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道内气固两相流颗粒浓度和风速测量方法的试验研究

管道内气固两相流颗粒浓度和风速测量方法的试验研究

管道内气固两相流颗粒浓度和风速测量方法的试验研究
管道内气固两相流颗粒浓度和风速测量方法的试验研究

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 GB14582-1993概要

Web :https://www.doczj.com/doc/4513294404.html, 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GB14582-1993 Standard methods for radon measurementin environmental air (该标准由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起草)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可用于测量环境空气中氡及其子体的四种测定方法,即径迹蚀刻法、活性炭盒法、双滤膜法和气球法。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外空气中氡-222及其子体。潜能浓度的测定。 2 术语 2.1 氡子体α潜能 氡子体完全衰变为铅-210的过程中放出的α粒子能量的总和。 2.2 氡子体α潜能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氡子体α潜能值。 2.3 滤膜的过滤效率 用滤膜对空气中气载粒子取样时,滤膜对取样体积内气载粒子收集的百分数率。 2.4 计数效率 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测到的粒子数与在同一时间间隔内放射源发射出的该种粒子总数之比值。 2.5 等待时间 从采样结束至测量时间中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2.6 探测下限 在95%置信度下探测的放射性物质的最小浓度。 3 径迹蚀刻法 3.1 方法提要 此法是被动式采样,能测量采样期间内氡的累积浓度,暴露20d,其探测下限可达2.1×103Bq·h/m3。探测器是聚碳酸脂片或CR-39,置于一定形状的采样盒内.组成采样器。如图1所示。

Web :https://www.doczj.com/doc/4513294404.html, 图1 径迹蚀刻法采样器结构图 1—采样盒;2—压盖;3-滤膜;4-探测器 氡及其子体发射的α粒子轰击探测器时,使其产生亚微观型损伤径迹。将此探测器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化学或电化学蚀刻,扩大损伤径迹,以致能用显微镜或自动计数装置进行计数。单位面积上的径迹数与氡浓度和暴露时间的乘积成正比。用刻度系数可将径迹密度换算成氡浓度。 3.2 设备或材料 a.探测器,聚碳酸脂膜、CR-39(简称片子); b.采样盒,塑料制成,直径60mm,高30mm; c.蚀刻槽,塑料制成; d.音频高压振荡电源,频率0~10kHz,电压0~1.5kV; e.恒温器,0~100℃,误差±0.5℃; f.切片机; g.测厚仪,能测出微米级厚度; h.计时钟; i.注射器,10mL、30mL两种; j.烧杯,50mL; k.化学试剂,分析纯氢氧化钾(含量不少于80%)、无水乙醇(C2H5OH); l.平头镊子: m.滤膜。 3.3 聚碳酸脂片操作程序 3.3.1 样品制备 3.3.1.1 切片。用切片机把聚碳酸脂膜切成一定形状的片子,一般为圆形,也可为方形。3.3.1.2 测厚。用测厚仪测出每张片子的厚度,偏离标称值10%的片子应淘汰。

气固两相流论文气固两相流流动参数检测方法研究

气固两相流论文:气固两相流流动参数检测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气固两相流体系越来越广泛的存在于现代工农业生产中,如电厂发电、钢铁冶金、流化床反应装置中的气/固两相流以及粮食的气力输送等,它们都涉及到气固两相 流体系。气固两相流各种流动参数的精确测量与实时监测都关系到生产过程的稳定运行以及产品质量的高低。由于气固两相流属于复杂流动体系,其流动参数的检测方法一直以来都是一项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电容层析成像技术以其非接触及可视化等优点成为目前两相流参数检测方法的研究热点。本文选择电容层析成像技术作为切入点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文章对电容层析成像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并且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二维、三维立体模型,方便快捷的得出了仿真电容值,相比较于利用MATLAB或者VC编程的方法获得电容值缩短了开发时间并降低了开发成本。其次,通过对应用于电容层析成像技术中的典型的八电极结构传感器进行深入的分 析与实验仿真,文章给出了此结构传感器的灵敏度分布,并且利用神 经网络对实验管道内部的物像分布进行了图像重建。结果表明,八电极电容传感器没有均匀的灵敏场分布以及较高的灵敏度,这给图像重建的精确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最后,为了... 【英文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s-solid two-phase flow systems are more and more widely applied in modern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or

如何进行晶粒度分析

教你如何进行晶粒度分析 金属晶粒的尺寸(或晶粒度)对其在室温及高温下的机械性质有决定性的影响,晶粒尺寸的细化也被作为钢的热处理中最重要的强化途径之一。因此,在金属性能分析中,晶粒尺寸的估算显得十分重要。那么根据一张金相照片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呢? 首先来看看这一段小视频 视频:晶粒度分析 一、晶粒度概述 晶粒度表示晶粒大小的尺度。金属的晶粒大小对金属的许多性能有很大影响。晶粒度的影响,实质是晶界面积大小的影响。晶粒越细小则晶界面积越大,对性能的影响也越大。对于金属的常温力学性能来说,一般是晶粒越细小,则强度和硬度越高,同时塑性和韧性也越好。 二、测定平均晶粒度的基本方法 一般情况下测定平均晶粒度有三种基本方法:比较法、面积法、截点法。具体如下 1、比较法:比较法不需计算晶粒、截矩。与标准系列评级图进行比较,用比较法评估晶粒度时一般存在一定的偏差(±0.5级)。评估值的重现性与再现性通常为±1级。 2、面积法:面积法是计算已知面积内晶粒个数,利用单位面积晶粒数来确定晶粒度级别数。该方法的精确度中所计算晶粒度的函数,通过合理计数可实现±0.25级的精确度。面积法的测定结果是无偏差的,重现性小于±0. 5级。面积法的晶粒度关键在于晶粒界面明显划分晶粒的计数

