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的发展历程共42页
- 格式:ppt
- 大小:6.82 MB
- 文档页数:42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唐宋词的发展脉络李白的《菩萨蛮》和《忆秦娥》。
词的别称:长短句、诗余、曲子、曲子词、琴趣、乐章、乐府……五代时期词的发展南唐和西蜀温庭筠为鼻祖,从而形成了花间词派,韦庄的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抒写个人真切的乡愁旅思,李煜突破艳情樊篱,直抒胸臆,其词风接近韦庄而成就又超过了他,富有个性特色。
温庭筠是严妆,韦庄是淡妆,李后主则属于粗服乱头。
概括地道出了晚唐五代三大词人的风格。
冯延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则认为,“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宋代词的发展顶峰岳飞、李纲、胡铨、张元干和张孝祥等人以词抒发悲怆激越的爱国情怀。
辛弃疾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
词形式上的特点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阙),以分两片的为最多.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词牌名必有词题目可有可无偶句押韵的,,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
骈齿重瞳宽厚仁孝外奉中原,不畏卑屈,内轻徭役,以实民力,嗜赌浮屠他给赵匡胤上书“自出胶痒,心疏利禄。
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
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
被李煜的两首《渔父》词隐约透露出一些消息:“阆苑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轮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
万顷波中得自由。
”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离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虚与委蛇,内政不修,佞佛成性,宴乐无度,自毁长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大开,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没有亡国之痛,就不会有那些流传千古的佳作,这就是所谓“国家不幸词人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词在唐朝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这也是词的最初形态。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所以词到宋代迎来了创作的高峰。
对于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作简单阐述:1、从时间为顺序来看以时间为序,词经历了:唐词(民间词、文人词)——五代词(花间词、南唐词)——北宋词(前、中、后期词)——南渡词——南宋词(前、后期词)词最初在唐代主要流行于民间,至于具体在唐代什么时候,现在已无从知晓。
后来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其中最受人注意的是以词集形态出现的《云谣集》,这是现存最早的曲子词集。
其中有《望江南·莫攀我》、《鹊踏枝·叵耐灵鹊多瞒语》等词。
之后在民间词曲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文人来做这类新体的小词,根据现有的材料可知,正式依曲填词的文人,最早可以追溯到白居易、刘禹锡。
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到了晚唐以后,这一时期出现了号称“花间鼻祖”的文人词的奠基者——温庭筠。
晚唐以后,来到五代十国时期,这时“花间词派”和“南唐词派”先后崛起,“花间词派”亦称“西蜀词派”,后因赵崇祚汇编成《花间集》而得名,代表人物主要有温庭筠和韦庄。
继“西蜀词派”之后,又出现了“南唐词派”,主要指李璟、李煜父子和冯延巳,在社会大动荡时代,其词作充满着“忧患”的心理面貌。
进入北宋后,词的发展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词,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宋词发展历程图表宋词发展脉络宋词发展脉络一.北宋前期北宋前期词坛的文人,以柳永,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为代表。
一般来说都是承袭南唐二主和冯延巳等人的词风,走的是五代花间南唐词人的老路,继承性大于创造性,以小令为主并无多少新的发展。
他们的社会地位都比较显达,除柳永、张先以外,差不多都是台阁重臣,人生命运相对来说比较顺利适意。
其词所反映的主要是“承平”时代的享乐意识和乐极生悲后对人生的反思。
但他们以众多的艺术圆熟意境浑成的典范之作,强化了温庭筠等花间词人抒情范式,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
在题材、艺术上也有所开拓,创新。
1.晏殊词内容主要抒发男女爱恋、歌乐宴饮以及惋惜时光流失的衰迟落寞之感,其词作富贵而不俗气,写艳情却不纤巧,闲雅而有情思,词风典雅清丽,语言工巧,音调和谐。
其《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等,都是为人传诵的名篇。
