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增长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又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HbA1c可以反应检测前60-90天内血糖平均水平,以了解糖尿病人的血糖情况,但不能反映近期的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用于评价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概念:糖化血红蛋白是指血中的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 链 N-末端缬氨酸残基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占成人血红蛋白 5%~8%,主要包括 HbA1a,HbA1b,HbA1c,其中 HbA1c 约占糖化血红蛋白的 80% 且浓度相对稳定。
因此,临床上常以HbA1c 代表总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寿命一样,红细胞的寿命约为 120 天,多数人已意识到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
其实不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过去60-90天内体内血糖的平均水平,而与患者是否空腹、昼夜节律等因素无关。
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结果以百分数表示,正常值为4%~6%(说明:2023 年美国 ADA 糖尿病诊疗指南提出HbA1c ≥ 5.7% 诊断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前期阶段)。
检测方法: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有:阳离子交换色谱法、电泳法、亲和层析法、免疫分析法、离子层析法、等电点聚集法、化学发光法等。
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可能因分析手段、样品保存时间和个体差异而不同。
两个平均血糖相同的人,糖化血红蛋白可能会有多至3%的差异。
结果也可能因多种因素而不可靠,如:手术后失血,输血,贫血,高红细胞更新率,慢性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高剂量维生素C摄入,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等等。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1.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
血糖水平过高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通过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是否达标,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2.指导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制订: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人治疗方案的优劣。
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医生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饮食控制和运动方案等。
通过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医生可以评估病人的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预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风险: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通过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提前预测病人的并发症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评估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临床研究发现,经常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病人往往有更好的治疗依从性。
通过定期测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医生可以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纪律,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血糖控制水平。
5.指导糖尿病的预防与筛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用于糖尿病的早期预防与筛查。
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史阳性、肥胖、高血压等人群,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血糖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
总之,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指标,对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指导治疗方案、预测并发症风险、评估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通过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帮助病人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种血红蛋白和葡萄糖发生糖基化反应形成的产物。
它是评估糖尿病控制程度的重要指标,也可以用于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范围内的人群的糖代谢状态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寿命为约120天,而糖化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的寿命大约为6-8周。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临床上将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与血浆葡萄糖浓度相关,利用其计算平均血糖浓度,可以更好地评估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而不受到短期波动的影响。
其次,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用于糖尿病的诊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浓度高于或等于6.5%可以作为糖尿病的一个诊断标准。
与血浆葡萄糖浓度相比,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因此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还可以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一旦诊断出糖尿病,控制血糖水平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以评估治疗方案是否有效。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处于正常范围内,说明治疗效果良好;反之,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偏高,说明糖尿病控制不佳,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还可以帮助判断糖尿病患者的风险及预后。
高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的增加意味着血糖控制不良,长期暴露于高血糖水平会导致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部疾病等。
因此,通过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及时评估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风险,并为进一步的干预措施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在糖尿病的临床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用于糖尿病的诊断、治疗评估和预后判断。
