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精品
- 格式:pptx
- 大小:3.97 MB
- 文档页数:11
实验五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the Auditory Threshold Curve)【实验目的】(1) 掌握听觉实验仪的使用方法; (2) 测定人耳的听阈曲线。
【实验器材】听觉实验仪、立体声耳机等。
【实验原理】1。
声强级、响度级和等响曲线(包含听阈曲线和痛阈曲线)能够在听觉器官引起声音感觉的波动称为声波。
其频率范围为20—20000赫兹。
描述声波能量的大小常用声强和声强级两个物理量。
声强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声波能量,用符号I 来表示,其单位为W/m 2。
而声强级是声强的对数标度,它是根据人耳对声音强弱变化的分辨能力来定义的,用符号L 来表示,其单位为分贝,L 与I 的关系为:L=lg)(lg 10)(00dB I IB I I ⨯= 式中规定I 0=10-12 W/m 2 (频率为1000赫兹)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
一般来说、它随着声强的增大而增加、但两者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为还与频率有关,不同频率的声波在人耳中引起相等的响度时、它们的声强(或声强级)并不相等。
在医学物理学中用响度级这一物理量来描述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其单位为叻 (Phon ),它是选取频率为1000赫兹的纯音为基准声音,并规定它的响度级在数值上等于其声强级数值(注意:单位不相同!),然后将被测的某一频率声音与此基准声音比较,若该被测声音听起来与基准音的某一声强级一样响、则这基准音的响度级(数值上等于声强级)就是该声音的响度级。
例如:频率为100HZ ,声强级为72dB 的声音,与1000Hz 、声强级为60dB 的基准声音等响,则频率为100Hz 声强为72dB 的声音,其响度级为60昉;1000Hz 、40dB 的声音,其响度为40昉。
以频率的常用对数为横坐标,声强级为纵坐标,绘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与1000Hz 的标准声音等响时的声强级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得到的曲线称为等响曲线。
实验五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the Auditory Threshold Curve)【实验目的】(1) 掌握听觉实验仪的使用方法; (2) 测定人耳的听阈曲线。
【实验器材】听觉实验仪、立体声耳机等。
【实验原理】1。
声强级、响度级和等响曲线(包含听阈曲线和痛阈曲线)能够在听觉器官引起声音感觉的波动称为声波。
其频率范围为20—20000赫兹。
描述声波能量的大小常用声强和声强级两个物理量。
声强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声波能量,用符号I 来表示,其单位为W/m 2。
而声强级是声强的对数标度,它是根据人耳对声音强弱变化的分辨能力来定义的,用符号L 来表示,其单位为分贝,L 与I 的关系为:L=lg)(lg 10)(00dB I IB I I ⨯= 式中规定I 0=10-12 W/m 2 (频率为1000赫兹)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
一般来说、它随着声强的增大而增加、但两者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为还与频率有关,不同频率的声波在人耳中引起相等的响度时、它们的声强(或声强级)并不相等。
在医学物理学中用响度级这一物理量来描述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其单位为叻 (Phon ),它是选取频率为1000赫兹的纯音为基准声音,并规定它的响度级在数值上等于其声强级数值(注意:单位不相同!),然后将被测的某一频率声音与此基准声音比较,若该被测声音听起来与基准音的某一声强级一样响、则这基准音的响度级(数值上等于声强级)就是该声音的响度级。
例如:频率为100HZ ,声强级为72dB 的声音,与1000Hz 、声强级为60dB 的基准声音等响,则频率为100Hz 声强为72dB 的声音,其响度级为60昉;1000Hz 、40dB 的声音,其响度为40昉。
以频率的常用对数为横坐标,声强级为纵坐标,绘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与1000Hz 的标准声音等响时的声强级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得到的曲线称为等响曲线。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听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测定人耳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绘制听阈曲线。
3. 分析听阈曲线的特点,了解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
二、实验器材1. 听觉实验仪2. 耳机3. 频率发生器4. 计时器5. 实验记录表三、实验原理听阈是指人耳能听到的最低声音强度。