2.欧阳修词题材狭窄,多写女子体态风姿,男女恋情,离愁别绪,交游饮宴等,喜以俗语入词,清新自然,情意真挚缠绵,其《踏莎行》最能代表这种风格。
欧阳修的词对传统的创新表现在有一些词写得清疏峻洁、意气飞动,爽朗豪放,如《采桑子》。
3.张先词题材较为单一,多写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以及离愁别恨。
风格既典雅含蓄,又委婉动情。
《天仙子》为其代表作。
4. 柳永看成是北宋第一个专门写词的文人,他描写都市生活的繁华,女性的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如《雨霖铃》,自己的愤恨与颓放,如《八声甘州》,以及离情别绪和羁旅行股的感受等。
柳永词的出现,使北宋的词风为之一变。
他大力创作慢词,扩大了词体的含量和空间。
他的《望海潮》更是表现出了诗一样的容量和境界。
他还开拓词的题材内容,扩展了其表现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留意创作技巧,丰富艺术手法,增强了词的表现力。
5.苏轼对词作进行了革新,以诗为词,使词诗化,散文化,议论化,提出词为诗之苗裔,词自是一家,其文如其为人的http://词学主张。
唐宋词的发展第一节词的起源和发展一、词的名称、起源词是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
因为它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五代称为曲、曲子词、词等。
它在初唐出现,在中唐得到了发展,在晚唐五代得到了繁荣。
唐代政局统一,经济发达。
南北交通与中外贸易,带来了南北文化的融合与中外文化的交流。
作为词乐的燕乐也就随之兴起并广泛流传起来了,唐代城市繁荣,助长了官僚地主、豪门富商的享乐欲望,歌楼妓馆随处可见,城市中处处管弦,处处笙歌,随之涌现了许多乐工歌姬。
他们演奏、传播燕乐,歌唱并创制曲词,这就促进了词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词随燕乐而兴。
燕乐就是宴乐,是宴饮时演奏的音乐。
南北朝以来,中国音乐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一方面楚汉旧声逐渐衰落;另一方面,通过军事活动、中外通商以及教徒传教等多种渠道,输入了大量的外来音乐,即西北各民族的音乐和中亚、印度等地的音乐。
这些外来音乐与原来流行的中原音乐、民间俗乐相融合,形成了历史上着名的“唐音”。
他们经常在宴饮时演奏,被称为燕乐,词就是随着这种燕乐的广为流传而兴起的合乐诗歌。
再次,词的兴起也是诗体嬗变的结果。
唐代近体诗十分发达,近体诗往往可以作为声诗入乐。
但近体诗都是整齐的律绝,它在配乐演唱时与抑扬多变的燕乐谱曲难得协调,所以乐工歌姬在演唱文人近体诗时,或加和声(和声是多声部音乐的音高组织形态,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不同高度的乐音同时发声,谓之和声),或加虚字,或略为增减字数,以适合乐曲的需要。
如王维的《渭城曲》在演唱时采用“阳关三叠”曲谱,正是律绝合乐时改动字句的例子。
而最终解决词曲矛盾的办法,还是以乐定词,使声文相从,于是出现了以曲拍为句的词。
因此,词是合乐诗歌,是依声填词的合乐诗歌;是律化了的句式参差的诗歌。
它的合乐方式,从因诗入乐到依声填词;他的句式,从整齐的律绝到律化长短句,就是由诗入词的演变过程。
二、词的发展过程1.民间词:词最早产生在民间,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
探寻宋词之宋词发展历程提起中国文化,古今中外的学者都会倾服于它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文化不断发展创新,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元曲明清小说,直至现在的网络文学,就如百花齐放一般,各具魅力。
尤其是唐诗、宋词,这是绽放在中国文坛上的两朵奇葩,一个优美绝伦,一个豪迈大气,独具风骚的影响了一代代的文人学者。
因此,对唐诗宋词的研究也成了文人学者的爱好,可知每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都有其来源和逐步的发展历程,当然,作为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之中最为绚丽的华章之一的宋词也有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下面让我们一起翻开这一页页篇章。
篇章一:序幕————“词”的来源词,正如我们所知,兴盛于宋,所以后人提起词才会直接称为宋词。
但追述词的发展历史,可源自五代十国,甚至更早,不过真正作为一种文体出现则是形成于唐,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由于燕乐的广泛流传,使得人们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之后又出现了“敦煌曲子词”,这就是所考究来的最早的词了。
不得不提的是,词,在唐代还衍生了几种别称,除了“曲子词”外,还被称作“诗余”,“长短句”等等,这些我相信我们都可以从词的特征得出一些命名的规律。
尽管我们对唐代的印象是停留在唐诗,但词作为唐代形成的一种新文体,虽然没有像诗歌那样得到文人的重视,但词在中晚唐时期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那些我们广为熟悉的唐代诗人,诸如李白、白居易、温庭筠等,尽管他们中大部分的人的造诣主要在诗歌上,但对于词的创作,也都做了尝试,特别是白居易,虽然词量不多,但首首脍炙人口,比如《忆江南》三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尽管依然带有点诗歌的韵味,侧重于描述浪漫文风,但已渐接近民间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