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课程论第一讲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83
第一讲:讲道的重要观念本课程分下列几个部分:一、讲道到和讲道的人。
二、讲道和读经。
三、讲道和信息的结构。
首先分享几个讲道的观念:(一)讲道是宣扬那已经完成上帝话语。
一定要讲圣经,以圣经为素材与根基,不可增加或减少甚么。
要忠心的解释神的话语。
(二)讲道是上帝对人讲话。
讲道的职分非常重要,要看重它。
我们代表上帝,把祂的话语告诉祂的百姓。
我们倚靠神而讲道,因为我们是蒙召的人,上帝呼召我们讲道。
我们要先用神的话来造就自己,然后靠圣灵所加的力量,忠心的传讲给别人。
(三)基督教不祇是一个系统的神学思想,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
讲道不可只有神学思想,并且一定要有生活的应用。
听者必须要知道如何将这一篇道运用在他们的生活当中。
只有上帝的话语才能改变人的生命。
没有应用的讲道不是讲道。
(四)讲道是见证过去发生的历史事实。
我们知道所讲的事情是实在的,知道福音改变人心是实在的,就更有确据的传讲。
讲道的人是一个见证人。
(五)每次讲道必需发问以下三个问题。
1)我是否有传讲耶稣?2)我的讲道是否有救赎性成份?3)我是否忠于该段经文?第二讲:讲道为首的生活习惯如果确定要为你一生积存讲道材料,这是传道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传道人需要养成一种生活习惯,使你一生都不缺乏讲道材料。
(一)不断为预备讲道而读经。
三种读经1.灵修的读经,用神的话来洁净我们的生命。
2.熟读全本圣经,逐卷研读,为要讲全备的道。
3.为讲道而读经,看弟兄姊妹的需要挑出经文讲道。
(二)养成祷告的习惯。
1.反省讲道与自己生命关系:求上帝先对我讲话。
2.为听道弟兄姊妹祷告,求上帝借着所讲的道改变他们。
(三)过着一个实践圣经教导的生活。
遇到生活的每一件事,首先想到圣经是如何教导。
(四)学习如何将理想实践化。
将一些奥秘,难懂的事情,深入浅出,教导会众如何实现出来。
(五)养成有系统性,结构性的逻辑生活习惯。
(六)不断的读书,增广见闻。
加深讲道的深度。
第三讲:讲道的重要性讲道是事奉最重要工作,为什么?假如牧者不真实地相信讲道的重要,他的事奉不过是一位从事宗教工作者。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讲课程与教学论概述一、两个核心概念:课程与教学(一)课程的内涵对课程的理解,比较通用的界定是美国新教育百科辞典中的定义:“所谓课程系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这个定义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儿童的成长发展,不单是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意志、价值观和品德的发展过程;二是课程必须是教育的总体计划,既包括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还包括其他形式的教育;三是学习不是使儿童单纯被动地接受学科,而是要求儿童积极地参与活动。
(二)教学的内涵一般来说,我们对教学的理解为:学校教育中教师引导学生,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
这个界定有四层含义:一是教学是一种活动,活动是教学的根本属性;二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三是这种活动包含着教与学两个方面,并且是统一于一个过程;四是活动的对象是特定文化,离开特定的文化就无所谓教学。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与教学问题。
一般地说,科学研究大体上要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
课程与教学论要研究的问题大体也是这三类问题。
“是什么”,属于事实问题。
如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等客观属性等都属于事实问题;“为什么”,属于价值问题。
如课程与教学目的的设定、价值取向和方法与途径的选择等都属于价值问题;“如何做”,属于技术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不仅要研究事实与价值,也要研究其实现形式、活动程序和操作方法等。
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编制、任务分析等,都属于具体的技术问题。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1、揭示规律: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寻找和发现事物的规律,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2、确立价值:教育是价值引导与自我建构的统一,教育从来离不开价值观的引导。
3、优化技术:课程如何编制?校本课程如何开发?教学目标如何编制?教学评价如何操作?所有这些都是技术问题。
第一讲课程与教学论概要1明确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2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史3理解并掌握当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本讲学习目标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当大家第一次看到“课程与教学论”这个课程名称时,会想到什么?一、课程论的研究对象作为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课程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小学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
其实,关于课程论的研究对象,学术界还有一些不同的观点。
代表性观点如下:课程现象说。
即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及其现象的学科。
课程问题说。
即课程论是研究中小学课程问题的学科。
“教学论应该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一般教学规律;以研究一般教学规律来帮助解决教学问题。
”(王策三, 1985)“现代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在于探讨教学的本质与有关规律,寻求最优化的教学途径与方法,以达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目的。
”(李秉德, 1991)“教学理论是对教学活动规律的探索与研究,是对‘教’的规律的描述;但相对于描述性理论的学习理论来说,教学理论在整体上属于规定性理论。
”(王逢贤, 2000)作为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教学论主要研究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
学术界还有一些对教学论研究对象的不同表达如下: 二、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三、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作为教育科学中相对较新的一个分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主要研究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
其实,课程与教学论是教学论与课程论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行领域整合的结果。
西方学者多持“要素论”立场,认为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课程教学变量和教学要素。
