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听觉听阈的测教程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586.00 KB
- 文档页数:11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设计
人耳听阈曲线测定实验设计
人耳听阈曲线测定实验是一种用于测量人耳对声音的敏感度的实验。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耳对声音的反应,从而更好地设计声音系统。
本实验的目的是测量受试者对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的反应,以确定人耳听阈曲线。
实验设计:
1. 实验受试者:实验受试者应为健康的成年人,年龄在18-60岁之间,没有听力障碍。
2. 实验设备:实验需要使用一台音频发生器,一台音频放大器,一台音频检测仪,一台电脑,一台耳机,一台按钮,一台指示灯,一台指示器,一台计时器,一台记录仪。
3. 实验步骤:
(1)将受试者安排在实验室,让他们佩戴耳机,并将按钮放在他们的手中。
(2)让受试者闭上眼睛,然后用音频发生器发出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让受试者听到声音。
(3)当受试者听到声音时,他们应按下按钮,指示灯会亮起,指示器会显示出受试者听到声音的强度,计时器会记录受试者按下按钮的时间,记录仪会记录受试者的反应。
(4)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受试者对所有频率和强度的声音都作出反应。
(5)最后,根据受试者的反应,绘制出人耳听阈曲线。
本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耳对声音的反应,从而更好地设计声音系统。
实验五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the Auditory Threshold Curve)【实验目的】(1) 掌握听觉实验仪的使用方法; (2) 测定人耳的听阈曲线。
【实验器材】听觉实验仪、立体声耳机等。
【实验原理】1。
声强级、响度级和等响曲线(包含听阈曲线和痛阈曲线)能够在听觉器官引起声音感觉的波动称为声波。
其频率范围为20—20000赫兹。
描述声波能量的大小常用声强和声强级两个物理量。
声强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声波能量,用符号I 来表示,其单位为W/m 2。
而声强级是声强的对数标度,它是根据人耳对声音强弱变化的分辨能力来定义的,用符号L 来表示,其单位为分贝,L 与I 的关系为:L=lg)(lg 10)(00dB I IB I I ⨯= 式中规定I 0=10-12 W/m 2 (频率为1000赫兹)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
一般来说、它随着声强的增大而增加、但两者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为还与频率有关,不同频率的声波在人耳中引起相等的响度时、它们的声强(或声强级)并不相等。
在医学物理学中用响度级这一物理量来描述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其单位为叻 (Phon ),它是选取频率为1000赫兹的纯音为基准声音,并规定它的响度级在数值上等于其声强级数值(注意:单位不相同!),然后将被测的某一频率声音与此基准声音比较,若该被测声音听起来与基准音的某一声强级一样响、则这基准音的响度级(数值上等于声强级)就是该声音的响度级。
例如:频率为100HZ ,声强级为72dB 的声音,与1000Hz 、声强级为60dB 的基准声音等响,则频率为100Hz 声强为72dB 的声音,其响度级为60昉;1000Hz 、40dB 的声音,其响度为40昉。
以频率的常用对数为横坐标,声强级为纵坐标,绘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与1000Hz 的标准声音等响时的声强级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得到的曲线称为等响曲线。
实验五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the Auditory Threshold Curve)【实验目的】(1) 掌握听觉实验仪的使用方法; (2) 测定人耳的听阈曲线。
【实验器材】听觉实验仪、立体声耳机等。
【实验原理】1。
声强级、响度级和等响曲线(包含听阈曲线和痛阈曲线)能够在听觉器官引起声音感觉的波动称为声波。
其频率范围为20—20000赫兹。
描述声波能量的大小常用声强和声强级两个物理量。
声强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声波能量,用符号I 来表示,其单位为W/m 2。
而声强级是声强的对数标度,它是根据人耳对声音强弱变化的分辨能力来定义的,用符号L 来表示,其单位为分贝,L 与I 的关系为:L=lg)(lg 10)(00dB I IB I I ⨯= 式中规定I 0=10-12 W/m 2 (频率为1000赫兹)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
一般来说、它随着声强的增大而增加、但两者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为还与频率有关,不同频率的声波在人耳中引起相等的响度时、它们的声强(或声强级)并不相等。