HbA1c检测的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主要是指血液中与葡萄糖结合的那一部分血红蛋白。
HbA1c的β链N末端缬氨酸氨基与葡萄糖醛基通过非酶促反应连接。
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形成的HbA1c的含量也会相对较高。
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平均为120天,在细胞死亡前,血液中HbA1c的含量会保持相对不变。
因此,HbA1c水平反映的是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它避免了每日的血糖值的波动,与病人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
HbA1c的检测是诊断和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疗效监测的重要手段。
HbA1c的多少与血中葡萄糖的含量高低成正比关系,可以间接反映血糖浓变的改变,同时也反映了机体糖代谢的状态。
HbA1c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长期以来,评价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的控制水平是一个难题。
一次血糖测定,只能反映抽血当时的血糖水平,并且随进食和糖代谢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不能说明前一段较长时间病情的全貌。
HbA1c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它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
一般认为,HbA1c小于7%时,血糖控制较好,如果HbA1c 大于8%时,则需要加强血糖控制。
2、指导治疗方案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测HbA1c的含量,并且按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控制好血糖。
临床常以HbA1c作为监测指标来了解糖尿病患者近期的血糖情况,以及估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3、对预防糖尿病孕妇的巨大胎儿、畸形胎、死胎、以及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HbA1c的高低可影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定期监测HbA1c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996年日本将HbA1c纳入老年人保健法中糖尿病筛选的检查项目。
200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将它作为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明文规定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常规检测HbA1c。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血糖测定只代表即刻的血糖水平,提示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并不能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是指血液中和葡萄糖结合了的那一部分血红蛋白。
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对较高。
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在细胞死亡前,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
因此糖化因红蛋白水平反映的是在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与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
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指的是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
非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为4-6%;许多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查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至8%以下,糖尿病的并发症将大大降低,如果糖化血红蛋白>9%,说明患者待续性高血糖,会发生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达标准,并且血糖控制状态较为平稳,每年至少应该接受2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那些需要改变资料方案,或者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的患者,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可以指导临床更好地制定糖尿病例患者的诊疗方案。
如果某位患者每天仅在早餐前测定空腹血糖,发现这个值为130mg/ml,处于正常范围内;但再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却发现为11%,这意味着该患者在过去的3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已接近270mg/ml,暗示其将来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非常高,。
尽管早餐前血糖结果尚满意,但是一天其它时间的血糖水平却严重超标,需要对患者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作出重新评估,并作出相应调整,此外患者还需较现在更为频繁地测定血糖。
综上所述,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程度一项良好的指标,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并据此制定,修正相关治疗方案。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种可以反映血糖平均水平的指标,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可以了解体内血糖控制的情况,并评估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于疑似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也有一定的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通常通过血液检测进行,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离子交换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而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的时间通常为3个月,因为血红蛋白的寿命为120天左右,而血糖的变化会影响其糖化水平,因此可以通过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了解患者近3个月内的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通常为4%~6%,其中4%对应着正常人群的平均血糖水平,而6%以上则表示患者的血糖控制较差。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与发生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的风险程度有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也越高。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可以用于评估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低,患者的血糖控制越好,治疗效果也越好。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还可以用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范围,说明患者体内长期存在高血糖的情况,因此可以提醒医生进一步进行糖尿病的确诊。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是利用血红蛋白与葡萄糖发生糖化反应的特点。
