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产后病概说、产后血晕、产后发热
- 格式:ppt
- 大小:648.50 KB
- 文档页数:42
产后发热之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产后发热多因产后感染邪毒,或因血虚、血瘀,或因外感等所致。
以产褥期出现发热为主症,或伴其他症状的产后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产褥感染。
[诊断依据] 1.分娩后24小时体温达到或超过38℃,或持续不恢复正常,或分娩24小时后至10天内,体温相隔24小时有2次达到或超过38℃,或发病即呈高热,或高热寒颤。
2.有明显的生殖道感染,如热入血室、盆腔炎等的症状和体征。
3.出现持续高热、寒颤、谵妄、气促、脉速,或昏迷、抽搐、休克时,已发展为流注。
4.血液检查:有白细胞升高及左移现象,严重时白细胞中有感染中毒性颗粒。
5.宫腔棉拭子标本细菌培养:可找到致病细菌及确定种类。
6.B超检查:可发现盆腔积脓及盆腔肿块。
7.胸部X线摄片:可发现肺栓塞,并排除肺部感染。
8.血培养: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患者可找到致病原。
[鉴别诊断] 1.乳痈发热、蒸乳发热:乳痈体温升高,甚至高热,乳房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化脓;蒸乳发热是在产后3~4天内泌乳期间有低热,这种低热会自然消失。
2.产后痢疾发热:有发热,但必出现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肛门灼热等症,大便化验可见红、白细胞。
3.产后小便淋痛发热:有小便频数而急,尿黄或赤,排尿艰涩、灼痛等症,小便化验见红、白细胞。
4.产后肠痈发热: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常伴恶心呕吐。
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
5.产后疟疾发热:有典型的疟疾热型,产前有同样的发热史,血中可找到疟原虫,无生殖系统感染症状。
6.产褥中暑发热:必在盛暑之际发病,无生殖系感染症状。
[辨证论治] 1.邪毒炽盛证:产后寒战高热,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少或多,色紫黑有秽臭,心烦口渴,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或燥,脉数有力。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2.瘀阻胞宫证:产后发热,恶露不下或所下甚少,色紫黑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口燥而不欲饮,舌紫暗或有斑点,脉弦涩。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辅导:产后病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辅导:产后病产后病是指产妇在新产后至产褥期中所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
今天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辅导:产后病,希望对大家考试有所帮助。
细目一:概述一、概念:产妇在新产后至产褥期中所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
习题产后“三病”是指( )A.呕吐、泄泻、盗汗B.尿失禁、缺乳、大便难C.血晕、发热、痉证D.病痉、病郁冒、大便难E.腹痛、恶露不下、发热[答疑编号2615010506]【正确答案】D【习题】郁冒,属产后哪项之一( )A.三冲B.三急C.三病D.三禁E.三审[答疑编号2615010507]【正确答案】C五、诊断六、治疗原则:“勿拘于产后,也勿忘于产后”细目二:产后血晕一、定义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
二、鉴别诊断与产后郁冒、产后子痫、产后痉病鉴别。
三、病因病机血虚气脱:神无所养,魂无所主瘀阻气闭:败血上冲,扰乱清窍四、昏迷时的`应急措施中医治病应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
当产后血晕发生休克时,应首先抗休克,促其复苏,采取下列措施:1.立即将产妇置于头低脚高的仰卧体位,同时予以保温。
2.针刺眉心、人中、涌泉等穴,强刺激以促速醒。
3.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静脉推注或点滴,迅速补充血容量以抗休克。
4.结合西医有关“产后出血”的原因,即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进行中西医结合抢救。
细目三:产后发热一、定义: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
二、病因病机三、辨证论治1.感染邪毒证主证:产后高热寒战,热势不退,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或多或少,色紫暗如败酱,气臭秽;心烦口渴,尿少色黄,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减或解毒活血汤加减。
【学科记忆方法实例】产后病妇科杂病口诀记忆法【学科记忆方法实例】产后病、妇科杂病口诀记忆法产后疾病1.产后血晕产后头晕、头晕、呕吐或口腔颤抖;虚证和血瘀是两个原因;快速急救和醒来;针灸和醋可以使用。
血虚、怕冷、脸色苍白、出冷汗;补血强身,杜圣多。
血瘀、恶露少、拒腹、哮喘、容貌改善;致命粉末既可以补充,也可以消除。
2.产后腹、身痛产后疼痛,称为婴儿枕头;手术迟缓和疼痛。
因为血虚,腐烂的痛苦被吟诵,欢乐被压制,耳朵里的声音被听到;长宁汤,建中增。
因血瘀,小腹疼痛,多拒绝按压,得红松;生化汤,祛瘀通。
身体疼痛、寒冷和缺乏;风冷痛,寄生孤独;血虚痛,气归五;肾虚痛,壮肾汤。
3.恶露不绝邪露淋漓,责任重任;热虚血瘀,三因。
气虚为淡红色,丰富而罕见,对气有益。