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敏感度不同,因此听阈曲线呈现出一定规律。
本实验通过听觉实验仪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调节声音强度,测定被试者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绘制听阈曲线。
四、实验步骤1. 熟悉实验仪器:首先,了解听觉实验仪器的构造、功能及操作方法。
包括频率调节、强度调节、信号输出等。
2. 实验准备:将被试者安排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要求被试者放松,保持安静。
3. 测定听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听阈测定:(1)将被试者分为若干组,每组选取一名被试者。
(2)调节频率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的声音。
(3)将被试者佩戴耳机,调整耳机位置,使声音传入被试者耳朵。
(4)调整听觉实验仪的强度调节旋钮,使声音强度逐渐增强。
(5)观察被试者的反应,当被试者能听到声音时,记录此时的声音强度。
(6)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测定被试者在1000Hz、2000Hz、3000Hz、4000Hz、5000Hz、6000Hz、7000Hz、8000Hz等频率下的听阈。
4. 绘制听阈曲线:将不同频率下的听阈值绘制成曲线,即为听阈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绘制听阈曲线,观察曲线特点。
(2)分析被试者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值。
2. 分析(1)观察听阈曲线,可以看出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敏感度不同。
在3000Hz左右,听阈值最低,说明人耳对中频声音最为敏感。
(2)分析被试者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值,可以了解被试者的听力状况。
若听阈值普遍较高,可能存在听力障碍。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听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测定了被试者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绘制了听阈曲线。
3. 分析了听阈曲线的特点,了解了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1》“嘿,你知道人耳听阈曲线不?”我问同桌。
同桌一脸茫然,“啥是听阈曲线呀?”我兴奋地搓搓手,“这可有趣啦。
就像我们在一个超级安静的房间里,我在这儿小声说话,你得竖起耳朵听。
”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实验室安静得像深夜的墓地。
我戴上耳机,老师开始调节声音频率和强度。
我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既紧张又期待。
“这会不会很难呀?”我小声嘀咕。
旁边的同学说:“怕啥,就当玩个超级听力游戏呗。
”当声音传来的时候,我得很认真地去判断。
就像在草丛里找小虫子一样,要特别仔细。
有时候我觉得听到了,可又不太确定,就像在雾里看花。
“我好像听到了,但又好像是我自己想象的。
”我皱着眉头对老师说。
老师笑着说:“别着急,多试几次就有感觉了。
”通过这个实验,我明白了我们的耳朵就像一个精密的小仪器。
有时候我们觉得世界很吵闹,可有时候又觉得很安静,就像耳朵有个开关似的。
这个实验就像是打开了一扇了解耳朵秘密的小窗户。
我觉得呀,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耳朵,就像保护珍贵的宝藏一样。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2》“哇塞,今天要做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呢!”我欢呼着走进实验室。
朋友在旁边说:“这有啥好玩的呀?”我白了他一眼,“你懂啥,这就像探索耳朵里的小宇宙。
”实验开始了,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我坐在那儿,眼睛紧紧盯着仪器。
“这个声音怎么这么奇怪呢?”我心里犯嘀咕。
旁边的小伙伴笑着说:“这就像外星人的信号,得用心接收。
”我被他逗笑了。
我要根据自己听到的声音按按钮,感觉自己像个超级特工在传递重要情报。
“我按对了吗?”我忐忑地问老师。
老师说:“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时候,我就像在黑暗里摸索的小老鼠,小心翼翼又充满好奇。
做完实验后,我才知道原来我们的耳朵这么神奇。
就像一个小小的收音机,可以接收不同的频率。
我们平时总是忽略耳朵的重要性,这可不行。
就像不能忽略身边默默陪伴我们的好朋友一样,耳朵也需要我们好好对待。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人耳是我们感知声音的重要器官,其敏感程度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交流至关重要。
