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上:第四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复习教案(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148.52 KB
- 文档页数:11
第四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目标定位:1. 了解我们身边的危险诱惑,掌握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
2.知道什么是违法和犯罪,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3.理解不良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的联系,在生活中预防违法犯罪。
学习重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学习过程:第八课1. 我们身边的危险诱惑有、、和等。
2.青少年要学会客观分析不良诱惑的,理智地不良诱惑。
3.怎样拒绝不良诱惑(1)远离不良诱惑,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上。
(2)学会控制自己的和。
(3)在没有别人监督的时候,。
(4)遵守、和。
或,违法行为要。
的不同,可分为:四种。
的轻重,可分为:和两种。
,对社会危害。
它包括行为4.、触犯并依法应受到的行为。
: 、、(1)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2)从克服开始,把违法犯罪消灭在之中。
(3)要增强自己的,不做的事情。
9.自我小结知识点复习与小结总29课时目标定位:1. 了解我们身边的危险诱惑,掌握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
2.知道什么是违法和犯罪,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3.理解不良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的联系,在生活中预防违法犯罪。
学习重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巩固,训练提高。
学习过程:1.不良诱惑就像吸血蝙蝠,静静地靠近你,慢慢地腐蚀你。
这表明不良诱惑()A.是无法战胜的,因而无法沾染 B.是可以战胜的,沾染以后再改C.是侵蚀毒害人的,必须自觉抵制 D. 是强烈吸引人的,无法真正抵制2.星期天,小明家来了客人。
吃晚饭后他们要打麻将,刚好缺一个人,爸爸叫小明“凑个数”,赢了归自己,输了爸爸给。
对此,小明不正确的做法是()A.不去凑数,要学会拒绝不良诱惑B.可以去凑数,星期天要好好放松一下C.告诉他们赌博的危害,说服他们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D.要坚持原则,婉言谢绝3. 某犯罪嫌疑人为了报复社会,在公共汽车上放置炸药,造成16人死亡,30人受伤的惨剧。
这说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A.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B.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C.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D.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4.不少同学嗜好上网打游戏,个别同学为筹钱去盗窃、抢劫,做出了违法犯罪的事情,受到处罚。
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教案课程标准内容★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拒绝不良诱惑的信心,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养成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拒绝、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独立思考、自我控制的能力,避免违法犯罪。
知识目标认识“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知道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黄、赌、毒”和“邪教”的危害性;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危险的诱惑导入方式一:欣赏故事《爱斯基摩人捕狼》。
在冰天雪地的北极,生活着很多狼,爱斯基摩人有一种独特的捕狼方法。
他们在冰雪地里凿一个坑,把尖刀的刀柄放进坑里并固定住,往刀子上洒一些鲜血,然后用冰雪把刀子埋好。
不一会儿,寒冷的天气就把这个小雪堆冻成了一个冰疙瘩,最后,他们再往冰堆上洒一点血,就拍手回家,就等着第二天来收获猎物了。
冰原上的饿狼会寻着血腥味,找到这个冰疙瘩。
它以为这里会有一只受伤倒毙的小动物,于是用舌头舔冰堆上的血迹,并希望将冰堆舔开,以吃到埋在里面的食物。
不多会儿,它就舔到了刀尖。
但这时,它的舌头因为添了多时的冰块,已经被冻麻木了,只有嗅觉在告诉它:血腥味越来越浓,美味的食物马上就要到口了。
狼的舌头继续在刀尖上舔来舔去,它自己的血越流越多,血腥味又刺激着它更加卖力地舔下去……最终,失血过多的狼倒在冰雪地里,成为爱斯基摩人的美食。
第四单元 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考试说明要求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第八课 一念之差考点1 青少年为什么易受不良诱惑的影响?(1)青少年好奇心强,缺乏辨别力和自控力,缺乏主见,容易盲目从众。
(2)社会上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
(3)不良诱惑能暂时满足人的某些低级需要。
考点2 “黄、赌、毒”和邪教“法轮功”等不良诱惑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分别有哪些危害?(1)“黄毒”的危害:青少年一旦涉“黄”,轻者会精神萎靡、纪律涣散、不思进取,重者极易诱发性犯罪及与之相关的暴力犯罪和经济犯罪。
(2)赌博的危害:赌博是一种不正当的娱乐,容易形成贪婪、好逸恶劳、尔虞我诈、投机取巧等不良品质。
青少年染上赌瘾后,会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吸毒的危害:毒品的危害性极大,人一旦吸毒,就是踏上了人生的不归途。
它不仅会危害个人的健康和发展,也会给家庭和社会的安定造成极大的危害。
(4)“法轮功”的危害:“法轮功”是反社会、反人类、反科学的邪教,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它可以使人丧失正常的思维和理智,甚至失去人性。
它已造成一些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破坏了社会安定。
考点3 青少年怎样才能拒绝不良诱惑?(1)要明辨是非,客观认识不良诱惑的危害,理智拒绝。
(2)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远离产生不良现象的场所。
一念之差和一步之遥 一念之差 一步之遥危险的诱惑:不良诱惑种种及其危害 拒绝诱惑:学会抵制不良诱惑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防微杜渐(3)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
特别是在没人监督的时候,约束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的冲动和欲望,不做自己想做而不应该做的事情。
(4)遵守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等。
第九课 一步之遥考点1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有怎样的联系?(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联系密切。
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离犯罪仅有一步之遥。
第四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课题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增强法律意识,拒绝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
2、能力目标:进一步学习运用抗拒诱惑的方法,避免违法犯罪。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不良诱惑的危害性,掌握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黄、赌、毒和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危害性,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难点:理清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知识点的理解和诵记。
