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发热(西医病名:产褥感染)
- 格式:doc
- 大小:1.76 KB
- 文档页数:1
产褥感染的名词解释产褥感染是指女性在分娩后或堕胎手术后,由于生殖道受伤和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导致的感染性疾病。
该病主要表现为产妇的生殖道和巨大的分泌物,妇科症状,发热,以及全身症状如头痛、恶心、乏力等。
产褥感染的发病机制主要和分娩过程中的创伤有关。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挤压,使得产妇的生殖道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此外,剖腹产手术过程中也会引起生殖道受伤,为细菌进入体内提供了可能。
由于分娩后子宫内腔和子宫颈口开放,产妇的生殖道内的细菌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子宫内腔,引起感染。
此外,护理不当、个人卫生不良、免疫功能下降、身体虚弱等也是产褥感染的发病因素。
产褥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生殖道异常分泌物增加,包括分泌物变多、颜色变异、气味恶臭等。
其次是妇科症状,如下腹疼痛、阴道瘙痒、排尿疼痛、性交疼痛等。
再次是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恶心、乏力等。
严重的产褥感染还可能引起子宫、附件以及盆腔其他器官的感染,表现为恶露延长、数量不减,排尿困难,尿频等。
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中毒性休克、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产褥感染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检查项目包括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培养、子宫附言超声等。
此外,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体敏感性,可能还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抗生素敏感试验等。
治疗产褥感染的原则是及时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者其他广谱抗生素。
同时,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静脉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等。
在治疗期间,产妇需要休息、合理饮食、补充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
预防产褥感染的关键是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防护工作。
产前期可以通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进行产前检查和筛查等措施减少感染风险。
产中期需做好无菌操作,注意给予产妇适当的生殖道清洗和消毒。
产后期要加强产妇的个人卫生,保持生殖道清洁干燥,并及时更换卫生巾。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9卷第28期 -61-武权生教授辨证治疗产后发热经验撷菁Experience of Professor Wu Quansheng for treating postpartum fever bysyndrome differentiation丛楦苡栾雪薇武权生*(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中图分类号:R4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28-0061-【摘要】临床中产褥期以发热为主证,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是妇产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产后发热的原因多样,多因分娩时失血耗气,正气亏损,或产时不洁,感染邪毒;或产妇元气虚弱,卫外不固,感受风寒之邪;或产后恶露不下,瘀血停滞,瘀久化热等引起。
临床诸多医家治法各不相同,但主要以外感、感染邪毒、血瘀为其发病原因。
武权生教授重视产褥期多虚多瘀的病机特点,运用自拟湿热瘀阻慢盆方和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产后发热症状,疗效颇丰。
