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一步之遥
- 格式:pdf
- 大小:286.65 KB
- 文档页数:13
初二政治一步之遥的知识点初二政治一步之遥的知识点1、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注意区分几种容易混淆的:携带管制刀具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的;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和多次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和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偷窃和多次偷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和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2、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3、违法行为的种类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违宪、民事、行政和刑事违法行为,分别应受到违宪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
4、犯罪的定义和特征。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特征:(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特征。
(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当罚性是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5、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对青少年的启示。
关系(或案例说明了什么道理):(1)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为,离犯罪仅有一步之遥。
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到刑事犯罪,只有一步之遥。
有不良行为不及时改正,极有可能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2)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
启示:(注:根据材料选择适合的要点来回答。
)人的堕落往往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因此(1)要防微杜渐,从克服小缺点、小错误、坏习惯、坏作风开始,防患于未然,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2)杜绝一些极易被忽略的不良习惯。
(3)学会抵制不良诱惑,增强自我控制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4)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
克服因年龄小而犯罪就不会被判刑,只要不犯大错误、犯点小错误没关系的错误思想。
(5)谨慎交友,善交益友,远离损友。
《一步之遥》教学设计八年级思想品德(上)《一步之遥》是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我与别人的关系”两部分中“学法用法”“权利与义务”的教学内容而设置的,经过这一课帮助中先生逐渐构成顺应古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认识,能够学会在复杂社会条件下保存与发展。
学情分析:古代中先生虽然具备必然的法律认识,但是由于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思上还不成熟,存在“渴望独立与理想依赖”“心思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认知发展程度和自我认识能力还不够完善,是人生旅程中遵法犯罪的高风险期。
而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属性,对这些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先生讲授法律知识则必须充分考虑其可承受能力,选择怎样的实例比较合适,确真实备课中仔细探求。
前段工夫读过这么一句话:“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擅长动用本人的自在权力结合起来。
孩子只需不做有害于本人和别人的事,就该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在,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志愿。
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需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本人的目的。
——伊曼努尔•康德。
”我忽然有所领悟,教先生建立法律认识不能从枯燥的名词术语动手,这样只能引发先生的厌学情绪,从先生的实践需求出发才是讲授这一课的起点。
设计思绪:从先生的需求出发:1认知的需求:经过具体实例的分析,增长见识,促进心智的发展。
2技能学习和训练的需求:经过学习能够进步融入集体生活,促进先生集体生活的能力,学会与别人相处。
道德与法制教育的终极目标并不仅仅是培养道德高尚的人,道德高尚只是培养的目标之一,更多的精力该当让先生懂得这样的道理——只需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本人的目的,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怎样做到“利人又利己”。
教育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为犯罪,了解普通遵法与犯罪的区别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在社会生活中该当养成盲目遵法的良好习气,这是健康成长的需求,也是全面发展的需求,在情感上建立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有效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