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发展脉络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体之一,起源于北宋时期,经历了南宋时期的发展和繁荣。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宋词发展的脉络、特点和代表作品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宋词发展的脉络1. 唐宋继承与创新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的乐府诗和绝句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唐代的乐府诗以其朴实、自然的表达方式,为宋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而绝句则为宋词提供了一种简洁、精练的表达方式。
2. 宋词的形成与初兴宋代初期,词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乐府诗和绝句过渡到词的过程。
这一时期的词,主要以婉约派为代表,注重情感表达和音乐性的运用。
代表性的作家有李清照、周邦彦等。
3. 宋代中兴与全盛宋代中期,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词,主要以豪放派和山水派为代表,词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豪放派的词注重豪情壮志的表达,山水派的词注重描绘自然景色。
代表性的作家有辛弃疾、苏轼等。
4. 宋词的衰落与晚期发展宋代晚期,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衰落期。
这一时期的词,主要以晚唐风格和元曲风格为代表,注重形式的华丽和技巧的运用,但情感表达相对较弱。
代表性的作家有杨万里、郑燮等。
二、宋词的特点1. 婉约与抒情并重宋词以其独特的婉约风格而闻名,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和抒发。
词人常常通过描写细腻的景物和细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音乐性的运用宋词注重音乐性的运用,追求韵律的和谐和音韵的美感。
词人常常通过运用押韵、对仗和平仄等手法,使词的语言具有优美的节奏感。
3. 情感真挚宋词以其情感真挚而著称,词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情世故的抒发,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4. 主题广泛宋词的主题非常广泛,既有对爱情、友情的歌颂,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政治乱世的慨叹。
词人通过对各种主题的表达,丰富了词的内涵和意义。
三、代表作品1. 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婉约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而著称。
宋词发展脉络引言概述: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朝,经过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最终在宋朝达到了巅峰。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宋词的发展脉络。
一、初唐时期的词1.1 唐诗的影响:初唐时期的词受到了唐诗的深刻影响,许多初唐词人都是同时也是唐诗人,他们在创作词时运用了唐诗的格律和意境。
1.2 乐府诗的传承:初唐时期的词还受到了乐府诗的传承,乐府诗的特点是歌颂民间生活和表达情感,这些特点在初唐词中得到了延续。
1.3 词的题材与风格:初唐时期的词题材广泛,有咏史抒怀、山水田园、爱情离别等,风格上多以豪放、奔放为主。
二、五代十国时期的词2.1 乱世的背景: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这种乱世背景对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 词的题材与风格:五代十国时期的词题材多以离散、怀人、怀古为主,风格上更加涵蓄、忧愁,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氛围。
2.3 词人的贡献:五代十国时期浮现了许多优秀的词人,如李煜、李清照等,他们的作品对后世的词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北宋时期的词3.1 宋词的兴旺:北宋时期是宋词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词人众多,作品丰富多样,为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2 词的题材与风格:北宋时期的词题材更加广泛,有山水田园、宫廷生活、爱情离别等,风格上更加婉约、细腻,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表达。
3.3 代表性词人与作品:北宋时期的代表性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深受后世词人的推崇,成为了宋词的经典之作。
四、南宋时期的词4.1 词的发展与变革:南宋时期,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浮现了更多的题材和风格的多样化。
4.2 词的题材与风格:南宋时期的词题材更加丰富多样,有山水田园、宫廷生活、爱情离别等,风格上更加细腻、涵蓄,充满了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情感的深刻描绘。
