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检测三
- 格式:docx
- 大小:26.34 KB
- 文档页数:5
2023届四川省名校联考高考仿真检测(三)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街头巷尾的叫卖声是中国民俗文化中极具烟火气的场景和记忆。
陆游写“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南宋深巷叫卖杏花的伞下风情。
老舍写国难家仇,“那最常听到的电车铃声,与小贩的呼声,今天都一律停止。
北平是在悲泣!”陆文夫记忆里,旧时“阿要大白米唉”“阿要白兰花啊”的姑苏吆喝,是与苦难并行的市井浪漫。
中国百姓生的抗争、美的念想,在这一声声低吟浅唱里代代延续。
叫卖声是最难传承和保护的声音文化遗产之一。
它由旧时城市乡间行商“自发口头创唱”,功能性、场景性极强。
自宋以降,叫卖声就在街市中显现。
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都城临安“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抹、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
”“歌叫关扑”就是歌乐戏唱的叫卖兜售与投壶抽奖游戏的结合。
清代风俗志《帝京岁时纪胜》中“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描写的是老北京十二月时的“市卖”。
“市卖”里的叫卖声由“吆喝”和“货声”组成,晚清民初,北京城中的五行八作均有专门的叫卖调和与之相配的响器。
叫卖声里,各地的城乡风情也一一呈现。
老天津卫叫卖、上海滩叫卖声、太原市声、绍兴叫卖、南京吆喝……每一处城乡都曾拥有独具特色的叫卖声,这是属于本地的文化记忆。
老北京叫卖声依托老北京方言,兼具曲艺“贯口”风格,既要有规矩,又要有艺术性。
这与北京胡同独特的空间形态有关。
如在大宅门前吆喝,要拖长声,既让三四层院子里的太太小姐们听见,又要透出优雅,不能野腔野调地招人烦。
上海弄堂空间围合封闭,小贩们叫卖的声音便显得格外响亮,透过窗户就可听见。
“薏米杏仁莲心粥”“五香热白果,香是香来糯是糯”……形形色色的叫卖声从早到晚、此起彼伏,营造出浓浓的生活情韵。
绝密★启用前2023届山东省高三第三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语文本试卷8页。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对趋势性问题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才能未雨绸缪、提前谋划、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高质量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提出科技自立自强破解“卡脖子”问题,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正是战略上的前瞻性思考,使我国在面对不确定性因素时总能收放自如、应对裕如。
因此,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地预见未来、引领未来。
策略是战略实施的科学方法。
要取得各方面斗争的胜利,我们不仅要有战略谋划和坚定意志,还要有策略、有智慧、有方法。
应该看到,实施战略的环境条件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每时每刻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
这就需要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
各地区各部门一方面要恪守战略的原则性,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另一方面也要善于把握策略的灵活性,制定(摘编自《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人民日报》2023年02月22日)材料二: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 1 —乡(镇)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场 考号密 封 线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2024-2025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月考三检测试题(卷)语 文(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题号 一二三四五六七卷面分总分得分同学们,要仔细的读题目哦,相信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卷面分还有5分哦。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6分)理睬.(c ǎi ch ǎi) 玩耍.(shu ǎ shu ǎi) 富饶. (y áo r áo) 沙啦.响 (la l ā) 海参. (sh ēn c ān) 栖.息 (q ī x ī) 二、看拼音写词语。
(8分)n ǎo dai y ǒu q ù y ín p án y ōu m ěig ē bei d ā chu án cu ì ni ǎo r óng sh ù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9分)各( )各( ) 严严( )( ) 成群( )( ) ( )( )辈辈 ( )光( )色瑰丽( )( )(1)、____________的蜜蜂在花丛中飞上飞下,忙碌不停。
(2)、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____________。
(3)、这里是我们____________生活的地方。
四、按要求写句子。
(15分)(1)、树木的枝叶挡住了人们的视线。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颗颗杨梅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课文直通车。
重庆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合诊断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作为地标性建筑中的突出代表,长城在全世界已经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成为世界语境的中国符号。
