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小丑--表演型人格障碍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小丑电影观后感在观看完《小丑》这部电影后,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主题、出色的表演和独特的视觉风格,给我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
影片中的小丑,名叫亚瑟,生活在一个充满黑暗和绝望的社会底层。
他患有精神疾病,靠着一份小丑的工作勉强维持生计。
他的世界里没有温暖,没有关爱,只有无尽的欺凌和冷漠。
他试图通过自己的表演给人们带来欢乐,却总是被人嘲笑和误解。
亚瑟的生活充满了痛苦和挫折。
他被街头的小混混殴打,被老板无情地斥责和开除,甚至连他唯一的精神支柱——他的母亲,也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谎言。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亚瑟的内心逐渐扭曲,最终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电影中的哥谭市,是一个腐败、堕落、充满暴力和不公的城市。
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秩序混乱,人们的心灵被扭曲,道德被践踏。
在这样的环境下,亚瑟的悲剧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他就像是这个社会的牺牲品,被无情地抛弃和碾压。
然而,正是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亚瑟开始了他的反抗。
他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任人欺负的小丑,而是一个敢于向社会宣战的叛逆者。
他的反抗,虽然充满了暴力和血腥,但却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绝望和愤怒。
主演杰昆·菲尼克斯的表演堪称完美。
他将小丑的痛苦、挣扎、绝望和疯狂演绎得淋漓尽致。
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张力和感染力。
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小丑,一个被社会逼疯的灵魂。
电影的画面和音乐也为其增色不少。
昏暗的色调,破败的街道,嘈杂的声音,都营造出了一种压抑和绝望的氛围。
而那充满节奏感的音乐,又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了小丑内心的情绪波动。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思考了社会和人性的问题。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否真的公平?我们是否给予了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足够的关爱和帮助?当一个人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绝望时,我们又该如何去拯救他?同时,电影也让我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亚瑟的精神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他的悲剧。
如果我们能够更加重视心理健康,给予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或许很多悲剧都可以避免。
第37卷第1期2019年2月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37No.1Feb.2019doi :10.3969/j.issn.1673-0887.2019.01.010收稿日期:2018-06-14作者简介:陈香莹(1987—),女,助教。
小丑形象流变及其对影视作品受众的心理认知影响陈香莹(枣庄学院传媒学院,山东枣庄277100)摘要:小丑作为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角色,经历了谐趣—悲情—恐怖等一系列的形象流变。
这种流变造就了如今影视作品中小丑“恐惧又迷人”的受众心理认知,文章借助相关理论分析了该认知产生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小丑;影视作品;受众心理;巴赫金中图分类号:J9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0887(2019)01-0052-04小丑是以马戏团和游乐场为代表的现代娱乐业的标志性形象之一。
他们通常穿着宽大的裤子和皮鞋,在人群中通过吹气球、玩杂耍、做鬼脸等方式,为娱乐场所招揽顾客,也增强了娱乐产品对观众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但美国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小丑的感情其实更为多元化:在收回的2000份调查问卷中,超过40%的受访者表示面对小丑时会产生恐惧情绪。
在群体心理学深度介入娱乐营销和艺术创作的今天,消费者对小丑既亲近又恐惧的心理,已成为娱乐产品和流行文化的生产者和创作者深度挖掘小丑角色内涵的依据,他们据此创造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小丑形象,其中影视作品最具代表性。
小丑对受众心理认知的影响主要来自其“既可怕又迷人”的人物设定。
一、小丑形象的流变小丑作为一种喜剧角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的埃及第五王朝时期,一般由侏儒扮演,通过逗笑法老而获得赏赐。
历史上,世界各国都有类似的职业和角色。
中国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优旃者,秦倡侏儒也。
悲伤的小丑引言在人们的印象中,小丑总是以快乐和欢笑的形象示人。
然而,在每一个笑容背后,都隐藏着无尽的悲伤。
小丑的职责就是用自己的悲伤去换取观众的笑声。
本文将深入探讨悲伤小丑的内心世界,揭示他们的真正情感以及所承受的痛苦。
小丑的转变小丑最初并不是一个悲伤的角色。
相反,他们常常是充满激情和乐观的表演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感受到社会的残酷和无情,逐渐失去了对幸福的信念。
这一转变不仅源于外界的打击,也来自内心的自我怀疑和痛苦。
小丑的背后在表演的过程中,小丑化身为一个欢乐的角色,用自己的身影带给观众快乐。
然而,当灯光熄灭,观众离开,小丑孤独地面对着属于自己的寂寞和悲伤。
他们没有真正的友谊和亲密关系,只有无休止的演艺生涯和空洞的人生。
笑容背后的泪水小丑们将自己的悲伤隐藏在笑容背后,让观众看不到他们真正的痛苦。
他们用各种手段来逃避内心的痛苦,包括追逐物质享受、滥用药物等。
然而,这些只是暂时的逃避,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当灯光熄灭,他们回到寂寞的住所,心中的悲伤再度涌上心头。
无尽的追求小丑们追求的并不是他们自己的幸福,而是观众的快乐。
他们用自己的痛苦和悲伤来换取观众的笑声,从而获得认可和满足感。
然而,这种追求是无止境的,永远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小丑们在追求欢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却越来越离自己的内心世界远去。
可怜的命运小丑们的命运常常是可怜和悲惨的。
他们在逐渐失去自我的同时,也失去了对幸福的追求。
他们的内心世界如同一片黑暗,无人理解和关怀。
尽管他们带给观众欢笑,但却没有人真正关心他们的内心痛苦。
这无尽的孤独和痛苦,使得小丑们越陷越深。
寻找真正的快乐尽管小丑们变成了悲伤的角色,但他们并不想一直沉浸在悲伤中。
他们对真正的快乐有着强烈的渴望,希望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然而,这并非易事。
他们需要重新建立对生活的信念,寻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结语悲伤的小丑是一个令人深思的主题。
他们用欢笑掩盖悲伤,用自己的痛苦换取观众的笑声。
关于表演型人格障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081817106 计本08-1班詹萍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名为“小月月”的极品女,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关注,根据网上的帖子的描述,网友们归结出小月月的夸张症状很类似人格心理学上的表演型人格障碍。
我对这个事件也非常感兴趣,因为很戏剧化的效果,好像在看电视剧一般的生活情节,我很好奇拥有这样特质的人群是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为人处世,这些几乎不被人们认可的夸张行为究竟来源于何处,又怎样才能恢复正常生活,所以我借着人格心理学这门课程探究一下有关这种心理病症的知识。
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为臆症型人格障碍。
特征性地表现为过分感情用事或以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
这类人的人格不成熟和情绪不稳定是其主要临床表现。
女性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常有罗曼蒂克的幻想,并有意无意地扮演幻想中的角色,她们任性,提出要求非要即刻满足不可。
某些男性患者的表演形式则是吹嘘自己的能力、体力、家庭等,目的是为了吸引别人。
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
网帖中的极品女小月月言语轻浮,对才见过几次面的小W就定义为男友,即使有女伴在场也毫不避嫌的宽衣解带,谈论敏感话题,故作柔弱,在小餐馆吃饭也要吟花弄月,说话有气无力,喜欢假装呕吐和晕倒,在公众场合有不文明行为,为了达到挽留男友的目的就下跪,为了得到男友的礼物就以跳楼自杀相威胁,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就进行自虐式的泼洒汤水在衣服上,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引起众人的注意,并且一定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被强烈的抗拒之后又会可怜兮兮的讨饶,博取同情。
游览世博的过程中不断哗众取宠,引来周围游客的围观,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在街上大喊大叫,哭闹耍赖,事后却一副天真幼稚很无辜的样子,让人无所适从。
与其类似还有自认为身材无比性感的芙蓉姐姐,自认为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凤姐,这些例子都可以反应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特征。
表演型人格障碍和我们平日里看到的电视剧的表演不同,电视剧的表演是为了满足观众的视觉需要,为了冲击人们的心灵以达到促进经济效益的目的,而患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则是为了释放自己的情绪和个性,在日常生活中夸张的言行举止是不能被人接受的,因为表演式的行为不适合平淡生活的背景,我们不需要带着不同人物不同个性的面具来上演一幕又一幕轰轰烈烈的剧集。
声屏世界2021/6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小丑》主人公人物内核阴罗晴摘要:精神分析学挖掘了被埋在电影文本深处的主体意识形态体系,它将电影理论从对影片表层结构的阐述变为对影片无言叙述的内在框架的研究。
文章以电影《小丑》为例,从符号语言角度入手分析电影中主角的自我与本我之间矛盾冲突,通过对镜中我理论和精神妄想症的讨论,为更好地理解本片人物精神内核提供思路。
关键词:精神分析镜中我妄想症符号语言电影《小丑》故事背景诞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主人公亚瑟靠扮演小丑为生,无论遭受什么挫折,他都深深地记得母亲的教诲,面对着一个疯狂的世界和人们的嘲笑,他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最终彻底崩溃。
