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法(修订)》、《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等列入《国务院2009年立法计划》
- 格式:pdf
- 大小:85.44 KB
- 文档页数:1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草案)》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1987.06.11•【分类】立法草案及其说明正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草案)》的说明--1987年6月11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长叶如棠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必要性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素之一。
1979年以来,在加强大气环境管理,防治大气污染方面,国家制定了必要的政策和措施,各部门和地方也制定了一些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取得了成效,某些城市在大气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大气污染仍然是严重的,甚至还有继续发展的趋势。
据近几年部分城市对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大气中总悬浮微粒为每立方米600微克左右,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大气污染最严重的程度。
除了粉尘和二氧化硫等主要大气污染物质外,排放含有氟、氯、汞、砷、铅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废气,虽发生在局部地区,但这些物质毒性较大,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危害严重。
所以,大气污染是我国环境保护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加强大气环境管理,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法》是必要的。
二、《大气污染防治法(草案)》的起草经过早在1980年,由原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牵头,国务院有关部委、部分地方环保局的同志和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专家参加,组成了《大气污染防治法(草案)》起草小组。
在起草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收集了国内外有关的法规资料,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协商,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拟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草案)》。
这个草案于今年2月10日业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
根据会议精神,会后又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形成现在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草案)》。
空气质量监测法律法规与管理措施空气质量是一个关乎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为了解决空气质量问题,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与管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空气质量监测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管理措施。
一、空气质量监测法律法规1.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各个国家对环境治理的基本法律,其中也包括了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和管理。
该法律规定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和权力,要求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并通过公众参与,推动环境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2.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是针对大气污染制定的专门法律。
该法律对于空气质量的监测和管理有着具体的规定,包括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监测方法和频率、数据发布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该法律还规定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和处罚措施,以保证空气质量的改善。
3.《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作为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北京市制定了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该条例对北京市的空气质量监测与管理进行了细化和具体化的规定,包括大气污染源的监测和控制、车辆排放标准、开展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等内容。
4.空气质量指数(AQI)标准AQI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数。
各国根据自身的环境和气象条件制定了相应的AQI标准,用以对空气质量进行分类和评价。
根据AQI的分级,人们可以从颜色分类中直观地了解当前的空气质量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空气质量管理措施1.建立监测网络为了全面了解空气质量状况,各级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该网络应覆盖城市、乡村以及工业区等不同地区,通过安装监测站点以及使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和收集空气质量数据。
2.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各国需要提高相关的环保标准。
通过对工业企业、车辆以及燃煤等污染源进行监管,限制其排放量,可以有效降低空气污染程度。
同时,推广清洁能源和技术也是减少排放的重要手段。
3.制定应急措施针对突发的重污染天气,各级政府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法制局《关于<一九八六年立法计划>和拟订“七五”期间立法计划问题的请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1986.05.08•【文号】国办发[1986]36号•【施行日期】1986.05.0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法制局《关于〈一九八六年立法计划〉和拟订“七五”期间立法计划问题的请示》的通知(国办发〔1986〕36号)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一、国务院同意国务院法制局汇集、编制的《一九八六年立法计划》,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二、国务院原则同意国务院法制局关于拟订“七五”期间立法计划的建议。
各部门的立法计划,请于八月三十一日前送国务院法制局,以便统一研究、编制国务院“七五”期间立法计划。
国务院办公厅一九八六年五月八日关于《一九八六年立法计划》和拟订“七五”期间立法计划问题的请示国务院:遵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根据当前经济、教育、科技体制改草工作的需要,参考各部门向国务院办公厅报送的法规制订计划和起草工作的实际状况,我们汇集、编制了《一九八六年立法计划》。
《计划》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国务院在今年内审议、制定的法规。
其中:法律草案十四件;行政法规草案五十一件。
第二部分,为争取年内审议、制定的法规。
其中:法律草案九件;行政法规草案四十四件。
第三部分,为争取年内拟订出草稿的法规。
其中:法律草案十件,行政法规草案三十四件。
以上三个部分合计为一百六十二件。
由国务院提出议案,业经人大、人大常委制定公布的法律,其中有一部分法律的实施细则、实施条例尚未制定发布。
对此,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抓紧拟订,报请国务院审批,以利于已定法律的贯彻执行。
这些实施细则、实施条例,《计划》中未一一列明。
国务院以往发布或者批准发布的法规,由于情况发展、变化,目前需要修订、升格的,或者过去没有相应法规,由于工作需要,亟待加以制订,同时起草条件又已基本成熟的,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积极组织起草,报请国务院审批。
直销两条例进入国务院2024立法修订计划
黄永建
【期刊名称】《知识经济》
【年(卷),期】2024()17
【摘要】2024年5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正式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该通知详细罗列了我国国务院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其中明确提出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案(21件)、拟制定、修订的行政法规(30件)、预备制定的行政法规(19件)、预备修订的行政法规(18件)。
【总页数】1页(P1-1)
【作者】黄永建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
【相关文献】
1.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列入国务院2015年立法工作计划
2.国务院公布立法工作计划将修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3.国务院出台2009年立法计划《大气污染法(修订)》、《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等列入计划
4.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列入国务院2015年立法工作计划
5.《大气污染法(修订)》、《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等列入《国务院2009年立法计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气污染题库(含参考答案)1、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向( )报告节能工作。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B、国务院工作人员C、政府机关各部门工作人员D、国务院答案:C2、国家鼓励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 )有机溶剂。
A、低毒低挥发性B、无毒无挥发性C、低毒无挥发性D、无毒无害答案:A3、建筑外架外侧密目网高度不低于( )。
A、1.5mB、2.5mC、2mD、1.2m答案:A4、城区施工现场主要路段工地围挡高度不低( )。
A、2mB、2.5mC、3mD、4m答案:B5、现场应配备足额的专职卫生保洁人员 ,不间断对道路及现场整洁状态进行检查和清扫,负责保持场内、出入口及其左右 ( ) 米以内道路的清洁.A、10B、50C、10D、1 5 0答案:C6、施工现场必须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并与建设主管部门联接实现远程监控,监控摄像机应至少安装( )台。