4.3 代表性词人与作品:南宋时期的代表性词人有陆游、杨万里等,他们的作品在题材和风格上都有独特的贡献,成为了南宋词的瑰宝。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及其主要流派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唐宋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直到今天,她那些闪烁着人文主义精神光辉而又达到很高艺术境界的作品,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词起源于隋代,她的诞生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
她所配合的曲调,是同时兴起的,以汉族民间音乐为基础,糅和少数民族音乐及外来音乐而形成的新声“燕乐”(“燕”同“宴”,因常在宴会上演出,故名)。
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结束了二百七十多年南北分裂的局面。
政治上的统一,经济上的通贯,民族间的融合,自必带来文化上的汇流。
词出现在此时,决非偶然。
她是应运而生,是南方和北方、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国和外国音乐文学的水乳交融。
词的全名为“曲子词”。
“曲子”指她的燕乐曲调,“词”则指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辞。
由于“曲子”的唱法今已失传,现在我们所能欣赏的,就只剩下文辞了。
因此,“曲子词”也就通行省称为“词”。
词虽起于隋,但隋代的词作却未能保存下来。
人们仅能从某些打有隋代印记的词牌名称上去辨认她们的蝉蜕。
这样,我们介绍词的发展历史,便不得不从唐代说起。
(一)上世纪初在甘肃敦煌莫高窟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主要是唐代(兼有五代)的民间创作。
诚如王重民先生《敦煌曲子词集叙录》所言,其间“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更有少数民族剥削阶级统治下“敦煌人民之壮烈歌声",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相当广阔,较多地体现着下层人民的喜怒哀乐。
她朴素、率直、活泼、清新,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尽管大部分作者的文化水平并不高,许多作品的笔触还很粗糙、稚拙,但玉蕴璞中,连城之价毕竟是掩没不了的。
产生于民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任何一种文学新样式,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迟早总会引起文人雅士的瞩目和效仿。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唐宋词的发展脉络李白的《菩萨蛮》和《忆秦娥》。
词的别称:长短句、诗余、曲子、曲子词、琴趣、乐章、乐府……五代时期词的发展南唐和西蜀温庭筠为鼻祖,从而形成了花间词派,韦庄的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抒写个人真切的乡愁旅思,李煜突破艳情樊篱,直抒胸臆,其词风接近韦庄而成就又超过了他,富有个性特色。
温庭筠是严妆,韦庄是淡妆,李后主则属于粗服乱头。
概括地道出了晚唐五代三大词人的风格。
冯延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则认为,“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宋代词的发展顶峰岳飞、李纲、胡铨、张元干和张孝祥等人以词抒发悲怆激越的爱国情怀。
辛弃疾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
词形式上的特点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阙),以分两片的为最多.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词牌名必有词题目可有可无偶句押韵的,,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
骈齿重瞳宽厚仁孝外奉中原,不畏卑屈,内轻徭役,以实民力,嗜赌浮屠他给赵匡胤上书“自出胶痒,心疏利禄。
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
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
被李煜的两首《渔父》词隐约透露出一些消息:“阆苑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轮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
万顷波中得自由。
”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离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虚与委蛇,内政不修,佞佛成性,宴乐无度,自毁长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大开,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没有亡国之痛,就不会有那些流传千古的佳作,这就是所谓“国家不幸词人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宋词的发展脉络范文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其发展脉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先秦诗歌影响:先秦时期的诗歌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诗经》以及《楚辞》中的民歌之风和个人感情的表达,为宋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唐代继承与发展: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对宋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的精华主要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形式,这种形式对宋词的格律要求有一定影响。
