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调剂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一、制定背景及目的中药饮片是中医药的重要形式之一,药材经加工制成后方便服用,并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目前,中药饮片已经成为了中医药领域的主要制剂形式之一,因此,对中药饮片进行调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是为了规范中医药行业中对中药饮片进行调剂的工作流程、标准化操作、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有效性和安全性,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保障广大患者的健康安全。
本制度的出台旨在规范、统一、使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工作更规范化、严谨化、科学化。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中医药门诊、中药房和中药饮片加工厂等中医药机构和药房,从事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工作的人员均应遵守本制度。
三、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1.中药饮片处方调剂的目的是保护患者健康,确保处方药品的质量与安全性。
2.所有调剂中药饮片都应在有良好的基础之上进行,除非处方要求外,不得进行添加、减少、更换中成药品的操作。
3.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药品质量与有效性,同时应当遵循相应的工艺流程和步骤,保证药物质量及安全性。
4.中药饮片处方调剂过程中,应当参照标准处方、处方解读和合理用药的相关规范进行调剂,以确保百分之百正确性。
5.中药饮片调剂前应进行严格的入库管理及饮片质量检验,根据规范要求的检验项目,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调剂。
6.调剂药品的数量应与处方一致,涉及药品包装的应当注意正确确定药品的有效期限与过期药品的严格处理。
7.中药饮片调剂后应当进行清点、质量检验,并在相应记录表册中记录调剂人员、药品名称、药品批号、数量等必要信息,记录完整且准确。
8.中药饮片调配后应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写入相应的记录册中,并发送给患者。
四、中药饮片处方调剂操作规范1.接到患者处方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患者处方的调剂工作,以保证患者的用药时间。
2.开票和调剂时应当确认和核对处方的有效性,如发现疑问需及时向中医师进行咨询,并及时调整处方。
中药饮片调剂管理制度一、目的与范围二、责任与义务1.药房负责人负责制定中药饮片调剂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2.药师负责指导和监督中药饮片调剂工作,并对调剂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3.调剂人员负责按照药师指导的要求进行中药饮片的调剂工作,确保准确无误。
4.药房管理员负责保管中药饮片的原料和成品,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三、调剂流程1.接受处方:调剂人员接收处方,核对处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准备原料:药房管理员准备所需的中药饮片原料。
3.称量和混合:调剂人员按照处方的要求称量所需的中药饮片原料,并进行混合搅拌,确保药物的均匀性。
5.验收和审查:药师对调剂好的中药饮片进行验收和审查,确保其质量和准确性。
6.存储和保管:药房管理员将调剂好的中药饮片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仓库中,并进行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7.记录和归档:调剂人员要及时记录调剂过程的各项信息,并将相关文件归档。
四、调剂要求1.调剂人员应按照药师指导的比例称量中药饮片原料,保证处方的准确性。
2.调剂人员在混合药材时要充分搅拌,确保药物的均匀性。
3.调剂人员在包装和贴签时要注意清晰、准确地标明相关信息,避免混淆。
4.调剂人员要经常清理调剂工作区,保持整洁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5.调剂人员要严格遵守中药饮片的贮存和保管要求,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6.调剂人员要保证调剂过程的记录准确无误,便于追溯和审查。
五、质量控制1.药房负责人要定期对中药饮片的调剂工作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药房负责人要建立中药饮片调剂工作的档案,包括调剂记录、验收记录等,以备查证。
3.药师要对调剂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药房负责人要加强对原料和成品的质量管控,及时处理有问题的中药饮片。
