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私家车带来的环境问题

私家车带来的环境问题

私家车带来的环境问题
私家车带来的环境问题

私家车带来的环境问题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私家车的购买出现热潮。然而,这种热潮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却不容忽视。

关键词:私家车环境问题尾气污染能源短缺资源浪费低碳生活

私家车的大量普及带来的直接环境问题有尾气污染加剧、能源日益短缺、噪声污染严重等,另外,私家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不可能孤立存在,与之有关的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起的间接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如加剧城市热岛效应、洗车业造成的水污染和水浪费、停车场大量占用土地等等。

面对私家车便利与污染的矛盾,科学引导私家车的发展是重中之重。一是相关政策的调控,如推行清洁能源;二是改进技术手段,如改进发动机结构,降低尾气污染;三是转变公民意识,如倡导绿色出行,做到低碳生活。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的生活目标是购买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而在21世纪的今天,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目标也在不断提升,加之车购税下调、燃油税改革等措施的出台,近几年,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私家车的购买出现热潮。诚然,私家车带来的便利和享受让寻常百姓感受到了生活的富足,也在捉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扩大消费等方面都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然而,私家车的大规模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直接和间接的环境问题,如尾气污染,能源短缺,噪声污染,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土地、水的浪费等。面对购车热潮,解决和平衡私家车的便利与污染的问题迫在眉睫。

一、私家车带来的直接环境问题

1、尾气污染加剧

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醛类及含铅化合物,在排入大气后,会引起光化学烟雾的产生。另外,由于汽车是一个流动的污染源,会造成空气的大面积线源污染。

关于私家车拥有量的调查总结报告

私家车拥有量调研总结报告 一、调研目的 1.为了了解消费者对私家车的各方面的要求。 2.确定消费者对私家车需求量 3.知道私家车对生活的影响 4.私家车在生产和促销方面的方向 二、调研方法 街头拦截式调查法 三、调研过程描述 我们这次市场调查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市场调查方案、二手资料的收集、设计调 查问卷、市场调查总结报告。 我们在做市场调查之前必需要做课前准备,那就是:了解我们所要调查的需求,明确需要调查出现的问题,确定调查目标等三个主要步骤。而我们之所以选择把私家车的拥有量作为研究对象就是因为消费者对车的需要越来越大,人们在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选择合适自己的私家车,从而实现拥有私家车的梦想。而且消费者也比较的多。明确解决问题是市场调查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为明确、严谨的问题界定是市场调查工作成功的一半。这个阶段需要我们细致地了解私家车市场的调查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在设计市场调查方案的过程中,我们按照老师所要求的格式,在经过小组讨论、研究再结合书本知识设计出了一份市场调查方案。在设计方案的时候让我清楚的知道,这不单单是我们一个人的事,这是我们集体的事,我们要结合集体的力量,才能设计出完美的方案。 当二手资料收集完成,数据处理和分析完成时,我们发现私家车的消费群体特征来看,性格差异不明显,男女所占比例各约为50%,男性稍高于女性。调查显示,男性比较喜欢开私家车的比例高于女性,这与男性比较的喜欢车也是一个原因吧。另外有些女性有些晕车也是一个原因把,所以对车不是特别的喜欢。从私家车在各个年龄阶段的渗透以及重要消费群的分布情况来看:中年车主仍然是私家车主的主流群体,占了调查人数的63.3%。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年轻车主正在崛起,占总人数的26.5%。这部分车主的年龄大致在20~30岁左右,大多拥有大学本科学历以及较好的职业,年收入在5万~10万元左右,而且50%以上由自己独立出资购车。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其危害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 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 2.1×103km 的速度扩展。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是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拥有十三亿多人口,若按人均计,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淡水资源奇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这导致有些地区水灾频发,有些地区又极度干旱。二是人为因素,我国国民惜水、节水意识薄弱,节水措施不到位,这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随处可见。 六、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量物种面临灭绝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成骤减趋势,且大量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同时也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我国生物多样性骤减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种生存环境的改变与破坏,人类掠夺式的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或不合理的引种等,此外人类非法收集、采挖、走私等行为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七、各种污染严重 各种污染日趋严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其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尤为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和重心,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大肆发展第二产业,人们长期只片面的注重经济效益而