(黄甫全, 2002)苏联和我国的学者则较为侧重于“规律论”的观点,认为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有关课程与教学的现象、问题,并揭示教学规律的学科。
(陈旭远, 2012)目前国内不同的课程与教学论内容体系小结Ø课程论的研究对象:课程论主要研究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
比如:课程计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
第一讲课程理论与课程论一、名词解释课程论:教育学领域中以课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分支学科;既研究课程的外部条件,又研究课程的内部结构;其内容包括课程的目标、设计与开发、实施、评价和管理等领域。
二、简答题1.简述课程的定义方式?从课程本质属性定义:即学习经验;学校活动。
从课程功能定义:是文化再生产;是预期学习结果。
从课程存在形式定义:是书面文件;是教学大纲、单元、内容。
从课程实施和管理需求定义:是学习计划;是学习者实际学习的东西。
2.列举“泰勒原理”的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经验。
3.列举三大课程流派,并简述其划分依据?三大课程流派: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布鲁纳、施瓦布)学生中心课程理论(杜威、罗杰斯)社会改造课程理论划分依据:泰勒原理4.简述杜威“经验”课程的基本观点?儿童中心-课程原点:生活和需要经验中心-课程本质:经验活动中心-课程实施:自主活动5.简述课程论学科独立期的基本特征?确立了课程研究的基本范式;建立起系统的课程编制理论;探索了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
6.列举多尔的后现代课程4R原理?Richness(丰富性):课程的深度、多层次的意义、多种可能、多重解释。
Recursion(回归性):人与环境、他人、文化的反思性相互性相互作用形成自我感。
Relation(关联性):课程中的观念、文本、师生等因素互动网络(教育关联);课程母体在文化上的各种联接(文化关联)。
Rigor(严密性):学术逻辑、科学观察和精确性。
三、论述题学界对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关系有哪些看法?对此,你持何观点?A.大教学论:主张将课程看作教学点的内容,课程理论是教学理论的一部分。
B.大课程论:主张把教学看成课程的一部分,教学理论归于课程理论范围。
C.相互交叉模式:课程与教学是相互依存的交叉关系,课程和教学不能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单独运作,对于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也应是综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的研究。
D.二元独立模式:注重课程和教学之间的区别,课程和教学是教学实践的两个领域,课程论和缴械轮是现代教育学的两个分支。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述第一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述教学目的: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取向2.领会新的课程理念,把握语文课程四个层面的具体内涵,树立参与课程建构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语文课程的内涵教学课时:2节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本课程的概念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基于实践性之上的融取了诸多学科知识的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经验与规律的教育学科。
它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属应用教育学,是三级学科。
它要解决“教学什么”(侧重研究课程内容问题)、“教学是什么”(侧重研究教学本质问题)、“怎样教学”(侧重研究教学的方式方法问题)、“为什么教学”(侧重研究教学目的问题)等问题。
它有其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理论体系,但创建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语文教育实践。
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是其特性。
语文教学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学三个名称不同,内涵有别。
第一层次:语文教学法侧重应用技术,如何钻研教材、备课、选择教学方法等(课程教材教法);第二层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侧重应用理论,也不忽略应用技术(既要说清应该怎样做,还要说清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三层次:语文教育学侧重基础理论(如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语文教育的各种形态:社会、家庭、学校,语文课程的性质等等)。
二、本课程的性质(一)理论性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学科也不能称其为学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其理论基础也是丰富的。
一般说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有如下理论基础:⑴认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学好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哲学基础。
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观来辨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语文教育问题。
譬如,用辨证眼光看孔子、杜威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用发展眼光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名称演变;用全面观点看古今中外的语文教育成果等等。
⑵学科理论基础:教育学、心理学这是学好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条件性知识。
第一讲: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内涵一、两个核心概念:课程与教学(一)课程的内涵:1、国外学者对课程的定义:(课程是学习方案;课程是学程内容;课程是有计划的学习经验;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的构造系列)2、我国学者施良方也归纳出了6 种典型的课程定义:①课程是教学科目。
②课程是有计划的教学活动③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
④课程是学习经验。
⑤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⑥课程是社会改造。
3、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Goodlad)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提出课程可分为五个层次:①理想课程:课程专家认为应该做的课程,如学生应该达到什么目标,应该设计什么课程,②正式课程:相关理论用文件表述,文件表述应有可行性,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文件。
③感知课程:教育实践工作者对教育文件的理解。
