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胃肠外营养
- 格式:pptx
- 大小:385.17 KB
- 文档页数:29
一、常用液体:5%GS,50%GS,10%GS,6%AACo,20%脂肪乳、10%NS、10Pot chloride、10%Caill Gluconate、5%碳酸氢钠、水乐维他。
二、常用液体在总液体中的浓度:1、葡萄糖在静脉(外周血管)内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12.5%,20%的高渗糖禁用于周围血管。
—2%。
(氨基酸的用量从0.5g/Kg/d,逐渐增加至3g/Kg/d.浓度不要超过2%如何才能做到?如3kg,氨基酸的用量增加至3g/Kg/d则为9g/d,加入300ml液体中,浓度则为3%)3.20%脂肪乳虽然不限制浓度,但不应超过3g/kg/d,在整个液体中与糖、氨基酸的比例不应大于15%,即糖占50%,氨基酸占35%,脂肪乳占15%。
4.10%NS在总液体中的张力一般为1/4—1/6张,不超过1/3张。
10%Pot chloride的浓度不超过0.3%,水乐维他一般为1ml/Kg/d。
(10%NS足月儿为2-3mmol/Kg/d,早产儿为4-6mmol/Kg/d。
)三、常用液体在静脉营养时的用量用法:(一)用量:日龄总液体量ml/Kg/d<1000g 1000-1500g 1500-2500g >2500g 热卡kcal/kg第1天80-100 60-80 50-60 40-50 20-40第2天100-120 80-100 60-80 50-70 20-40第3-7天120-140 100-120 80-100 70-90 60-80第2-4周150-180 120-180 100-150 100-150 100-120(二)具体用法:10%GS=总液量—氨基酸量—脂肪乳量。
此法简单、快捷,但应注意各液体浓度及患儿所需热卡量是否得到充足的补充。
(三)按热卡量计算法:1g葡萄糖=4Kcal 1g氨基酸=4Kcal 1g脂肪乳=10Kcal(四)各种常用液体的用量:1、氨基酸的用量一般从0.5g/Kg/d,逐渐增加至3g/Kg/d。
新生儿静脉营养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适应症:1,全静脉营养(TPN):所有营养物质均从静脉输入,适用于严重胃肠道畸形、NEC、顽固性腹泻、另有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儿,胃肠功能不成熟,特别就是有RDS者,不能耐受肠道内喂养,开始需要全胃肠道外喂养。
2部分静脉营养(PPN):部分经口喂养不足部分经静脉给入,生后能口服者尽量口服喂养,因可刺激胃肠激素释放,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成熟。
相对禁忌症:黄疸、肝功能异常、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BUN>12、5mg/L)、高脂血症、血小板减少、出生三天内的极低体重儿。
输入途径: 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热卡与液量供给:热卡:热卡主要分维持基础需要与生长两部分。
环境温度对早产儿能量消耗影响较大。
正常新生儿所需热卡为110kcal/kg、d,其中用于基础代谢50kcal/kg、d。
静脉营养过程中,非蛋白热卡达70kcal/kg、d可使体重增长,而在非蛋白热卡中,脂肪供热不应超过60%。
静脉营养短期应用50-60kcal/Kg/d即可。
如超过一周以上静脉营养应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热卡,如需每天增长15g /kg,则需100-120kcal/Kg/d。
早产儿TPN90 kcal/Kg/d,相当于经口喂养的120kcal/kg,d、单独增加热卡至120kcal/kg,d以上并不能成比例的增加体重。
但在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等均增加时,体重可成比例的增加,早产儿接受50kcal/Kg/d的非蛋白热卡(NPC),及2、5g/Kg/d的白蛋白,即可保持正氮平衡。
如非蛋白热卡(NPC)>70kcal/kg,d ,白蛋白2、7-3、5g/Kg/d早产儿生长可达宫内生长速度。
葡萄糖及脂肪为胃肠道外营养热能的来源。
热卡供给比例: 蛋白质20% ,碳水化合物35-50% ,脂肪40-50%。
液量与热卡供给之比值为1、5ml/1kcal1g。
新生儿胃肠道手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体会(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全肠外营养治疗效果。
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一2010年12月49例肠闭锁进行胃肠手术后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术后24h予肠内营养,另19例术后全肠外营养超过5天。
结果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患儿在术后发生感染率、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费用方面明显优于全肠外营养。
结论胃肠手术后新生儿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它能使新生儿肠道功能更快恢复,并能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费用。
【关键词】新生儿;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胃肠手术[Abstract]ObjectiveTo disguss the effect of therapeuticefficacy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combined parenteral nutrition versus parenteral nutrition after gastrointestinalsurgery.Methods30 cases fed with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combined parenteral nutrition and 19 cases fed with totalpare nteral nu tritio n after gastroi ntesti nal surgery fromJanuary 2006 to December2010 were reviewed.ResultsThe time of the recovery of bowel moveme nt was 62 hours in TPN groups and 43 hours in the EN-PN groups. It was up to statistics significanee. The