亚瑟的人物形象代表着社会无人问津的底层人民,他们被社会青年欺凌,被上层贵族讥笑,到最后成为一个冷酷的杀人的狂魔,他的堕落与其身体状况、所接触的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导演将精神分析理论和符号语言相结合,使得影片人物立体,精神内核丰满,值得学习和研究。
通过符号语言来研究亚瑟的自我与本我全片有较多的隐喻符号,这些符号语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物内心精神状况。
无法控制的大笑代表着本我,是一种基本的欲望,代表着快乐原则,是逃避社会的一种方式;手枪的多次出现代表着自我逐渐沦陷、本我占据主导,手枪作为符号语言的冲突强度和暴力程度可见一斑。
片中多次出现的楼梯,每次上楼梯时亚瑟佝偻着身体,与昏暗的天空、两侧的高楼,微弱的灯光,融为一体,显得格外的落寞低沉,代表着亚瑟的精神状况十分不佳,在保持自我的道路上,随时可能崩溃。
直到亚瑟离开办公室时,全片第一次开始了下楼的镜头,与上楼时的佝偻和昏暗灯光不同,下楼时的亚瑟是站直身体,跳着轻快的步伐。
这时两侧仍然是墙壁,但是有明晕的灯光,似乎让人觉得这是奔往幸福的道路,同时也表示亚瑟开始将自己逐渐交给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周围的墙壁代表着社会的压力仍然压迫着他,并且离他更近了。
直至亚瑟盛装打扮,穿着红色西服,系上领带,画了一个小丑装,去参加电视直播节目走下楼梯时,他舞蹈着、跳跃着,地上的污水溅到他身上,他也毫不在意,依旧尽情地旁若无人地跳着。
《小丑》观后感600字《小丑》观后感600字1当他第一次跳舞的时候,是杀了那三个人,他获得了一种内心压力突然释放的快感,他的舞蹈柔和而又诡异,当他真正决定自杀的时候,也许是他真正放开的时候,内心真正的释然,甚至可能觉得自己终于要解脱了,所以他第二次跳舞和第三次跳舞,舜姿动作剧烈,给人感觉不受约束,洒脱而又诡异。
越了解小丑,我感觉自己越可悲。
杰昆。
菲尼克斯的演技是真的好,骨瘦如柴的背影看的揪心,这版小丑给人印象很深。
小丑这人物很难演,面部表情和神态需要演技刻画出来。
因为演的好,所以小丑深入人心。
神导诺兰的黑暗骑士中希斯。
莱杰演的小丑也超级好,据说莱杰为了演好小丑把自己关进小黑屋里一个月,还有蝙蝠侠饰演者克里斯蒂安。
贝尔,影视界敬业的体重升降机,认真用心的好电影,看完黑暗骑士我激动了好久,太好看了。
这版小丑听说是DC的独立电影,杰昆。
菲尼克斯饰演的小丑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小丑是个悲剧,是底层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他知道自己可能是市长的儿子后,急匆匆的去找市长的家,在知道不是后决定将自己毁灭。
小丑从来不是在破坏,而是在找死、让人杀了他或杀了所有人。
小丑将自己当成丑角,一个反派、丑角消失了那所有的悲剧也就消失了。
一个把杀人当成理所应当的'人,那不是个丑角是什么。
而为什么没有感觉出他是丑角,那时因为杀人就是理所应当的、就连英雄都适应其中,这才是最大的悲剧!他也是积极乐观的人,-直压抑心里的不快,童年的阴影,还去看医生,说明他想治好自己的病,每次他难过的时候都会大笑,仔细观察他的笑其实很痛苦,他还是很友善的递出卡片,让他们不要建议,医院是他唯-可以倾诉的地方,即使医院没怎么解决他的问题,但是他觉得心里有舒服些。
他也有梦想,成为一名脱口秀,却被嘲笑,他很友善的对所以人,这些人却不友善的对他,所以后面他爆发!电影虽然只有两个小时,但每一分钟,亚瑟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有自己内心的变化,这个社会底层的人,到底犯了什么错误,电影中的老板,就是这样子的人,自己吃了亏,总是要把错推到地位低下的人身上,而亚瑟只能默默忍受,每个人对他的看法,每个人对他的行为,看似点滴,实际上千里之坫溃于蚁穴,亚瑟人生中,一切快乐的事情都充满了未知,这部电影有太多的未知,不知是否真否,亚瑟到底是不是韦恩的儿子,到底是他母亲的幻想,还是韦恩用自己的财力掩盖了事实,默里到底有没有让亚瑟上台过,让他体会到父亲般的温暖?这都是这部电影的一个看点,你觉得那?《小丑》观后感600字2在香港看的《小丑》,2个多小时认真地看完,总觉得该写点感想,又不知道从那落笔,或许是对影片期待尤久,或许没有把些许情节看懂,又或许意犹未尽。
案例分析表演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表演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李某,男,26岁,工人,汉族,未婚。
因晴整体表现自己,感情用事,极易隐痛13年入院。
病人于13年之前,不明原因逐渐表现爱模仿戏装演员的动作,身着戏装或其姐的红毛衣,头扎鲜花,抹口红,打扮自己,行为举止女性化。
同时容易发脾气,自己的愿望如不能得到满足,就烦躁,甚至打人。
变得非常自私,把家里电视机和洗衣机搬至自己的房间,不许别人使用,并常紧锁门户,防止他人进入。
爱听表扬的话,与人谈话时,总想让别人谈及自己如何有能力,亲戚如何有地位,自己外貌如何出众等,如果别人谈及别的话题,病人常常千方百计地将话题转向自己,而对别人的讲话内容则心不在焉。
因此病人常与家庭地位、经济情况、个人外貌等不如他的人交往,而对强于他的人常常无端抵毁。
病人常常感情用事,以自己高兴与否判断事物的对错和人的好坏,对别人善意的批评,即使很婉转,也不能虚心接受,不但不领情,还仇视别人,迫使别人不得不远离他。
因此许多人说他不知好歹。
与别人争论问题时,总要占上风,即使自己理亏,也要编造谎言,设法说服别人。
病人常到火车站站口或公共汽车上帮助检票、售票。
有时对人过分热情,但若别人稍违于他,就与别人吵架,从而导致关系破裂,几乎无亲密朋友。
近几年来,与人发生纠纷次数有所增加,给家庭带来许多麻烦。
于1992年3月25日入院。
患病13年来,病情从未减轻过,但饮食、呼吸、大小便基本如常。
平素体健,无高热、抽搐、昏迷史,无中毒、肝炎、结核等病史,无服用成瘾物质病史。
母孕期身心健康,足月顺产,幼年发育正常。
7岁上学,学习成绩较好,初中毕业后出席工作,专门从事通常体力劳动。
姐弟3人与2个姐姐为同母异父,因此父母对其特别疼爱、娇惯。
任性,不想人,听不得抨击意见。
精神状态检查:意识清,仪表整洁,自行步入病房,年貌相符,接触主动合作,对周围环境不感陌生,定向力完整,饮食、睡眠好,生活可自理。
未发现感、知觉障碍和思维联想障碍。
一、表演型人格障碍概述表演型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attention -seeking personality disorder或癔症型人格障碍hysterical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以高度情感性和以夸张的行为吸引注意为主要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随年龄增长可逐渐改善;其产生的原因目前尚缺乏研究,一般认为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比如父母溺爱孩子,使孩子受到过分的保护,造成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符,心理发展严重滞后,停留在少儿朗的某个水平,因而表现出表演型人格特征;另外,患者的心理常有暗示性和依赖性,也可能是本类型人格产生的原因之一;二、症状特征这类人情绪外露,表情丰富,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娇柔做作,易发脾气,喜欢别人同情和怜悯,情绪多变且易受暗示;以自我为中心,好交际和自我表现;对别人要求多,不大考虑别人的利益;思维肤浅,不习惯于逻辑思维,显得天真幼稚;此型可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并存,主要表现为人格不成熟和情绪不稳定,常以自我表演,过分的做作和夸张的行为引人注意;暗示性和依赖性特别强,自我放任,不为他人考虑,表现高度自我中心;极端情绪性,情感变化多端,易激动;对人情感肤浅,难以与周围保持长久的社会联系;长久渴望得到理解和评价,感到容易受到伤害,高度的幻想性,往往把想象当成现实;不停地追求刺激,不能忍受寂寞,希望生活似演戏一样热闹和不平静;外表及行为显示不恰当的挑逗性,打扮得花枝招展卖弄风骚,甚至调情,诱惑人,但性生活被动,虽有时体验到性乐,却往往是性感缺乏的;言语,举止和行为可能类似儿童,情绪不成熟,这种人与癔症间关系不似既往想象的那样密切,癔症的病前人格为表演型者仅20%,而非常严重的表演型人格障碍却可终生不发生癔症,表演型人格亦可为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的病前特征;表演型人格亦常涉及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这是由于这类人与反社会人格有一定重叠,易于发生违犯社会法纪的行为,它也常常是抑郁症,焦虑症的病前人格特征,临床表现如下:①过分情感性即自我戏剧化,即过分夸张的情绪表达,患者整个精神活动都渲染着十分浓厚的情绪色彩,而且情感反应鲜明,强烈和迅速变化,使周围的人感到患者表现是过分夸张的,似乎是表演性的,故意惹人注意的;②情感肤浅,易变,极不稳定,往往由一种情绪状态转变为另外一种情绪,甚至与原来相反的情绪状态,情绪还易于由羡慕,崇拜转到敌对,由顺从转到对抗,患者的判断推理也是易变的,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思维活动也受情绪很大的影响,如认为某人好即把该人说得完美无缺,但是可能由于一点小事引起患者的不满,又把该人说得一无是处;③暗示性高,感情上的好恶决定了暗示性,如感情是正性的即易于接受这样的暗示,负性的就难于接受暗示;④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需要自己成为注意的中心,如不能成为别人注意的中心即感到很不痛快,患者还愿意置身于大庭广众之下成为大家注意的焦点,他们在外表上,行为上表现得过分吸引人关注,希望得到人们的赞扬,有时在众目睽睽之下招摇过市或者危言耸听,哗众取宠;⑤自我中心倾向,患者沉溺于自我,只考虑自己,少考虑别人或不顾及别人,不只是常常夸耀自己的才能,智慧,而且有时还强求别人符合自己的意志或需要,如不如意时往往即给别人以难堪或表示强烈不满;⑥丰富动人的幻想,患者思考或讲话时常常掺杂以丰富的想象,讲话时夸大其词,有时甚至把假想的事情和现实的事情掺杂在一起难以区别,从而可能给人一种似乎是说谎的印象,这就是所谓的病理性谎言;⑦患者还寻求刺激或激动,渴求新奇和满意的活动,患者常发脾气,情绪易受伤害,还易于产生故意自我伤害或自杀企图和行为;⑧人际关系差,患者是自负的,任性的,自我放纵的,他们常想支配或操纵别人,又常是喜怒无常的,难与周围人和睦相处,常常触怒周围人,遭到周围人的厌烦或引起反感;三、分型诊断标准一表演型癔症型人格障碍:这是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诊断标准如下:A.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B.症状至少符合下述项目中的3项:a.表情夸张像演戏一样,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b.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c.自我为中心,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要或意志,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或强烈不满;d.经常渴望表扬和同情,感情易波动;e.寻求刺激;f.需要别人经常注意,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者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他人;g.说话夸大其词,掺杂幻想情节,缺乏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以核对;二美国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诊断标准如下:一种夸张的情绪与注意力吸引模式,起病于青年早期;具备下述五种以上的特征含五种将被诊断为表演型人格障碍;1.如果不是注意的焦点将感到不适2.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性引诱以及夸张的行为特点3.情绪多变4.对于自身外表持续不断的关注5.说话方式给人印象深刻但内容空洞6.展现出戏剧化、夸张的情绪表达7.受暗示性强8.考虑与他人关系的亲密程度高于实际情况三美国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表演性人格障碍属于B类人格障碍诊断,其标准如下:一种过度的情绪化的和追求他人注意的普遍模式,起始不晚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表现为以下五种以上的特征含五种,将被诊断为表演型人格障碍;1.