5.药师要定期对中药饮片的调剂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优化调剂工艺和流程。
以上是中药饮片调剂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执行此制度,可以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物治疗服务。
中药饮片处方的审核、调配、核对的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为了确保中药饮片处方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本管理制度范本,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的审核、调配、核对工作,保障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工作的医务人员。
三、管理流程(一)中药饮片处方审核1. 接收处方(a)接收医生开具的中药饮片处方,并妥善保存。
(b)核对处方上患者的基本信息,确保无误。
2. 审核处方(a)核对处方中药材的名称、用量、剂型等信息是否合理。
(b)审核处方是否与患者病情相符,是否存在禁忌。
3. 记录审核结果(a)记录审核人员的姓名、审核时间、审核结果等信息。
(b)将审核结果反馈给开方医生,如有问题及时沟通解决。
(二)中药饮片调配1. 准备调配药材(a)根据审核通过的处方,准备相应的中药饮片。
(b)按照药方中所列的草药剂量比例,准确称取各种草药。
2. 进行调剂操作(a)将称取好的草药按照比例混合均匀。
(b)根据处方中的剂量要求,将草药进行包装或装瓶。
3. 进行质量检验(a)调配完成后,进行药材质量的检查,确保药材无异物或变质现象。
(b)记录药材调配的时间、药量和质量检验结果等信息。
(三)中药饮片核对1. 复核信息(a)核对处方信息是否与调配的药材一致。
(b)核对药材的种类、剂量和包装数是否符合处方要求。
2. 核对人员(a)由两名具有相关经验的医务人员进行核对,互相确认无误。
(b)核对人员需办理相应的资格证书,确保具备相关专业知识。
3. 记录核对结果(a)记录核对人员的姓名、核对时间、核对结果等信息。
(b)如有问题及时沟通解决,确保核对结果的准确性。
四、责任与权限1. 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关药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对处方进行合理性审核。
2. 调配人员应按照处方要求准确调剂药材,并进行质量检验。
3. 核对人员应互相确认处方与药材的一致性,并记录核对结果。
五、培训与考核1. 医院应定期组织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相关培训,确保医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中药饮片调剂制度为加强中药饮片调剂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中药士及以上职称的中药人员根据有处方权医师签名的处方进行调配;主管中药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调配复核、发药指导。
2、调配前认真审核处方中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药名、剂量、用法、配伍禁忌等。
对存在配伍禁忌、妊娠禁忌、超剂量等可能引起用药安全问题的处方,处方医生应“双签字”确认后方可调配。
3、调剂人员需按方称量,等量递减分盘,不得估量抓药,更不能以手代称,每剂药品称量误差不得超过±5%。
4、调配矿石、贝壳、果实、种子等均需打碎配发,“先煎”、“后下”、“烊化”、“冲服、”“包煎”等药品均应按医嘱单在小包上注明煎服方法。
凡伪劣,霉变、虫蛀药品不得配发。
5、凡急诊处方和医生注明急重的处方,一律给予优先配发。
6、处方调配完毕,发药人先自行核对,无误后签名,再交核对人员复核,复核人员确认无误在处方上签名,方可包装发药。
发药人员必须认真核对病人姓名和处方号,并向病人交代药品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7、毒、麻、贵重药品按有关规定管理,专人负责、专柜保管,做到账物相符。
8、中药剂人员收领中药饮片,必须把好质量、数量关,对伪劣及变质、等级低的饮片坚决拒收。
9、中药剂人员填装药斗时必需要清斗,认真核对,装量适当,不得错斗、串斗。
补充药品时,原有药品应放在新补充药品上面。
10、药房的衡量器具完好,应保持清洁、固定位置存放,定期检查灵敏性和准确性。
11、调剂室工作人员衣帽整洁,注意个人卫生并保持好室内卫生,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擅自脱岗,不迟到早退。
非本室人员不得随意进入调剂室。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临床疗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中药处方调剂工作的管理,包括中药饮片的配方、审核、调剂、质量控制等环节。
第二章工作流程第三条中药饮片处方调剂流程1.患者就诊并取得中药处方;2.员工按处方开立配方;3.主治医生审核处方;4.药师按配方要求调剂中药饮片;5.质量控制员进行质量检查;6.客户取药并记录相关信息。
