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摘要: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在情感的表达,态度、性格、意向、风度和气质等方面的表现更能显示出它独有的特性。
其表达的准确清晰程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拟从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阐释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体态语言运用方法一、引言体态语言是人在交际过程中,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姿态、外表修饰等非语言行为来传情达意的一种交流手段。
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体语。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对引发学生求知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艺术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充满生机和激情的教师会极大地唤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为此,应十分重视这种无声语言的运用。
本文就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规范、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视觉语言和表情、态度、服饰仪表等体态语言进行探讨。
二、体态语言的运用方法1、肢体语言的运用方法肢体语言是通过肢体活动传递信息的。
准确的肢体语言可以使教学过程丰富生动,优美的肢体语言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肢体语言的运用方法有,①示范动作示范动作分镜面示范、正面示范、侧面示范、动态示范、静态示范等,教师熟练掌握这些示范方法对于学生的熟练掌握技术动作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②手语经常使用一些手语便于师生之间形成默契。
如翘拇指,表示称赞,佩服。
伸出食指放于唇上,以示安静。
v形手势或击掌,表示胜利。
抬手掌心向上,此动作表示起立或出列。
鼓掌,当学生出色回答了问题,或做了精彩的示范或鼓励后进生进行练习,教师带头鼓掌,会产生巨大的激励效应,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击掌在嘈杂的练习场所,击掌能使大家安静下来。
丁字手势,表示暂停的手势。
点头,在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要微笑点头激励学生思考。
2、视觉的运用方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与学生目光的接触,是一种无声的言语交流,其中有赞赏、期待和鼓励,也有暗示、责备和制止,双方丰富的内心感情都是用眼睛巧妙地传递和表达的,通过眼神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浅谈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美摘要:体态语言是体育教师很重要的素质之一,它决定一个体育老师能否很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体育教育区别于理论教育的重要标志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身体语言多于语言表达。
体育教师体态语言的美不只是简单的存在于肢体的表达,更是培养意志品质、净化心灵的直接体现。
因此,探讨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显得很有实际价值。
从体育教师体态语言美的价值认识、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如何运用体态语言的美使体育教学过程成为享受教学、使学生享受体育学习、体态语言美的内涵等方面全面探讨体育教师体态语言的美学内涵,为体育教师运用更好的体态语言进行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育;美学价值;体态语言一、体态语言的概念界定体育教育是通过人体活动和练习,借助一些辅助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过程。
它是全面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进行身体活动,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
美学价值是客观的,这既因为它含有现实现象的、不取决于人而存在的自然性质,也因为它客观地、不取决于人的意识和意志而存在着,这些现象存是在于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体态语言强调身体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来进行言语表达,它可以用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非说话方式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语言,也可以用其他手段来表达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技能动作、手势的运用等是主要的体态语言的表现形式。
体态语言还包括身体局部的或全体的任何非反射或反射的运动,通过体态语言可以很好地把个人感情信息传达给外界。
二、体育教师体态语言美的价值认识体态语言美是人的思想、道德品质、聪明智慧、文化教养等方面的内在境界通过人的身体动作姿势或姿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美,人们通过体态语言表现出来的现象的判断、欣赏和感知而产生情感或情绪上的体验,并从中得到审美愉悦和享受,就是体态语言的美感。
1.体态语言的美,要从体态形象上看体育教师的体态要有健康均匀的体魄、优美的姿态、高雅得体的举止、意韵洒脱的神情、大方合适的仪表以及灵巧、熟练和优美的技能教学。
浅谈中学体育课中的体态语言【摘要】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特殊地位,而合理、准确地运用体态语言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在教学中不断地发现、寻找、挖掘、改进教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上好每一堂体育课。
【关键词】体育课;体态语言;影响【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体态语言是一种非语词传播或非言语交际,包括了人的动作、姿势、表情等等。
以此来传递信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
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教与学相融合的依存关系,体育教师除了运用口头语言表达外,还大量地运用肢体语言予以配合,以强化和加深表达作,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体态语言无处不在。
教育界认为知识的传授和信息的传输都是人们借助语言符号和形态语言符号系统进行的。
据统计,人们在面对面交谈时有声部分只占35%,而无声的人体语言交流却占65%。
可见人体语言即体态语言在人们交流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如人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
一般来讲,体态语言是指人类身体的整体或部分的反应性动作与非反应性动作,且能表现人的心态和非语言符号,这种语言不但能发出反应信息,而且还能对接受的信息做出反应。
狭义上的体态语言包括人体本身的形态外貌和姿势动作,如眼神、表情外貌与服饰、身姿与动作。
广义的体态语言还包括环境与色彩、间距及音响。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态语言或者伴随师生语言活动或者代替进行信息交流,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从四个方面对体育课中教师体态语言对学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教师的“着装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仪表是影响学生的外在表象,是体育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特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和体育课教学效果。
青少年学生,对外在表象有敏锐的感觉,喜欢和羡慕美的,同时加以模仿和学习;远离和反感丑的,不愿意接近,采取回避态度。
浅谈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摘要:任何一个技术动作,特别是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有时难以用有声语言作出准确、全面的表述,学生往往不易理解。
而运用人体示范语言则能生动、形象、具体、真实地让学生明确动作的结构、要领和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态语言体育课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身体练习属于运动条件反射,它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运动。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通过体育课锻炼,学生的大脑皮层建立起适中的兴奋状态,便于接受新知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锻炼。