在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经过120天的寿命后会被破坏并代谢掉,而在糖化的情况下,血糖会与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HbA1c。
由于红细胞寿命相对固定,因此HbA1c的浓度可以反映出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主要有离子交换色谱法和免疫测定法两种方法。
其中离子交换色谱法是目前主要的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血红蛋白中的HbA1c与非糖化血红蛋白(HbA0)之间的电荷差异,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离子交换柱分离并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供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相关的重要信息。
由于血糖波动性较大,仅仅通过随机血糖或餐后血糖无法全面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而糖化血红蛋白作为平均血糖的指标,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患者长期的血糖控制情况。
临床上一般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正常(<5.7%)、前期糖尿病(5.7%-6.4%)和糖尿病(≥6.5%),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糖尿病风险,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另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也可以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定期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者治疗策略,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测也具有重要价值。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糖化血红蛋白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每升高1%,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约14%。
因此,通过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对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提醒患者加强血糖控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作为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在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及其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是一种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常用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发生非酶促反应的产物,其浓度与血糖水平成正比。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为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原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原理是基于血红蛋白与葡萄糖之间的非酶促反应。
在红细胞寿命期间,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链的N-末端缬氨酸残基发生反应,生成稳定的酮胺化合物,即糖化血红蛋白。
由于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1.正常范围:在非糖尿病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为4.0%-5.6%。
2.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的建议,糖化血红蛋白≥6.5%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糖化血红蛋白不能用于糖尿病的分型诊断。
3.血糖控制目标:对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因个体情况而异。
一般来说,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为<7.0%。
但对于某些患者,如年轻人、无并发症者等,控制目标可能更为严格,如<6.5%。
而对于老年人、有并发症者等,控制目标可能相对宽松,如<8.0%。
三、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1.糖尿病诊断: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作为糖尿病的辅助诊断方法,特别适用于空腹血糖升高不明显的患者。
2.血糖控制评估: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血糖控制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3.并发症预防: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通过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及时发现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疗效评估:在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用于评估降糖药物的疗效,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简述糖化血红蛋白及其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是一种与血红蛋白分子上的葡萄糖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能够反映出近期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糖化血红蛋白是由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结合而形成的。
在正常情况下,葡萄糖与血红蛋白发生糖化反应的速度较慢,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低。
然而,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时,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速率也会增加。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可以反映出近期血糖的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和监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它可以反映出近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不受短期血糖波动的影响。
因此,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判断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2. 预测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高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各种血管和神经的损害,从而引发糖尿病的眼部、肾脏、神经和心血管并发症。
通过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3. 评估糖尿病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可以反映出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
对于已经确定糖尿病诊断的患者,通过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