第四条中药饮片处方调剂要求1.处方应包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症、用量等信息;2.配方应准确无误;3.药师应按处方要求调剂,并记录相关操作信息;4.严格控制处方的质量,确保配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第三章职责和要求第五条员工职责1.主治医生负责审核处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2.药师负责按要求调剂中药饮片;3.质量控制员负责中药饮片的质量检查。
第六条工作要求1.员工应具备相关中药知识和操作技能;2.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质量和安全。
第四章监督与管理第七条监督与奖惩1.医疗机构设立监督部门,负责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工作的监督与管理;2.对不按规范操作或发生质量问题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处罚和纠正。
第八条违规违纪处理员工若出现以下情况,将按照医疗机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处理:1.故意虚报处方信息;2.超过规定的药品调配时间;3.未按规定检查处方的合理性;4.擅自调整处方中的中药饮片用量。
第五章附则第九条其他事项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如有必要,可根据工作实际进行修订和补充。
第十条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本制度解释权归医疗机构所有。
若发生与本制度相关的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有关部门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第十一条生效日期本制度自审批通过之日起生效。
公司名称:1.中药饮片处方模板2.质量检查记录表3.处方调剂操作记录表法律名词解释:1.医疗机构:指具备相关资质和设备,从事医疗服务和处方调剂的机构,包括医院、诊所等。
人民医院中药饮片调剂管理制度人民医院中药饮片调剂管理制度一、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中药饮片调剂的管理,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疗效,保护医院财产的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相关法律法规。
二、调剂资格和要求1. 调剂人员应具备相关中医药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有效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过相应中医药饮片调剂培训。
2. 调剂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操守和医院药事管理制度,确保调剂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调剂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佩戴口罩和手套,在调剂过程中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4. 调剂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责任心和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能够保证患者用药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三、饮片调剂流程1. 接受开方医生的医嘱,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
2. 根据医嘱开立调剂单,并录入电子信息系统,确保调剂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选取所需的中药饮片,并进行称重、包装和贴上标签,标明药品名称、批号、生产日期等信息。
4. 将调剂好的中药饮片交给质量检测人员进行检测,确保质量的安全和稳定。
5. 将检测合格的中药饮片送至药房进行保管,依据患者用药的需要,按照医嘱数量进行分装和标签贴附。
6. 将分装好的中药饮片交给药房管理员,完成交接手续。
四、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1. 药材的采购应从正规渠道购买,确保药材的质量符合国家药典的要求。
2. 在调剂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卫生要求,保持操作台面和工具的清洁,并定期对调剂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
3. 饮片的包装和标签应符合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的要求,标明药品的名称、生产批号、生产日期、过期日期等信息。