教法选择练习法课型复习课课前准备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时数第 1 课时备课总数第 29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重点知识点回顾:1.青少年为什么要增强辨别各种诱惑的能力?(1)大千世界,充满了诱惑。
美好的诱惑,激励人们去追寻、探索和创造。
邪恶的诱惑,驱使人们追逐名利,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认清诱惑,经受考验,人生的脚步才能更加稳健。
(2)青少年好奇心强,喜欢模仿。
面对周围世界的诱惑,如果缺乏辨别力和自控力,受好奇心驱使,容易酿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
2.黄、赌、毒和邪教等不良诱惑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
(1)黄毒有哪些危害?青少年一旦涉黄,轻者会精神萎靡、纪律涣散、不思进取,重者极易诱发性犯罪及与之相关的暴力犯罪和经济犯罪。
(2)赌博有哪些危害?赌博是一种不正当的娱乐,容易形成贪婪、好逸恶劳、尔虞我诈、投机取巧等不良品质。
青少年染上赌瘾后,会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吸毒有哪些危害?毒品的危害极大,人一旦吸毒,就是踏上了人生的不归途。
它不仅会危害个人的健康和发展,也会给家庭和社会的安定造成极大的危害。
(4)迷信和邪教有哪些危害?迷信和邪教是反社会、反人教师引导回忆并导入复习教师指导总结个知识点教师指导学生背诵学生回忆知识点学生阅读学生背诵讲读类、反科学的,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它可以使人丧失正常的思维和理智,甚至失去人性。
3.青少年怎样学会拒绝不良诱惑?(1)面对不良诱惑首先要思考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客观地分析其危害性,理智地拒绝。
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
1.教材分析
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青少年有限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青少年常常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各种诱惑和不法侵害。
尽管我国为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从家庭、学校、社会、法律等不同方面制定了保护措施,但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使得这些保护措施有时难以落到实处。
本单元分为两课,第八课《一念之差》引导青少年识别身边的诱惑,形成抵御诱惑的意识。
第九课《一步之遥》通过青少年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对比,引导青少年认识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再到违法乃至严重违法犯罪的过程。
区分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不同,介绍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对违法犯罪的制裁。
但是,区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不是本课的最终目标,区分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领悟“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培养自律的意识。
对于青少年而言,防微杜渐是最好的方法,有错即改,远离违法和犯罪。
教材知识结构如下: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
(2)学习运用抗拒诱惑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控制和抵抗诱惑的能力。
(3)了解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了解犯罪的三个特征以及我国的刑法体系,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
过程与方法:
运用案例分析、学生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生活态度,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2)学会依靠家长、老师和朋友的帮助,抵制不良诱惑。
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为做知法、用法、守法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3.学生情况分析
中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抵御诱惑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不良的诱惑,而诱惑和犯罪密切相关。
对于违法犯罪,他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是对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关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联系的认识却很模糊,尤其是中学生比较容易冲动,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很多的青少年犯罪都是在一时冲动之下酿成严重后果,有的甚至在上囚车后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有什么错。
无知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预防犯罪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供多样的案例和尽量多的讨论、辨析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在讨论身边的诱惑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不良的诱惑。
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以组织模拟法庭,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学习处理违法和犯罪问题。
还可以通过辩论及演讲的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抵制不良行为和预防违法犯罪的关系,懂得防微杜渐、知错必改。
本单元教学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因此帮助学生掌握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预防犯罪的必要技巧,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
危险的诱惑
提出下列问题:如果是你捡到了这个盒子,你会打开吗,
后面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发言后教师继续讲故事。
(这人开始吓了一跳,没敢打开盒子。
可不久就恢复了勇
气,并产生了好奇:这盒子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
东西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呢?最终他没能经受住诱惑,打开了盒
子。
结果,这盒子里的东西跑出来了。
从此,人类就有了洪水、
瘟疫、疾病、犯罪等等的灾难。
原来这是“潘多拉”魔盒,
里面装的都是邪恶。
)
讲完故事后请学生自由谈体会。
总结:人生活在社会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有精
神的、物质的,有积极的、消极的。
如果经受不住不良诱惑,
就会带来不良后果,甚至带来难以挽回的恶果。
多拉”魔盒。
活动一:身边的诱惑
教师:诱惑是神秘的,它往往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引诱人、
俘虏人。
让我们来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是否有这种用神秘来
引诱我们的诱惑呢?
利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尽量多地“搜捕”出身边的
诱惑,将它们“一网打尽”。
学生讨论:游戏的诱惑、电视的诱惑、玩的诱惑。
教师呈现“中学生身边的诱惑”调查结果,引发讨论。
发现身
边的诱惑,提
高抵御诱惑
的能力。
活动二:
“中学生身
边的诱惑”
调查结果
小组讨论:该怎样看待这些诱惑?在什么情境下它们对同
了解情况以和自己对比。
拒绝不良诱惑
防微杜渐
过则勿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