在医学物理学中用响度级这一物理量来描述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其单位为叻 (Phon ),它是选取频率为1000赫兹的纯音为基准声音,并规定它的响度级在数值上等于其声强级数值(注意:单位不相同!),然后将被测的某一频率声音与此基准声音比较,若该被测声音听起来与基准音的某一声强级一样响、则这基准音的响度级(数值上等于声强级)就是该声音的响度级。
例如:频率为100HZ ,声强级为72dB 的声音,与1000Hz 、声强级为60dB 的基准声音等响,则频率为100Hz 声强为72dB 的声音,其响度级为60昉;1000Hz 、40dB 的声音,其响度为40昉。
以频率的常用对数为横坐标,声强级为纵坐标,绘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与1000Hz 的标准声音等响时的声强级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得到的曲线称为等响曲线。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听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测定人耳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绘制听阈曲线。
3. 分析听阈曲线的特点,了解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
二、实验器材1. 听觉实验仪2. 耳机3. 频率发生器4. 计时器5. 实验记录表三、实验原理听阈是指人耳能听到的最低声音强度。
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敏感度不同,因此听阈曲线呈现出一定规律。
本实验通过听觉实验仪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调节声音强度,测定被试者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绘制听阈曲线。
四、实验步骤1. 熟悉实验仪器:首先,了解听觉实验仪器的构造、功能及操作方法。
包括频率调节、强度调节、信号输出等。
2. 实验准备:将被试者安排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要求被试者放松,保持安静。
3. 测定听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听阈测定:(1)将被试者分为若干组,每组选取一名被试者。
(2)调节频率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的声音。
(3)将被试者佩戴耳机,调整耳机位置,使声音传入被试者耳朵。
(4)调整听觉实验仪的强度调节旋钮,使声音强度逐渐增强。
(5)观察被试者的反应,当被试者能听到声音时,记录此时的声音强度。
(6)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测定被试者在1000Hz、2000Hz、3000Hz、4000Hz、5000Hz、6000Hz、7000Hz、8000Hz等频率下的听阈。
4. 绘制听阈曲线:将不同频率下的听阈值绘制成曲线,即为听阈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绘制听阈曲线,观察曲线特点。
(2)分析被试者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值。
2. 分析(1)观察听阈曲线,可以看出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敏感度不同。
在3000Hz左右,听阈值最低,说明人耳对中频声音最为敏感。
(2)分析被试者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值,可以了解被试者的听力状况。
若听阈值普遍较高,可能存在听力障碍。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听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测定了被试者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绘制了听阈曲线。
3. 分析了听阈曲线的特点,了解了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听觉听阈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掌握听觉听阈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听觉听阈与频率、声强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听觉听阈是指人耳能够听到的最小声强。
人耳对声音的感知能力与声波的频率和声强有关。
本实验通过改变声波的频率和声强,观察被试者对声音的感知情况,从而得出听觉听阈与频率、声强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听觉听阈测试仪、示波器、耳机、信号发生器、衰减器等。
2. 实验材料:实验报告表、实验记录表。
四、实验步骤1. 被试者准备:选取10名年龄、性别、听力相近的健康成年人作为被试者,告知实验目的和注意事项。
2. 实验仪器设置:将听觉听阈测试仪、示波器、耳机等连接好,确保实验仪器的正常工作。
