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班团课的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最新青团团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时代青年团课教程》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围绕“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着重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对青年一代的影响,探讨青年如何在新时代发挥积极作用,履行历史赋予的使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具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服务国家发展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成为新时代优秀青年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重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青年如何在新时代发挥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新时代青年在社会实践中的优秀事迹,引发学生对新时代青年使命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其对青年一代的影响。
3. 理论讲解:阐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新时代发挥青年作用。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2. 新时代青年如何发挥作用理论学习实践锻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新时代青年使命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关注国家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加深学生对新时代青年使命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案例分析3. 课堂讨论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与答案要求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付诸实践。
2023年度团课的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的第三章“团的组织制度”和第四章“团的任务”。
详细内容将包括团的组织原则、团的民主集中制、团内选举、团的基本任务、团员的义务和权利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了解团的组织制度和基本任务,提高团员的政治素养和组织观念。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纪律性,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团的组织制度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团内选举程序。
教学重点:团的基本任务、团员的义务和权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一段关于团组织活动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团组织生活的关注和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讲解:详细讲解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4. 例题讲解:针对团的组织制度和团的任务,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讨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2023年度团课2. 内容:第三章:团的组织制度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选举程序第四章:团的任务基本任务、团员义务和权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论述团的组织原则及其在团组织生活中的应用。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团员的义务和权利。
2. 答案:团的组织原则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党的基本路线、党的领导等,它们在团组织生活中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团员的义务包括积极参加团的组织生活、认真学习、宣传团的基本理论等;团员的权利包括参与团内选举、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024年最新初中班团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思想政治》教材第十五章“共筑中国梦”,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我们的中国梦”,第二节“奋斗实现中国梦”,第三节“青少年共筑中国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增强国家认同感。
2.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3.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相结合。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思想政治》学习指导手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梦的宣传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意义以及实现路径。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个人理想,探讨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鼓励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六、板书设计1. 共筑中国梦2. 内容:中国梦的内涵与意义奋斗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青少年共筑中国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中国梦的理解。
你认为青少年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2. 答案: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代表着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
青少年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家发展动态,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组织相关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新初中班团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班团活动教材第四章《团队协作与领导力》的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团队协作的意义、团队角色的认知以及领导力的基础展开。
重点讨论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如何识别并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以及如何初步建立领导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团队力量的强大。
2. 培养学生识别团队成员角色和优势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协作。
3.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领导力的基础,提升其领导团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团队角色的认知和领导力的建立。