在自己不能成为他人注意的中心时,感到不舒服;2.与他人交往的特点往往带有不恰当的性诱惑或挑逗行为;3.情绪表达变换迅速而表浅;4.总是利用身体、外表等来吸引他人对自己的注意;5.言语风格是印象深刻及缺乏细节的;6.表现为自我戏剧化、舞台化或夸张的情绪表达;7.易受暗示即容易被他人或环境所影响;8.认为与他人的关系比实际上的更为亲密;四、我国诊断标准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2、症状至少符合下述项目中的三项:1表情夸张像演戏一样,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2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3自我中心,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求或意志,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或强烈不满;4经常渴望表扬和同情,感情易波动;5寻求刺激,过多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6需别人经常注意,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者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他人;7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完全按个人的情感判断好坏;8说话夸大其词,掺杂幻想情节,缺乏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以核对;五、部分参考疗法表演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比较棘手的心理障碍;即使在心理学最发达的美国临床治疗效果也很不乐观;这种心理障碍呈现出高自杀率,在国外经常采用住院治疗;心理疗法方面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对其成长史进行涉入分析;但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还是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集中在改善患者的人际交往上并且教会她们如何表达她们的渴望与需要;目前尚无较好的具体治疗方法,但应持积态度进行矫治;1.提高认识,帮助患者了解自己人格中的缺陷;只有正视自己,才能扬其长避其短,适应社会环境;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自我膨胀,放任自流,就会处处碰壁、导致病情发作;2.情绪自我调整法;表演症型人格的情绪表达太过分,旁人常无法接受;所以具有此种人格的人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便是问目己的亲朋好友作一番调查,听听他们对这种情绪表达的看法;对他们提出的看法,千万不要反驳,要扪心自问,这些情绪表现哪些是有意识的,哪些是无意识的;哪些是别人喜欢的,哪些是别人讨厌的;对别人讨厌的要坚决予以改进,而别人喜欢的则在表现强度上力求适中,对无意识的表现,可将其写下来,放在醒目处,不时自我提醒;此外,还可请好友在关键时刻提醒一下,或在事后请好友对自己今天的表现作一评价,然后从中体会自己情绪表达过火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情绪表达上适当控制,达到自然、适度的效果;3.升华法;前面讲过,表演症型人格患者有一定的艺术表演才能,我们不妨"将计就计",让她们把兴趣转移到表演艺术中去,使患者原有的淤积能量到表演中去得到升华;事实上,许多艺术表演都有一定的夸张成份,为了使观众沉浸到剧情中去,演员必须用自己的表情、语言去打动他们;因此,表演型人格的人投身于表演艺术是一条很有效的自我完善之路;六、案例展示摘要A,女,40岁,汉族,已婚;A在某培训班上,自荐为班长,平日里同学谈论话题,只要话题和她无关,经常被她打断,并把话题引导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事上;若遇到令自己不顺心的人,则以刻薄语言咒骂;经常会以一些社会性重大事件来引发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如说自己是某市十大优秀青年,表示要参与天津爆炸案的危机干预并声明只要经过自己培训,两三天即可学会危机干预;经常以各种自认为成功的或高大上的因素包装自己,比如称自己为“仙女”,声称自己会艾瑞克森催眠等多种治疗技术;一旦事情败露或被人发现其缺陷则经常以生病来逃避和引起别人注意,表情夸张,身边的人评价为“张牙舞爪”;经了解,其有一妹妹,幼年时,父母较关注妹妹,而忽视了A;于是A出现了没力气,拿不动东西,经常生病等症状,并引起了母亲的关注,此后一直伴随到成年;其先生则是宠着她,由她任意发展,因此A的症状一直持续至今;事件一:有人讲述自己的一些比价奇特的经历;A受到暗示启发,遂编造出自己受一公司大老板资助的经历,但过程模糊,情节过于简单离奇;事件二:A受到某人出家的启发,于是编造了自己与先生离婚并带发修行的事件,并借用网络与自己背景相似的居士图片使部分人相信经其先生证实,其实并无此事;事件三:与一群同学在讨论创业,A试图自己掌管整个公司,于是要求同学全部加入自己的公司;但当同学得知怎么注册和创立公司后,几乎所有的人都想创立自己的公司;A大怒,情急之下,大呼:“都走,你们全都走反正我已经得了绝症了,这个公司以后也是你们的……”事件四:某次培训班,一心理咨询师看出A的问题,遂上前欲与A谈话,A因为害怕而逃离,事后编造出自己在培训班上遇到一嫉妒她的人,并且自己把她治好了,但缺乏详细情节;事件五:A为表现自己超凡脱俗,称自己为“仙女”,不食凡间食物;在有一次被人目睹其吃了许多零食之后,当场表演,说自己想吐,吃的东西不消化,这种情景经常发生,因为部分人相信,A对此屡试不爽;病例分析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癔症型人格障碍或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从这些同义术语的字面含义中即可看出,此型人格障碍以人格的过分感情化,以夸张言行吸引注意力及人格不成熟为主要特征;关于癔症型人格与癔症的关系,过去认为二者是一脉相承的;但临床观察发现,癔症病人的病前人格为表演型的仅为20%,一些明显的表演型人格病人可终生不发生癔症,此情况表明表演型人格虽有癔症有关,但并非必然联系;因此,现在普遍倾向于使用“表演型”而回避“癔症型”,以达到将“癔症人格”与“癔症”分开之目的;国外报道本病在成人人群中的患病率为%,妇女高于男性2倍;本病的病因主要是幼年创伤性体验,家庭因素、文化影响等;较多发生于少年期后阶段,若及早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逐渐趋向成熟,至中年达到明显缓解;美国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表演性人格障碍属于B类人格障碍诊断,其标准如下:一种过度的情绪化的和追求他人注意的普遍模式,起始不晚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表现为以下五种以上的特征含五种,将被诊断为表演型人格障碍;1.在自己不能成为他人注意的中心时,感到不舒服;2.与他人交往的特点往往带有不恰当的性诱惑或挑逗行为;3.情绪表达变换迅速而表浅;4.总是利用身体、外表等来吸引他人对自己的注意;5.言语风格是印象深刻及缺乏细节的;6.表现为自我戏剧化、舞台化或夸张的情绪表达;7.易受暗示即容易被他人或环境所影响;8.认为与他人的关系比实际上的更为亲密;我国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是: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2、症状至少符合下述项目中的三项:1表情夸张像演戏一样,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2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3自我中心,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求或意志,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或强烈不满;4经常渴望表扬和同情,感情易波动;5寻求刺激,过多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6需别人经常注意,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者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他人;7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完全按个人的情感判断好坏;8说话夸大其词,掺杂幻想情节,缺乏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以核对;本例有自幼受忽视、自我中心的家庭教育背景,病程呈持续性,症状以夸张行为吸引别人注意为主,喜表扬,以各种自认为成功、高大上的因素包装自己,喜欢以一些社会性事件引起他人对自己的关注,有明显的幻想,情感反应强烈且多变,判断是非的标准完全出于个人情感,以上特点,符合表演型人格障碍症状标准的第1、3、4、6、7、8条,符合本病的诊断标准;。
表演性人格障碍案例李某,男,26岁,工人,汉族,已婚。
因喜表现自己,感情用事,易激惹13年入院。
病人于13年之前,不明原因逐渐表现爱模仿戏装演员的动作,身着戏装或其姐的红毛衣,头扎鲜花,抹口红,打扮自己,行为举止女性化。
同时容易发脾气,自己的愿望如不能得到满足,就烦躁,甚至打人。
变得非常自私,把家里电视机和洗衣机搬至自己的房间,不许别人使用,并常紧锁门户,防止他人进入。
爱听表扬的话,与人谈话时,总想让别人谈及自己如何有能力,亲戚如何有地位,自己外貌如何出众等,如果别人谈及别的话题,病人常常千方百计地将话题转向自己,而对别人的讲话内容则心不在焉。
因此病人常与家庭地位、经济情况、个人外貌等不如他的人交往,而对强于他的人常常无端抵毁。
病人常常感情用事,以自己高兴与否判断事物的对错和人的好坏,对别人善意的批评,即使很婉转,也不能虚心接受,不但不领情,还仇视别人,迫使别人不得不远离他。
因此许多人说他不知好歹。
与别人争论问题时,总要占上风,即使自己理亏,也要编造谎言,设法说服别人。
病人常到火车站站口或公共汽车上帮助检票、售票。
有时对人过分热情,但若别人稍违于他,就与别人吵架,从而导致关系破裂,几乎无亲密朋友。
近几年来,与人发生纠纷次数有所增加,给家庭带来许多麻烦。
于1999年9月25日入院。
患病13年来,病情从未缓解过,但饮食、睡眠、大小便基本如常。
平素体健,无高热、抽搐、昏迷史,无中毒、肝炎、结核等病史,无服用成瘾物质病史。
母孕期健康,足月顺产,幼年发育正常。
7岁上学,学习成绩较好,初中毕业后参加工作,从事一般体力劳动。
姐弟3人与2个姐姐为同母异父,因此父母对其特别溺爱、娇惯。
任性,不让人,听不得批评意见。
精神状态检查:意识清,仪表整洁,自行步入病房,年貌相符,接触主动合作,对周围环境不感陌生,定向力完整,饮食、睡眠好,生活可自理。
未发现感、知觉障碍和思维联想障碍。
言语流畅,语量稍多。
注意、记忆、计算无明显障碍,智能正常。
人物形象分析报告范文《呐喊》里的经典人物形象一、《孔乙己》里的孔乙己一个悲剧的读书人形象。
但孔乙己在这里则是异物,因为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样的身份定会遭受人们的讥笑,不光“长衫”瞧不起他,连“短衣帮”也嘲笑他。
他不被社会所融合。
这也注定了他今后的悲剧的必然性。
孔乙己的人生是一场悲剧。
他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好吃懒做,相当于一个废人。
他穷因潦倒、自命清高,被人们作为笑料;满口仁义道德,却为生活所迫也当起“梁上君子”,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他在人们心目中没有地位,是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
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孔乙己应该是很喜欢小孩的,从他教“我”写字,给孩子们茴香豆吃可以看出。
这也体现了孔乙己内心的善良。
但是作为孩子的“我”却对他爱理不理,瞧不起他,吃茴香豆的小孩也嘲笑他,这也为孔乙己增添了一丝悲凉气息。
“我”即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看,孔乙己是一个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的喜剧人物,以喜写悲,使悲更悲。
