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及教育写作》培训讲义(★)
- 格式:docx
- 大小:59.59 KB
- 文档页数:39
第1篇一、引言典型案例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员从实践中学习,提升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培训旨在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员掌握典型案例教育的方法,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二、典型案例教育的概念与意义1. 概念典型案例教育是指以典型案例为载体,通过深入剖析案例背景、问题、解决过程和结果,引导学员进行思考、讨论和总结,从而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意义(1)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通过案例分析,学员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2)增强学员的实践能力: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学员的团队合作:案例分析往往需要团队协作,有助于培养学员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典型案例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典型案例教育的方法1. 案例选择(1)相关性:案例应与培训主题相关,有助于学员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
(2)代表性:案例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某一领域的普遍问题。
(3)典型性:案例应具有典型性,能够引发学员的思考和讨论。
2. 案例讲解(1)介绍案例背景:简要介绍案例的背景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
(2)分析案例问题:深入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问题的原因、性质和影响。
(3)探讨解决方案:引导学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
3. 案例讨论(1)分组讨论:将学员分成小组,针对案例进行讨论。
(2)分享交流: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论。
(3)总结归纳:培训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提炼出关键点和启示。
四、典型案例教育的实施1. 培训准备(1)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的具体目标和预期成果。
(2)选择案例:根据培训目标选择合适的案例。
(3)制定培训计划: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
2. 培训实施(1)导入案例:简要介绍案例背景,激发学员兴趣。
关于教育案例写作一、定义: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
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
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总而言之,所谓案例之中的“案”:其实就是一个真实的发生过或存在过的具体的事件;而所谓的“例”则是指这一具体的事件,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可以用来说明某一道理,或揭示某一现象存在的原因与问题等的一个具体鲜活的素材事例。
什么是教育教学的案例?推而广之,即能够用来说明某一教育教学现象,或揭示某一教育教学问题,或某一教育教学规律的具体的教育教学鲜活生动的事例。
二、分类与构成:1.分类:包括培训案例、课堂教学案例、学校教育案例、校本教研活动案例、校本管理案例、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等等2.构成:背景、案例描述、反思三、案例特征:教育教学案例是教学故事或教学片断。
案例要叙述教育教学故事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的发展历程;教育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
并非所有的教育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
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
案例应有典型意义,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
案例不能杜撰的故事,而是教育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
四、写法:背景:为故事的叙述进行必要的铺垫。
【200字-300字左右】案例描述:有起因、经过、结果;要生动,精彩。
【全文总字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要有发生、发展、高潮、结果,要有个精彩的外衣】要凸显主题、内容真实、有完整的情景、取舍要恰当、叙述要客观、要揭示人物的心理。
反思:是对案例进行理性分析。
【案例的灵魂,全文总字数的三分之二,围绕案例过程谈,一般是支撑标题的理论、案例中在哪体现的】“案例”是反思的基础,“反思”是案例的升华。
【案例要精彩有吸引力,反思要理性,有深度和价值】五、好案例的标准:1.一个好的案例必须包含一个典型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不能算案例,问题或问题情境缺乏典型性也不能算案例。
第1篇一、引言教育学案例分析是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教育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教育现象、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本讲义将以一个具体的教育案例为切入点,分析案例中的教育问题,探讨解决策略,旨在提高大家对教育实践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案例背景某小学五年级一班,共有学生30人。
班级里学生成绩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纪律较差。
班主任发现,这些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主要在于学习方法不当和缺乏学习兴趣。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班主任决定开展一次针对班级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
三、案例分析1. 问题识别(1)学生学习成绩不均衡:部分学生成绩优异,而部分学生成绩较差。
(2)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
(3)课堂纪律较差: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大声喧哗,影响其他同学学习。
2. 原因分析(1)学习方法不当: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学习兴趣缺失: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兴趣,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3)家庭环境因素:部分学生家庭环境较差,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不够。
(4)教师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可能不适合所有学生,导致部分学生难以适应。
3. 解决方案(1)开展学习方法指导: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3)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家庭教育提供指导。
(4)改进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需求。
四、案例启示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 教师应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五、总结本案例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育案例进行分析,揭示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案例分析专题辅导讲义第一篇:案例分析专题辅导讲义案例分析专题辅导讲义(1)一、、课程性质及基本要求《例分析专题》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专科段的选修课程,属于统服性质的课程,即区电大自开课。
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我国刑法、民法、婚姻家庭法等的基本内容,并能在此基础上具备基本的对典型案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以后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学习的基本方法1、认真阅读主教材;《法学典型案例分析》主编陈军,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2、、参加适当的面授辅导;3、学会自主学习;4、熟读相关的法律、法规;5、、结合司法实践,学会分析基本的案例方法。
案例来源: 2011司法考试案例分析专题三、、有关课程考核说明1、本课程考试命题以课程考核说明为依据,由区电大统一命题;2、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就是案例分析;3、、形成性考核形式为平时作业有两次,网上可以直接下载;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期末考试的答题时限为90分钟;4、试题类型全是主观性试题。
主观性主观性试题题型一般为4--5个案例分析题。
第一部分刑事案例一、犯罪构成是指依照中国刑法规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是使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
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二、受贿罪的犯罪构成及量刑标准[释义]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刑法条文]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第三百八十六条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案例分析及教育写作》培训讲义(★)第一篇:《案例分析及教育写作》培训讲义《案例分析及教育写作》培训讲义第一部分案例分析初步感知案例:老师上课,让学生用“活泼”造句。
一位学生说:我的同桌性格很活泼。
老师说:非常好。
另外一个同学说:湖泊的水很活泼。
老师说:水怎么是活泼的?这个造句不太好,搭配用词不合适。
学生狐疑地看了看老师,坐下来。
请根据此材料用新课程理念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
评分要点:该教师的做法是不妥的。
1、教学死板,不注重过程。
2、不尊重学生,打击学生学习主动性。
3、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未得到发挥。