【关键词】产后发热;武权生;临床经验【Abstract】Postpartum fever is a common disease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and a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 with puerperium fever as the main card. The cause of postpartum fever is Shixue Haoqi, or Xiedu, or Fenghanxie, or Yuxue and so on. In clinic, Waigan, Xiedu, Xueyu were regarded as reasons of the disease. Professor Wu Quansheng payed attention to Xu and Yu; and the Shire Yuzu Manpen prescription and the Huangqi Guizhi Wuwu decoction on postpartum fever showed a good effect.【Keywords】Postpartum fever; Wu Quansheng; Clinical experience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28.028武权生教授系甘肃省名中医、甘肃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从事中西医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载,对中医药治疗妇科常见病及疑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独到的见解,尤其是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中西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考点:产后发热产后发热的西医病因病理1.病因(1)诱因女性生殖道有一定的防御功能和自净作用,羊水中含有抗菌物质,通常妊娠和分娩不会给产妇增加感染机会。
当机体免疫力、细菌毒力和细菌数量三者之间的平衡失调时,会增加病原体侵入生殖道的机会而发生感染。
产妇体质虚弱、孕期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妊娠晚期性交、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产科手术操作、产程延长、产前产后出血过多、产道异物、胎盘残留等,均可成为产褥感染的诱因。
(2)病原体种类孕妇及产褥期妇女生殖道寄生大量细菌,包括需氧菌、厌氧菌、真菌、衣原体及支原体等,以厌氧菌为主。
很多非致病菌在特定环境下能够致病。
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有:需氧性链球菌、厌氧性革兰阳性球菌、大肠杆菌属、葡萄球菌、类杆菌属、厌氧芽孢梭菌、衣原体、支原体以及淋病奈瑟菌等。
(3)感染途径1)内源性感染:即正常孕妇生殖道或其他部位寄生的病原体,当抵抗力降低等感染诱因出现时可致病。
2)外源性感染:由被污染的衣物、用具、各种手术器械及物品等接触后造成感染。
2.病理(1)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会阴裂伤或会阴切口红肿、发硬、伤口裂开,脓液流出,压痛明显。
阴道裂伤及挫伤可见黏膜充血、溃疡、脓性分泌物增多,感染部位较深时可致阴道旁结缔组织炎。
宫颈裂伤感染向深部蔓延,可引起盆腔结缔组织炎。
(2)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病原体由胎盘剥离面入侵,扩散蔓延至子宫蜕膜层及子宫肌层,甚则形成肌壁间脓肿。
(3)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附件炎病原体沿宫旁淋巴和血行达阔韧带、腹腔后组织,并累及输卵管、卵巢,局部充血、水肿,可发生盆腔脓肿等。
(4)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炎症扩散至子宫浆膜,形成盆腔腹膜炎,继而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
腹膜面分泌大量渗出液,纤维蛋白覆盖引起肠粘连,亦可在直肠子宫陷凹形成局限性脓肿。
(5)血栓静脉炎胎盘附着面的血栓感染及产后盆腔内感染可引起盆腔内血栓静脉炎和下肢血栓静脉炎,多由厌氧性链球菌引起。
产褥感染名词解释产褥感染是指妇女在分娩后或流产后,由于生殖道或产道的创伤引起的感染。
产褥感染是女性生殖道感染中的一种常见类型,也是妇产科术后并发症中最常见的病情之一。
以下将对产褥感染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
1. 产褥期:产褥感染通常发生在分娩后的数天到两周内的这一特定时期。
产褥期是妇女经历分娩后恢复身体的过程,也是妇女最容易出现感染的时期。