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
孔乙己遭受了那么大的欺侮,在熟识的咸亨酒店里竟然得不到人们应有的关切、同情,受到的仍是讥笑;对于丁举人的凶残行径,却也没有谁站出来表示一点愤慨和不平。
中国封建制度下社会里人们之间的关系冷漠到了何等触目惊心、令人颤栗的地步!二、《阿Q正传》里的阿Q(略)三、《明天》中的单四嫂子单四嫂子,一个年轻寡妇形象。
单四嫂子丧夫之后,恪守妇道,把儿子看做自己的希望。
三岁的儿子宝儿得了病,单四嫂子为他四处求医,盼望着“明天”宝儿的病就能好,但“明天”带给她的却是绝望,是丧子的更大不幸。
单四嫂子的悲剧令人痛心。
导致她悲剧原因是:第一,神经的麻木。
几千年的封建礼教麻木了她的神经。
她唯一明白的,就是把宝儿抚养大,以防老送终。
第二,世人的冷漠。
人们之间没有关爱,愚昧、冷漠、损人利已成为社会的通病。
表演型人格障碍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癔症型或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所属部位:头部就诊科室:精神病科病症体征:严重情绪障碍,抑郁疾病介绍:什么是表演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是怎么回事?表演型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癔症型或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具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在行为举止上常带有挑逗性并且他们十分关注自己的外表,这类人情绪外露,表情丰富,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娇柔做作,易发脾气,喜欢别人同情和怜悯,情绪多变且易受暗示,以自我为中心,好交际和自我表现,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与基因和家庭环境相关,研究显示,成长在对孩子缺乏关爱与期望,性滥交家庭背景的孩子更易发展成表演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是最常见的人格障碍之一,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2%,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症状体征:表演型人格障碍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表演型人格障碍有哪些症状的详细介绍:表演型人格障碍是最常见的人格障碍之一,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2%,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表现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引人注意,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
这类人常好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唱说哭笑,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
有人称她们为伟大的模仿者、表演家。
她们常常表现出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行为,甚至装腔作势,以引人注意。
2、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
这类人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带有较强的被他人暗示性。
她们常好幻想,把想象当成现实,当缺乏足够的现实刺激时便利用幻想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
3、情感用事。
这类人情感丰富,热情有余,而稳定不足;情绪炽热,但不深,因此他们情感变化无常,容易激情失衡。
对于轻微的刺激,可有情绪激动的反应,大惊小怪,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动几乎都是反应性的。
由于情绪反应过分,往往给人一种肤浅,没有真情实感和装腔作势甚至无病呻吟的印象。
小丑照护在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应用研究陈婷婷1,王艳平1,邓开琴2*,张 倩1,刘 仁11.长江大学医学部,湖北434000;2.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R e s e a r c ho na p pl i c a t i o no f c l o w n c a r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m e n t a l d i s o r d e r s C H E NT i n g t i n g ,W A N GY a n p i n g ,D E N G K a i qi n ,Z H A N G Q i a n ,L I UR e n Y a n g t z eU n i v e r s i t y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C e n t e r ,H u b e i 434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D E N G K a i q i n ,E -m a i l :1259949447@q q.c o m K e yw o r d s m e n t a l d i s o r d e r ;c l o w n c a r e ;m e n t a l h e a l t h ;r e v i e w ;n u r s i n g 摘要 对小丑照护的相关概述㊁理论以及小丑照护干预措施在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精神障碍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以促进精神障碍病人的心理健康,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㊂关键词 精神障碍;小丑照护;心理健康;综述;护理d o i :10.12102/j.i s s n .2095-8668.2024.10.009 精神障碍以异常的思想㊁感知㊁行为㊁情绪和与他人的关系的组合为特征,主要包括抑郁症㊁双相情感障碍㊁焦虑症㊁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㊁痴呆和发育障碍(包括孤独症)[1]㊂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精神卫生报告“指出,全世界近10亿人患有精神障碍,占全球人口的13%[2],我国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0.6%[3],且以焦虑症和重度抑郁为最常见疾病[4],高患病率给公共卫生带来巨大挑战,焦虑和抑郁可增加病人自杀的风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㊂‘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对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小丑照护(c l o w n c a r e)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已被国外广泛应用到各类人群[5],我国小丑照护在精神障碍病人的应用研究较少㊂本研究对小丑照护在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为我国精神障碍病人开展小丑照护提供参考㊂1 小丑照护的相关概述1.1 小丑照护的定义小丑照护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跨学科的治疗方法,采用幽默㊁时事讽刺㊁想象㊁假扮游戏及其他技巧来帮助病人㊂这种方法的目的是要帮助病人克服焦虑感㊁挫折感,缓解因住院治疗给病人及家属带来的不便㊂这种交互的方法会为病人带来快乐和宽慰,帮助病人对自己所处的境况建立起信心与控制感,帮助病人更好地与相关人员合作以期早日康复[6]㊂作者简介 陈婷婷,主管护师,硕士研究生在读*通讯作者 邓开琴,E -m a i l :1259949447@q q.c o m 引用信息 陈婷婷,王艳平,邓开琴,等.小丑照护在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 ].循证护理,2024,10(10):1769-1772.1.2 小丑照护的起源与发展小丑照护又称小丑疗法(c l o w n t h e r a p )㊁小丑医生(c l o w nd o c t o r )㊁医疗小丑(m e d i c a l c l o w n)㊂小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㊂400年前在欧洲㊁中东和亚洲的皇家宫廷中就出现了宫廷小丑,他们主要通过幽默的即兴表演,如:音乐㊁诗歌和杂技将君主从愤怒或忧郁的情绪中解救出来㊂1908年9月,‘小杂志“的封面上画了2个小丑在伦敦一所儿童医院的病房里工作;20世纪70年代,帕奇亚当斯将小丑医生带入了美国弗吉尼亚州医院;1987年,大苹果马戏团在纽约市建立了小丑照护单元,作为第一个结构化的医院小丑照护,经常定期访问医院,现在世界各地有许多医院都开展了小丑照护[7]㊂同时,小丑照护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儿科病房扩展到以下人群:成人㊁老年㊁康复㊁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青少年㊁术前准备㊁昏迷病人㊁姑息治疗㊁遭受灾难的病人㊁隔离和精神障碍的病人[8]㊂1.3 小丑照护的实施者在医院实施小丑治疗的小丑医生必须经过严格培训,以确保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培养敬业的精神,从而实现高标准的护理,小丑医生的工作遵循道德原则,在与病人会面之前,他们会听取临床团队关于相关医疗㊁社会和情感的相关信息㊂协调㊁敏感性和同情心是小丑医生必备的能力[9]㊂小丑医生的工作不仅限于医院环境中的病人,他们还参与灾难救助心理辅导[10]㊂在国外大多数小丑医生是一个专职岗位㊂我国开展的大部分医疗小丑活动多为护理专业的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们大多是医生㊁护士以及医学院的在校学生[11]㊂1.4 小丑照护的实践形式㊃9671㊃循证护理2024年5月第10卷第10期(总第126期)小丑照护分为线下实践小丑治疗与远程小丑治疗㊂线下实践小丑治疗为传统的形式,G r a y等[12]认为,治疗小丑的艺术实践集中在身体上㊁情感上和感官上与其他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㊂因此,无论是在小丑的服装和动作,还是在小丑与其他人的情绪,想法和身体都存在同一物理空间中㊂但是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远程虚拟治疗小丑比真人小丑对某些病人更有益,该研究虚拟小丑访问由2个小丑和1个病人组成,他们在彼此方便的时间在网上见面约15m i n[13]㊂在虚拟访问期间,小丑通过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游戏,积极倾听,创造欢乐,与病人建立良好治疗关系㊂在虚拟访问之后,病人的情绪和他们自己的幸福感有所改善,但这依赖于远程小丑有效的沟通技巧㊂不管是哪种方式,应根据病人的需求,灵活选择,同时治疗小丑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以便为病人服务㊂2小丑照护的理论依据2.1赋权理论医院是一个严肃认真,且有各项规章制度的机构[14],当病人在医院时,有一种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和对疾病的担忧㊂医疗小丑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背景, 疯狂的 智慧,滑稽的动作和矛盾的性质引导病人恢复健康的典型角色[15]㊂当医疗小丑与医疗护理团队㊁病人互动时,使用等级和权力的游戏,让病人进入想象世界,这赋予了病人权力,并将幽默元素带入医院,像这样的联合交互能够实现 层次结构的反转 ,病人一直处于最低一级,服从医疗及其具有约束力的建议,现在可以在这个 混乱 的世界中 掌握命令 ,在医疗小丑的协助下控制局势㊂从而使病人增强信心对抗疾病,减少对医院环境的恐惧[16]㊂让病人进入放松的状态,除了医疗小丑的技能和能力,还需要医疗小丑通过各种方式识别病人的情感需求,可以通过小丑的行动和语言反映病人的情绪,也可以通过表现出同情心或医疗小丑的脆弱,让病人感受自己不是孤单的个体,从而增强自信㊂2.2幽默与爱,笑的力量创立于1988年的幽默研究国际协会将治疗性幽默定义为 通过刺激有趣的发现,表达或欣赏生活中的荒谬或不协调来促进健康的任何干预措施 ㊂有很多关于幽默和笑声影响的研究,哲学家伯特兰㊃罗素将其描述为一种万能药㊂医院小丑的角色是为病人㊁家属和工作人员带来欢乐㊁幽默和笑声㊂这个角色源于笑是最好的良药的哲学[4]㊂分享微笑和笑声不仅还可以减少压力反应,增强免疫力,提高恢复力,并通过释放内啡肽来缓解疼痛[17],还可以缓解紧张等情绪,创造积极和温暖的氛围[18]㊂2.3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p a t i e n t-c e n t e r e dc a r e, P C C)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包括通过良好的沟通,实现病人的社会情感和精神需求[19]㊂实施小丑治疗过程中小丑医生采用了各种技能,让病人表达内心需求与情感[20]㊂研究表明,小丑医生通过互动和沟通与病人及父母建立联系,比起在专业的医生面前他们更容易表达情感需求[21-22]㊂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医院小丑与病人在一起,给予病人直接或间接的回应,与病人共情,有助于病人负面情绪的释放[23]㊂3小丑照护在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3.1缓解焦虑,分散注意力研究发现,小丑能缓解患儿的焦虑,医疗小丑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患儿和家庭的痛苦,重塑了人们对医院体验的看法[24]㊂小丑医生通常在医生治疗儿童时履行职责,干预时间相对较短㊂多项研究强调,小丑干预在减少儿童及其父母的术前焦虑和情绪反应方面具有相关性[25-27],这可能是因为父母的情绪㊁行为和健康都在孩子的心理体验中发挥了作用㊂小丑照护不仅能缓解患儿和父母的焦虑,而且在肿瘤科和透析病房,小丑通过与病人和病房工作人员的幽默互动成功地减轻了焦虑,并赋予了病人权力[28]㊂此外,小丑治疗减少了用于治疗生育问题病人的恐惧㊁担忧和焦虑,从而帮助更多的妇女怀孕[29]㊂小丑医生通过游戏互动将病人注意力转移到小丑身上,缓解病人的压力㊁紧张与焦虑情绪[30]㊂分散注意力在心理健康环境中的治疗作用被认为是通过从消极的感觉和想法中提供短期缓解来发挥作用[31]㊂3.2减轻疾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对养老院阿尔茨海默病居民中有中重度痴呆行为和心理症状的23例老年人进行连续12周的老年小丑访问,每次由一对老年小丑采用即兴创作㊁幽默㊁同理心的表达方式,如歌曲㊁乐器和舞蹈等,居民可以个性化参与,每周访问2次,每次约10m i n㊂持续12周后,阿尔茨海默病病人中重度痴呆行为和心理症状㊁减轻,生活质量得以改善[32]㊂此外同伴小丑干预促进了病人和护理人员之间的社会互动,并显著减少抑郁症状[33]㊂K i n g s n o r t h等[34]对住院的智力障碍患儿行小丑治疗,主要研究小丑治疗对智力障碍患儿生理㊁情绪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同时段患儿观看少儿节目时,行小丑治疗期间测量到外周自主神经系统(A N S)信号变化更频繁,患儿生理反应的变化可能是确定智力障碍儿童对有意义和愉快㊃0771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 M a y,2024V o l.10N o.10活动偏好的一种反应,小丑参与互动,积极刺激这些因素对积极情绪和生活质量有显著贡献[35]㊂3.3增加乐趣,提高自我效能,改善病人负性情绪一个精神病诊所的研究项目发现,每周对病房的老年病人进行1次小丑访问,每次访问后采访病人和医疗团队对小丑访问的态度,持续6周后发现病人的态度变得更加积极[36],这为将来在精神病房开展小丑照护提供了可能性㊂小丑照护护理方案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㊂黄惠珍等[37]为92例慢性精神分裂病人实施6个月的小丑照护后发现病人阳性阴性症状降低,且焦虑和抑郁的评分降低,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时间变化不断升高㊂M e l v i n等[38]以澳大利亚77例精神病青少年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小丑医生如何影响病人的情绪,每2周访问1次,每次时间持续45 m i n㊂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青少年喜欢与小丑医生互动,在小丑医生访问期间玩得很开心,有更多的乐趣㊂值得注意的是,小丑医生能在青少年精神病学环境中引起乐趣的发现尤其重要,其有助于缓解青少年的孤立感[39]和抑郁情况[40]㊂G r u b e r等[41]对1例特殊的精神分裂病人开展为期四个半月的团体小丑照护,小丑邀请参与者不仅扮演家庭成员和重要的其他角色(如同心理剧中的情景),而且扮演他所渴望的任何想象中的幻想人物㊂通过脸上的化妆和红鼻子,小丑允许病人扩展现实的边界,而不必担心失去与现实的联系,结果发现病人的主观幸福感以及客观的症状得以显著改善㊂主要因为与其他疗法相比,小丑作为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怪异人物,进入精神分裂病人的世界更有优势㊂3.4促进与病人沟通和互动小丑被认为是 专业的沟通者 ,需要适应孩子的发展水平和他们在医院的现状[42]㊂小丑治疗在促进特殊儿童的沟通和互动方面有益处㊂一项对24例孤独症患儿进行12周的团体小丑治疗研究发现,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孤独症患儿的刻板行为频率降低,语言表达㊁游戏互动和社会微笑行为显著增加,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改善持续增强[43]㊂F e n i g e r-S c h a a l等[44]的研究探讨了小丑治疗对智力障碍患儿的影响㊂结果表明,接受小丑治疗的智力障碍患儿与其他人一起游戏时,表现出更强参与游戏的兴趣与能力㊂有研究表明,儿童的情感调节㊁自主感知和社交能力在游戏中得以锻炼㊁提升[45],这些能力的提升对智力障碍儿童适应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46]㊂4小结精神障碍疾病具有高患病率,且治疗难度大㊁病情复杂易反复等特点[47]㊂因此,需要合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手段㊂小丑照护作为一种心理社会干预在国外已经被广泛用于临床,在我国对精神障碍病人的应用研究较少,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且主要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展开,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和行业规范㊂在此笔者建议小丑照护在我国精神障碍病人的应用应注意以下几点:1)因地制宜,因人而异㊂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大多数人对小丑形象比较陌生,可能影响小丑照护的效果,可以把小丑形象本土化参考猪八戒㊁光头强等一些熟知的经典人物,其次针对部分病人有小丑恐惧症的,要事先展开评估,不要盲目地用小丑照护,根据个人的需求以及年龄㊁能力㊁偏好和临床状况为病人选择最佳干预和即兴表演,比如玩游戏㊁唱歌㊁跳舞等㊂2)健全小丑照护的培训制度与行业规范,小丑照护的应用要遵守医院的感染控制标准,避免交叉感染,不能扰乱医院的正常活动与秩序,同时要规避由于开展小丑照护活动而带入医院的材料和设备对病人产生的物理风险㊂3)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开展多中心㊁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推动我国精神障碍病人护理的发展㊂参考文献:[1] S OWA-K U'C MA M,S T A C H OW I C Z K.M o l e c u l a rr e s e a r c ho nm e n t a l d i s o r d e r s[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M o l e c u l a rS c i e n c e s, 2023,24(8):7104.[2] WH O.W o r l dm e n t a l h e a l t h r e p o r t:t r a n s f o r m i n g m e n t a l h e a l t h f o r a l l[E B/O L].(2022-06-16)[2023-01-01].h t t p s://w w w.w h o.i n t/t e a m s/m e n t a l-h e a l t h-a n d-s u b s t a n c e-u s e/w o r l d-m e n t a l-h e a l t h-r e p o r t. [3]高鑫磊,贾艾楠,刘敏,等.1990年和2019年中国分省精神障碍伤残负担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2023,56(1):40-46. [4] B A X T E R AJ,C H A R L S O N FJ,C H E N G H G,e ta l.P r e v a l e n c eo fm e n t a l,n e u r o l o g i c a l,a n ds u b s t a n c eu s ed i s o r d e r s i nC h i n aa n dI n d i a:as y s t e m a t i ca n a l y s i s[J].T h e L a n c e tP s y c h i a t r y,2016,3(9):832-841.[5] WA R R E N B,S P I T Z E R P.L a u g h i n g t ol o n g e v i t y--t h e w o r k o fe l d e r c l o w n s[J].L a n c e t,2011,378(9791):562-563.[6] K O L L E R D,G R Y S K IC.T h el i f et h r e a t e n e dc h i l da n dt h el i f ee n h a n c i n g c l o w n:t o w a r d sa m o d e lo ft h e r a p e u t i cc l o w n i n g[J].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 a n d A l t e r n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E C AM,2008,5(1):17-25.[7] S P I T Z E R P.E s s a y:h o s p i t a l c l o w n s--m o d e r n-d a y c o u r t j e s t e r sa tw o r k[J].T h eL a n c e t,2006,368:S34-S35.[8] S I L V A M R D,MA R Q U E S M C D C,P E N H A A V X,e ta l.C o n s t r u c t e d a n dd i s s e m i n a t e db e h a v i o r s o f t h eh o s p i t a l c l o w n[J].C i e n c i a&S a u d eC o l e t i v a,2022,27(6):2449-2458.[9] F I N L A Y F,B A V E R S T O C K A,L E N T O N S.T h e r a p e u t i cc l o w n i n g i nh o s p i t a l s e t t i n g s:m o r e t h a na p l a y-f o o l p r o p o s a l[J].A r c h i v e s o fD i s e a s e i nC h i l d h o o d,2017,102(7):597-598.