length of stay was 19 days in TPN groups and10 days in the EN-PN groups. It was up to statistics significan ce. The costs was 18795.34 RMB in TPN groups and 10861.45 RMB in the EN-PN groups. It has achieved statistics sig ni fica nee.Postoperative in fectio n occurred in 6.7% patients fed enterally versus 15.8% fed parenterally. It reached statistics sig nificance.Conclusion Early enteralnu triti on comb ined pare nteral nu triti on after gastro in test inal surgery is safe , simple , feasible andphysiology , the recovery of bowel movement is quicker. It has less complicati ons and the costs is lower.[Key words]infant;parenteral nutrition;enteral nutrition;gastro in testi nal surgery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早产儿、低体重儿及危重患儿存活率提高,新生儿胃肠手术后营养治疗对于新生儿消化道疾病患儿的存活及预后至关重要。
新生儿静脉营养液外渗的护理及观察目的:探索安全有效硫酸镁湿敷,外加京万红软膏涂抹方法护理,治疗新生儿静脉营养液外渗受损皮肤的护理及观察。
方法:在硫酸镁湿敷基础上涂抹京万红软膏,对照常规酚妥拉明湿敷法。
结果:两种方法经8h、12h、24h、48h内观察外渗处皮肤颜色变化,硫酸镁湿敷基础上外加京万红软膏涂抹方法护理效果明显。
结论:硫酸镁湿敷基础上外加京万红软膏涂抹的护理方法是一种安全、便捷、高效的疗法。
1 引起外渗的原因1.1 静脉营养又称胃肠外营养,是指对长期不能接受经口喂养的患儿通过静脉提供营养的成分,达到正常生长发育目的,促进健康的方法,及营养液属于高浓度液体,对血管的刺激大,在静脉输入过程中容易造成外渗。
1.2 新生儿血管特点由于静脉营养液的时间较长,在治疗的过程中,因新生儿血管管腔小、血管壁薄、血管细、脆、弹性差、表皮组织薄,发生外渗的机率较大。
1.3 输液管理疏忽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非腐蚀性)的或刺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1.4 护理人员应在输液的过程中,加强巡视,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及评估,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提高风险意识。
2 外渗程度根据药液外渗不同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种。
轻度:外渗局部略肿胀,指腹压之弹性尚好,局部皮肤正常。
中度:外渗局部肿胀明显,指腹压之弹性较差,局部皮肤发红。
重度:外渗局部呈硬肿样,局部皮肤苍白,紧绷感,或有水泡样改变。
常规方法是酚妥拉明湿敷法,但治愈时间长、效果不佳。
我科采用硫酸镁湿敷基础上涂抹京万红软膏,治疗新生儿静脉营养液外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3 临床资料3.1一般资料观察组:抽取我科2014年6月-2014年10月住院患儿,遵医嘱进行硫酸镁湿敷基础上涂抹京万红软膏24例,轻度外渗12例(平均体重2.5±0.5/kg,平均外渗2.3±1㎝),中度外渗8例(平均体重2.8±0.2/kg,平均外渗5.2±2㎝),重度外渗4例(平均体重2.6±0.2/kg,平均外渗16±1㎝)。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早产儿肠外营养处方的基本情况发布时间:2022-07-29T11:17:46.01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3月3期作者:李尚刚[导读]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早产儿肠外营养处方的基本情况李尚刚(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妇幼保健院;湖北十堰442200)【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早产儿肠外营养处方的基本情况。
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使用肠外营养的早产儿80例,依据胎龄(GA)分为>34 周(观察组)和<34 周(对照组)两组,各40例,收集并分析病例资料情况。
结果:两组的出生头围、胸围、体质量、身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脂肪乳起始采用时间、剂量,氨基酸起始采用时间、剂量,水溶性维生素起始采用时间、剂量,微量元素起始采用时间、剂量等的肠外营养使用情况对比无差异(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出院体质量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肠外营养维持、住院时间,以及体质量增长速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早产儿住院时间和肠外营养维持时间,因胎龄越小而越长,亟需规范和改善新生儿肠外营养处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早产儿肠外营养;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中的共80例使用肠外营养的早产儿,均为单胎,依据胎龄(GA)分为>34 周(观察组)和<34周(对照组)两组,各40例。
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出生身长(44.15±2.96)cm,头围(29.66±2.82) cm,体质量(2.14±0.31) kg,胸围(29.64±2.76)cm,分娩方式:剖宫产18例,顺产22例,母亲无并发症21例,有并发症19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出生身长(41.22±2.65)cm,头围(28.12±2.64) cm,体质量(1.73±0.28) kg,胸围(27.40±2.56)cm,分娩方式:剖宫产19例,顺产21例,母亲无并发症20例,有并发症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