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 格式:pptx
- 大小:5.55 MB
- 文档页数:37
对运动心理学中关于应激、唤醒和焦虑概念的思考应激性理论提出,应激是一种物理、心理或者社会环境上危害人体和心智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会影响到人体的机能,可以引起生理上的反应。
应激的源头可以来自环境的变化、改变的工作要求或者生活状态、个人心理压力等等。
应激也可以来自于心理因素,如担忧、焦虑、恐惧等等。
唤醒是通过积极激励,激发起人体潜在的体能和心智潜能,获得更高的运动效果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帮助人们抗拒外界压力,保持内心平静,从而避免一些体能衰竭和心理困扰。
唤醒有助于调节人体的运动能量,让人们能够达到理想的结果。
焦虑是一种情绪上的不适和害怕,具有特定的表现形式,表现为容易紧张、心慌意乱、容易受到威胁,害怕失去控制和陷入危险的情绪状态。
焦虑会阻碍人们达到预期的运动效果,从而影响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和培训效果。
第二节于应激、唤醒和焦虑的研究应激的研究表明,应激不仅可以在生理上造成损害,而且也会在心理上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应激可以影响睡眠、消化和代谢、认知能力、运动表现以及情绪,对人的记忆、创造力等也可能有影响。
唤醒的研究表明,唤醒可以有效激发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运动表现,增强抗压能力。
研究发现,通过唤醒可以改善运动表现,使运动者在短时间内产生显著的改变,并且在长期内也能有效提高运动表现。
焦虑的研究表明,焦虑会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心理压力过大、心理负担太重,从而影响运动表现。
研究发现,焦虑会影响运动者的记忆、创造力和注意力,影响运动者的技术表现,减少运动者的正面情绪体验,从而影响整体运动表现。
第三节激、唤醒和焦虑的干预应激的干预可以采取心理,生理和行为技巧三种方式。
心理方式可以采取心理调适技巧,如认知行为技术、改变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技巧等。
生理方面可以采用快速放松技巧,增强机体免疫力,如体操和呼吸练习等;行为方面可以采取积极反馈技巧,如奖励系统,运动前的准备、自控行为训练等。
唤醒的干预可以采取心理实验法、生理法和行为技巧三种方式。
运动心理学教材中“应激”“唤醒”“焦虑”等概念及属性的解析作者:段小洪胡建忠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第05期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心理学教材中的应激、唤醒、焦虑等概念及属性进行探讨。
三个概念在内容上有重叠或递进关系,教材在表述上各有偏向:应激侧重刺激及反应过程;唤醒则偏向刺激的激活程度;焦虑则重在表述刺激后的情绪状态或过程。
教材对三者的属性未有明晰的区分,都赋予了生理心理属性,认为都具有积极和消极价值。
不同于教材观点认为:焦虑严格意义上是一个心理概念,只有消极作用;“躯体焦虑”的称谓更不准确,其实质应该是应激的生理反应或唤醒后的生理表现。
关键词:应激唤醒焦虑概念属性中图分类号:G80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b)-0133-03运动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体育专业理论学科,其理论与原理,对于指导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技能学习、训练和比赛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不同编者的多个版本的《运动心理学》教材中,“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都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很容易把其中的三个概念和相关理论弄混淆。
虽然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的时候有实践基础(运动体验)作支撑,能理解单个概念和理论,但要清楚区分这三个关联概念则有很一定难度。
因此,在运动心理学的教学中,把“应激、唤醒、焦虑”等重要概念的逻辑联系和区别的明晰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相关理论知识,并能在运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相关原理。
1 应激的概念及属性分析1.1 应激(stress)的概念解析较早对应激的确切定义来自生物心理学和行为医学角度。
有医学者(Hans Selye,1979)把应激定义为“个体对作用于其上的任何要求所作出的非特异性反应”,即在各种不同的刺激下,生物表现相似的一般性反应(非特异性)。
生物心理学者关注到“相似反应”的脑活动基础,因此,把应激看作是威胁性刺激引起的一种大脑的活动[1],应激会引发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
第三章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跳水、举重)赛前压力的视频基础概念情绪(emotion):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包括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
应激(stress):也称压力,指有机体遇到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或扰乱自己平衡状态的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形态。
应急刺激(stressor):也称应激源,指对有机体形成威胁并引起有机体产生变化的各种内在及外在的影响因素。
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有机体对应激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变化,包括生理的、行为的、情绪的以及认知上的改变。
第一节什么是竞赛焦虑一、什么是唤醒与焦虑唤醒(arousal)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唤醒有三中表现,即脑电唤醒(刺激使脑电出现去同步化的低压快波)、行为唤醒(非麻醉动物唤醒时伴随着行为变化)和植物性唤醒(较高水平刺激时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