长城曾是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修建的规模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
历朝历代均修筑了长城,修建目的由诸侯国间的互相防御,转变为保护农耕地区,调整农耕政权与游牧势力之间的社会经济秩序。
长城内外是故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
经国家文物局认定,截至2012年6月,中国历代长城遗迹总长共有21196.18千米。
中国长城因其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于1987年被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历史上修筑过的长城,都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多的艰辛,持续地建筑和使用长城?修建长城与当时的地理环境有关。
东边和南边的大海,西面和西南的喜马拉雅等高山,构成了当时难以逾越的自然屏障。
北方虽有荒漠,却有广袤的草原相连接。
中国古代文明形成过程中,定居农业形成初期的冲突,主要是不同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争。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相互防御的长城,属于这种性质战争的继续和发展。
战国时期,有了秦、赵、燕三个诸侯国修建的长城,开始了农耕对游牧的防御。
秦汉时期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万里长城,作用主要是在农耕文明向北扩展之后,协调农耕和游牧两种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矛盾和冲突。
在古代中国中原地区,农业始终是立国之本,保护农耕就是保护国家命脉。
从战国以来,长城一直肩负着这项使命。
长城由绵延伸展的一道或多道城墙,一重或多重城堡以及沿长城密布的烽燧、道路、各种附属设施,巧妙借助天然险阻而构成。
长城防御体系以城墙为主线,以关隘为支撑点,点线结合、纵深相贯,每道长城都长达千里甚至更长。
说到长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戍守坚固的城墙,是永不散去的烽火硝烟。
其实严格地讲,长城沿线的绝大部分地方都没有打过仗,即便是打过仗的地方,绝大部分时间也是不打仗的。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下)期末检测卷题次一二三四五六合计得分一、书写展示。
抄写下面的句子,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整张卷面2分)(3分)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二、词句检阅。
(25分)(一)拼拼写写,我能行。
(8分)pǔtōng fǎng fúmógu mìfēngzhān jiāo qiān xūmóxíng zhìhuì(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4分)1.妈妈加班没回家,他只好到隔壁一个作.(zuōzuò)坊里写作.(zuōzuò)业。
2.这种鲜.(xiān xiǎn)花来自美洲,我们这边鲜.(xiān xiǎn)少有人见过。
3.跟老板折.(zhēzhé)腾了半天,总算让他同意打折.(zhēzhé)了。
4.透过门缝.(féngfèng),他看见妻子正在灯下缝.(féngfèng)补衣服。
(三)选择正确的字打“√”。
(2分)1.请不要打(继断)他的话,让他(继断)续把话说完吧。
2.由于(旋旅)途劳累,她刚下车就感到天(旋旅)地转。
(四)一字多义。
(5分)信:①信用;②相信;③信奉(宗教);④听凭,随意,放任;⑤凭据;⑥书信。
1.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
()2.我才不信.咧,你别小人说大话啦!()3.爸爸很久没回家了,我决定写一封信.给他。
()4.他们一家都只信科学,不信.宗教。
()5.不要信.口开河,说话一定要负责任。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6分)1.到那时我就把头发烫起来。
(改为“被”字句)2.小蘑菇长出来了。
(改为拟人句)3.婷婷做完了老师所有布置的作业。
(修改病句)三、课文盘点。
(20分)1.根据课文内容连一连。
(4分)《肥皂泡》萧红万寿菊凌晨四点《蜜蜂》谢婉莹牵牛花下午三点《荷花》叶圣陶夜来香傍晚六点《火烧云》法布尔烟草花晚上八点2.《我不能失信》中,宋庆龄教会我做人要;《剃头大师》让我认识了小沙,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是一个;《小真的长头发》带我走进想象的世界,除此之外,我们还学了另一篇关于想象的课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卷三(附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1.本卷要求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3分)2.在方格内正确抄写《左传》中的内容。
(2分)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积累应用(50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9分)二、给下列词语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内。
(6分) 差:①不相同;不相合;②错误;③缺少;欠;④不好;不够标准。
1.他们俩的相貌差.得远了,怎么会认错呢? ( )2.这块手表也太差.了,才几天就不走了。
( ) 3.等一下,我们还差.一个人就到齐了。
( ) 味道:①舌头尝得到的某种味觉的特性;②气味;③指趣味;情趣。
4.这本书越看越有味道..。
( )5.苹果的味道..真甜。
( )6.厕所附近有一股难闻的味道..。
( )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4分)1.《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中裁缝不用接袖子也能给顾客做一件漂亮的春装是因为他的手艺非常好。
( ) 2.《漏》中“漏”是一只可怕的怪物,它吓跑了老虎和贼。