了解人耳的听觉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调整声音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探讨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程度。
实验目的:通过测定人耳听阈曲线,了解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程度,并绘制听阈曲线图。
实验步骤:1. 实验仪器准备:音频发生器、耳机、音频放大器、计算机等。
2. 实验环境准备:确保实验室环境安静,避免外界噪音干扰。
3. 实验参与者准备:确保参与者的耳朵清洁,避免耳垢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 实验开始:参与者戴上耳机,调整音量到适宜的水平。
5. 实验过程:音频发生器逐渐改变频率,参与者在听到声音时按下按钮。
6.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参与者听到声音的频率和相应的音量大小。
7. 实验结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人耳听阈曲线图。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绘制了一条人耳听阈曲线。
该曲线显示了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程度。
实验结果表明,人耳对中频声音的敏感度最高,而对低频和高频声音的敏感度较低。
这意味着在设计音响系统或者调整音量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中频声音的控制,以满足人耳的听觉需求。
讨论与分析:人耳听阈曲线的实验结果与人耳的生理结构有关。
人耳内部的耳蜗是负责声音传导的重要器官,它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程度不同。
具体而言,耳蜗对中频声音的敏感度较高,这是因为中频声音的波长与耳蜗的结构相匹配。
而对于低频和高频声音,由于波长过长或过短,耳蜗的结构无法有效接收和传导,导致人耳对其敏感度降低。
实验结果对于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音响系统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人耳听阈曲线的特性,调整不同频率声音的输出,以提供更好的听觉体验。
此外,在噪声控制和环境调节方面,我们也可以根据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程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提高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耳的听阈曲线及其特点;2. 掌握听阈曲线测量的基本方法;3. 分析听阈曲线与声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人耳的听阈曲线是描述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最小可听声强的曲线。
根据声学原理,声波的频率、声强级和听阈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通过测量不同频率声音的听阈,可以得到人耳的听阈曲线。
三、实验器材1. 听阈曲线测量仪;2. 立体声耳机;3. 频率计;4. 计算器;5. 实验记录表。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确保仪器工作正常;2. 将立体声耳机佩戴在受试者耳朵上,调整耳机位置,确保受试者能清晰听到声音;3. 根据实验要求,调整频率计,使其输出不同频率的声音;4. 调整听阈曲线测量仪,使其能够实时显示声音的声强级;5. 按照实验记录表,逐个频率进行测量。
首先,将频率计的频率设置为20Hz,调整听阈曲线测量仪,使其显示的声强级逐渐减小,直至受试者能够听到声音。
记录此时的声强级,作为20Hz的听阈;6. 重复步骤5,依次测量40Hz、60Hz、80Hz、100Hz、125Hz、160Hz、200Hz、250Hz、315Hz、400Hz、500Hz、630Hz、800Hz、1000Hz、1250Hz、1600Hz、2000Hz、2500Hz、3150Hz、4000Hz、5000Hz、6300Hz、8000Hz的听阈;7. 将所有测量数据整理成表格,绘制听阈曲线图。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测量数据,绘制出人耳的听阈曲线图。
如图所示,曲线呈现上升趋势,表明随着频率的增加,听阈逐渐升高。
2. 结果分析(1)听阈曲线的特点:听阈曲线呈现上升趋势,表明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敏感度不同。
在低频段,人耳对声音的敏感度较高,听阈较低;而在高频段,人耳对声音的敏感度较低,听阈较高。
(2)听阈曲线与声学参数的关系:根据声学原理,声波的频率、声强级和听阈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本实验中,随着频率的增加,听阈逐渐升高,说明声波的频率越高,所需的声强级越大,才能引起人耳的听觉。
实验十一 人耳听觉听阈的测量【实验目的】1. 掌握听觉听阈的测量方法; 2. 测定人耳的听阈曲线。
