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38.82 KB
- 文档页数:2
对比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分别与腔内后装放疗联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价值发布时间:2022-09-22T07:16:26.73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6月11期作者:田丹丹[导读]对比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分别与腔内后装放疗联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价值田丹丹(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化疗二科;河北沧州 061000)摘要:目的:对比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分别与腔内后装放疗联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中晚期宫颈癌患者56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观察组用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对照组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
结果:观察组血清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危险器官受照体积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晚期宫颈癌以调强放疗腔内后装放疗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优于三维适形放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指标和危险器官受照体积。
关键词:中晚期宫颈癌;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腔内后装放疗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病情有着良好的疗效,但放疗方法不同,则临床疗效有一定差异。
本文对5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分析,对比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分别与腔内后装放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与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标准:(1)以5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对象。
(2)2019年1月-2020年12月自愿在我院接受放疗。
(3)诊断参照中国宫颈癌诊疗专家共识[1]。
(4)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查、阴道镜检查证实病情。
(5)具有正常沟通和交流能力。
排除标准:(1)宫颈良性病变。
(2)其他器官原位癌转移形成宫颈癌。
(3)血液系统疾病。
(4)认知功能障碍。
(5)依从性欠佳。
基础资料:(1)根据治疗方法将5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2)两组基线数据比较,P>0.05。
见表1:1.2方法对照组: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
观察组:用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
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两种优化方式的剂量及相关性分析【摘要】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和手术。
本文通过对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两种优化方式的剂量调整进行分析,探讨了剂量调整与治疗效果、患者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性。
优化方式一和优化方式二的剂量调整对宫颈癌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但二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存在差异。
在剂量调整过程中需要注意平衡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不同剂量方案的优劣,并优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强调了剂量调整对宫颈癌治疗的重要性,并呼吁未来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
【关键词】关键词: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优化方式,剂量调整,治疗效果,患者生存率,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宫颈癌已成为全球妇女第四常见的癌症,对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目前,对于宫颈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方式,其中三维后装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
在三维后装治疗中,剂量调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剂量调整方式可能会影响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的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如何优化剂量调整对宫颈癌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探讨两种优化方式的剂量调整,以及剂量调整与治疗效果、患者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2. 正文2.1 优化方式一的剂量调整优化方式一的剂量调整是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该方式主要是通过调整放疗剂量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灶位置和大小以及组织耐受性来确定初始的放疗剂量。
然后,根据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评估结果和患者的反应情况进行剂量的调整。
在宫颈癌治疗中,优化方式一的剂量调整可以根据放疗的疗效情况来进行。
如果患者在初始剂量下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者疗效不佳,我们可以考虑增加放疗剂量以提高治疗效果。
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全球女性健康,早期筛查和诊断是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妇科肿瘤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是放射治疗的方法之一,相比于体外照射放射治疗,后装放疗具有近放射源处剂量高,源周围剂量跌落迅速的优点,在肿瘤放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三维后装放疗是目前后装近距离放疗技术的主流,三维后装治疗计划系统(TPS )提供正向与逆向优化的计算,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图形优化(Gro )是一种正向优化方法,通过手动调整等剂量曲线来实现靶区覆盖,同时兼顾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2]。