教学重点:团队协作的意义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资料、白板、马克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团队合作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团队协作的意义。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介绍团队角色认知和领导力的基本概念。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一个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中运用团队协作和领导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分析团队成员的角色,并提出加强团队协作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团队协作与领导力2. 板书内容:a.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b. 团队角色的认知c. 领导力的基础d. 实践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b. 以你们小组为例,分析每个成员的角色和优势,并提出加强团队协作的方法。
2. 答案:a. 略b.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团队协作和领导力的理解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2. 学生拓展: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团队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以增强团队协作和领导力的实际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团队角色的认知和领导力的建立。
2. 例题讲解: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中运用团队协作和领导力。
2023年班团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班团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团队协作与领导力”,详细内容为第一至第三节,重点探讨团队协作的意义、团队角色的认知以及领导力的基本要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团队协作对个人成长和团队发展的积极影响。
2. 培养学生识别和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团队活动,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领导力原则,提升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团队角色的认知与发挥,领导力的培养与实践。
重点: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团队角色的识别与运用,领导力的基本要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2. 学具:笔记本、教材、活动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a. 情景描述:学校举办一场拔河比赛,请学生们分析影响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
b.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团队协作、个人能力、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
2. 理论讲解:a. 团队协作的意义:讲解团队协作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重要作用。
b. 团队角色认知:介绍常见的团队角色,让学生了解各自特点,学会识别和发挥自身优势。
c. 领导力基本要素:讲解领导力的定义,以及领导力的五个基本要素(愿景、责任感、沟通、尊重、创新)。
3. 例题讲解:a.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团队协作成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团队协作在实际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a.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b.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b.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提升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六、板书设计1. 2023年班团课——团队协作与领导力2. 内容:a.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b. 团队角色的认知与发挥c. 领导力的基本要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制定一个提升自身领导力的计划,包括具体措施和预期目标。
2. 答案:b. 学生需制定个人计划,教师提供评价标准和修改建议。
团课教案优秀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团队协作与领导力》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团队认知、团队角色、团队沟通、团队冲突处理、团队建设与管理、团队领导力以及团队绩效评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团队的基本概念、角色分工及沟通技巧。
2. 培养学生解决团队冲突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3. 培养学生的团队领导力,提升团队绩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团队冲突处理、团队领导力培养。
重点:团队角色认知、沟通技巧、团队建设与管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白板、挂图、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团队协作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团队协作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a. 团队认知:介绍团队的基本概念、特点及类型。
b. 团队角色:讲解团队中的各种角色,分析各角色的职责与作用。
c. 团队沟通:阐述沟通在团队协作中的重要性,介绍有效沟通的技巧。
d. 团队冲突处理:分析团队冲突的类型,提出解决冲突的方法。
e. 团队建设与管理:讲解团队建设的关键要素,探讨团队管理的策略。
f. 团队领导力:介绍团队领导力的概念,分析领导力对团队绩效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团队协作案例视频,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团队协作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团队认知:概念、特点、类型2. 团队角色:职责、作用3. 团队沟通:技巧4. 团队冲突处理:类型、方法5. 团队建设与管理:关键要素、策略6. 团队领导力:概念、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团队的基本概念、特点及类型。
b. 分析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描述该角色的职责与作用。
c. 结合教材内容,论述有效沟通在团队协作中的重要性。
d. 请列举三种团队冲突处理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e. 论述团队领导力对团队绩效的影响。
最新青团团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青团制作与品味》一课,该内容位于教材第三章《传统食品制作》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青团的起源、制作材料的选择、制作工艺流程以及青团的品味技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青团的起源和传统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学会青团制作的基本工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品味青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对传统美食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青团制作工艺的掌握,特别是青团的揉捏和蒸煮过程。
教学重点:青团制作材料的选择、制作工艺流程以及青团的品味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电脑、青团制作工具。
学具:面粉、糯米粉、艾草粉、豆沙馅、手套、模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青团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团的美感,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青团的起源、文化背景以及制作材料的选择。
3. 实践操作:(1)讲解青团制作工艺流程,演示制作过程。
