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区域观察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3.89 MB
- 文档页数:2
小学生科学探索观察记录表5篇以下是五篇小学生科学探索观察记录表,每篇记录表包含日期、观察对象、观察内容、实验过程和结论五个部分。
小学生科学探索观察记录表1日期:2022年9月10日观察对象:植物的生长观察内容:今天我观察了我们家的盆栽,发现它的叶子比昨天更绿了,而且叶子上的脉络更加明显。
我还发现,盆栽的茎比昨天更高了,看起来很有生命力。
实验过程:我每天都会给盆栽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
我还会在下午的时候把盆栽搬到阳台上,让它们接受阳光的照射。
结论:通过这次观察,我明白了植物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
---小学生科学探索观察记录表2日期:2022年9月15日观察对象:鸡蛋的浮沉观察内容:今天我在实验中发现,鸡蛋在水中是会浮起来的。
我把鸡蛋放在一个透明的杯子中,然后慢慢往里面加水。
当我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鸡蛋就浮了起来。
实验过程:我在杯子中放入鸡蛋,然后慢慢往里面加水。
当我发现鸡蛋开始浮起来的时候,我记录下了水位。
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了解到鸡蛋的密度比水大,所以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鸡蛋就能浮起来。
---小学生科学探索观察记录表3日期:2022年9月20日观察对象:冰融化观察内容:今天我在实验中发现,冰融化后会变成水。
我拿了一个冰块,放在一个透明的碗里,然后放在室温下。
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冰块慢慢融化了,变成了水。
实验过程:我把冰块放在碗里,然后放在室温下。
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观察一下冰块的状态,直到它完全融化。
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了解到冰在室温下会慢慢融化成水。
---小学生科学探索观察记录表4日期:2022年9月25日观察对象:火山爆发观察内容:今天我在实验中模拟了火山爆发。
我拿了一个小碗,里面装了一些泥土,然后在一个角落挖了一个小洞。
我把一些火山灰色的物质放进小洞里,然后加入了醋。
突然,小洞里冒出了很多气泡,就像火山爆发一样。
实验过程:我先把泥土放进小碗中,然后在碗的一个角落挖了一个小洞。
我把火山灰色的物质放进小洞里,然后慢慢加入了醋。
幼儿园科学区域观察记录第一次观察记录:观察草莓种子发芽我们把一些草莓种子放在湿纸巾上盖好,放在一个透明的容器里。
每天早上我们都来观察种子的变化。
第一天:我们看到种子是黑色的,并且非常小。
我们仔细观察种子的外形和颜色。
第二天:一些种子的外部开始变化,变为淡黄色。
我们看到湿纸巾上开始出现一些小小的白点。
第三天:我们观察到有些种子发芽了。
发芽的种子上有一根小小的白色芽。
第四天:发芽的种子变长了一些,芽也变绿了。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小小的叶片。
第五天:有些种子的芽长得更大了,叶片也更多了。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草莓的形状。
通过这个观察,我们学到了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
第二次观察记录:观察水的状态变化我们把一些水放在一个透明的容器里,通过观察水的变化,学习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第一天:我们把容器放在室内,发现水是液体状态,可以自由流动。
第二天:我们把容器放在冰箱里,观察到水慢慢变冷,变成了固态,变成了冰块。
第三天:我们把冰块放在室温下,观察到冰块慢慢融化,变成了液体状态。
通过这次观察,我们了解到不同温度下水的状态会发生改变,掌握了水的三态变化的基本知识。
第三次观察记录:观察石头在水中的浮沉我们把不同大小的石头放在一个透明的容器里,加满水后观察石头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第一组观察:我们放了一个小石头和一个大石头进入容器中,发现小石头浮在水面上,而大石头沉到了容器底部。
第二组观察:我们换了一个更大的容器,放入一个小石头和一个中等大小的石头。
我们发现小石头浮在水面上,而中等大小的石头在水中悬浮。
通过这次观察,我们发现石头在水中的浮沉与石头的大小和水的体积有关。
通过幼儿园科学区域的观察,幼儿可以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更深入地了解和探索科学知识。
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他们培养了耐心与细心,学会了观察、分析和总结。
这些经验和能力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班科学区区域观察记录表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今天的天气:[ ]晴[ ]多云[ ]雨[ ]雪
1.观察主题(请在下面的空格中画出今天观察的主题或写下它的名字):
2.我看到的(描述或画出他们所看到的东西)
(1)画图区:
(2)描述区:
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
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_
形状像:__________________
3.我听到的(描述或模仿声音)
听到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像:__________________
4.我摸到的:
(在这里描述触摸的感觉)
感觉:__________________
摸起来像:__________________
5.我闻到的:
(在这里描述气味)
气味:__________________
气味像:__________________