3.宋代初期的形成与发展:五代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文人们普遍感到时世之乱,开始写起了以个人情感为主题的词,这种形式逐渐演变成了宋词的雏形。
这一阶段的词作主要流行于南方,以南唐为代表。
4.陆游及南宋词派的崛起:陆游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作以哀愁慷慨、浪漫激昂为特点,对后来的南宋词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南宋时期,还出现了其他一些重要的词派,如辽东和吴门派等。
5.宋神话体诗与浪漫主义派的兴起:北宋时期,随着政治稳定,社会繁荣,大量词人开始追求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个人体验。
这一阶段的词作逐渐形成了宋词的主流风格,以周邦彦和李清照为代表。
他们以真诚、感性和浪漫为核心,受到后世的广泛喜爱。
6.宋代后期的艳情词典型代表:宋代后期,词的题材逐渐丰富多样,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艳情词。
这一阶段以王宗之和张先为代表,他们的词作才情奇短,充满情趣,对后世的词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体而言,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从唐代的继承与发展,到宋代初期的形成与发展,再到南宋词派的崛起,最终形成宋词的主流风格并丰富多样。
宋词以其真情实感、浪漫主义和艳情词为特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宋词发展脉络引言概述: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代,并在宋代达到了鼎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宋词的发展脉络,分析其特点和演变过程。
一、唐宋词的起源1.1 唐代诗歌的影响唐代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1.2 诗词的演变唐代诗歌逐渐演变为宋词,形成为了独特的格律和风格。
1.3 宋词的特点宋词继承了唐诗的传统,但在表现方式和意境上有所创新,具有更加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形象描写。
二、宋词的发展阶段2.1 前宋词前宋词是宋代初期的词作品,以较为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风格著称。
2.2 中宋词中宋词是宋代中期的词作品,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为特点,代表作品有苏轼、辛弃疾等。
2.3 后宋词后宋词是宋代晚期的词作品,以豪放、奔放的风格和对世俗生活的描写为主要特点。
三、宋词的流派和代表人物3.1 江西词派江西词派是宋代著名的词派之一,代表人物有李清照、辛弃疾等。
3.2 宋辽金元四大家宋辽金元四大家是宋代最著名的四位词人,包括苏轼、辛弃疾、陆游、杨万里。
3.3 南宋词派南宋词派是宋代南方地区的词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等。
四、宋词的影响与传承4.1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宋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遗产。
4.2 词学的传承宋词的传统向来延续至今,影响了后世文人的词作品创作和风格。
4.3 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宋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五、结语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宋词的发展脉络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形式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愿我们能够继承和传承宋词的优秀传统,将其发扬光大,让这一文学瑰宝永远流传下去。
北宋词的发展脉络
北宋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该时期的词创作在技巧与创新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与成就。
北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汉唐继承期(960年- 985年):北宋初年,汉唐继承期的词风格仍然保留着古风,注重理辞、婉约和以情感为主题的代表词人有辛弃疾、晏殊等。
2.先秦浪漫主义期(985年-1005年):这一时期的北宋词以浪漫主义为主题,追求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尤其是关注爱情、离别、怀念等情感。
代表词人有欧阳修、苏轼等。
3.晚唐小品期(1005年-1045年):这一时期的北宋词受晚唐诗歌的影响,注重小品化、清新的风格,注重意境的营造,代表词人有王安石、柳永等。
4.北宋晚期(1045年-1100年):这一时期北宋词取得了重要的创新与突破,同时受到墓志铭体、戏曲、曲文等多重艺术形式的影响。
代表词人有陆游、杨万里等。
总体来说,北宋词的发展脉络展现了从古风到浪漫主义再到小品化和创新的演变过程,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离别、怀念等情感的诗意追求。
北宋词在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词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代,但在宋代达到了巅峰,并且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唐代词的发展在唐代,词的形式主要分为乐府诗和绝句。
乐府诗是古代民歌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歌谣性强,题材广泛。
