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材画知识树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1
如何教学生画知识树乔美秀一、认识了解知识树。
通过上网搜索,我了解到:原来知识树是用树形结构来表述一门学科知识的结构和知识梳理的一种方法。
“语文知识树”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魏书生老师有感于当时语文教育考题泛滥、教学缺乏序列的现状,引导学生画出来的。
画知识树要有层次。
打个比方说,这张语文知识结构图,像中国交通图。
第一层次的知识像省,第二层次的知识像市,第三层次的知识像县,第三层以下还有更细密的知识细胞,好比乡镇、村一样。
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
所以在教学中也应该是先整体、后部分。
根据整体建构的原则,在一个学段的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粗知一个学段的知识结构;在一个学期初,教师要引导学生粗知一册教材的知识结构;在一个单元初,教师要引导学生粗知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知识结构图理清教材的思路和各部分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
二、学画知识树这学期我认真研究本册的教学要求,知识体系,内容结构,然后把它们以知识树的形式展示出来。
知识树是让我们对整册书乃至整个学段、整个学科的系统全面的建构和把握。
三、指导学生画知识树1、画什么?教学生画四种树,即:全册教材知识树,单元教材知识树,以及某一课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树。
2、怎么画?全册教材知识树主干:人教版语文第九册。
第一层八个杈,分别是一到八单元的单元主题,如“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等。
第二层是每一单元的训练重点,如第一单元主题:“把握内容,体会感情,学习读书方法。
”第三层是每一单元的课题。
第三层还可以是本单元的语文大课堂和习作内容。
单元知识树主干:单元主题。
第一层就一个杈:单元训练重点;第二层六个杈,包括四篇课题,一个口语交际.习作,一个回顾.拓展;第三层又可分三个杈,分别是主要内容,本课写作方法,读书感悟或词句积累;第四层主要内容还可分为课文的结构,感悟可分为优美词句欣赏。
在学习一单元课文前先带领学生边认识本单元内容边画知识树。
中国教师报:“说教材”怎么说?有具体要求吗?王敏勤:首先,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握本门学科整个学段的教材。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高屋建瓴,从整个学段的高度来讲授一篇课文、一节教材。
教师要把本学科整个学段的教材全部拿到手,对照课程标准认真地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树,写出教材分析。
写教材分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1.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质的要求和量的要求),应如何落实这些要求;2.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是什么;3.本套教材包括了哪些知识,是以什么样的逻辑线索把这些知识结构起来的(要画出知识树并加以说明);4.本套教材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5.本套教材所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什么;6.初中和高中要分别说明考试大纲的要求;7.如果学校领导让我从初始年级教到毕业班,我打算如何处理这套教材。
写完教材分析后,以教研组为单位人人登台演讲,把自己画的知识树投到银幕上(或画到黑板上),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
当然这项工作不可能一遍完成,要反复讨论,烂熟于心。
所以我们的实验学校提出要“煮”教材,煮熟煮透,真正理清教材的三大体系并熟能成诵。
然后是说一册教材和一个单元的教材。
也是按照以上七个方面说,只是说一册教材比说一个学段要具体一些,说一个单元就更具体了。
在时间的安排上,一般在暑假说一个学段的教材并说秋季学期的单册教材,在寒假说春季学期的双册教材。
每次说教材活动都有评价表。
现在许多学校和地区都开展了说教材竞赛活动,搞得轰轰烈烈,效果很好。
到银幕上(或画到黑板上),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
当然这项工作不可能一遍完成,要反复讨论,烂熟于心。
所以我们的实验学校提出要“煮”教材,煮熟煮透,真正理清教材的三大体系并熟能成诵。
然后是说一册教材和一个单元的教材。
也是按照以上七个方面说,只是说一册教材比说一个学段要具体一些,说一个单元就更具体了。
在时间的安排上,一般在暑假说一个学段的教材并说秋季学期的单册教材,在寒假说春季学期的双册教材。
知识树绘制和教材解说的内容知识树绘制及教材解说内容是一致的,按照绘制图解说教材,具体内容从五方面提出要求:1.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师要站在学段课标和教材高度,绘制出本单元知识内容在学段相应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这是教师必须绘制的一棵树),同时在教材解说中,说清楚该单元教材内容在学段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哪些(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以及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对后续知识学习会产生哪些影响(展望知识的拓展趋向)。
按照课标对本单元所涉及知识体系(或知识板块)的总体目标,确定本单元教学的具体目标。
2.绘制和解说要抓住教材的“点”和“眼”。
教师绘制单元知识树,要突出教材的四个“点”一个“眼”(这是教师要绘制的第二棵树)。
即要绘制和解说清楚本单元教材知识的重点、难点、易混点以及高频考点,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所谓“眼”,就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是什么,通过怎样的形式去分解教学难点等。
这些内容只要烂熟于心,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学生自学问题的设置,课堂讲授问题的预设,练习内容的安排,就会恰到好处,就会确保课堂实现高效。
3.知识的整合思想及策略。
教材解说,教师还要说清楚本单元知识的整合思路、整合方法、整合的具体内容(这是教师要绘制的第三棵树)。
教师依据教材知识结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合理调整、补充、取舍教学内容,是教师在解说教材时应该静心思考的问题。
合理的调整、补充和取舍,为学生有效学习、知识构建、融会贯通提供条件,铺平道路,创设情境。
这样,不仅使学生有效掌握所学新知识,而且会有效提高其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教师在合理整合教材的基础上,还要科学划分课时,从课时的知识划分,目标要求上作出具体的分解,以便每节课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确保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4.教学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学生高效学习,与恰当的学习条件的创设,问题情境的再现,是息息相关的(可以绘制第四棵树)。
因而,教材解说教师要清楚、明白本单元教学,哪些教育资源可以利用、可以挖掘或可以重新整合,为教学服务,尤其是单元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结合点,要分析到解说清楚。
说教材画知识树,让每位教师“心中有树”
程xx
新学期伊始,二小教研活动有计划地拉开帷幕。
3月11日下午,在校分管领导的组织下,全校分年级分学科开展了“说教材画知识树”活动。
活动前,大家精心准备,深入挖掘教材内涵,研读课程标准,精心制作教学课件。
活动中,有的老师全面把握教材,从整本书进行解读,梳理出教材的知识构架以及重难点,并提出了独出心裁的教学建议和教学方法,为下一步教学指明了方向;有的教师局部解析教材,从单元内容、单元目标及教学措施等方面进行细化,利用知识树的形式画出知识点,层次清晰,一目了然;有的教师高屋建瓴,在解读教材时视野开阔,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还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拓展知识点,将课堂生活引向课外,如社区资源、网络资源等。
通过此次“说教材画知识树”活动,全校老师对教材的编写意图、编排体例、基本结构以及课程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学习和研讨,做到了心中有“树”,有的放矢,相信在后期教学中定能驾轻就熟,二小整体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