3. 了解人耳的痛阈曲线。
【实验仪器】FD-AM-B 人耳听觉听阈测量实验仪。
由声频范围标准正弦波发生器、频率计、功放电路、数字声强指示表(dB 表)、全密封头戴耳机(监听级)等组成。
【实验原理】1.声强级、响度级和等响曲线(包含听阈曲线和痛阈曲线):能够在听觉器官引起声音感觉的波动称为声波。
其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0Hz 。
描述声波能量的大小常用声强和声强级两个物理量。
声强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声波能量,用符号I 来表示,其单位为W/m 2。
而声强级是声强的对数标度,它是根据人耳对声音强弱变化的分辨能力来定义的,用符号L 来表示,其单位为分贝,L 与I 的关系为:)dB (lg 10)B (lg0I II I ==L 式中规定I 0=10-12W/m 2;频率为1000Hz 。
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
一般来说它随着声强的增大而增加,但两者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为还与频率有关。
不同频率的声波在人耳中引起相等的响度时,它们的声强(或声强级)并不相等。
在医学物理学中,用响度级这一物理量来描述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其单位为方(Phon),它是选取频率为1000Hz 的纯音为基准声音,并规定它的响度级在数值上等于其声强级数值(注意:单位不相同!),然后将被测的某一频率声音与此基准声音比较,若该被测声音听起来与基准音的某一声强级一样响,则这基准音的响度级(数值上等于声强级)就是该声音的响度级。
例如:频率为100Hz 、声强级为72dB 的声音,与1000Hz 、声强级为60dB 的基准声音等响,则频率为100Hz 声强为72dB 的声音,其响度级为60方。
1000Hz 、40dB 的声音,其响度为40方。
以频率的常用对数为横坐标,声强级为纵坐标,绘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与1000Hz 的标准声音等响时的声强级与频率的关系曲线,称为等响曲线。
人耳听觉听阈的测量实验目的1.掌握听觉听阈的测量方法;2 •测定人耳的听阈曲线。
实验原理能够在听觉器官引起声音感觉的波动称为声波。
其频率范围通常为20 至20000Hzo描述声波能量的大小常用声强和声强级两个物理量。
声强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声波能量,用符号/来表示,其单位为W2/m o而声强级是声强的对数标度,它是根据人耳对声音强弱变化的分辨能力来定义的,用符号厶来表示,其单位为分贝,厶与/的关系为:L = lg*(dB)= 101g +(dB)(1)式(1)中规定/0=10'12W2/m;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
一般来说、它随着声强的增大而增加、但两者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为还与频率有关,不同频率的声波在人耳中引起相等的响度时、它们的声强(或声强级)并不相等。
在医学物理学中,用响度级这一物理量来描述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其单位为昉(Phon),它是选取频率为1000Hz的纯咅为基准声音,并规定它的响度级在数值上等于其声强级数值,然后将被测的某一频率声音与此基准声音比较,若该被测声音听起来与基准音的某一声强级一样响,则这基准音的响度级(数值上等于声强级)就是该声音的响度级。
例如:频率为100Hz ,声强级为72dB 的声音, 与1000Hz 、声强级为60dB 的基准声音等响,则频率为100Hz 声强为 72dB 的声音,其响度级为60昉;以频率的常用对数为横坐标,声强 级为纵坐标,绘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与1000Hz 的标准声音等响时的声 强级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得到的曲线称为等响曲线。
图1表示正常人耳的等响曲线。
图1正常人耳的等响曲线引起听觉的声音,不仅在频率上有一范围,而且在声强上也有一 定范围。
对于任意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如20Hz 至20000Hz 的频率来 说,声强还必须达到某一数值才能引起人耳听觉。
能引起听觉的最小 声强叫做听阈,对于不同频率的声波听阈不同,听阈与频率的关系曲 线叫做听阈曲线。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1. 背景人耳听阈曲线是描述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程度的曲线,是听觉领域中重要的参考数据。
通过测定人耳听阈曲线,可以了解人耳的听觉敏感度以及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感知能力,对于音频技术的设计和听力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通常使用听觉阈值测量来完成。
听觉阈值是指在特定背景噪声下,被测听者能够辨别和感知到声音的最低强度。
实验中会利用音频设备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然后根据被测听者的反应来确定听阈曲线。
