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的建立与革命形势的发展 - 广西苍梧中学共17页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17
高中高一历史教案范文: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第二节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重点:①同盟会的建立;②同盟会的政纲。
难点: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教学手段:①教学方法:讲解法;②电教手段应用: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等内容并思考、回答有关问题。
引入本课主题。
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关于“同盟会的建立”,教师首先介绍背景,然后要求学生从规模、领导机构、组织形式、政治纲领、人员构成几个方面分析中国同盟会与兴中会的区别。
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关于“同盟会的政纲”,教师首先提示学生记住这16字政纲,然后由教师分析16字政纲的涵义。
这16字政纲后来被阐发为“三民主义”(详见“重点突破方案”)。
关于“三民主义及其评价”,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掌握“三民主义”概念及涵义。
其次要使学生明确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纲的关系。
最后,明确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详见“难突破方案”)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关于“论战的起因”,教师讲明背景(20世纪初,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已成当时中国历史之主流,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却站到维护清朝专制统治的立场上,成为保皇派,对革命进行攻击,阻碍了革命的发展,这必然引起革命派的反击)之后,对康、梁在历曾起过的进步作用略加概述,培养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问题。
关于“论战的内容”,引导学生归纳论战的三个焦点,明确双方观点之差别。
关于“论战的作用”,在明确论战的结果后,提醒学生要一分为二的分析革命派在这次论战中的功过(革命派要求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主张,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论战中,革命派也暴露了自身的局限性如:在“民族革命”问题上,回避了帝国主义必然干涉、破坏被压迫民族革命运动的反动本性,不利于人们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