(2)学生分组进行青团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针对青团制作过程中的难点,讲解揉捏和蒸煮的技巧。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青团制作,教师点评并指导。
6. 青团品味: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青团,分享制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青团的起源与文化背景2. 青团制作材料的选择3. 青团制作工艺流程4. 青团品味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篇关于青团制作与品味的攻略。
答案要求:(1)介绍青团的起源、文化背景。
(2)详细描述青团制作工艺流程。
(3)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和品味技巧。
2. 课后实践:在家中为家人制作一份青团,拍照记录制作过程和成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传统美食的制作,如月饼、粽子等。
(2)研究青团在不同地区的风味差异,探讨地域文化对传统美食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青团制作工艺的掌握,特别是青团的揉捏和蒸煮过程。
2023年度团课的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团队协作与发展》教材第五章“团队沟通与协作”以及第七章“团队建设与发展”,详细内容包括:团队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技巧在团队协作中的应用、团队建设的原则与途径、以及团队发展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团队沟通的重要性,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2. 了解团队建设的基本原则与途径,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分析团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会解决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团队协作中的沟通技巧,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重点:团队沟通的重要性,团队建设的基本原则与途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团队沟通的重要性。
教师描述:某公司市场部在一次项目招标过程中,由于团队成员之间沟通不畅,导致项目失败。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发生?2. 知识讲解:(1)团队沟通的重要性。
(2)沟通技巧在团队协作中的应用。
(3)团队建设的原则与途径。
(4)团队发展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与团队沟通和协作相关的题目,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团队沟通与协作一、团队沟通的重要性二、沟通技巧在团队协作中的应用三、团队建设的原则与途径四、团队发展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团队沟通的重要性。
(2)举例说明沟通技巧在团队协作中的应用。
(3)分析一个团队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答案:(1)团队沟通的重要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避免误解与冲突等。
(2)沟通技巧在团队协作中的应用:倾听、表达、同理心、非语言沟通等。
(3)团队案例:某团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因分工不明确导致进度缓慢。
解决方法:明确分工,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目录•课程介绍与背景•团队建设与协作•领导力培养与提升•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总结与展望课程介绍与背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和领导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
团课的目的和意义01020304“新时代青年担当与使命”。
“创新与创业:青年人的挑战与机遇”。
“跨文化交流与全球视野拓展”。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实践”。
2024年精选团课主题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并愿意积极参与团队活动。
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能够培养领导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学生能够拓展全球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预期学习成果团队建设与协作团队的定义与特点•团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依赖的、承诺共同的规则,具有共同愿景、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互补性成员组成的群体,通过相互的沟通、信任、合作和承担责任,产生群体的协作效应,从而获得比个体成员绩效总和大得多的团队绩效。
01目标导向团队成员共同致力于实现团队目标。
02相互依赖团队成员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协作,以实现团队目标。
沟通协作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充分沟通,协调行动,确保团队的高效运转。
互补性团队成员各自具备不同的技能、知识和经验,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的团队能力。
制定清晰、具体、可衡量的团队目标,确保每个成员都了解并认同目标。
明确团队目标为团队成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培训,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和能力,更好地完成团队任务。
提供支持和培训根据团队目标和任务需求,选拔具备相应能力和特质的团队成员,确保团队成员的互补性。
选拔合适成员通过充分的沟通和互动,建立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建立信任关系制定明确的团队规范和行为准则,确保团队成员的行为符合团队目标和价值观。
制定团队规范0201030405高效团队建设策略协调冲突在团队协作过程中遇到冲突时,积极协调解决冲突,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共青团团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的基本情况,包括其成立背景、宗旨、任务等。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4.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5.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将来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1.共青团的成立背景和发展历程2.共青团的性质、宗旨和任务3.共青团的组织结构和团旗、团徽、团歌4.共青团员的条件和权利、义务5.共青团的活动和项目6.共青团与青少年的关系和作用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共青团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共青团的历史和现实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共青团的性质、宗旨和任务。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共青团的活动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角色扮演法:模拟共青团的组织生活和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领导能力。
5.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共青团的相关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共青团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讲解共青团的基本知识:讲解共青团的成立背景、发展历程、性质、宗旨、任务等。
3.分析共青团的组织结构和团旗、团徽、团歌:让学生了解共青团的组织结构,认识团旗、团徽、团歌,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