体育教学是一种通过身体活动而进行的教育,体育教学蕴含着身教的内容,体育教师是身教教育的直接贯彻者。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
”体育课堂上教师的丰富体态语言实则是一种不言而喻的艺术,往往可收到千言万语难以表达的效果。
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教学的整个过程。
体态语言是人的思想情操、道德品质、聪明智慧、文化教养等方面的内在境界,通过人的身体的动作姿势或姿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其表现形式有面部表情、举止、身段表情、体魄、仪表、动作神态等等。
人们通过对这些形象表现的判断、欣赏和感知,从而产生视觉上的体验。
体育课堂上运用体态语言不仅可帮助教师树立完美的形象,还可使教师利用体态语言获得反馈信息更好地了解学生。
如讲解和示范动作过程中,学生作出点头、微笑、目不转睛注视教师等积极的反应,就说明教师所讲内容学生已融会贯通。
反之,学生摇头、看表、游目四顾或频繁地交头接耳,说明学生接受知识已有困难,并难以为继,此时教师应机智地调整进度和方式,尽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来。
所以从这方面讲,体育教师在运用体态语言的同时,也在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沟通,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如果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与鼓励他们,去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
浅论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
美国语言学家对语言研究的结果表明,人们谈话时大约只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内容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另外百分之六十五的内容是靠体态语言来表达的。
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运用动作示范、眼神传情、点头、皱眉、打手势等体态语言进行辅助教学。
本文对体育教学中体态语言的分类、作用及其运用进行了分析。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用于动作示范的示范性体态语言,二是用于暗示的示意性体态语言。
一、示范性体态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就是运用动作示范性体态语言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示、描述所教技术动作的过程。
教师正确的示范,将运动技术的理论转化为动作实践,这种示范性的体态语言所具有的效果是任何语言讲解都无法比拟的。
它具有如下作用:
1.有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加深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仅靠语言讲解是不可能表达清楚动作技术的结构的,也不利于学生理解。
例如:蹲踞式跳远的辅助动作:起跳后的腾空,教师在语言讲解后再配合动作示范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领悟动作结构,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2.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信心。
有些教学内容如跳山羊、跳高等,对少数学生尤其是女生来讲有一定难度,而这些困
难绝大多数又是心理原因造成的。
教师的正确示范,动作轻松、简单,使他们直观地受到感染,得到鼓励,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二、示意性体态语言
人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体,在情感的作用下理智的心理活动会进行得更敏捷,更富有成效。
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是思维与体态语结合并统一于学生自身的活动之中。
示意性体态语言主要是体育教师的目光和表情及简单动作,它的主要作用有:
1.有利于维持课堂纪律,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用非语言行为来维持课堂纪律,有时候比语言行为效果要好得多。
如在上课时有个别同学不专心、做小动作或思想开小差,教师如果直接加以训斥、批评,势必会使这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且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影响整个课堂纪律。
而如果此时教师采用体态语言,用严厉、责备的目光暗示老师的批评,使其感到愧疚和自责,这样既能引起学生注意,改正错误,又保护其自尊心,其作用和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2.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感知效果。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讲解、示范的同时辅之以恰当的体态语言,能增强信息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增强感知效果,如在学生较好地完成技术动作在给学生以肯定,使学生得到鼓励;当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出现动作失误时,教师用惋惜和理解目光传达安慰和关切,都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
自信心和对体育学科的兴趣。
3.有利于沟通思想,促进情感信息的交流。
教师的多种情感给学生的学习、锻炼都带来很大影响。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所流露出来的情感信息能为学生敏感地接受,它能沟通师生思想,加强情感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深刻地感到老师对自己是信任和鞭策的,从而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
三、体态语言的运用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国家和社会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掌握并运用好体态语言,是每一个体育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它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努力钻研教材,虚心向其他专业教师学习、请教,不断学习新知识,并熟练、正确掌握好教材规定的技术动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及对体育的爱好、兴趣,使学生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使示范性体态语言和示意性体态语言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在教学中成功地运用体态语言,首先要做到适时、恰当、正确,做到该用则用,恰到好处,充分发挥心理功能,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高涨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某一技术动作时,有个别学生不认真听讲,这时教师悄悄走到其身边,轻轻拍拍其臂膀,使他感悟到自己错了。
这样既不影响讲解的连续性,
又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还使教学井然有序。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保持高涨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感情、自若的神态,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
特别是在游戏教学时,教师的一切行动和情绪同学生一样,都要积极地投入,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另外,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还要注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把示范性和示意性体态语言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是其心灵的外化,无疑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学识、品性、情趣、性格、素养等。
同时,良好的体态语言素养也是一个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教师若能做到师生关系融洽,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知识水平,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