有血热的人是红色的、新鲜的、粘稠的、有气味的。
它们是在宝阴煎的。
血瘀,紫色,腹痛少,生化汤。
4.产后发热产后发热,阴虚血虚;阳浮散,理脆,易侵邪,虚证血瘀;调理气血,守卫营地。
由于血虚,体温微热,头晕心悸,八宝。
因血瘀、腹痛、肿胀、血块降低、生化汤。
由于外部影响,头痛很厉害。
用四样东西加精方。
染邪毒,寒热寒战,解毒活血汤。
妇科杂病1.发烧徽瘕病,结块生;妇易患,瘀滞成;徽坚硬,瘕无形;辨气血,论久新。
气滞者,时聚散,无定处,香棱丸。
血瘀者,痛拒按;桂苓先,縻虫丸。
痰湿者,脘痞闷;二陈汤,开郁良。
2.不孕症不孕症,责肝肾,气血乖,冲任寻。
因肾阳,小便清,腰腿软,毓麟温。
因肾阴,面萎黄,经量少,养精汤。
因肝郁,乳房胀,经愆期,开郁汤。
因痰湿,形肥胖,白带多,启宫方。
因瘀血,经后期;小腹痛,腹逐汤。
3.阴痒阴痒者,甚或痛,出黄水,白带凶;湿热蕴,染病虫;渗湿汤,龙胆从;肝肾阴,虚为痒;柏地黄;滋止痊。
外熏洗,效更宏;蛇床方,损痒宗。
中医妇科学练习试卷4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1.产后病发生的基础和内因是()。
A.肝肾亏虚B.多虚多瘀C.冲任不固D.督带失调E.胞宫受损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产后病概述。
2.产后郁冒与产后血晕的鉴别要点为()。
A.有无眩晕B.有无呕吐C.有无昏迷D.有无汗出E.有无心烦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产后发热概述。
3.产后由瘀血引起的腹痛又称()。
A.宫缩痛B.产后痛C.儿枕痛D.产后腹痛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产后腹痛的辨证论治。
4.产后恶露不尽血瘀证宜选用()。
A.生化汤B.保阴煎C.失笑散D.两地汤E.清经散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恶露不绝的辨证论治。
5.产后发热之感染邪毒证宜选失笑散合()。
A.荆防四物汤B.黄连解毒汤C.桃红消瘀汤D.四妙汤E.解毒活血汤正确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产后发热的辨证论治。
6.痹证与外感风寒产后身痛的鉴别要点是()。
A.发病部位不同B.发病机制不同C.临床表现不同D.发病时间不同E.感受邪气不同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产后身痛概述。
7.下列哪项不是瘕的特点()。
A.瘕聚成形B.聚散无常C.痛无定处D.有形可征E.推之可移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瘕的辨证论治。
8.阴痒之肝经湿热证宜选用()。
A.清热利湿,杀虫止痒B.清热燥湿,杀虫止痒C.清肝泻火,杀虫止痒D.淡渗利湿,杀虫止痒E.清肝利胆,杀虫止痒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阴痒的辨证论治。
9.下列哪一时间不宜放置宫内节育器()。
A.月经干净后3~7天B.自然流产转经后C.剖宫产后3个月D.足月产后3个月E.孕中期引产后3个月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宫内节育器避孕。
10.人工负压吸引术适用于孕龄为()。
A.10周内B.11周内C.12周D.16周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人工流产。
11.月经病的主要治疗原则是()。
A.重在治本调经B.健脾和胃C.滋补肝肾D.调理气血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月经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
中医妇科学:产后病(最新版)1、单选患者自然分娩3小时,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渐至不省人事。
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A.产后郁冒B.产后血晕C.产后痉病D.产后子痫E.产后眩晕(江南博哥)正确答案:B2、单选患者产后10天,周身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痛无定处,冷痛剧烈,得热则舒,舌淡,苔薄白,脉濡细。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独活寄生汤B.身痛逐瘀汤C.黄芪桂枝五物汤D.温经汤E.黄芪建中汤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该题根据描述的主要证候,考虑此患者应为产后身痛的风寒证,故治疗应首选方剂是独活寄生汤。
3、单选“产褥期”指的是()A.产后1周B.产后4周C.产后5周D.产后6周E.产后10周正确答案:D4、单选患者难产后小便不通或点滴而下,尿色略混浊带血丝,小腹胀急疼痛,舌质黯,脉涩。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A.金匮肾气丸B.当归芍药散C.八物汤D.加味四物汤E.真武汤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该题根据描述的主要证候,考虑此患者应为产后小便不通的血瘀证,故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加味四物汤。
5、单选产后郁证的主要病机是()A.肝气郁结B.瘀血扰心C.心肝火旺D.心神不宁E.心神失养正确答案:D6、单选患者产后1周,遍身关节酸楚,疼痛,肢体麻木,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黄芪桂枝五物汤B.桂枝汤C.养荣壮肾汤D.人参养荣汤E.八珍汤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暂无解析7、单选产后小便不通的主要病因是()A.气虚、血瘀、血热B.脾虚、血瘀、湿热C.气虚、肾虚、血热D.阳虚、血瘀、气滞E.气虚、血瘀、肾虚正确答案:E8、单选患者剖宫产后5天,高热寒战,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时多时少,色黯紫如败酱,气臭秽,心烦口渴,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其证候是()A.热毒瘀结证B.血瘀证C.感染邪毒证D.湿热瘀结证E.热入营血证正确答案:C9、单选患者产后1周,足跟疼痛,艰于俯仰,腰酸,头晕,夜尿频,舌淡暗,脉沉细弦。