二、案例分析题答题重要知识点概括总结(一)学生观(二)教师观1、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1)与学生学习,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2)与教育教学,教师是研究者;(3)与课程,教师是建设者和开发者;(4)与社区,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1)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欣赏(2)教学上,强调帮助者、引导者(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合作(三)新的教学观1、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学应重过程甚于重结论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四)新的学习观(五)课程评价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六)师生关系原则1、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1)充分了解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育民主。
(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七)我国目前的主要教学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循序渐进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
(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得以发挥。
(八)德育原则德育原则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7、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8、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常用的德育方法:1、说理教育2、榜样示范3、实际锻炼(九)班级管理原则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5、健全班级规章制度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7、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十)认知过程1、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2、感知觉规律与直观教学3、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4、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5、思维的分类及在教学中的应用(十一)学习心理1、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2、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3、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4、创造性的培养(十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2、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3、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干预(十三)其他相关教育理论1、罗森塔尔效应(皮克玛丽翁效应)2、最近发展区(蹦一蹦,摘果子)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4、成就动机理论6、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7、建构主义理论学说(十四)教育法规1、学校、教师的义务。
2、学生的权利。
第四部分案例分析解题技巧案例分析解题方法可以按照如下三步进行:(一)审题。
(二)析题。
1、首先,确定案例考查类别个别差异类(尊重、平等、民主、因材施教、赏识原则、平等教育、循序渐进)课堂教学类(以学生为主体,愉快教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素养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家庭作业类(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突发事件类(教师机智、责任平均、关注义务)法律法规类(禁止体罚、泄露隐私,关注义务)2、其次,全面考虑问题,理清思路。
(三)答题。
1、组织答案。
完整的案例分析题答案应该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括分析。
若案例中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要首先做出明确判断,再进行简要分析;反之,只需概括分析即可。
第二部分是具体分析。
每一条包括三方面内容,也被总结为“三句话”法。
第①句:列出科学的教育理论。
第②句:对教育理论作简单阐释。
第③句: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说理。
第三部分是总结。
2、专业语言。
3、卷面整洁。
第四部分案例分析经典例析一、个别差异类(班级群体中的特殊学生、差生:平等、尊重、因材施教、赏识、循序渐进等)案例一:大块头案例……开学之前,新生军训,全班同学都在等一个人,他迟迟不到。
一会儿,操场上走来一个人,一米九零的个子,走起路来地动山摇。
他一上车,车上立刻鸦雀无声。
他一屁股坐在老师的旁边,看了一会儿老师说:“你看我是不是很壮实,我就是这儿的黑社会老大。
”然后,伸出一个小拇指,对老师说:“如果你能扳倒我这个小拇指,我就服从你的管教,如果不能……”问题:请用教育理论对这位老师的做法进行评析。
案例二:某校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用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
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
虽然他偶尔也有进步,但没有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走得也非常棒。
请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
二、课堂教学类(学生没有和老师形成统一思路或指出老师错误:愉快教育、教师机智、学生主体性地位、教师角色转换)案例一:常常有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尤其是早上一二节和下午第一节,如果你的学生在上课期间睡着了,你该怎么做?试用教育学原理加以解决!案例二: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
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
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三、教师职业素养类(道德素养、能力素养等)案例一、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
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
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
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案例二:一名年轻的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这是一个学校普便认为的差班。
刚走向讲台,一个男生就站起来问道:“老师,您喜欢不喜欢差生?”老师没有回答,反而微笑地看着他,问道:“你会不会把自己心爱的旧玩具丢掉?”男生想了一会,回答道:“应当不会,我会好好珍藏的。
”老师面向全班同学,庄重地说:“我也不会,你们都是我的弟弟妹妹,如果你们有什么缺点,我会帮助你们改正,直到你们改好为止。
一名差生是各个方面都不及格的学生,而你们只不过是某些方面有所缺陷。
我想,通过努力,大家都会成为优秀的学生。
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
”学生们都感动地鼓起掌来。
(1)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这段材料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2)依据案例说明教师应具备哪些师德?四、体罚学生类(与教育法规相结合)案例一:王洋是某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成绩一直不好,在数学课上他不认真听讲,所以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用教鞭抽打他。
因此,王洋一想到数学课,就感到害怕。
请评析教师体罚学生现象。
五、校园暴力类(教师应该如何处置)案例一: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也越来越大,情绪问题也愈来愈严重。
因此,学校中的学生自杀、校园暴力、学生患忧郁症等问题日益严重。
请问:你认为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案例二: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
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
大概Z 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
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像恨不得把对方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两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
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
”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
五分钟后,他俩握着手言归于好。
整个事件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时间。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
六、课程评价类案例一: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
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
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
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问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
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七、教育法规类案例一:2008年6月12日上午11点左右,安徽省长丰县某中学七(二)班地理课上,学生杨某和同桌陈某发生争打。
授课老师杨某没有及时制止,在同学把他们分开后不久,其中一人口吐白沫,被同学送往医院,不治身亡,死者年龄14岁。
教师杨某没有参加救人,继续上课直至下课,杨某因此被人冠以“杨不管”的称呼。
事情发生后,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学校、教师杨某和当事人家长达成了赔偿20.5万元的协议,杨某承担10万元的赔偿。
请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该案件进行评析。
案例二:小学生武某上课时,起立回答问题,后排的同学陈某用脚将武某的椅子移开,结果武某重重地坐到了地上。
武某当时身体没有任何异样,老师也只批评了陈某几句,就继续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