3. 实验操作:a. 频率测试:首先,将被试者调整为舒适姿势,佩戴耳机。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声波频率设置为100Hz,调整衰减器,使声强达到一定的水平。
然后,观察被试者的反应,记录其听觉听阈。
b. 声强测试:保持声波频率不变,逐渐调整衰减器,降低声强,观察被试者的反应,记录其听觉听阈。
c. 不同频率测试:按照上述方法,分别测试20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8000Hz等频率的听觉听阈。
4. 数据记录与分析:将被试者的听觉听阈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不同频率的听觉听阈: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声波频率的增加,听觉听阈逐渐降低。
例如,在100Hz时,听觉听阈为30dB;而在8000Hz时,听觉听阈为20dB。
b. 声强与听觉听阈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频率下,随着声强的增加,听觉听阈逐渐降低。
例如,在1000Hz时,声强为20dB时的听觉听阈为10dB;声强为30dB时的听觉听阈为5dB。
2. 实验分析:a. 听觉听阈与频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波感知能力存在差异。
实验十一 人耳听觉听阈的测量【实验目的】1. 掌握听觉听阈的测量方法; 2. 测定人耳的听阈曲线。
3. 了解人耳的痛阈曲线。
【实验仪器】FD-AM-B 人耳听觉听阈测量实验仪。
由声频范围标准正弦波发生器、频率计、功放电路、数字声强指示表(dB 表)、全密封头戴耳机(监听级)等组成。
【实验原理】1.声强级、响度级和等响曲线(包含听阈曲线和痛阈曲线):能够在听觉器官引起声音感觉的波动称为声波。
其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0Hz 。
描述声波能量的大小常用声强和声强级两个物理量。
声强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声波能量,用符号I 来表示,其单位为W/m 2。
而声强级是声强的对数标度,它是根据人耳对声音强弱变化的分辨能力来定义的,用符号L 来表示,其单位为分贝,L 与I 的关系为:)dB (lg 10)B (lg0I II I ==L 式中规定I 0=10-12W/m 2;频率为1000Hz 。
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
一般来说它随着声强的增大而增加,但两者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为还与频率有关。
不同频率的声波在人耳中引起相等的响度时,它们的声强(或声强级)并不相等。
在医学物理学中,用响度级这一物理量来描述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其单位为方(Phon),它是选取频率为1000Hz 的纯音为基准声音,并规定它的响度级在数值上等于其声强级数值(注意:单位不相同!),然后将被测的某一频率声音与此基准声音比较,若该被测声音听起来与基准音的某一声强级一样响,则这基准音的响度级(数值上等于声强级)就是该声音的响度级。
例如:频率为100Hz 、声强级为72dB 的声音,与1000Hz 、声强级为60dB 的基准声音等响,则频率为100Hz 声强为72dB 的声音,其响度级为60方。
1000Hz 、40dB 的声音,其响度为40方。
以频率的常用对数为横坐标,声强级为纵坐标,绘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与1000Hz 的标准声音等响时的声强级与频率的关系曲线,称为等响曲线。
实验十二 听觉阈限测定1引言感觉阈限的测定是深入了解感知觉属性的第一步。
人的感觉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当适当强度的适宜刺激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官时,才可能产生某种感觉。
对于听觉来说,适宜刺激是声音,但并非所有的声音作用于耳朵,都会产生听觉。
能产生听觉的声音刺激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频率和强度适当。
只有当频率和强度都到达一定程度,人们才刚刚能听到某一声音,这个声音就是响度绝对阈限。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学习如何测定响度绝对阈限以及在测定响度时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在第5章中,我们讲过极限法是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能通过各种手段较为有效地控制实验中的各种误差,所以在此选用极限法来测定响度绝对阈限。
2 方法2.1被试大学生2名。
2.2仪器听力实验仪2.3程序(1)主试呈现较强的噪音让被试熟悉一下,并初步找出他的阈限范围,从而选定连续的15个噪音强度,并画好记录表,如表1。
表1 原始记录表刺激强度↑↓↓↑↓↑↑↓↓↑↑↓↑↓↓↑201918……7转折点(2)让被试对听力实验仪坐下,并给他如下的指导语:“这是一个听力测试实验。
实验时,请你把耳机戴好,用右耳(或左耳)听,在整个实验中不要换耳朵。
用左手拿好反应键L,用右手拿好反应电键R。
每次我喊‘预备’,你就注意听,如果你听到了刚才听过的那种喀嚓声,就用右手按一下键,接着就休息,等到下一次再喊‘预备’时,再注意听。
如果你听到其他声音,不要管它。
等我喊‘预备’过了4、5秒你还没听到声音,就用左手按一下键,按后就休息,再等下一次。