4. 筛查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可以用于筛查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一些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通过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可以及早发现高危人群,并采取预防措施,延缓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糖化血红蛋白作为一个血糖控制的指标,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
通过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可以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预测并发症的风险,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并筛查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糖化血红蛋白原理及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这个听上去有点儿高大上的名词,实际上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简单来说,它是我们血液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成分,能够帮助医生了解你的血糖控制情况。
今天就让我们轻松聊聊这个神秘的家伙,看看它的原理以及对健康的影响。
1. 糖化血红蛋白的原理1.1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通常简称HbA1c,听起来像个外星人名,其实它是红血球里的一种血红蛋白。
当我们的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的时候,这些葡萄糖就会“粘”在血红蛋白上,形成糖化血红蛋白。
就像在你的早餐麦片里洒了太多糖一样,吃多了就会留下痕迹。
所以,HbA1c就成了一个记录你“吃糖历史”的小册子。
1.2 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过程想象一下,你的血液就像一条长长的河流,而血红蛋白就像河里的小船。
当河流里充满了糖分时,这些小船就会慢慢被糖覆盖,变得黏糊糊的。
一般来说,红血球的生命周期大约是120天,也就是说,HbA1c的水平其实反映了过去两到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简而言之,糖化血红蛋白就像是你身体的“糖分账单”,一查就知道你最近的饮食是不是过于“甜蜜”。
2.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2.1 如何解读HbA1c的数值?那么,这个数字到底代表了什么呢?医生通常会把HbA1c的数值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糖尿病,或者他的血糖控制得如何。
比如说,正常人的HbA1c一般是在4%到5.6%之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可能就得开始留心了。
如果你的数值在5.7%到6.4%之间,那就有可能是前驱糖尿病,6.5%或更高,那就基本上可以确诊为糖尿病了。
可见,这个数字就像个“糖警”,提醒你别把自己吃得太“甜”。
2.2 监测与管理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HbA1c,这就像打游戏时查看自己的生命值。
通过了解自己的HbA1c,患者可以知道自己在控制血糖方面做得怎么样。
如果这个数字持续居高不下,那就意味着你需要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或者和医生讨论更换药物。
换句话说,HbA1c就像是一面镜子,让你看清楚自己在健康这条路上的走法。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作用、临床意义、检测人群、目标值设定及误区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且不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降糖药物等因素的影响。
但是关于这项指标不少患者存在一定的误区,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水平不易产生受压力和疾病的影响所带来的日常波动。
血糖检测:只代表检测当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
检测人群每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HbA1c检测。
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HbA1c检测,尤其是最近治疗方案有所改变的患者,或在医务人员需要更频繁地监控患者的病情时。
对于没有罹患糖尿病的人群,专家建议,45岁以上的人应该考虑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尤其是合并超重/肥胖。
如果年龄小于45岁但超重,同时有一个或多个额外的糖尿病危险因素,也应该考虑进行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有什么局限性?虽然HbA1c检测通常是可靠的并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以下人群中可能并不准确:由于失血过多造成的血红蛋白量降低(可造成HbA1c检测值过低);19%性降低43%。
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设定对于大多数已经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来说,HbA1c水平小于7%是一个常见的治疗目标,临床实践中,应该为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的目标。
HbA1c值并不体现某个特异的糖尿病并发症,这意味着任何水平的HbA1c检测值均可出现任何并发症。
当然,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值与正常值越接近越好。
误区数值越接近正常越好?不少患者认为糖化血红蛋白越接近正常值越好(标准检测方法的正常值范围为4%~5.9%),这种认识是不完善的。
糖尿病治疗强调个体化原则,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也是因人而异的,有时候病情严重者一味追求低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反而得不偿失。
检测糖化血红蛋白需要空腹?糖化血红蛋白不受进餐的影响,检测时可以任意时间采血,不需要空腹。
但是患有贫血和血红蛋白异常疾病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不可靠,应采用血糖、糖化血清白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来评价血糖的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GHb)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Hb)的测定及临床竟义。
方法:50例糖尿病患者血液本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进行分析。
结果:血糖GLU水平越高糖化血红蛋白(GHb)含量越高。
结论:糖化血红蛋白(GHb) 是监测糖尿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良好指标,是诊断需治疗之糖尿病的适宜方法,有助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和预防。
【关键词】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血糖(GLU):测定;意义【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056-02所谓糖化血红蛋白(GHb)是指血红蛋白分子中的β链的氨基酸末端与糖结合成为一种糖化血红蛋白,被结合的糖主要是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等。
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HbA1c可显著增高,为正常人1~3倍[1]。
在糖尿病控制后, HbA1C含量并不很快下降,约2个月后可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糖尿病患者HbA1C的指标反应了病人近2~3个月内血糖含量总的变化。