4. 调剂人员和质量检测人员应接受规定的培训,了解相关的药品质量控制知识和操作规程。
5. 饮片药品的储存应符合药品储存的要求,防潮、防虫,保持药品的质量稳定。
五、调剂记录和追溯1. 调剂人员应详细记录中药饮片的调剂过程,包括药材的选择、称重、包装等环节。
2. 调剂记录应包括患者信息、饮片名称、批号、生产日期、调剂人员及时间等信息。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是指通过对中医医师开具的中药处方进行调剂,配制成中药饮片的一项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患者用药、确保药品质量和减少药品浪费。
本文将从中药饮片处方调剂的意义、操作流程、质量控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的意义在于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首先,中药饮片处方调剂能够减少中药的煎煮过程,避免了患者自行煮药的复杂操作,方便患者用药。
其次,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可以保证药品质量,减少因中药材质量不一致而引发的用药效果差异。
此外,中药饮片处方调剂还能够减少中药浪费,提高药品利用率,降低用药成本。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的操作流程分为处方接收、材料准备、加工包装和配发环节。
处方接收是指接收中医医师开具的中药处方,核实处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材料准备是指按照处方中所需的药材种类和用量准备好相应的中药材。
加工包装是指将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进行加工、研磨和包装成饮片的过程。
配发环节是指将加工好的中药饮片分装成小包装,并按照处方要求配送给患者。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对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两个方面。
对于中药材的质量控制,要求必须严格按照药典标准进行采购和检验,确保药材的品质符合要求。
对于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求在加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范,确保中药饮片的制作工艺、质量标准和卫生要求符合规定。
然而,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医医师开具处方时,可能会出现用药不准确、剂量不合理等问题,导致调剂出的中药饮片可能不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
其次,中药饮片的加工过程可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损失,可能导致中药饮片质量下降。
此外,处方调剂环节中的人员素质和操作规范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如果处方接收、材料准备、加工包装和配发环节中的操作人员技术不过关、配药不准确,都可能会影响中药饮片的质量和患者用药效果。
总之,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在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效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医院中药饮片调剂管理制度人民医院中药饮片调剂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加强中药饮片调剂管理,规范药品的使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人民医院中医部门的所有中药饮片的调剂与管理。
三、基本要求1. 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中药调剂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2. 中药调剂必须有中医师的处方,按照处方调剂。
3. 药品调剂应有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严格控制药品信息和处方使用。
4. 完善的药品储存和运输管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效力。
5. 通过科学的药品管理,降低患者用药风险。
四、调剂管理流程1. 患者就诊后,医生诊断后出具中药处方,并记录在病历中。
2. 药房接到处方单后,先检查处方单的合法性,合格后由专人操作调剂。
3. 首先对中药饮片进行清查,确定其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等,同时核查是否有拆开、替换或另加其它药材的行为。
4. 在确认中药饮片的货品编号、名称、批号、规格等无误后,按照处方要求进行调剂。
5. 药品调剂结束后应做好记录,并保持药房的整洁和规范。
6. 药品生产批次应与处方单一致,避免药品开匣不准确或中断造成的体验风险。