④运作课程:又叫做操作课程,在实际课堂活动中,教师如何组织学科运行和学生活动⑤体验课程:学生得到了什么。
4、课程至少应包括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儿童的成长发展,不单是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意志、价值观和品德的发展过程;二是课程必须是教育的总体计划,既包括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还包括其他形式的教育;三是学习不是使儿童单纯被动地接受学科,而是要求儿童积极地参与活动。
(二)教学的内涵教学是一种活动,活动是教学的根本属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这种活动包含着教与学两个方面,并且是统一于一个过程;活动的对象是特定文化。
第二节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活动说:把课程与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规律说:把课程与教学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问题说:把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1、课程与教学论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属于事实问题。
如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等客观属性“为什么”,属于价值问题。
如课程与教学目的的设定、价值取向和方法与途径的选择等“如何做”,属于技术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不仅要研究事实与价值,也要研究其实现形式、活动程序和操作方法等。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讲绪言第一节课程与教学概论一、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课程与教学现象,探讨课程与教学问题,从而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研究对象:现象—划定研究的范围,问题-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策略问题研究任务: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二、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相对独立、紧密联系。
课程论:主要探讨教育内容问题,教学论:主要探讨教育形式问题。
内容制约形式、形式影响内容第二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一、古代的课程与教学思想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启发教学,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学思结合《学记》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预时孙摩、长善救失一年离经辨志、三年敬业乐群、五年乐学亲师,七年小成、九年大成。
古希腊:雅典的文雅教育注重和谐发展斯巴达的军事教育注重思想统治和身体锻炼。
二、教学论学科的形成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的教学论学科的形成。
三、学科的分化与多样化(一各种教学论流派的兴起和论争。
1、20世纪早期,“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之争传统教学论(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现代教学论(杜威: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2、20世纪30、40年代,前苏联凯洛夫建立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理论指导的教学论流派.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性结合,分科教学、班级教学3、20世纪50、60年代,教学论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美国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美国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美国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美国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苏联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苏联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苏联阿莫纳夫维利的合作教育学,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各种流派可分为两大阵营: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科学主义教学论包含:程序教学理论、结构主义教学论、教学最优化理论。
科学主义教学论: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
第一讲 随堂练习:(1)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是谁的观点:__________陶行知凯洛夫 赫尔巴特 (2)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来自于:__________ 华生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布鲁纳 罗杰斯 (3)当代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关系是:__________教学论包含课程论课程论包含教学论 既独立又依存的辨证统一关系 (4)国文教授法时期是:__________1920-1918 1918-1924 1924-1939(5)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__________拉特克拉特克、夸美纽斯夸美纽斯 昆体良 (6)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内容和结构体系要做到“四个基本”__________ 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导向、基本原则 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 (7)“语文教育学”学科名称产生的逻辑是:__________ 教育学——教学论——语文教育学教学论——学科教育学——语文教育学 教育学——学科教育学——语文教育学 (8)“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名称产生的逻辑是:__________教育学——语文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9)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开展语文课程与教学活动的教育实践,可以区分为三种类型:__________实践、研制和应用管理、研制和应用管理、研制和开发(10)教育史上曾出现过三大课程流派:__________学科课程、融合课程、关联课程、广域课程关联课程、广域课程、问题课程、融合课程学科中心课程论、人本主义课程论、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课程、职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