带下病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带下病。
若在经间期、经前期、妊娠期带下稍有增多,但无其他不适者,属正常现象。
主要病机是湿邪停留于体内,伤及任带二脉,任脉不固。
1、脾虚:法治: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药:完带汤。
(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车前子)。
2、肾阳虚:法治: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方药:内补丸。
3、肾阴虚:法治:益肾滋阴,清热止带。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芡实、金樱子。
4、湿热:法治:清利湿热。
方药:止带方。
(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泄、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
5、热毒:法治: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白花蛇舌草。
妊娠病妊娠恶阻: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即吐者,称为“恶阻”。
又称“子病”、“病儿”、“阻病”。
主要是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
1、脾胃虚弱:法治: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法治:抑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苏叶黄连汤酌加半夏、陈皮、竹茹、乌梅。
妊娠腹痛:妊娠腹痛是指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小腹疼痛者,亦称为胞阻。
1、血虚:法治:养血安胎止痛。
方药:当归芍药散去泽泻,加首乌、桑寄生。
2、气郁:法治:疏肝解郁。
法治;逍遥散。
3、虚寒:法治:暧宫止痛,养血安胎。
方药:胶艾汤加巴戟、杜仲、补骨脂。
异位妊娠:异位妊娠是指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俗称“宫外孕”。
1、未破损期:法治:活血化瘀,消杀胚。
方药:宫外孕Ⅱ号方(赤芍、丹参、桃仁、三棱、莪术)。
2、已破损期:①休克型:法治:回阳救脱,活血祛瘀。
方药:参附汤、生脉散合宫外孕Ⅰ号方(赤芍、丹参、桃仁)。
②不稳定型:法治:活血化瘀,佐以益气。
方药:宫外孕Ⅰ号方加党参、黄芪。
③包块型:法治:破瘀消。
方药:宫外孕Ⅱ号方。
胎漏、胎动不安: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
妊娠期仅有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产妇气血不足有哪些表现产妇气血不足有哪些表现产后发热产后发热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分娩时失血耗气,正气亏损,表现为产后低热不退或夜热早凉,眩晕,失眠,盗汗,手脚心热,面色苍白,舌淡,脉细数等症状。
若是由于气血亏虚所引起的产后发热,应服用如八珍汤等养血清热、补气血、调营卫的食物。
产后腹痛产后腹痛可由血虚或血瘀引起。
若是血虚者,缘于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因产重虚,复因产后失血过多,冲任血虚,胞脉失养。
通常表现为产后小腹隐痛或绵绵作痛,持续不解。
恶露量少,色淡,质稀。
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大便干结,胃纳欠佳。
舌淡苔白,脉细弱。
可以食用赤豆鲤鱼等食物来进行补血理气止痛。
产后身痛主要是由于产后气血亏虚,经脉失养或素体肾亏,胞脉失养,以及产后营卫失调,腠理不密,感受风寒湿邪,使气血运行受阻所致。
通常表现为通身关节疼痛,肢体酸楚、麻木,面色萎黄,肌肤不泽,头晕心悸,气短懒言。
舌淡红,脉细无力。
此时可用黄芪五物汤加减进行补气养血,温经通脉。
产后恶露不绝中医学认为恶露为血所化,产后气血两虚或瘀血停留,均可导致恶露不断。
若是气血亏虚而言产妇体质素弱,气阴不足,产时失血耗气,正气愈虚或产后操劳过早,劳倦伤脾,气虚下陷,不能摄血都会引起产后恶露不绝。
主要表现为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多,色淡红,质稀,无臭味,精神倦怠,四肢无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觥白,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可服用补中益气汤加阿胶、艾叶、乌贼骨来益气摄血。
缺乳缺乳可由气血虚弱或肝郁气滞所引起,若是素体气血虚弱,复因产时失血耗气,气血亏虚,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以致气血虚弱无以化乳,则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
主要表现为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满感,神倦食少,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细弱。
可用鸡、肉、骨头、鱼类等熬汤饮用促进乳汁分泌。
产妇气血不足食疗阿胶牛肉汤原料:宏济堂阿胶15克,牛肉100克,米酒200毫升,生姜少许。
做法:①将牛肉去筋切片,与生姜、米酒一起放入砂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