2. 产褥感染的类型:常见的产褥感染类型包括产褥道感染、产褥盆腔炎和术后切口感染。
产褥道感染指的是生殖道的感染,包括阴道、宫颈、输卵管和子宫内膜的感染。
产褥盆腔炎是指盆腔器官(如子宫、输卵管、卵巢)的感染。
术后切口感染是指在剖腹产或其他妇产科手术后,手术切口处发生的感染。
3. 微生物感染:产褥感染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而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
其他可能的细菌包括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少数情况下,真菌感染也可能引起产褥感染。
4. 症状:产褥感染的症状包括发热、恶臭的阴道分泌物、腹痛、盆腔痛、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
有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和乏力等一般感染症状。
5. 危险因素:导致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妇女的产妇年龄、妊娠期糖尿病、阴道分娩和长时间的劳动等。
其他可能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宫内手术、宫腔扩张、宫内节育器使用等。
6. 预防和治疗:预防产褥感染的关键是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包括清洗外阴、更换及清洁卫生巾或产褥垫、及时更换产后卫生巾等。
治疗产褥感染通常包括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止痛药缓解疼痛和发热等症状。
7. 后果和并发症:未经及时和有效的治疗,产褥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盆腔脓肿、子宫内膜炎和输卵管堵塞等。
这些并发症会给妇女的生殖健康带来长期的影响,并增加不孕、长期盆腔疼痛的风险。
总之,产褥感染是妇女在分娩后或流产后由于生殖道或产道的创伤引起的感染。
及时预防和治疗产褥感染对保护妇女的健康至关重要。
同时,妇产科医生在处理分娩后并发症时,应密切关注产妇的感染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产褥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
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围产期妇女的健康指导,心理安慰,实施护理措施,使产褥感染大大减少,使产妇与新生儿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促进产妇的身心健康,母婴安全和健康恢复。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0~2012年,分娩产妇1320例,产褥感染37例,年龄:18~46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7例,治愈32例,好转7例。
1.2临床表现发热、疼痛、异常恶露为产褥感染的三大主要症状,由于感染部位、程度、扩散范围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1.2.1急性外阴、阴道炎分娩时会阴部损伤或手术产时导致感染,表现为会阴部疼痛,坐位困难,可有低热,局部伤口红肿发硬,伤口裂开,压痛,有脓性分泌物流出,产妇可有发热,畏寒,脉速等全身症状。
1.2.2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病原体经胎盘剥离面侵入,扩散至子宫脫膜层称为子宫内膜炎。
侵入子宫肌層为子宫肌炎。
两者常伴发,子宫内膜炎为子宫内膜充血、坏死、阴道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并且有臭味。
若为子宫肌炎,子宫复旧不良、腹痛、恶露增多呈脓性,重者可伴有高热、头痛、寒战,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
1.2.3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炎症持续发展,经淋巴或血液扩散到子宫周围组织,引起盆腔结缔组织炎。
如累及输卵管可引起输卵管炎。
表现为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伴有肛门坠胀。
可有全身症状严重者形成冰冻骨盆。
1.2.4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炎症未控制,继续发展,扩散至子宫浆膜,形成盆腔腹膜炎。
继续恶化,发展成弥漫性腹膜炎。