图:面积法 3、截点法:截点数是计算已知长度的试验线段(或网格)与晶粒界面相交截部分的截点数,利用单位长度截点数来确定晶粒度级别数。截点法的精确度是计算的截点数或截距的函数,通过有效的统计结果可达到±0.25级的精确度。截点法的测量结果是无偏差的,重现性和再现性小于±0.5级。对同一精度水平,截点法由于不需要精确标计截点或截距数,因而较面积法测量快。 同心圆测量线(截点法) 三、金相图具体案例分析 以上只是大致的测定方法太过笼统,如果真的拿到一个具体的微观照片,我们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操作与计算方法。

大颗粒气固流化床内两相流动的CFD模拟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第32卷 第4期J.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32 No.4 2010 文章编号:1007-6735(2010)04-0333-07 收稿日期:2009-11-02 基金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项目(07pj14072);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J50501) 作者简介:晁东海(1985-),男,硕士研究生. E ma il:x yguo@https://www.doczj.com/doc/4513294404.html, 大颗粒气固流化床内两相流动的CFD 模拟 晁东海, 郭雪岩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 摘要: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和颗粒动力学方法,数值模拟了大颗粒流化床在不同密度、布风装置及曳力模型情况下的气固两相流动,考察了大颗粒流化床流化和流动特点,颗粒体积分率分布,床层压力瞬时变化,床层碰撞比,以及颗粒速度径向和空隙率轴向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直型布风板流化床比较,凹型布风板流化床内的气泡产生快,颗粒横向运动能力强;随着颗粒密度的增大,其在凹型布风板流化床边壁处的速度比中心位置处减小的快;比较3种曳力模型,发现其模拟的轴向空隙率分布和床层压力存在较大差异,且与床层膨胀比实验关联式相比,3种模型预测的值比实验关联式要大一些.通过研究,3个曳力模型中Gidaspow 模型相对适用于大颗粒气固流化床的数值模拟.关键词:流化床;欧拉双流体模型;并行计算;大颗粒中图分类号:TQ 051.13 文献标志码:A CFD simulation on two phase flow in gas solid fluidized beds with coarse granules CH AO Dong hai, GUO Xue yan (School of En er gy an d Pow er En gin eering ,Un iversit y of S han ghai for S 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Chin a ) Abstract:Eulerian pseudo fluid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granule kinetics model,by integrating them in a CFD code(Fluent 6.3)was used to numerically simulate the gas solid flow patterns in fluidized beds of coarse granules.Different conditions including particle density,distributor types and drag models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for paramter study.The dependance of characteristics of fluidization and flow patterns,as well as the influences of phase fraction distribution,instantaneous pressure,radial particle velocity,expansion ratio and axial voidage distribution,on the parameters were thoroughly investigated.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wo phase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the bed with a concave distributor is rather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bed with a flat distributor.For ex ample,bubbles will occur so oner and more particles move laterally in the concave distributor bed.It is also found that for larger solid gas density ratio,particle velocity profile near the wall becomes much flatter in the concave distributor bed.A comparison among the Syamlal O Brien,Gidaspow and Arastoopour models illustrates that the predicted axial voidage distributions and pressure drops by the three models are very different.Numerical prediction based on all the three drag models un derestimates the bed expansion ratio,comparing with the published experimental correlation.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numerical results based on Gidaspow drag model are of the least deviation in the

ASTM E112(版本未知) 平均晶粒尺寸测试方法(中文)(非官方)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组织的平均晶粒度表示及评定方法。这些方法也适用晶粒形状与标准系列评级图相似的非金属材料。这些方法主要适用于单相晶粒组织,但经具体规定后也适用于多相或多组元和试样中特定类型的晶粒平均尺寸的测量 1.2 本标准使用晶粒面积、晶粒直径、截线长度的单峰分布来测定式样的平均晶粒度。这些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本标准的测定方法不适用于双峰分布的晶粒度。双峰分布的晶粒度参见标准E1181。测定分布在细小晶粒基体上个别非常粗大的晶粒的方法参见E930。 1.3本标准的测量方法仅适用平面晶粒度的测量,也就是试样截面显示出的二维晶度,不适用于试样三维晶粒,即立体晶粒尺寸的测量。 1.4 试验可采用与一系列标准晶粒度图谱进行对比的方法或者在简单模板上进行计数的方法。利用半自动计数仪或者自动分析晶粒尺寸的软件的方法参见E1382。 1.5本标准仅作为推荐性试验方法,它不能确定受检材料是否接收或适合使用的范围。1.6 测量数值应用SI单位表示。等同的英寸-英镑数值,如需标出,应在括号中列出近似值. 1.7 本标准没有列出所有的安全事项。本标准的使用者应建立适合的安全健康的操作规范和使用局限性。 1.8 章节的顺序如下:

2、参考文献 2.1ASTM标准 E3 金相试样的准备 E7 金相学有关术语 E407 微蚀金属和合金的操作 E562计数法计算体积分数的方法

E691 通过多个实验室比较决定测试方法的精确度的方法 E883 反射光显微照相指南 E930 截面上最大晶粒的评估方法(ALA晶粒尺寸) E1181双峰分布的晶粒度测试方法 E1382 半自动或全自动图像分析平均晶粒度方法 2.2 ASTM附件 2.2.1 参见附录X2 3 术语 3.1 定义-参照E7 3.2 本标准中特定术语的定义: 3.2.1 ASTM晶粒度——G,通常定义为 公式(1) N AE为100倍下一平方英寸(645.16mm2)面积内包含的晶粒个数,也等于1倍下一平方毫米面积内包含的晶粒个数,乘以15.5倍。 3.2.2=2.1 3.2.3 晶界截点法——通过计数测量线段与晶界相交或相切的数目来测定晶粒度(3点相交认为为1.5各交点) 3.2.4晶粒截点法——通过计数测量线段通过晶粒的数目来测定晶粒度(相切认为0.5个,测量线段端点在晶粒内部认为0.5个) 3.2.5截线长度——测量线段通过晶粒时与晶界相交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3.3 符号

土壤氡浓度检测技术要求

土壤氡浓度检测技术要求 第一条承包范围及工程内容 乙方需配合工程进度,按照甲方要求的到场时间,完成本项目的所有土壤氡浓度检测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土壤氡浓度检测范围为场区内建筑物及地库; 2、乙方应依据甲方提供的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基础 平面图,在满足规范和竣工备案验收要求的前提下,自行制定检测方案并开展检测工作; 3、在氡浓度检测完成后,需根据竣工验收要求提供相应楼栋及地下车库的检测 报告;若乙方提供检测报告的时间不能满足竣工备案要求,乙方需再次免费提供相应楼栋及地下车库的检测报告,以满足竣工备案要求,并负责赔偿甲方的由此造成的全部损失。 4、施工用电和用水费用自行负担,自行挂表接驳。 5、甲方整个项目的工程进度如下 (1)一期0006地块(洋房、地库):地上面积59444平米,地下面积69400平米,开工时间2019.3.1,竣工备案2021.5.15。 (2)二期0009地块(洋房、地库):地上面积56889平米,地下面积64678平米,开工时间2019.7.1,竣工备案2021.5.15。 第二条检测技术要求 1、一般原则:土壤中氡浓度测量的关键是如何采集土壤中的空气。土壤中氡气的浓度一般大于数百Bq/m3,这样高的氡浓度的测量可以采用电离室法、静电收集法、闪烁瓶法、金硅面垒型探测器等方法进行测量。 2、测试仪器性能指标要求: 工作条件:温度-10~40℃ 相对湿度≤90%; 不确定度≤20%; 探测下限≤400Bq/m3。

3、测量区域范围应与工程地质勘察范围相同。 4、在工程地质勘察范围内布点时,应以间距10m 作网格,各网格点即为测试点(当遇较大石块时,可偏离±2m),但布点数不应少于16 个。布点位置应覆盖基础工程范围。 5、在每个测试点,应采用专用钢钎打孔。孔的直径宜为20~40mm,孔的深度宜为600~800mm。 6、成孔后,应使用头部有气孔的特制的取样器,插入打好的孔中,取样器在靠近地表处应进行密闭,避免大气渗入孔中,然后进行抽气。正式现场取样测试前,应通过一系列不同抽气次数的实验,确定最佳抽气次数。 7、所采集土壤间隙中的空气样品,宜采用静电扩散法、电离室法或闪烁瓶法、金硅面垒型探测器等测定现场土壤氡浓度。 8、取样测试时间宜在8:00~18:00 之间,现场取样测试工作不应在雨天进行,如遇雨天,应在雨后24h 后进行。 9、现场测试应有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测试点布设图,成孔点土壤类别,现场地表状况描述,测试前24h 以内工程地点的气象状况等。 10、地表土壤氡浓度测试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取样测试过程描述、测试方法、土壤氡浓度测试结果等。 第三条检测成果要求 按照竣工备案验收要求提供氡浓度检测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土壤描述; 2、测点布置说明及测点分布图; 3、测量仪器、方法介绍; 4、测量过程描述; 5、测定结果及分析; 6、分析结论;

