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史第四讲
- 格式:ppt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35
第五讲:精神分析心理学(1900)精神分析(或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 是西方现代心理学思想中的一个主要流派。
它产生于19世纪末,既是一种神经症(或神经官能症)(Neurosis)的治疗方法和理论,如自由、联想、移情、释梦、解析等;又是一种潜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精神分析最初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而现在它也变成了一门科学的名称——潜意识心理过程的科学。
”到20世纪20年代,这个理论逐渐扩展大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构成现代西方的一种主要的社会思潮,世称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tic school)亦称弗洛伊德主义(Freudianism),是由奥国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所创建的。
波林曾写到“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内写出一部心理学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名字,那就不可能自诩是一部心理学通史了”(高觉敷译,1981,814)。
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点:(1)从产生条件来看,它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学,而是在精神病(Psychosis)治疗实践中产生的。
(2)从研究对象来看,它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
(3)从研究内容来看,它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着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一层的内容。
故通常把精神分析称深蕴心理学(或深度心理学)(Depth Psychology)。
(4)从研究方法来看,它不是采取有控制的实验室方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
由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运动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心理治疗上,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经常发生派别内部的分裂与重新组合。
在精神分析运动的早期,一方面弗洛伊德本人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他的前期理论与后期理论就有很大差别;另一方面弗洛伊德的弟子们由于日益不满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先后与他分道扬镳。
于是出现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史绪论第一节西方心理学史的基本情况一、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西方心理学史是研究西方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一门历史学科。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西方心理学的形成有三个故乡:●古希腊是心理学起源的故乡,●德国是心理学诞生的故乡,●美国是心理学发展的故乡。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精神分析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二大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大势力”二、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方法(一)史论结合法: 史,指史料、史实;论,指理论、论断,即观点、论点。
(二)纵横比较法: 纵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前后比较;横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与同时代的心理学家、流派进行比较。
(三)具体抽象两步法: 历史研究的完整过程包括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两步方法。
具体抽象具体(四)四步说明法: 针对每个心理学流派或每位心理学家思想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形成结果、理论意义一一作出说明。
三、西方心理学史的学习意义(一)有助于掌握西方心理学的历史规律把构成现代心理学的许多领域和分支综合起来,认识各事实和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有助于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理论思维能力。
(三)有助于学习心理学大师的创新精神和人格魅力学习心理学家推陈出新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了解心理学家的生平,了解其人格形成与发展对他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四)有助于促进我国心理学的建设鉴古知今,避免西方心理学史上的错误,使我国心理学健康的发展。
四、西方心理学史的史学史历史研究被称为史学;历史研究的历史被成为史学史。
西方心理学史的史学史是?是西方心理学史研究的历史。
(一)西方的心理学史研究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研究。
(被忽视)三位心理学家:1.波林,1929年出版《实验心理学史》2.墨菲,1929年出版《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3.海德布雷德,1933年出版《七种心理学》、《心理学的一百年:1833—1933》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研究。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笔记(完整版)叶浩生主编注:全二十章,非网上一般的只有九章内容。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1.1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一)古希腊早期哲学心理学思想泰勒士(约前624-前547)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其思想是古希腊最早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开始。
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区分了身体与灵魂。
把灵魂分为理性(reason)、智慧(wisdom)和情欲(lust)三部分。
只有人的灵魂三者齐备,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
其思想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开始。
恩培多克勒(约前490-前430)提出“四根说”(土、火、水、空气)。
(二)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柏拉图(前427-前347)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又把灵魂分成三个部分(理性、意气和情欲)。
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
(后来康德明确提出)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论灵魂》。
认为灵魂和身体是合一的,可通过身体、行为间接了解灵魂。
最早提出演绎法。
(三)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1、怀疑学派(皮浪)2、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3、斯多噶学派(芝诺)4、新柏拉图学派(普罗提诺)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一)中世纪哲学心理学思想奥古斯丁(354-430)提出内省法。