A、5D、4答案:D7、公司的污水分为( )A、生产污水B、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C、雨水D、生活污水答案:B8、气候变化的原因概括起来可分为( )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大类。
A、大地B、动物C、自然D、海洋答案:C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建设与管理本行政区域( )和大气污染源监测网,开展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监测,统一发布本行政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信息。
A、固体环境质量B、大气环境质量C、水环境质量D、重金属环境质量答案:B10、国家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重点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A、统筹协调B、联防联控C、统一排放标准D、综合治理答案:A11、建筑工地围挡“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刊载量必须达到广告总量的( )以上。
A、10%D、0.2答案:B12、《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转炉气、电石气、电炉法黄磷尾气、有机烃类尾气的,须报经( )批准。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B、省、自治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C、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D、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答案:C13、中国环境保护事业是那一位领导人的倡导下开创起来的 ?A、周恩来B、毛泽东C、邓小平D、刘少奇答案:A14、( ) 为项目部扬尘治理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项目管理人员 ,开展落实扬尘治理工作.A、项目环境监管人员B、项目安管人员C、项目经理D、项目技术负责人答案:C15、下列哪项是公共机构节能监督检查的内容( ) ?A、开展能源审计情况B、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C、能源消耗定额执行情况D、以上都是答案:D16、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建设对大气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2013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3.05.17•【文号】国办发[2013]37号•【施行日期】2013.05.1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2013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3]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2013年立法工作计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现就做好国务院2013年立法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突出政府立法重点。
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2013年的中心工作,把推进政府机构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需要制定或修订的法律、行政法规项目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力量攻关,及时完成起草和审查工作,同时抓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立法工作。
要坚持立改废并举,抓紧清理不符合科学发展、有碍社会公正和过时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根据清理结果该修订的抓紧修订,该废止的及时废止。
二、严控新设行政许可。
起草法律、行政法规,必须切实贯彻“今后一般不新设许可”的要求,凡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行政机关采用事中、事后监督等其他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事项,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因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需要确需新设行政许可的,必须严格遵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加强合法性、必要性和合理性审查论证,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公布草案等形式听取各方面意见,并征求中央编办的意见;向国务院上报法律、行政法规送审稿时,要附具听取和采纳各方面意见的材料,以及中央编办的书面意见。
大气污染知识模拟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由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检验监督总局于2012年2月29日发布,自( )起施行。
A、2012年12月1日B、2016年7月1日C、2016年1月1日D、2016年12月1日正确答案:C2、《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 ) 有机污染物的企业应当采取有利于减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措施,配备有效的净化装置,实现达标排放。
A、暂时性B、可扩散性C、有害性D、持久性正确答案:D3、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管理。
A、经济社会B、发展水平C、自然环境D、实际情况正确答案:C4、环境噪声具有的特点是( ) 。
A、分散性和持续性B、危害大和复杂性C、无形性和多发性D、易评估和暂时性正确答案:C5、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 ) 为目标,坚持( ) ,规划先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 ) 和布局,调整( ) 。
A、源头治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能源结构;产业结构B、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源头治理;产业结构;能源结构C、源头治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产业结构;能源结构D、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产业结构;源头治理;能源结构正确答案:B6、乱扔烟蒂容易引发火灾 , 是因为烟蒂的温度比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要高。
燃烧的烟蒂的表面温度能够达到( ) ℃ 。
A、600~700B、200~300C、1000~1200D、700~800正确答案:B7、在大气污染物中,对植物危害较大的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和氟化物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D、一氧化碳和氟化物正确答案:B8、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 )A、坚持可持续发展B、倡导和谐社会C、科技兴国D、发展循环经济正确答案:D9、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 )%为宜 , 放得过多和过少都费电。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空气污染 ,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置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要求。
本规范合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组织和管理,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范对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进行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第四条设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能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温和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监测网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的代表性。
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可分为 4 类:污染监控点、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对照点和空气质量背景点.第五条国家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为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设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全国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 ,反映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水平;(二)确定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背景水平以及区域空气质量状况;(三)判定全国及各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四)为制定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
第六条各地方应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按本规范规定的原则,设置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或者市(地)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以下称“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 ,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空气污染物可能浮现的高浓度值;(二)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各环境质量功能区空气污染物的代表浓度,判定其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三)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重要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四)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的背景水平;(五)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六)为制定地方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 .第七条环境空气质量常规监测项目应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污染物中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