( ) 3.《我变成了一棵树》中“我”希望变成一棵树,是因为这样就没人在“我”玩的时候叫“我”吃饭了。
( )z ī sh ì j ì x ù xi ū ji àn d ǎn xi ǎo gu ǐ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描写的是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的心情。
( )四、选择题。
(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咳嗽.(sou)作.坊(zuō)纵.横(zhòng)瞭.望(liào)B.鸳鸯.(yāng)模.样(mú)盗贼.(zéi)栅.栏(zhà)C.蜡烛.(zhú)脆薄.(bó)陈醋.(cù)嘀.咕(dí)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争奇斗艳邯郸学步波光粼粼杞人忧天B.耿耿于怀没精打彩坑坑洼洼准确无误C.丁零丁零翩翩起舞滥芋充数画蛇添足3.《肥皂泡》中为什么要在阴雨天气吹肥皂泡?( )A.下雨天不能去山上海边玩。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质量检测试卷(三)及答案第1页(共8页) 第2页(共8页)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质量检测试卷(三)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即可。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1)请在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6分)①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淮》) ③ ,贾生才调更无伦。
(李商隐《贾生》) ④可怜夜半虚前席, 。
(李商隐《贾生》) ⑤ ,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⑥ ,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2)理解性默写。
(4分)①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渲染笛声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的句子是: , 。
②赵师秀《约客》一诗中,通过写一个小小的动作,生动而又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态的句子是: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
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su ō的舞姿;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凭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
即使无风无月,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h én ,是那般生动而空灵。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分)婆su ō( ) 清劲.( ) 波h én (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2分) (3)“迷离”的意思是 ;“掩映”中“掩”的意思是 。
(2分) (4)选段主要运用 和 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美丽的竹景。
(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浙江省2025届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题(三)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石碾.(zhǎn)碾麦子前,要先用簸.(bò)箕将麦子过滤一下,滤去其中的草屑和砂石,碾玉米后要用簸箕将粉与糁分别开,这些工作除了簸箕任何家什都不能胜任。
B.土墙的土是从园地里刨.(páo)起的,园地的土在一茬茬的播种和收成中,就如保藏那些随机遗忘的菜子和草根一样,保藏了一代代洒落在这里的祈.(qí)盼目光。
C.莺啼鸟啭.(zhuàn)芳草绿,又是一年茶香时。
趁着好季节,携亲带友去大自然吧,汲.(jí)一瓢清冽的春水,煮一壶清幽的春茶,让一颗喧嚣躁动的心渐渐伸绽开来……D.韶华流转,曾经的风华变成了班驳的回忆,我们也渐渐褪去懵.(měnɡ)懂,成长为大人的模.(mú)样,多想用一纸素笺记录那逝去的青葱岁月,祭祀曾经的纯真年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日子好过了,囤积生活用品的人少了,但“囤积信息”的人多了,理由也更充分了。
[甲]看过的电影、照过的相片犹如《备忘录》,记录着美妙的记忆,弃之惋惜;没读的书、没看的帖,偶遇就是缘分,假如不立刻保存,就会在信息洪流中无影无踪....。
囤积信息几乎不占用物理空间,不会和生活起居“抢地盘”。
[乙]存储介质由1.44MB的3.5英寸软盘扩大到空间以GB、TB计的硬盘、网盘,信息获得渠道从实体书报到群组网站,我们赶上了“攒资料”最便.捷.的时代。
[丙]信息爆炸,意味着信息量大、信息迭代快;所幸,信息的存储、传输实力也更强。
但除了“量变”的视角外,人们更关注信息存储方式的变更是否带来了“质变”。
有人说:“信息囤积,使人们从学问的生产者成为学问的搬运工。
”有人说:“只存不看,人变懒了,大脑也蜕.化.了。
”这些说法似乎有些道理。
2017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试卷检测三一、论述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朴素之美(陈望衡)大力推选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当下我们追求的目标。
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形态在尊重生态这一前提下应该拥有诸多形态,但朴素是其中标志性的美。
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
“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