6.我的问题: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或假设)
我想知道: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猜测是:__________________
7.小实验/探索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我做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如何:__________________
8.今天学到了什么(总结一下今天的发现)?我学到了:__________________。
大班科学区区域观察记录表观察日期:[填写具体日期]观察时间:[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观察对象:[大班幼儿姓名/小组名,或泛指“大班幼儿群体”]观察区域:科学区观察目的:1.了解幼儿在科学区的活动兴趣与参与度。
2.观察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记录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情况。
4.评估科学区材料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观察内容:序号观察点幼儿表现描述教师支持与引导1 活动选择多数幼儿选择了[具体活动,如磁铁实验、植物生长观察等],表现出浓厚兴趣。
提供多样化的科学活动材料,鼓励幼儿自主选择。
2 专注度与持续时间幼儿在[活动名称]上平均持续[具体时间]分钟,表现出较高的专注度。
适时提供新的挑战或问题,保持幼儿兴趣。
3 探索行为观察到幼儿[具体行为,如尝试不同方式移动磁铁,记录植物生长变化],展现出积极探索的精神。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方法,引导其观察并记录结果。
4 解决问题能力当遇到[具体问题]时,幼儿[幼儿解决方式,如求助同伴、尝试新方法],成功解决了问题。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
5 合作与交流幼儿之间在[具体活动]中进行了[合作/讨论],分享了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鼓励幼儿相互学习,促进团队合作与交流。
序号观察点幼儿表现描述教师支持与引导6 对科学概念的理解通过观察,幼儿对[具体科学概念,如磁铁的吸引力、植物生长周期]有了初步的理解。
利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科学原理,加深幼儿理解。
7 创造性与想象力幼儿在活动中展现出[具体创造性行为,如设计独特的实验装置],显示出丰富的想象力。
鼓励幼儿发挥创意,探索更多可能性。
8 材料使用情况与反馈幼儿对[具体材料]的使用较为熟练,但提出[材料不足/损坏/需更新]的反馈。
根据反馈调整材料配置,确保材料充足且适宜。
观察总结:本次观察中,大班幼儿在科学区表现出了较高的活动兴趣和参与度,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展现出良好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班科学区区域观察记录表日期:______________观察者:______________观察时间:开始时间__________ 结束时间__________参与幼儿姓名:______________一、环境设置与材料选择•环境描述:简要描述科学区的布局、光线条件、安全设施等。
•提供的材料:列出本次活动中提供的所有科学探索材料(如磁铁、放大镜、显微镜、水、小苏打、醋等)。
二、幼儿活动表现1.参与情况:o幼儿是否自愿进入科学区?o参与活动的持续时间?o与其他幼儿的互动情况(合作/独立)?2.兴趣点:o幼儿对哪些材料或实验特别感兴趣?o观察到的具体行为或反应(如触摸、尝试、提问)?3.操作过程:o描述幼儿如何使用材料(操作步骤、方法)?o是否遇到困难?如何尝试解决?4.发现与结论:o幼儿在实验或观察中发现了什么?o是否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或结论?三、教师支持与引导•介入时机:在什么情况下教师进行了介入或指导?•支持方式:采用了哪些方式支持幼儿的学习(提问引导、直接示范、提供额外材料)?•幼儿反应:幼儿对教师支持的反应如何?是否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四、观察反思•幼儿发展亮点:本次活动中,幼儿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色或有所进步?•待改进之处:有哪些方面需要教师在后续活动中进行改进或提供更多支持?•后续计划:基于本次观察,计划如何调整科学区的材料、活动或教学策略?请在使用此模板时,保持记录的客观性和具体性,以便为幼儿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定期回顾和分析这些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兴趣、能力和需求,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教育计划。
小班科学区域观察记录科学区域观察记录是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记录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深入探索科学知识。
下面是本人参与小班科学区域观察的记录。
观察一:昆虫的生长过程观察地点:学校的花坛观察时间:3月1日-3月20日观察对象:蝴蝶观察工具:放大镜、摄像机观察步骤:1.在花坛上选择一片花朵良好的位置,注意不要伤害花朵的生长。
2.将放大镜对准花朵,观察是否有蝴蝶蛹或幼虫。
3.如果找到蛹或幼虫,通过摄像机拍摄下来,以便观察时更仔细。
4.观察蛹或幼虫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征,记录下来。
观察结果:3月1日:在一片紫色的花朵旁边发现了一个绿色的蝴蝶幼虫。
它身体呈弯曲状,表面有很多细小的刺毛,长约2厘米。
3月5日:蝴蝶幼虫已经长到了3厘米左右,颜色从绿色变成了黄绿色。
它的身体看起来更加肥胖,细小的刺毛也更加明显。