气固两相湍流模型的分类

气固两相湍流模型的分类 对两相流的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把流体作为连续介质,在欧拉坐标系内加以描述,而把颗粒群作为离散体系,在拉氏坐标系内加以描述;而另一是除了把流体作为连续介质外,还把颗粒群当作拟连续介质或拟流体,两相在空间共存和互相渗透,两相都在欧拉坐标系内加以描述。不同观点描述两相流所得数学模型也不同,目前常用的模拟模型有:单流体模型(无滑移模型)、小滑移模型、双流体模型(多流体模型或滑移-扩散的多连续介质模型)、颗粒轨道模型。 单流体模型 把单相流体力学概念直接推广到两相流中,把含有颗粒群流体看成一个单一的流体,提出了一种模拟气粒两相流动简化模型,即单流体模型或无滑移模型。与单相流体流动方程相比,单流体模型仅增加了几个颗粒相连续方程(类似于气相组分扩散方程),并在气相方程中增加了颗粒源项,因此该模型相当简单。该模型的主要优点是处理方法简单,计算方便。其缺点是未考虑颗粒相及气相之间的阻力作用(即假设气体与颗粒之间无速度和温度滑移),以及认为颗粒扩散系数和气体扩散系数相等,与实际的气固两相流动情况差异很大,故目前应用的较少。 小滑移模型 小滑移模型则是在单流体模型的基础上发展的,在此模型中,或者颗粒相对流体流动的影响被认为是小扰动,或者该影响被完全忽略。模型中假设颗粒的运动单纯由流体流动引起,流体与颗粒的速度滑移相对于平均流动来说是小量,这一滑移是颗粒扩散的结果。它考虑了颗粒的滑移并涉及了颗粒和气相间因滑移而引起的阻力,从而增加了颗粒群的动量方程,但求解典型程序仍与无滑移模型相同。其优点是考虑了颗粒的湍流扩散、湍流粘性以及滑移引起的阻力,相对接近于实际情况。 双流体模型 该模型的出发点是把颗粒群和气体都作为连续介质,两者相互渗透组成双流体或多流体系统,在欧拉坐标系下考察气粒两相流动,即欧拉—欧拉模拟湍流两相流动。近年来双流体模型已用于模拟一维非定常水汽两相流、炮膛内非定常二维湍流气粒两相流、气粒两相射流、有蒸发的液雾气体射流、闭式同轴射流中气体液雾流动与燃烧、带有或不带高速射流的突扩燃烧室中二维及三维湍流回流气粒两相流动和燃烧、四角喷燃炉中三维湍流旋流回流气粒两相流动和流化床中二维气化过程等。 颗粒轨道模型 颗粒轨道模型可分为:颗粒群轨道模型和随机轨道模型。前者假设不存在颗粒扩散,而后者利用Monte-Carlo法计算,考虑了颗粒扩散。 颗粒轨道模型的主要优点是计算工作量小,对有蒸发、挥发和异相反应的颗粒相复杂经历时,能较好的追踪颗粒的运动,颗粒相用拉格朗日处理数值计算也不会产生伪扩散。其缺点是对颗粒湍流扩散缺乏较好的处理方法,不能全面模拟颗粒的紊流扩散过程,而且计算所得到的拉氏

土壤氡浓度检测方案

土壤氡浓度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深圳市东涌社区未建房户统建工程,本工程位于大鹏新区东涌社区大围村南侧。由一个地下室及5栋塔楼组成,本工程用地面积:13303.24㎡ 二、编制依据 2.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检测范围》GB50325-2010 2.2《深圳市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暂行规定》的通知(2003年6月 30日深建字[2003]52号) 三、检测 1、检测方法及要求 1.1 土壤中氡浓度宜采用静电扩散法规定,所用仪器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 工作条件:温度—10~40℃,相对湿度≤90%; 不确定度:≤20%; 探测下限:≤400Bq/立方米。 1.2取样测试时间宜选在8:00~18:00之间,现场取样测试工作不应在雨天进行,如遇雨天,应在雨后24h进行; 1.3现场检测取点应选取没有充水或者潮湿度不大的正常土壤氡浓度的;

1.4在每个测试点,采用专用钢钎打孔,孔的直径为200mm,孔的深度为600~800mm。当把打孔钢钎拔出时,应迅速将取样器插入孔中,并将取样器顶端地表部分用土密封压实,以防止抽气空气进入孔中; 1.5测量时,必须清扫采样点地面,去除腐殖质、杂草及石块,把取样器扣在平整后的地面上,并用泥土对取样器周围进行密封,防止漏气,准备就绪后,开始测量并开始计时(t); 1.6测量应在无风或者微风的条件下进行。 2、检测数量和依据 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检测范围》GB50325-2010和《深圳市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暂行规定》的通知(2003年6月30日深建字[2003]52号)相关以下几条确定检测数量: 第2.1.5条,当工程处于非地质构造断裂带时,检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检测点应按网格布置,测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0m; 2、检测点必须覆盖工程基础范围,基础范围内的测点不应少于10个; 3、基础范围以外的测点不得少于5个,各测点离基础外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4、氡浓度检测数量: 用地面积:13303.24÷(10×10)=133.03点 顾取点共计:134点

大颗粒气固流化床内两相流动的CFD模拟

大颗粒气固流化床内两相流动的CFD模拟 摘要: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和颗粒动力学方法,数值模拟了大颗粒流化床在不同密度、布风装置及曳力模型情况下的气固两相流动,考察了大颗粒流化床流化和流动特点,颗粒体积分率分布,床层压力瞬时变化,床层碰撞比,以及颗粒速度径向和空隙率轴向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直型布风板流化床比较,凹型布风板流化床内的气泡产生快,颗粒横向运动能力强;随着颗粒密度的增大,其在凹型布风板流化床边壁处的速度比中心位置处减小的快;比较3种曳力模型,发现其模拟的轴向空隙率分布和床层压力存在较大差异,且与床层膨胀比实验关联式相比,3种模型预测的值比实验关联式要大一些.通过研究,3个曳力模型中Gidaspow模型相对适用于大颗粒气固流化床的数值模拟. 关键词:流化床;欧拉双流体模型;并行计算;大颗粒 近年来,随着流态化技术的发展,大颗粒流化床在煤粉流态化燃烧和水泥熟料流态化煅烧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流化床内两相流动情况复杂,使得人们对气固两相间的作用、固相应力本构方程的建立、两相湍流的认识以及多种因素的相对控制和协调的理解等变得很困难[】].实际上大多数流化床反应器都是根据经验设计的,大颗粒流化床的设计更是如此.文献[2]在研究颗粒的粒度及颗粒的表观密度等对流化特性影响后,将颗粒分成了A(30~100 tma)、B(100~600 tLm)、C(一般情况下粒度小于20 tLm)、D(600 Fm以上)4类_3].依据此分类,粒度在600肿以上的颗粒称为过粗颗粒.然而由于颗粒的