老子用它们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即自然的状态。
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
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
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色观。
崇尚天然、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
二是恬淡观。
不慕繁华、不贪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
三是清新观。
不繁复、不艳丽,清雅、简洁,充满生气,以清廉为贵。
《庄子》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诚”为真、为信,以诚为尊、以信为美。
此外,朴素观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
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朴素是最高的美。
这种美灵动而无限,既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
其实,视朴素为美不独中华民族为然,世界各民族也大都如此。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排挤,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奢华生活也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
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
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文明与生态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出来了;与之相应,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既是对工业社会那种严重破坏生态的奢华美的批判,又是对农业文明时代具有生态意味的朴素美的回归,但回归不是复旧,而是否定之否定的升华,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与农业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有着实质不同。
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中,虽然也类似农业文明时代朴素审美观那样尊重自然、奉自然为美,但实际上这种尊重的立足点是生态,因而可以说,不是自然而是生态才是朴素美的灵魂。
朴素作为生态文明时代标志性的美,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的,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低碳的,任何高耗能的生活方式都谈不上朴素;必须是环境保护型的,任何生活方式如果产生诸多垃圾或者垃圾不易回收,这种生活方式就与朴素无缘;必须符合生态公正原则,这种公正一是体现为对动植物生存权利的尊重,二是体现为在精神上尊重动植物自身的价值。
从人类利益出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
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
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
(选自《人民日报》)1.下列有关“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要求我们遵守生态公正的原则,这种公正是指否定人的主宰地位,尊重其他动植物生存的权利及价值。
B.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与农业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二者尽管有相似之处,但实质不同,前者将“生态”视为“朴素美”的灵魂。
C.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要求人们奉行低碳环保的理念,远离高耗能的、奢侈浮华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消耗自然资源。
D.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要求人们保护自然环境,正视当前人类社会出现的垃圾问题,反对产生过多垃圾,倡导对垃圾进行回收利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朴素观最早由老子提出,继而得到了诸子百家的肯定响应和丰富完善,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审美观。
B.在老子看来,“朴”指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朴素”是事物的极致,“见素抱朴”体现了道家的审美追求。
C.中国农业社会循导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内容包含本色观、恬淡观等。
D.朴素观是道家在自家学说的基础上,借鉴并吸取儒家、墨家等学派观念的精华内容而不断向前发展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前我们倡导的朴素审美观,是对工业社会严重破坏生态的奢华美的批判,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追求低碳绿色生活的必然选择。
B.在全社会倡导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可以改变资源被浪费、环境被污染的现状,彻底解决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C.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的指引下,人类要注意在尊重生态规律的基础上与生态相互容让,避免矛盾,协调发展。