(二)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1452-1519)提出影响距离知觉的五种因素:①线条透视、②节目透视、③空气透视、④移动透视、⑤双眼视差。
三、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一)概述培根(1561-1626)“知识就是力量”,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原则。
首创归纳法。
笛卡儿(1596-1650)虽未正式提出“反射”这一术语,但提出了反射论思想。
在心理学史上被称为反射动作学说的创始人。
描绘了反射活动的模式。
(二)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1、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霍布士、洛克、贝克莱、休谟、哈特莱、布朗、詹姆斯•穆勒。
⼆、培根新⼯具的提出P76 1、1620年代英国唯物主义的开⼭祖弗兰西斯?培根出版了《新⼯具》,提倡求知识的新⽅法。
培根提出要认识⾃然、研究⾃然及控制⾃然。
提出“知识就是⼒量”名⾔。
2、相信两种灵魂说,认为有两种灵魂,⼀种是感性灵魂,⼀种是理性灵魂。
第⼆节霍布斯 ⼀、机械唯物论P78 1、霍布斯认为,世界由具有⼴泛和各种形状的物体所构成。
物体的特性只有数量上的不同⽽⽆质的差异。
2、霍布斯认为世界是⽆质的。
世界只有⼀个实体,那就是物质。
物质的运动是机械的。
⼆、论⼈性P78 霍布斯认为⼈⽣来就是⾃私⾃利的,都要压迫他⼈,提⾼⾃⼰。
三、论感觉与梦境P79 1、霍布斯反对笛卡⼉的“天赋观念说”,认为⼀切知识都由感觉开始。
2、霍布斯以为每⼀感觉过程发⽣以后,都留有残余的运动,这残余的运动就是想象。
平时想象的这种残余运动⽐较微弱,被当前感觉过程更强烈的运动所淹没,因此平时显现不出来。
只有⼈在睡眠时,感觉运动不存在了,残余运动才突显出来⽽形成梦境。
四、联想主义的萌芽P80 霍布斯以为联想是由于两种感觉的运动在发⽣时间上的接近。
霍布斯将联想分成两种,⼀种是⽆指导的、⽆计划的、⾮恒久的。
另⼀种是有个欲望或计划节制的。
后⼈把前者称为⾃由联想。
第三节洛克 ⼀、经验论P80 英国思想家洛克的著作《⼈类悟性论》1690年出版。
书中反驳了笛卡⼉的天赋观念论,宣传了唯物主义的经验论。
洛克反驳当时传统的“固有观念”或“天赋观念”。
⽤⽆可辩驳的事实抨击“唯理论” ⼆、感觉与反省两源说P81 1、洛克认为⼀切知识来源于经验。
经验材料来源:(1)对客观世界的感觉(2)反省 2、洛克把⼈所能意识到的⼼理现象统称为观念。
⼜将⼀切观念分简单与复杂的两类。
3、洛克以为反省是观念的另⼀来源,称它为内感官,以别于⽿、⽬等外感官。
他将反省称为内感官,意即反省与感觉⼀样是被动的。
4、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是⼼理学第⼀个最彻底的唯物主义理论。
第四讲心理咨询的心理动力方法一、关于心理动力学(psychodynamics)和精神分析学(psychoanalysis)主要有两种观点:1、心理动力学是美国化的精神分析学。
认为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起源于美国,产生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2、心理动力学是精神分析学的别称。
由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包含了强烈的动力学意味(如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是决定人的行为的根本动力),所以经常被称之为动力性心理学。
我们的观点:如果说精神分析一开始只是被人意识到具有动力学的特征(但作为方法的精神分析仍是最主要的特征),那么随着它的发展,这种动力学的理论内涵越来越被强调,从而逐渐取代精神分析的说法。
因此,两者在本质上是一种传承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流派在不同阶段的表达。
作为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治疗师的干预手段以解释为主;第二阶段是将人际关系理论纳入治疗的范畴,这时的理论基础建立在客体关系和人际心理学上。
二、心理动力心理咨询的来源: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一)弗洛伊德其人1、奥地利的维也纳医生2、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影响涉及哲学、宗教、文学、人类学、医学和心理学等●在人类历史上对人类自尊打击最大的三个人之一●对20世纪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三个人之一(二)精神分析方法的主要特征1、假设来访者的困难都可以追溯到其童年经验2、假设来访者没有意识到他(她)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或冲动3、对移情关系的解释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三)主要观点1、情感问题的童年根源弗洛伊德注意到,在自由联想情形中,他的许多病人都报告说回忆起童年时期的不愉快经历或可怕的性经历,而且向他人谈起这些经历的行为就是一种治疗。
弗洛伊德的“性”(力比多),可更确切地译为“生命力量”或“情感能量”性心理发展阶段:(1)口腔期0-1岁,性感区为嘴唇和口腔部位,通过吮吸、咀嚼和吞咽获得快感。
温尼科特所谓的“足够好的”母亲,即那些既不溺爱又不严格压抑而是足够好地做出反应的母亲和照顾。
《西方心理学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41054课程名称:西方心理学史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适用专业:心理学专业开课系或教研室:教育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西方心理学史》是心理学本、专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阐述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与体系。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基本史实、相关背景、特点和主要研究成果,掌握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历史启示,拓宽学生的心理科学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评判能力;熏陶理论素养,提升学术品位。
具体教学目标体现在以下方面:了解西方心理学史的基本脉络和基本知识,理解和把握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并了解当代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趋势;掌握各种心理学流派的思想体系、基本观点、研究内容及其在心理学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心理学史中的经典研究方法、经典范例和相关的重要人物的见解、贡献等,加深对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科学的方法论;重点是从史学角度,增进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心理学理论素养,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健康的怀疑与批判精神,让学生在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中汲取营养,运用心理学史的知识和方法解释西方心理学之所以迅速发展的原因,并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中国心理学如果想要迅速发展的条件。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心理学历史中的经典研究方法和研究范例,掌握前人在心理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发现、重大成就和前人对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各种争论及其发展趋势的预见,掌握心理学与相关学科在发展上的联系,了解西方各国心理学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与各自的传统特点,理解心理学的发展逻辑,以指导其他心理学主干课程的学习,提高心理学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
由于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讲清基本概念、理论的同时,教学中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并注意与有关专业的课程内容互相渗透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