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四名句默写教案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一语文默写复习(必修三、四、五)《必修三》1.谏太宗十思疏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的中心观点是“ , ”。
2、《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或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 , 。
3、《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 。
4、《谏太宗十思疏》提出“ , 。
”意思是说,要做合格的领导人必须先从自身做起,必须努力加强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养。
5、《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是: , 。
6、《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两句是: , 。
7、《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两句是: , 。
8、《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两句是: , 。
9、《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 , 。
10、《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 。
《必修四》2.离骚(节选) 屈原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屈原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说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兼具“内美”与“修能”的诗人报国尽忠心切,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或岁月无情,来日无多,或运用心理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易老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来写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或从时间角度描写了自己整日与香草相伴的情景。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离骚》中表明对楚王忠心(或表明自己崇仰真理,当仁不让,有强烈的道德觉醒意识的句子,或表现了诗人纵马驰骋、勇往直前的气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一、考点阐释“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
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
考查途径为默写。
能力层级为A。
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
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二、命题趋向1、“名句名篇”考查必然回归课本。
这是今年考生一个值得注意的重点。
现在新编语文教材文言文分量与现代文平分秋色,高考命题如果还用以前的态度对待语文课本的“名句名篇”的话,谁还想去看语文课本。
高考是个指挥棒,它起着导向作用。
2、“名句名篇”考法可能有改变。
传统的单纯识记类的考查形式比较古板。
突击背诵,将有着几千年积淀的民族文化精华变相成一种带有强烈功利目的的“文化快餐”,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形式上可能有改变。
有两种检测走向值得关注。
一是规定情景类。
(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写规定的诗词名句就属于规定情境的名句检测。
)例如:⑴你不要把责任推到“环境”身上,不少学者是在更喧闹的环境中写出伟大著作的。
陶潜说:“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依我看你的心还是没有静下来。
⑵同样是写夕阳,叶剑英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抒发了革命者的乐观情怀,而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映的却是消极颓唐的情绪。
⑶“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或“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凰声”,或“芳1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或“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这两句诗现在用来形容人们对新事物的发现和喜爱。
当新事物刚刚萌发时,就能够敏感地觉察到,并大力扶植它茁壮成长。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名句名篇默写复习教案名句名篇默写上一讲引用了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民先生这样的话:“名句名篇默写首先要能默写课文要求背诵的篇目,在些基础上能够背诵一些课外的但常见常用的名句则更好。
”_年的高考试题果真有课外的一小题。
这就是《论语雍也》中的“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能默写出来的极少。
本讲专门选编课外(含初中学过的)名句名篇。
还要说明的一点是,备考不仅要注重背诵,还要注重“默写”,把句序写对,把字写正确。
从这两年高考情况看,有的考生虽然会背诵,但默写时常常写错字,尤其是《陈情表》中的那两句出现了几个莫名其妙的错字,因而不能得分,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历代散文中的名句名篇补出下列文中空缺的部分。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
是故,。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故曰:。
(《礼记学记》)2.独学而无友, ;燕朋逆其师; 。
(同上)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4.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故能成其大;故能成其深; ,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李斯《谏逐客书》)5.暮春三月,,,。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忄良 !(丘迟《与陈伯之书》)6.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 ,,,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韩愈《进学解》)7.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 ,,殡殓不得凭其棺,窆不得临其穴。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
(韩愈《寄十二朗文》)8. , ;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刘禹锡《陋室铭》)9.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事务;每读史书,多求理道,始知。
(白居易《与元九书》)_.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最新资料介绍⋯⋯⋯⋯⋯⋯⋯⋯⋯⋯⋯⋯⋯⋯⋯⋯⋯⋯⋯必修三理解性默写一、《蜀道难》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罕有来往。
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进一步表示秦、蜀之间为高峰峻岭所阻拦。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加了浪漫气味,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
”真是“物如同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问可知了!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只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绘了人的行路之难。
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困难的步履、惊恐的神态,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表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为我们衬着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凄凉的环境氛围,再一次有了地衬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加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托出山势的高险,而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的特色的句子是“,,。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愁与关切。
10、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长叹中,我们仿佛也感觉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二、(一)《登高》: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衬着秋江光景特色的句子是:,。
2、用落叶和江水抒发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
3、情况交融、境界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单之感的句子是:,。
4、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己之苦和国运之恨,无穷悲凉难以排解的句子是:,。
高中理解性默写必修三理解性默写《山居秋暝》1.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的幽静环境的句子是,。
2.《山居秋暝》中含蓄地表达诗人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生活志向的诗句是,。
《登高》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2.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3.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4.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锦瑟》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2.《锦瑟》用典的四句诗:,。
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蜀道难》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
7.《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居”语句的句子是,虑与关切。
《琵琶行》1.诗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并为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2.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
3.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句是:,。
,。
4.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是:,。
名句名篇默写教案一、前言默写名句名篇,是学习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默写,可以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自己的语感和文艺气质。
但是默写需要练习和指导,本文将介绍一种名句名篇默写教案,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默写技巧。
二、教案步骤1.选好名句名篇首先,需要选好名句名篇。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语文水平,选取不同等级的名句名篇。
可以从经典诗词、名家散文、现代小说等方面进行选择。
2.阅读理解然后,要让学生阅读理解所选名句名篇。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作者的用词、语言节奏、诗意表达等方面,帮助他们掌握全文的意义和情感。
3.逐句默写接着,逐句默写是默写名句名篇的关键环节。
首先,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朗读全文,然后逐句读出句子,学生可以跟读一遍,然后开始默写。
默写过程中,通过反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每个字、每个词的拼写和用法。
4.对照校对完成默写后,需要对照原文进行校对。
一般情况下,一字不差的默写是较为理想的效果。
若出现错误,可以让学生重复默写,直到熟练掌握。
5.背诵默记最后,需要让学生进行背诵默记。
通过反复背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名句名篇的用法和意义。
在背诵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进行想象和演绎,增加语文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实践本教案已在实践中得到了证明。
在教学中,我们开展了多次名句名篇默写训练,通过逐步训练,学生的默写水平明显提高。
他们熟练掌握了默写的技巧,也对多种文体的名句名篇有了更好的理解和领悟。
我们还在默写中融入了竞赛元素,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比赛中,学生可以借鉴对手的优秀作品,以此提高自己的默写水平,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英雄主义品质和竞争意识。
四、总结名句名篇默写教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默写水平,增强语文素养和文艺气质。
通过阅读理解、逐句默写、对照校对、背诵默记等步骤,可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名句名篇默写技巧。
在实践中,我们还可以通过竞赛形式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希望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得到更多学生和教师的关注和推广,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高一语文必修三四名
句默写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5、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6、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7、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8、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9、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1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4、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
15、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6、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7、沧海明珠月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9“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
20、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而忘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23、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贵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7、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
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8、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9、振长策耶尔于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0、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
也。
3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
敢弯弓而抱怨。
35、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36、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37、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8、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9、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40、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42、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玉簪螺髻,
献愁供恨,遥岑远目。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44、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
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45、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7、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48、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
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50、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
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1、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
其势不惧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