表观密度与气体密度之差不同,本文所用颗粒直径为855 可能为B类(鼓泡颗粒),也有可能为D类(喷动用颗粒).其中,D类颗粒流化时极易产生大气泡或节涌,使实验难以操作,然而数值模拟可以克服这一困难,而且D类颗粒粒度在1.5 rain以下时,是完全 可以流化的[3].文献[4]用粒径为3 mm的颗粒进行了模拟与实验,研究了气体进口速度和温度对床内含湿量、颗粒温度等的影响,得出模拟与实验的结果大体是一致的.文献[5]研究了表观气速、床内有无管道及布风方式对大颗粒流动的影响.模拟和试验的结果都表明,布风方式对颗粒体积分率及速度径向分布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不论有无管道,某些布风方式都有助于气固形成环核流动结构.文献[6]通过改变颗粒粒径(从o.25 mm到1 mm)、密度、进口气速等参数后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颗粒的粒径和进口气速对颗粒滑移速度的影响较大;合适的进口气速对减少能 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借助CFD软件FLUENT对大颗粒气固流化床进行了模拟计算.对比并分析了不同密度颗粒、曳力模型及布风装置对流化床流动特性的影响.有些曳力模型采用皿F(用户自定义函数)实现.通过这些研究,从数值计算的角度揭示出了一些大颗粒的流化及流动特性. 1 控制方程及曳力系数模型 1.1 流体控制方程 由于气固间没有质量交换,且升力、附加质量力等对流化床的影响很小,故气固两相流动所遵循的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可以简化成如下形

20143修订实验一 晶粒度的测定及评级方法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晶粒度的测定及评级方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显示和测定钢的奥氏体晶粒度的方法,验证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 奥氏体晶粒大小影响的规律性; 2.掌握钢铁材料晶粒度评级的实验技术。 二.晶粒度的显示及评级方法 1. 晶粒度的定义及晶粒大小的显示方法 在常规讨论中所提到的奥氏体晶粒度具有3个不同概念。它们分别是,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和本质晶粒度。起始晶粒度是指:钢刚刚完成奥氏体化过程时所具有的的晶粒度;实际晶粒度,就是从出厂的钢材上截取试样所测得的某一种工艺条件下所获得的晶粒大小;而奥氏体本质晶粒度则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足够时间后,所具有的奥氏体晶粒大小(目前有逐步取消这个概念的趋势)。 (大多数钢材的奥氏体只能在高温下存在,因此,要测定其大小。通常须要采用下述方法,把高温A氏体的形貌固定并保留下来,以便在室温下评定钢中晶粒的大小) 。借助金相显微镜来测定钢中的晶粒度,其显示方法有氧化法、网状铁素体法、网状珠光体(屈氏体)法、网状渗碳体法、渗碳法、淬硬法等几种: (1)氧化法 氧化法就是利用奥氏体晶界容易氧化这个特点,根据沿晶界分布的氧化物来测定奥氏体晶粒的大小。测定的方法是首先将试样的检验面抛光,随后将抛光面朝上置于炉中。对碳素钢和合金钢,当含碳量小于或等于0.35%时,一般在900±10℃加热1h。含碳量大于0.35%时,一般可在860±10℃加热1h,然后淬如冷水或盐水。根据氧化情况,将试样适当倾斜8-15度进行研磨和抛光,直接在显微镜下测定奥氏体晶粒的大小,(抛光浸蚀后在过渡带内可以看到已氧化的原奥氏体晶界的黑色网络),为了显示清晰,可用15%的盐酸酒精溶液进行侵蚀。 (2)网状铁素体法

气固两相流模型在流场分析中的研究进展_孙晨(1)

第25卷第1期2011年3月 上 海 工 程 技 术 大 学 学 报 JOU RNAL OF SH ANGH AI UNIVERSIT 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Vol.25No.1M ar.2011 文章编号:1009-444X(2011)01-0049-05 收稿日期:2010-12-23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科技攻关资助项目(085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A-0503-10-14)作者简介:孙 晨(1985-),男,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车辆尾气排放与控制.E m ail:scn_ok@https://www.doczj.com/doc/4513294404.html, 指导教师:陈凌珊(1966-),女,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车辆尾气排放与控制.E m ail:b ech enlsh@https://www.doczj.com/doc/4513294404.html, 气固两相流模型在流场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孙 晨,陈凌珊,汤晨旭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上海201620) 摘要:介绍了气固两相流的基本方程、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论述了常用3类模型在流场模拟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状况.研究表明,气固两相流模型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并对其研究趋势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气固两相流;连续介质;颗粒轨道模型;拟流体;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TK 121 文献标志码:A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Gas Solid Two Phase Flow Model in Flow Field Analysis SU N Chen,CH EN Ling shan,TANG Chen x u (College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Sh angh 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 201620,Chin a) Abstract :Basic equations,theo retical models and research m ethods o f the g as solid two phase flo w w er e introduced.Recent studi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ree com mon m odels in flow field simulatio n w ere dis cussed.A conclusion is draw n that the gas so lid tw o phase flow m odel ow ns g reat value in engineering practice.Then,the trend of researches on gas so lid tw o phase flow model w er e ex pected. Key words :g as solid tw o phase flow ;continuous m edium ;par ticulate tr ajector y mo del;pseudo fluid;numerical simulatio n 纷繁复杂的多相物体流动普遍出现在自然界、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其中,气体与固体颗粒形成的多相流称为气固两相流,是流体力学与能源、动力、石油、化工等学科交叉的新兴系统科学.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两相流在工业应用领域的研究日益重视,如何用气固两相流模型对流场内流体分布及特征进行模拟仿真,已成为两相流问题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气固两相流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气相流动、固相流动、气固相互作用是气固两相流研究的3个主要方面.本文着眼于稠密两相流颗粒运动模拟、气固紊流剪切流场模拟、不同管线及复杂弯管流场模拟、内燃机缸内湍流燃烧分析、旋风分离器和流化床气力输送等当前热门研究领域,结合相关理论与方法,系统地论述了基于欧拉坐标系的连续介质模型、基于