[10] O H A N AS A R N A C A H A N L,M E I R S O N G,K O L I T ZT,e t a l.D i s a s t e rm e d i c i n e e d u c a t i o n f o r I s r a e l im e d i c a l r e s p o n s e t e a m s t ot h e U k r a i n i a n r e f u g e e c r i s i s[J].P r e h o s p i t a l a n d D i s a s t e rM e d i c i n e,2023,38(3):384-387.[11]丁永霞,李军莉,郭文俊,等.小丑照护在我国本土化的可行路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19,34(21):99-103.[12] G R A YJ,D O N N E L L Y H,G I B S O N B E.S e r i o u s l y f o o l i s ha n df o o l i s h l y s e r i o u s:t h ea r ta n d p r a c t i c eo fc l o w n i ng i nchi l d r e n's㊃1771㊃循证护理2024年5月第10卷第10期(总第126期)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J].J o u r n a lo f M e d i c a lH u m a n i t i e s,2021,42(3): 453-469.[13] H O L L A N D M,F I O R I T O M E,G R A V E L M L,e ta l."W ea r es t i l ld o i n g s o m e m a g i c":e x p l o r i n g t h e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o n l i n et h e r a p e u t i c c l o w n i n g[J].A r t s&H e a l t h,2023,15(2):169-184.[14] F O U C A U L T M.D i s c i p l i n ea n d p u n i s h:t h eb i r t ho f t h e p r i s o n[J].N e w Y o r k:V i n t a g eB o o k s,1995,1.[15] C A R PCE.C l o w n t h e r a p y:t h e c r e a t i o no f a c l o w n c h a r a c t e r a s at r e a t m e n t i n t e r v e n t i o n[J].T h eA r t s i nP s y c h o t h e r a p y,1998,25(4):245-255.[16] R A V I V A.T h e c l o w n's c a r n i v a li n t h e h o s p i t a l:a s e m i o t i c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m e d i c a l c l o w n's p e r f o r m a n c e[J].S o c i a l S e m i o t i c s,2014,24(5):599-607.[17] F U S E T T I V,R E L C,P I G N I A,e t a l.C l o w n t h e r a p y f o rp r o c e d u r a l p a i n i n c h i l d r e n: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E u r o p e a nJ o u r n a l o fP e d i a t r i c s,2022,181(6):2215-2225.[18] B A R KMA N N C,S I E M A K,W E S S O L OW S K I N,e t a l.C l o w n i n g a sa s u p p o r t i v e m e a s u r ei n p a e d i a t r i c s-a s u r v e y o fc l o w n s,p a r e n t sa n dn u r s i n g s t a f f[J].B M CP ed i a t r i c s,2013,13:166.[19]M I C HA E L K,D R O R M G,K A R N I E L I-M I L L E R O.S t u d e n t s'p a t i e n t-c e n t e r e d-c a r e a t t i t u d e s: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 s e l f-e f f i c a c y,c o mm u n i c a t i o n,a nde m p a t h y[J].P a t i e n t E d u c a t i o n a n dC o u n s e l i n g,2019,102(11):2031-2037.[20] K A R N I E L I-M I L L E RO,D I V O N-O P H I RO,S A G I D,e t a l.M o r et h a n j u s t a n 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 s h o w: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m e d i c a l c l o w n s'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s k i l l s a nd t he r a p e u t i c g o a l s[J].Q u a l i t a t i v eH e a l t hR e s e a r c h,2023,33(1/2):25-38.[21] B U T L E R L."E v e r y t h i n g s e e m e d n e w":c l o w n a s e m b o d i e dc r i t i c a l p ed a g o g y[J].T he a t r eT o p i c s,2012,22(1):63-72.[22] D EC AMA R G OCS,D EO L I V E I R A W F,U V I N H ARR.C l o w nt h e r a p y:r e c o v e r i n g h e a l t h,s o c i a l i d e n t i t i e s,a n dc i t i z e n s h i p[J].A m e r i c a nJ o u r n a l o f P s y c h i a t r i c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2019,22(1):82-100.[23] K R I S T E N S E N H N,L U N D B Y E-C H R I S T E N S E N S,H A S L U N D-T H OM S E N H,e t a l.A c u t e p r o c e d u r a l p a i n i nc h i ld re n:i n t e r v e n t i o n w i t ht h eh o s p i t a lc l o w n[J].T h e C l i n i c a lJ o u r n a l o f P a i n,2018,34(11):1032-1038.[24]S U N XF,Z HA N GJD,WA N G YD,e t a l.T h e i m p a c t o f h u m o rt h e r a p y o n p e o p l e s u f f e r i n g f r o m d e p r e s s i o n o r a n x i e t y:a ni n t e g r a t i v e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J].B r a i n a n dB e h a v i o r,2023,13(9):e3108.[25] T E N E RD,O F I RS,L E V-W I E S E LR,e t a l.S e r i o u s l y c l o w n i n g:m e d i c a l c l o w n i n g i n t e r a c t i o n w i t hc h i l d r e nu n d e r g o i n g i n v a s i v ee x a m i n a t i o n s i nh o s p i t a l s[J].S o c i a lW o r k i n H e a l t hC a r e,2016,55(4):296-313.[26]M E I R IN,A N K R IA,H AMA D-S A I E D M,e ta l.T h ee f f e c to fm e d i c a l c l o w n i n g o n r e d u c i n g p a i n,c r y i n g,a n d a n x i e t y i n c h i l d r e na g e d2-10y e a r s o l d u n d e r g o i n g v e n o u sb l o o d d r a w i n g--ar a n d o m i z e d c o n t r o l l e d s t u d y[J].E u r o p e a nJ o u r n a l o fP e d i a t r i c s, 2016,175(3):373-379.[27] K U R U D I R E K F,A R I K A N D,S A R I A L I O G L U A.E f f e c t s o ft h e r a p e u t i cc l o w n i n g o n p a i na n da n x i e t y d u r i n g v e n o u sb l o o ds a m p l i n g i nT u r k e y:r a n d o m i s e d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J].J o u r n a l f o rS p e c i a l i s t s i nP e d i a t r i cN u r s i n g,2021,26(4):e12352.[28] N U T T MA N-S HWA R T Z O,S C H E Y E R R,T Z I O N IH.M e d i c a lc l o w n i n g:e v e nad u l t s de s e r v e a d r e a m[J].S o c i a lW o r k i n H e a l t hC a r e,2010,49(6):581-598.[29] F R I E D L E R S,G L A S S E R S,A Z A N I L,e t a l.T h e e f f e c t o fm e d i c a l c l o w n i n g o n p r e g n a n c y r a t e sa f t e r i nv i t r of e r t i l i z a t i o na n d e mb r y o t r a n s f e r[J].F e r t i l i t y a n d S t e r i l i t y,2011,95(6):2127-2130.[30] M E S S I N A M,MO L I N A R O F,M E U C C ID,e ta l.P r e o p e r a t i v ed i s t r a c t i o n i nc h i l d re n:h a n d-h e l dv i d e o g a m e sv sc l o w nt h e r a p y[J].L a P e d i a t r i a M e d i c a e C h i r u r g i c a:M e d i c a la n d S u r g i c a lP e d i a t r i c s,2014,36(5/6):98.[31] B U L L I N G E R M,B RÜT TAL,E R H A R T M,e t a l.P s y c h o m e t r i cp r o p e r t i e s o f t h eK I N D L-R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r e s u l t so f t h eB E L L As t u d y[J].E u r o p e a n C h i l d&A d o l e s c e n t P s y c h i a t r y,2008,17(S u p p l1):125-132.