模拟退火逆向优化算法(IPSA )基于解剖结构进行计算,利用模拟退火降温算法对放射源的驻留时间进行优化[3-5],因普及率Dosimetric analysis of different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for three-dimensional brachytherapy for gynecologic tumorsLING Baozhen 1,2,CHEN Li 2,ZHANG Jun 2,CAO Xinping 2,YE Weijun 2,OUYANG Yi 2,CHI Feng 2,DING Zhenhua 11Department of Radiation Medicine,School of Public Health,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2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ncology in South China,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Cancer Medicine,Guangzhou 510060,China摘要:目的比较妇科肿瘤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计划4种不同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差异,为妇科肿瘤三维后装治疗优化方法的选用提供依据。
宫颈癌后装腔内照射施源器放置技术与剂量分布对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白冬梅;赵红;杨卫卫;白胜江;曹彩萍【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后装腔内照射施源器放置技术与剂量分布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Ⅱb期后的宫颈鳞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放疗都采用6mV X线行四野盒式照射,在腔内后装施源器中,观察组采用扁平固定三管施源器,对照组采用单管施源器,两组都放疗观察8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7.5%和70.0%,两组有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膀胱、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和7.5%,对照组为22.5%和27.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的总生存时间与无瘤生存时间为(34.23±4.11)个月与(23.14±3.78)个月,对照组分别为(29.12±4.09)个月与(19.10±4.13)个月,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管施源器和三管施源器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相当,但是放置技术与剂量分布合理的三管施源器可以减少膀胱、肠道反应发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很好的应用效果.【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8(033)006【总页数】4页(P1024-1027)【关键词】宫颈癌;施源器;腔内照射;剂量;疗效【作者】白冬梅;赵红;杨卫卫;白胜江;曹彩萍【作者单位】716000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716000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716000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716000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716000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宫颈癌是是世界范围内继乳腺癌之后的第二大女性恶性肿瘤,目前国内发病率约10/10万,死亡率约3.3/10万,且年轻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2]。
宫颈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但是很多患者在入院时已为晚期,已经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指征[3-4]。
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两种优化方式的剂量及相关性分析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已经有很多种治疗方法被用于治疗宫颈癌,例如手术、放疗、化疗等。
在放疗方面,三维后装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三维后装治疗中的剂量及相关性分析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对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两种优化方式的剂量及相关性进行分析。
一、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的优化方式三维后装治疗是指在宫颈癌患者接受放疗时,使用立体定位系统进行治疗计划设计,并且将放疗源放置在肿瘤周围的多个方向,从而实现更加全面的肿瘤辐射治疗。
在三维后装治疗中,剂量的分布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计划设计。
目前,针对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主要有两种优化方式,分别是强度调控放疗(IMRT)和体视调控放疗(VMAT)。
这两种优化方式在放疗中的应用,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这两种优化方式的剂量及相关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于进一步提高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强度调控放疗(IMRT)在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的剂量及相关性分析强度调控放疗(IMRT)是一种独特的放疗技术,它能够准确地根据肿瘤的形态进行剂量的调控,从而实现对肿瘤的精准治疗。
在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IMRT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并且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从而降低治疗的副作用,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IMRT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治疗计划的设计和优化需要较长的时间,治疗成本较高等。
在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需要对IMRT技术的剂量及相关性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研究,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体视调控放疗(VMAT)是一种新兴的放疗技术,它与IMRT技术相比,具有更快的治疗速度、更高的放疗效率以及更短的治疗时间等优势。
在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VMAT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治疗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2008年7月第5卷第7期 W orl d Hea lth D ig e stM edica l Peri odica l临床研究中晚期宫颈癌252Cf中子腔内后装加盆腔外照射同期化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徐晓南 陈志仁 刘洪波 黄丽萍(汕头大学附属粤北人民医院肿瘤中心 512026)【摘要】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对27例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Ⅱb-Ⅳa期宫颈癌作为研究对象,其中Ⅱb期11例,Ⅲa期12例,Ⅲb期2例,Ⅳa期2例。