4.介绍共青团员的条件和权利、义务:讲解共青团员的条件、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分组讨论共青团的活动和项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共青团的活动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6.角色扮演:模拟共青团的组织生活和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领导能力。
7.总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共青团的重要性和青少年加入共青团的意义。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学员分析与个性化教学策略•情境创设与活动安排目•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录01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课堂互动与参与度。
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求010204课堂氛围与效果预期营造积极、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预期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预期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0302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主题内容概述本次团课主题主要内容涵盖重点知识点梳理团的发展历程党的历史系统梳理团组织的诞生、发展、壮大过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青春奋斗故事分享难点问题解析如何理解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01如何看待团组织的职责和使命02如何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03拓展延伸内容相关文献资料推荐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社会实践活动参与青春励志电影观赏03学员分析与个性化教学策略学员背景及特点分析01020304分层分类教学策略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实施提供一对一或小组辅导,以满足学员的特定需求。
互动交流环节设计04情境创设与活动安排故事导入视频导入问题导入030201情境导入方式选择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设计01020304确定探究主题分组与分工探究过程指导成果展示与评价确定角色与任务角色扮演过程指导模拟演练过程指导评价与反馈角色扮演或模拟演练活动安排总结反思环节引导引导学生回顾团课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收获与感悟引导学生反思不足与改进教师点评与总结05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小组讨论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其在讨论中的发言质量、观点表达、倾听他人意见等方面的表现。
《走进亲情,感恩父母》主题班团教案
江夏五里界中学——王伟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班会活动,认真倾听感人的故事《傻娘》,侧重让学生去悟出父母对我们那种真挚的爱,意识到应该时时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体会父母的爱与付出,培养孝敬感情。
2、学习用适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学会理性思考父母之爱,克服逆反心理。
3、培养学生感恩的心理,学会尊重他人,承担责任,从身边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恩他人,善待他人.知道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班团课,使学生多侧面地认识父母之爱,培养孝敬父母的感情,理解“爱”的内涵。
2、活动难点:深刻体会父母对自己无私的付出,以及伟大的“爱”,培养学生感恩的心理,学会反思,学会尊重他人,承担责任,从身边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恩他人,善待他人.知道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恩之情。
三、教学前准备
1、学生准备:
学唱《父亲》,《感恩的心》
2、教师准备:
音频故事《傻娘》
四、教学过程:
1.全班同学齐唱《感恩的心》的心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
2.分别让学生回想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与家长最容易说的话,和最容
易表达的一种态度。
3.全班同学用布蒙住眼睛,认真倾听《傻娘》这个感人故事,侧重
让学生去感悟和体会父母伟大的爱。
4.学生被感化后,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父母经常对我们所说的话
和为我们现在最想和父母说的话。
5.分享我们和父母之间所发生的感人事情,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做。
6.请同学深情唱出《父亲》这首歌,最后全班齐唱结束这节班团课
五.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感想。
1898年10月(光绪二十四年
九月),山东冠县义和拳以阎书勤为首,联合直隶威县赵三多等,聚众烧毁红桃园教堂,占领犁园屯,震动了鲁、直两省的毗连地区,成为义和拳反帝斗争兴起的讯号。
十九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是一次规模宏大的中国人民反帝斗争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结局(1)兴起:1898年,冠县赵三多竖起“扶清灭洋”大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2)进入京津:①l900年夏,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②清政府改用“招抚”方法,默许义和团为合法民团,义和团涌入京津。
(3)抗击八国联军:廊坊狙击战、天津保卫战。
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
(4)失败: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背
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传教士深入中国内地各省,教堂遍布中国。
外国传教士依仗侵略特权的庇护,为所欲为,称霸一方。
他们除进行种种政治、文化侵略活动外,还纵容、包庇教徒中的地痞、流氓欺压良民,霸占田产,包揽词讼,行凶杀人等罪恶勾当。
清朝地方官吏屈服于外国侵略者的压力,在民教争讼中,推行“护教抑民”政策,造成许多“民冤不伸”的教案。
广大群众同外国教堂传教士的矛盾极为尖锐,他们群起焚烧教堂,逐杀外国的教士,终于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特点、意义、失败原因。
(1)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2)特点:①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自发性。
从1898年秋山东人民反洋教开始,到l900年6月担负抗击八国联军的任务而进入高潮,始终没有制定具体的斗争纲领,也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力量。
②其次在于它的分散性。
义和团运动始终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统一的领导。
(3)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4)失败原因:①主观上:a.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b.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c.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d.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容易放松对清统治者的警惕,也带有盲目排外性质,表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客观上:中外势力联合力量强大。
影响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首先,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其次,义和团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再次,义和团运动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