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1.2.5血栓静脉炎在血流瘀滞或静脉壁受损的基础上,细菌分泌肝素酶分解肝素,促进凝血,子宫壁胎盘附着面感染上述细菌时引起盆腔血栓性静脉炎,病变单侧居多,产后1~2w多见,表现为寒战、高热、症状可持续数周或反复发作。
下肢血栓静脉炎,表现为弛张热,下肢持续疼痛,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下肢水肿、皮肤发白,习惯称为股白肿。
产褥热什么是产褥热分娩后子宫复旧恢复到非孕状态,这种生理变化约需42天才能完成,这段时间称为产褥期。
自胎盘娩出后,产妇便进入了产褥期。
产褥热是由于产后致病菌侵入生殖器官而引起的疾病,医学上叫产褥感染,是产妇在产褥期易患的比较严重的疾病。
产褥热的病因子宫炎症引起造成产褥热的原因,多半是因为子宫内膜发炎所引起,通常像生产时破水太久或经由内诊而造成感染。
妇产科专家表示,若有子宫发炎的状况,恶露可能会变成深红色且有恶臭,此时需要进行治疗,若严重的话则需要住院。
此外,产后抵抗力下降以及没有充分休息及补充足够的营养,都会导致伤口及子宫发炎而造成产褥热。
因此专家建议生产完后,妈妈一定要充分地休息并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
生产伤口引起自然分娩后,会阴伤口发炎或子宫内膜发炎都会引起发热。
会阴裂伤或会阴侧切伤口感染时,会阴红、肿、痛,有脓性分泌物流出;阴道感染时阴道黏膜充血、溃疡,严重者可形成尿瘘;子宫颈感染时,局部红肿,可直接扩散达子宫旁。
伤口发炎可以在会阴部涂抹药膏;若恢复较慢,或伤口较大发生四度裂伤,裂到直肠部分,可采用坐浴方式,以促进血液循环及伤口恢复。
泌尿系统感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也是产褥热的原因之一,主要是阴道细菌(80%~90%为大肠杆菌)经过尿道进入泌尿系统而致。
喝水少、憋尿也容易引发尿路感染。
排尿障碍怀孕时因为子宫受压迫,容易造成尿频、憋尿等排尿障碍,从而引起尿路感染。
产后1~2天也会出现暂时性的排尿困难,如解不出小便或排小便不彻底。
曾英智医师表示,生产时胎儿经过产道压迫到膀胱,使膀胱神经传导减弱,常会造成排尿困难,通常发生在急产或产程过长时。
血栓性静脉炎如果感染治疗不及时,大量的细菌向外扩散,可引起其他器官感染,如血栓性静脉炎等。
血栓性静脉炎多发病于下肢,于产后1~2周持续发热,出现下肢痛、肿胀、皮肤发白,血栓化脓时栓子脱落可导致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进一步扩散可形成败血症。
产妇休息时应抬高下肢,若经大量抗生素治疗体温仍不降者,可加用肝素,24~48小时后体温可下降,连用10天。
产褥感染知识点总结产褥感染对产妇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不仅会延长病程,增加治疗的难度,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产褥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显得极为重要。
以下是产褥感染的相关知识点总结,供广大产妇及医护人员参考。
一、产褥感染的病因1. 分娩过程中卫生条件差:分娩过程中卫生条件差,孕妇的生殖道易遭受细菌感染,导致产后感染的发生。
2. 子宫内膜脱落不全:分娩后子宫内膜未能完全脱落,易造成孕妇的感染。
3. 产后护理不当:产后护理不当、清洁卫生不到位,易造成感染。
4. 孕产妇自身免疫力下降:孕期和分娩后,孕产妇的免疫力普遍较差,身体抵抗力下降,易受感染。
5. 早产、妊娠期并发症:早产和妊娠期并发症也会增加产妇发生产褥感染的风险。
二、产褥感染的临床表现产褥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发热:产褥感染的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达到38℃以上,持续时间较长。
2. 恶露异常:恶露颜色异常,可能呈现为脓性、恶臭,量增加或延长时间。
3. 子宫及盆腔疼痛:产褥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腹部疼痛、压痛等症状。
4. 其他表现:产褥感染患者还可能伴有乳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其他表现。
三、产褥感染的预防措施产褥感染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前保健:孕期及产前保健工作十分重要,要及时进行产前检查和预防接生准备。
2. 分娩卫生:分娩过程中要保持卫生,及时清洁生殖道和产褥道。
3. 产后护理:产后护理十分重要,注意清洁及个人卫生,定期更换产褥垫并及时换洗内裤。
4. 合理饮食:产后要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增强身体免疫力。
5. 避免过度劳累:产后要避免过度劳累,适当休息和恢复。
6. 注意泌尿系统卫生:产后要注意保持泌尿系统卫生,避免尿频尿急。