[32] K O N T O S P,M I L L E R K L,C O L O B O N G R,e t a l.E l d e r-c l o w n i n g i n l o n g-t e r mde m e n t i a c a r e:r e s u l t sof a p i l o t s t u d y[J].J o u r n a l o f t h eA m e r i c a nG e r i a t r i c s S o c i e t y,2016,64(2):347-353.[33] B E N N E T T M P,L E N G A C H E R C A.H u m o r a n d l a u g h t e rm a yi n f l u e n c eh e a l t h.I.h i s t o r y a n d b a c k g r o u n d[J].E v i d e n c e-B a s e d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 a n d A l t e r n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E C AM,2006,3(1):61-63.[34] K I N G S N O R T H S,B L A I N S,M C K E E V E R P.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a n de m o t i o n a l r e s p o n s e s of d i s a b l e d c h i l d r e n t o t h e r a p e u t i c c l o w n s:ap i l o t s t u d y[J].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 a n d A l t e r n a t i v eM e d i c i n e:E C AM,2011,2011:732394.[35] H E R G E N RÖD E R H,B L A N K R.S u b j e c t i v e w e l l-b e i n g a n ds a t i s f a c t i o nw i t h l i f e i na d u l t sw i t hs p a s t i c c e r e b r a l p a l s y:a p i l o ts t u d y o far a n d o m i z e ds a m p l e[J].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 M e d i c i n ea n dC h i l dN e u r o l o g y,2009,51(5):389-396.[36] W I L DB,W E T Z E LP,G O T TWA L DU,e t a l.A p i l o t p r o j e c tw i t hc l o w n s i n p s y c h i a t r i cc l i n i c s[J].D e r N e r v e n a r z t,2007,78(5):571-574.[37]黄惠珍,汤姿瑛,吕琳霞,等.小丑照护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9):1588-1592.[38] M E L V I N G,H O F MA N NJL,P A V L O UC,e t a l.T h e i m p a c t s o fac l o w n d o c t o r p r o g r a m o n a n a d o l e s c e n t p s y c h i a t r i c u n i t:am i x e dm e t h o d s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J].C h i l d P s y c h i a t r y a n d 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2023.D O I:10.1007/s10578-023-01545-6.E p u ba h e a do f p r i n t.[39]S T R E E TC.I n-p a t i e n tm e n t a l h e a l t hs e r v i c e s f o r y o u n gp e o p l e--c h a n g i n g t o m e e tn e w n e ed s?[J].T h eJ o u r n a lo ft he R o y a lS o c i e t y f o r t h eP r o m o t i o no fH e a l t h,2004,124(3):115-118.[40]S P A E T H M,W E I C H O L D K,S I L B E R E I S E N R K.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l e i s u r eb o r e d o mi ne a r l y a d o l e s c e n c e:p r e d i c t o r sa n d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a s s o c i a t i o n sw i t h d e l i n q u e n c y a n d d e p r e s s i o n[J].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 P s y c h o l o g y,2015,51(10):1380-1394.[41] G R U B E R A,L E V I N R,L I C H T E N B E R G P.M e d i c a lc l o w n i n ga n d p s y c h o s i s:a c a s e r e p o r t a n d t h e o r e t i c a l r e v i e w[J].T h e I s r a e lJ o u r n a l o f P s y c h i a t r y a n dR e l a t e dS c i e n c e s,2015,52(3):20-23.[42] H E N D E R S O N S W,R O S A R I O K.B u ts e r i o u s l y:c l o w n i n g i nc h i ld re n'sm e n t a l h e a l t h[J].J o u r n a l of t h eA m e r i c a nA c a d e m y o fC h i l d a n dA d o l e s c e n t P s y c h i a t r y,2008,47(9):983-986.[43]S H E F E RS,L E O N A T T I A O,R O S E N A N R,e ta l.B e n e f i t so fm e d i c a l c l o w n i n g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y o u n g c h i l d r e nw i t ha u t i s ms p e c t r u md i s o r d e r[J].E u r o p e a nJ o u r n a lo fP e d i a t r i c s,2019,178(8):1283-1289.[44] F E N I G E R-S C HA A LR,S T E R N A,E L I Z A R O V E.T h e e f f e c t o fm e d i c a l/t h e r a p e u t i cc l o w n so nt h e p l a y f u l n e s so fc h i l d r e n w i t hi n t e l l e c t u a l d i s a b i l i t i e s[J].J o u r n a l o f A p p l i e d R e s e a r c h i nI n t e l l e c t u a lD i s a b i l i t i e s,2023,36(1):186-195.[45] T H E O B A L D M,D A N B Y S,E I N A R S D T T I RJ,e ta l.C h i l d r e n'sp e r s p e c t i v e s o f p l a y a n dl e a r n i n g f o re d u c a t i o n a l p r a c t i c e[J].E d u c a t i o nS c i e n c e s,2015,5(4):345-362.[46] B A K E RJK,F E N N I N G R M,C R N I C K A,e ta l.P r e d i c t i o no fs o c i a l s k i l l s i n6-y e a r-o l d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a n d w i t h o u t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 d e l a y s: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 o f e a r l y r e g u l a t i o n a n dm a t e r n a l s c a f f o l d i n g[J].A m e r i c a n J o u r n a l o f M e n t a lR e t a r d a t i o n,2007,112(5):375-391.[47] S H A N G L L,HU A N G Y Q,L I U Z R,e ta l.A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s u r v e y o f d i s a b i l i t y a t t r i b u t e d t om e n t a l d i s o r d e r s a n d s e r v i c e u s ei nC h i n a[J].C h i n e s e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2017,130(12):1441-1445.(收稿日期:2023-11-06;修回日期:2024-04-25)(本文编辑贾小越)㊃2771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 M a y,2024V o l.10N o.10。
悲剧小丑——表演型人格障碍报告【案例分析】【症状描述】表演型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癔症型或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
具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在行为举止上常带有挑逗性并且他们十分关注自己的外表。
这类人情绪外露,表情丰富,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娇柔做作,易发脾气,喜欢别人同情和怜悯,情绪多变且易受暗示。
以自我为中心,好交际和自我表现。
对别人要求多,不大考虑别人的利益。
思维肤浅,不习惯于逻辑思维,显得天真幼稚。
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
【成因分析】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与基因和家庭环境相关。
研究显示,成长在对孩子缺乏关爱与期望、性滥交家庭背景的孩子更易发展成表演型人格障碍。
此外,表演型人格障碍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美国的统计研究表明2/3的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达到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标准。
这两种心理障碍的潜在人格特质有相似的一面,只是男女的表达形式不同罢了。
女性更多通常以“表现型”型的人格反映出来而男性更多以“反社会”型的暴力人格表达出这种潜在人格特质。
【治疗方案】表演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比较棘手的心理障碍。