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导学案

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导学案 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导学案【学习目标】1. 明确环 境问题的表现,理解当今环境问题的特点。 2. 以某种环境问题为例,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重点难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 因及危害。【课前预习】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严重的①______________、环境污染、②____________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 2.资源短缺:资源需求的无限增长导致 ③____________,当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这个问题。 3.环境污染:随着生产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④________________越来越多,造成了严重的⑤____________。 4.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主要是 ⑥________的破坏。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 ⑦______________受损害、⑧____________下降、水土流失、 ⑨____________降低、土地荒漠化等。 5.全球环境变化: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最近50年来,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如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臭氧层破坏、?________、生物多 样性锐减和?____________等问题备受世人关注。二、当代环境 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________________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 模极大、?________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2.过程的?__________性: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 ?____________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 ?________、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____________。3.规模的?________性:有些环境问题不只是影响某一国家或地区,而且还影响到其他?______________。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①________的原因,也有②________的原因,而以③________原因更为重要。 2.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的冲突: (1)资源的④________与人类需求的 ⑤________的矛盾; (2)短期⑥____________与长远⑦____________的矛盾;(3)⑧____________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 ⑨____________的矛盾。【学习过程】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

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分析

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分析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私人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同时银行的按揭贷款买车等等的一系列推动措施,也促进了私人汽车拥有俩的增加。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大城市的私家车拥有量继续保持大幅增长的趋势。截止到2010年底,在全国十大城市的私家车拥有量排名中,北京私家车的拥有量以多出第二名近40万辆的绝对优势排在了第一位。 这十个城市的具体排名分别是: 除此之外,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中有3800万户(占城镇居民总户数的24.8%),有能力承受10万元左右的汽车消费。从近几年我国汽车消费的发展变化来看,汽车消费将成为消费热点。 从1990年到2000年的10年间,我国民用汽车的保有量由551.36万辆增加到1608.91万辆,平均每年增长11.3%。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由1990年的81.62万辆增加到2000年的625.73万辆,平均每年增长22.6%。私人汽车拥有量占民用汽车的保有量比重从1990年的14.8%,上升到2000年的38.9%,平均每年上升2.4个百分点。1996年以来,民用汽车拥有量的增加量中,私人汽车增加量的比重均高于57.7%,其中最高的是1999年,私人汽车增加量占全部民用汽车增加量的82.5%。这说明我国汽车市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居民个人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市场的消费主体。 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随时间变化图如下:

。从图上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单从经济方面来说,私人汽车拥有数量是评判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此次我就针对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进行分析。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1、模型设定 通过数据观察,我们搜集了30个城市的房地产价格的统计数据,建立模型,模型的表达式为普通的多元线性方程形式 Y=β 0+β 1 X1+β 2 X 2 +β 3 X+ 3μi 其中把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Y,X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2为贷款利率,X3为燃料、动力类价格指数。其中β1,β2,β3,分别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贷款利率,燃料、动力类价格指数在影响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时所占的比重,β 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私人汽车拥有量固有的增长情况。μi表示随机误差项。通过上式,我们了解到了各个因素对于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影响,从而进行经济预测,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和参考。 2、数据说明 具体数据如下: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环境工程1001 冯振山 2010011385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能源匮乏、大气污染、人口膨胀和物种灭绝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小视。 ▲ 自然环境污染 一、水污染。 目前中国正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最可怕的环境危机之一是缺水和水污染。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未来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依然严峻。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我国的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