2. 实验设计与方法2.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测定人耳的听阈曲线,了解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并进一步分析其听觉感知特点。
2.2 实验设备•计算机•音频设备(如扬声器、耳机等)•声音发生器•数据采集系统2.3 实验步骤1.使用声音发生器产生一系列频率递增的声音刺激。
2.将声音刺激通过音频设备播放给被测听者。
3.让被测听者根据自己听到声音的强度给出反应,例如按下一个按钮或回答问题。
4.根据被测听者的反应确定听阈曲线上的阈值点。
5.重复以上步骤,测量多组数据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6.将测得的数据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3. 数据分析与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绘制出人耳听阈曲线的图像。
图上的横轴表示声音的频率,纵轴表示声音的强度。
根据被测听者的反应,可以确定听阈曲线上的几个关键点,例如听觉敏感度最高点、声音无感知点等。
根据测得的数据,得到的听阈曲线通常呈现出以下特点:1.在较低频率范围内(约20 Hz - 1000 Hz),听觉敏感度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2.在中高频率范围内(约1000 Hz - 4000 Hz),听觉敏感度达到峰值,此时人耳对这些频率声音的感知最为敏锐。
3.在更高频率范围内(约4000 Hz - 20000 Hz),听觉敏感度逐渐降低,人耳对这些频率声音的感知能力下降。
4. 结论与建议通过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和建议:1.在音频技术设计中,应根据人耳听阈曲线的特点进行声音频率的调整。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人耳听阈曲线是一个描述人们听觉敏感度的曲线,它表示在不同频率下人们可以听到的最小声强度。
由于人类听觉系统的非线性特性,人耳听阈曲线呈现为一种U型曲线,这意味着在低频和高频两端,听觉阈值较高,而在中频段,听觉阈值较低。
测定人耳听阈曲线的过程通常涉及使用一种称为听阈测试的方法。
这种测试需要使用一台音频发生器和一个耳机,并将音源的输出精确控制在逐渐递增或递减的水平上,直到被测人能够听到或不能再听到声音为止。
这个测试过程需要在许多不同频率下进行,以获得全面的听觉阈曲线。
首先,在进行听阈测试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测试环境,如安静的房间或实验室。
确保听测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并进行校准,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精准度。
然后,要检查被测试人的耳朵是否有任何异常,如外耳道感染或中耳炎,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开始测试时,被测试者戴着耳机坐在安静的房间中,同时听觉实验员使用一台音频发生器逐渐递增或递减声音的水平。
这个过程需要在一系列不同的频率下进行,从低频到高频,以获取完整的听觉阈曲线。
在每个频率点上,测试人员会提示被测试人是否已经听到声音,或者声音是否太弱而无法听到。
如果被测试者能够听到声音,声强度将逐渐减小,直到声音变成听不到为止。
如果被测试者没有听到声音,则声强度将逐渐增加,直到被测人能够听到声音为止。
每个频率点上的测试将在几次测量中进行,并将取平均值作为结果。
测试得到的结果通常以 dB SPL(分贝声压级)为单位表示。
这个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度,其中每一个10dB SPL的增加代表声音的强度增加了10倍。
在听阈测试中,被测试人能够听到的最小声音级被表示为听觉阈,以 dB SPL为单位。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听觉实验仪的使用方法。
2. 了解听阈曲线的物理意义,测定人耳的听阈曲线。
3. 分析不同频率和响度下人耳的听觉敏感度。
二、实验原理人耳的听觉系统对声音的感知是通过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完成的。
当声音传入耳朵时,外耳的耳廓收集声音,耳道将声音传递到中耳,鼓膜振动产生压力波,通过听骨链传递到内耳,内耳的耳蜗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最终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听阈曲线是指在不同频率和响度下,人耳刚好能够听到的声音强度。
听阈曲线反映了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
三、实验仪器1. BD-116型听觉实验仪2. 立体声耳机3. 方格纸4. 直尺四、实验内容1. 实验步骤(1)打开听觉实验仪,调节音量旋钮,使耳机输出声音适中。
(2)选择一个频率(如1000Hz),调节响度旋钮,使耳机输出声音刚好达到听阈。
(3)在方格纸上记录下该频率和响度对应的听阈。
(4)重复步骤(2)和(3),分别记录100Hz、200Hz、300Hz、400Hz、500Hz、600Hz、700Hz、800Hz、900Hz、1000Hz、1100Hz、1200Hz、1300Hz、1400Hz、1500Hz、1600Hz、1700Hz、1800Hz、1900Hz、2000Hz等20个频率的听阈。