绝句则是四行诗的形式,它的特点是言简意赅,抒发个人感情。
唐代的词以乐府诗为主,绝句为辅,词的发展还比较初级。
二、初唐词的发展初唐时期,词开始有了一些独立的发展。
初唐词的代表作家有王勃、杨炯等人。
他们的词主题多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形式上多采用绝句的形式。
初唐词的特点是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三、盛唐词的发展盛唐时期,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盛唐词的代表作家有杜牧、李商隐等人。
他们的词在题材上更加广泛,不仅抒发个人感情,还描绘了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
盛唐词的形式上也更加多样化,除了绝句,还有律诗和长短句等形式。
盛唐词的特点是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四、晚唐词的发展晚唐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文化衰落的影响,词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停滞。
晚唐词的代表作家有李贺、杜甫等人。
他们的词在题材上更加激烈,充满了反抗和抱负。
晚唐词的形式上也更加多样化,除了绝句,还有律诗和长短句等形式。
晚唐词的特点是充满激情,语言豪放。
五、宋词的发展宋代是中国词的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宋词的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人。
他们的词在题材上更加广泛,不仅抒发个人感情,还描绘了社会生活、历史事件和自然景物。
宋词的形式上也更加多样化,有绝句、律诗、长短句等形式。
宋词的特点是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六、宋词的影响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它不仅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对后世的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宋词的影响还延伸到了现代,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总结: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代,但在宋代达到了巅峰,并且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唐代的初唐词到盛唐词,再到晚唐词,词的形式和题材逐渐丰富多样。
宋词发展的六个阶段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段辉煌的历史,它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抒情的情感,被誉为中国诗歌的精品。
宋词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下面将对宋词发展的六个阶段进行介绍。
一、初唐时期:自由发展的时期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春天,宋词的发展也离不开唐诗的影响。
初唐时期,宋词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体制,它是自由发展的。
诗人们在自由自在地创作中,创造出了很多优美的词作品。
如李白的《秋风辞》,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二、北宋初期:碎文化的时期随着五代时期的陶渊明词、李煜词等先驱者奠定了独特的词风格,进入北宋初期,充满碎片化的文化风格盛行。
宋词也不例外,表现在词的创作上,出现了很多节奏快速、情感激烈的作品,如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三、北宋中后期:格律词兴起的时期到了北宋中后期,格律词开始兴起,宋词的形式开始规范化。
李清照、辛弃疾等文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格律词风格,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都是代表作品。
四、南宋初期:传统词和新乐府并行的时期南宋初期,两种不同风格的词形式并行,即传统词和新乐府。
传统词是指北宋中后期形成的格律词,而新乐府则是指偏向于叙事的、语言简练的词,如周邦彦的《清平乐·村居》等。
五、南宋中后期:以元稹为代表的骈文词的时期到了南宋中后期,以元稹为代表的骈文词开始崭露头角。
骈文词的特点是紧密的韵脚和编排有序的语言结构,如元稹的《钗头凤·世情薄》等。
六、元代:形式和意境的协调时期元代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期,也是宋词的收官之作。
元代浪漫主义思潮的流行,使得宋词的意境更加丰富和深远。
元曲和唱本的发展,反过来又促成了宋词的进一步成熟。
元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和李之仪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都是宋词发展的巅峰之作。
总之,宋词发展历经了六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唐宋词的发展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是唐宋文学的一个光辉成就。
本文大致叙述了一下唐宋词的发展历程。
一、唐代词的兴起词始于南梁,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阕。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
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随着城市经济日趋繁荣,文化生活日益普及,乐师歌妓活跃于都会城市,为词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民间词因而得到广泛流传。