晶粒度检验

《钢材质量检验》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三、讲义 1.金属的硬度试验 晶粒度检验 晶粒度是晶粒大小的量度,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显微组织参量。钢中晶粒度的检验,是借助金相显微镜来测定钢中的实际晶粒度和奥氏晶粒度。 实际晶粒度,就是从出厂钢材上截取试样所测得的晶粒大小。而奥氏晶粒度则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足够时间后,钢中奥氏晶粒度大小。下面介绍奥氏晶粒度的显示和晶粒度的测定方法。 晶粒度的测定 在国家标准GB6394-86中规定测量晶粒度的方法有比较法、面积法和截点法等,生产检验中常用比较法。 1.比较法 比较法是在100倍显微镜下与标准评级图对比来评定晶粒度的。标准图是按单位面积内的平均晶粒数来分级的,晶粒度级别指数G和平均晶粒数N的关系为式中 N=2G+3 N-放大100倍时每1mm2面积内的晶粒数,晶粒越细,N越大,则G越大。 在GB6394-86中备有四个系列的标准评级图,包括I无孪晶晶粒,II有孪晶晶粒,III 有孪晶晶粒(深反差腐蚀),IV钢中奥氏体晶粒。图4-10是系列I的标准评级图。实际评定时应选用与被测晶粒形貌相似的标准评级图,否则将应引入视觉误差。当晶粒尺寸过细或过粗,在100倍下超过了标准评级图片所包括的范围,可改用在其他放大倍数下参照同样标准评定,再利用表查出材料的实际晶粒度。 评级时,一般在放大100倍数的显微镜下,在每个试样检验面上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具有代表性的视场,对照标准评级图进行评定。 若具有代表性的视场中,晶粒大小均匀,则用一个级别来表示该种晶粒。若试样中发现明显的晶粒不均匀现象,则应当计算不同级别晶粒在视场中各占面积的百分比,若占优势的晶粒不低于视场面积的90%时。则只记录一种晶粒的级别指数,否则应当同时记录两种晶粒度及它们所占的面积,如6级70%-4级30%。 比较法简单直观,适用于评定等轴晶粒的完全再结晶或铸态的材料。比较法精度较低,为了提高精度可把标准评级图画在透明纸上,再覆在毛玻璃上与实际组织进行比较。 四、训练任务

氡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常用的氡测量方法 常用的氡测量方法有电离室法、闪烁室法、双滤膜法、气球法、静电收集法、固体径迹法、热释光法、活性炭被动吸附法和驻极体测氡法等。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 2. 1电离室法[1, 2 ] 含氡气体进入电离室后, 氡及其子体放出的A粒子使空气电离, 电离室的中央电极积累 的正电荷使静电计的中央石英丝带电,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 石英丝发生偏转, 其偏转速度与其上的电荷量成正比, 也就是与氡浓度成正比, 测出偏转速度就可知道氡的浓度。 本方法的优点是: 方法可靠, 直接快速, 既可以直接收集空气样品进行测量, 也可以使空 气不断流过测量装置进行连续测量, 在实验室使用可较快地给出氡浓度及其动态变化。缺点是: 灵敏度低(探测下限为10—40 Bq?m 3 [1, 2 ] ) , 不适合低水平测量, 设备笨重, 不便现场使 用; 测量时间较长, 读数方法原始, 要用肉眼观察指示丝的偏转速度。 2. 2 闪烁室法[3 ] 氡进入闪烁室后, 氡及其子体衰变产生的A粒子使闪烁室壁的ZnS (A g) 产生闪光, 经 光电倍增管和电子学线路最后记录下来。单位时间内的脉冲数与氡浓度成正比, 从而可确定氡浓度。 本方法的优点是: 探测下限低(和闪烁室的几何形状等有关, 一般可达3. 7 Bq?m 3, 设计 好的可达0. 37 Bq?m 3) , 操作简便, 准确度高, 缺点是: 测量时间较长(3 h 以上) , 要求的设备 ·34·辐射防护通讯1994 年第14 卷第6 期 较多, 装置笨重, 不便于现场使用。沉积于室内壁的氡子体难于清除, 使用时应经常用氮气或老化空气清洗。保存时应充入氮气封闭以保持较低的本底, 并经常刻度以保持测量的准确性。另外虽然可以用气袋或金属罐将现场气体取回实验室转移到闪烁室中测量, 但气袋对氡气的吸附和泄漏以及远距离情况下的运输问题还有待于研究。 2. 3双滤膜法[4 ] 双滤膜筒的结构如图1 所示。 抽气过程中, 入口滤膜滤掉空气中已有的氡子体,“纯氡”在通过双滤膜筒的过程中又生 成新的子体(主要是218Po)。其中的一部分为出口滤膜所收集。测量出口滤膜上的A放射性活 度, 根据氡子体的积累衰变规律即可求出待测空气中的氡浓度。 该方法的优点是它既可用来测子体浓度(进气口滤膜) , 也可测氡浓度(出气口滤膜) , 其 探测下限低(约为3. 7 Bq?m 3) , 方便快速。缺点是必须确保出口滤膜不被二滤膜之外的氡污染, 即必须防止衰变筒和滤膜漏气。本方法受相对湿度的影响较大, 影响的程度对不同大小