化疗采用顺铂(DDP)30mg/第d1~5天静脉推注,5-氟脲嘧啶(5-Fu) 750m g/d1~5天静脉点滴,21~28天为1周期,共用2周期;1周期化疗结束后2天开始采用直线加速器体外放疗,盆腔前后左右4野盒式照射,2G y/次/日,每周4次,组织量达30~36GY左右后,盆腔野中央屏蔽挡铅4cm,继续盆腔前后2野照射,使盆腔外照射剂量达46-50GY左右;期间配合252Cf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宫旁A点剂量为7-10GY/次,1次/周,共进行4-5次,使宫旁A点剂量达36-40GY左右,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单日不行外照射治疗。
结果:近期疗效,所有病例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盆腔MR I结果示仅2例未控,其余皆达到CR,主要不良反应为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以轻度为主,经处理后可恢复,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252Cf中子腔内后装加常规外照射同期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可提高局控,不良反应可耐受,应做为中晚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长期疗效及晚期反应还需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宫颈肿瘤;锎中子;放射治疗;同期放化疗【中图分类号】R711174 【文献标识码】A 放射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特别是Ⅱb期以上不能手术的中晚期宫颈癌首选放射治疗已被公认,宫颈癌的放疗常规以腔内后装加外照射的治疗,内照射国内外多采用192Ir 或137Cs高剂量率γ射线腔内后装治疗。
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始于外照射剂量分别为36Gy、45Gy两组近期疗效对比发布时间:2023-07-30T12:20:01.552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4月7期作者:李钦1 陈荣耀2 钟小玲2 [导读]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始于外照射剂量分别为36Gy、45Gy两组近期疗效对比李钦1 陈荣耀2 钟小玲2(1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肿瘤放疗一区;2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肿瘤放射治疗区;广东湛江524002)【摘要】目的:对比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始于外照射剂量分别为36Gy、45Gy两组近期疗效。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放疗科收治的36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患者外照射剂量采用45Gy,对照组患者外照射剂量采用36Gy,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毒性反应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毒性反应重于对照组(P<0.05)。
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始于外照射剂量采用45Gy的近期疗效优于36Gy,同时也会增加毒性反应,因此在进行放疗时需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合理选择放射剂量。
【关键词】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外照射剂量;近期疗效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其中,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但其效果均不理想,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因此,近年来,三维后装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放疗技术,已经开始在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维后装治疗是指在保护正常组织的同时,通过精确的剂量计算和调整,将高剂量的放射线直接投射到肿瘤区域,从而达到控制肿瘤的效果[1]。
此外,三维后装治疗还具有疗程短、副作用小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采用这种治疗方法。
在三维后装治疗中,外照射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照射剂量的选择对于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43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O%、25.O%和15.0%,85.O%、60.O%和30.O%。
二组的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远处转移率单放组和放化组分别为40.O%(8/20)和50.o%(10/20),两组间远处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o.05)。
2.4毒副反应二组的毒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按W H O(1981年)肿瘤治疗毒副反应标准,放化组的食管炎、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单放组,多为轻中度,经对症处理均能完成疗程。
见表2。
表2二组毒副反应比较(例)3讨论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确诊时常为中晚期,其死亡率较高。
目前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放射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其常规单纯放疗的5年生存率仅在10%左右“~.同步放化疗是一种新的食管癌综合治疗模式。
同步放化疗的优点:(1)5-FU与D D P均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能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2)放疗也可增强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从而增强对局部肿瘤的杀伤作用,避免了肿瘤细胞在放疗后的加速再增殖,(3)5-FU与D D P 合用有肯定的协同作用,相互作用的机理包括顺铂介导的细胞内还原型叶酸的增加加强了D N A的破坏,并干扰顺铂一D N A络合物的修复u1。
“)理论上还可通过化疗消除微小隐匿转移灶,降低远处转移率。
据W ong等Ⅲ进行的M et a分析结果,食管癌同步放化疗危险比为0.73,2年局部复发率降低12%,1年和2年的生存益处分别为9*/ar fⅡ4%。
本研究的结果与此相近。
放化组与单放组比较,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得以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但同步放化疗存在毒性叠加的问题,包括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等。
据S eung等b1报道,同步放化疗2级食管炎的发生率89%、3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39%。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5-FU加D D P化疗与放疗同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优于单纯放疗组,但放化组的远处转移率与单纯放疗组相仿,可能是化疗后病人机体免疫机能下降所至.放化组的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明显高于单放组,多为轻中度,经处理后病人能够耐受,对治疗影响不大。