1、二氧化硫。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 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 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大气环境。3、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空气中重要的污染物。铅的排放对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威胁。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增长7%,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增长4%;而对于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又明显不足,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或简单储存状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仅达到20%左右。并且老的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接踵而来:废弃电器产品等新型固体废物不断增长,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 室内环境污染 自然环境污染固然不可小视,但室内环境污染同样威胁着人类健康。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和现代家电与办公器材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波及静电干扰、紫外线辐射等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现状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室内污染,几乎所有新装修办公室、居室、新购买的车辆都存在室内污染问题,某些污染物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几倍几十倍。

eviews分析影响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因素

影响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因素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入世以后,更多的外国汽车企业进军中国汽车市场,并以很大的优势占领大部分市场,我国汽车企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这场战争中可以说百姓是受益的,从近几年我国的汽车消费发展变化来看,汽车消费逐渐成为消费热点。2009年私人汽车拥有量已达到4574.91万辆,与1990年的81.62万辆相比,增长倍数达到了惊人的55倍。 然而,随着私人汽车数量的增加,我们又面临了很多问题,如能源的过度损耗,环境污染等。影响我国私人汽车数量的因素很多,因此,我们提取了国民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人口,平均每人生活消费能源液化石油,原油产量,汽车产量,公路里程,这七个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来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合适的经济模型来从理论上找出影响私人汽车拥有量的主要原因。 1.确定变量及建立模型: i i i i i i i i i x x x x x x x y νββββββββ++++++++=776655443322110 i y =私人汽车拥有量(单位:万辆) 1i x =国民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2i x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3i x =总人口(单位:万人) 4i x =平均每人生活消费能源液化石油(单位:千克) 5i x =原油产量(单位:公斤) 6i x =汽车产量(单位:万辆) 7i x =公路里程(单位:万公里)

2.数据源: 3.模型估计与检验: 3.1模型的估计: 运用Eviews对1990—2009年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下:(a=0.05)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近二、三十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水资源状况恶化、土壤资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毒害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等八大问题,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来自太阳(太阳辐射)的能量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而从地球反射出来的热量则被大气层中的气体部分地阻挡或吸收了。这样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一氧化二氮等,我们称之为温室气体。其中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大约占所造成温室效应的50%。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石油、煤碳等矿物燃料和农用化肥被大量使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据统计,100多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30%,甲烷增加了145%,一氧化二氮增加了15%。过多的温室气体使地球表面温度不断上升,在过去100年中,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了0.3—0.6摄氏度。据联合国《1996-1997年度世界资源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球能源消耗将比增50%至100%,由此造成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增加45%-90%,按估计,在未来100年中,全球气温可能再升高1-3.5摄氏度。 全球气候变温给人类带来的决不仅是一个“暖风熏得游人醉”的冬天,人类的整个生存环境面临严峻的考验。 地球变温将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尽管一部分科学家坚持认为这还有许多未确定的部分,但有一点可以确信无疑,那就是海平面将不断上升。目前这一变化已初见端倪。本世纪海平面已上升了25厘米,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预测,到2010年海平面还将上升60厘米。 海平面升高60厘米,意味着美国将有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水淹没,纽约长岛的海岸线只需海水升高30厘米便要向后退缩30米。海平面上升几十厘米对许多生活在大陆上的居民而言影响还不算很大,但对于大洋中由珊湖礁组成的岛屿国家来说,则意味着“国将不存”。 日本学者不破敬一郎主编的《地球环境手册》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如对体弱的老人和婴儿抗暑热能力产生影响,并且气候变暖可能会扩大疟疾等热带传染病的病原生物和传播媒介昆虫等的栖息域。还有随着气候变暖而加重的大气污染,可能会加重因一般环境恶化引起的疾病。 通常,传播痢疾的蚊子在17摄氏度以下只能生存几天,目前全球有58%的人可以避免受到痢疾的侵害,但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认为,如果气温再上升2至5度,那么全球将有60%的人口生活在痢疾感染区域。 下面是一个病源菌借气候上升之便蠢蠢欲动的典型例子:从80年代开始,