3月10日:蝴蝶幼虫已经长到了4厘米左右,身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绿色,还有一些黑色的斑点。
它的行动也更加灵活,可以爬上花朵的茎。
3月15日:蝴蝶幼虫已经长到了5厘米左右,颜色变得更加明亮,绿色更加鲜艳,黑色的斑点也更加清晰。
它的运动速度明显提高,可以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
3月20日:蝴蝶幼虫终于变成了蛹,它紧紧附在花的茎上,形状呈椭圆形,颜色呈现出金属光泽,非常漂亮。
观察心得:通过这次观察,我深刻认识到了昆虫的生长过程。
蝴蝶从小小的幼虫长到蝶蛹再到成年蝴蝶,经历了许多蜕变和变化。
观察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蝴蝶幼虫从一个花朵到另一个花朵的行动,这说明蝴蝶幼虫需要寻找新鲜的食物来满足自己的生长需求。
观察二:水中植物的生长及变化观察地点:学校的鱼缸观察时间:4月1日-4月30日观察对象:水生植物(浮萍、水葱)观察工具:显微镜、尺子观察步骤:1.选定一片水生植物的茎叶较为完整的部分,用尺子测量其长度。
2.使用显微镜对植物的细胞进行观察。
3.观察植物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记录下来。
观察结果:4月1日:鱼缸中种植了一些浮萍和水葱,浮萍的大小约为1-2厘米,呈圆形,颜色为浅绿色;水葱的长度大约为5-7厘米,以一颗颗球状的细胞相连。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科学区颜色观察记录今天我在幼儿园中班的科学区进行了一次颜色观察实验。
实验旨在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不同颜色的物体,了解颜色的特性和感知。
以下是观察记录:观察记录一:物体:红色小球观察结果:孩子们纷纷表示这个小球是红色的,大多数都能准确地辨认出来。
他们开始描述小球的形状、大小,并表达了自己对红色的印象,如“红色是我的最爱”,“红色很漂亮”等。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红色的辨识度较高,并对红色产生了积极的情感。
观察记录二:物体:蓝色小方块观察结果:与红色小球相比,孩子们在辨认蓝色小方块时的表现略显各异。
大部分孩子能够准确识别出蓝色,但也有少数孩子将其错误地描述为绿色或紫色。
在询问他们错误的原因时,发现他们在形状上将颜色产生混淆。
这表明幼儿在颜色认知中,还需要一定的练习和指导。
观察记录三:物体:黄色玩具车观察结果:黄色玩具车引起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他们能迅速识别出这是一辆黄色的玩具车,并开始用手模仿开车的动作。
在询问孩子们对黄色的感受时,他们纷纷表示黄色是一个温暖、明亮的颜色。
这个观察结果符合一般对黄色的认知和感受,同时也反映出幼儿对颜色的情感体验。
观察记录四:物体:绿色树叶观察结果:这次观察呈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虽然大多数孩子能够准确识别出这是绿色的树叶,但有几位孩子将其错误地描述为橙色或黄色。
我们进行了一些讨论,发现这是因为他们将树叶的形状和颜色联系在一起,没有独立地进行颜色辨识。
这个观察结果提示我们,在幼儿的颜色认知中,形状和颜色之间的区分还需要加强。
观察记录五:物体:紫色花朵观察结果:在观察紫色花朵时,孩子们表现出了较好的颜色辨识能力。
他们能准确地说出这是紫色的花朵,并开始描述花朵的形状和香味等。
同时,他们还探讨了紫色的象征意义,认为紫色代表神秘和高贵。
这次观察表明,孩子们对于紫色的认知不仅停留在表面,还带有一定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以上观察记录,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在颜色观察实验中有着不同的表现。
科学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
观察对象米多欣怡等班级中三班时间10.11 观察区域科学活动室观察者贾约妮
过程描述
这天开展的科学实验活动是《神奇的磁铁》,中三班的小朋友们第一次来到科学室,显得十分兴奋,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在我演示讲解完磁铁的相关用法及基本特性后,我请小朋友们分组操作,看看哪些物品能被磁铁吸住,哪些则不能。
我把物品罗列在一张记录表上,每组一张记录表,请他们在能被吸住的物品后面打勾,不能被吸住的物品后面打叉;在我演示完一个物品后,就请他们小组实验并讨论记录。
评价分析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对于小组讨论合作的意识还不够强,常常会对物品进行争抢,或者大喊着:老师我没有记录表,老师我没有这个。
那个。
由于第一次做实验记录,小朋友们对表格的内容,布局也不够熟悉,有些记录员不清楚哪里打勾或是叉叉;偶尔小组成员意见出现分歧,对于实验结果也存在质疑,导致记录员无从下手。
因此,从最后的记录结果来看,小朋友们的记录稍显混乱,但这也和他们第一次操作缺乏经验有关。
科学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
观察对象米多欣怡等班级中三班时间10.11 观察区域科学活动室观察者贾约妮
过程描述
这天开展的科学实验活动是《神奇的磁铁》,中三班的小朋友们第一次来到科学室,显得十分兴奋,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在我演示讲解完磁铁的相关用法及基本特性后,我请小朋友们分组操作,看看哪些物品能被磁铁吸住,哪些则不能。
我把物品罗列在一张记录表上,每组一张记录表,请他们在能被吸住的物品后面打勾,不能被吸住的物品后面打叉;在我演示完一个物品后,就请他们小组实验并讨论记录。
评价分析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对于小组讨论合作的意识还不够强,常常会对物品进行争抢,或者大喊着:老师我没有记录表,老师我没有这个。
那个。
由于第一次做实验记录,小朋友们对表格的内容,布局也不够熟悉,有些记录员不清楚哪里打勾或是叉叉;偶尔小组成员意见出现分歧,对于实验结果也存在质疑,导致记录员无从下手。
因此,从最后的记录结果来看,小朋友们的记录稍显混乱,但这也和他们第一次操作缺乏经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