7. 调剂后药品应及时交给护士,护士应对药品进行验收,并在病历记录中进行相关记录。
五、药品储存和运输管理1.中药饮片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无异味的环境中,保证药品的品质和效力。
同时,为杜绝假冒劣质饮片的出现,应采用视频监控等实时监控手段,定期检查保管库房。
2. 应定期检查库房温湿度及通风设施、电线电缆、采购经验和产品管理等各种设施和措施,随时掌握药物质量。
3. 中药饮片的运输应采取严格的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运输温度、湿度等,确保药品质量。
4. 定期对库房中的药品进行清点盘点,并将记录上报到上级部门。
六、安全控制1. 饮片调剂间禁止左右套单或者假药素材,要求全面掌握中药饮片开范俗终生的质量管理情况,严禁拼凑药品或者任意更改处方。
2.未取得相关工作证书或者职称的人员,禁止接触各种中药饮片。
医院中药饮片的调剂管理制度
为加强中药饮片调剂管理,保疏患者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中药饮片须由医师开且处方、经药师审核后方可调配,调配人员应在处方上签字或盖章,处方按管理办法留存备查。
二、中药处方调剂、审核药师应严格按处方内容配药,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
三、对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超过常用剂量等可能引起用药安全问题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确认,方可调配。
四、严格按配方、发药操作规程操作,药品需称准分匀,误差不大于土5%。
处方配完后,应先自行核对,无误后签字交处方复核药师复核,复核药师严格审查无误后方可发给患者。
五、应对先煎、后下、包煎、分煎、洋化、兑服等特殊用法单包注明,并向患者交待清楚服用方法。
六、配方用毒性中药饮片按特殊管理药品制度执行。
医院中药饮片的调剂管理制度一、调剂管理概述中药饮片是中医药治疗中的重要药物形式之一,调剂管理是指在医院门诊、病房等部门中,对中药饮片的配方、加工、贮存、调剂、发放等环节的管理要求。
二、调剂部门设置与岗位职责1.调剂部门设置包括常规中药调剂和特殊中药调剂两个环节。
2.常规中药调剂环节包括中药处方调剂和中药饮片调剂。
3.特殊中药调剂环节包括特殊方剂调配、中药合剂调制等。
4.调剂部门的具体岗位职责包括饮片管理人员、中药调剂人员等。
三、中药饮片的配方和加工1.中药饮片的配方应由中医师开具,内容包括药名、药量、用法用量等。
2.配方中的中药饮片应根据中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采购。
3.中药饮片的加工应符合国家药典的要求,合格后方可进行调剂。
四、中药饮片的贮存1.贮存地点应干燥、通风、清洁,远离防潮剂、有害物质和异味。
2.中药饮片贮存应按照不同品种进行分类和标识,避免混杂。
3.中药饮片贮存期限应进行标示,并按时检查是否过期,过期即时清理。
五、中药饮片的调剂1.中药饮片的调剂应按照医嘱进行,调剂前应核对医嘱的准确性。
2.调剂人员应具备相关中药知识和操作技能,并按照规定的剂量进行调剂。
3.多种中药饮片合剂的调剂,应按照准确的比例和顺序进行操作。
六、中药饮片的发放1.中药饮片的发放应由专人进行,并核对患者的医嘱和身份。
2.发放人员应说明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并记录相关信息。
3.中药饮片的发放应按患者需求进行计量,避免浪费。
七、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1.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包括外观检查、气味检查、含水量检查等。
2.对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应进行记录,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八、中药饮片的退库1.饮片库存过多或近期过期的中药饮片应及时退库。
2.退库的中药饮片应进行分类处理,并重新进行贮存管理。
九、中药饮片调剂管理的相关文件1.医院应制定中药饮片调剂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修订。
2.相关人员应熟悉中药饮片调剂管理制度,并进行培训。
3.中药饮片调剂相关的文件应进行保存,方便查阅和追溯。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
一、中药房收到处方后,对处方中各项内容审查无误后方可调配。
处方内容如有不妥或错误时,须经开方医生更正并重新签名后,方可调配。
司药人员不得擅自更改处方。
二、调配中药处方必须准确称量,称量不得估计抓药。
方中药物如有缺少或代用,应在征得处方医师同意并签名后方可配方。
三、方剂中如有需先煎、后下、另煎、溶化、冲服等药材,必须单包并注明;需临时炮制的药材,应按处方要求进行加工。
四、对不符合规定的处方应拒绝调配。
急症处方应优先调配。
五、处方调配完毕,复核人员应再次对照处方进行检查,无误签名后方可发出,发药时应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的核对制度,将用药方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向病人作详细说明。