妇科肿瘤的近距离治疗(市I类2.5学分)2024年度华医网继续教育参考答案目录宫颈癌图像引导三维近距离后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临床应用解读 (1)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效果评价与放疗后随访 (2)宫颈癌的自适应放疗 (3)SYSUCCC自主研发的多通道施源器的应用 (3)近距离放疗的并发症及预防 (4)子宫颈癌的综合防控 (5)宫颈癌筛查组织管理 (6)如何正确解读宫颈癌筛查结果 (6)宫颈癌的分期诊治 (7)妇产科医生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注意事项 (8)宫颈癌综合防控 (9)宫颈癌放疗的规范化 (9)子宫颈癌的手术治疗 (10)宫颈癌靶区勾画实践 (11)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诊断和治疗 (12)宫颈癌图像引导三维近距离后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临床应用解读1.在宫颈癌中,评价受累情况最准确的方法是()参考答案:妇科检查2.对于宫颈癌的根治性放疗,最好在多少周内完成()参考答案:7周3.三维近距离后装放疗的优点,不包含()参考答案:分期越晚,治疗效果提高越不明显4.宫颈癌近距离放疗中的危机器官包含()参考答案:以上均是5.宫旁加量,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参考答案:以上均是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效果评价与放疗后随访1.在RECIST1.1评价标准中,部分缓解的定义为()参考答案:最大经线之和减少≥30%,且维持4周2.在RECIST1.1评价标准中,可测量的淋巴结病灶的定义为()参考答案:短径≥15mm3.宫颈癌放疗疗效评价中,目前临床价值最高的手段是()参考答案:MRI4.在2018版FIGO分期系统中,存在盆腔淋巴结的转移,属于哪期()参考答案:IIIC15.宫颈癌放疗的疗效评价手段,主要是()参考答案:以上均是宫颈癌的自适应放疗1.宫颈癌的外照射治疗中,宫颈和宫体的CTV外扩边界一般为()参考答案:15-20mm2.宫颈癌的外照射治疗中,淋巴引流区CTV外扩边界一般为()参考答案:7-10mm3.宫颈癌IB3期,指南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案是()参考答案:盆腔外照射+内照射+同期化疗4.宫颈癌的外照射治疗中,第()周,子宫的位置变化最明显参考答案:45.宫颈癌放疗中,哪些器官会出现移位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参考答案:以上均是SYSUCCC自主研发的多通道施源器的应用1.单通道柱状施源器的局限性是()参考答案:只能提供圆柱状的辐射范围2.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在三维近距离放疗中,HR-CTV一般要求大于()参考答案:85Gy3.子宫发生穿孔和溃疡(TD5/5)的耐受剂量()参考答案:10000cGy4.近距离放疗中,目前常用的放射源是()参考答案:铱5.近距离放疗的特点()参考答案:以上均是近距离放疗的并发症及预防1.近距离放疗时,给予纱布填塞止血时,一般不超过()小时参考答案:242.ROTG\\EORTC的放射性损伤评价标准中,属于2级消化道损伤的是()参考答案:中度腹泻、中度痉挛,每天大便≥5次,过多直肠渗液或间歇出血3.膀胱作为危机器官,其总的限制剂量不超过()参考答案:90Gy4.以下哪些不是子宫穿孔的高危因素()参考答案:病灶偏心生长5.对辐射最敏感的细胞周期时相是()参考答案:G2和M期子宫颈癌的综合防控1.一项中国多中心、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我国女性HPV感染的高峰年龄为()参考答案:17-24岁2.2015年中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人数调查显示,在中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第一的是()参考答案:宫颈癌3.2017年中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指出,二级预防的策略为()参考答案:对癌前病变进行筛查、诊断和治疗4.宫颈癌晚期症状的临床表现为()参考答案:腰痛、尿频、尿急、肛门垂胀、下肢水肿等5.赵方辉教授团队研究显示,若筛查结合疫苗的优化策略,中国将在()年初消除宫颈癌参考答案:2070宫颈癌筛查组织管理1.HPV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参考答案:9-14周岁女孩2.消除宫颈癌的目标是2100前宫颈癌发病率低于参考答案:4/10万3.女性应间隔多长时间做一次宫颈癌筛查参考答案:3-5年4.《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中提出适龄妇女宫颈癌人群筛查率的目标是参考答案:0.75.下面那个是宫颈癌二级预防措施参考答案:定期宫颈癌筛查如何正确解读宫颈癌筛查结果1.关于宫颈癌,描述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对腺癌最好用放射治疗2.子宫颈癌的必要条件是()参考答案: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3.CIN发展为原位癌的风险是正常的()参考答案:20倍4.妊娠期伴HSIL,排除子宫颈浸润癌,每间隔()复查细胞学及镜,产后6-8周复查参考答案:12周5.宫颈重度糜烂患者,行宫颈TCT为ASC-US,下一步处理是()参考答案:取宫颈活体组织送检宫颈癌的分期诊治1.新辅助化疗主要用于肿瘤直径≥()的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术前化疗,一般2-3个疗程参考答案:4.0cm2.患者50岁,镜检宫颈取材病理所见为异型细胞达到上皮全层,最合适的治疗是()参考答案:全子宫切除术3.宫颈原位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参考答案:子宫全切除术4.宫颈癌的好发部位是()参考答案:鳞、柱状上皮交界处5.NECC最常见的突变是()参考答案:以上均是妇产科医生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注意事项1.临床镜检查指征,描述错误的是()参考答案:HPV16/18(-)2.临床取样的最佳时机是()参考答案:月经周期后半周期3.子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手段是()参考答案: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4.有关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判读结果与处理原则的描述,错误的是()参考答案:非典型腺细胞,意义不明确;建议3-6个月复查或做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5.关于巴氏细胞学取材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参考答案:玻片立即放置于固定液中(95%乙醇),固定15分钟以上宫颈癌综合防控1.HPV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参考答案:9-14周岁女孩2.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参考答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3.《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中提出适龄妇女宫颈癌人群筛查率的目标是参考答案:0.74.下面那个是宫颈癌二级预防措施参考答案:定期宫颈癌筛查5.下面哪些不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参考答案:晚婚晚育宫颈癌放疗的规范化1.与子宫颈癌发生关系最密切的HPV病毒类型是()参考答案:HPV16、182.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治疗方案为()参考答案:同步放化疗3.下列关于子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类说法有误的是()参考答案:腺癌最常见4.宫颈癌临床表现包括()参考答案:以上均是5.