就这样做,一共要做几十次。
请你在每次反应时都要尽量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只要你听到的确实是喀嚓声而不是其他声音时,才用右手按键。
”(3)主试按记录表先给一个弱刺激,从喊预备到给刺激之间要间隔2秒左右,但也不要固定不变。
被试反应以后若白灯亮,在相应处记“-”。
接着给较强刺激……直到反应后红灯亮时记下“+”。
然后从下一列的较强的声音开始。
在操作中,↑或↓每次开始的声音强度在两次连续测定中不要相同,以免形成反应定型。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耳听阈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掌握听觉阈值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3. 测定人耳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绘制听阈曲线。
4. 分析影响听阈测量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人耳听阈是指人耳能够感知到的最小声音强度。
声波能量的大小常用声强(I)和声强级(L)两个物理量表示。
声强级是声强的对数标度,单位为分贝(dB)。
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的听阈不同,通常在20Hz到20000Hz的范围内。
三、实验器材1. 听觉阈值测量仪2. 示波器3. 耳机4. 音频信号发生器5. 计时器6. 记录纸和笔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听觉阈值测量仪接通电源,预热5分钟以上。
将耳机插入耳机插孔,确保连接良好。
2. 调整仪器:调整听觉阈值测量仪的频率选择器,使其指向需要测量的频率。
3. 测量听阈:a. 将耳机有连接线的一侧戴于右耳,背向主试和仪器。
b. 调整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使其输出声音强度逐渐增加。
c. 当被试者刚好能够听到声音时,立即按下计时器,记录此时的时间。
d. 重复步骤b和c,分别测量不同频率下的听阈。
4. 记录数据: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包括频率、声强级和对应的听阈。
5. 绘制听阈曲线:以频率为横坐标,声强级为纵坐标,将测量数据绘制成听阈曲线。
6. 分析结果:分析影响听阈测量的因素,如被试者的年龄、听力状况、环境噪声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听阈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听阈曲线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的听阈不同。
在1000Hz附近,听阈最低,约为0dB;在20000Hz附近,听阈最高,约为40dB。
2. 影响听阈测量的因素:a. 被试者的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耳的听阈逐渐升高。
b. 听力状况:听力受损者,听阈普遍较高。
c. 环境噪声:环境噪声越大,听阈越高。
六、实验结论1. 人耳听阈是指人耳能够感知到的最小声音强度,不同频率的声音的听阈不同。
人耳听觉听阈的测量钱晨扬一、实验原理能够在听觉器官中引起声音感觉的机械波称为声波。
其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0Hz。
描述声波能量的大小常用声强与声强级两个物理量。
声强用I表示,单位为W*m-2,声强级是声强的对数标度,用L表示:L=lg(I/I0)L的单位为贝尔,常用为分贝,I0=10-12W*m-2,是声学中的基准声强,是人耳对1000HZ声音的最小可听强度。
响度级与等响曲线:人耳对声音的主观强度称为响度。
一般来说它随声强增大而增大,但两者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人耳对声音响度的感觉还与频率有关,不同频率的声波在人耳中引起相同响度所需要的声强级不同。
响度的单位为昉,以频率为1000Hz的纯音作为基准声音。
以频率为横坐标,声强级为纵坐标,可以会出响度相同的一条曲线,称为等响曲线。
引起听觉的声音在响度上也有一定范围,引起听觉的最小响度成为听阈,听阈与频率的关系称为听阈曲线。
当声强级超过一定值时,声音在人耳中会引起痛觉,这个最大声强称为痛阈,痛阈与频率的关系称为痛阈曲线。
二、实验装置听觉听阈教学实验仪,示波器三、实验内容1.实验仪定标1)将频率调制1000Hz,慢慢调制粗调按钮,直到刚好听到声音,标下听阈的位置。
2)接入示波器,,记录听阈信号的电压峰值3)依次计算出其他声强的波峰高度,依次对其余声强级定标2.测听阈曲线1)选定一个测量频率先用增加声强的方法测量,再用减小声强的方法测量2)将两种听阈值取平均值得到该频率下的听阈3)更换频率,测量听阈值,取10个点4)画出听阈曲线3.临床气导听力计用临床听力计测量听阈四、实验数据与分析1.定标压读数,然后对仪器重新定标,定标后0db时为17.32mv。
以此测量其他频率的听阈。
上图黑线是响度逐渐变小时测得的听阈,红线是响度逐渐变大测得的听阈,可以看见频率较小时黑线比红线高,频率较大时红线比黑线高。
测量听阈时最关键的问题是分辨声音,由于隔音室中有灯还有耳机之类的电子产品都会产生轻微的高频声音,还有人耳中的一些经神性耳鸣所发出的高频声音,会干扰人分辨听力计中发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