六、对毒性药品、贵重药品应专柜加锁、专人专帐管理,不得与普通药混放。
做到逐日销存统计,每月清查一次,帐物相符。
七、保持室内整洁,药品、药物放置有序,司药用具应经常擦洗,研钵、捣药罐用毕立即擦净,若调配毒性药品后应彻底洗净。
药柜斗应经常清理,杜绝串斗、虫蛀、药品变质、不洁等现象。
八、由库房领进药品时,应认真检查,对伪品、虫蛀、变质或未按规定进行加工炮制的药品,不得领进装斗。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中药饮片作为中医药学中的一种剂型,在中医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药饮片作为中药剂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具有成方稳定、易于储藏、便于调剂和服用等优点,因此得到了临床中医师和患者的广泛认可。
随着中药饮片越来越普及,饮片制剂的质量问题和服用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用药效果,对中药饮片的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进行了一定的规范和制度化。
本文就该问题进行讨论。
一、处方调剂制度中药饮片的处方调剂制度是保障饮片制剂的品质、规范中药配制的法定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中药饮片的处方调剂制度做出了规定。
具体包括:1、处方应当和医学临床实际相适应,必须注明剂量、煎服方法、服法及制需等要求。
2、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应实行中西药饮片二分法管理,充分保护处方权利,保证处方调配的权益,提高饮片制剂的品质。
3、处方调剂前,应进行校对验方,保证处方书写准确无误。
4、合法进货,生产企业和中间单位均应留存进货单据、货物验收记录、货物留样等资料。
5、配药过程中,规范操作,按要求进行称量、筛选、清洗、炮制、混匀、包装等工作,确保中药饮片质量。
6、配制的饮片应标明商标、批号、生产厂家、剂量标准规范等,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7、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监管和操作规范,确保中药饮片的使用安全和有效。
二、操作规范在中药饮片的制剂过程中,为保障饮片制剂的品质和配方的规范,应遵循一系列操作规范。
包括:1、人员素质。
制剂人员应当全面了解中药药性、炮制方法和中药制剂工艺。
并通过相应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并有一定的从业经验。
2、器械设备。
要进行器械设备的清洗并确保器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3、原料处理。
原料购进后,应进行檢验,剔除不良品,检查是否有虫咀等问题。
4、炮制过程。
炮制应符合药典和处方规定,应掌握炮制的温度、时间、加工力度等,保证炮制适宜。
三甲医院中药饮片调剂制度
一、中药调剂应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认真审核处方内容是否准确无误。
若发现处方内容不符合规定的,应和处方医师取得联系,经更正后方可调配。
二、中药饮片的调配必须用戥称称药,保证误差不超过±5%。
三、调配中药饮时,应按照规定要求或传统方法进行调配,生炙应注意分辨清楚,不能生炙不分,以生代炙。
四、调配中药饮片时,对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特殊用法的饮片应单剂分包,并向患者交代清楚,说明煎制、服用方法。
称取贵重药品和毒性药品时计量要准确无误。
五、矿物类、贝壳类、果实种子类等质地坚硬的饮片应捣碎后再分剂量,凡捣碎有毒中药或有气味的中药后,应及时清洗药缸。
六、对调配外用中药时,应特别交待清楚用法,以免患者误用。
七、调配中药饮片时,应注意核实饮片质量,对已霉变、虫蛀、走油等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饮片,不能调配。
八、调配好的中药饮片应进行核对,经核对无误后才能发给患者。
九、调剂好的中药饮片应用清洁卫生的药袋盛装,并写明患者姓名、煎服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
十、调剂中药,调配员和复核员应在处方上签字以示负责。
医院中药饮片调剂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背景二、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中药饮片调剂工作,包括中药饮片的采购、验收、储存、调配和处方药剂师的审核、发放等环节。
三、责任和权限1.医院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中药饮片调剂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权限。
2.临床药剂师负责监督和指导中药饮片的调剂工作,确保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工作。
3.中药调剂药剂师负责具体的中药饮片调剂工作,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
