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三思而后行(1)
- 格式:pdf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20
第七课《三思而后行》教案一.学生自主学习:(1)快速回顾:1、行为的分类:从行为的性质来看,行为可分为合法的和非法的;行为从法律上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
2、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怎样?①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②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有行为就会有后果,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
③个人、集体、国家的任何一个行为都会生产一定的后果。
3、(1)每个人都有行动的自由,但是自由必须以不损坏他人的、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
(2)任何人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3)公民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
4、为什么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1)对自己的行为不承担责任的危害(后果):不承担责任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而且还会有损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从而受到人们的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
(2)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会关爱别人,关心社会,会以天下为己任,甘于承担重任,接受挑战,从而用自己的行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添光增彩。
(2)问问自己,今天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负责任了吗?是个负责的人吗?(3)阅读教材p84-87完成下列各题:第一次学情检查二.学生合作学习:八年级学生小强在校期间经常上课迟到、不交作业,后来又中途辍学,走出校园后,他经常出入营业性网吧,通宵达旦地参与网上赌博,并走上盗窃的道路,最终因盗窃数额较大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在少年管教所里,通过管教干部的感化,小强决定痛改前非。
(1)材料中小强的哪些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哪些行为又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2)一个人不负责任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3)你打算怎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二次学情检查三.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四.教师精讲:启发/启示类题目的做法:1.先回答材料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可以包括是什么、为什么等内容。
2.然后回答应怎么做(向学习;自己应怎么做等)。
五.课堂检测1.XX年1月8日,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中共福建省原常委、原秘书长陈少勇受贿案。
初二政治教案第七课第三框三思而后行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理解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懂得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理馔行为不同产生的后果不同的道理。
2.能够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培养学生的行为判断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举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从事例中体会到为什么要三思而后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每个人都会产生一定的行为,体验到任何行为都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后果。
2.学会判断行为的正误,树立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意识,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难点: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并控制自己的行为【教学方法】老师指导下的尝试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考验) 当我们走在一个人行道口,此时亮起了红灯,可是马路上我们并没有看到有车辆在行驶。
(图片)师:请同学说说此时我们该怎么做?生:……(一般学生有两种态度)认为可以过,反正又没有车,不会有危险,赶时间要紧;认为不能过去,遵守交通规则,这是人们应尽的义务。
有时车速是很快的,到时车来了,躲都来不及;人们应该养成自律意识。
一次的侥幸会带来日后的思想麻痹。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则事例,然后进行总结。
(课件展示) 事例:一人闯红灯百辆车受阻2006年2月22日,早7点40,某某大中桥路口。
路口东西向红灯闪烁时,一位行人打头,七八名行人“殿后”,三五成群闯红灯过马路。
违章者振振有词地表示:不就闯了个红灯吗,车流间有空隙,利用空余资源,有什么不对?可事实上,一个人闯红灯就会带动一群人效仿,车辆慌忙避让,本来就超饱和的路口,经过这一耽搁,车辆排起长龙,一条线上百余辆车停滞不前。
师:也有不少人持有这样的观点,汽车不敢撞人。
所以就放心大胆地走,不讲规则。
这样想对吗?(学生思考)生:……(一旦出了事,受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呀。
初二政治教案第七课第三框三思而后行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理解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懂得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理馔行为不同产生的后果不同的道理。
2.能够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培养学生的行为判断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举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从事例中体会到为什么要三思而后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每个人都会产生一定的行为,体验到任何行为都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后果。
2.学会判断行为的正误,树立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意识,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难点: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并控制自己的行为【教学方法】老师指导下的尝试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考验) 当我们走在一个人行道口,此时亮起了红灯,可是马路上我们并没有看到有车辆在行驶。
(图片)师:请同学说说此时我们该怎么做?生:……(一般学生有两种态度)认为可以过,反正又没有车,不会有危险,赶时间要紧;认为不能过去,遵守交通规则,这是人们应尽的义务。
有时车速是很快的,到时车来了,躲都来不及;人们应该养成自律意识。
一次的侥幸会带来日后的思想麻痹。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则事例,然后进行总结。
(课件展示) 事例:一人闯红灯百辆车受阻2006年2月22日,早7点40,南京大中桥路口。
路口东西向红灯闪烁时,一位行人打头,七八名行人“殿后”,三五成群闯红灯过马路。
违章者振振有词地表示:不就闯了个红灯吗,车流间有空隙,利用空余资源,有什么不对?可事实上,一个人闯红灯就会带动一群人效仿,车辆慌忙避让,本来就超饱和的路口,经过这一耽搁,车辆排起长龙,一条线上百余辆车停滞不前。
师:也有不少人持有这样的观点,汽车不敢撞人。
所以就放心大胆地走,不讲规则。
这样想对吗?(学生思考)生:……(一旦出了事,受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