即使在心理学最发达的美国临床治疗效果也很不乐观。
这种心理障碍呈现出高自杀率,在国外经常采用住院治疗。
心理疗法方面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对其成长史进行涉入分析。
但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还是认知行为疗法。
治疗集中在改善患者的人际交往上并且教会她们如何表达她们的渴望与需要。
目前尚无较好的具体治疗方法,但应持积态度进行矫治。
一、药物治疗:尽管药物不能改善人格结构,但作为改善某些症状的对症治疗并非无益。
焦虑表现明显者可选用苯二氮类抗焦虑药,伴有脑电图改变的暴发型人格障碍可予抗癫痫药,碳酸锂对有冲动或攻击行为者有效。
二、精神治疗:在精神支持性治疗基础上的行为治疗,或通过参加治疗性团体(又称治疗性社会)组织的活动以控制和改善其偏离的行为。
三、精神外科治疗:颞叶切除或立体定向手术可改善一些人格障碍的表现,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实践证明: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和锻炼,适当的劳动对具有人格障碍的人是有益的,处罚很少见效。
提高素质和改善环境是预防人格障碍的主要措施,也是十分艰巨和长期的工作。
【浅谈】其实我们对这类人并不陌生,因为有些网络名人就属于这种类型,而且很遗憾,这类人中女性多于男性。
她们表现的很幼稚,是一种和年龄不相符的幼稚表现。
比如都三十多岁了,仍然在公共场合撒娇发嗲。
穿着奇装异服,怎么搭配奇怪怎么穿,就是期望引起他人的注意。
情绪时而激情澎湃,时而痛哭流涕,令人捉摸不定。
经常不分场合不分角色含情脉脉的看着异性,用只有舞台上才能出现的形体语言和现实中的社交。
她们爱好表演,爱出风头,经常是麦霸、场霸。
但她们表演的东西,当然也很难称之为“艺术”。
甚至看完以后,大家会说:“我不知道什么是艺术,但这个表演肯定不是艺术。
”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癔症型人格障碍或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
在行为举止上常带有挑逗性,他们十分关注自己的外表。
情绪外露,表情丰富,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娇柔做作,易发脾气,喜欢别人同情和怜悯,情绪多变且易受暗示。
多以自我为中心,好交际和自我表现。
对别人要求多,不大考虑别人的利益。
思维肤浅,不习惯于逻辑思维,显得天真幼稚。
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与基因和家庭环境相关。
成长在对孩子缺乏关爱与期望、性滥交家庭背景的孩子更易发展成表演型人格障碍。
此外,表演型人格障碍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美国的统计研究表明2/3的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达到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标准。
可以说这两种心理障碍的潜在人格特质有相似的一面,只是男女的表达形式不同罢了。
女性更多通常以“表现型”人格反映出来而男性更多以“反社会”型的暴力人格表达出这种潜在人格特质。
在现实生活中,有表演型人格的人也是很多的,也就是他们够不上判断为“人格障碍”的标准,但却有不同程度这类人格特征的表现。
一样女多于男,所以下边用“她们”这个代词来指代这类人。
其实她们很需要别人关爱,而且因为她们的“幼稚”表现,也容易引起对方的疼爱和娇宠。
可是她们却难以知足,对男朋友往往会过度的吃醋和撒娇,喜怒无常和过分要求做这做那,恋爱关系自然难以持续。
这种对爱的渴望和对爱的无限索取的倾向,让她们更容易受伤。
她们常常绘声绘色的讲述自己“悲惨”、“委屈”的情感经历,一面对男人恨之入骨,却又真的离不开男人。
如果恋爱关系发展到婚姻,高兴时千娇百媚风情万种,但一旦怀疑对方出轨,那就是痛哭流涕不依不饶。
尤其是在吃醋方面,她们可谓集古今之大成。
所以她们执着而热烈的爱,正是她们失去爱的原因。
又因为她们挫折后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怨天尤人,很容易选择自杀之类的极端手段期冀对方的回头。
但往往越是如此,越是事与愿违。
所以经常被亲友们说成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其实她们真的很可怜,但别人却也无法真正的帮到她们。
因为对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第三节表演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又称歇斯底里人格,或戏剧型人格。
具有这种人格的人的特点是做作,情绪表露过分,缺乏深刻感,生活如同在演戏,希望成为众人的注意对象。
1.人格特征(1)情绪外露,喜怒哀乐皆形于色,表情丰富、生动、矫揉造**发脾气。
(2)自我中心,爱交际、好表现,对别人要求甚多,不考虑别人的利益,依赖性强,喜欢操纵别人为自己服务。
(3)女性患者往往卖弄风情,但却没有真正爱情。
部分患者在实际生活中表现阴冷或缺少性【和谐吗】高潮。
(4)表面上聪明伶俐,但思维肤浅,缺乏深思熟虑,感情胜过理智,凭印象办事。
不习惯于逻辑思维,常有自欺或欺人之言。
易接受暗示,用幻想或想象补充事实,凭猜测和预感作出判断,言语内容不完全真实可靠。
与强迫性人格相反,不注意事实真相与细节,因而知识相对贫乏,显得天真幼稚。
总之,戏剧型人格的人行为、处事表现肤浅、做作,他们总想博得别人的注意、赞许,如果别人忽略他们,便会感到不舒服,并会为此不借使出种种过分的花招。
戏剧性人格有的时候还挺逗人喜爱,但因为这种人的情绪多变、不真实,所以只能博得他人一时欢喜,昨日的好朋友今天便可反目为仇,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是不太好的。
这种人通常抱怨自己身体不好,如虚弱、头痛,有时甚至有人格解体的主观感觉。
过度紧张时,可能表现出暂时性的精神病症状。
2.自我疗法(1)情绪调整法具有这种人格的人应听听别人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他们对自己的真实看法和态度如何。
可从自己的亲朋好友调查、询问,他们可能对你有以下的看法:对并不十分好笑的事哈哈大笑。
说话时手舞足蹈,欠稳当。
动不动泪流满面,以表达激动。
故意做作以惹人注意,自鸣得意,其实别人很反感。
通过反省,患者会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较为公允的评价,对表现过分的地方加以调节,然后在相关行为中注意,让好友对一天的表现作一评价,一周后或一个月后作个总结,看看由于自我的约束,过分的表现是否有所收敛,体会一下内心的感受。
可对前面夸张的情绪表现作如下修正:经常说些俏皮话,讲些幽默故事逗人发笑。
说话时注意自己的举止,防止过分动作的出现。
在激动时,以适当的言语代替眼泪。
学会踏实些,以自己的成熟获得别人的尊重。
这样反复提醒自己,督促自己,有意识地控制那些过分的情绪表现,并请亲朋好友对自己的表现给予评价,并要观察他人的言行和情绪表现,使自己的情绪反映更自然些,得体些,从而变得越来越自然。
【心理医生提示】如果日常的行为中有符合下列状态中的三项,那么医生就会判断患者患有表演型人格障碍: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需要别人经常注意,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者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他人;表情夸张像演戏一样,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说话夸大其词,掺杂幼想情节,缺乏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以核对;以自我为中心,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求或意志,不如意就给他人难堪或表示强烈不满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完全按个人的情感判断好坏;经常渴望表扬和同情,感情易波动;寻求刺激,过多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以往心理学界认为表演型(癔症型)人格与癔症二者是一脉相承的。
但临床观察发现,癔症病人的病前表现为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仅有20%,一些明显的表演型人格障碍病人可终生不发生癔症,因此表明表演型人格虽与癔症有关,但并非必然联系。
故现在普遍倾向于使用“表演型”而回避“癔症型”对此种人格障碍进行表述,以达到区分“癔症人格”与“癔症”之目的。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外在表现一般有以下五个方面:引人注意,惰绪带有戏剧化色彩。
喜好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
他们常常表现出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行为,甚至装腔作势,以引人注意;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
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带有较强的被他人暗示性。
他们经常沉溺于幻想,把想像当成现实,缺乏足够的现实刺激的时候便利用幻想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惰感易变化。
情感丰富,热情有余,而稳定不足;情绪炽热,但不深,因此他们情感变化无常,容易激情失衡。
对于轻微的刺激即产生情绪激动的反应,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动几乎都是反应性的。
由于情绪反应过分,往往给人一种肤浅,没有真情实感和装腔作势甚至无病呻吟的印象;以戏弄他人为达到自我目的的手段。
玩弄多种花招使人就范,如任性、强求、说谎欺骗、献殷勤、馅媚,有时甚至使用操纵性的自杀威胁。
他们的人际关系肤浅,表面上温暖、聪明、令人心动,实际上完全不顾他人的需要和利益;高度的自我中心。
喜欢别人注意和夸奖,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悦一切的时候才符合自己的心意,表现出欣喜若狂,否则会不遗余力地攻击他人。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成因表演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目前尚缺乏研究,一般认为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父母溺爱孩子,使孩子受到过分的保护,造成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符,心理发展严重滞后,停留在少儿期的某个水平,因而表现出癔症型人格特征。
另外,患者的心理常有暗示性和依赖性,也可能是本类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之一。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由于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具有人格发育不成熟的特点,患者的自我心理矫正有相当的困难,因此主要以外在治疗为主。
目前治疗表演型人格障碍主要有认知领悟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两种方法。
由于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心理防御机制发育不成熟,削弱了疏导焦虑、控制冲动或发展。
在认知领悟疗法操作过程中,引入其成长经历所致影响,帮助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对矛盾冲突情景进行剖析,使其重新认识和探索自我,随着其对己、对人和对环境产生理性的认识和领悟,个性趋于成熟和发展,逐渐以成熟而建设性的态度取代幼稚原始的反应方式。
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在人际交往中,总是持强烈要求备受关注的自我中心之态度,因而不能与他人建立稳定的关系,致使他们生活中的应激较多,常有不合理的情绪爆发以及混乱的行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