反应糖尿病控制的情况,也反应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1.材料与方法1.1 对象选取我院门诊或住院糖尿病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9~82岁。
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
1.2 方法1.2.1试剂缓冲液I(pH 6.8),缓冲液Ⅱ(pH 6.4),溶血剂,离子交换树脂。
1.2.2器材离子交换色谱柱由二部分组成。
A为80mm×28mm带螺旋盖的塑料洗脱容器,在螺纹以下3mm处钻有1小孔(1mm)。
B为贮存器及柱部分:柱管长55mm,直径12mm,底部有1mm的小孔。
容器部分长35mm,直径28mm,上部有约15ml的标记线。
C为A与B的组合。
1.2.3装柱在B内管出口处填塞一小片脱脂棉,将树脂匀浆装入小柱内,至离柱口1mm处,待树脂下沉后,用缓冲液I注入洗脱容器,将此装置于150G~200G下离心1min。
1.2.4操作将肝素抗凝血离心,弃去血浆,吸取0.5ml压积红细胞于另一试管中。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摘要: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用于糖尿病评价治疗方案有效性的金标准。
并因hba1c还是反应长期血糖变化的稳定指标而成为目前诊断糖尿病研究的热点。
这个反映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和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可以在临床上更好地应用指导糖尿病的治疗。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检测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34-02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糖尿病筛选、诊断、血糖控制、疗效考核的有效检测指标,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理由有二个:目前hplc法测定hba1c使其准确性和重复性得到很大的提目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糖尿病筛选、诊断、血糖控制、疗效考核的有效检测指标,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1hba1c概述
在hba1c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中,rahbar在1968~1969年的研究中发现快速泳动的hb实际上与hba1c的结构相同,在糖尿病患者中其浓度增加2~3倍。
从而确定了hba1c与糖尿病之间的初步关系并在以后的临床研究中证实了hba1c可作为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指标,这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关系。
hba1c与空腹血糖、过去数周的平均血糖水平等有关。
正常人维持一定的血糖水平,就会形成正常范围内的hba1c,当血糖浓度增加
时,其β链上的糖基化位点数目也增加,据此hba1c是判断血糖控制程度的很好的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持续且不可逆地进
行非酶促蛋白糖基化反应的产物。
其寿命与红细胞一致。
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在红细胞死亡前,血中hba1c含量也会保持相对恒定。
因此,hba1c水平反映的是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与采血时间、是否空腹及使用胰岛素等无关,是判断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好坏的重要指标。
2诊断糖尿病检测指标的比较
2.1血糖有波动性、瞬间性特点,反映的是某一点(测定当时)的血糖水平,变异率高、重现性差,不能反映患者全天血糖变化情况,是糖尿病微观控制的指标。
2.2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白蛋白(gsa)半衰期较短(1~3周),只能评价近期血糖控制水平,且血液蛋白质浓度发生变化时其测定结果受影响。
2.3hba1c检测便捷、标本采集方便,不需空腹,可在任意时间采集并保持相对稳定,变异率低,个体内日间差<2%。
测定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是糖尿病控制的宏观指标。
2.4hba1c与糖尿病并发症(如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死亡)有关,而hba1c降低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因此,hba1c是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水平的金标准。
3糖尿病的临床检测方法
由于hba1c在检测前不稳定性很小,生物变异率低,是一项更稳定的生物学指标,临床广泛采用诊断糖尿病。
测定ghb主要是利用ghb和hb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而进行的,目前主要的检测方法有5种:
3.1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基于hbb链n末端缬氨酸糖化后所带电荷不同而建立。
在中性ph条件下,hba1c携带的正电荷相对较少,因此可通过hplc法将其与其它组分区分开,得到分离。
此方法曾应用于美国dcct的研究,是目前检测hba1c的金标准。
3.2微柱法。
微柱内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如biorex 70)在ph近7时解离后带阴电荷,而hb解离后带阳电荷,二者可形成离子键。
由于ghb的阳电荷比hba少,与树脂的结合力相对低,容易被洗脱。
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洗脱液中ghb和溶血物中总hb的吸光率(a),可计算出ghb占总hb的百分比(%)。
但此方法的影响影响因素比较多:
(1)洗脱温度对结果有较大影响。
(2)抗凝剂肝素能使测定结果增高。
(3)某些血红蛋白如hbf异常增加时,也会与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洗脱,从而使结果产生偏差。
3.3电泳法。
胶体颗粒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带有电荷,带有电荷的胶体颗粒可以借静电吸引力在电场中泳行,带正电荷者泳向负极,带负电荷者泳向正极,此种现象称为电泳。
血清中各种蛋白质都有它特有的等电点,各种蛋白质在各自的等电点时呈中性状态,它的
分子所带正电荷与所带负电荷量相等。
但此方法学的弱点是:(1)需成批进行样本分析,速度比较慢,无法进行实时检测。
(2)自动化程度低,急诊插入、自动维护等功能比较欠缺。
3.4亲和层析法。
利用生物高分子能与相应的专一配基分子可逆结合的原理将配基通过共价键牢固地结合于固相载体上制得亲和吸附系统。
带有杂质的高分子分离目的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以某种次级键与已固相化的配基结合,而杂质则不吸附,除去杂质后变换条件,又可以使待分离的高分子物质重新解离,获得纯化。
除葡萄糖外,血液中所有的糖类都可与hb相结合,因此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为糖化血红蛋白总量,而不是hba1c的含量。
3.5免疫法。
使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直接测定血红蛋白β-链上糖基化的n末端的4~8个氨基酸,因此对hba1c上的糖基特异性好。
但是许多同源的糖化血红蛋白变体也有相同的n末端结构,从而会对结果造成干扰。
在定标方面,需与hplc作相关校正。
综合现在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ghb测定方法,因为原理的不同,测定的结果准确度、重复性都有所差异。
相信随着对hba1c实验方法标准化的重视和提高,hba1c项目的检测在临床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4hba1c检测的质量保证
4.1制定标准化计划,参加室间质量评价,使用经过认证的方法(仪器)并进行精密度、准确度及线性范围评价。
4.2检测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任职资格,并经生物安全培训,定期业务学习,所用仪器、试剂应符合要求。
4.3做好室内质量控制,严格按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执行。
4.4编写hba1c检测标准操作规程,并按规程操作。
4.5完善各种相关记录。
综上所述,我们只要严格按照要求去做,hba1c的检测质量才会提高,才会得到更好地结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