)视频焦虑(anxiety)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分,分别为生理唤醒、情绪体验以及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忧的认知表征。
焦虑中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以及躯体焦虑和认知焦虑这两种分类系统在体育运动中有特殊意义。
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是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特点是由紧张和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到的主观感受,也是高度自主的神经系统的活动。
特质焦虑(trait anxiety)是一种人格特质,即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
躯体焦虑(somatic anxiety)是焦虑的生理性特征,直接由自发的唤醒引起,通过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肠胃痉挛以及肌肉紧张表现出来。
认知焦虑(cognitive anxiety)是焦虑的认知性特征,由对内外刺激的评价引起,是含有担忧和干扰性视觉表象成分的一种不愉快感受。
体育心理学体育运动中的情绪情感-应激唤醒剖析课件 (一)体育心理学是以运动和体育作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广泛研究了运动员如何管理其思想、情感和行为,以优化其表现和成果。
情绪情感应激唤醒是体育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情绪是指人类的内在状态,具有情感价值和行动倾向;情感则是指感知到的情绪。
在体育运动中,各种情绪与心理状态相互作用,形成牢固而复杂的关系,可以影响动作的发生和信息处理的速度。
二、情绪情感的分类情绪和心理状态会在运动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形态。
比如,在比赛前和赛后前这个时候,运动员可能会感到紧张和兴奋;而在比赛进行中,运动员面临的压力会让他们感到焦虑或者厌倦。
情绪情感的分类有助于体育教练和运动员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三、应激唤醒的定义应激是指外界环境的刺激引发了特定的生理或心理反应。
唤醒则是指这些反应导致人的注意力、思考、行动等不同方面的提高或加强。
在体育运动中,应激唤醒更多是指运动员面对比赛之前通过种种方式让自己进入一种高度警觉的状态。
四、应激唤醒的方式在体育比赛中,应激唤醒不但能让运动员进入一种高度警觉的状态,还能让运动员提高运动技能的发挥。
应激唤醒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听音乐、进行舒展活动、调整呼吸,或者进行一些有利于提高运动员专注度和动作响应的训练。
五、应激唤醒的管理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运动员而言,紧张和焦虑往往会影响其表现。
在管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状态时,应加强训练,培养他们的场上自信心,并在比赛开始前放松他们的心情,帮助他们进入状态。
同时,教练人员也应该关注运动员比赛后的情绪反应,及时对运动员进行调整,降低运动员在比赛后产生过度悲伤、沮丧等情绪的可能性,让他们在悠闲神态中放松身心。
结语总之,情绪和应激唤醒在体育运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运动员和教练员均需关注管理这两个方面,这样才能够为他们的最好表现打下基础。
希望本文能帮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体育心理学中情绪情感-应激唤醒的关系。
体育运动心理学——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试卷(含答案)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 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之为,又称为。
2.导致应激的刺激可以是、和诸因素。
3.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4.唤醒有三种表现,即、和。
5.唤醒对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保持觉醒状态有主要作用,它为以及提供能量。
6.唤醒水平的变化与刺激的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与刺激的之间的相关性较小。
7.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
8.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部分。
9.状态焦虑是一种在上有变化、随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10. 驱力理论认为,运动表现是与的乘积。
11. Oxendine认为,高水平的唤醒可促进的运动技能活动,但会干扰的活动。
12. 一般来说,运动技能越复杂,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相对。
13. Martens于1982年提出将竞赛焦虑分为、和三个方面。
14.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和。
15. 与升高状态焦虑水平有关的个性特征方面的因素有和。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 Martens认为可以将的工作强度比作人的唤醒水平。
()A. 探照灯B. 发动机C. 电脑D. 变压器2. 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
()A. 比较高B. 非常高C. 比较低D. 非常低3. 刺激的数量多、持续时间短、强度小的情况下,运动技能在的唤醒水平下容易获得好的运动表现。
()A. 相对高B. 非常低C. 相对低D. 非常高4. 对动作精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越高的运动技能,越需要在的唤醒水平下能够取得好的运动表现。
()A. 较高B. 很高C. 很低D. 较低5. 多维焦虑理论认为,以生理特征为主的躯体焦虑与运动表现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