4.示例中药总监负责中药饮片的采购和储存,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
四、工作流程1.中药饮片采购:由采购科或药品经销商进行中药饮片的采购,采购合同必须标明饮片的品种、规格、产地等信息,并提供质量合格证明。
3.饮片储存:饮片须储存在符合要求的阴凉、干燥、通风的仓库中,杜绝阳光直射和潮湿。
4.中药调剂:中药调剂药剂师根据医生开具的中药处方进行调剂工作,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审核发放:处方药剂师对调剂的中药饮片进行审核,并填写相关药品调剂记录。
审核完成后,将中药饮片发放给患者或医生。
6.跟踪调查:医院负责进行中药饮片的跟踪调查,了解中药饮片的使用效果和患者反馈,以便优化中药调剂工作。
五、质量管理1.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和药典要求进行调剂,保证质量和安全。
2.中药饮片调剂药剂师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并定期进行继续教育,保证技术和知识的更新。
3.对于失效、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中药饮片,必须及时淘汰和销毁,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报告。
六、报告和记录1.饮片验收记录:记录饮片的验收信息,包括饮片的品种、规格、产地等。
2.药品调剂记录:记录中药调剂的详细信息,包括处方信息、调剂方法和用量等。
3.中药饮片的使用情况和患者反馈:定期调查中药饮片的使用情况和患者对中药的反馈,以便及时改进和优化工作。
七、处罚机制1.对于严重违反中药饮片调剂管理制度的责任人,医院将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警告、记过、停职或辞退等。
2.对于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必须进行调查和处理,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中药饮片调剂制度背景中药饮片是一种将中草药研磨成细末后制成的剂型,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治疗中。
由于中药饮片是生物性制剂,质量易受到环境、工艺、储运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中药饮片的质量与安全性成为制约中药饮片应用的重要因素。
中药饮片的调剂过程是指药师按照医生开具的中药方剂配制所需给药剂量的过程。
为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调剂过程应遵循中药饮片调剂制度。
内容1. 调剂原则中药饮片调剂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精准:药师应根据医生开具的中药方剂和药监部门公布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科学精准地调配中药饮片。
•规范标准:药师应按照药监部门发布的相关规定进行调剂,确保调配的中药饮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安全有效:药师应按照方剂要求和用药规范,进行调剂,确保调剂的中药饮片的药效稳定和安全有效。
2. 调剂程序中药饮片调剂程序应包括以下内容:•领药:药师应核对医生开具的中药方剂和用药数量,检查药品标签和保质期,并登记领药情况。
•称药:药师应按照医生开具的中药方剂,根据药品的质量标准,精准地称取所需的中药饮片。
•混合:药师应按照方剂要求,将称好的中药饮片混合均匀。
•包装:混合后的中药饮片应按照医生开具的用药剂量进行包装和标识,并获得医生确认和签字。
3. 质量控制中药饮片调剂质量控制应包括以下内容:•药品质量控制:药师应在领药时检查药品标签和保质期,并对药品进行质量检查,保证调剂的中药饮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环境质量控制:调剂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和照明设备,保持清洁整洁,避免附着污染和交叉感染。
•操作质量控制:药师应在调剂过程中按照规范操作,避免药品污染和误差,保证中药饮片调剂质量和稳定性。
4. 监督管理中药饮片调剂应设立专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严格遵守标准和规范。
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中药饮片调剂设施、设备、操作工艺和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进行整改和纠正。
结论中药饮片调剂制度是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措施,药师应严格遵循制度规范调剂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的调剂管理制度
中药饮片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常用剂型,其调剂管理制度对于确保中