四、产褥感染的治疗产褥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菌药物治疗:针对病原菌的不同类型和耐药性,选择对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及时治疗感染。
第六章常见中医病证——产后发热【字体:大中小】【打印】产后发热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产后发热”。
如产后1~2日内,由于阴血骤虚,阳气外浮,而见轻微发热。
而无其他症状,此乃营卫暂时失于调和,一般可自行消退,属正常生理现象。
本病感染邪毒型发热,类似于西医学的产褥感染,是产褥期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危急重症,至今仍为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外感发热包含了西医学的“产褥中暑”,其重症亦可危及生命,应予高度重视。
【病因病机】引起产后发热的原因很多,但致病机理与产后“正气易虚,易感病邪,易生瘀滞”的特殊生理状态密切相关。
产后胞脉空虚,邪毒乘虚直犯胞宫,正邪交争;正气亏虚,易感外邪;败血停滞,营卫不通;阴血亏虚,阳气浮散,均可致发热。
1.感染邪毒产后血室正开,胞脉空虚,若产时接生不慎,或产后护理不洁,邪毒乘虚入侵直犯胞宫,正邪交争,可致发热。
产后正虚,若邪毒炽盛,与血相搏,则传变迅速,热入营血,甚则逆传心包,出现危急重症。
2.外感产后气血骤虚,元气受损,腠理不密,卫阳不固,外邪乘虚而入,营卫不和,或正值暑令,猝中暑邪,亦可致发热。
3.血瘀产后恶露不畅,当下不下,瘀血停滞,阻碍气机,营卫不通,郁而发热。
4.血虚产时、产后失血过多,阴血骤虚,以致阳浮于外而发热;血虚伤阴,相火偏旺,亦致发热。
上述病因病机充分体现了产后病总的发病机理,即阴血骤虚、阳易浮散,瘀血内阻、败血为患,元气虚弱、易感外邪。
若邪从肌表入侵,则为外感发热;如外感邪毒从阴户直犯胞宫,则为感染邪毒发热。
若邪毒炽盛,与血相搏,传变迅速,症情危重,治不及时,可热入营血,内陷心包,或出现高热、神昏谵语等危重证候,临证必须密切观察。
【诊断要点】1.病史妊娠晚期不节房事,或产程不顺(难产、滞产),接生不慎,产创护理不洁;或产后失血过多;或产后不禁房事;或当风感寒;或冒暑受热;或有情志不遂史。
2.临床表现产褥期内,尤以新产后出现以发热为主,表现为持续发热,或突然寒战高热,或发热恶寒,或乍寒乍热,或低热缠绵等症状。
产褥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产褥感染是指产褥期生殖道感染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的炎性变化。
如果自产后24小时后的10日之内,连续两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时,则称产褥病率,包括产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乳腺炎,故二者含义不同。
严重的产褥感染可发展为败血症及中毒性休克。
本病多由细菌感染所致,细菌来源有两方面:外源性,如妊娠期性生活、盆浴、手术、“阴”“道”检查、胎膜早破,均可使细菌进入。
亦可由内源性而致,如产道创面及宫壁、胎盘剥离面坏死组织均有利于细菌繁殖,使原来不致病的细菌成为严重的致病菌。
而患者有贫血、产程延长、产前产后出血、慢性消耗性疾病时,更易发病。
主要致病原是需氧或厌氧性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等。
产生多种毒性物质或内毒素,引起菌血症时发生感染性休克。
如累及器宫及组织可表现为急性外阴“阴”“道”炎、宫颈炎、急性宫内膜炎、急性输卵管炎、急性盆腔炎、急性腹膜炎、血栓性静脉炎,甚至脓毒血症、败血症。
根据临床症状属中医“产后发热”的范畴,多因产后正气大虚,腠理不密,外邪乘虚而入;或产后血室正开,邪毒乘虚直犯胞中所致。
一、产褥感染的诊断1.产后发热:如分娩后24小时体温达到或超过38℃或持续不恢复正常,或分娩24小时后至10日内,体温相隔24小时有2次达到或超过38℃为病态产褥,应考虑合并有感染。
在不能确定是由其他系统感染引起时,应考虑为产褥感染。
2.有明显的生殖道感染的症状与体征,并因部位不同,各自的临床表现有异。
(1)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局部有切开或撕裂的伤口感染,红、肿、触痛、发硬或有脓液,伤口拆线后可裂开,有脓性分泌物流出。
体温常在38℃以下。
(2)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恶露量多、混浊,有时有泡沫和臭气。
下腹疼痛,压痛,“子”“宫”复旧差。
体温在38℃以上,脉搏快。
严重者可有寒战、高热、头痛、嗜睡、下腹剧痛。
(3)急性输卵管炎:一般在产后8~10日,体温高达39℃,下腹部疼痛,双合诊时腹肌紧张,宫旁可扪及条索物或包块,触痛明显。
产褥疾病是怎么回事一、产褥疾病产褥疾病指的是产妇在产褥期所出现的疾病,即产褥期疾病。
产褥期指的是产妇在分娩完胎儿之后,其身体各器官恢复所需要的时间。