后装腔内放疗A点体外加腔疗总剂量不低于多少Gy()参考答案:75Gy子宫颈癌的手术治疗1.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是根据()划分参考答案:病灶侵犯范围2.子宫颈癌Ⅱa期的治疗效果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手术治疗与放射疗效相近3.关于宫颈癌手术分型系统Q-M分型的描述,错误的是()参考答案:手术分型与解剖结构有关4.能应用于各期宫颈癌而疗效较好者是()参考答案:放疗5.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指证是()参考答案:以上均是宫颈癌靶区勾画实践1.宫颈癌淋巴引流解剖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大部分遵循逐级转移的规律2.宫颈癌盆腔CTV勾画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CTV应该突破盆膈3.HPV持续感染的因素不包括()参考答案:性别4.宫颈癌盆腔CTV勾画需要注意的问题()参考答案:早期宫旁侵犯CT表现宫颈外缘模糊,周围脂肪间隙呈磨砂玻璃样改变5.下列关于宫颈癌放疗原则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局部晚期宫颈癌(≥IB3期)推荐同步放化疗后的辅助化疗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诊断和治疗1.早期宫颈癌5年生存率高达()参考答案:93.7%2.宫颈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世界范围内每年新发病例()参考答案:50万3.中国宫颈癌每年新发病例()参考答案:13.15万4.宫颈癌保留生育的手术要点()参考答案:以上都正确5.宫颈癌保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不包括()参考答案:发病率仍呈增长趋势。
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究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腔内后装放疗治疗,研究组进行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
比较两组并发症及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
结论对宫颈癌患者进行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
因此,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CT引导;三维后装治疗;宫颈癌;临床效果宫颈癌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疾病,对女性生命安全产生较大威胁。
手术为疾病治疗主要措施,但是中晚期患者采用该方法治疗效果欠佳[1]。
该研究选用放射方法治疗,过去临床应用常规二维腔内后装放疗,尽管存在抗癌效果,但是存在靶区给药盲目、个体化计划缺陷特点[2]。
中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放疗联合体放疗为首选方式,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该研究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2例,分析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2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36),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8.2±1.4)岁;对照组(n=36),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38.1±1.5)岁。
资料存在可比性(P>0.05),患者知晓该研究,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外照射30Gy/15次,CT图像引导下进行下腔内后装放疗,频率:1次/周。
三维后装治疗前,将膀胱排空,官腔及阴道穹隆施源器由荷兰核通公司提供,固定、放置施源器,之后行CT扫描定位。
包含后装放疗时整个宫颈及官颈残留病灶及阴道、官体、官旁侵犯部分。
基于CT定位的三维一体化后装治疗系统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刘艺;盛修贵;何铁军;张学良【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CT定位的三维一体化后装治疗系统的开发及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该系统以我院目前成熟的二维一体化后装治疗系统为构建基础,将基于CT的三维成像系统、影像传输系统、治疗计划系统、后装治疗系统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施源器置放、三维成像、靶区勾画、治疗计划制定及后装治疗的精确、迅速完成,对于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ated 3D afterloading brachytherapy treatment system based on CT lo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On the basis of integrated 2D afterloading brachytherapy system,which has been used maturely in our hospital,3D imaging system based on CT,image transmission system,planning system and afterloading treatment system are organically integrated so as to perform all the procedures accurately and rapidly,including fixing source applicator,3D imaging,delineating GTV (Gross Target Volume),making and optimizing treatment plan.Thus,this system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3(028)005【总页数】3页(P107-109)【关键词】CT定位;三维一体化后装治疗;宫颈肿瘤【作者】刘艺;盛修贵;何铁军;张学良【作者单位】山东省肿瘤医院妇瘤科,山东济南,250117;山东省肿瘤医院妇瘤科,山东济南,250117;医科达(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200120;山东省肿瘤医院妇瘤科,山东济南,2501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2;R737.33腔内后装治疗联合盆腔体外照射是中晚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式。
2018年11月腔内后装放疗分别结合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穆允凤1,齐顺2*,王君1(1.陕西省肿瘤医院,陕西西安,710061;2.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西安,710032)摘要:目的比较腔内后装放疗分别结合调强放疗(IMRT )、三维适形放疗(3D-CRT )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7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等分为A 组与B 组,各38例。
A 组予以IMRT 结合腔内后装放疗,B 组予以3D-CRT 结合腔内后装放疗,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A 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B 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
治疗后,A 组的CD3+、CD4+、CD8+、CD56+水平均明显高于B 组,IL-6水平明显低于B 组(P <0.05)。