气固两相流在燃烧器中的应用

气固两相流在燃烧器中的应用 1、气固两相流的基本理论 不管何种型式的燃烧器,其内流动的本质都是气固两相流动。因而,要改进燃烧器,必须对气固两相流动的规律有深入的理解。 2、气固两相流的基本特点 单相气流中只有气体的存在,但是在锅炉内的气流中都存在一定浓度的固体颗粒,而且各处的固体颗粒浓度存在差异,这就使得炉内的燃料颗粒流动变的相当复杂。一般来说,有以下主要的特点: (1)气体分子分布均匀,而燃料颗粒是分散的、且直径大小不同,为了简便起见,人们通常仅仅考虑一个平均尺寸。 (2)燃烧装置中颗粒浓度一般不大,所以颗粒相一般不能作为连续介质。 (3)颗粒相的惯性较大,气体和颗粒间存在着速度的滑移,因而各自运动规律相互会产生影响。 (4)颗粒之间及颗粒和壁面的碰撞和摩擦可以产生静电效应。在不等温的热流中还存在着热泳现象。 (5)由于颗粒尺寸大小不一,形状也不同,使得每个颗粒都有不同的速度。 (6)在有压力梯度、速度梯度存在的流场中,颗粒经常处于加速或者减速的不稳定状态,颗粒间及与管壁间相互碰撞等都会引起颗粒的高速旋转,产生升力效应。 (7)颗粒的湍流扩散系数和气体不同,因而其横向扩散运动的特点也不一样。小颗粒的扩散速率比大颗粒的扩散速率大。 3、气固两相流的分类 工程中的两相流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从空气动力学的特征出发,可以分为稀相两相流和浓相两相流。这是以颗粒在气相中的含量多少来区分的,通常认为稀相两相流中颗粒的浓度不大,使得颗粒的存在对气相运动的影响不大,颗粒相的运动规律基本与相一致,只要把气相和固相运动的相互影响加以修正就可以了。浓相两相流动就是颗粒相浓度增加到一定数值以后,对气相的流动形成了很大影响,这时候用气相流动方程就很难准确的加以描述。一般来说,颗粒的浓度小于lkg/kg空气时,可以认为是稀相两相流,反之就是浓相两相流。 对于浓相气固两相流,气相决定着固相运动,固相对气相的影响也不可以忽略,这种情况称为双向祸合(Two-Way Coupling)。稀相两相流的颗粒相对气相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气相场决定这颗粒的轨迹和其他参数的变化,这种情况称为单向祸合(One-Way Coupling)。 4、气固两相流的特性参数 由于气固两相流中增加了颗粒相,流动中存在着一个形状与分布随机可变的相界面。而各个相之间又存在着一个不可忽略的相对速度,导致了流经管道的分相流量比和分相所占的管截面比不相等。因此描述气固两相流的流动特性参数比气体单相的流动特性参数要复杂很多。主要的参数有:两相浓度(各相所占的相对容积,重量等)、空隙度(流体所占的体积与整个两相流体的总体积之比)、两相密度(各相的总重量与总体积的比),比面积(分散颗粒相的表面积与其体积之比)、以及两相粘度、两相比热、两相导热系数和颗粒的松弛时间等。 除此,还有其他的一些参数,如两相流体的密度,颗粒平均尺寸等。 5、工程气固两相流模化实验的原理 气固两相流进行模化时,首先要做到几何相似,其次要使雷诺数相等或者气流达到自模化区,另外,还要做到单值条件相似,即达到流动相似。为了使模型与原型中的两相流动相似,还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准则。