从胎盘娩出到身体恢复到未孕状态,产妇大致需要6周(42天)的时间,而在这段特殊时间所出现的疾病,就被称为产褥期疾病。
对于产妇来说,产褥期身体各系统会面临巨大的变化,且都是生理层面的变化,如子宫出现较大创面、乳腺分泌功能更旺盛,更容易出现感染,或者是发生其他病理情况等。
产妇产褥期出现的不良反应有产褥热、产褥感染、产褥期抑郁症及产褥中暑等。
1、产褥热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产褥热指的就是产妇产后出现的发热现象,具体表现为产妇高烧不退、突然的高热和寒战,并可能伴有相关的症状。
事实上,产褥热有点像西医所说的产褥感染。
产褥热出现的原因是产妇在分娩完之后,其子宫会慢慢地收缩回正常的大小,在刚生产完的1-3天,产妇体内的残留血液、胎膜或坏死的子宫蜕膜等会逐渐被排出,而在产后的4-14天,产妇会继续排出体内的宫颈粘液及细菌,分娩完的14天之后,产妇仍会排出大量的白细胞、宫颈表皮细胞及细菌等。
也就是说,在整个产褥期,产妇可将体内的不健康物质排出,其产道一直处于暴露的状态,所以产妇受到病原体侵袭的几率很高。
一旦病原体侵袭,便会导致产妇局部或全身发热,即产褥热。
而临床研究表明,产褥热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于产褥病率和产褥感染的区分,主要在于产褥病率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血栓性静脉炎等生殖系统之外的感染,产褥感染是促使产褥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2、产褥期抑郁症事实上,国内有关产妇产褥期抑郁症的研究还比较少,也尚未形成明晰的专题研究。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关产妇企图伤害自己孩子或自杀等报道却十分常见。
根据国外相关研究数据,产妇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且产妇在发作抑郁症之后,往往会陷入沮丧、焦虑、害怕等不良情绪中,其体重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具体表现为对生活失去信心,认为活着没什么意义。
产后发热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
主要由于产时感染邪毒,正邪交争;产后阴血骤虚,阳易浮散;或因瘀血停滞,营卫失调;或因气血耗损,正气不足,易感外邪,导致发热。
【诊断】1.有临产接生不慎,或滞产、难产及手术产时消毒、护理不严之病史。
2 .分娩后24小时至10天内发热,日测4次体温2次超过38C以上,伴恶露量多、色暗、有臭味,小腹疼痛,怕冷或寒战,头痛,全身不适。
妇科检查可有子宫及宫旁压痛,血液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者多属产褥感染。
3 .产妇体质虚弱者,产后可发低热,检查则无感染征象。
4.注意排除产后正常的蒸乳发热,或因呼吸道感染、乳腺炎、尿路感染、结核活动等引起的发热情况。
【治疗】一、辨证论治产后发热,常见的有感染、血虚、血瘀三种原因。
感染发热属重症可危及产妇生命,用清热凉血解毒或中西医结合方法积极治疗;一般治疗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
因为产后虚体感邪,虚多实少,不宜过于发表攻里。
1.感染发热(1)轻症:发热头痛,微恶寒,无汗或少汗,口微渴,恶露不多,色暗红,小腹压痛不显,舌红苔薄白,脉浮稍数。
治法:辛凉清宣。
方药举例: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12g,连翘12g,薄荷5g,竹叶12g,牛劳子10g,荆芥穗5g,桔梗5g,生甘草3g,益母草12g。
(2)重症:头痛,高热寒战,小腹疼痛拒按,口干作渴,恶露量多或少,色暗红或如紫酱色,有臭气,漫黄量少,大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
方药举例:解毒活血汤加减。
金银花15g,连翘15g,紫花地丁30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牡丹皮10g,赤芍10g,生地黄12g,益母草15g,葛根6g,柴胡9g。
加减:如热甚伤津,酌加天花粉12g,玄参IOg0如热甚发疹,加大青叶15g,或用清营汤。
如高热神昏,加服紫雪丹l∙5g.如腹痛甚,恶露不畅、臭气甚、便秘者,选用大黄牡丹皮汤。
2 .血虚发热产时失血过多,身有微热,自汗出,不恶寒,面潮红,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舌淡红,苔薄,脉虚大。
产褥热好治吗【导读】产褥热就是指孕妇在生产后突然出现发热,或突然寒战,持续不退的情况。
同时也有可能伴有其他症状。
产妇生产后发生产褥热,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产妇休克死亡。
所以,了解产褥热对每个准备生育的家庭来说,就非常重要了。