在民间词的影响下,文人们也开始填制新词。
目前能见到的早期文人词,一般认为是李白的《菩萨蛮》和《忆秦娥》。
文人词到了晚唐五代有了明显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出现了一些著名词人,如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等,他们以各自独到的风格影响着后来的词人。
二、五代时期词的发展在五代十国分裂动荡的局面,地处边远的西蜀和拥有长江天堑的南唐战乱较少,加之南唐和西蜀的国君颇爱文学,所以文人才子多萃集于这两处。
五代时期,在偏安一隅的区域形成两个词体的创作中心,从而形成两个著名的词派,一个是花间词派,一个是南唐词派。
花间词派尊温庭筠为鼻祖。
在《花间集》中,主要词人除温庭筠外,另一位便是韦庄。
韦庄的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除闺情外,还抒写个人真切的乡愁旅思,语言明白,音节响亮,从而开创了文人词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的新风气。
从词体发展来看,温、韦二人都是从民间小令发展而来,又以独创性极强的小令影响了以后的词坛,对词的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在温词影响下产生了花间词派,而韦词则又影响到南唐李煜词,花间词、李煜词继而又对宋词有着极大的影响。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领着重要的地位。
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一、唐诗的影响宋词的发展离不开唐诗的影响。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词在形式上继承了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的格律,但在表达方式上有所创新。
宋词注重抒写个人感情和情感体验,注重表达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这与唐诗的风格有所不同。
二、五代词的发展五代时期是宋词发展的重要阶段。
五代时期的词人,如李煜、李清照等,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代词在形式上开始浮现了更多的变化,浮现了更多的韵律变化和压韵方式。
同时,五代词在表达上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受,这为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南宋词的兴旺南宋时期是宋词发展的黄金时期。
南宋时期的词人,如陆游、辛弃疾等,成为了宋词的代表人物。
南宋词在形式上更加注重音律的变化和压韵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宋词的音乐性更加突出。
同时,南宋词在表达上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反思,体现出强烈的人生哲理和社会关心。
四、元曲对宋词的影响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作品,对宋词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元曲在形式上更加注重对话的表达和音乐性的呈现,这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启示。
元曲的表达方式和情感的表达方式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借鉴作用,使得宋词在表达上更加丰富多样。
总结起来,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从唐诗的影响、五代词的发展、南宋词的兴旺以及元曲对宋词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描述。
宋词在形式上继承了唐诗的格律,但在表达方式上有所创新。
宋词注重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受,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反思。
宋词的发展离不开前人的积累和后人的创新,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宋代,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革,形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轨迹。
下面将详细介绍宋词的发展脉络。
一、初唐时期的骈文诗初唐时期,由于文人士大夫的社会地位提升,文学创作逐渐兴起。
这个时期的诗歌以骈文诗为主,以其形式严谨、语言华丽的特点而闻名。
骈文诗追求对偶和平仄的完美结合,注重修辞和形式的繁复,表达了士人的风雅情怀和社会观念。
代表作品有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二、盛唐时期的豪放诗盛唐时期,唐朝达到了繁荣的巅峰,社会风气开放,文化艺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这个时期的诗歌以豪放诗为主,以其奔放豪迈、气势磅礴的特点而著名。
豪放诗追求真实、直接的表达,注重情感的激烈和形象的生动。
代表作品有杜甫的《登高》和李白的《静夜思》。
三、晚唐时期的婉约诗晚唐时期,唐朝开始走向衰落,社会动荡不安,文化氛围逐渐转变。
这个时期的诗歌以婉约诗为主,以其柔婉委婉、涵蓄深沉的特点而闻名。
婉约诗追求意境的抒发和情感的细腻,注重形象的蜿蜒和意象的独特。
代表作品有李商隐的《无题》和李清照的《如梦令》。
四、北宋时期的新乐府诗北宋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文化艺术也迎来了新的变革。
这个时期的诗歌以新乐府诗为主,以其音乐性强、情感真挚的特点而著名。