ASTM-平均晶粒度标准测试方法

名称:E112-96(2004年重新核准) ——平均晶粒度标准测试方法1 这一标准是根据E112条款颁布的;E112之后紧跟的数字表示最初编辑的年份,或者表示最后修改的年份(如果有修改),括号内数字(如果有的话)则表示最终批准的年份,上标ε1表示从最后修改或批准之日起的一次编辑更换。 该标准被国防部各相关部门认可使用。 简介 这些金属平均晶粒度测试方法根本上是测量过程。因为这一过程完全是独立于金属及其合金材料的几何学问题。实际上,这些基本方法也应用于评估非金属的平均晶粒、晶体及晶胞尺寸。如果材料组织结构接近于标准对比图谱中的某一个图的话,可以采用对比法。截距法和求积法也经常应用于确定平均晶粒度。然而,对比法不能应用于单个晶粒的测量。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组织的平均晶粒度表示及评定方法。这些方法也适用晶粒形状与标准系列评级图相似的非金属材料。这些方法主要适用于单相晶粒组织,但经具体规定后也适用于多相或多组元和试样中特定类型的晶粒平均尺寸的测量 1.2 本标准使用晶粒面积、晶粒直径、截线长度的单峰分布来测定试样的平均晶粒度。这些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本标准的测定方法不适用于双峰分布的晶粒度。双峰分布的晶粒度参见标准E1181。测定分布在细小晶粒基体上个别非常粗大的晶粒的方法参见E930。 1.3本标准的测量方法仅适用平面晶粒度的测量,也就是试样截面显示出的二维晶度,不适用于试样三维晶粒,即立体晶粒尺寸的测量。 1.4 试验可采用与一系列标准晶粒度图谱进行对比的方法或者在简单模板上进行计数的方法。利用半自动计数仪或者自动分析晶粒尺寸的软件的方法参见E1382。 1.5本标准仅作为推荐性试验方法,它不能确定受检材料是否接收或适合使用的范围。 1.6 测量数值应用SI单位表示。等同的英寸-英镑数值,如需标出,应在括号中列出近似值. 1.7 本标准没有列出所有的安全事项。本标准的使用者应建立适合的安全健康的操作规范和使用局限性。 1.8 章节的顺序如下:

基于Mixture模型的叶片式抛送装置内气固两相流模拟

第29卷第22期农业工程学报 V ol.29 No.22 50 2013年11月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Nov. 2013 基于Mixture模型的叶片式抛送装置内气固两相流模拟 翟之平1,杨忠义2,高博1,李健啸1 (1. 内蒙古工业大学机械学院,呼和浩特市 010051;2. 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务处,呼和浩特市 010051) 摘要:为了揭示叶片式抛送装置抛送物料时内部气流和物料复杂的流动特性以优化设计和指导运用,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中的Mixture多相流模型、标准k-ε湍流模型与SIMPLEC算法,对抛送装置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抛送装置内物料运动的高速摄像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物料速度的模拟值和高速摄像实测值基本吻合。在分析了物料运动规律基础上,对其叶片数、进料速度以及物料体积浓度的不同变化作了对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型可预测叶片式抛送装置的输送性能以及最佳喂入量;4叶片较3和5叶片更有利于抛送;进料速度对物料在叶轮区的体积分布规律影响较大,在最佳喂入量范围内,进料速度越大,出口处物料浓度越大,抛离速度也越大,装置输送性能越好;超过此范围时,随进料速度增大,进料口处物料浓度增大而出口处物料浓度减小,装置极易堵塞;进料口物料体积浓度的变化只影响抛送叶轮内以及圆形外壳出口区域的物料体积浓度,而对其物料速度分布规律及速度大小影响不大。该研究可为叶片式抛送装置工作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值模拟,叶片,抛送装置,气固两相流,Mixture模型 doi:10.3969/j.issn.1002-6819.2013.22.006 中图分类号:TH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13)-22-0050-09 翟之平,杨忠义,高 博,等. 基于Mixture模型的叶片式抛送装置内气固两相流模拟[J].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2):50-58. Zhai Zhiping, Yang Zhongyi, Gao Bo, et al. Simulation of solid-gas two-phase flow in an impeller blower based on Mixture model[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3, 29(22): 50-5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0 引 言 叶片式抛送装置依靠高速旋转叶片产生的机械离心力和高速气流的综合作用抛送物料。为了揭示抛送装置内气流对抛送物料的影响,Dennis等首次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6.1模拟了Dion1224牵引式牧草收获机流经叶片式抛送装置的气流流场[1]。王学农等[2]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对抛送式秸秆粉碎还田机风场进行了模拟研究。翟之平等[3]使用Fluent6.3对9R-40型揉碎机工作过程中其叶片式抛送装置的气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该装置的叶片数、叶片倾角以及圆弧外壳出口处的圆弧半径等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以上这些模拟研究均得到了叶片式抛送装置内气流流场的特征,为预测物料流的运动提供了可视化依据。但只针对单相气流场,没有考虑物料流的存在,其预测结论存在误差。翟之平[4]还曾对不同工况下叶片式抛送装置的气流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利用高速 收稿日期:2012-12-17 修订日期:2013-10-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65025) 作者简介:翟之平(1966-),女,河北邢台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农牧业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工业大学机械学院,010051。Email:ngdzhaizhiping@https://www.doczj.com/doc/4513294404.html, 摄像技术对物料的运动进行了研究。但由于高速摄像试验是从抛送装置外部观察物料的运动,无法完全了解装置内物料与气流两相混合流的运动规律及其相互作用。 由于抛送叶轮和抛送外壳之间的动静干涉作用以及气流与所抛送物料的相互影响,叶片式抛送装置工作时内部物料与气流的运动情况非常复杂,对其进行实验观察又较为困难,故随着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发展,数值模拟已成为研究此类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模拟气固两相流时,CFD软件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欧拉-拉格朗日(Euler-Lagrange)方法和欧拉-欧拉(Euler-Euler)方法,其中Euler-Euler方法包括VOF、Mixture和Eulerian 3种模型。Euler-Lagrange方法适合于固体体积分数小于10%的气固两相流动;Euler-Euler方法中VOF模型适合于分层或自由表面流,Mixture模型和Eulerian模型适合于流动中有物料和气流混合或分离,或者物料体积分数超过10%的情况,而且Mixture模型在物料有宽广的分布以及气流与物料间曳力规律不明确情况下具有更好的模拟效果[5-10]。 为此,本文采用Fluent计算软件提供的Mixtur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