那么,产褥热好治吗?产褥热好治吗产褥热一定要及时治疗,否则将严重危害到产妇的身体健康,更有甚者造成孕妇的死亡。
那么产褥热好治吗?尽管现在的医疗水平非常发达,但对于产妇产褥热的治疗还是比较棘手的。
所以,提前预防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对于出现较轻的产褥热症状的患者通常采取保守治疗为主,重症产褥热患者如经过保守治疗无效,就需要采取手术治疗了。
保守治疗有一般治疗、抗生素治疗等方法。
一般治疗就是给产妇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若有贫血的患者则需要通过输血以增加抵抗力。
抗生素治疗就是用药来抑制患者炎症,减轻患者症状。
比如通过使用抗菌作用强,肾毒性小的抗生素来缓解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抗生素治疗前,要了解产妇有没有用药过敏史,避免过敏反应。
病情稳定时,查明原因,及时对症处理,并予中药调理机体,增强免疫力。
产褥热的症状是怎样的产褥热的症状你了解多少呢?各位孕期及备孕期的家庭要注意了,了解产褥热的症状有利于我们及时发现病情,并尽快治疗。
那么,产褥热的症状是怎么样的呢?产褥热开始时,经常在伤口处首先发生炎症,如阴道感染,或子宫感染,可出现红肿反应。
子宫发生感染时,就很可能引起子宫内膜炎等病症。
一般患者会出现下小腹疼痛,体温升高的表现,并伴有难闻的气味。
如果患者出现产褥热局部感染的症状并治疗及时,且患者本身的身体素质较好,感染一般能逐渐消退。
但是如果炎症比较严重,且患者身体抵抗力弱或治疗不及时,炎症可能进一步蔓延。
如果炎症持续蔓延可导致患者发生腹膜炎、败血症等病状。
败血症时患者的体温变化会比较大大,而且全身会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战栗、翻白眼、嘴唇发紫,失去意识等情况。
产褥热可伴随多种并发症发生,情况严重,若救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产后发热之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产后发热多因产后感染邪毒,或因血虚、血瘀,或因外感等所致。
以产褥期出现发热为主症,或伴其他症状的产后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产褥感染。
[诊断依据] 1.分娩后24小时体温达到或超过38℃,或持续不恢复正常,或分娩24小时后至10天内,体温相隔24小时有2次达到或超过38℃,或发病即呈高热,或高热寒颤。
2.有明显的生殖道感染,如热入血室、盆腔炎等的症状和体征。
3.出现持续高热、寒颤、谵妄、气促、脉速,或昏迷、抽搐、休克时,已发展为流注。
4.血液检查:有白细胞升高及左移现象,严重时白细胞中有感染中毒性颗粒。
5.宫腔棉拭子标本细菌培养:可找到致病细菌及确定种类。
6.B超检查:可发现盆腔积脓及盆腔肿块。
7.胸部X线摄片:可发现肺栓塞,并排除肺部感染。
8.血培养: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患者可找到致病原。
[鉴别诊断] 1.乳痈发热、蒸乳发热:乳痈体温升高,甚至高热,乳房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化脓;蒸乳发热是在产后3~4天内泌乳期间有低热,这种低热会自然消失。
2.产后痢疾发热:有发热,但必出现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肛门灼热等症,大便化验可见红、白细胞。
3.产后小便淋痛发热:有小便频数而急,尿黄或赤,排尿艰涩、灼痛等症,小便化验见红、白细胞。
4.产后肠痈发热: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常伴恶心呕吐。
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
5.产后疟疾发热:有典型的疟疾热型,产前有同样的发热史,血中可找到疟原虫,无生殖系统感染症状。
6.产褥中暑发热:必在盛暑之际发病,无生殖系感染症状。
[辨证论治] 1.邪毒炽盛证:产后寒战高热,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少或多,色紫黑有秽臭,心烦口渴,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或燥,脉数有力。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2.瘀阻胞宫证:产后发热,恶露不下或所下甚少,色紫黑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口燥而不欲饮,舌紫暗或有斑点,脉弦涩。
活血化瘀。
3.血虚内热证:产后低热缠绵,或暮热夜凉,汗出,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
养血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