(5)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听阈曲线。
2. 数据处理(1)将记录的数据整理成表格。
(2)以频率为横坐标,以响度为纵坐标,绘制听阈曲线。
(3)分析听阈曲线,得出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绘制出人耳听阈曲线,如下所示:2. 分析(1)从听阈曲线可以看出,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不同。
在3000Hz附近,人耳的听阈最低,即对3000Hz附近的声音最敏感。
(2)随着频率的增加或降低,人耳的听阈逐渐升高。
这说明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人耳听觉听阈的测量钱晨扬一、实验原理能够在听觉器官中引起声音感觉的机械波称为声波。
其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0Hz。
描述声波能量的大小常用声强与声强级两个物理量。
声强用I表示,单位为W*m-2,声强级是声强的对数标度,用L表示:L=lg(I/I0)L的单位为贝尔,常用为分贝,I0=10-12W*m-2,是声学中的基准声强,是人耳对1000HZ声音的最小可听强度。
响度级与等响曲线:人耳对声音的主观强度称为响度。
一般来说它随声强增大而增大,但两者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人耳对声音响度的感觉还与频率有关,不同频率的声波在人耳中引起相同响度所需要的声强级不同。
响度的单位为昉,以频率为1000Hz的纯音作为基准声音。
以频率为横坐标,声强级为纵坐标,可以会出响度相同的一条曲线,称为等响曲线。
引起听觉的声音在响度上也有一定范围,引起听觉的最小响度成为听阈,听阈与频率的关系称为听阈曲线。
当声强级超过一定值时,声音在人耳中会引起痛觉,这个最大声强称为痛阈,痛阈与频率的关系称为痛阈曲线。
二、实验装置听觉听阈教学实验仪,示波器三、实验内容1.实验仪定标1)将频率调制1000Hz,慢慢调制粗调按钮,直到刚好听到声音,标下听阈的位置。
2)接入示波器,,记录听阈信号的电压峰值3)依次计算出其他声强的波峰高度,依次对其余声强级定标2.测听阈曲线1)选定一个测量频率先用增加声强的方法测量,再用减小声强的方法测量2)将两种听阈值取平均值得到该频率下的听阈3)更换频率,测量听阈值,取10个点4)画出听阈曲线3.临床气导听力计用临床听力计测量听阈四、实验数据与分析1.定标压读数,然后对仪器重新定标,定标后0db时为17.32mv。
以此测量其他频率的听阈。
上图黑线是响度逐渐变小时测得的听阈,红线是响度逐渐变大测得的听阈,可以看见频率较小时黑线比红线高,频率较大时红线比黑线高。
测量听阈时最关键的问题是分辨声音,由于隔音室中有灯还有耳机之类的电子产品都会产生轻微的高频声音,还有人耳中的一些经神性耳鸣所发出的高频声音,会干扰人分辨听力计中发出的声音。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人耳是我们感知声音的重要器官之一,了解人耳的听觉特性对于音频工程、医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人耳听阈曲线,探索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传统的测定人耳听阈曲线的方法,即通过逐渐增加声音的强度,确定被试者能够听到的最小声音强度。
实验使用了一台声音发生器和一台耳机,被试者将耳机戴在耳朵上,逐渐调节声音发生器的音量,直到被试者能够听到声音为止。
实验过程中,我们固定声音发生器的频率,逐渐增加声音的强度,记录下被试者能够听到声音的最小强度值。
然后,我们改变声音发生器的频率,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覆盖整个听觉频率范围。
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测定了不同频率下人耳的听阈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绘制了一条频率-声音强度的曲线。
实验结果显示,在低频范围内,人耳对声音的敏感度较高,需要较低的声音强度才能够听到声音;而在高频范围内,人耳对声音的敏感度较低,需要较高的声音强度才能够听到声音。
这与我们平日的听觉经验相符。
进一步分析发现,人耳对声音的敏感度在特定频率范围内达到峰值,这个频率范围通常被称为听觉最佳频率范围。
在这个范围内,人耳对声音的敏感度最高,需要较低的声音强度才能够听到声音。
而在超出这个范围的低频和高频区域,人耳对声音的敏感度逐渐降低,需要更高的声音强度才能够听到声音。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人耳听阈曲线,了解了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
实验结果表明,人耳对声音的敏感度在特定频率范围内达到峰值,这个范围通常被称为听觉最佳频率范围。
在这个范围内,人耳对声音的敏感度最高,需要较低的声音强度才能够听到声音。
而在超出这个范围的低频和高频区域,人耳对声音的敏感度逐渐降低,需要更高的声音强度才能够听到声音。
实验的局限性:本实验只测定了人耳对声音强度的敏感度,而未考虑其他因素对听觉的影响,如环境噪音、个体差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