新乐府诗追求音韵的和谐和情感的真实,注重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感慨。
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水调歌头》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五、南宋时期的词南宋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文化艺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这个时期的诗歌以词为主,以其音乐性强、艺术性高的特点而闻名。
词追求音韵的和谐和意境的抒发,注重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追求。
代表作品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和李清照的《如梦令》。
六、晚期的词坛变革晚期的词坛,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词的创作也发生了一些变革。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它在唐代继承了诗歌的传统,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北宋和南宋。
一、初唐时期(618年-626年)初唐时期,受到唐代诗歌的影响,宋词还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多数仍然沿袭了唐代诗歌的格律和体制,但已经开始有了一些新的发展。
初唐时期的词,主题多以抒发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为主,语言简炼,意境深远。
二、盛唐时期(712年-755年)盛唐时期,宋词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与唐代诗歌有了明显的区别。
盛唐时期的词,主题更加广泛,不仅有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题材,还有山水田园、宴饮游玩等题材。
词人开始注重写景描写,形成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采的风格。
三、中唐时期(826年-860年)中唐时期,宋词进一步发展,成为了当时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中唐时期的词,主题更加多样化,不仅有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题材,还有政治、社会、历史等题材。
词人开始注重写实描写,形成为了以写实主义为主的风格。
四、晚唐时期(874年-907年)晚唐时期,宋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了文学的瑰宝。
晚唐时期的词,主题更加多元化,不仅有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题材,还有宴饮游玩、山水田园等题材。
词人开始注重意境的营造,形成为了以意境为主的风格。
五、五代时期(907年-960年)五代时期,由于战乱频繁,文学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宋词仍然有所发展。
五代时期的词,主题多以抒发离愁别绪、壮志难酬等情感为主,语言简炼,意境深远。
六、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北宋时期,是宋词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宋词达到巅峰的时期。
北宋时期的词,主题更加多样化,不仅有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题材,还有宴饮游玩、山水田园等题材。
词人开始注重意境的营造,形成为了以意境为主的风格。
七、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南宋时期,由于政治的动荡,文学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宋词仍然有所发展。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
摘要:唐宋词,历经时间的淘洗,依旧不改往日的风韵,以其精巧、含蓄、优美征服了世人,代表着一个时代艺术的最高成就。
本文大体描述了唐宋词的萌芽、发展、鼎盛和衰微的变化轨迹。
关键词:唐宋词;起源;发展轨迹
意大利作家依塔罗·卡尔维诺在他的《为什么要读经典作品》中给经典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东西。
”唐宋词以其精巧、含蓄、优美征服了世人,从唐初开始发展,至宋达到高峰,代表了一个时代艺术的最高成就。
当时上自宫廷贵族,下至市井细民,近自中州,远至域外。
而且历代传诵,经久不衰,向来以唐诗、宋词并举,堪称经典之作的代表。
回顾历史的长廊,唐宋词的发展脉络,依稀可以看见。
一、唐代词的兴起
词本源于“胡夷里巷之曲”,它产生于城市商业经济日益发展的基础之上,并在市井坊曲中流行,在秦楼楚馆中传唱,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的新诗体。
民间词主要是指近代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人写本《云谣集杂曲子》,也叫敦煌曲子词,集中所载的大都是唐代民间无名氏的作品。
这些词保留了民间文学的特色,内容非常丰富,有边地将士忠贞卫国的壮语,有闺中妇女思念征夫的哀怨,还有关于男女真挚恋情和悲惨遭遇的描述,甚至还有医生的汤头歌诀,佛教徒的宗教礼赞等等。
但敦煌曲子毕竟只是词的雏形,并不完全具备一种新的文体所应有的独特的格律和形式。
随着城市经济日趋繁荣,文化生活日益普及,乐师歌妓活跃于都会城市,为词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民间词因而得到广泛流传。
在民间词的影响下,文人们也开始填制新词。
目前能见到的早期文人词,一般认为是李白的《菩萨蛮》和《忆秦娥》。
文人词到了晚唐五代有了明显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出现了一些着名词人,如温庭筠、韦庄、冯延
