没捞到,因为本来就没有,这一块也被河水冲走了。
8.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4分)
(1)悬.空()(2)樵.夫()
(3)乞.讨()(4)衔.着()
9. 《小孩与画的狮子》中,害死小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10. 《赫尔墨斯和樵夫》的寓意是什么?(3分)
11.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告诉人们,凡事都要有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
你读了这则寓言,还能发掘出什么新的寓意吗?(3分)
12、《衔肉的狗》本来的寓意是(2分)(二)(14分)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
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
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
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而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
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
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
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
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
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
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便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
”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
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1、在文中()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分)
2、填表。
(3分)
姓名读书法
姓名读书法
姓名读书法
3、这篇文章讲了两个要点,请简要地写在下面。
(2分)
4、作者为了说明“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这个观点,采用的论证方法是:(A)列举数字;(B)举例;(C)打比方。
正确的是()(1分)
5、你喜欢哪种读书法?(可以是这篇文章中的,也可以是课本上的,或其他的)为什么?(2分)
6、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很多,你能填完整吗?(4分)
(1),下笔如有神。
(2),其义自现。
(3),不会作诗也会吟。
(4)读万卷书,。
三、作文(40分)
请以“我想”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横线上可填的内容有很多,如“玩”、“过一个轻松的周末”、“读一本好书”、“当一回家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