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针对中药饮片的调剂管理制度的详
细说明:
一、中药饮片调剂管理的流程
1.收货管理:对于采购的中药饮片进行验收,包括检查饮片的外观、
色泽、气味以及包装完整性等,确保货物的质量和数量与采购合同一致。
2.存储管理:对于验收合格的中药饮片进行分类储存,根据药材性质
和要求,采取合适的温度、湿度和光线等措施,确保饮片的质量不受影响。
3.调配管理:根据临床需求,按照医嘱和处方进行中药饮片的调配。
调剂人员应具备相关背景知识,掌握中药的性能和功效,确保调剂的准确
性和合规性。
4.核对管理:在调配中药饮片后,需要经过二次核对,确保所调剂的
药品名称、剂量和数量与医嘱和处方一致。
5.包装管理:将调配好的中药饮片进行包装,确保包装的完整性和卫
生条件,避免受到外界污染。
二、中药饮片调剂管理的要求。
中药饮片调剂制度
一、中药饮片调剂的管理
(一)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和设施,应与调剂工作量相适应,配臵相应的除尘设备,以保证调剂质量和工作人员的健康。
(二)中药饮片保管养护条件较为严格,注意通风干燥,并有防鼠防虫措施,易生虫和霉变的饮片应少量多次购入,易虫蛀或泛油的饮片宜冷藏。
(三)药斗设臵合理、标签字体工整规范,标签与内装药品相符,防止调剂差错。
(四)药斗中装入的饮片不宜太满,应空出约2cm高度的空间,避免窜斗。
每次上药前必须清空药斗,以免积压残渣发生变质。
逐步实现按批号管理。
(五)中药饮片供应情况可能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应主动及时将饮片供应情况(如品种、规格、加工炮制、缺药等)介绍给临床,以便医生正确处方和选用代用品。
第三十三条中药处方的调配特点(流程)
(一)按规定进行处方审核
1.首先查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医师签名/盖章等,项目不全则不予调配。
2.审阅处方药名、剂量、剂数、先煎、后下等书写是否规范,如有疑问立即与处方医师联系,更改之处需医师再次签名。
3.如有相反、相畏药物时不予调配,确属病情需要时经医师再次签名后方可调配。
4.当处方剂量超量时,特别是有毒剧药如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麻黄、马钱子、细辛等超过用量,应与处方医师联系纠正或重签字后方可调配。
5.了解各种用药禁忌,如妊娠、哺乳、肝、肾功能不全、老年、体弱者等忌服的中药,必要时提示医生及患者。
(二)划价
1.由于中药的别名较多,划价工作宜由中药专业人员完成。
2.经审方合格后才能划价。
3.计价方法是将每味药的剂量乘以单价得出每味药的价格,再将全方相加即得总价,以四舍五人的方法保留至分。
4.代煎药可加收煎药费。
(三)调配
1.调配前再次审查相反、相畏、禁忌、毒性药剂量等,确认处方没有差错。
2.根据药物不同体积重量选用适当的戥子,一般用克戥,称取贵重或毒性药,克以下的要用毫克戥,保证剂量准确。
称量前检查定盘星准。
3.一方多剂时用递减分戥法称量,每味药应逐剂回戥,特别是毒性药禁止凭主观估量,更不可随便抓配。
4.坚硬或大块的矿石、果实、种子、动物骨及胶类药,调配时应捣碎成小块或粗末入药。
5.不得将变质、发霉、虫蛀等药品调配入药。
6.为便于核对,按照处方药味顺序调配,顺序间隔摆放。
7.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特殊煎煮方法的药品必须单包并注明。
(四)检查复核
1.复核药品与处方所开药味和剂数是否符合,有无多配、漏配、错配、掺混他药或异物等现象;
2.有无相反、相畏、妊娠禁忌和超剂量等;
3.有无变质、发霉、虫蛀、鼠咬、泛油、以生代制、未捣碎等;
4.是否将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特殊要求药品单包; .
5.抽查剂量准确程度,要求每剂重量差异不超过±5%,贵重药和毒性药不超过±1%。
(五)发药
1.核对处方姓名和取药号牌后,询问患者开药剂数以便再次核实。
2.详细说明用法用量及用药疗程,药品外包装袋上印制常规煎药方法,对特殊煎煮方法如先煎、后下、另煎、布包煎等需向患者特别
说明和提示。
3.耐心解释患者有关用药的各种疑问。
第三十四条毒性中药管理
(一)临床常用的毒性中药包括: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生南星、生附子、生白附子、马钱子、巴豆、轻粉、红粉、斑蝥、蟾酥、天仙子、洋金花、胆矾、蜈蚣、雄黄等。
这些饮片必须限定剂量或限定方法使用,用法用量不当或使用未经炮制的生品,极易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使用时必须按规定严格管理。
(二)毒性饮片专柜专账专人管理,逐方销存,定期检查
账物相符情况,做到日清月结。
(三)含有毒性饮片的处方单独存放,保存2年备查。
第三十五条煎药
(一)制定煎药操作规程,根据不同的饮片性质采取先煎、后下、布包煎、另煎、冲服、溶化、烊化等不同的煎煮方法。
使用机器煎药时,另行制定机器煎煮方法。
(二)煎药以用砂锅、不锈钢锅或搪瓷锅为宜,忌用铁器,以免药物变色变质。
(三)煎药人员需经过技术培训,并在药师指导下工作。
(四)为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煎煮前应先用凉水浸泡约半小时。
(五)煎出药液用无菌或经过蒸煮灭菌的容器盛装,并根据包装容器不同确定相应的保存条件和时间期限防止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