巳、李煜等,他们以各自独到的风格影响着后来的词人。
二、五代时期词的发展
在五代十国分裂动荡的局面,地处边远的西蜀和拥有长江天堑的南唐战乱较少,加之南唐和西蜀的国君颇爱文学,所以文人才子多萃集于这两处。
尊温庭筠为鼻祖,从而形成了花间词派。
在《花间集》中,主要词人除温庭筠外,另一位便是韦庄。
韦庄的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除闺情外,还抒写个人真切的乡愁旅思,语言明白,音节响亮,从而开创了文人词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的新风
气。
从词体发展来看,温、韦二人都是从民间小令发展而来,又以独创性极强的小令影响了以后的词坛,对词的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在温词影
响下产生了花间词派,而韦词则又影响到南唐李煜词,花间词、李煜词继而又对宋词有着极大的影响。
李煜前期的词基本是南朝宫体诗和花间词风的延续。
后来身遭亡国惨祸,故后期词能突破艳情樊篱,直抒胸臆,其词风接近韦庄而成就又超过了他,富有个性特色。
清人周济说,王嫱、西施是天下美女,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温庭筠是严妆,韦庄是淡妆,李后主则属于粗服乱头。
概括地道出了晚唐五代三大词人的风格。
至于冯延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则认为,“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可
见其对宋初词坛的影响之大。
花间词虽是文人词,但其骨子里具有市民的生活情趣,而李煜的词堪称为真正的文人词。
从承继的角度看,南唐词更多是由韦庄词风发展而来,并直接开创了北宋前期晏殊和欧阳修的雅词。
三、宋代词的发展顶峰
词发展到宋代遂成为一种时代文学,北宋初期,词人有王禹、钱惟演、潘阆
等,他们的词作在继承前代艳丽之风的同时,具有清淡之趣的作品也不少。
到宋仁宗时,晏殊、张先、欧阳修、晏几道等人的词作一方面强烈地受晚唐五代的影响,同时承时代太平气象,更加增强了清丽闲雅之趣。
这种词盛行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国家的安定,都市经济的发展,消费生活的扩大与娱乐的普及。
除晏、欧外,柳永的慢词此时也风行天下。
他是北宋词坛上第一位专业词
人。
他们的词于离愁别绪之外又增添了描绘都市生活的内容,从而改变了词的传统发展方向。
他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敦煌曲子词的艺术精神,一方面努力深入生活,吸收和改造
市井俗乐,使源于民间又被诗客雅士们占有的词回到了俗文学发展的轨道上来,并且赋予新的活力。
柳永的慢词突破了唐五代一般小令艳词的格式而受到大众欢迎并影响到此后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等。
可以说,在宋初文人词的发展道路上,占主要地位的是柳永的慢词而不是晏、欧等人的小令。
以至于获得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声誉。
面对这股代表市民文化思潮的“柳词热”,处于社会上层的正统士大夫文人深为不满,他们忌讳俗艳而推崇雅致,因此就出现了企图跳出前人欢艳感伤范围的尝试,这种尝试就是苏轼的词诗合一。
苏词的题材较前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举凡咏史、登临、怀古、悼亡、送别、哲理等无不摄入笔端,这不仅提高了词的品格,使词摆脱了卑俗的艳科地位,更重要的是
使词成为同诗具有相等功能的文体。
在词的风格上,苏轼的重要贡献是以他的性格、襟怀、才学和生活感受,开创了豪放词风,直开南宋辛弃疾一派。
两宋之交,词坛上一方面是文人士大夫越来越注重词的和雅浑成,倡导雍容典重的大家气质,另一方面却在下层浅薄少年中又掀起一股柳永热。
此时一位号称“滑稽无赖之魁”的词人曹组极受欢迎。
据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记载:“今少年妄谓东坡移诗律作长短句,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
”!$#(!&(()以曹组(字元宠)、张山人、王彦龄为代表的词人都善于作滑稽无赖语,他们的作品以滑稽调笑为主,而滑稽调笑则是后来散曲成分之一。
由此可知,此派与元曲不无关联。
南渡之后,空前的社会动荡和民族危机,把文人们的愤气和浩气激发了出来,由苏轼开创的豪放之风至此才成气候,相继表现为岳飞、李纲、胡铨、张元干和张孝祥等人以词抒发悲怆激越的爱国情怀。
辛弃疾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
他面对半壁江山,空怀一腔报国心愿却壮志难酬。
特殊的经历、独特的个性、坎坷的遭际、激愤的情感,使他自然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无论词的意境、格调和内容等都比苏词有更进一步的扩大与提高。
结束语
从唐五代至宋末,词经历了由民间传唱到文人创作,由俚俗到典雅,由简单粗浅到繁富精雕的演进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历经淘洗,积淀下中国灿烂的文化遗产。
唐宋词作为值得我们一再重读的经典作品,它的美丽与丰盈,需要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上,不断地去理解参透,使之韵味无穷。
参考文献:
[1]唐圭璋.《云谣集杂曲子校释》[C]. 《云谣集研究汇录》.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60.
[2]村上哲见着,杨铁婴译.《唐五代北宋词研究》[M]. 西
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 106 页.
[3]曹辛华.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词学卷[M ]. 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 2006 [4]陶尔夫、诸葛忆兵.《北宋词史》[M]. 哈尔滨: 黑龙江教
育出版社, 2002: 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