私家车拥有量计量分析设计报告

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实证分析的完整过程,得到计量分析的实践训练。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建立模型的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 设计(实验)正文 1. 选题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 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汽车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为汽车厂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但是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加也会对土地、能源、环境等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影响私人汽车拥有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本文通过描述各相关因素对全国私家车拥有量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2. 文献综述: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规律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 在1000~10000美元时,是汽车 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并带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2001年我国人均GDP 达到1000美元,这预示着中国正处在汽车工业起飞的前期,市场需求表现出强劲的态势,汽车进入普通家庭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私家车开始步入普及化道路的里程碑。1999年全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仅533.88万辆,到2012年全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已攀升至8838.60万辆。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消费者需求量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王珺(2009)选择了人均可支配收入1X ;公路里程2X ;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以1990年为基期)3X 作为自变量,私人汽车拥有量Y 作为自变量构建对数模型 0112233l n l n l n l n Y X X X ββββμ=++++,利用eviews 进行计量分析,并得出结论:全国私 家车拥有量与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公路里程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张廷煦,马超(2013)除了增加了人口数量4X 这一自变量外,还将3X 定义为平均原油价格构造了新的模型011223344Y a a X a X a X a X μ=+++++且验证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复合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并在序列相关性、多重共线性等方面也有很好的拟合度,总体上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模型,有着切实的经济学意义,即人口数量也是影响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因素之一。孙燕红(2013)进一步细化影响因素,增加了全国汽车产量5X 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X 这两个自变量建立模型: 0112233445566ln ln ln ln ln ln Y X X X X X X βββββββμ=+++++++,利用eviews 软 件进行分析得出:在上述模型下,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以1990年为基期)3X 这 一变量是多余的,我国私人汽车需求量主要受人均可支配收入、公路里程、汽车产量、人口数量、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影响,而且均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并且人口数量是影响私人汽车需求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此外,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快城镇道路化的发展,努力增加城镇人口数将有助于汽车需求量的增长;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全国公路建设,通过提高硬环境来增加汽车需求量;继续发展汽车产业,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增加汽车产量,促进需求;居民消费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国家出台一些偏向居民的收入分配政策,同时积极鼓励消费信贷的发展,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努力扩大内需,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间接带动购车需求。 3. 模型设定:依据收集到得数据,在私家车拥有量的实证分析中采用了影响私人汽车车拥有量的5个 变量,分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公路里程、原材料、燃油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以1990年为基期)、人口数量、全国汽车产量。各变量均采用1990年至2012年的年度数据,建立对数回归模型如下: μββββββ++++++=55443322110ln ln ln ln lnX ln X X X X Y 其中,Y 表示私人汽车拥有量(万辆);1X 表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X 表示公路里 程(万公里);3X 表示原材料、燃油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以1990年为基期);4X 表示人口数

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特点

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特点 (一)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 全球环境问题是指超越一个以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目前,最受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 全球气候变化、酸雨、臭氧层耗竭、有毒有害化学品和废弃物越境转移、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海洋污染等,这些都是发达国家特别关注的“热点”。 与此同时,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等区域性生态问题,由于其产生面广、影响深远,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关注。 全球环境问题虽然是各国各地环境问题的延续和发展,但它不是各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的简单加和。整体上不寻常的特点有: 1.全球化 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臭氧层耗竭、温室效应和酸雨等涉及到高空、海洋、臭氧层,其影响的时间和空间尺度远非过去一般的环境问题所能比拟,其影响范围是全球性的,对人类社会经济、人群健康、生态、环境变迁等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 2.综合化 过去,人们主要关心的环境问题是“三废”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而全球环境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一范畴,涉及到了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因此,解决当代全球环境问题不能只寄希望于“三废”的治理,而是要将一个区域、流域、国家乃至全球作为一个完整的包括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活等在内的复杂巨系统来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整治,才能较好地解决环境与发展的协调问题。 3.社会化 环境问题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科学、文化、伦理等领域。所以,环境问题需要全人类、全社会共同解决,这使环境问题同和平、发展一样,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关注主题。 4.政治化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全社会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各个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环境问题已演化为国家安全问题的一部分,成为需要政党和政治家出来解决的政治问题。 总之,环境问题成了需要国家通过其根本大法、国家计划和综合决策进行处理国家大事,成了国际政治、外交、贸易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成为评价政治人物、政党政绩的重要内容,成为社会环境是否安定、政治是否开明重要标志之一。 全球环境问题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全球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和内容 全球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当前全球环境管理的主要机构 当前全球环境管理的重要国际行动 全球环境管理行为效果的检查与监督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人类的生产、生活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1)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在城市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过分集中,造成的污染集中,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在农村地区: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2)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表现为过分消耗资源而带来的的环境影响,不但消耗了世界绝大多数的资源,还对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此外,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3)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局部性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事件,有些已演变成社会公害事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庞大的人口压力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是需要时间的,一旦利用超过了极限,要想恢复是困难的。特别是非可再生资源,其蕴藏量在一定时期内不再增加,对其开采过程实际上就是资源的耗竭过程。当代社会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巨大需求,更加剧了这些资源的耗竭速度。在广大的贫困落后地区,由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生态意识淡薄,人们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而把无污染技术和环境资源的管理置之度外,如不顾环境的影响,盲目扩大耕地面积。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传统的发展模式关注的只是经济领域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在这种发展观的支配下,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人们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