D.在中国传统美学之中,朴素备受推崇,被视为美的根源,“崇尚朴素”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元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望(李梦阳)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 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 ,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
注:明代弘治年间,鞑靼屡扰,西北边境多有战事。
李梦阳前线犒军,有感而发。
①弢:装箭的袋子。
②飞挽:快速运送粮草的船只。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
世称“郭汾阳”。
4.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写了诗人登临眺望的地点和时节。
水绕边墙,秋雁南飞,扣题的同时也使诗的境界愈见空阔、苍凉。
B.颔联上句描写了作者跨过壕沟追逐野马的场景,表明作者想加入到队伍中,以实现其保国安民的崇高理想。
C.颈联描写了尘土飞扬的黄河渡口和冷月高挂的战场,战前准备的繁忙和战场的冷寂对比,预示着战争即将来临。
D.尾联直抒胸臆,着重表达了对唐代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的朔方节度使、封为汾阳郡王的郭子仪的敬仰之情。
E.全诗紧扣诗题“秋望”二字落笔。
诗中之景,无不是“望”中所见,无不透出凄清肃杀的秋的气息。
5、本诗是一首边塞诗,作品中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边塞诗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 ------------------------------------------------------------------------------三、语言表达题(3小题,共14分)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种偏激的观念认为,而今,文学萧条了,音乐冷清了,话剧玩不转了,小品臭街了,而影视却成了众望所归....的主流消费品。
B.“中国诗词大会”带着深埋于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的诗词,在带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的同时,完成了一次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
C.当“单打独斗”已经无法实现产业整合,那么“抱团出海”就成了理性的必然选择,于是民营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的授资控股实体便应运而生....。
D.对于所有经历过高考的人,高考都将是青春的记忆,成长的历练。
就像生活中许多不得不做的事情一样,不要逃避、全力以赴....。
考完以后,继续前行。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根据客户多样化需求,我们进行“定制化”加工、种植和包装,保障农产品质量,赢得市场的认可,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农产品市场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B.建立养老机构退出机制,发现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且不整改以及违法违规行为导致事故的养老机构,向社会公告并通报相关部门。
C.许多革命前辈,在矢志不渝、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利益奋斗的实践中,从“齐家”做起,开创了红色家风,成为全党、全社会称颂的家风表率。
D.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8.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许多同学围着在这次考试中表现出色的周洋同学,让他介绍经验,周洋说:“你们先到一边等等,等我喝杯水再赐教。
”B.近日,学校为了让学生们以更好的心态迎接高考,减轻心理压力,在同学们必经的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书“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C.只见大厅的角门一开,走出一位老人,手拄拐杖,答道:“老朽写得不好,让大陆的兄弟见笑了。
权当文字游戏吧!”D.学校公告栏有某学生写的失物启事:“我在餐厅吃饭时不小心遗失了《高中数学题典》,如有拾到者,请迅速还我。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就地球上的生物来说,虽然品种形态多种多样,①。
因此科学家们探索其它星球上是否有生命时,都是以是否有碳氢化合物存在为前提依据。
②,那么这个星球上至少有了同地球生命相似的信息存在。
宇宙间普遍存在碳氢化合物,只要具备了适合的条件,③。
答:①----------------------------------------------------------------------②----------------------------------------------------------------------③----------------------------------------------------------------------2017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试卷检测三答案1.A(“否定人的主宰地位”于原文无据。
)2.C(A“继而得到了诸子百家的肯定响应和丰富完善”与文意不符;B“朴素”应为“自然”,偷换概念;D“借鉴并吸取儒家、墨家等学派观念的精华内容而不断向前发展的”无中生有。
)3.A(B“彻底解决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表述绝对化;C“与生态相互容让,避免矛盾”与原文“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的表述不符;D“崇尚朴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元素”不当,世界其他民族也大都以朴素为美。
)4.(5分)BD (B客子指士兵,野马是尘埃;D着重表达对优秀将领的期盼)5.( 6分)(1)意象(自然景象):黄河、边墙、古渡、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