结论中晚期宫颈癌实施腔内后装放疗分别结合IMRT 、3D-CRT 的疗效相似,但前者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小,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更小,推荐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晚期宫颈癌;IMRT ;3D-CRT ;腔内后装放疗中图分类号:R730.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1413(2018)31-0027-02Clinical effect of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respectively combine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MU Yun-feng 1,QI Shun 2*,WANG Jun 1(1.Shaanxi Provincial Cancer Hospital,Xi'an 710061;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respectively combine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Methods A total of 76patients with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in the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the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IMRT combined with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the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3D-CRT combined with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Th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group A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B,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P >0.05).After treatment,the levels of CD3+,CD4+,CD8+and CD56+in the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 B and the level of IL-6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B (P <0.05).Conclusion IMRT,3D-CRT combined with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in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have similar effects,but the former causes less damage to patients and has less impact on immune function,and it is recommend to promotion in clinic.KEYWORDS:advanced cervical cancer;IMRT;3D-CRT;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DOI :10.19347/ki.2096-1413.201831012作者简介:穆允凤(1984-),女,汉族,山东淄博人,主治医师,博士。
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28T14:42:17.67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5期作者:吉天舒[导读] 分析研讨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150088
【摘要】目的:分析研讨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抽取80例做回顾分析,依据其治疗方式分组,其中40例接受常规腔内后装放疗治疗(对照组),另40例接受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治疗(研究组),观察比较治疗疗效。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85%高于对照组52.50%,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毒副反应总发生率7.50%虽低于对照组10%,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建议临床治疗中晚期宫颈癌采用CT引导三维腔内后装放疗治疗,安全且高效,值得推广。
【关键字】宫颈癌;三维腔内后装放疗;CT引导
妇科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则为宫颈癌,早期主要给予手术治疗,中晚期则主要给予放疗,现经典治疗方式则为体外放疗联合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放疗。
以往上腔内后装仿效常用二维腔内后装放疗,缺乏个体化,靶区给梁具有盲目性[1]。
近几年来,因CT引导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可实施精确剂量照射病灶位置。
为此,本研究纳入我院8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分组重点讨论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的优势。
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抽取80例做回顾分析,依据其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40例vs研究组40例)。
对照组:年龄46-69岁,平均为(53.7±1.1)岁,FIGO期别:21例IIIB期,19例IIB期,肿瘤分化程度:6例G1,22例G2,12例G3,肿瘤大小0.8cm-5.3cm,平均为(2.1±0.6)cm;研究组:年龄46-68岁,平均为(53.8±1.2)岁,FIGO期别:22例IIIB期,18例IIB 期,肿瘤分化程度:7例G1,21例G2,12例G3,肿瘤大小0.7cm-5.4cm,平均为(2.2±0.5)cm。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腔内后装放疗,根据其病灶状况选择阴道穹隆和宫腔施源器,处方剂量:6.0Gy/次,总剂量为42-48Gy,共治疗8次。
研究组接受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外照射15次后(30Gy/次),实施CT引导下腔内后装放疗,共6次,1次/周。
排空膀胱,将施源器放置在相应位置,并固定。
GTV包含实施后装放疗时宫颈及阴道、宫旁、宫体侵犯部分及宫颈残留病灶。
勾画危及器官(膀胱、直肠)。
用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和优化治疗计划,CTV总剂量为48Gy,单次剂量为6Gy,共8次,并按照勾画靶区优化三维方向上剂量,确保95%的CTV体积满足处方剂量时,尽量降低危及器官剂量,再转机治疗。
1.3 指标判定
记录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状况,如骨髓抑制、急性放射性肠炎等,并比较。
根据疾病诊断标准评估治疗疗效,完全缓解(CR):肿瘤病灶消失,持续1个月无复发;部分缓解(PR):治疗后,病灶体积缩小≥50%,持续1个月肿瘤体积无增长;进展(PD):发生新病灶,或病灶体积缩小<20%;稳定(SD):治疗后,病灶缩小<50%。
总疗效=(CR+PR)/40×100%。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分析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X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疗效
研究组治疗总疗效85%高于对照组52.50%,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下表1:。