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与解决对策

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目前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从这方面看,中国无疑是“地大物博”,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也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然而,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又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劣势。“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加之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年来一切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紧缺形势。所以,如何开发利用和有效地保护资源,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要重视环境问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最大的威胁。加之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目前的环境状况主要数据如下: 1〕大气环境污染 *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 m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在 3~248 微克/3 m。以下是近期一些图表显示了污染的程度。(图 1 和图 2) 66 微克/3 *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世界环境状况及建议

世界环境状况及建议 如今十分发达的地球,虽然环境情况看起来十分乐观,但是却有十分重大的隐患,这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胡乱排放有害液体。“对人类威胁较大的气体,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6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60多个国家……”看见这一组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人类,你们有何感想?从2300万年到18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对于每个人从未停止过的索取,大自然都是“有求必应”的,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现在的地球已经不复当年了,恶疾缠身的他正日渐消瘦。让我们看看他都有些什么恶疾。 (一)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所以说,生物多样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现今,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因此,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

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摘要建立准确而合理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全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和社会经济的相关指标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较为准确的对一国一定时期内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变化进行定量的分析。本文选择了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中1995—2014年共20年的相关数据,建立了计量经济学模型,并利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最后的结果进行经济意义分析,判断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汽车产量、钢铁产量对居民汽车拥有量有正的影响。其中汽车产量影响最大,城市化率影响最小。并且这些影响因素对其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关键词:居民汽车拥有量,计量模型,多重共线性,协整检验。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汽车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为汽车厂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但是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加也会对土地、能源、环境等产生巨大影响。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规律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1000~10000美元时,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并带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2001年我国人均GDP 达到1000美元,这预示着中国正处在汽车工业起飞的前期,市场需求表现出强劲的态势,汽车进入普通家庭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私家车开始步入普及化道路的里程碑。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汽车拥有国,仅次于美国。而且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的汽车消费国。因此有必要对影响私人汽车拥有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本文通过描述各相关因素对全国私家车拥有量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1995年中国私人汽车的拥有量为249.96万辆,到2014年上升到12339.36万辆,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消费者需求量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王珺的《我国私家车拥有量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2009)选择了人均可支配收入X1;公路里程X2;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以1990年为基期)X3作为自变量,私人汽车拥有量Y作为自变量构建对数模型ln Y=β0+β1ln X1+β2ln X2+β3ln X3+u,利用eviews进行计量分析,并得出结论:全国私家车拥有量与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公路里程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张廷煦,马超的《从中国统计数据看私人汽车发展状况》(2013)除了增加了人口数量X4这一自变量外,还将X3定义为平均原油价格构造了新的模型ln Y=β0+β1ln X1+β2ln X2+β3ln X3+β4ln X4+ u,且验证该模

世界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世界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世界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关键词:世界环境问题臭氧空洞酸雨破坏治理措施摘要:中文版:本文提出了世界上十大环境问题就其中两个做出分析。 总结了臭氧空洞与酸雨破坏的原因,综述了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危害,通过研究其构成成分和产生的人为原因,对如何治理环境问题提出了展望,提出了如何治理这两种环境问题。 英文版:In this paper, the world's top ten environmental issues on the two of them to analyze. Summarize the reason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the ozone hole and acid rain, the hazards of such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n human, by studying the composition and man-made causes, the outlook on how to gover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ow to govern these two environmental issues .正文: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持续消耗着世界上的资源,如煤炭,石油,但这也就是许多环境问题出现。 现在最明显的是个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酸雨,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而接下来将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分析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一.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 1/ 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